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省长的工作汇报

2024-04-19

给省长的工作汇报(通用5篇)

篇1:给省长的工作汇报

全省农业生产观摩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欢迎来到和平乡生物质气化站指导工作。本气化站是利用南长城铜仁惠气化炉公司研发的生物质制气与贮气机组建设的农村能源集中供气示范站。现在来到的是气化站演示厅,领导们看到的正在燃烧的三种灶具是利用生活垃圾制造的生物质燃气燃烧。在我右边的第一个灶具是猛火炉,主要用于餐馆、酒店、学校、食堂等火力要求大的单位;接着过来的蓝色火焰的是沼气灶;这边燃烧成红色火焰的是红外线灶;在地面上的是烧火炉。虽然灶具不同,但它们的用途是相同的,都能用于农村家庭、城镇餐馆、学校、酒店、企事业单位的煮饭、炒菜、取暖、淋浴等。今天,我们也利用垃圾制造的燃气煮了一些土鸡蛋,工作人员给各位领导发放品偿一下,请领导们指正一下生物质燃气煮出来的食物有什么不足。在这里,我向领导汇报一下,这个气化站不仅仅是供应这二十多个灶具使用,而是向陈家寨村五家寨组的150户家庭600余人供应燃气,使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使用天然气的舒适生活。

刚才介绍完生物质燃气演示,现请领导们看一下燃气是怎么产生的。生物质燃气是利用生活垃圾通过公司独自研发的生物质制气与贮气机组制造而成,已获得专利技术50余件,发明专利17件,由制气系统、过滤系统、真空泵、贮气罐组成,主要原理是利用真空泵抽风使制气系统内的燃料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发生热解决反应,使燃料实现干馏气化,产生可燃性气体,通过过滤系统降温、除尘过滤净化,贮存于气罐后采用管道输送向农户供气。

根据用气需求,本台机组的制气量为每小时240立方燃气,每小时需要原料160公斤,每吨燃料可制气1400立方燃气,每年可制气50余万方,利用垃圾500吨。

每立方燃气约需0.3元,远低于电磁炉和液化气的费用。

篇2:给省长的工作汇报

中共旅顺口区委 旅顺口区人民政府

(2009年6月21日)

尊敬的陈省长、各位领导:

欢迎莅临旅顺口区检查指导工作!去年8月2日中远造船项目开工时,省长第一次来到旅顺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区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去年年底,省长在国家批准旅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的文件上做出了:“旅顺口区扩大开放意义重大,旅顺应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前沿” 的重要批示;时隔半年时间,省长又在百忙中再次来到旅顺。这对于当前正在困难中努力拚搏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来讲,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必将激发我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汇报一下旅顺口区的有关情况:

一、旅顺口区发展概况

旅顺口区位于北纬38°40′-39°10′,东经120°57′-121°28′,总面积50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2公里。全区下辖1个开发区和11个街道,总人口27万,拥有林地14732公顷、自然保护区90平方公里、基本农田6000公顷、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拥有蛇岛、鸟岛、猪岛等6个岛屿、19个自 然海湾;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示范区、地质公园,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2.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5亿元,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31.3%,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可比增长80.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30元,分别增长20%和1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9:53.6:36.5。

我们认为,当前旅顺全省加快科学发展的大局中拥有四大战略机遇:一是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全面开放为发挥旅顺的后发优势,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起点”,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前提;二是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为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发展“新时期”,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三是金融危机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战略机遇。金融危机出现了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的“新趋势”,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空间;四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机遇。旅顺在推进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和社会已步入转型期,为探索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新模式”,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旅顺在加快发展中同样面临着四大优势: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东北腹地相连,是东北地区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门户,也是欧亚大陆桥重要的连接点;二是良好的环境优势。旅顺口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地区;三是良好的人文优势。拥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古迹,有着“露天博物馆”之称。是全国文化先进区、辽宁省合唱艺术基地、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创作基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旅顺全区27万人口中有6万名大学生和科教人员。四是良好的后发优势。旅顺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港口、铁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四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区域。中远造船、北方机车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使旅顺成为大连西部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二、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载体,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了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截止到5月末,我区提前一个月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2834万元,可比增长11.9%,完成预算的53.9%;工业用电量16505万千瓦,同比下降4.3%;贷款余额78.3亿元,比同期增加29.7%;银行储蓄余额169.2亿元,比同期增加29.5%;居民储蓄余额100.2亿元,比同期增加34.6%。预计到6月末,按可比口径(不含龙王塘区域)地区生产 总值实现69.5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8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3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增长1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99元,增长17%。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保增长,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态势

一是以大项目建设保增长。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项目前期准备和包装工作,全区共筛选出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15个,其中重点实施项目91个,前期推进项目24个。重点抓好“一二三四五大类项目”建设:“一”就是一个枢纽建设:全力加快旅顺开发区的海上滚装运输枢纽项目,推进旅顺新港二期改造,新建5个泊位,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1500万吨;“二”就是抓好两个核心产业:一个是造船项目,继续推进中远造船项目建设;一个是机车项目,全力支持机车产业园项目建设。“三”就是三大园区建设:一个是都市农业园区,沿土羊高速公路一线,重点打造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农业园区;一个是科技走廊(包括中科院科技创新园和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招商引资,争取有更多项目入驻园区;一个是西部临港新城(包括旅顺开发区、江西和双岛湾),重点发展以修造船和机车为主的两大优势产业。“四”就是四个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阳光海岸、琥珀湾、黄渤海岸和影视基地四个项目建设; “五”就是五大基础工程:全力做好轻轨项目、热电厂项目、港口项目、道路工程和供水工程等五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述五大类项目总投资预计在600-800亿元,用2-3年时间完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区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为确保这些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我区进一步强化了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由区级领导对重点项目进行包干,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建立项目跟踪督查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5月份,全区91个重点实施的项目中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62.6%,其中44个续建项目开工38个,4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19个。全区列入大连市的10个重点项目中,7个重点实施项目已全部开工,3个前期推进项目正在按照计划进行前期工作。

二是以扩大投资保增长。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区将今年确定为投资促进年,全力推进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化建设、改善民生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拉动作用。为确保这些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我们积极抓住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央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迅速成立政府银行合作推进委员会,搭建了4个融资平台,征得银行授信支持230亿元,目前已融资到位28.4亿元,预计到6月份将有40亿元的贷款陆续到位,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搭建平台。

三是以扶持企业保增长。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与企业共渡难关,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工业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预计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总产值65亿元,增长14%;实现增加值20亿元,增长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增长15%;实现利税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增长80%;利税、利润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6.6和13.6个百分点。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企业联络员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共克时艰。例如,对日本今冈造船企业,在去年年底,我们现场办公帮助其解决问题,在造船市场大幅下挫的不利形势下,企业没有压缩生产规模,同时又新上了一条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吨位全回转载重运输车生产线,同时,扩充了企业员工队伍。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保企业的要求,我区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顺口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为帮助企业加快发展,设立了2000万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开拓市场等方面的贷款贴息、资金扶持和奖励。

四是以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保增长。

今年伊始,跟随省长到香港、深圳等地开展招商成果显著,共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资金286.5亿元,相继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1-5月份,全区实际使用内资51.1亿元,同比增长24.9%;实际利用外资3916万美元,同比增长87.8%。外贸出口逆市上扬,自营进出口总额为4.34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进口1.66 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外贸出口2.68亿美元,同比增长49.8%,仅齐车公司就向澳大利亚出口了2449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车。成功举办首届大连国际樱花节、中国大连樱桃节和中国大连旅顺人居节,进一步提高了旅顺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目前,全区外资企业已经发展到289家,有日本、韩国、法国、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旅顺投资发展。

第二,保民生,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一是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将全区82个自然村的51015名农民全部进行农转居,按照失地不失业原则,积极扩大劳动年龄段的农转居人员就业渠道,参照城镇失业人员管理办法,为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介绍服务;对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4050”以下农转居人员,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对“4050”以上且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转居人员,从1993年1月1日起,可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是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我们把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住房问题作为解决民生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强化廉租住房建设,及时发放廉租补贴,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采取货币化补贴的方式,一次性解决844户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群众的住房问题,仅此一项区财政就投入补贴资金7000万元。同时,对在区内不同区域购房者给予财政补贴,有力地拉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据统计,从3月份开始,我区商品房销售逐渐回暖,4月份全区售出商品房同比增长30%,5月份同比增长%。截止到5 月末,全区房地产投资完成8.1亿元,同比环比增长112.6%;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32.2%,总体投资、销售形势明显回暖。

三是积极做好就业工作。采取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和普惠制培训等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工作。1-5月份,全区共提供就业岗位2862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1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1%。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举办了由40家企业参加的春季人才就业洽谈会,4000多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洽谈会,有2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园区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培训指导、项目论证等服务,免费提供场地、水电等设施,并提供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

四是全力作好十项民生工程。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保、健康、平安稳定等问题,今年我区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具体包括:推进全民创业工程、扩大就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教育提升工程、健康促进工程、文化体育建设工程、城市环境改善工程、安居温暖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和平安稳定工程。上述十项民生工程共包括65个子项目,2009年计划投资29171万元。

第三,保稳定,努力开创安定和谐的新局面

保增长、保民生,都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作为促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

一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业后退休职工取暖补贴、失地农民的“双保”、失地农民补偿、动回迁安置等信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采取区领导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年、领导包案活动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有效措施,信访形势明显好转,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区称号。5月份,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件次和人次分别下降了46%和28%。

二是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和谐稳定。以保增长、保稳定为中心任务,大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旅顺。重新调整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涉法涉诉案件的清理工作,社会稳定情况总体良好,我区被授予辽宁省平安区、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登峰派出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今年以来,全区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提高有新的提高,治安案件稳中有降,群众的安居感明显提高。全区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越级上访的涉法涉诉案件。

三是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生产年”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态势,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全区未发生一起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零事故”。

第四,抓谋划,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

尽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我们积极抢抓金融 危机孕育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省长的批示,全区上下立足眼前、谋划长远,力求抢占危机过后的制高点。经过深入思考,结合大连市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我们提出了率先建设大连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构想。按照“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总体原则,遵循“生态、高端、人文、效益”的理念,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在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旅顺口区科学发展规划》。确定到2015年为实践探索阶段,初步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框架,从2015年到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实施“双超”和“三年倍增计划”。所谓“双超”,即2009年经济发展速度要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和我区去年发展水平;“三年倍增计划”,就是到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要分别达到157亿元、205亿元和2亿美元。

我们的远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要分别达到297亿元、582亿元和4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117.4%;城市化率达到90%,比2008年增长14.9个百分点。

为全面完成上述工作目标,我们提出建设一个枢纽,形成两个区域,打造三个基地,明确四个定位,实施四项战略,坚持五条道路,规划六个功能区,达到七个目标的工作思路。建设一个枢纽,即建设旅顺新港区,使之成为环渤海地区连接东北、华北、华东和日本、韩国的东北亚海上交通枢纽。

形成两个区域,即将旅顺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历史文化承载区。

打造三个基地,将旅顺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和文化产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科教产业基地、环渤海地区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

明确四个定位,将旅顺建设成为旅游胜地、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历史文化名城和知识经济区。

实施四项战略,即环境优先、科教兴区、产业强区、城市化发展四大战略。

坚持五条道路,走新型产业化道路、生态城市化道路、新型社会化道路、新型国际化道路、新型市场化道路。

规划六个功能区,即西北部临港产业区、旅游产业区、科技创新区、现代都市农业区、生态宜居区和自然保护区。下面,我想重点汇报一下六个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

1、西部临港产业区:包括旅顺经济开发区全域和双岛湾部分区域。我们已经完成这个地区的规划,重点是加快西部临港新城建设,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高端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船舶、机车、重型装备、物流,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目前,该区域主要有4个大项目:一是总投资100亿元的中远造船项目,将建设30万吨船坞2个,形成造船能力400万吨,今年项目总投资将达30亿元,16个单体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2010年第一艘VLCC油轮下水,旅顺将成为具备多种船舶制造能力的综合型船舶生产基地。二是中国北车集团机车产业城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城市轨道机车、城市地铁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柴油发动机等,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成为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和动力制造基地,目前机车城项目全面开工,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三是投资50亿元的旅顺新港扩建项目,今年将有5个泊位交付使用,新开通2 条海上航线。四是投资30亿元,建设2平方公里的铁路、公路、海运一体化综合物流园区,旅顺新港将成为连接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的桥梁。

2、旅游产业区:包括北海、三涧堡街道的部分区域、铁山黄渤海分界线和太阳沟附近的老虎尾区域。按照我市全力发展服务业的总体安排,以打造东北亚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面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四城一岛”:一是由新西兰、澳大利亚投资200亿元,建设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阳光海岸项目,将于10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在军港区域,围绕军港文化,投资150亿元建设琥珀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概念性规划,将于8月份开工建设;三是在旅顺南部海域,投资30亿元建设海之恋海滨公园;四是在黄渤分界线区域,规划建设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一岛”就是在旅顺的一个海岛建设体育公园项目。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委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编制了《旅顺口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旅顺影视基地初具形象,《闯关东》中篇、下篇等影视作品已在旅顺拍摄。

3、科技创新区:主要包括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学城三个区域,建设成为科教信息产业的科技走廊。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创新可贵,就我区而言,凡是直接有国外订单的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具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反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把科技创新区建设作为危机后实现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目前,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已经被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基地,已有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城、国家新能源研发基地等项目入驻。

4、现代都市农业区:沿土羊高速公路一线,在长城、三涧堡等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15平方公里的都市农业园区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5、生态宜居区:以太阳沟、老城区、水师营新城区为核心组团,构建生态宜居新城区,太阳沟地区以恢复历史原貌为主,老城区以改造提升功能为主,水师营新城区以加快建设为主。今年以来,我们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新城区的动迁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已经动迁居民1674户、企业44家,腾出净地近50万平方米,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 施相继开工建设,为下步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

6、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老铁山、蛇岛、九头山、老虎尾等自然资源,使森林和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上半年,将完成《旅顺口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并争取通过专家评审;同时,完成“旅顺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调整工作”的科考报告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通过六大功能区建设,达到七个目标,即把旅顺口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政治文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三、恳请省政府支持的三个问题

一是关于将旅顺全域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问题。为充分发挥旅顺的后发优势和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区中的核心作用,恳请省政府将旅顺全域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支持区域,可以分步实施。第一步是进一步扩大旅顺经济开发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面积,围绕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我们以旅顺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域,规划了103平方公里以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为主的西部临港新城,恳请省政府先期将这一区域全部纳入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第二步是将旅顺全域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二是关于在旅顺建立“文化产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问题。随着旅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旅顺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文化源远流长,资源极其丰富,挖掘潜力巨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旅顺提升城市形象、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恳请省政府在我区建立“文化产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我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创意生态,形成特色突出、活力竞发的发展格局。

三是鞍钢集团大连石灰石新矿污染问题。鞍钢集团大连石灰石新矿地处旅顺长城街道长岭子村,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是鞍钢集团炼钢的辅助材料基地。多年来,尽管该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矿山开采所带来的严重粉尘污染、噪音污染及对山体林地的严重破坏,已经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已经出现了恶化趋势,群众反映极其强烈,多次集体上访,我区也通过人大代表多次向省人大提出意见。恳请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专题调查组,实地考察,关闭鞍钢集团大连石灰石新矿。如暂时不能关闭,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应对群众造成的污染影响进行赔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行生态补偿,以缓解矛盾,实施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篇3:省长在某县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我省“十一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和重点在欠发达地区。因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对我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文成、泰顺的情况,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我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振奋精神增

信心。欠发达地区困难很多,工作难度很大,这次实地看了,体会更深。但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好。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欠发达地区的关心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仅省级财政支持欠发达地区以及海岛地区就达336亿元,力度前所未有。今后根据财力的增长及可能,力度还会加大。不仅财力,而且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省里的扶持力度都在加大。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相关政策。同时还要看到,这些年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在富民强县方面探索出不少好路子,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整个发展面貌取得了明显变化,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因此,我们更有信心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省委、省政府为什么提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很重要的考虑是像文成、泰顺这样的贫困山区,实现目标的难度确实较大。所以省里不硬压指标,提出了“力争到2010年大部分欠发达县(市)接近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希望你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路子。文成、泰顺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看准的路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既定的目标要一届一届抓下去。而且要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全体干部群众,都要树立信心,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去,相信若干年以后肯定有大的变化。

第二句话,保护生态促发展。生态环境是文成、泰顺等欠发达地区最大的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优势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再过若干年,我们的山山水水都是宝,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要局限于一般经济指标的增长,关键要看老百姓口袋的钱是不是多了,政府口袋的钱是不是多了。老百姓口袋的钱多了,这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政府的钱多了,才有能力搞建设,抓统筹发展。像文成、泰顺既是欠发达地区,又是生态敏感区,发展的着力点就是要使“两个口袋”的钱多起来。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GDP增长,一定要把保护生态促进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首先,要把发展规划包括县域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做好。按照“小县大城、小乡大镇”的思路,搞好县城人口集聚和资源集约利用。县城多大规模,搞多少个中心镇、中心村,布局如何合理,这些都是事关科学发展的事。如果到处搞城镇、搞工业、搞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资金资源也很浪费。省建设厅要做好指导工作。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扶持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相衔接,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有利于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同时明确建设时序,有序推进。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欠发达地区搞基础设施建设更要讲集约和节约。比如,一个县就建一个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等,而且就建在县中学,既是全县的,又是县中学的;既向社会开放,又能改善县中学的办学条件;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能降低运行成本,一举多得。第三,要抓好特色产业。欠发达地区即使1/3走出去,1/3搞二、三产业,还有1/3还得搞农业。因此要把生态农业抓好,特别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工业发展中,既要算一算财政税收账,又要算一算环境影响和治理成本账,看一看对增加老百姓收入有多少好处。所以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因地制宜搞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增强工业发展的辐射带动面和群众得益面。

第三句话,关注民生抓统筹。关注民生,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关注民生最关键的是抓富民工程,增加老百姓收入。怎么抓富民工程,要走好三条路,即“走出去,走下来,引进来”。“走出去”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当前增加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很重要的途径,我们还得加大力度。“走下来”就是下山异地脱贫,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主要是结合本地实际,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就业。目前全省农业从业人员占26.1,要实现全面小康,我看这个比例还要降10个百分点。现在全省外来打工者这么多,能否腾出相当一部分,来解决

我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就业?一方面,要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吸收本省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比如,企业录用我省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能否享受类似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或者政府给予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如果能够帮助欠发达地区家庭成员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因此这是最重要的扶贫政策。温州是我省发展最不

平衡的地区,能否请温州先搞试点,调研出台政策,省里扶贫资金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办法就是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同时,还要加强就业服务。现在往往是“有人无处就业,用工找不到人”,就业信息不对称。这方面你们已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要继续完善,切实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真正让农民脱贫的治本之策,还是抓好农民的下一代甚至更下一代的教育。这既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根本,也是建立欠发达地区脱贫长效机制的关键。这两年我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方面让贫困孩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对凡是学农的大、中专学生按公办的标准免收学费,学习优秀的再给奖学金,使困难家庭的下一代都能念上书、念好书。毕业后鼓励他们到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或做种养大户,反哺农业农村。对初中毕业念不了高中或高中毕业念不了大学的青少年,进行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这些工作抓好了,就能从根本上挖掉“穷”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关注民生,还要加强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问题。

第四句话,形成合力促扶贫。浙江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最大的难点是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缩短这个过程,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得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扶。所以,大家要带着对欠发达地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来做这项工作。省里、市里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比山区好,许多干部往往想象不到、体会不到这里的困难,更体会不到困难群众的生活。这几年,省级部门对口扶贫的方式非常有效,还要加大力度。确实这几年我们的财力增加了,有的部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是很高,如果能够更节约一点、集中起来,一年支持一个乡镇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温州市委、市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中,做了很多工作,还要继续坚持抓下去。希望欠发达县(市)再接再厉,立足科学发展,处理好内因与外因、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走可持续发展路子,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篇4:给省长的工作汇报

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2011年9月1日,李纪恒代省长在省政府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围绕讲话精神,我局于2011年9月26日组织机关干警职工在局会议室认真学习贯彻讲话内容。以李纪恒代省长讲话的8个方面重要内容,结合镇沅县各项社会事业现状及我县司法行政实际,重点围绕社会稳定,提出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各项事业部署上来

当前,全省以西部大开发及“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快速发展。我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生态优农业,立足资源强工业,发挥优势壮支柱,优化环境促消费,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政府工作新飞跃,过去的一年中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因此,“十二五”期间应继续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将思想认识统一到镇沅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各项社会事业上来。认清形势,紧抓机遇,不断挑战,实现新高。

二、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夯实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1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稳步推进

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关乎社会稳定,而人民调解工作一直以来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今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人民调解法》后,进一步确认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地位。近年来,我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第一防线”作用。在化解群体性、重大、重点、涉法、涉诉、涉访案件中做好“法律助手参谋作用”,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进一步夯实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是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在加大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的同时,注重将人力、物力、财力倾向于基层,让司法助理员无后顾之忧,专注于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开展;二是县局应加强督查及业务指导工作,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专业培训班增强干部职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时的专业性,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基层开展业务督查。三是基层司法所要重点掌控难调、易访、容易转化为群体性纠纷的苗头性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防止激化,以人为本,妥善解决。

三、为镇沅县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

随着我县产业不断升级,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前推进,提供与时俱进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法律服务越来越显得迫切,也为县委、政府依法依归行政及正确决策提供了最专业的法律服务。一是加强全县律师、法律

服务工作者、公证员队伍建设。我县现有律师及其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队伍基本能保障当前社会运行过程中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但随时社会经济纵向和横向不断深入发展,在人员配置,人员素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二是应增强队伍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大局观意识培养及其政治思想工作,应注重队伍专业知识发展,应改进队伍工作作风,应强化队伍监管力度,应净化法律服务市场,对严重扰乱法律服务市场,造成当事人严重损失的“黑律师”、“关系人”等给予处罚和取缔。避免出现因队伍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的对重大案件不及时上报,不研究,单独行事,给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件发生。

三是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律师、法律服务者、公证服务。法律领域必须有专业性人才负责承担开展相关法律服务,也只有走专业性强的优势注重增强作为提供者的律师、法律服务者专业素质的同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服务关,才能真正把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目标落到实处。

四、在“六五”普法中,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普法手段及方法,巩固已有普法成效。

今年,我县有幸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是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工作支持下,是在全社会机关、单位、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优良成绩。我们应认清普法形势依然严峻,在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

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下,进一步统一思想,作好普法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以宪法为核心,继续深入开展法律体系的纵向和横向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继续巩固“法律六进”取得成果,重点围绕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开展普法教育。三是继续创新普法新形式,在现有“企信通”平台下,进一步利用群众接触面广的方式探索更为便捷的普法新形式,以取得实效。四是加大典型案例收集及法治信息宣传,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大众提供法治信息需求。

五、以《刑八》修正案关于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相关职责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及“禁止令”工作的开展

今年,刑法修正案案八把社区矫正工作及法院判决附加禁止令的被告人的监管明确列为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社区矫正方面一是严格执行《云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管理规定》;二是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对象考核规定实施季度考核;三是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四是注重社区矫正对象劳动技能及社会适应性心理培训;五是避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给社会造成影响。禁止令方面一是增强学习,局机关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对禁止令加强学习,以配合法院对被判决附加禁止令的被告人的监管;二是建设和完善被判决禁止令的被告人的档案材料,“禁止令”是一项新工作,目前尚未建设相关档案材料。三是建立与法院、公安部门关于禁止令的信息联动机制,以准确掌握被判处附加禁止令的被告人的详细情况。

六、当好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最后一道屏障的职能作用,在全力推进我县法律援助工作更上一档次的同时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法律援助是我局重要的窗口服务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刑事辩护、民事代理、非诉代理等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对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继续按照《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及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深化授援事项范围,扩大受援对象,应援尽援。二是开展好巩固好法律援助专项工作,例如中央彩票公积金法律援助项目。今年来,我县已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量,取得实效。三是严格按照律师每年要求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对律师进行考核,严禁弄虚作假,对当事人不负责任办理低质案件。

以上内容是我局在总结当前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好形势,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提出的几点措施建议,紧紧围绕社会稳定为主线,大力开展职能性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为促进镇沅县的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司法局

篇5:给省长的工作汇报

根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安排,我代表省人民政府,汇报一下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把它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2001年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制定了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文化经济政策,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全省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把江苏建成文化产业发达的省份。2002年又举办了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主体框架基本形成。以报刊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演出及娱乐、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在报刊出版业方面,2002年全省各类新闻出版单位748家、印刷企业13060家、出版物发行网点11739处;共出版各类图书6066种,比上年增加637种,其中新书3328种,比上年增加290种;图书总印数4.81亿册,比上年增长11. 1%;全省新闻出版销售收入10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在广播影视业方面,到2002年底,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61%和99.48%。全省有线电视县乡联网率98.2%,乡村联网率70.85%,入户率31%,有线电视用户数达669.85万,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广电系统总资产105.5亿元,经营收入36.69亿元,均比上年增长30%。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相继成立了扬子、盛世亚细亚等7条院线,激活了萧条的电影市场。2002年全省放映电影10.47万场,观众333万人次,票房收入4411.95万元,电影放映业绩由全国第七、八位上升到第五位。在文化演出及娱乐业等方面,按文化部门口径统计,2002年,文化产业单位2万多家,增加值15.67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9%和47%。在文化旅游业方面,近年来,重点建设了苏州、无锡、常州太湖文化旅游区,南京、镇江、扬州名城文化旅游区,徐州、宿迁、淮安历史文化旅游区。2002年,全省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亿人次,旅游收入830.2亿元;海外旅游者2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

(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01年,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演艺四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整合文化资源,集团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逐步形成了以办报为中心,以广告、印务、发行与物流配送、实业投资、旅游、房地产为六大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所属各报刊日发行量达300万份,其中扬子晚报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在全国晚报、都市报中排名第一。2002年,新华报业集团全年总收入13亿元,总利润达到1.1亿元。省广电集团优化结构,打造品牌,整合资本,加快发展,总收入达7.4亿元,总利润超亿元。省出版集团成立了全国最大的连锁经营总部,初步形成了连锁经营的基本框架、运作机制和服务系统;同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做强社办期刊,大力发展电子音像出版业;去年集团销售净收入70.66亿元,利润5.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和19.17%。省演艺集团成立后,努力做到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新戏,积极培育演出市场,去年共演出1700余场,总收入1800万元,其中演出收入560万元。今年初,我省又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促进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投向文化产业。我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南京市广电集团还被国家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三)社会兴办文化产业势头较好。近年来,我们采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多元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国内外客商看好江苏文化市场前景,投资热情较高。苏州园林开发、昆曲保护等吸引了大量的民资外资,其中个人资本投入4000万元的吴江静思园已经对外开放。常州市在中华恐龙园成功运作之后,又与东方红叶集团共同兴建东方红叶园项目,以影视文化与迪斯尼乐园为主题,融旅游、科技、文化为一体,将建成中国第一座“东方动画城”,总投资20亿元。无锡蓝玛克高科技影视乐园项目投资达3亿美元。无锡新创舞剧《红河谷》引进日资约合人民币100万元合作排练,在江苏演艺史上首开先河。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和实力。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省政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江苏实际,制定了新的文化经济政策,明确规定,“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1-2个百分点。省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的文化专项经费,在“九五”期间每年3400万元的基础,增加了2100万元。同时,在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土地征用、设施建设、鼓励捐赠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在扶持文化产业方面,重点扶持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以及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的,原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财政拨款3年内不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实行股分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允许和鼓励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新办文化企业,其营业税5年内由财政按实际入库数列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单位加快科技进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承受能力的文化单位的电子设备年折旧率可达20%,其技术开发费用可在成本中按实列支;对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产业的,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帮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在指导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二是发展文化产业与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关系。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责职,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繁荣市场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以管理保障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宏观调控,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四是开发文化资源与保护文化遗存的关系。开发文化资源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决不为一时的发展而损害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五是运用市场机制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政府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宏观管理、产业规划、市场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产业规模还偏小,实力也较弱,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在,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优秀作品数量不少,但有震撼力、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不多;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还缺少全国一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需求较旺,但文化市场的潜力尚未激活。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观念、体制、人才三大制约因素:

一是思想观念存有误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文化当作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文化的政治教化功能,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文化建设只讲投入、不求经济效益的计划思维定势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文化单位“等靠要”的思想仍较严重,缺乏面向市场求发展的自觉要求,使潜在的文化资源不能转化为现实的财源,本来具有优势的文化队伍却成了困难群体。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文化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文化经营单位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使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投资主体单一,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一些文化产业领域还存在制度性障碍;文化单位内部“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导致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缺乏。我省文化人才较多,但拔尖的、大师级的人才很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日趋高技术化,从事这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尤其缺乏能够整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的企业家。加入WTO后,境外可准入的文化产业集团纷纷抢占文化市场,人才争夺将日趋激烈。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大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人们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思想,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只有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突破口来抓,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在思想上明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是一致的,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统一的,从而真正树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发展观;既注重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又注重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彻底改变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学会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办文化,研究广大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使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第二,择优扶强,大力培植支柱性文化产业。选择江苏优势文化艺术门类、项目和强势文化产业,重点扶持,做强做大。优先发展传媒业,全省广播电视、出版、电子音像和多媒体产业综合实力指标力争居全国前列;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江苏自然风景秀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优势,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拓展会展业,整合江苏民乐、陶艺、园艺等优势文化资源,创办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节庆、会展活动;扶持发展文艺演出业,积极推进江苏重点艺术表演院团、中介机构、剧场等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名人、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推动演出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艺术品业,积极开发现代艺术产品及南京云锦、苏州刺绣、无锡泥人和宜兴陶艺等传统工艺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畅销品牌;引导规范文化娱乐业,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建、改造各类健康的娱乐场所,完善社区配套文化娱乐设施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信息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文化产业,特别是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加快文化产业信息化进程。

第三,整合资源,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集团。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依托。我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布局分散,形不成规模优势,削弱了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必须加大文化资源整合的力度,提高集成度,发挥资源的重组效应、整体效应和互补叠加效应。加快广电集团、出版集团、报业集团、演艺集团和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建设,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切实转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各集团之间实行强强联合,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实行优势互补。

第四,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体制创新。一是转换政府职能。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具体向管宏观、从着眼“小文化”向发展“大文化”、从就文化抓文化向经济文化一体化转变。在确保党管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大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对重点项目给予重点保障;对公益经营性文化单位,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改革投融资体制。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按照党委、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需要,实行“订货”制;改革对文化事业单位拨款制度,养作品不养人,实行按项目拨款或以奖代拨,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文化建设由政府单一拨款的状况,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宽文化产业的准入条件,逐步扩大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的领域。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推进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学会运用市场机制“经营文化”,盘活现有资产包括无形资产,运用现代资本运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兴办文化产业。三是改革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加快推行全员聘用制,以岗设人,量化指标,严格考核,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工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分配倾斜的力度,让少数经营能人和艺术能人先富起来。改革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对离退休人员试行集中管理,以便文化事业单位轻装上阵。借鉴高校、科研院所改革的经验,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逐步实行企业化运作。

第五,培养人才,切实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产业能否有大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针对江苏文化人才结构问题特别是拔尖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文化人才高地。高度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对有发展潜力的不拘一格,大胆选拔,尤其在艺术实践中给以充分的发展机会,不断推出青年“明星”、“新星”来。制定特殊政策,聚集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既让已经成名的艺术家来江苏大显身手,也让未出名的年轻人来江苏干事业,在江苏出名成家。凡省外单位、个人创作的精神产品和开发的文化科技成果,在我省首次发表或投产,获取国家重大奖项的,除国家颁发的奖金外,我省也以同等标准给予奖励。当前,还要十分重视培养造就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能将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整合的文化企业家。

第六,优化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在市场环境方面,打破条块分割和市场封锁,努力形成健康繁荣、竞争活跃、统一有序的文化大市场。运用现代市场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培育文化商品市场,发展文化中介组织,使文化要素不断向优势产业和企业流动。在政策环境方面,加大督查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兴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在法制环境方面,重点做好文化市场管理、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同时,合理、积极地运用WTO的文化例外条款,建立积极的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强文化安全立法建设。加强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依法保护文化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全方位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上一篇:安场镇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黑板报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