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的奥秘活动教案

2024-04-12

蛋壳的奥秘活动教案(精选11篇)

篇1:蛋壳的奥秘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与说明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精巧奇妙的构造和特殊的功能,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人们根据蛋壳的外形特点,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如:悉尼歌剧院、人民大会堂、日本的代代木体育馆。这其实是运用了“仿一仿”的方法。现在已经有了新兴的科学,叫“仿生学”,简单来说,它就是“仿一仿”(学一学)的创造方法。我们可以模仿某些事物的形状结构或学习它的某些原理,创造出新的物品,产生新的效果。

本活动,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活动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课堂上对仿生学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成新的研究课题。第二阶段是根据生成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课外的研究活动。第三阶段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仿生学以及仿生学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让学生通过对鸡蛋壳的揭秘研究以及对一些简单且著名的仿生学成果,如雷达、锯子、斑马线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3、通过运用仿生学原理进行设计创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

4、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相互合作。

学习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半圆形的鸡蛋壳。

2、每小组一把弹簧秤,一张作业纸。

3、教师准备几个鸡蛋。

4、多媒体课件。

5制作材料:云彩纸、易拉罐、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等。

适用年级:五年级

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展开课堂研究活动,生成研究课题

一、游戏激趣

1、(示鸡蛋)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老师想请个同学上来握住鸡蛋(师示范)使劲捏,看谁能捏碎它?

2、大力士满脸通红,牙齿都咬的咯蹦响了,小小的鸡蛋却没碎,看到这里,不知在座的同学有何感想?

二、研究探索

1、师:是呀,你可别千万别小瞧了这鸡蛋,其实,无论你握住了怎样使劲捏,都是不能把鸡蛋捏碎的,为什么呢?小组合作,做一次大胆的猜测。

2、交流。

3、多媒体(师解说)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这样一种外形特点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示题:蛋壳的奥秘)这种结构称为薄壳结构。

4、鸡蛋这一“薄壳结构”的特点有何作用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师示范)(多媒体)

动手试一试:拿三个半圆形蛋壳,然后逐渐放上书本,最后把这些书放在塑料袋里称一称,试试看,这几个蛋壳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友情提醒:

(1)书要一本一本逐渐加。

(2)小组合作完成。请组长安排好同学分别观察、加书、称书、记录。

动手试一试

蛋壳(个)

书本(本)

重量(千克)

薄壳结构的作用:

(3)轻声细语,尽量不打扰其他组同学。

5、全班实验并交流。

三、动手实践

1、、欣赏运用薄壳结构原理设计的建筑的图片,并用几句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幅。

2、出示学生运用薄壳结构原理设计的获奖作品,激起创作欲望。

3、运用薄壳结构原理,小组合作设计完成一个作品。

4、作品展示。

四、简单介绍“仿生学”

1、人们模仿蛋壳的外形特点-----薄壳结构,设计创造了一些建筑、物品,这一过程科学上叫叫“仿生学”(多媒体显示)。仿生学可以仿动物、植物,也可以仿人。它的研究运用有众多的领域,2、图片展示某些仿生成果。

五、生成新的研究课题

1、生成新课题:

其实我们人类的朋友还有很多。课后研究某一动物或植物的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仿生成果。

2、总结:同学们,“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生活处处皆学问”,希望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收获!也希望你们的研究和创造硕果累累。

第二阶段:展开研究活动

1、根据第一阶段生成的新课题,自己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并组成研究小组。

2、各小组制定研究方法,包括课题名称、完成课题所采取的形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活动时间安排等。

3、展开研究活动。

(1)查阅和搜集资料。

(2)分析整理资料。

(3)小组成员交流、探讨。

(4)归纳总结,完成设想,确定班级内的交流方式。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篇2:蛋壳的奥秘活动教案

1、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一个蛋壳娃娃,图片:《小蛋壳历险记》,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难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想导入

1、T:(出示蛋壳),这是谁?小蛋壳长得怎么样?

2、有一天,小蛋壳娃娃出门,猜猜它会遇到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

1、听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名称:什么叫历险记?

3、回忆小蛋壳历险的经历:“小蛋壳出门,遇到了哪些危险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遇到危险,小蛋壳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2、重点理解:

A小老鼠怎么会把小蛋壳当成雨帽?这顶雨帽好不好,为什么?

B、小蛋壳为什么要让小老鼠把它当做小船?

四、迁移想象

1、你们喜欢小蛋壳吗?为什么?

2、小蛋壳还有什么用处?

3、如果你是小蛋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小老鼠,保护自己?

4、阅读鼓励幼儿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小蛋壳历险记教案】相关文章:

1.中班语言小蛋壳教案

2.中班《家》语言活动教案

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4.语言活动中班教案

5.中班语言的活动教案

6.中班语言教案范文:小蛋壳

7.中班语言《下雨啦》活动教案

8.春天的朋友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蛋壳的奥秘活动教案

关键词:生活奥秘,幼儿学习品质

“蹲下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你将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无限潜能的世界”,只有尊重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世界,才能与幼儿有心灵的交汇,也才能更好地去支持幼儿的发展。我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入专研与摸索,探究出一项宝贵成果,即园本生活化课程——生活小奥秘探究活动。它是以聆听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前提,来帮助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趣味,使小小的奥秘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承载了科学活动的重要核心价值,从而养成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 倾听童声,支持探究主题的形成

每个“生活小奥秘的探究”活动都明确围绕一个主题,有幼儿喜欢的事物,也有幼儿一直在琢磨又没搞懂的现象,也可以是幼儿玩了还想玩的游戏,还可以是一种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就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东西等,以此来作为一个探究主题。

大班的生活小奥秘主题“奇妙的格子”,源自一次区域活动。上午的阳光强烈地射向走廊外侧的护栏,在地下投下了各种形状的格子影子。江江正在玩建构游戏,突然,他发现了这个有趣的格子,于是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活儿”跳进了这些神秘的格子里,他试着单脚跳,又试着双脚跳,还几格一步跳。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其他的伙伴,小旭干脆搬出了科游吧的方块垫摆成了几种形状,很多幼儿加入了他的跳格子游戏。此时,教师也进入了游戏,并与幼儿就格子的话题开始聊天。圆圆说教室有花格子的地垫,墙上也有格子的砖块。妮妮拉着自己的裙子得意地让大家看上面的格子。于是,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和幼儿就商量出了一个小奥秘主题“奇妙的格子”,将主题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寻找不一样的格子”“我设计的格子”“我和格子一起玩”。

倾听童声即蹲下身来用心地聆听来自幼儿的心声,这样才能发挥活动的支持者的作用。幼儿有权按自己的方式成长,生成主题的过程即教师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成长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了化被动为积极主动的探究。

2. 自由游戏,感受探秘过程的乐趣

游戏对幼儿发展来说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而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正是因为它让幼儿自由快乐,感受到乐趣。我园在幼儿园、社区、家族之间搭建了一座供幼儿自由游戏的大平台。共同围绕一个主题,提供各类资源,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束地进行探秘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思维。

中班探秘主题“好玩的叶子”是在秋天悄然而来的时候生成的。幼儿在操场的大榕树下,幼儿园后院的植物园里会发现许多美丽的叶子,他们有的拣起叶子,把叶子当成扇子,追逐着给伙伴扇风;有的会将叶子拾起又抛向空中,看叶子落下再接住它;还有的幼儿拿着不同颜色的叶子拼成各种形状。这些看似平常的叶子,幼儿玩得很高兴。于是幼儿和教师一起商量要探秘“好玩的叶子”,并预定出了三个小阶段:“比叶子游戏”“叶子小实验”“叶子大变身”。

阶段一时,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了许许多多形状和颜色不一样的叶子,还在社区的绿化带上发现了散落一地的奇怪叶子,这些叶子有被带回教室的,有被用手机拍下的,还有被画下来的,甚至有家长把家里漂亮的盆栽搬到探秘区供幼儿欣赏对比。教师把叶子展示在探秘区,幼儿不但能比较出叶子的不同,而且还能想象出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动物。小天用银杏叶当扇子扇风,小菲用两片枫叶去挠小伙伴的痒痒。阶段二时,锦锦惊奇地发现自己摘来的小叶子对折时能发出脆脆的声音,里面还流出了白白的汁来。被教师表扬后,安安就突发奇想用叶子去泡水,拿锤子来锤。而这些小实验很快就变成了放学后的亲子探秘游戏了。阶段三时,教师带幼儿到社区卫生院的中药房去观察做成了中药的叶子,让幼儿大开眼界。他们看到了变色又变形的叶子,回园后就提出很多想法:要给叶子涂上漂亮的颜色,要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拼成各种小动物,要用大叶子做帽子和裙子等。各种游戏活动中,幼儿态度主动,不怕困难,认真专注,并敢于尝试创新。

3. 亲身体验,选择探究方法的多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据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用多方式多感官地与探秘对象进行亲密接触,让幼儿充分感知身边的事物,这样才能发挥幼儿的无限活力和潜能,体验快乐。

大班“追寻这夏天的秘密”探究主题活动生成于今年的夏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幼儿谈论夏天的话题。幼儿的疑惑主要有:夏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夏天应该吃哪些食物?夏天的动物和别的季节一样吗?夏天有哪些节日?

探秘开始了,幼儿提议要打着伞到雨里去感受一下。在保育教师的配合下,幼儿一个个都撑着小花伞冲进雨里。有在操场上跳起舞的,有蹲在伞下听雨的,也有偷偷把手伸进雨里去接雨点的。显然,这样的体验让他们直接感知到了雨点。太阳出来时,他们又在阳光下玩起了踩影子和画影子的游戏。打雷时,他们躲在窗下捂着耳朵欣赏闪电,也会警惕地放开捂耳朵的小手听听雷声。他们的绘画作品中的风雨雷电都很有个性。探秘二时,教师带幼儿到宝贝小厨房动手做清凉的绿豆汤、白萝卜羹等。家长也很配合,有帮幼儿上网查夏日健康饮食的,也有带幼儿去超市自选水果的。一位当医生的家长主动到班级来为幼儿做了一场生动活泼的健康讲座。探秘三,幼儿园附近的一家“宠物之家”成了探究馆,幼儿在那里发现了小狗的许多秘密。很多幼儿家里也养起了乌龟、金鱼之类的小动物。端午节、六一节时,就是探秘四的时间了。幼儿在节日参与了很多节目的表演,并在幼儿的庆节日主题活动中深切地了解了许多节日的习俗和喜庆,感受到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篇4:小班语言活动:小蛋壳的故事

一天早晨,多多很开心地对身边的小伙伴们说:“我奶奶家的母鸡孵出了四只黄黄的鸡宝宝,好可爱!”其他小朋友很羡慕地问他:“那可孵出小鸭了呢?”多多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小伙伴说:“鸡妈妈孵出的宝宝就是小鸡!”小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来:“噢!知道了,那小鸭要鸭妈妈孵出来。”“还有哪些动物从蛋壳里孵出来呢?”听着孩子之间的对话,我想起富有童趣、情节简单故事《小蛋壳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适合用于小班教学。

活动目标:

1.喜欢听简短的故事,理解故事中发生的关于小蛋壳和其它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情节,感受小蛋壳从伤心到开心的心理变化。

2.知道不同的动物居住的地方,能帮助自己熟悉的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活动准备:

已获得了一些有关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知识经验、《小蛋壳故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画有哭泣表情的鸡蛋壳

师:“这是谁呀?为什么会哭呢?发生了什么事?”

二、播放动画课件,教师完整讲述《小蛋壳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故事并提问

(一)欣赏课件一:“小鸡出壳”

师:①小蛋壳以前是谁的家?

②一阵大风吹来小鸡躲在哪里了?

(二)欣赏课件二:“伤心的小蛋壳”

师:①现在哪里是小鸡的家了?

②小鸡不要小蛋壳了,小蛋壳心里怎么样呢?

③后来小蛋壳有什么想法?那他第一个碰到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欣赏课件三:“遇见蜜蜂阿姨”

师:①小蛋壳碰到谁了?

②他怎么喊蜜蜂的?蜜蜂是宝宝吗?应该怎么称呼蜜蜂呢?

③蜜蜂阿姨要小蛋壳做她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哪里是蜜蜂阿姨的家?

小蛋壳继续寻找,这次遇到了谁呢?

(四)欣赏课件四:“蚂蚁姐姐住泥洞”

提问同上。

(五)欣赏课件五:“荷叶上的青蛙”

师:①谁在呱呱地唱这么好听的歌?

②小蛋壳怎么喊青蛙的?青蛙是宝宝吗?青蛙是个大男生,该怎么称呼青蛙呢?

③青蛙哥哥要小蛋壳做他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你们说青蛙哥哥的家在哪里?

青蛙哥哥也不需要小蛋壳,小蛋壳心里感觉怎么样?(伤心、难过)他继续寻找。

(六)欣赏课件六:“自己有家的蜗牛”

师:①小蛋壳在草地上看到谁慢慢地爬来了?(蜗牛)

②他怎么喊蜗牛的?蜗牛是宝宝吗?蜗牛是个慢慢的小男生,该怎么称呼蜗牛呢?

③蜗牛弟弟要小蛋壳做他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哪里是蜗牛弟弟的家?小蜗牛会怎么说呢?

蜗牛弟弟也不需要小蛋壳。这时天空中飞过来了什么?

(七)欣赏课件七:“小蛋壳做摇篮”

师:①看看谁飞过来了?

②金龟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八)欣赏课件八:“开心的小蛋壳”

师:①小蛋壳可以当成金龟子宝宝的什么?

②金龟子宝宝躺在小蛋壳里面,小蛋壳心情怎么样了?

③小蛋壳为什么会开心?小蛋壳最后变成了谁的家了?

四、小结故事内容

师:“蜜蜂、蚂蚁、蜗牛、青蛙的家分别在哪里?”

(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

五、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①出示动物家的课件,教师:“这里有大树、草地和小河,有一些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你们想想把它送回哪个家最合适!”

②幼儿互相说一说,小动物的名称,他们都住在哪里?

篇5:蛋壳的奥秘活动教案

活动前评析:

一天早晨,宽宽带来一个不倒娃娃。孩子们立刻对这个倒不了的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娃娃的周围观察着议论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会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结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来。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脸上写满了疑问。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组织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四)动手尝试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

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教师评析:

篇6:奇妙的蛋壳大班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园本课程《奇妙的蛋壳》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愉悦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有主动探索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半个鸡蛋壳3――4只,铅笔一支,粗吸管一根(长短相同),透明胶带一卷,积木若干,长方行卡纸一张。

2、多媒体课件、一半的蛋壳若干、小盘子一个、注有颜色的水的针筒、有三个桥洞的拱桥一座。

3、已经认识拱形,观察过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

五、教学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提供材料与教学过程

预设幼儿活动内容

引发悬念

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

通过故事,引发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设疑操作法,引导幼儿在疑问中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兴趣。

一、设疑激趣,

幼儿操作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根据故事,开放式提问:

师:①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讨论)

②我们的意见不一样,我们来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帮它们来解决这个难题。

3、启发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嘴巴,“啄”蛋壳,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4、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面、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1、在故事中观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带着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进行讨论。

2、动手实践操作;把铅笔看成是小鸡的嘴巴,通过铅笔模拟的方式了解:相同的力分别作用凹、凸面而出现不同现象。

演示解惑

扩展视野

开拓思维

1、通过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动手操作,探索问题的所在,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与探索的兴趣,使幼儿的视野得到扩展。

二、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1、场景设置:

将鸡蛋的操作材料放在桌上,引出问题: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破,这么放就容易破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操作,发现“力的发散”现象。

①激趣: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征,用针筒进行实验。“看看,这个针筒流下来的颜色往哪里去了?我们把这些水比作铅笔下去的力,看看,水在“蛋壳”上怎么样了?”

过渡语:现在老师就来让小朋友走到蛋壳里面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3、播放多媒体,展示:薄壳结构原理“看看,这个蛋壳是拱形的,当力落到蛋壳上就想水一样散开了,所以薄薄的蛋壳是不容易破的。”

用这写语句为下一步的进行奠定基础。

1、教师用动手操作的方式一起寻找找到问题,来探究。

2、运用针筒进行再次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运用多媒体进行讨论问题,让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开拓。

思维重组

迁移经验

相互交流

1、培养幼儿从一个物体中能联想到其他物体,并能从已有的经验中进行搜索,扩散思维。

2、让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经验,激发幼儿对生活周围事物的感兴趣与求知欲。

三、引导迁移,运用经验

1、展示图片,介绍生活中的拱桥隧道、天安门城楼上的城门、蒙古包等物体,

2、开拓思维

过渡语:我们来找找,有哪些地方是和刚才蛋壳一样的,都是拱形的?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制造的建筑物,和蛋壳一样都是拱形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伟大作品?(想)好,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他们的照片,看看会是什么呢?

①观察判断:让幼儿从图片之中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并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在哪里看到过,以及讨论他们作用。

打开幼儿的视野,运用恰当的`引语,让幼儿更加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弹壳的奥秘展现在生活中,学以制用。

1、能根据图片迁移经验,打开幼儿的思维,并体验工人的辛苦。

2、根据图片能找出相同之处,并把事物联系起来,使“力的分散”现象回归到生活之中去。

变通思维

探索发现

交流探究

1、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并对幼儿的的兴趣进行培养。

2、探索问题中,与教师同实验、同发现、同操作中找寻答案。让科学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发掘自然中的奇妙世界;将自然――科学――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简单、明了。从而使幼儿对周围的环境能感兴趣。并主动去观察它。

四、激励探索,变通思维

1、创设场景:展示一座模拟桥,让幼儿尝试建造一座桥。

2、动手展示,探索发现

(1)动手建造一座桥,并尝试能放几块积木

(2)对幼儿的放的积木进行记录,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3)谈论: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2、表达表述,体验成果喜悦。

①能根据自己建造作品,用自己喜欢的表述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作品。

②让幼儿讲述在建造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

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怎样才是最牢固的呢?(讨论)

3、交流研究,达到共识。

讨论“怎样使比较平的拱桥变得既方便有牢固呢?”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让教师展示一座有三个桥洞的拱桥,并让幼儿数一数能压多少积木。让幼儿达到共识。

1、根据提问进探索,幼儿能大胆地建造自己的作品,和发现现题。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的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4、公布结果,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愉悦感。

让余兴未尽的孩子自己那操作物件到科学发现室去探索。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发现了拱形的秘密,有的小朋友还想去试试,操作一下的,可以到旁边的位置上在去操作,别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再试试,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篇7:大班科学蛋壳的秘密教案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成功之处在于能根据《纲要》精神,设计突出科学活动的操作性,让幼儿真正地“动”起来,有“主动学习”的体验,在反复实验不断尝试探索中,感知存在于身边的科学活动。整个活动紧紧围绕:“鸡蛋壳弧形凸面承受力大”的知识点,由“鸡蛋壳能搭桌子吗?”激发幼儿的兴趣。抓住三个重点展开:

1、试一试凹凸面的不同承受能力。

2、探索发现用最少的鸡蛋壳能搭出平稳的桌子。

3、进一步感受鸡蛋壳的能力。

篇8:蛋壳在幼儿创意制作活动中的运用

一、开展蛋壳创意小制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意义

在幼儿的印象中处于废旧材料的蛋壳除了丢弃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意义。而我们作为教师则是要引导孩子们发现蛋壳的作用,可以加工作为工艺品。蛋壳创意制作既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的最初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创意。为了引导孩子们踏入蛋壳制作这个“门槛”,我们往往会进行示范,通过让孩子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来了解怎么进行蛋壳小制作。却也因此限制了幼儿的创意,妨碍了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与独特性。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挥。究其原因教师的示范容易加深幼儿的對单个作品的印象。

针对问题的产生,我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以及实践,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创意,实现蛋壳在幼儿创意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二、开展蛋壳创意小制作的具体策略

(一)将活动融入主题,诱发幼儿的创意

我们将蛋壳创意制作活动融入正在开展的主题中,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创意。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小兔乖乖”时,幼儿在纸上画了长长的耳朵,剪下并粘贴在蛋壳上,再贴上黑色的眼睛,一只简单又形象的小兔就完成了。在开展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时,幼儿在动物园的大背景下用蛋壳作为主材料制作了小兔、企鹅、老鼠、鱼等动物。在开展大班主题“我自己”时,幼儿在蛋壳上用炫彩棒画上了各种各样的表情,很快一个个有趣的笑脸娃娃、哭脸娃娃、生气娃娃等形成了。每一个主题的开展都能激发幼儿的创意,蛋壳小制作变得越来越有趣时,孩子们的创意也诱发出来了。

(二)多样化的活动途径,激活幼儿的创造意识

1.集体教学活动

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蛋壳小制作》时,为了不束缚幼儿的想象空间,我在课件中放了大量种类不同的蛋壳小制作图片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了分类,如蛋壳拼贴画、蛋壳彩绘、蛋壳组合。我还准备了多种样式不同的蛋壳小制作成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蛋壳小制作成品这两种平面和立体的不同呈现方式来激活幼儿的创造力。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通过滚动播放课件和展示台上的立体范例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此一来就避免了教师的示范制作限制幼儿想象力的问题。在整个活动中没有教师示范这一过程,反而注重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发现。从幼儿多样化不重复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让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去制作,帮助幼儿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为重新组合新想象开阔了思路,启发幼儿从新的角度去想象。

2.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合作进行蛋壳小制作。小组合作环境对幼儿的自主探索和交流是很好的支持,这对中大班幼儿尤其重要。我们引导幼儿建立合作小组,让幼儿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索。在蛋壳创意拼贴画中,从画的主题、布局到色彩的运用,都需要组内成员共同协商。小组的建立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当一幅幅富有创意的蛋壳拼贴画《森林舞会》《在动物园里》《我要上小学》等作品展现出来时,幼儿不仅为自己的创造感到欣喜,也体会到与同伴合作带来的乐趣。在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幼儿的创意往往在互动中得到激烈的碰撞,由此作品的创意立刻体现出来了。

3.亲子创意制作

蛋壳小制作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家长的参加,为此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亲子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将蛋壳通过添画、剪贴、装饰和一些废旧材料拼贴等多种形式,制作出一件件精美奇特的作品,展现了无限的创意:有的把毛线剪成一根根头发,做出了美丽的白雪公主;有的把蛋壳进行装饰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狡猾的狐狸、调皮的小螃蟹、美丽的小孔雀、可爱的小金鱼;还有的运用废旧材料和蛋壳拼贴组合成一幅奇妙的彩色森林……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和父母一起制作的作品。

(三)丰富的辅助材料,引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为了引发幼儿的创意,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材料如手工纸、皱纸、炫彩棒、橡皮泥、黏土、瓶盖、毛线、扭扭棒等等。在孩子们进行蛋壳创意小制作期间我们发现:较之“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更能留给幼儿合作空间和创造空间,它也更接近幼儿自身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而相对于“原始”材料,“半成品”中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更能满足幼儿的合作需求。因此,投放“半成品”材料有助于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用纸折成小伞的样子将蛋壳套在上面,孩子见了之后在蛋壳上画了眼睛和嘴巴,又将毛线粘贴在蛋壳的顶端做头发,很快,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蛋壳娃娃就做好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创意我们将扭扭棒做成眼镜,丝带做成蝴蝶结,布做成小裙子……这些“半成品”的运用引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四)展示平台的创立,满足幼儿的成就需要

我们在教室内布置了蛋壳小制作的展示墙,幼儿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墙上。孩子们经常会指着展示墙上的作品向同伴自豪地介绍哪个是自己制作的,是怎么做的。在这一过程中满足了幼儿的成就需要,同时孩子们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我们也会适时地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名称、原因以及所用的材料。于是,幼儿讨论热烈:有的说喜欢公主,因为用毛线做长长的头发,很形象很漂亮;有的说喜欢火车,一个个蛋壳有序地排着队,很整齐;有的说喜欢小企鹅,看到它圆滚滚的身体小小的脚,感觉很可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评价能力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会了尊重别人,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幼儿进行再想象、再创造的欲望。

三、幼儿在蛋壳创意小制作活动中的收获

幼儿利用蛋壳制作蛋壳拼贴画、蛋壳彩绘、蛋壳组合等,一方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让幼儿能够深入一个未知领域,做较长时间的探究,幼儿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色彩表现能力也能进一步加强,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个别幼儿的发展空间也在无形中扩大。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保证了辅助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幼儿创造力与艺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吕耀坚,孙科京.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篇9:大班科学优质课奇妙的蛋壳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积极寻求答案。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1/2的鸡蛋壳3~4只,铅笔一支,粗吸管一根(长短相同),胶带纸圈一个,记录表,记号笔。

2、多媒体课件《小鸡出壳》《薄壳结构原理》《有关拱形的物体》,1/2的蛋壳若干、小盘子一个、注有颜色的水针筒。

3、幼儿已经认识拱形和各种桥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1)幼儿猜想并记录――幼儿商量猜测记录,将猜测结果记录到“?”一栏。

(2)师生共同讨论并记录猜想结果。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师:什么东西比较象小鸡的尖嘴巴?

(1)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验证并记录)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请小朋友用铅笔笔尖戳蛋壳的凸面和凹面,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手’的一栏。”

a、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实验时要小心操作。

b、交流实验结果,探讨问题。教师集中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师: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1)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结果发现蛋壳确实是由鸡妹妹啄破的。(再次实验,操作)a、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把鸡蛋壳放在胶带纸圈上,把铅笔从吸管中掉下去,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手”的一栏。

b、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c、交流结果,教师集中记录幼儿操作情况。

(3)小结:刚才小朋友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使铅笔掉下去的力一样大,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从里面啄破的。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用铅笔的笔尖戳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破,用铅笔的笔尖戳蛋壳的凸面不容易破,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

师:我把针筒里流下的有颜色的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教师操作演示)3、利用多媒体展示“薄壳结构原理”。

蛋壳是一个拱形,当力一落到拱形的蛋壳上就像水一样散开了,蛋壳能承受较大的力,所以薄薄的蛋壳就不容易破。当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小小蛋壳里藏了这么多秘密,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蛋壳设计了许多拱形的东西,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拱形的物体?

2、展示图片,介绍生活中的拱桥、隧道、城门、蒙古包等物体,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操作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中,大胆尝试,逐步深入,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育活动应重视活动本身对孩子的现实意义。在孩子发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并用思辨性的语言去启发孩子,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如在幼儿建造拱桥的实验中,老师问:“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实用性的分析。

篇10:蛋壳碎片拼贴教案

题:

8、蛋壳碎片拼贴画 课

时:第1课时

型:手工制作为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学习完成一幅蛋壳拼贴画。

教学重点:掌握拼贴技巧 方法 步骤。

教学难点:设计画稿 拼贴 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播放音乐、做游戏放松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用蛋壳拼贴作品,非常好看,怎样拼哪? 板书课题:

8、蛋壳碎片拼贴画

三、新课讲授:

1、出示几幅范画:学生欣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这些作品漂亮吗?大家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的哪?大家想不想知道: 用我们平时的蛋壳,可以拼贴出漂亮的装饰画。蛋壳的种类很多,它有鸡蛋壳 鸭蛋壳 鹅蛋壳

2、课件出示蛋壳碎片粘贴画的粘贴步骤: 1)

动脑构思形象,设计画稿。

2)

在纸上绘好画稿把胶水涂到画稿上。3)

把准备好的蛋壳碎片细心拼贴出作品.教师进行示范。

3、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教师讲解。微机出示:作业要求:

依照方法步骤,用蛋壳碎片在硬纸板上拼贴一幅装饰画小品。

4、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指出存在的问题。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作品。

四、小结:

1、展评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小结本课的内容。

2、布置下节课需带的材料。板书设计:

粘贴画的粘贴步骤:

1)

动脑构思形象,设计画稿。

2)

在纸上绘好画稿把胶水涂到画稿上。3)

把准备好的蛋壳碎片细心拼贴出作品.绘画图稿 涂抹胶水

拼贴蛋壳碎片

调整完成、蛋壳碎片粘贴画-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

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根据设计选彩纸

(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篇11:蛋壳贴画教案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蛋壳装饰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创造新形象,创造生活的乐趣,达到心灵手巧、精神充实。教学重难点:

1、纹样的构思与设计。

2、蛋壳颜色间的搭配和蛋壳与底色的关系。教具学具:各种颜色的蛋壳、彩纸、胶、镊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蛋壳的颜色有几种?

2、新授:

师:如果把蛋壳压碎了,放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会出现不规则的纹理。如果把这些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成一个物象,会构成一幅很美丽的平面装饰画。

3、作品赏析: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蛋壳制作录像。

小狗是空出来的底色,船、树桩、小鸟、房子等好像嵌上一样有立体感觉。外形简练概括,特征很突出,每幅作品都能构成美而有趣、装饰味很强的画面。

欣赏一些制作素材,让学生到讲台上观察下蛋壳制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蛋壳加工方法:把各种颜色的鸡蛋、鸭蛋、鹌鹑蛋洗净,倒出内容。再将蛋壳内膜轻轻撕掉,晾干存好待用。

5、蛋壳贴画的步骤:

(1)现在衬纸上用铅笔轻轻画出图案。

(2)把蛋壳用手指压碎,在纸上涂上胶水,用镊子夹或者牙签将蛋壳粘贴在卡纸上。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注意胶水涂一点粘一点蛋壳,不要涂得过多,以免胶水变干。

四、小结:对作业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我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玩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环保再利用的好处,及让学生们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蛋壳贴画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教学难点: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胶水、色纸。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1)根据设计选彩纸(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小结、下课 蛋壳贴画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蛋壳装饰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创造新形象,创造生活的乐趣,达到心灵手巧、精神充实。教学重难点:

1、纹样的构思与设计。

2、蛋壳颜色间的搭配和蛋壳与底色的关系。教具学具:各种颜色的蛋壳、彩纸、胶、镊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蛋壳的颜色有几种?

2、新授:

师:如果把蛋壳压碎了,放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会出现不规则的纹理。如果把这些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成一个物象,会构成一幅很美丽的平面装饰画。

3、作品赏析:

黑猫是空出来的底色,船、羊、小兔、房子等好像嵌上一样有立体感觉。外形简练概括,特征很突出,每幅作品都能构成美而有趣、装饰味很强的画面。

4、蛋壳加工方法:把各种颜色的鸡蛋、鸭蛋、鹌鹑蛋洗净,倒出内容。再将蛋壳内膜轻轻撕掉,晾干存好待用。

5、蛋壳贴画的步骤:

(1)现在衬纸上用铅笔轻轻画出图案。

(2)把蛋壳用手指压碎,在纸上涂上胶水,用镊子夹蛋壳粘贴在卡纸上。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注意胶水涂一点粘一点蛋壳,不要涂得过多,以免胶水变干。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布贴画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单的布贴画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的快乐,同时进行节约利废教育。

4、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竞争的意识。

教学准备:

老师:布贴风景画2幅、教学课件(含录像教学片断、分步指导图、轻音乐等)。

学生:剪刀、胶水、笔、复写纸、吹塑纸板、各色布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二、探究制作方法

1、检查工具和材料:制作布贴画要用到剪刀、胶水、笔、复写纸、吹塑纸板、各色布块,这些工具和材料,大家都带齐了吗?

2、那么,零碎的布块怎样变成美丽的布贴画呢?请大家认真地看下面的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⑴制作布贴画分哪些步骤?

⑵每一步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3、谁来回答:制作布贴画分哪几个步骤?

[生答师板书——制作步骤:㈠印图样㈡剪图形㈢贴图案]

4、明确制作要点:

⑴做第一步印图样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示范“印”,并用课件出示分步图一)讲解:印时要注意按图中的轮廓线描印,不能描出线外。

再请看,熊猫的头和身子是什么颜色?(白色)那么,我们选一块白布,把熊猫的头和身子描印在白布上。再选一块黑布,描印出熊猫黑色的耳朵、眼睛、四肢,还有其他的部位,我们也要选择合适的布块描印下来。

⑵下一步剪图形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师示范“剪”)讲解:剪时要注意下剪准确,沿布上的轮廓线剪,边线要剪得光滑,避免缺口和毛边。怎样是剪出了缺口和毛边呢?

(指导学生看课件投影,显示两个剪成的圆)哪个圆剪得好?另外这个圆为什么剪得不好呢?

(课件出示分步图二):这是照图样照成的各样颜色的部件,这是一只完整的熊猫吗?(不是)

⑶照图样贴在底板上

贴时该注意什么呢?譬如说:熊猫的头和身子在里层,五官和四肢在外层,我们应先贴哪一层?(指名回答)那么,贴时要注意在底板的图样上,或者布块的反面均匀地涂上胶水,从里层贴到外层,并且每贴上一层,还要轻轻地按抹平整。这样,一幅漂亮的“熊猫”布贴画就做好了。

三、学生制作:

1、下面,我们分组制作熊猫布贴画,请每组四个同学作好分工,团结协作:1号同学把图案描印在底板上,并帮助其他同学粘贴图形;2号同学在白布上描印熊猫的头和身子并剪下来;3号同学在黑布上描印熊猫的耳朵、眼睛、四肢并剪下来;4号同学用棕色布剪成鼻子,红布剪成嘴,再选择合适的布块剪出图样上的其他部分。另外,在制作时使用剪刀也要注意安全,以免剪伤了手;剪下的废件也不可随地乱扔。

根据这三个步骤和课件出示的要点开始制作。(课件出示制作要点)(学生在轻音乐中开始制作)

2、展评学生作品:

五、小结:这节课,大家的收获是什么?

巧手布贴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法,初步了解布贴画,激发对制作布贴画的兴趣。2.学会制作简单的布贴画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4、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的快乐,同时进行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美化生活的教育。

5、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布贴画7幅、教学课件(含录像教学片断、分步指导图、轻音乐等)。

2.剪刀、胶水、笔、复写纸、硬纸板、各色布块。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画?(预设:国画、油画、水彩画、壁画、玻璃画)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特殊的画,想不想看?(出示《老鼠娶亲图》)3.好看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预设:用布贴成的)

4.师:像这样用布为主要材料粘贴而成的画,我们叫它——布贴画(板书:布贴画)

(二)探究制作方法

1.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布贴画,都是学生作品,想不想继续欣赏?(继续出示学生作品)2.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布贴画,你想亲手做一幅吗?

3.要想做布贴画,首先我们得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下面,我们以学生作品为例,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研究一下,看看布贴画是怎样制作的。课件出示问题:

1.制作布贴画需要哪些材料?

2.制作布贴画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3.制作时,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吗?

4.小组合作研究。

5.师:看到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一定有很多发现,哪个小组来交流?

一组预设: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制作布贴画一般需要图画、碎布、剪刀、胶水、硬纸板、复写纸等。

师:说得非常完整,请小组长打开桌上的盒子,看看这些材料都齐了吗? 师:材料解决了,接下来怎么做呢? 二组预设:我们组觉得首先要画好一幅图,再按照图纸用布剪成各种图案,再按照顺序贴好。师:你们观察的非常认真。

三组预设:老师,我们小组还有补充,应该画两幅同样的图,一副用来剪,一副用来贴。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布上不好画图案,需要按照纸样来剪布。师:三组的同学不但会观察,更善于思考。师:制作时,还要注意什么?

四组:我们应该给每部分图案标上序号,这样,贴的时候才不会乱。师:这个提示太有价值了。大家同意吗?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布贴画的制作方法,老师把当时制作的部分步骤拍下来了,请看——(播放过程照片)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观看图片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制作布贴画的大体步骤好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印图样剪图形剪布贴图案 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预设1:我想提醒大家,印图样的时候要注意按图中的轮廓线描印,不能描出线外。师:嗯,你真是个细心的人。

预设2:在粘贴的时候,要注意顺序,看清楚哪块在上,哪块在下。师:说的太好了,看样子你很有经验。

预设3:剪布的时候,要剪得光滑,不要有毛边。师:嗯,这一点很重要。

预设4:要根据图案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布料。

师:你的提示很有价值,的确是这样,选布料非常重要。

(三)学生制作布贴画

1.方法学会了,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幅布贴画?

2.下面,我们4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幅画。请每组四个同学作好分工,团结协作:1号和2号同学把图案描印在底板上,3号同学负责剪图形,4号同学负责剪布,最后,大家合作构图黏贴,好吗?

老师提醒大家,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以免剪伤了手;剪下的废件要收拾好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音乐)

4.老师看到各小组都差不多完成了,商量一下,给你们的画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交流展示

1.接下来是展示时间,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叫什么名字,制作的过程中最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1:我们组做的是瓶花,用带斜纹的布做花瓶很有立体感,红色的布做花,绿色的布做叶子和花梗,我们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预设2:我们组做的是海底世界,这些鱼身上的花纹是用彩笔画上去的。(师:这是个挺有创意的做法,一些细节的地方不好贴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彩笔勾画)

预设3:我们组做的是一只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用很多布条重叠起来,贴成羽毛的样子,很有立体感。

师:大家看清了吗?布贴画也可以做成立体效果。

2.师:今天这节课,可以说是见证奇迹的一节课,原本没什么用处的碎布头,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布贴画,真是太神奇了。大家知道吗?布贴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课件:)

3.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课后,把你们的画加上简单的画框,用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好不好? 布贴画教案 准备工具:

有色卡纸一张B5、白纸一张、硬纸板一张、白色乳胶一瓶、各种颜色的布头、铅笔一支、复写纸、剪子一把防护服一件

制作步骤:

1、先在白纸上构图后画出轮廓图。

2、用复写纸在布上画出主题。

3、剪下主题顺序放好。

4、按照白纸上草稿的顺序,用胶水涂在布上并粘好,完成布贴画。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画好草稿。

2、用复写纸在布上画出主题厚用剪刀剪布时小心别剪到手。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3、把布粘牢,服粘帖、粘到位。

4、沾胶水要匀,不要弄到手上,防止弄脏画面。豆子贴画1

准备工具:

有色卡纸、白纸一张B5、白色乳胶一瓶、各种颜色的豆子、铅笔一支、镊子一把防护服一件

制作步骤:

1、先在卡纸上构图后画出轮廓图。

2、用黑米沾胶水勾出轮廓边。

3、根据构图分别粘上不同颜色的豆子。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画好草稿。

2、勾边要细致有耐心。

3、把豆子粘牢,粘紧凑。

4、沾胶水要匀,不要弄到手上,防止弄脏画面。树叶贴画

准备工具:

有色卡纸一张B5、白色乳胶一瓶、各种树叶、黑色水笔一支、防护服一件

制作步骤:

1、先在桌上摆好树叶构图。

2、用胶水把摆好的树叶粘好体现主题。

注意事项:

1、一定要注意树叶上下层次。

2、把树叶粘牢,粘服帖、粘到位。

3、沾胶水要匀,不要弄到手上,防止弄脏画面。树叶贴画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学具: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难点: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三)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树叶贴画 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组合树叶,能够学会使用树叶粘贴及拓印。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组合造型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的树叶人手一份操作纸(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抹布牙签(抹白胶)白胶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根据教室中的物品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我们教室中间的椅子上放了许多的什么啊?

2、这些树叶可以组合成些什么?

3、等会请小朋友将自己想好的东西拼贴在纸上。

二、介绍拓印

1、教师提出疑问:这里怎么有两张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两张纸用来印树叶的

2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 3树叶粘贴在铅画纸上,拓印在薄的白纸上 4薄纸印更加清楚、方便

2、拓印(1将树叶拼贴好

2将薄的白纸印在上面

3用蜡笔躺着来回压着涂,进行拓印

3、要求

学生总结桌面材料的操作要求,教师总结 强调在制作时要轻轻的 4.学生制作 树叶贴画教案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3.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师)两副树叶贴画作品、各种各样的树叶、卡纸、胶水、剪刀、多媒体、生物园等。

(生)各种各样的树叶、卡纸(8开)、剪刀、胶水、吸水性较好的书本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借助树叶的各种形状进行拼摆造型,表现物象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现场教学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整队

(1)检查学生人数

(2)分组(每4人1小队并为小队命名如:“国旗小队”、“优秀小队”„„)

二、导言激趣,明确目标

1.导言:“同学们,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有红的、金黄的、三角形的、细长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们一起到生物园里去看一看吧!”

2.出示目标:请看A同学的提示:(1)收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由A同学双手举起指示牌)请看B同学的提示:(2)分组讨论所收集树叶的形状、颜色及可制作对象(由B同学双手举起指示牌)

3.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队采集的树叶种类多、颜色丰富、形状特别。)

4.安全教育(A请各小队在采集过程中注意安全。B由各小队队长负责本小队安全。走,我们出发吧!)

三、体验感受

1.学生收集树叶

2.教师提示:(1)收集颜色、形状比较特别的树叶;(2)将树叶夹到书里。(3)收集过程中请各小队互相讨论(4)以收集落叶为主,不要随意攀折树枝。

3.师生一起收集树叶

四、思考造型

1.让各小队派代表展示本小队收集情况

2.学生说出所收集树叶的特点:

(1)颜色丰富(如:黄色、红色、紫色„„)

(2)形状各异(如:象金鱼的尾巴、象老虎的身子、象虾的触须、象飞机的“翅膀”、象水草„„)

3.师生共同探讨,进行相叶造型思考。

(1)小队进行展示竞赛(请各小队讨论并说出其树叶可制作的对象,可以“一叶多思”)

(2)综合各小队相叶造型情况(如:金鱼、小猪、大公鸡、虾、飞机、轮船、宝塔„„)

(3)教师小结,补充可造型对象(人物、动物、植物、建筑„„)

五、以点带面,推动发展经验

1.展示小队收集树叶(评价)

2.根据实际进行第二次采集(提示:就近收集、注意安全)

六、小结:(整队)“同学们,今天各小队根据制作对象收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各小队还进行认真讨论,表现都不错,为我们下节课做好充分地准备。”

七、布置作业

(I)请大家将收集的树叶洗干净,晾干夹到书里。

(2)大自然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树叶,课后大家还可以根据要求采集一些更美的树叶。

八、布置下节课要带的材料、工具

下节课请大家带如下材料和工具:各种各样的树叶、卡纸(8开)、彩色水笔、剪刀、胶水

课堂教学

树叶贴画教案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媒体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相(播放录相:远古时候人们穿着树叶的片段)

2.请问他们穿什么呀?(树叶)是的,那时没有衣布,人们就用树叶来制作衣裳。当然,现在不用了,因为我们都有漂亮的衣服了,那么树叶可以拿来做什么呢?(„„)瞧!(实物投影)这两幅作品(A、海底世界,B、斗鸡图)是用什么制作的呢?(树叶)引出课题(板书:树叶贴画)

三、体验感受

1.指导欣赏

(1)请A同学说一说这两幅画分别有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形状?颜色?怎样拼摆的?

(2)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20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中的范图。

①“荷花金鱼图”(这是一幅荷花金鱼图,用形状各异的树叶做成几只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再配上一片枫树叶子做荷花,就成了一幅漂亮的树叶贴画了)

②“河鱼”、“大龙虾”“小熊”等分别由学生自由欣赏并发表看法(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看,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作品,你为什么喜欢它?)

2.激发兴趣。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漂亮的树叶贴画?请把上节课采集的树叶拿出来。

四、思考造型方法

1.思考、讨论: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让各小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师出示制作方法步骤并以海底世界为例示范。(其实可以将他们的制作步骤概括成五个过程。边讲解边示范并板书:①构思②拼摆③加工④粘贴⑤调整)

①构思:探讨构思方法。怎样进行构思呢?

a.分别让A、B、C小队代表上台,说说你手中的叶子可以制作什么?还可以制作什么?

b.分别让D、E、F小队代表说一说,你想制作什么?可用什么树叶制作?

c.小结并出示构思方法:(①根据叶形构思;②根据主题构思)

②拼摆:请各小队根据叶形或主题的内容试一试,用你的叶子可拼摆什么?

③加工:对一些树叶的形状可进行适当修剪(如:根据制作对象的形状进行修剪、用叶背粘贴时可将叶脉较粗的叶片削平等)。

④粘贴:粘贴时注意对象的特征,另外还应注意胶水不要太多,胶完后用纸在上面压一压等。

⑤调整:对不够满意的地方还可以进行调整。

3.分组讨论。(请各小队讨论自己小队的制作方案,说一说本小队的想法)

4.提供要造型的对象(人物——圣诞老人、运动员„„;动物——虾、猫、乌龟„„;植物——水草、圣诞树„„;建筑——宝塔、桥梁、房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坦克„„;其它等)

五、学生制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小队竞赛,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展评作业,推广经验

(1)让学生展示作业

(2)共同探讨,提出建议(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构图、拼摆、颜色搭配等)

七、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树叶制作了漂亮的树叶贴画作品,学会了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请同学们看录相(播放西北附近同龄学生的生活环境片段)这是西北地区儿童的家园,那里没有绿树,没有花草,更没有丰富多彩的树叶,也就没有漂亮的树叶贴画了。(播放上杭森林景观片段)而我们家乡,绿树成荫,我们可以利用落叶制作更多更美的树叶工艺品。同时,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大家行动起来吧!

八、布置作业

上一篇:北岭煤业通风队岗位责任制下一篇:馋嘴的妹妹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