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05-15

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10篇)

篇1: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计算:2=()

A.?1 B.?3 C.3 D.5

2.我市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某经济开发区的40家化工企业中已关停、整改32家,每年排放的污水减少了167000吨.将167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67?10 3

B.16.7?10 4

C.1.67?10 5

D.0.167?10 6

3.已知,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AB∥CD,如果∠B=20°,∠D=400,那么∠BOD为()

A.40° B.50° C.60° D.70° 4.已知?4xy?xy??3xy,则a+b的值为().

A.1 B.2 C.3 D.4 5.因式分解?x?1??9的结果是()A.?x?2??x?4? B.?x?8??x?1? C.?x?2??x?4? D.?x?10??x?8? 2 a2b2

B

6.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则△ADE与△ABC的面积之比是()

A.1:1 B.1:2 C.1:3 D.1:4 7.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搭成这个几 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9.甲、乙两名同学在一次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实验中,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出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

()

A.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

B.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 到红球的概率

C.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D.任意写一个整数,它能被2整除的概率

(第10题)10.若二次函数y?ax?bx?a?2(a,b为常数)的图象如下,则a的

值为()A.?2 B

. C.1 D

A O B

11.如图,AB是⊙O的直径,AB=4,AC是弦,AC

=AOC为()

A.120° B.1300 C.140° D.150°

2 2

篇2: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详解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讪笑(shàn)陨落(yǔn)痴想(chī)头晕目眩(xuán)B.滞留(zhì)归省(xǐng)哺育(pǔ)鲜为人知(xiǎn)C.雷霆(tíng)阻遏(â)觅食(mì)忍俊不禁(jīn)D.藩篱(fān)两栖(xī)推崇(chóng)油光可鉴(jiàn)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汉字的读音。A.头晕目眩(xuàn);B.哺育(bǔ);D.两栖(q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2分)A.绝处逢生 眼花缭乱 鹤立鸡群 豁然贯通 B.周而复始 浑身解数 玩下断语 恍然大悟 C.肃然起敬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重蹈覆辙 D.天伦之乐 孜孜不倦 随身附和 化为乌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字的字形。A“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属于同音形近字的误写;B“妄下段语”应为“妄下断语”,属于同音异形字的误写;C“人迹罕致”应为“人迹罕至”,属于同音异形字的误写。

3.按诗文原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A.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B.?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D.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E.,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F.,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G.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朱自清《春》)答案:A.落花时节又逢君。B.云横秦岭家何在。C.江入大荒流。D.甲光向日金鳞开。E.只恐双溪舴艋舟。F.醉翁之意不在酒。G.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在不添字、不落字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难认难写字的写法。如“鳞”“舴艋”等。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 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从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中,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A.仿照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在下面划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形成排比。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天高 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

答案:(示例):骄阳似火、绿树成荫,书写着盛夏的热烈。

/ 8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弄清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其次,仔细阅读语段,可发现第一个分句写的是春天,第三、四个分句分别写的是秋天和冬天,因此要仿写的句子肯定是有关夏天的。再次分析每个分句,内容上写的是每个季节的特色,那么,仿写当然要抓住夏天的一些重要特色来写。最后要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要构成排比句。B.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答案:删掉“从”“中”。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掉“从”和“中”,可用“见到介词不放过”的方法辨析。当“从”“中”位于画线句子的句首时,我们就应仔细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经过分析,这个句子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没有主语的错误类型。删去“从”“中”,此句的主语应为“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5.名著阅读。(5分)

桑桑(《草房子》)冯歪嘴子(《呼兰河传》)圣地亚哥(《老人与海》)请从上面三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以“面对磨难,学会告诉自己‘别怕’,希 望就会永在”为开头,续写一段话。(50字左右)

面对磨难,学会告诉自己‘别怕’,希望就 会永在。。

答案:(示例)虽然老人(圣地亚哥)已经体力不支,但他一直昂扬着奋斗的精神,经过几天几夜,老人终于杀死了钓到的大鱼,结果大鱼的血又引来鲨鱼,但他靠着不屈服的意志,最终以智慧拖着鱼骨架回港。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语段的能力。解答时,一要掌握此题三部名著中的人物及其故事情节;二要注意“‘别怕’,希望就会永在”的乐观向上的主题,所续写的内容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写;三要注意5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

【注】

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 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案:B 解析:这句表现了诗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暗含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而不是题干中所说的“迎风沐雨的畅快”。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答案: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

/ 8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和诗歌中的关键词据作答。题目“送魏二”可以看出本诗讲的是送别友人的事,从诗中的“凉”“愁”“长”等可看出表达的是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 亡: ②尉果笞广 笞: 答案:①逃跑 ②鞭、杖或竹板打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①句中“亡”是一词多义;②句中的“笞”是词类活用。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A项中的“为”分别是“被”和“用”;B项中的“而”分别表示承接和转折关系;C项中的“以”都解释为“用”;D项中的“之”分别为“代词,他”和“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答案选C。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来源:学#科#网Z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在熟练把握原文内容的基础上,逐一对各项作出判断。不难看出,B项中的先后顺序有误,正确的顺序应该为:并杀两尉、动员起义、为坛而盟。

(三)大义感人

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注】楚昭王遭阖庐之祸:指吴王阖庐伐楚,五战,楚王败。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2分)

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答案: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 8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此句的主语是“刘氏四百年基业”,谓语是“定”,“于是”作状语,“矣”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应画在“基业”和“定”之间。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父老反矣!何患无君

答案: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个句子的后半句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何患无君”。还要在理解整句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反”在这里是通假字,通“返”,“返回”的意思;“患”是“愁”的意思。

13.选文记叙了三个故事:楚昭王,汉高祖约法三章定基业,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的重要性。(2分)答案:依靠父老乡亲复国 民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相关提示与要求进行正确概括。根据对首段内容的理解,不难了解到楚昭王深得民心,从“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教”,可以推断出第一空应填“依靠父老乡亲复国”。第二空要填写对第三件事的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即民心的重要性。附:译文

吴王阖庐伐楚,国家灭亡而出逃。父老乡亲来送他,楚昭王说:“父老乡亲们回去吧,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父老乡亲们说:“希望有像您这样的显明君王啊!”一起跟随着他,有的前往秦国,号哭着请求支援。最后终以此复国。

汉高祖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召集各地有声望的人说:“父老乡亲们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残害已经很长时间了,我要在关中做王,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我来的目的,就是替大家除去以前的祸害,不是来施暴的。于是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百姓解释说明,百姓们都很高兴。不久,项羽所过之处残杀无辜,百姓大失所望。刘氏四百年的基业就确定于这个(时候或事件)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翩翩双飞燕

①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当属燕子。几千年里,人们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乌、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②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③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④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⑤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他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 8

⑥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梁上有双燕,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⑦,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⑧古诗文中,燕子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在陶渊明笔下,喃喃绕梁、人燕同居,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带给白居易多少早春到来的欣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北迁南徙,归去来兮,成了晏殊眼中伤春感时的最佳情物。古时候,人们还常把山河羁旅、家国破碎的伤痛与燕子连在一起。“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故园颓毁,梁栋无踪,徒留惆怅。

⑨然而,随着院落平舍被取缔、高楼大厦之崛起,人居的封闭式格局使燕子愈来愈面临无梁可依、无檐可遮、无台可歇、无舍可入的尴尬。流传几千年的燕事,难道真要与人烟诀别了吗?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呢? 14.阅读全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上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答案:燕子不但勤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先要理解与第⑦段相邻的⑤⑥段的内容。第⑤段说的是燕子筑巢,第⑥段说的是燕子哺乳,将两段结合起来分析,用第⑥段中的词语“勤勉”更能概括燕子的特点。第二步,联系第⑦段最后一句“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再联系横线后的句子“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明确横线处与横线后的句子连起来说明了人们喜爱燕子的原因。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而且”分析横线处应有一个“不但”与之搭配,将燕子的“勤勉”与“不但”连起来,就能得出答案。

15.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答案:“游牧民族”是指某些地区的人们为了寻找生活资源而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1分),用在句子中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燕子秋天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又飞回原来生活的地方的习性(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解答此题时,先要答出“游牧民族”的意思,其次要结合说明方法及句意综合作答。此句将燕子比作“游牧民族”,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另外,注意结合句意及“游牧民族”的特征概括。16.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

答案:该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将燕子与啄木鸟的捕食方式、松鸡的杂食习性进行比较,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生活习性与捕食方式(1分),从而解释了燕子不得不每年都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原因(1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说明方法对句子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步,辨识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句子谈及啄木鸟的捕食、松鸡的杂食,并用“燕子不能像„„也不能像„„”,将燕子与这两者进行了比较,所以该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二步,分析表达作用,要将句子还原到第④段中,明确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抓住和燕子对比的两个对象来阐述。

/ 8

17.文章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文采飞扬(1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从而更好地说明人们对燕子的喜爱(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从语言与内容两个层面分析。从语言上看,引用陶渊明、白居易、晏殊等人的古诗词,增加了文采,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则更能表现出第⑦段中所说的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之情。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C.文章第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综合知识的辨析能力。A、B、C项说法正确。D项“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又能寄与谁呢”,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不是设问。

(二)谜题

①我的孩子在四岁以前,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孩童,可是,进了幼稚园以后,就会有些改变了,那是因为有人告诉了他们:生命有种极限,任谁也无法抗拒。

②我记得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天,我正在厨房做中饭,秋天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把屋子里照得很亮很温暖。她一脸惶急的来找我了:“妈妈,你有一天会死掉的,是吗?”

③我诧异地回过身来,低头看她。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我微笑地摸摸她的脸:“不会啊,妈妈会活到很老很老的。”

④“可是,他们说,活到多老也有一天会死的啊!”

⑤我假装轻松地开冰箱,拿出青菜和水果来,心里盘算着该怎 样回答她,怎样为她解释这样的第一课呢?一面洗菜,一面仍然是用不在意的语调来回答她:“妈妈要到很老才会死,那时候你已经长得够大,就不会有什么关系了。”[来源:学&科&网]

⑥“可是,不管怎样样,你总是会死掉的,那我就再也看不到你了,我不喜欢这个样子,怎么办呢?”说着说着,她的小泪珠就一串串地掉了下来,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我亲爱的孩子,妈妈也不喜欢这样啊!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

⑦儿子到了四岁,同样的情景又重复出现了一次。他问得比姐姐还急,跟前跟后的,非要我给他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为止。

⑧我大概也是笑容满面地哄了他一阵子,孩子到底还小,还是可以慢慢哄过 来的,然后,他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要到某一些特别的时刻里,才会再提几句,但是,第一次的那种惊惶以后再没出现过了。不过,我想,那种感觉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小心地藏在某一个不愿触及的角落里而已,就像他们的母亲一样。

⑨我和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啊!

⑩前几年,很想变做一棵树,一棵可以继续生长,永远不死的树。

(11)我想做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有挺直的躯干,有茂密的枝叶,风吹过来的时候,每一片叶子都会翻动,云拂过来的时候,我知道,也能感受那种轻柔的凉意。水从地里流过来的时候,我也知道,并且能从容地吸取。

/ 8

(12)我想做一棵很敏感又很快乐的树,可以活好几千好几万年,而每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都能记住,所有美丽的回忆都可以存进年轮里面,一层松一层紧,一圈淡一圈深的,都妥妥帖帖地放在心里,该有多好!

(13)我就常常做这种梦,并且,偶尔走进森林时,也常会仔细端详,想挑选一棵适合我的理想的树。

(14)一直到有一天晚上,忍不住了,终于把我的感觉向丈夫说了出来:“假如能变成一棵树该有多好,永远也不会受死亡的威胁。”

(15)“谁说的?树的年龄也有限制的啊。”

(16)“可是,不是有很多树可以活很久的吗?”

(17)“了不起几千年,还是逃不了枯萎死去的一天啊。”丈夫在灯下一面看书,一面微笑着回答我。他那样轻描淡写却又那样肯定的一句话,把我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18)整个晚上,我走来走去做了很多家事,却没有再说一句话。

(19)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

(20)我和我幼小孩子 的心情,其实并没有两样。我不能说生命不甜,我不能说生命不美,但是就是因为它的甜蜜和美丽,才使我心中充满了忧伤,而也就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忧伤,我更加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和美丽。还是让春去秋来,让岁月逐渐把我改变了吧,我 愿意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

(作者:席慕容,文章有删改)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文章围绕“生命”这个谜题,记叙了三次“解题”的经过,最终醒悟到:要“ ”,要“ ”(用原文语句回答),表现出她、的人生态度。

答案:更加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与美丽 愿意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 乐观 旷达(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最终”,在文章结尾处顺藤,抓住关键词“醒悟”摸瓜,即可得出前两空的答案。后两空,要在解答前两空的基础上,用积极向上、乐观旷达之类的词语概括作者的人生态度。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A.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4分)

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

答案:该句运用了外貌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的描写手法;“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刻画出女儿的幼小可爱(1分);“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生动地表现出女儿因为听人说生命的极限谁也无法抗拒,担心妈妈有一天会死掉的担心、焦急以及急于求证这种想法的正确性的认真情状(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赏析。第一步,回忆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第二步,把画线部分文字与描写手法一一对照,明确这一句描写女儿的双颊、瞳仁、衣着、表情,使用了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的手法,最后结合句子分析这些描写体现了她怎样的形象、心理即可。

B.结合语境,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

答案:“好温暖”是“使人感到好有温情”的意思,“好柔软”是“好柔和”的意思(1分);句中形容的是幼小的女儿带给妈妈的感受,女儿担心妈妈会死掉,担心再也看不到妈妈了,7 / 8

这样的话语让母亲感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1分)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与爱,有一种温馨的感觉(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从两个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第⑥段具体语境(女儿担心妈妈有一天死掉)分析女儿对母亲的爱以及这种爱带给母亲的温暖与柔软。

21.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接上文两个孩子对生命极限的担心忧虑(1分),引起下文“我”对生命极限的担 忧(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关键段落作用的能力。细读第⑨段,抓住关键词“我和他们”,明确“他们”指的是上文所述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与“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的是对生命极限的忧虑,即是⑨段之后“我”的感想,所以该段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22.将文章第(11)段与下面链接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它们在写作上的一个不同点,并结合内容说说作用。(5分)(提示:可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链接】„„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节选自冰心《谈生命》)

答案:示例一:从修辞手法上分析:文章第(11)段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我”比拟作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描写这棵“树”遇到风、云、水时的情状,反映了人生会有各种经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链接材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作一棵小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

示例二:从写作手法上分析:文章第(11)段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很直接地表达出“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一棵树以及内心的感受。链接材料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小树生长以及汲取养分时的画面来表现生命的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写作特色的能力。两者均是写对生命的感悟,但是目的不同,文本语段重在写生命经历值得珍惜,链接材料重在表达生命需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两者使用了不同的修辞。前者使用了比拟,将人比作树,后者使用了比喻,将生命比作树,由此生发开去即可。写法上前者重感受抒情,后者重画面描写,由此生发开去即可。

四、作文(50分)23.按要求作文

请以“一个夏日的早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题,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首先要抓住关键词。题目“一个夏日的早晨”中,“一个夏日”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早晨”一词,进一步限定了故事的具体时间、背景。其次,确定写作方向。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归“学习”“生活”“情感”“人生”这些永恒的主题,写自己生活中的感动瞬间,在体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尽量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爱国情、中国梦等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主题。再次,抓住写作要求。考生可选取自己熟悉的文体写作,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同时要表达真情实感。另外,注意不能抄袭和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姓名等要求,避免因审题不当而失分。

篇3: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回顾2012年中考突出特点

纵观我省贵阳、遵义、铜仁等9个地区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理念的考查,杜绝超课程标准的盲目拔高;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以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3.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熟悉的、有生活经验的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4.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5.注重对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二、展望2013年中考命题趋势

2013中考数学试卷命题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基础,淡化“压轴”,分散难点,参照“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与各地“考试说明”为要求,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使试题满足数学学业考试的基本需要,以更好地适应与推进新课程实施。

书面闭卷考试形式的数学学业考试使用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求解题、证明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考查内容的重心仍然是新课程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即对所有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重要的思想方法,常用的技能等。编拟以教材中出现过的典型习题或练习题为背景或素材的改编型试题,不会出现“繁、偏、旧”试题。

2.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现实性,应用性。既包括它在数学方面是正确的,又包括它所描述的情境是合理的,以现实生活、社会焦点、民生等素材相结合,而非人为编造。

3.试题的表述讲究科学、准确、简洁、可读。

4.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注重探究、创新能力考查。关注形成良好的思维策略和解决问题思想、方法考查。

5.编拟以核心知识为纽带,学科内知识综合或学科间相互渗透的试题。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与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学科内、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题,这类试题覆盖广,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多以问题串形式出现,难点分散,呈现有梯度。

三、复习教学建议

1.读透课程标准,贴近中考说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贵州各地的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和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同学们应认真阅读并领会新课标理念,严格按照中考说明要求来复习备考,确保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深度、难度的尺度把握准确,锁定复习核心内容,完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达到“四基”和“两能”的要求。

2.抓牢主线,研究教材。①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将初中数学知识分成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课题学习),做到不同知识模块相互联系与细化分解学习;②对课本例题、习题及典型习题进行拓展、延伸,深度挖掘,从根本上提高复习效率。

3.把握近三年中考命题动向,研究本省招考试题。关注近二年中考命题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使复习能够有效地以中考命题为导向;挖掘试卷的地方特色,关注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等紧密联系的一些民生、本地经济发展问题。

篇4: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B2.C3.A4.D5.A6.C7.B8.D9.C10.D11.B12.B13.D14.C15.C16.A17.A18.C19.C20.C21.B22.D23.A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24.(7分)

①端午节(或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等)。②吃月饼(或赏月、赏桂、观潮等)。③重阳节(或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等)。④喜庆团圆(或辞日迎新、祈福纳祥、注重亲情等)。(4分)

(评分说明:每处1分,共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传承(或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等。(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5.(9分)

(1)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2分)

(评分说明:共2分。若考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2)网友的“义愤”之举,是非正义行为,突破了法律的界限,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应负法律责任。(3分)

(评分说明:共3分。若考生答出这是“以暴制暴”的行为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警方迅速依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彰显了法治的力量。②网友谴责打人者,是正义之举。③咸阳的快递员、乐清儿童家长的行为,体现了诚信品质和责任感。④受损车主谅解了当事人,传递出的是友善。(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其中“行为”和“正能量”各占1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6.(9分)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2分)

(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2分)

(3)示例一

观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分)

论证:自然中的矿产、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源,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分)

示例二

观点: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2分)

论证:人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或人们精心呵护绿水青山,保护了良好自然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3分)

示例三

观点: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表明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3分)

示例四

观点: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这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或人们精心呵护自然环境,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这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分)

(评分说明:共5分,答出观点且正确2分,能够正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7.(6分)

(1)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安定(或威胁了人类安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评分说明: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8.(9分)

(1)美国的敌视。(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战略支援部队。(2分)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29.(12分)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分)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30.(18分)

(1)解决了动力问题(或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电力广泛应用。(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继承创新;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等。(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分)

(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每点1分)

(3)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促进科技发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生活。(2分)

篇5: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A级基础题

1.分式方程5x+3=2x的解是()

A.x=2 B.x=1 C.x=12 D.x=-2

2.下面是四位同学解方程2x-1+x1-x=1过程中去分母的一步,其中正确的是()

A.2+x=x-1 B.2-x=1 C.2+x=1-x D.2-x=x-1

3.分式方程10020+v=6020-v的解是()

A.v=-20 B.v=5 C.v=-5 D.v=20

4.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5千米,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30x=40x-15 B.30x-15=40x C.30x=40x+15 D.30x+15=40x

5.若代数式2x-1-1的值为零,则x=________.6.今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中央财政补贴条例》,支持高效节能电器的推广使用.某款定速空调在条例实施后,每购买一台,客户可获财政补贴200元,若同样用1万元所购买的此款空调台数,条例实施后比条例实施前多10%,则条例实施前此款空调的售价为 ______________元.7.解方程:6x-2=xx+3-1.8.当x为何值时,分式3-x2-x的值比分式1x-2的值大3?

9.(2013年广东珠海文园中学一模)某工厂加工某种产品,机器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比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的2倍多9件,若加工1800件这样的产品,机器加工所用的时间是手工加工所用时间的37倍,求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B级中等题

10.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x-ax-1=1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1.若关于x的方程axx-2=4x-2+1无解,则a的值是__________.12.(2013年广东中山一模)中山市某施工队负责修建1800米的绿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队提高了施工效率,实际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每天提高了20%,结果提前两天完成.求实际平均每天修绿道的长度?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C级拔尖题

13.由于受到手机更新换代的影响,某手机店经销的iPhone4手机二月售价比一月每台降价500元.如果卖出相同数量的iPhone4手机,那么一月销售额为9万元,二月销售额只有8万元.(1)一月iPhone4手机每台售价为多少元?

(2)为了提高利润,该店计划三月购进iPhone4S手机销售,已知iPhone4每台进价为3500元,iPhone4S每台进价为4000元,预计用不多于7.6万元且不少于7.4万元的资金购进这两种手机共20台,请问有几种进货方案?

(3)该店计划4月对iPhone4的尾货进行销售,决定在二月售价基础上每售出一台iPhone4手机再返还顾客现金a元,而iPhone4S按销售价4400元销售,如要使(2)中所有方案获利相同,a应取何值?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3

6.2200 解析:设条例实施前此款空调的售价为x元,由题意列方程,得10 000x(1+10%)=10 000x-200,解得x=2200元.7.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2)(x+3),得6(x+3)=x(x-2)-(x-2)(x+3),化简,得9x=-12,解得x=-43.经检验,x=-43是原方程的解.8.解:由题意列方程,得3-x2-x-1x-2=3,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根.9.解:设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为x件,则由题意,得18002x+9=1800x37

解得x=27.经检验,x=27符合题意且符合实际.答: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是27件.10.a>1且a≠2 11.2或1

12.解:设原计划平均每天修绿道的长度为x米,则1800x-18001+20%x=2,解得x=150.经检验:x=1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150×1.2=180(米).答:实际平均每天修绿道的长度为180米.13.解:(1)设二月iPhone4手机每台售价为x元,由题意,得90 000x+500=80 000x,解得x=4000.经检验:x=4000是此方程的根.x+500=4500.故一月iPhone4手机每台售价为4500元.(2)设购进iPhone4手机m台,则购进iPhone4S手机(20-m)台.由题意,得

篇6: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试题http://shiti/

文章来源:江西中考数学试题http:///shiti/shuxue/

篇7: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编—江西篇

1.(江西省)图1所示的遮阳伞,伞柄垂直于水平地面,其示意图如图2.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重合;

当伞慢慢撑开时,动点P由A向B移动;当点P到达点B时,伞张得最开.已知伞在撑开的过程中,总有PM=PN=CM=CN=6.0分米,CE=CF=18.0分米,BC=2.0分米.设AP=x分米.

(1)求x的取值范围;

(2)若∠CPN=60°,求x的值;

(3)设阳光直射下,伞下的阴影(假定为圆面)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关系式(结果保留π).

图1 图

21.解:(1)∵BC=2,AC=CN+PN=12,∴AB=12-2=10

∴x的取值范围是:0≤x≤10 ·········································································· 2分

(2)∵CN=PN,∠CPN=60°,∴△PCN是等边三角形,∴CP=6

∴AP=AC-PC=12-6=6

即当∠CPN=60°,时,x=6分米 ··································································· 4分

(3)连接MN、EF,分别交AC于O、H

∵PM=PN=CM=CN,∴四边形PNCM是菱形

∴MN与PC互相垂直平分,AC是∠ECF的平分线

111PO=PC=(12-x)=6-x 222 在Rt△MOP中,PM=6 ∴MO =PM -PO =6 -(6- 22221212x)=6x-x 2

4又CE=CF,AC是∠ECF的平分线,∴EH=HF,∵∠ECH=∠MCO,∠EHC=∠MOC=90°,∴△CEH∽△CMO

EH2EHCE182∴,∴==()MOCM6MO

21222∴EH =9·MO =9·(6x-x)··································································· 7分 4

∴y=π·EH =9π(6x- 212x)4

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编—江西篇

即y=-

πx+54πx······················································································ 9分 4

2.(江西省南昌市)图1所示的遮阳伞,伞柄垂直于水平地面,其示意图如图2.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

重合;当伞慢慢撑开时,动点P由A向B移动;当点P到达点B时,伞张得最开.已知伞在撑开的过程中,总有PM=PN=CM=CN=6.0分米,CE=CF=18.0分米,BC=2.0分米.(1)求AP长的取值范围;(2)当∠CPN=60°时,求AP的值;

(3)在阳光垂直照射下,伞张得最开时,求伞下的阴影(假定为圆面)面积S(结果保留π).

A

2.解:(1)∵BC=2,AC=CN+PN=12,∴AB=12-2=10

∴AP的取值范围是:0≤AP≤10 ···································································· 1分(2)∵CN=PN,∠CPN=60°,∴△PCN是等边三角形,∴CP=6

∴AP=AC-PC=12-6=6

即当∠CPN=60°,时,AP=6分米 ································································ 2分(3)伞张得最开时,点P与点B重合连接MN、EF,分别交AC于O、H

∵BM=BN=CM=CN,∴四边形BNCM为菱形 ∴MN⊥BC,AC是∠ECF的平分线 1

1OC=BC=×2=1

2图1 图2

在Rt△CON中,ON=CN2-OC2=62-12=3

5∵CE=CF,AC是∠ECF的平分线,∴AC⊥

∵∠OCN=∠HCF,∠CON=∠CHF=90°,∴△CON∽△CHF ∴

35ONCN6,∴==,∴HF=335

HF18HFCF

∴S=π·HF =π·(335)=315π(平方分米)············································ 5分

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编—江西篇

3.(江西省、江西省南昌市)如图,已知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

=-2x+4x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现将它向

右平移m(m>0)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C、D两点,与原抛物线交于点P.(1)求点A的坐标,并判断△PCA存在时它的形状(不要求说理);

(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两条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一一找出,并写出它们的长度(可用含m的式子

表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PCD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关系式.

3.解:(1)令-2x+4x=0,得x1=0,x2=2

∴点A的坐标为(2,0)················································································ 2分 △PCA是等腰三角形 ······················································································· 3分(2)存在OC=AD=m,OA=CD=2 ·············································································· 5分(3)当0<m<2时,如图1,作PH⊥x轴于H,设P(xP,yP)

∵A(2,0),C(m,0)∴AC=2-m,∴CH=

AC2m

2mm2

∴xP=OH=m+= ·················· 7分

把xP=

2m2

代入y=-2x+4x,得 2

yP=-m+2 ·············································· 8分

图1

∵CD=OA=2 ∴S=

111212

CD·PH=·2·(-m+2)=-m+2 ···································· 9分 2222

当m=2时,△PCD不存在 ··········································································· 10分

当m>2时,如图2,作PH⊥x轴于H,设P(xP,yP∵A(2,0),C(m,0)∴AC=m-2,∴AH=∴xP=OH=2+

m2

m2m2

= 22

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编—江西篇

把xP=

m2

代入y=-2x2

+4x,得 yP=-

m+2 ∵CD=OA=2

∴S=

2CD·PH

=12·2·(-yP)=1m2

-2 ················································· 12分 说明:采用S1

=2CD·PH

=1

·2·|

yP|思路求解,未排除m=2的,扣1分

篇8: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题目] 如图1, 点A (8, 1) 、B (n, 1) 都在反比例函数y=m/x (x>0) 的图像上, 过点A作AC⊥x轴于C, 过点B作BD⊥y轴于D.

(1) 求m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

(2) 动点P从O点出发,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D-DB向B点运动, 同时动点Q从O点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向C点运动, 当动点P运动到B时, 点Q也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设△OPQ的面积为S, 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2, 当点P在线段OD上运动时, 如果作△OPQ关于直线PQ的对称图形 △O′PQ, 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得点O′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若存在, 求O′的坐标和t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图形的翻折、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等基本数学知识;考查图形的运动与变换、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由于第 (1) 问和第 (2) 问中第①小问难度较小, 在此不作介绍.答案: (1)

本文只对第 (2) 问中第②小问进行解法的分析.

解法一:如图3, 作O′E⊥x轴于点E, 连接OO′.

∵△OPQ关于直线PQ的对称图形为△O′PQ,

∴OO′ ⊥ PQ, ∴ ∠OPQ +∠POO′=90°.

∵ ∠EOO′+ ∠POO′=90°, ∴∠OPQ=∠EOO′.

设O′ (2a, a) ,

假设O′在反比例函数y=8/x的图像上, 则

∴a2=4, ∴a=±2.∵a>0, ∴a=2, ∴O′ (4, 2) .

此时, O′E=2, QE=4-t, O′Q=t, 在Rt△O′EQ中, O′E2+QE2=O′Q2, ∴22+ (4-t) 2=t2, 解得:

小结: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得OO′⊥PQ, 从而得到△POQ∽△OEO′, 再得到点O′的横、纵坐标之比为2∶1.

解法二:如图4, 作O′E ⊥x轴于点E, O′F⊥y轴于点F,

∴ ∠FO′E =90°, ∴ ∠EO′Q+∠FO′Q=90°.

∵△OPQ关于直线PQ的对称图形为△O′PQ,

∴ △OPQ ≌ △O′PQ, ∴∠PO′Q=90°, ∴∠PO′F+∠FO′Q=90°, ∴∠PO′F=∠QO′E.

又∵∠PFO′=∠QEO′=90°,

设O′ (2a, a) ,

假设O′在反比例函数y=8/x的图像上, 所以a=8/2a,

∴a2=4, ∴a=±2.∵a>0, ∴a=2, ∴O′ (4, 2) .

此时, O′E=2, QE=4-t, O′Q=t, 在Rt O′EQ中, O′E2+QE2=O′Q2, ∴22+ (4-t) 2=t2, 解得:

小结:利用轴对称得到△OPQ≌△O′PQ及∠PO′Q=90°, 构造△PFO′∽△QEO′得点O′的横、纵坐标之比为2∶1.

篇9: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

山东济南市中考,三年来一直是标题作文。2011年标题为“阳光灿烂的日子”,2012年标题是“咀嚼生活的真味”,2013年标题是“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知道了三年来的作文命题形式,那么对2014年中考的备战,应该以什么作为我们的作文备考重点,也就心中有数了。

就内容而言,可以说,2011-2013年济南中考作文题,都是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心灵的成长。2014年,这个方向当不会有大的改变。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其中心词是“画面”,修饰语是“定格在记忆中”。“画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一般来说,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就数量而言,可以是一幅画面,也可以是几幅画面。考虑到文章的字数要求,最好在行文时不要超过三幅画面。这是怎样的画面呢?修饰语做了限制,就是“定格在记忆中”的。所谓“定格在记忆中”,也就是让人难忘的。什么是让人难忘的呢?就是能够触动人的心灵的。进一步阐释,就是让人振奋的一幕,或者是让人悲伤的一幕,或者是让人思考的一幕。

篇10:202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5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氛(fēn)

感慨(kǎi)

吮吸(yǔn)

春风拂面(fú)B.发酵(jiào)

缄默(jiān)鸟瞰(k àn)

恪尽职守(kè)C.窈窕(yǎo)

弦歌(xián)摇曳(yè)

随声附和(hé)

D.踌躇(chóu)

造诣(zhǐ)

苗圃(pǔ)

脍炙人口(kuài)【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吮—shǔn,属于形近字误读;C.和—hè,是多音字;D.诣—yì,属于形近字误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粗犷

家具城

沧海一栗

戛然而止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寒暄

口头禅

克不容缓

左右逢源

D.追溯

座右铭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沧海一栗——沧海一粟;B.名信片——明信片;C.克不容缓——刻不容缓。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 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看到”不能和“悦耳的鸟鸣”搭配;D.语意矛盾,“大约”和“多”应删去一个。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房子》中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最终出师未捷,陨落在五丈原。

C.《简·爱》讴歌了女性对独立平等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多天出海,每次都划着空船回家,他变得悲观、沮丧。【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作品情节,把握人物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没有变得悲观、沮丧,在第八十五天他决定独自出海捕鱼,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通过与大鱼的殊死搏斗,他终于战胜了大鱼。《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主旨,故D项错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射③,更席,认为上客,终甚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2分)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答案】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②掌握文言文的词语

特点;③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④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⑤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本题中是并列的两句话,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有勇力的人多了,会杀害他们的君长,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译文:

【答案】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解析】本题

考查文言文的 翻译。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根据句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1.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

;从“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

的品质。(2分)【答案】修礼

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重要信息。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晏子认为“有勇力的人多了,会杀害他们的君长,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但他们不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礼的约束。礼,是用来驾驭百姓的,就像辔头是用来驾驭马的。没有礼而能够治理好国家的,还没有听说过”,因此他主张修礼,维护现有社会秩序。齐景公在听了晏子的话之后,充分认识到“礼”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改变了对“礼”的看法,表现了他闻过能改,善于纳谏的品质。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12.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3分)

【答案】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

13.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7分,每小题1分)(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

(2)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无限山河泪。(夏完淳《别云间》)(7)杜甫在《春望》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诗句是。

【答案】(1)不舍昼夜

(2)干树万树梨花开

(3)气蒸云梦泽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黄梅时节家家雨

(6)谁言天地宽

(7)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1)~(6)为直接型默写,要求考生对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做到句句掌握,字字掌握;(7)为理解型默写,要求考生在背诵默写诗文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其内容的解读和赏析。

三、(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1 2分)

(一)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 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15.文章以“月之精灵——蟾蜍”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

答:

【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蟾蜍,同时把“蟾蜍”比作“月之精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通常来讲,文章题目的作用主要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外形、种类、动作、价值等方面介绍了蟾蜍,二是阐述了蟾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两部分内容都围绕说明主体“蟾蜍”展开。另外用“月之精灵”来修饰“蟾蜍”,看似很不搭,却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 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答案】示例: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或“蟾蜍却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补写。第⑨段中“尽管很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是承接上文的句子,因此横线处应当补写与下文紧密相连的句子。第⑨段主要介绍了蟾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蟾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好寓意),围绕这个话题补写即可。

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3分)答:

【答案】示例一:列数字。“个体长约25厘米”使我们对“最大的蟾蜍”有了量化和具体化的认识,使说明更加直观生动,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作比较。“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是将“小型的非洲蟾蜍”和“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作比较,从而突出“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之大,使说明更加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解答本题,可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句子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例如,文中“个体长约25厘米”是列数字的标志性特征,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很容易了解到“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使我们对该种类蟾蜍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18.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答:

【答案】“平时”反映了蟾蜍的生活习性,是一般状况,并不排除其他状况的存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有:简洁性、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条理性、逻辑性、趣味性。这些特点往往是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来体现的,文章第⑦段介绍了蟾蜍的生活习性,是一般性的,并不能将所有的状况一一罗列,这里的“平时”一词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

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⑨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⑩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11)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12)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13)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

19.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

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

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

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主要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分别与暖阳、雾、霜对应,而且有特别明显的提示。如第一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儿时”,主要描写了村中老人集体晒太阳的情景;第二个场景,提示词为“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下面的内容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雾中等待母亲从集市归来的场景;第三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小时候”,主要描写了小时候霜满大地,将天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场景。从这些场景中作者提取的人生启示是一一温暖、期盼和爱。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答:

【答案】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分析可知这句话介绍了村中老人的穿着、外形外貌,属于典型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表现了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安适。(2)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答:

【答案】“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把握。“贵重”意思为“珍贵、重要”,用在此处体现了人们因为见到蓝天的机会少,偶尔见到蓝天倍感珍贵。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4分)答:

【答案】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一一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的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结合全文可知,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带回好吃的东西这一体验使作者认识到等待的过程最幸福,得与失的结果和期盼的过程相比,显得不那么重要。

22.文章第(11)(12)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答:

【答案】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铺下情感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从文章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提示进行分析可知,这两段内容将霜人格化了,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使要表现事物的特点更鲜明,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四、(50分)23.按要求作文。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 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上一篇:模拟职场大赛总结下一篇:酒桌敬酒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