王三运动员会讲话

2024-04-23

王三运动员会讲话(共4篇)

篇1:王三运动员会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农村低保会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日

省政府就农村低保工作专门召开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会议按照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总结我省去年的工作,部署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必将把这项事关千百万农民利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生工程,进一步推向深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之举,是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的务实之举,是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开创之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合民意,遂民愿,得民心。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

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攻坚计划,建立完善了五保供养、灾害救助、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要求后,我省积极响应,2006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并着手准备启动工作,在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省政府庄严向社会承诺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人均补助260元,以后逐步扩面提标。到2007年6月底,130.9万农村

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核、审批工作全面完成,省财政2.38亿元补助资金和各市、县配套资金,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发放到低保户手中,人均月补差达到31.66元,覆盖面达2.54%。推进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保障对象分为二类或者三类,实行分类施保,尽可能体现了公平,特别是对农村困难家庭收入的核算,采取“以评议为主,以测算为辅”的办法,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应该说,我省农村低保工作起步不算早,但推进比较顺利,工作很扎实;各级财力都比较紧,但都能克服困难,保证了资金的落实。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同志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农村低保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我省农村人口多,低收入群体多,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或致贫的情况多,这决定着我们提标扩面的压力大,动态管理的难度大,保障公平的责任大。面对这“三多”、“三大”,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基础不够牢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今后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真心服务,过细工作,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最近,省政府已研究决定,重新界定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将全省180万年人均收入低于86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覆盖面扩大到3.5%,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437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去年相比,今年覆盖的人口增加了49.2万人,覆盖面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年人均补差标准较去年实际情况增加了近60元。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实际和可能,确定当地标准,可适当提高,但不能低于省里要求的标准,这是一个底线。总的来说,今年的任务要比去年重,要求也更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落实到位。

农村低保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责任在地方,抓好执行的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带着感情关注农村低保工作,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搞好督促检查,形成整体合力。

抓好资金的筹措、管理和发放三个环节,是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在来源上,目前农村低保资金70%由中央及省级财政承担,30%由市(县)承担,中央补助资金的安排重点向贫困地区和灾区、塌陷区倾斜,以平衡整体保障水平。各级财政都应根据当地的财力状况,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安排好资金预算。在管理上,必须严格拨付程序和纪律,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民政部门提出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时,要征求财政部

门意见,然后报同级政府审批。财政部门要及时将本级预算和上级补助资金全部转入农村低保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和纠正同其他救助资金随意混用的错误做法。在发放上,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障范围,明确保障对象,该保的一个不能少,不该保的一个也不能多。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不摸清情况、搞准基数,就很难真正体现公平,很难把我们补贴的这笔钱尽快发到老百姓手上,很难让最困难的群体真正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围绕这三个环节,省政府将适时通报各市、县农村低保工作和资金发放情况,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市、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限期解决措施。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拖欠资金,虚报、瞒报资金发放情况的,一定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着眼制度建设,建立农村低保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既是基本生活救助层面的制度安排,也是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求的制度创新。应当讲,这一制度创新仍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之中,我们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好的做法和经验,着力建立和健全农村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看到,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必然不断上升,特别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公正公平的诉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适应这一

要求,从长计议,动态管理,在增加投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保障公平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规范,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目前来讲,关键要在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框架结构,建立包括低保资金在内的预算自然增长机制。同时,要完善激励奖惩机制,省级在安排下拨中央、省级财政低保补助资金时,要实行与当地财政预算安排力度、资金拨付到位程度、按时足额发放进度挂钩,依据考核情况下拨资金。

农村低保是一项新的工作,与城市低保相比,保障对象分布的地域广阔,人数多,管理复杂,工作量很大。各地要把基础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保障农村低保工作经费,推进低保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提高低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强化大部门工作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配合,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省农村低保工作新局面,为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王三运动员会讲话

评会上的讲话

2012.8.14

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第一阶段活动于8月14日正式启动,当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率领省四大班子及14个市州和省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首站抵达我市进行现场观摩考察。

省领导欧阳坚、刘永富、连辑、咸辉、虞海燕、刘立军、陆武成、孙效东、张津梁一同观摩考察。

观摩团一行现场观摩了我市8个重点项目,其中,我们公司2个项目,分别是嘉酒风电基地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一期一系列45万吨项目和酒钢集团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项目(嘉北新区)。

晚上,王三运书记主持召开了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嘉峪关市点评会,听取嘉峪关市工作汇报,省领导欧阳坚、刘永富、连辑、咸辉、虞海燕、陆武成及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嘉峪关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点评,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下面,我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点评会上的讲话精神做传达。

一、王三运书记的重要讲话

王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这次我们在全省14个市州举行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次重大安排。这次活动,是我们全面、深入、扎实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甘肃做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指示的重大部署,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要决策。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是要找准有效载体,抓好工作落实。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各地的工作成效如何,都集中体现在项目建设上。开展新建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突出重点抓工作、提纲挈领抓落实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形成良好发展导向,有助于推动互相比学赶超,有助于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省委、省政府的考虑是,要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开展这一活动,原则上是今年看新不看旧,明年看大不看小,后年看高不看低。通过项目观摩和工作推动,在全省发出一个强烈的项目工作导向,形成一个抓项目、争项目、上项目的发展热潮。今年上半年举办了学习政策研讨班、成立了21个重点工作推进小组,最近,我们组成党政代表团,赴天津、福建、广东进行了学习考察,紧接着又开展这次观摩活动,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连串动作,目的就在于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真正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把精气神聚集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到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远学发达地区开阔视野、启迪思路;近学兄弟市州借鉴经验、寻找差距,力求使我们的眼界更宽一些,思路更新一些,手笔更大一些,信心更足一些,发展更快一些。这次观摩活动采取的方式是白天看、晚上点、相互评,最终达到学习观摩、借鉴比较、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嘉峪关是这次观摩活动的第一站。白天我们观摩了8个重点项目,既有技术改造的,也有生产加工的;既有产业园区的,也有基础设施的;既有文化旅游的,也有生态治理的,涵盖面比较广,代表性也比较强,全面地反映了嘉峪关市新建项目的基本情况。点评会的开法是请市里同志先进行汇报,然后请其他市州、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省领导进行点评,真正使点评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推动落实的过程。

刚才,我们听了郑亚军同志的汇报,大家对嘉峪关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点评,伟平省长和各位省领导也讲了很重要的意见。我认为都很好,点评中肯,意见到位,我完全赞成点评的意见。特别是伟平省长的点评切中重点、切中要害。今天我们看了嘉峪关市的重大项目,总体上有四点感受:一是体量较大。8个项目中有四个投资超过了10亿元,最少的也有3亿多元。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57个,其中投资上亿元的33个;二是起点较高。几个工业项目,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有的在国际上也属于先进水平。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也聘请了国内一流团队,突出了嘉峪关的特色和品位;三是特色鲜明。嘉峪关是工业城市,也是旅游城市,项目工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8个项目中有5个工业项目,2个旅游项目;工业项目中又以高载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居多,发挥能源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两大优势的思路非常明晰;四是成龙配套。高载能和新能源项目中既有电解铝项目,也有后续铝加工产业项目,还有为电解铝配套的电极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协作关系,构成了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以及基础设施项目之间的关联度很强,产业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嘉峪关市创造了4个全省第一、1个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7%,为全省第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600元,位列第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476元,位居第一;生产总值增长16.3%,位居全省第三,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态势是好的。下面,我就嘉峪关市的项目建设工作,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是项目意识强烈。嘉峪关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招商引资,形成了抢抓机遇、争上项目的良好氛围;二是循环经济理念浓厚。嘉峪关的几个项目都是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建设,从上下游关联度考虑,从吃干榨净考虑,从节能减排考虑,避免了低水平重复;三是主导产业清晰。嘉峪关市钢、铝、光伏发电、文化旅游这几个主导产业比较集中,非常清晰。

存在的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2011年生产总值仅为200多个亿;二是产业链条不够长,上下游精深加工方面还要下很大功夫;三是规划起点不够高,在城市管控、规划、落实上还有一些问题,要保留文化符号,体现地方特色;四是消费人气不够旺,第三产业和服务功能不完善,要注重作品、产品、精品的挖掘。

特别是前两天到天津考察的过程中,我以前认识上的三个误区得到了化解:一是有了速度不一定有质量,天津既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又有全部新上的项目80%以上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中心城市的“吸附力”能否会带来周边城市的“灯下黑”,天津紧邻北京,但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城市经济发达是否一定会堵车,天津道路通畅,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很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天津科学的思维、发展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一流的精神。

对嘉峪关下一步发展,我提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奋力做大总量。按人均生产总值来算,嘉峪关市的各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都比较靠前,但从经济总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嘉峪关市实现生产总值131.4亿元,排在全省第8位。这个体量不是很大,在全省的排名也只能算是中游。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要看到后边的追兵沾沾自喜,而要看到前面的标兵惶惶不安。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做大经济总量。

二是拓展发展空间。对于嘉峪关来说,地域狭小是一个制约要素。要加快发展,必须在扩大开放、拓展空间上做文章。嘉峪关是甘肃的西大门,也是我省连接新疆、中亚的门户,对于我省获取战略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用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来谋划嘉峪关包括酒泉未来的发展,真正推进嘉酒经济一体化,与酒泉市一起成为我省重要的桥头堡,建成贸易输转和加工利用外部资源的大基地、甘肃西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两市之间要建立经常性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一起部署,产业发展项目一起论证,产业园区一起建设,推动两市错落式发展。同时,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借助外力推动发展。

三是发挥独特优势。嘉峪关市因企而建,因钢而立,与酒钢公司紧密相连、唇齿相依。酒钢公司一要依托钢,牢牢抓住根本;二要稳住钢,保持现有规模;三要提升钢,因市场变化提升钢的质量和品种。嘉峪关市一要服务钢,围绕钢做文章;二要延伸钢,延长产业链条;三要不唯钢,做好非钢工作,“无中生有”发挥好其他产业优势。文化旅游产业是嘉峪关市的又一个独特优势和潜力,要从规划、建设、开放、基础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开展工作。同时,不仅要做好关城的文章,而且要做好整个旅游资源的文章,全力开发好“七一冰川”这个精品线路,真正从东南西北各个视角看雄关的“雄”、“神”、“奇”、“俊”、“秀”、“美”。

二、刘伟平省长的重要讲话

这次全省项目巡回观摩活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能够推动正在组织实施的“项目带动”行动深入开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我们确定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主要的差距和弱项体现在6个方面,人均经济总量水平低是首要问题。上半年,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发展趋势,经济总量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7%。但实现赶超进位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的增长,靠抓重点建设项目,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开展这项活动,今年看新不看旧、明年看大不看小、后年看高不看低,就是要总结好抓项目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在活动中,市州同志要认真学习他人经验,看有什么收获;省直部门要检验服务水准,思考如何为市州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总之,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进一步激发抓项目的决心,坚定赶超进位的信心。

今天看了嘉峪关市的8个重点项目,感觉到你们在项目建设上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集中体现在项目的关联度、互补性、带动力都比较强,体现了以项目建设支撑产业发展、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的理念。上半年,嘉峪关市生产总值增长16.3%,位居全省第三位,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位居全省第一位。固定增产投资实现大幅度增长,从前两年的增幅排在全省较后,一跃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城市,充分体现了嘉峪关市抓项目建设、实现赶超进位、加快转型跨越的坚定决心。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发展新能源和先进高载能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嘉峪关市注重在产业链条延伸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特别是他们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千方百计为企业做工作,不等政策、先建后批,这种解放思想、敢于冒险的精神,值得各市州认真学习;二是在实践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大力发展各类节会,利用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以及城市品牌、景观景点,反复通过各种舆论渠道宣传城市。在文化、旅游、体育、会展相结合方面,有实践,有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要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水平,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就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合理规划关城周边70平方公里,真正在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中,体现特色、体现亮点、体现经验。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来过嘉峪关的领导和客商,对嘉峪关的道路建设、生态建设和建筑规范化管理,都给予高度评价。

在发展中,有以下几点不足的方面:一是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上水平不够。我们学习借鉴天津的经验做法,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落实,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要把城市建设和产业规划有机结合,做到城市空间布局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服从城市整体规划。嘉峪关新市区建设一定要坚持高水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与能够吸引人气的服务业结合起来,建成旅游休闲消费型城市;二是主导产业上下游招商引资的潜力还很大。今后,省上要对国有企业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核。酒钢公司作为全省重点工业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将主导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文化旅游产业要坚持高水准规划。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在体现独特的长城文化、戈壁冰川景观资源方面,仍然要下很大功夫。

针对下一步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是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点,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跨越发展。“十二五”末,嘉峪关市提出要达到500万千瓦光伏发电规模,省政府全力支持,帮助你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嘉峪关要以就地消纳新能源为由,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做大不锈钢、铁合金、电解铝等先进高载能产业。要延长产业链,利用循环经济政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商,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在做大总量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快速发展。省发改委要积极协调电力公司,在嘉峪关市建立局域电网,利用先进高载能产业,就地消纳电力,实现铝电联营、钢电联营。

二是坚持以文化旅游为龙头,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一直是嘉峪关市的薄弱环节,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30%。要坚持高水平科学规划,不只是嘉峪关关城,整个文化旅游的规划都要高水准。要在实践中学习天津经验,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档次,吸引人气,聚集商气,真正建成旅游休闲消费型城市。要运用市场机制选择投资商,加强与深圳华强集团的合作,抓紧项目落地,吸引其他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入驻嘉峪关市。特别是要利用好冰川资源,大力开展冰川旅游线路。要解决航空问题,强化交通体系建设,增加航班密度,满足游客出行需求,吸引消费能力强的游客来到嘉峪关。

三是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植树绿化工程,用好水资源,巧做水文章,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这一做法要继续坚持下去。在绿化建设上,要学习天津经验,由矮到高,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带。在新市区建设上,要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作为,以天津海河的规划水准进行开发建设。在城市品位上,要体现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西域文化的特点,力争把新市区建成我国西部地区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化城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嘉峪关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要在全力以赴抓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和富民相结合。上半年,你们唯一不足的,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认真分析原因,完善措施,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省上其他领导在嘉峪关市项目观摩活动点

评会上的讲话

2012.8.14

一、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同志的点评

上午看了铝产业发展,确实是大手笔、高起点,生产工艺非常先进,也有较合理的规模,上下游产业间的配套较好,产业成本低,又是节能降耗,下游产品丰富多样。但有两个问题,一是产业链仍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产值但利税少,下游精深加工有待延长和拓展;二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应引入股份制民营企业,下游交给中小企业,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形成新的竞争机制,也有利于把上下游打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资产结构,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的局面,改变一业独大、一企独大的局面。

下午看了旅游和城市建设,嘉峪关市城市建设是全省最漂亮的,但按高起点的要求,城市规划、设计缺少个性品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我完全同意,嘉峪关是具有这样的条件的。我建议:一是嘉峪关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长城、雪山、湿地及独特的工业旅游,都非常吸引人,应该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来建设和管理城市,城市建设项目和旅游项目的建设标准要高;二是要大幅度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三是公共服务要更加完善;四是城市休闲区要相对集中,要成龙配套,不能单点搞,应突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同志的点评 一是嘉峪关抓项目的意识非常强、氛围非常浓厚,抓项目的干劲足,效果也很好。

二是就嘉峪关的几个项目,包括明天酒泉的项目,我建议:在产业发展上,推进嘉酒一体化,这非常重要、非常必要、非常紧迫;嘉酒乃至河西地区要依托新能源、新材料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区建设;建议嘉酒发展高载能产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优惠的地价优势、电价优势,使用新能源,实现一园多区;建议省上加大河西高载能、循环经济、新材料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把产业结构布局规划好、协调好,在电解铝发展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

三是关于关城保护开发,国家非常重视,要把国家政策利用好,在思路定位上应重新考虑,打造千万人景区。

三、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同志的点评 嘉峪关的项目建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嘉峪关市有大企业,有丰富的电力资源,能把新能源作为发展高载能产业的基础;二是酒钢产业结构比较清晰,产业链实现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有很强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三是酒钢自身跨行业拓展取得成功。经济学一般原理是要多元发展,分散风险,酒钢经过钢产品的升级换代,又进入铝产业发展,铝业链条远远大于钢产业;四是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如紫轩,是重要的战略转型,跨行业发展在全国钢铁企业都很少见。嘉峪关的城市规划建设也很好。

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四点建议:一是要着力提升产业集中度,首先要发展不锈钢、不锈钢制品和特种钢,并延伸产业链;二是铝产业要形成规模,发展下游深加工;三是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为高载能产业奠定基础;四是大力发展非钢产业,要依托紫轩酒业,带动形成河西走廊千里葡萄长廊。世界葡萄酒产业成熟的标志是发展庄园经济,紫轩酒业要主导市场方向,带动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

在城市建设方面建议:一是要控制城市规模,因为城市规模过大,城市经营管理的难度加大,群众出行不便利,因此要理性控制城市规模;二要迅速增加人口,依托大项目引进产业人口,吸引流动人口来嘉峪关,使淡季变旺,把半年的旅游期延长到7个月、8个月、9个月;三是城市空间布局没有明确的意识,建议把城市建设成由北向南的阶梯式;四是关城要以城楼为中景,建设退台式文化广场,真正体现雄关之“雄”;五是河西走廊整体布局要合理规划。建议省上通盘考虑,整合六大能源网,使其变得干净整齐。

四、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同志的点评 嘉峪关项目建设规模大、数量多、前景好。嘉峪关因关得名,嘉峪关关城遗址保护意义重大,要抓住城市定位,把这项工程抓紧抓实。一是建议按王书记、刘省长现场调研时关于调整思路,增加视角的办法,尽快增加相关内容,拿出工程实施方案;二是关城维修保护工程一年时间过去了,除本体保护进展较快外,占工程总投资80%的其他两项没有开始,还没有上报发改委,这项工作要抓紧时间;三是该工程属财政部绩效考核项目,要加强工程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到位;四是加强施工管理,在正常对游客开放的情况下,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

五、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同志的点评 一是铝产业发展从小到大,有一期、二期、三期。在电解铝发展方面,嘉酒两市要建立实验园区。目前,国家开发区不好批,实验园区好批,这个非常重要;二是酒钢发展电解铝,要学习已有的成功模式,不然企业负担太重,投资太大。如预焙阳极,我们就不容易搞好,要知道越接近终端,国有企业越搞不好。完全包揽自己干,造成成本太高,投资太大,建议企业也要招商。大友公司发展的蓝图不错,思路很好,但筹资能力有限,建议大友进入国投发展,解决资金问题。

篇3:(王三运)联村联户讲话

联村联户又联心 为民富民真惠民

※ 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

※ 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

※ 我省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的希望是开发开放、最大的责任是富民安民。

※ 我们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点在为民,用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

※ 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每年平均增速必须达到3.4%,而前十年我们只有1.73%,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 贴近群众的服务零障碍、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无距离。※ 抠条文在行、找出路不行,管死的办法多、促活办法少。※ 满足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

※ 与群众感情不深,方式方法简单,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不强,特别是是处理一些群众诉求过程中,往往把小事闹大、大事拖炸。

※ 机关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庸散懒的现象、中梗阻塞的现象、吃拿卡要的现象、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 有的上情不明、下情不清,工作缺乏有效的落实措施,有的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仅是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提升能力素质的“助推器”

※ 努力在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

※ 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 干部身子沉到基层,才能听到真话;感知百姓冷暖,方能了解实情。

※ 为联系的贫困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指导、协调和帮助村镇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

※ “三个绝不能”:就是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能把我们当亲人。

※ “八个不准”,即:不准向基层群众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情。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

※ 谁干得好、谁干得差,要让群众来评判打分。

0

同志们:

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是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广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部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委的战略意图,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实践中取得实效,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

下面,我们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的希望是开发开放、最大的责任是富民安民。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努力与全国同步进行全面小康社会,是摆在全省面前的一项中心任务。省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组织动员全省广大机关干部上顺中央要求、下应百姓呼声、自觉肩负重任的一项重大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之所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点在为民,用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广大机关干部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共破难题,这就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生动实践,就是新时期人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就是我省立足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

第二,这是甘肃省情的紧迫任务之所在。经过多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各种原因,我省是欠发达省

份的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与全国和兄弟省市发展差距的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看,2010年我省是62.7%,比全国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比贵州62.4略高一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每年平均增速必须达到3.4%,而前十年我们只有1.73%,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扶贫开发来看,按照国家新标准测算,我省贫困人口预计达到1300多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不仅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脱贫面临巨大压力。我们这次行动联系的贫困村和特困户是困难中的更难、是贫困中的特困,抓好了这部分群体的脱贫致富,就抓住了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重点,就找准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必须全力以赴、务求实效。

第三,这是群众呼声和为民造福之所系。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越来越强,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诉求越来越多。我们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要搭建深入实际了解群众所需的平台,搭建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忧解难的载体,使我们了解群众的要求更直接、解决群众的需求更全面,使我们贴近群众的服务零障碍、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无距离。

第四,这是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之所系。甘肃的发展能不能实现跨越,群众的生活能不能大幅改善,关键看我们党政机关的职能发挥得怎么样、广大机关干部的作风转变得好不好。总体上看,我省党政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为全省的发展履职尽责、尽心尽力。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不够,一些地方和干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发展上缺乏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一事当前都要看文件有没有写过、别的地方有没有干过,抠条文在行、找出路不行,管死的办法多、促活办法少,很多人家能办成、能快办的事在我们一些地方就办不了、就拖着办,满足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联系群众不够,一些同志工作脱离实际,与群众感情不深,方式方法简单,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不强,特别是是处理一些群众诉求过程中,往往把小事闹大、大事拖炸,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三是职能2

转变不够,机关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庸散懒的现象、中梗阻塞的现象、吃拿卡要的现象、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有人称机关办事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还是问题哪里来,哪里去,这就是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职能。四是工作落实不够,有的同志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研究不够,执行落实不到位,有的上情不明、下情不清,工作缺乏有效的落实措施,有的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这就是迫切需要我们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进一步建立健全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落实机制。我们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要在与群众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改进作风、端正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这就是培养干部和提升能力之所需。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能力不足”的危险。提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必须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锻炼。“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仅是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提升能力素质的“助推器”,使广大干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反映社情民意、疏导群众诉求情绪、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地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锻炼本领、提高能力。

第六,这是加强“三农”和固本强基之所需。我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大,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三农”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广大机关干部下基层,就是要强化我省“三农”工作的薄弱地区和环节,把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起来、带动起来,和群众一起,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努力在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关于这次行动的主要任务 省委提出,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各级各单位和全体干部都要结合各自实际,牢牢把握六大主

要任务的着眼和突破口,明确责任要求,创新工作举措,扎扎实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

第一,宣传政策重在抓实见效。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村入户,使群众能够知道政策、懂得政策,用好政策,是这次行动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要在吃透弄通上下功夫,宣传政策的前提是自己要成为懂政策的内行,要重视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每个干部在学习中宣讲、在宣讲中学习,提高宣传政策、运用政策、落实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在宣传普及上下功夫,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群众。要在督察落实上下功夫,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发现政策没有落实或者落实走样了的,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督促各级各有关方面把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

第二,反映民意重在了解实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党员,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经风雨,不见世面,这种党员,对于中国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呢?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做党员。”所以,我们的干部身子沉到基层,才能听到真话;感知百姓冷暖,方能了解实情。广大干部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利用这个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机会,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同他们交心,把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反映好,把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要带着问题下基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把需要为群众解决的问题,把自己坐在机关里面看到听到想到的问题,带到群众中去,带到基层去,把情况了解透彻、掌握清楚,获得对工作有用的、第一手的鲜活资料和信息,增强做好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带着责任下基层,对群众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在自己职责的范围内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推不拖;不能解决或者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耐心解释,争取理解;需要上级机关解决的要及时整理上报,协调解决。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位了、做扎实了,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第三,促进发展重在增收致富。这次行动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特困户,加快发展是重中之重。各联系单位要立足长远,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联系的贫困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指导、协调和帮助村镇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提高贫困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要着眼当前,尽力帮助村上解决饮水、用电、行路以及农资、农产品购销等生产生活的急需问题,协调解决就医、就业、上学、养老等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尽可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转变思路,解决发展中的难事,对特困户要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致富路子,让群众对联村联户行动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这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实现“三个绝不能”:就是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第四,疏导情绪重在促进和谐。群众工作是由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构成的。越是贫困,越要重视疏导群众情绪,越要有效化解矛盾。要站稳群众立场,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能把我们当亲人。想问题办事情要设身处地,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要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和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做好顺人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掌握沟通技巧,善于运用群众熟悉和习惯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沟通交流,少说官话、空话,多讲真话、实话,争取群众的信任。要化解矛盾纠纷,经常开展矛盾排查和摸底工作,对倾向性问题早知道、早反映、早处理,特别要防范民族和宗教类重大问题的产生和矛盾的扩大,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做出调查研究和合理解释,协助当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促进邻里和睦、村组和谐、大局和顺,努力在畅通社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管理中提升驾驭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

第五,强基固本重在提升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这个主题,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

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好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六,推广典型重在示范引领。创造来自群众,经验来源实践。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们要认真做好发现经验、总结经验、推广经验的工作。要注重发现和推广基层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发现和推广联系单位、联系干部在为民富民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发现和推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好做法好经验,真正使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对全省各级各方面起到示范带动、典型引导作用。

三、关于这次行动的基本要求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做到“四个体现”,重视“三个防止”,打造“三大工程”。

一是做到“四个体现”。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推动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工作中,我们要体现全覆盖,这是这次行动覆盖到省市乡四级机关和所有干部,工作领域以贫困县、贫困村和特困户为重点,覆盖全省农村和“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大规模,就是省市县乡四级机关联系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名干部直接联系40多万各特困户的工作要同时启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体现综合性,就是这次行动任务和作用是多方面的,要着力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着力提高我省干部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体现长效化,就是这次行动不是一阵风,不是走形式,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二是重视“三个防止”。群众对我们开展这项行动满不满意,直接考验各级干部的作风和素质。工作中,要防止增加基层负担,严格遵守“八个不准”,即:不准向基层群众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情。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要防止形式主义,各级干部要肯下去、常下去、真下去,要说实话、办事实、求实效,真正做到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6

真惠民。要防止弄虚作假,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坚决杜绝欺上瞒下的现象,坚决破除消极应付的思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三是打造“三大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成效,要切实体现在打造“三大工程”上。要努力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通过这项行动的实施,使我们的机关跟基层联系更紧密,为群众服务更直接,为百姓办事更高效。要努力打造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通过干部下基层,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使我们的广大干部知道民生疾苦,懂得爱岗敬业,真正成为为民服务全心全意、推动发展尽心竭力、干事创业务实高效的好干部。要努力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通过这项工作,千方百计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让农村的面貌靓起来,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这项行动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

四、关于这次行动的重要保障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日程,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始终,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好成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这次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摆在重要位臵,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努力把各自的联系点工作打造成样板工程。要建立专门机构,各级都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各项日常事务,对基层工作中反映和提出的问题、诉求,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工作台帐,干部个人要记录在案,个人解决不了的事要及时向单位反映,下级解决不了的事要及时向上级反映,部门解决不了的事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尽力把群众的诉求和问题解决好。要统筹推动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开展这项行动同做好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信访下访工作结合起来,同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同推动转型跨越结合起来,做到科学部署、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二要强化考评督导,确保任务落实。这项工作落实得怎么样,有没有强有力的督促检查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小组要抽调专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工作开展情况和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检查督导,建立新系载体,做到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通报和调度相关工作,总结和提炼先进经验。特别是要加强决数和激励机制,严明纪律要求,完善监督作用,谁干得好、谁干得差,要让群众来评判打分。考核结果要作为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

三是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全省性的、全局性的、全民性的工作,抓好舆论宣传非常重要。各级宣传部门必须加强引导,扭住跟进,造出声势,扩大影响,打出品牌。要把握时间节奏,对整个行动的每个阶段宣传什么、如何宣传、达到什么目标,都要做出超前研究,及时安排。要突出聚焦重点,特别是要发挥好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对各地各部门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大力宣传。要创新宣传方式,既要用好传统的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主流媒体,也是重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的作用;既要重视抓好省内宣传,也要扩大省外影响和美誉度;既要广泛宣传报道,也要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深度挖掘,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把这项工作宣传好,努力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篇4:学习王三运讲话精神

讲话精神的贯彻意见

根据市委《关于学习贯彻王三运同志在酒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酒发„2012‟21号)文件,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传达,把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作为近期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来抓,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王三运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全面领会王三运同志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学习贯彻王三运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是目前和今后的首要的任务。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酒泉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的转变。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落实贯彻讲话精神,接到市委《关于学习贯彻王三运同志在酒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酒发„2012‟21号)文件,单位领导国高度重视,及时传达、全面学习、深入贯彻、抓好落实。联系工作实际,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讲话中提出的“真实、科学、系统”和“三个提升”要求,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和

发展思路。要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见行动、见成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二)、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讲话精神,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以贯彻讲话精神为契机,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今年的工作中,重点做好几个方面:

(一)、加强基金管理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积极开展基金实时监控,防止运行风险和基金流失,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对基金管理薄弱还节的整改,不断提高基金预算管理水平,切实管好用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二)、高度重视社保基金审计工作。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审计机关将于2012年2月10日起,对全国2005年—2011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检查的重要性,高度重

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审计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三)、按期完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按照省社保局的安排,我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将于今年6月份进行达标验收,按照《甘肃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甘肃省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整理规则》(甘人社通„2010‟193号)的要求,按期完成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归档整理工作,确保验收达标。

(四)、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严格政策,高度重视,把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落实。加强同财政、地税等部门要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加大征缴力度,加强资金调度,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认真执行失业保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进一步改进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方式,完善费用结算办法,不断提高统筹基金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保证医疗费用按时足额结算。确保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医疗待遇的落实,认真落实好工伤职工、供养亲属工伤保险待遇,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工作。

(五)、不断完善市级统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

指导协调,认真做好市级统筹各项工作。同时,以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金调剂机制为核心,健全市级统筹基金调剂制度,探索建立统筹调剂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基金统筹调剂力度,发挥调剂基金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推动工伤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的市级统筹,提高工伤保险市级调剂能力。

(六)、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加快社会保障服务中建设步伐,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保险经办业务集中办理,规范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合理划分服务大厅功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办事能力,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步伐。

(七)、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务实型、服务型、学习型、高效型、和谐型单位,认真落实劳动保障系统“创先争优”、“三优文明单位”、“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和社会保险机构“三化”建设,努力实现操作规范、运转流畅、服务高效的运行机制。规范服务大厅业务工作流程、窗口建设、绩效考核等制度。实行“统一受理、统一收费、一站式服务”的运作模式,实行限时办结、首问责任、一次告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公开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向社会承诺办理事项,公示了经办业务流程、岗位、人员,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及服务对象的监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定期走访、调研制度,深入基层、企业、社区及服务对象,掌握了解新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为企业和广大参保职工解难题、办实事。

在今后,不断加强社会保险机构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为广大参保人员、参报单位和其他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推进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安全生产监督举报制度下一篇:珍惜时间800字高中作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