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

2024-05-09

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通用8篇)

篇1: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

《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外国爱情诗经典作品欣赏》

内容介绍: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普希金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主题,用抒情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爱的礼赞是诗人们最拿手的。我们在《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外国爱情诗经典作品欣赏》配乐朗诵专辑里遴选了彼特拉克的《美好的瞬间》、罗伯特·彭斯的《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歌德的《野玫瑰》、雨果的《小夜曲》、雪莱的《印度小夜曲》、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影里》、海涅的《小曲》、马克思的《思念》、布朗宁夫人的《请再说一遍“我爱你”》、普希金的《致凯恩》、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等二十一首著名的情诗。

《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外国爱情诗经典作品欣赏》曲目列表:

美好的瞬间

【作者:(意)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

【朗诵:陈铎】

蔷薇花带

【作者:(德)克洛普斯托克】

【朗诵:虹云】 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

【作者:(苏格兰)罗伯特·彭斯】

【朗诵:陈铎】

野玫瑰

【作者:(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朗诵:虹云】

对月

【作者:(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朗诵:虹云】

小夜曲

【作者:(法)雨果】

【朗诵:陈铎】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作者:(英)乔治·戈登·拜伦】

【朗诵:虹云】

我的相思呀

【作者:(葡萄牙)卡蒙斯】

【朗诵:陈铎】

印度小夜曲

【作者:(英)珀西·比希·雪莱】

【朗诵:陈铎】

小曲

【作者:(德)海因里希·海涅】

【朗诵:虹云】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作者:(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朗诵:虹云】

思念

【作者:(德)马克思】

【朗诵:陈铎】 致凯恩

【作者:(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朗诵:虹云】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匈牙利)裴多菲·山陀尔】

【朗诵:陈铎】

你还记得?

【作者:(德)施笃姆】

【朗诵:虹云】 在花园里

【作者:(西班牙)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朗诵:陈铎】

致克莉蒙纳

【作者:(法)保罗-玛利·魏尔伦】

【朗诵:虹云】

海涛

【作者:(意)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朗诵:陈铎】

【作者:(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

【朗诵:虹云】

春——致一位女士

【作者:(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朗诵:陈铎】

当你老了

【作者:(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朗诵:虹云】 相关专辑推荐:

《荷塘月色——中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一)》 《听听那冷雨——中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二)》 《美的意境——外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放飞激情——中国抒情诗经典作品欣赏》 《激情永驻——外国抒情诗经典作品欣赏》 《躲进温馨的爱巢——中国爱情诗经典作品欣赏》 《我的青春、我的梦——青春散文名篇欣赏

(一)》 《温馨的花季——青春散文名篇欣赏

(二)》 《悠闲——休闲散文名篇欣赏》 朗诵者简介:

陈铎:(1939.4—),笔名海剑,海箭。汉族,生于上海,江苏淮安人,大学学历。1958年9月1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剧团任演员、音乐编辑、音响导演、摄影等,主要担负北京电视台(CCTV前身)除新闻外的文艺、专题类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的编、制、播任务,后转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80年代前期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至今,现为纪录片部节目主持人、高级编辑。主演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1959年);编播大量电视和广播节目及广播剧、电视剧,主持《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城海疆》等电视连续节目。1991年,荣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特别金奖。社会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及中国华侨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及广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虹云:著名朗诵艺术家,中国第一代主持人,首批获“金话筒”奖节目主持人之一。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委员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学会朗诵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广播电视学院、吉林大学、天津国际女子学院等多所院校教授。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电部播音高评委委员,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作品有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节目《话说长江》、《回归颂》——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型庆典、《祖国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大型文献记录片《毛泽东110个故事》、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100个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篇2: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

内容摘要: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

相比起中国含蓄的表达,外国的爱情诗歌更像一幅色彩奔放的油画。因为爱你,海涅在《乘着歌声的翅膀》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原野,在花园,度过甜蜜时光;拜伦在光影中表达对情人的爱慕;《请再说一遍“我爱你”》的布朗宁夫人在迟暮中遇到爱情,在一声声的“我爱你”后面,她与世界靠得更近……

《你是我爱的精灵——外国爱情诗经典作品欣赏》专辑收入了外国经典的爱情诗歌19首,不乏雨果、彭斯、泰戈尔、雪莱等诗人的浪漫名作。乔榛、丁建华、陈铎、虹云等艺术家倾情演绎这些文学作品,油墨与声音的交融,使得字字有情愫,句句有爱意。

曲目列表

小夜曲 【作者:(法)维克多-马里·雨果】 【朗诵:陈铎】

乘着歌声的翅膀 【作者:(德)海因里希·海涅】 【朗诵:丁建华】

小曲 【作者:(德)海因里希·海涅】 【朗诵:虹云】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作者:(英)乔治·戈登·拜伦】 【朗诵:虹云】

啊,愿爱人像美丽的紫丁香 【作者:(苏格兰)罗伯特·彭斯】 【朗诵:乔榛】

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 【作者:(苏格兰)罗伯特·彭斯】 【朗诵:陈铎】

十四行诗第四十四首 【作者:(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朗诵:丁建华】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作者:(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朗诵:虹云】

印度小夜曲 【作者:(英)珀西·比希·雪莱】 【朗诵:陈铎】

致凯恩 【作者:(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朗诵:虹云】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匈牙利)裴多菲·山陀尔】 【朗诵:陈铎】

对月 【作者:(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朗诵:虹云】

园丁集 【作者:(印度)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朗诵:丁建华】

给燕妮 【作者:(德)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朗诵:乔榛】

假如 【作者:(罗马尼亚)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朗诵:丁建华】

我的相思呀 【作者:(葡萄牙)卡蒙斯】 【朗诵:陈铎】

致海伦 【作者:(美)埃德加·爱伦·坡】 【朗诵:乔榛】

当你老了 【作者:(爱尔兰)威廉·勃特勒·叶芝】 【朗诵:虹云】

在花园里 【作者:(西班牙)阿莱桑德雷】 【朗诵:陈铎】

乔榛:(1942.11.17—)籍贯上海,汉族,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历任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影协主席团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影协主席团委员。上译厂厂长。

担任主配演员的译制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苔丝》、《斯巴达克思》、《国家利益》、《谜中谜》,《亡命天涯》(获第十五届“金鸡奖”最佳译制奖),《战争与和平》(因塑造彼埃尔的声音形象,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二届“学会奖”);担任导演的译制片:《追捕》、《追寻铁证》、《真实的谎言》;《国际女郎》(获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译制奖);担任演员的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中饰陈天虹(1979年,上影厂),《R4之谜》中饰路沙(西影厂)。

他的声音总是与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结合在一起。而在配起种类型的人物来,也确实是声形合一,驾轻就熟。然而乔榛的声音也有另一面。乔榛配的《斯巴达克斯》中的克拉苏就较好地体现出了他的声音中的另一面,一种收敛后的霸气,而在《寅次郎的故事》系中为寅次郎的配音,憨厚而富于喜感,显示出了他在驾驭喜剧人物方面的能力。这一人物的成功,使得后来由长影译制的另一部《寅次郎故事》相形见绌。而在《廓桥遗梦》的表现,则说明乔榛的声音与感情的结合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丁建华:(1953—)女,籍贯山东诸城,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参加上千部(集)电影、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其中在近800部(集)的译制片中任主配或译制导演。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追捕》、《远山的呼唤》、《卡桑德拉大桥》、《情暖童心》、《莫斯科之恋》、《昏迷》、《无头骑士》、《茜茜公主》、《国际女郎》、《魂断蓝桥》、《真实的谎言》、《廊桥遗梦》、《诺丁山》、《我两岁》等。她担任主创的译制片其中10部作品获“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如《亡命天涯》、《追捕》等。由于她在美国影片《昏迷》中为女主角的出色配音,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曾获上海青年艺术十佳称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称号。

陈铎:(1939.4—),笔名海剑,海箭。汉族,生于上海,江苏淮安人,大学学历。1958年9月1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剧团任演员、音乐编辑、音响导演、摄影等,主要担负北京电视台(CCTV前身)除新闻外的文艺、专题类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的编、制、播任务,后转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80年代前期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至今,现为纪录片部节目主持人、高级编辑。主演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1959年);编播大量电视和广播节目及广播剧、电视剧,主持《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城海疆》等电视连续节目。1991年,荣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特别金奖。社会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及中国华侨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及广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篇3: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

一、《简·爱》经典的概述

《简·爱》 (Jane Eyre) , 译名为《孤女飘零记》。他是这本小说最早是由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经典著作, 影响着全球上千万的读者。《简·爱》给予读者丰富的精神粮食, 让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看到了希望, 并获得强大的量。不同读者从《简·爱》中获得感悟, 而且这种感悟会随着阅读次数的改变而改变。《简·爱》的经典力量不仅体现在翻译译本的数量方面, 还体现在翻拍电影和电视的次数方面。《简·爱》最早于1944年被拍成电影, 成为琼·方登成名作品之一。本文所指的经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文学名著, 另一方面是文学名著的译本。因此, 《简·爱》经典的含义应该视情况而定。

二、《简·爱》译本经典建构分析

1.时代发展的需要。英国文学作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被引入到中国。19世纪末期, 英国文学进入中国, 并与中国文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最早被引入中国的作品是《天路历程》, 是由英国人宾威廉和中国学者共同翻译而成。《简爱》在1927年被伍光建翻译成为中文作品《孤女飘零记》, 于1935年年底被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时期的中国妇女开始关心国家, 关心自己的地位, 《简·爱》中的人物符合这一时代发展的需求。《简·爱》于1933年被李霁野翻译为《简爱自传》, 于1935年被郑振铎、茅盾等发现, 发表于《世界文库》刊行。《简·爱》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关注, 并成为翻译的经典作品, 主要归咎于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 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因此, 《简·爱》在中国的出现, 与19世纪妇女运动密不可分。随着中国女性对平等地位的不断追求,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抗争精神越发深入人心。

2.中文翻译的作用。虽然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简·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但优秀的翻译也为其成为经典作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简·爱》翻译作品的语言优美、清新, 叙述简洁、顺畅。《简·爱》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版本的英文翻译, 不同优秀译本让女性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这部作品, 并获得不同程度的精神力量。因此, 《简·爱》在中国拥有很高的普及率, 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优秀的翻译。翻译者来自不同的阶级, 拥有不同的翻译水平, 采用不同的翻译风格, 丰富了《简·爱》作品。出身于无产阶级的李霁野, 其翻译的《简·爱》译本起着推动社会革命的作用。严格直译的《简·爱》表现出自己对勃朗特的喜欢。宾威廉翻译的《天路历程》, 注重作品中的基督思想。《简·爱》在中国广泛传播与译介在经典构建方面的作用有关。

3.其他相关因素

(1) 巧合的初译。伍光建与李霁野对《简·爱》的中文翻译, 为其在中国传播奠定了基础。李霁野和伍光建在互补相识的情况下, 都对《简·爱》进行翻译, 并于同一年问世, 纯属巧合的初译。《简·爱》问世以后引起社会的广泛轰动, 但是初译并不完善, 很快就获得其他翻译者的复译。

(2) 首译与复译。《简·爱》自身的文学魅力吸引很多读者对其进行复译, 并在社会上出现不同的译本。中国读者可以相互比较, 从不同角度发现《简·爱》的经典魅力。《简·爱》的价值不能一次被发现, 其魅力也不能一次被展示。随着中国文学环境的变化, 《简·爱》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发现。《简·爱》复译需要一定时间的文化积累, 复译与初译之间为互补关系, 也是初译的拓展。“but of the bloke and axe edge: of the disseverment of bone and vein; of the grave gaping at the end”。李霁野将其译为“想着木砧和斧头, 想着骨与血管的分开;想着……, 想着逃亡和流浪……。”伍光建将其译为“只想到杀人台, 刽子手的刀:这时候我只想到逃走, 想到无家可归……”。前者是对作品的复译, 后者是对作品的初译。可见, 前者是在一定时间积累后才被翻译出来的, 前者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3) “简译”与转译。《简·爱》刚刚进入中的时候, 很多翻译者并不懂的原作品的内涵, 直接对原作品进行翻译, 这就是所谓的“简译”。虽然“简译”不能准确地展示作品的内涵, 但对于《简·爱》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译”后的《简·爱》可能会偏离原著, 语言方面也比较晦涩。

总之, 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文学经典构建健康发展。《简·爱》在我国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并对当时的读者发挥不同的影响作用。目前, 《简·爱》的内涵被不断丰富, 符合社会的人文主义要求。《简·爱》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多, 深深地影响世界的文学爱好者。《简·爱》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不仅可以拓展读者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读者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 研究《简·爱》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文学经典化研究理论给国内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工具。在相关理论引入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偏误。本文以《简·爱》作品为实例, 掌握相关研究理论的要点, 帮助读者了解翻译在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 进一步认识翻译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关键词:简·爱,翻译,经典建构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黄源深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16-36.

篇4: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

【关键词】简·爱 翻译 经典建构

文学经典建构是目前学术界的关键性话题,并受到翻译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文学经典建构早就存在,但在20世纪末期才受到重视。目前,翻译文学经典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翻译经典化与原创文学经典化之间存在差异。如果过于重视翻译文学经典化与原创文学经典化的相同之处,就会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最终造成翻译文学经典化的片面发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简·爱》翻译作品在文学建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简·爱》经典的概述

《简·爱》(Jane Eyre),译名为《孤女飘零记》。他是这本小说最早是由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经典著作,影响着全球上千万的读者。《简·爱》给予读者丰富的精神粮食,让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看到了希望,并获得强大的量。不同读者从《简·爱》中获得感悟,而且这种感悟会随着阅读次数的改变而改变。《简·爱》的经典力量不仅体现在翻译译本的数量方面,还体现在翻拍电影和电视的次数方面。《简·爱》最早于1944年被拍成电影,成为琼·方登成名作品之一。本文所指的经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文学名著,另一方面是文学名著的译本。因此,《简·爱》经典的含义应该视情况而定。

二、《简·爱》译本经典建构分析

1.时代发展的需要。英国文学作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被引入到中国。19世纪末期,英国文学进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最早被引入中国的作品是《天路历程》,是由英国人宾威廉和中国学者共同翻译而成。《简·爱》在1927年被伍光建翻译成为中文作品《孤女飘零记》,于1935年年底被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时期的中国妇女开始关心国家,关心自己的地位,《简·爱》中的人物符合这一时代发展的需求。《简·爱》于1933年被李霁野翻译为《简爱自传》,于1935年被郑振铎、茅盾等发现,发表于《世界文库》刊行。《简·爱》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翻译的经典作品,主要归咎于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因此,《简·爱》在中国的出现,与19世纪妇女运动密不可分。随着中国女性对平等地位的不断追求,《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抗争精神越发深入人心。

2.中文翻译的作用。虽然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简·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但优秀的翻译也为其成为经典作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简·爱》翻译作品的语言优美、清新,叙述简洁、顺畅。《简·爱》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版本的英文翻译,不同优秀译本让女性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这部作品,并获得不同程度的精神力量。因此,《简·爱》在中国拥有很高的普及率,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优秀的翻译。翻译者来自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翻译水平,采用不同的翻译风格,丰富了《简·爱》作品。出身于无产阶级的李霁野,其翻译的《简·爱》译本起着推动社会革命的作用。严格直译的《简·爱》表现出自己对勃朗特的喜欢。宾威廉翻译的《天路历程》,注重作品中的基督思想。《简·爱》在中国广泛传播与译介在经典构建方面的作用有关。

3.其他相关因素

(1)巧合的初译。伍光建与李霁野对《简·爱》的中文翻译,为其在中国传播奠定了基础。李霁野和伍光建在互补相识的情况下,都对《简·爱》进行翻译,并于同一年问世,纯属巧合的初译。《简·爱》问世以后引起社会的广泛轰动,但是初译并不完善,很快就获得其他翻译者的复译。

(2)首译与复译。《简·爱》自身的文学魅力吸引很多读者对其进行复译,并在社会上出现不同的译本。中国读者可以相互比较,从不同角度发现《简·爱》的经典魅力。《简·爱》的价值不能一次被发现,其魅力也不能一次被展示。随着中国文学环境的变化,《简·爱》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发现。《简·爱》复译需要一定时间的文化积累,复译与初译之间为互补关系,也是初译的拓展。“but of the bloke and axe edge: of the disseverment of bone and vein; of the grave gaping at the end” 。李霽野将其译为“想着木砧和斧头,想着骨与血管的分开;想着……,想着逃亡和流浪……。” 伍光建将其译为“只想到杀人台,刽子手的刀:这时候我只想到逃走,想到无家可归……”。前者是对作品的复译,后者是对作品的初译。可见,前者是在一定时间积累后才被翻译出来的,前者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3)“简译”与转译。《简·爱》刚刚进入中的时候,很多翻译者并不懂的原作品的内涵,直接对原作品进行翻译,这就是所谓的“简译”。虽然“简译”不能准确地展示作品的内涵,但对于《简·爱》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译”后的《简·爱》可能会偏离原著,语言方面也比较晦涩。

总之,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文学经典构建健康发展。《简·爱》在我国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并对当时的读者发挥不同的影响作用。目前,《简·爱》的内涵被不断丰富,符合社会的人文主义要求。《简·爱》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多,深深地影响世界的文学爱好者。《简·爱》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拓展读者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可以培养读者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研究《简·爱》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黄源深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16-36.

篇5:外国爱情诗欣赏

伊人倩影

by George Gordon Byron

罗德 拜伦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伊人倩影移幽步,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此夜云消星尽出。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总觉日夜绝美色,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尽归伊人眉宇间。

Thus mellow';d to that tender light

抿侬光华天亦醉,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岂容炽日来争辉。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增丝少毫皆失色,

Had half impair';d the nameless grace

总损伊人奇资颜。

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绺绺青丝落如瀑,

Or softly lightens o';er her face;

柔柔红靥幻似酥。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幽幽如蜜滋情愫,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place.

欲诉此间多淳濡。

And on that cheek, and o39;er that brow,

娇息拂面柳眉舒,

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

难尽幽柔语中意。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s that glow,

一笑倾城艳倾国,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 spent,

日日书伊美德馥。

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花颜不掩闲庭质,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ent!

篇6:外国爱情诗欣赏

椅子的爱情

Two chairs are back to back together

背靠着背的两把椅子

Are they also counting stars, and

它们是否也在数着星星

listening to insects’whispers? Night is shrnking short

听着昆虫私语,夜在一截截变短

short as a love movie

短的宛如一部爱情电影

and we inlay our bodies into it

而我们把身体嵌进去

dreaming their unended Moon-dream

做着它们还没做完的月梦

So that the sweet days can prolong

这样的甜蜜日子就会加长

just as two parallel rails extnding

像两条铁轨平行的延伸

like a lifetime pledge

宛如一生不变的誓言

or a life journey unending.

篇7:17首外国最经典的情诗朗诵欣赏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客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17首诗歌译文

1.我曾经爱过你(俄国: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一样爱你。

2.印度小夜曲(英国:雪莱)

在夜晚第一度香甜的睡眠里,我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习习的夜风正轻轻地吹,灿烂的星星耀着光辉;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有个精灵附在我的脚底,它引导着我,来到你的纱窗下,哦,亲爱的!真是不可思议。四处游荡的乐声已经疲惫,湮没在幽暗静寂的清溪。金香木的芳馨已经消逝,就象梦中那甜美的情思;夜莺一声声泣血的怨啼,已在心底盍然死去,我的生命也必将在你心上停熄,因为,哦,我所热爱的只是你!哦,请快把我从绿草地上扶起,我气息奄奄,神智昏迷,衰竭无力!让你的爱在亲吻的密雨里降落,降落在我苍白的嘴唇和眼皮,我的面颊已经冰凉,惨淡!我的心脏音响沉重,跳动迅疾。哦,请再一次把它拥在你的朐前,它终将碎裂在你的心窝里。3.茅屋(丹麦:安徒生)

在浪花冲打的海岸上,有间孤寂的小茅屋,一望辽阔无边无际,没有一棵树木,只有那天空和大海,只有那峭壁和悬崖,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同住。茅屋里没有金和银,却有一对亲爱的人,时刻地相互凝视,他们多么情深,这茅屋又小又破烂,伫立在岸上多孤单,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作伴。

4.雅典的少女(英国:拜伦)

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临别以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那就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别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我要依偎那松开的鬈发,每一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我要依偎着那长睫毛的眼睛,睫毛直吻着你颊上的桃红,我要依偎着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还有我久欲一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我要依偎着那些定情的鲜花,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依偎着爱情的一串悲喜,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雅典的少女呵,我们分手了,想着我吧,当你孤独的时候。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飞奔,雅典却抓住了我的心和灵魂:我能够不爱你吗?不会的!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5.罗蕾莱(德国:海涅)

不知是什么道理,我是这样的忧愁,一段古老的神话,老萦系在我的心头。莱茵河静静地流着,暮色昏暗,微风清凉,在傍晚的斜阳里,山峰闪烁着霞光。一位绝色的女郎,神奇地坐在山顶上,她梳着金黄的秀发,金首饰发出金光,她一面用金梳子梳头,一面送出了歌声,那调子非常奇妙,而且非常感人,坐在小船里的船夫,勾引起无数的忧伤,他不看前面的暗礁,他只向着高处仰望。我想,那小船和船夫,结局都在波中葬身,这是罗雷莱女妖,用她的歌声造成。6.致凯恩(俄国:普希金)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间,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至美的精灵。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那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那可爱的倩影,许多年代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激烈,驱散了往日的梦想,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还有你那天仙般的倩影。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如今心灵已经开始苏醒,这时候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7.海涛(意大利:夸西莫多)

多少个夜晚,我听到大海的轻涛细浪拍打柔和的海滩,抒发出一阵阵温情的轻声软语。仿佛从消逝的岁月里,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掠过我记忆的脑海,发出袅袅不断的回音。仿佛海鸥悠长低回的啼声,或许是鸟儿向平原飞翔,迎接旖旎的春光、婉转的欢唱。你和我,在那难忘的年月,伴随这海涛的悄声碎语,曾是何等亲密相爱。啊,我多么希望,我的怀念的回音,象这茫茫黑夜里大海的轻波细浪,飘然来到你的身旁。

8.给燕妮(德国:马克思)

燕妮,你笑吧!你会惊奇,为什么在我所有的诗章里,只有一个标题:《给燕妮》!要知道世界上唯有你,对我是鼓舞的泉源,对我是天才的慰藉,对我是闪烁在灵魂深处的思想光辉。这一切一切呀,都蕴藏在你的名字里!

燕妮,你的名字,每一个字母都显得神奇!它发出的每一个音响是多么美妙动听,它奏出的每一章乐曲都萦绕在我耳际,仿佛是神话故事中善良美好的神灵,仿佛是春夜里明月熠熠闪耀的银辉,仿佛是金色的琴弦弹出的微妙声音。

尽管有数不尽的书页,我也会让你的名字把万卷书籍填满,让你的名字在里面燃起思想的火焰,让战斗意志和事业的喷泉一同迸溅,让现实生活永恒的持久的真理揭晓,让整个诗的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出现,那时候愿旧世纪悲鸣,愿新时代欢欣。让宇宙啊,亿万斯年永远光芒不息!

燕妮的名字,哪怕刻在沙粒般的骰子里,我也能够把它念出!温柔的风送来了燕妮的名字,好象给我捎来了幸福的讯息,我将永远讴歌它——让人们知悉,爱情的化身啊,便是这名字:燕妮!

9.请再说一遍“我爱你”(英国:勃朗宁夫人)

说了一遍,请再对我说一遍,说“我爱你!”即使那样一遍遍的重复,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在那山谷和田野中,如果它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纵使清新的春天,披着满身的绿装降临,也不算完美无缺。爱,四周那么黑暗,耳边只听见惊悸的心声,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之中,我嚷道:“再说一遍:我爱你!”。谁会嫌星星太多,每颗星星都在太空中转动;谁会嫌鲜花太多,每一朵鲜花都洋溢着春意? 说:你爱我,你爱我,一声声敲着银钟!只是要记住,还得用灵魂爱我,在默默里。

10.我愿意是激流(匈牙利: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在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两岸,面对一阵阵的狂风,我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稠密的树枝间作窠、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头,亲密得攀援而上。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11.假如(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

假如树枝敲打着窗,白杨在迎风摇晃,那只是叫我回想起你,让你悄悄的走近我的身旁;假如繁星在湖水上闪映着光芒,把湖底照的通亮,那只是为了让我的痛苦得以平息,让我的心胸变的开阔。假如浓密的鸟云消散,月亮重新放射出清光,那只是为了让我对你深深的思念,永远不会消亡。

12.磨坊的轮子(法国:雅各布)

在那浅滩似桥的地方,像小教堂的歌声,我在晚饭以后,去到那儿,去倾诉我的忧伤,像那流水的波纹,倾诉我的忧伤和悔恨,在流水的歌声中,我沉沉睡去。于是,我看见我的爱,我的爱笑殷殷的,我对它说,这些红宝石,还有这片国土上的,这些不知名的花朵,都是为了谁?他回答说,制造石磨的人,就是我握着的你的心啊,让他们到河里去吧,到那磨房的轮子下面去,让磨轮揉搓它,就像你揉搓的面团,于是,我的爱,我跟那些石子和花朵,去到磨轮下,它将把我们碾成泪花,碾成咸味的泪花,而那些红宝石,我的爱,或许需要一个铸工,或许最好让它们跳跃着,直上苍穹。

13.园丁集(印度:泰戈尔)

我爱你心爱的,原谅我的爱情,我象一只迷失的方向的鸟儿落入了情网,我的心在被震动的时候落掉了面纱,它袒露无遗,用怜悯掩盖它心爱的,原谅我的爱情,如果你不能爱我,心爱的,那就原谅我的痛苦吧,不要远远地斜着眼睛瞅我,我要偷偷地回到角落里,坐在黑暗里,我要用双手掩盖我的赤裸和羞耻,转过脸去吧心爱的,原谅我的痛苦吧,如果你爱我心爱的,那就原谅我的欢乐吧,当我的心被幸福的洪流卷走的时候,不要对我危险的放纵投以哂笑,当我坐上我的宝座,以爱情的专制统治你的时候,当我像一个女神似的赐给你宠爱的时候,心爱的,容忍我的骄傲,原谅我的欢乐吧。

14.我把唇儿(伊丽莎白·勃朗宁)

请说了一遍,再向我说一遍,说“我爱你!”即使那样一遍遍重复,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可是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那山谷和田野中,纵使清新的春天,披着全身绿装降临,也不算完美无缺,要是她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爱,四周那么黑暗,耳边只听见惊悸的心声,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中,我嚷道:“再说一遍:我爱你!”谁嫌太多的星,即使每颗都在太空转动;太多的花,即使每朵洋溢着春意? 说你爱我,你爱我,一声声敲着银钟!只是记信,还得用灵魂爱我,在默默里。

15.心愿(法国:雷尼埃)

为了你的眼睛,我希望有一片平原和一片碧绿斑斓的森林,悠远,柔和,展现在地平线那明朗的天空下,或者几座轮廓美丽的山丘,逶迤,腾越,岚气弥漫,仿佛融汇在柔和的空气中,或者几座山丘,或者一片森林。我希望,你能听到大海磅礴而低沉的涛声,汹涌,寥阔,深沉,轻柔,偶尔,它就在你的身边,哀叹着,象在倾诉恋情。在海涛的间歇中,你能听到,离你很近的一只鸽子,在沉寂中鸣唱,低声细语,象在倾诉恋情。在淡淡的阴影中,你能听到,淙淙流淌着一泓清泉,我希望你的手捧着鲜花,你的脚步,踏在草地里一条细沙的小径上,小径上升,下降,拐弯,仿佛伸向寂静的深处,一条细沙的小径,上面印着你的脚印,我的脚印,我们俩的脚印。

16.野蔷薇(德国:歌德)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荒野的小蔷薇,那么娇嫩,那么鲜艳。少年急急忙忙走向前,看得非常欣喜。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上的小蔷薇。少年说“我要采你”,荒野的小蔷薇!”蔷薇说“我要刺你,让你永不会忘记,我不愿被你采折。”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上的小蔷薇。野蛮少年去采她,荒野上的小蔷薇;蔷薇自卫去刺他。蔷薇徒然含悲忍泪,还是遭到采折。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上的小蔷薇。

17.当你年老时(爱尔兰:叶芝)

当你年老时,两鬓斑斑,睡意沉沉,打盹在炉火旁。你取下这本书来,慢慢地诵读,梦呓着你昔日的神采,温柔的眼波中映着倒影深深。多少人爱你欢跃的青春,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者真情,但有一个人挚爱你灵魂的至诚,挚爱你变幻的脸色里愁苦的风霜。在炽红的炉膛边弯下身子,心中凄然,低诉着爱神怎样逃逸,在头顶上的群山之间,漫步徘徊,把他的面孔藏匿在星群里。

篇8:纯净率真的“湖畔”爱情诗

湖畔诗派的诗人们都很年轻, 除应修人在上海钱庄当店员外, 其余三人都在杭州读中学。开始创作时, 他们中多数人还不到20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 他们一共出版四本新诗集, 即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的《湖畔》, 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春的歌集》, 汪静之的《蕙的风》和《寂寞的国》。谢旦如的诗集《苜蓿花》曾作为《湖畔诗集》第四集出版。1925年, 他们 (主要是应修人) 还在上海创办了四期小型文艺月刊《支那二月》。

湖畔诗派的诗人或为店员, 或为中学生, 年仅20岁左右, 文化水平不高, 生活经验不多, 社会见闻有限, 诗创作仅四五个集子, 但他们却在“五四”诗坛形成流派, 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是什么呢?

朱自清在总结“五四”十年的新诗创作时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 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湖畔”诗人的第一个特点是真正专心致志地“做情诗”。他们青春年少, 春心萌动, 有爱要表现, 有情要抒发, 无所顾忌, 大胆地、率真地吐出他们的心曲。他们态度严肃, 专心致志, 写得多, 写得真。赤裸裸地表现, 毫无矫情。他们歌颂青春, 歆羡爱情, 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渴慕。有爱时的快乐、幸福, 无爱时的苦闷、焦躁, 被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 以不同的形式, 反反复复地吟咏爱情, 歌颂爱情, 呼唤爱情。

湖畔诗派的爱情诗首先给人的是真实感。有爱就要流泻, 有情就要抒发, 不隐瞒心迹, 当然也不作无病呻吟, 完全是人世间的真情实感。如汪静之的《我俩》所写的两小无猜的爱。这差不多是人人在童年和少年期都有过的情感, 也是被许多诗人写过的。但《我俩》写得真传神:

我每每乘无人看见,

偷与你亲吻,

你羞答答地

很轻松很软和地打我一个嘴巴,

又摸摸被打的地方, 赔罪说:

“没有打痛罢?”

你那温柔的情意,

使我真个舒服呵!

活现一个情窦初开、似懂非懂的少女形象。他们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爱情, 真切地表现出来, 使人赏心悦目。

这真, 是一种率真, 直白, 坦诚, 毫不吞吞吐吐, 遮遮掩掩, 一点也不矫情枉饰。他们的爱是纯真的, 表里如一的, 其表现是诚实的。不隐瞒自己, 不修饰自己, 一派单纯。冯雪峰的《伊在》《有水下山来》, 潘漠华的《想念》, 莫不是直抒胸臆, 一片灼人的真挚。这些诗当然也讲究技巧, 但给人的直觉是浑然天成, 就是爱汁的流淌, 人性的升华, 不加藻饰。

这爱, 是执著的, 深沉的。爱得专一, 爱得坚决。爱还是奉献, 是牺牲。汪静之《太阳和月亮的情爱》写太阳和月亮互相追赶着爱;《能变什么呢》中的“我”发誓变星星、变碧落、变池水、变微笑, 只要所爱的人幸福, “我”变什么都行;《玫瑰》中表示:“倘若没有你在世上, /我也就不来投胎!”《不能从命》态度更坚决:“我”为“你”“做书童”“做小婢”都“甘心愿意”, “只有一件, 只有一件不行:/你若要令我不再爱你, /我绝对不能从命!”冯雪峰的《被拒绝者的墓歌》说, 即或进了坟墓, 他底爱情也“未曾死”;只要“她”来“撷花”, 他的“花刺儿”就要“把她底裙裳钩住”。

这爱, 是高尚的, 是情爱, 是偏于灵的一面。他们虽然率真、直白地写爱, 却并不涉及肉欲, 绝无猥亵之嫌。潘漠华的《忘情》, 要用“一缕悲哀的情丝”, 把“我底洁白的心儿”缠在你长满青草的坟上, 你在墓内安眠, “我”的心儿永栖坟头, 陪伴你, 守护你。这无疑是纯贞的圣洁的。应修人的《第一夜》, 哪怕有“这是尝新的第一夜呵”的诗句, 但因整诗的情调、氛围是健康的, 读者也不生邪念;末段的“被角儿散开了。/让他自由些时吧!/抱紧了的手儿/腾不出这闲功夫呵!”, 也只觉得是甜蜜。潘漠华的《将别》写得更露骨, 但无猥亵之嫌。

诗人们充分地写出了爱情的甜蜜和幸福, 越是甜蜜、幸福, 就越是可贵, 越应该珍惜。汪静之的一首诗, 题目就叫《恋爱的甜蜜》:琴声把爱情的甜蜜托给红叶, 红叶为恋琴声挣脱老树枝的锁闭, “翩跹地乘着秋风, /飘上青天去了”。《伊底眼》写爱情的力量:“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 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伊的眼还是解结的剪刀, 是快乐的钥匙, 但也会变成忧愁的引火线。再如潘漠华的《稻香》写爱情的陶醉, 陶醉中旁的一切都退位了, 包括“谢谢伊”这该说却是又多余又没有份量的话。

反封建礼教, 是吟咏爱情的诗篇所不可或缺的主题。“五四”时期, 爱情并不是自由的, 爱, 必须冲破阻力, 积极去争取。汪静之的《过伊家门外》: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明知要遭到社会的指摘、礼教的非难, 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瞟我意中人”, 而且要“一步一回头地瞟”!“瞟”的代价是遭受“指摘”, 由“指摘”而生“胆寒”, 但也获得“欣慰”;不敢“冒犯”, 也就永远得不到“欣慰”, “欣慰”是用抗争去换来的。《被残的萌芽——吊私生子》 (汪静之) 抨击封建礼教、世间流言扼杀无辜的可爱的生命;《定情花》 (汪静之) 诅咒罪恶的世界“枯了我底爱泉”, 不能“用我底爱泪洒伊”, “冷了我底情炉”, 不能“用我底情热暖伊”, “哑了我底歌喉”, 不能“用我底歌声护伊”。潘漠华的《三月六晚》号召:爱是可以通过破坏换来的, 只有打破黑暗, 才能将爱“建筑在白日里”。

尽管多是短小的抒情诗, 湖畔诗人们的表现手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正面直接写, 有的侧面迂回说, 有的借景抒情, 有的因物起兴, 有的直率, 有的机巧。《有水下山来》 (冯雪峰) 借流水落叶传情, 既鲜明又含蓄;《你纵不能为我而停一工作》 (冯雪峰) 借杵声、灯光、眉目的细微变化传递柔情, 口吻毕肖;《邻家座上》《楼梯边》 (应修人) 等取瞬间的感情和思绪, 摄入片断的图景, 编结爱的花篮。《老三底病》 (冯雪峰) 一唱三叹, 以每一节的末句点明主题:老三的爹妈“打锣打鼓地忙着寻医生”为老三治病, 可总治不好老三的病;因为能治老三的病的“医生”不在医院, 也不在药店, 更不在医术的高下, “医生”只能是戴着野花在塘边浣衣服和在山上摘茶叶的人, “是坐轿抬出村去的新嫁娘呀”;既然已经“抬出村去”了, 老三的相思病更没法治了。应修人的《悔煞》:

悔煞许他出去;

悔不跟他出去。

等这许多时还不来;

问过许多处都不在。

写妻子等待、盼望、思念出远门的丈夫的心理活动, 将她焦急的情态和盘托出, 一波三折, 感情层层深化, 有许多省略, 又很连贯。《幽怨》 (冯雪峰) 活现一个怀春少女幽怨、娇嗔、情乱的心理和动作, 趣味盎然, 稚态可掬。《伊在》表现少男少女真诚的纯朴的爱。爱得自然, 爱得巧妙, 爱得热烈。全是屡见不鲜的日常生活, 一经采撷入诗, 就变成了奇思妙想, 变成了生动形象、别出心裁的细节描写。

除吟咏爱情而外, 湖畔诗人也对母亲寄予深深的爱。应修人的《小小儿的请求》、潘漠华的《游子》、冯雪峰的《睡歌》等都感人肺腑。有母亲对儿子的爱, 有儿子对母亲的爱。或如泣如诉, 或体贴入微。莫不情深意浓, 唯真唯善唯美。

湖畔诗人笔下的另一主题是表现他们的苦闷、惆怅、忧伤、怨恨。他们年龄不大, 但已感受很多。他们的诗中常常洒泪言苦。缺少自由是苦, 有所爱而得不到, 产生苦;不能无拘无束地爱, 心灵苦;亲人生活苦。潘漠华的《离家》《再生》《灵魂地飞越》《西门外墓地》《将归故里》《毁灭》等诗透出一股股冷气。什么“我是死了”;什么“抱着骸骨镂成的琵琶”, 让阴魂去扣母亲的门;什么“心只留连于死之原呀, /放我魂到死原底阴凉去!”, 生无奈, 则“做自由狂浪的鬼魂去”。个人的感伤、惆怅, 多少包含着时代的、人民的幽怨, 折射着一个一个的社会问题。知识青年感觉锐敏, 神经脆弱, 他们能于青萍之末觉出风雷将起, 他们承受不了阴霾空气的压抑, 就要大喊大叫。

湖畔诗派的诗与自然是和谐的。他们以天真的心去领略自然的生趣, 以稚嫩的手去抓拾自然的鲜态。汪静之的《海滨》先写“我”与沙滩的关系:“我把伊们当被褥, /躺着, 想睡不睡地装睡着。”油然而生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亲切感, 人融于大自然, 就生乐趣。第三节写浪:“他抱着那靠近砂边的小石塔, /更亲密地用力接吻了。”不但是生动、形象的, 还饱含动律感和生命力。应修人的《温静的绿情》《晨课》《晚上》《田野的春》《天未晓时》《欢愉引》《山里人家》等写农家乐。“嫩红的风儿微微。/娇香的蝶儿飞飞。”桃红柳绿, 春也融融。农民们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男耕女织, 无争无斗, 无怨无艾, 乐也陶陶, 一派诗都如一首淡淡的水墨画。他们青春年少, 不能只生活在悲苦眼泪之中, 生活里应该有欢笑, 有歌声。“可爱的人生——人生底可爱呀!没有一朵花不是柔美而皎清, /没有一个人底心不像一朵春的花!” (《欢愉引》) 写出拥抱人生、积极生活的一面。湖畔诗人年轻, 他们拥有时间, 拥有未来, 是生活的主人, 有抱负, 有憧憬, 所以他们乐观。

湖畔诗是标准的新诗, 新型抒情短诗, 是无疑的。但它明显地从古典诗词和民歌吸收了养料。一是有些意象是从传统诗词里移过来的。如“都缕缕抽出快乐的丝来了, 穿在母亲缝衣底针上” (潘漠华《游子》) , 写游子思乡、恋家的感情, 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外物化, 化为具体的形象;这具象化的感情又是古已有之的, 是在传统文化里定型化了的。“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等就是。艺术表现手法上继承得最多的诗句, 或新奇, 或精巧, 或含蓄, 或浅近, 有的短如小令, 有的全是口语, 活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他们清新, 朴素, 顺畅。在他们的诗中没有“五四”新诗中必不可少的外文词汇、翻译的生硬名词术语, 绝少诘屈鳌髶牙的句子, 全都清新自然, 保留着鲜态。不容讳言, 他们的某些诗缺少锤炼, 有结构松散的, 有文字不工的, 有硬凑诗行、甚至喊口号的。

湖畔诗人的诗, 眼界都比较窄, 格局都比较小。仅以沪杭为圆心, 取其生活中的一枝一叶, 一花一草, 一言一语, 一颦一笑, 写成几行、一二十行的小型诗篇。意思也比较浅, 写什么, 表现什么, 歌颂什么, 诅咒什么, 大都一目了然, 令人赏心悦目。这是因为他们年轻, 经历有限, 思想也比较单纯, 对人生的体验还不深。他们看到了社会不平等的一面, 有愤懑和不满, 也还是表层的, 尽管他们常常苦不离口, 泪不罢流。

湖畔四位诗人的诗在共性的基础上, 又各有各的特色。应修人在编讫《湖畔》诗集后, 于1922年4月1日, 以《心爱的》为题写道:

柳丝娇舞时我想读静之的诗了;

晴风乱飐时我想读雪峰的诗了;

花片纷飞时我想读漠华的诗了。

漠华的使我苦笑,

雪峰的使我心笑;

静之的使我微笑。

我不能不读雪峰底诗;

我不敢不读漠华底诗。

并且在诗的首尾说:“逛心爱的湖山, 定要带着心爱的诗集的。”“有心爱的诗集, 终要读在心爱的湖山的。”诗的正文说的是各人的风格;这一头一尾又讲的是四人总的倾向。

朱自清在《湖畔》诗集问世不到一个月的时候, 就著文“就艺术而论”, 将四人加以区别。他说:潘漠华“最是稳练、缜密”, 汪静之“也还平正”, 冯雪峰“以自然、流利胜, 但有时不免粗疏与松散”, 应修人“以轻倩、真朴胜, 但有时不免纤巧与浮浅”。 (朱自清《读〈湖畔〉诗集》, 1922年6月1日《文学旬刊》第39期, 又载6月11日《文学周报》第40期。写于1922年5月18日) 13年之后,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 朱自清又重申了他的评论。他说:潘漠华的诗“最凄苦, 不胜掩抑之致”, 冯雪峰的诗“明快多了, 笑中可也有泪”, 汪静之的诗“一味天真的稚气”, 应修人的诗“却嫌味儿淡些”。在为《蕙的风》写的序言中, 朱自清对汪诗的艺术倾向有进一步的说明。他从汪静之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活泼泼的20岁的小孩子, “少经人间底波折”的基点出发, 认为汪诗“多是赞颂自然, 咏歌恋爱”的。其所赞颂的“又只是清新, 美丽的自然, 而非神秘, 伟大的自然”, 其所咏歌的“又只是质直, 单纯的恋爱, 而非缠绵, 委屈的恋爱”。认为“这才是孩子洁白的心声, 坦率的少年的气度!”

这些区别是由他们不同的家庭出身、遭遇, 不同的个人气质、经历、修养所决定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相关文章:

外国经典爱情诗欣赏08-28

外国爱情诗欣赏05-19

外国经典情诗05-16

外国经典诗歌欣赏07-18

外国诗歌经典08-01

外国经典名著05-11

经典爱情诗10005-09

经典外国诗歌范文05-28

外国诗歌经典范文06-02

外国经典名著范文06-02

上一篇:最后的舞者下一篇:班主任论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