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5-08

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篇1: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1、2013年8月31日,香港著名演员成龙低调前往安徽省芜湖市探望其同父异母的大哥房仕德,并到房桥村家族祠堂查看家谱认祖归宗。与这种追根溯源、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设立中朝和外朝 B.废分封,设郡县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中央集权制 4.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B.二府三司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科举选官制度 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考试选拔 B.世代相袭 C.地方推荐 D.中央任命

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以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7.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

C.宋代设立通判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设中书省代替三省致相权最弱

8.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才学──孝廉──门第 B.孝廉──门第──才学 C.血缘──门第──才学 D.军功──门第──才学

9.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巨变,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其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D.提出《资政新篇》,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改造方案 10.世界文豪雨果感叹: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巅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而,扭曲了价值观而且丧失了道德的____________却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对世界和平的最为严重的践踏。请填空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八国联军

11.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地域位置差别 C.经济形式不同 D.人口数量不同 12.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民主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明文公示,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14.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公民法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②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所有人的法律 ③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④《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6.“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有

A.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B.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C.内阁和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7.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是政府首脑

C.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D.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

18.下列阶级或阶层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A.新兴工业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C.封建贵族地主阶级 D.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19.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 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

一、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4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分)

20.(20分)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与法王路易十四不同,英国的专制君主虽然渴望绝对的权威,却都尊重臣民的‘自由’,尊重议会的传统”。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在近代分别建立了何种政体?确立两国政体的法律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的民主政体中,政府与议会的关系?(6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答案

1——10 ACACD CBBAB

11——18 CABDB ACD 19.(15分)(1)秦朝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4分)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2分)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分)20.(20分)(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每点各1分。)

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4分,每点各2分。)(2)英:君主立宪制、英国《权利法案》;美: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共4分,每点1分)(3)英: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分)

美:政府与议会分别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分权制衡。(2分)

(4)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任答2点

篇2: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反思与提升,交流与期望:作为历史教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

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学校参加我们班的学生家长会。作为一位历史老师,非常荣幸能够认识大家,能和各位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历史,也感到非常幸运。做为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大家肯定比较关心孩子们的历史成绩。可能看到成绩的家长都会觉得孩子们的历史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低,也导致我们班的平均成绩不高,这反映出我的教学中突出问题,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

需要给大家解释本次考试的试题相对较难,综合性和思维性较强。就全线来说,历史成绩的3000名的高分线是63分,也就是按平常的理解,高分仅仅高于及格60分的3分而已,大家可以参照这个分数线63分对比一下孩子的成绩。当然,这次考试是对从开学到现在的一个阶段检测,作为老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总结、反思,为未来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奠定一个反思的基础。通过总结、分析本次考试,特别是通过对学生试卷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最突出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屡次强调的重点内容,如商鞅变法、孔子思想、秦始皇汉武帝的措施等。各位在对试卷进行的签字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孩子是不是在这一块出了问题。对于历史知识,部分学生可能感觉已经背下来了,但在考试中发现对于这些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特别表现在二卷的综合性问答题上,要求学生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把背下来的知识与问题形成关联性最强的解答。

再一个暴漏出学生做题时非常规不细心,特别是试卷上出现了很多的错别字。而在改试卷时,错别字对导致整道题1分也得不到。这也和老师平常教学中一直重视背诵而忽略了写这一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是要重点去抓、去强化的方面。也希望各位家长在检查作业是,发现了错别字能够及时的提醒孩子纠正。通过对试卷的反思,在平常教学中自己也感觉到与其他考试相比,课堂教学不够精细化,这和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无关系。每节课讲得太多,留给学生背诵掌握和练习的时间较少,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这是在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学校也要求不准我们留课下作业,更加血药不断的努力改进,使学生的成绩提高在课堂上。

最后,相与大家交流的时,我们在平时除了督促学生完成周末作业之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习历史的机会,增强兴趣。比如为孩子挑选几本历史课外书,像史记小故事,中华五千年之类的;周末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在临沂就有挺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如银雀山汉墓、马陵山古战场、王羲之故居等;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以陪孩子看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纪录片,如落叶长安、焦裕禄、科教频道等,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提高成绩的最强动力。

篇3: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揣摩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高中历史教学与评价的基本依据。从教学角度来讲,研究课程标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教育价值,整体规划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选准教学角度。在课程观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还要求教师的引导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能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二、把握文综模式下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纵观近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试卷,可以发现文综模式下的历史学科考试有以下特点。

1. 重视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即强调“以能力立意”。具体表现为:(1)更加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2)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3)增加应用性、能力型试题;(4)适当减少题量,降低难度,给考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利于考能力;(5)试题切入容易深入难,有利于人才选拔;(6)统一与个性相结合,适当增加开放性、研究性试题,鼓励考生创造性地答题,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重视学科的整体性,即要求考生能用一门或多门学科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有整体观念。

3. 重视学以致用,强调考生善于运用知识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并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

4. 试题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较浓的人文色彩。特别重视学科知识与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自然、人口等热点问题相联系,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前途、人类的命运,确立正确科学价值取向。

5. 试题新颖巧妙,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和发散性。同一组材料汇聚了多学科的知能要素,不同角度的设问,使整体的综合与局部的独立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6. 学科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学科内知识考查的非系统性相统一。命题更多考虑的是联系实际的广泛性和典型性,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成为主体。

把握了文综模式下历史学科考试的上述特点,有助于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采取有效的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必须构建适应文科综合考试的、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发展学生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的历史教学模式很多,这里例举两种模式,仅供参考。

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其教学流程为:提出问题—学生质疑—教师释疑—综合训练。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第一步,依据教学大纲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提出学习目标,列出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自学、探究。第二步,学生发表见解,特别是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或提出相关问题大胆讨论和联想。第三步,教师及时给以评价,指明得失,引导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步,综合训练,即多科知识适当渗透,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社会观念和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开放教学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2. 情境教学模式。

该模式在于先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景,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感悟认知历史知识,避免向学生强行灌输、要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弊端。其教学流程为: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质疑—学生讨论释疑—综合训练。

上述教学模式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注重历史学科双基教学,培养学生学科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就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了学科能力,培养文科综合能力的目标才能实现。相反,如果忽视甚至放弃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科能力的培养,走捷径直接进行文科综合能力的训练,就必然使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成为空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3+文科综合”高考模式后,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要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系统传播基础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史实(包括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规律,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材料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历史学科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打下深厚的基础。

篇4:浅谈高二文科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高考和会考两次统考,会考与高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会考是普及性的水平考试,会考合格,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已经通过,并可毕业,高考则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成绩合格者就可升入高一级学校,会考与高考又有联系,会考是高考的基础,高考可带动、推进会考,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偏重,高中化学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素质,又要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化学专业的人才,在这样双重任务的要求下,对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掌握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使之能够顺利地通过会考;对于一小部分将来想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还应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娴熟的化学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习化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化学教师才能够在潜心研究和把握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高二文科班学生概况

高二是高中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学生在高一结束后就进行了分科,一部分对理科很感兴趣并且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如愿进入了理科班;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进入了文科班,文科班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和信心把它学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较少;一类是在文科和理科之间摇摆不定,最后由于觉得学理科平时很辛苦,怕坚持不下来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也不多;最后一类就是从高一就开始上课走神,没花多少精力在学习上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不得已而选择文科,这部分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以上实际情况,使得高二的文科生在化学学习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文科的学生大多数是在高一成绩不好的学生,所以他们大多数都把自己看得很差,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自暴自弃,尤其体现在理科上面,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学都考不好。

2、学习上很懒惰,主要有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爱动手,连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都不愿意动手操作;对作业抱有完成任务的态度,就连老师评讲过的课后习题的答案都不愿意动笔写在书上;课后不注意复习巩固;不爱发言,对知识不求甚解,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3、缺乏吃苦精神,抗挫能力差,一般说来,文科班学生家庭条件绝大多数相对比较优越,正是这种优越的条件,造就他们生活上、学习上及劳动中,避难就易,拈轻怕重,试图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丰硕的成果,岂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善结小帮派,早恋现象较理科班多,由于文科班女生多,又正值十六、十七岁,生理开始发生变化,重打扮,好异性,这样就容易拉帮结派,早恋现象较多,造成情绪波动。

5、纪律较为涣散,虽无严重违纪,但小错误时有发生,比如上课迟到,课堂上看课外书,做其他科的作业。说小话,乱接嘴,哗众取宠等等。

三、在文科化学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根据以上文科班的学生概况,再加上本人在文科班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高二文科班的化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从而使高二文科班学生顺利通过会考,

第一,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对化学学习感兴趣,在文科班上课时要经常说鼓励学生的话,比如“我不相信天才,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等等,这样就会不断唤起他们的学习化学的信心。

第二,狠抓学习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习带全局,在学习上,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整理笔记,学会适应老师的教法,及时巩固复习,要让学生感觉学得很轻松,但是很有效果。

第三,密切与文科班学生联系,通过经常性的个别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认识自己的潜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四,教师上课要情绪饱满,幽默风趣,尽量地少发脾气,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小动作,只要影响不是太坏,都要尽量去包容,学生有时候仅仅是想引起别人的重视,这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情况如果一味去责骂,只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敌视”,比如,在复习铝及其化合物知识时,笔者问:“你们还记得那些有关铝的知识吗?”下面就有学生喊:“这还用问啊?”笔者故作难为情的样子:“我还真的忘了,请你们来说一说,”下面好多想表现自己的学生本来想打瞌睡的都来了劲,一个个抢着回答,笔者还不忘适时表扬几句,经过这一番折腾,课堂氛围好了许多,学生也认为老师比较有耐心和亲和力,上起课来轻松了许多。

第五,必要的严格要求,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课堂纪律一定要比较良好;一定要有学习效果;该完成的作业必须得完成;考试的时候认真对待等等。

总之,教师要强化文科学生的化学学习、复习,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会和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会考。

篇5:高二文科生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只有理清头绪,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把握重点、难点,起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督促学生理解与识记

学习历史,好比盖房子。有了框架,还要添加有血有肉的具体史实作为砖瓦,这样才能使房子适用。

三、注意多与边缘学科联系

有了框架,有了砖瓦,房子就构建好了。但是这只是一座孤房,必须与其他房子进行联系,才能使房子的主人生活在群体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四、多锤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和应变能力

篇6:高二文科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4、各班的作业量要适中,能及时批改并加以反馈。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5、利用自习课等时间段,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既要优秀率,还要注意全员的平均分。

本次的高二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教材、学生、教法等分析同时还有教学要求等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就是为了让教学工作更好的进行。一起来看这份高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上学期)。

一、教材分析:

这学期所教的内容是选修3-1,如果时间上允许,再进行选修3-2第一章的教学。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基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中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二、学生分析:

这届高二学生基础较差,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除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外还应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则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高二文科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任教高二理科229C和文科227C、230C、231C。理科班虽有部分学生基础稍好,但文科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与他们多沟通,给他们以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讲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高考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理科班完成选修3—1和选修3—2,文科班完成选修1—1、1—2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习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达到学生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外布置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新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物理课程的模式,在高一学习了物理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这两本主要在于基础的学习。现在到了高二了,对于理科选修的物理3系列,这个系列的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于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在物理选修3-1整本书中,主要研究的是电学与磁学,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中比较难的,它与必修模块中的内容紧密的联系的在一起。在选修3-2中,主要是对选修3-1进行了加深,将电学与磁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电磁学,其次对电流也进行了加深,还加上了现在比较热门的传感器。

五、教学策略

针对本年级的总体成绩,主要在于重点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讲精练

a、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楚。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点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是课改的要求,其次,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b、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好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是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上课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继续深入开展课改活动。

六、进度安排

第一章

静电场10课时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2课时

第三章 磁场 7课时

第四章 电磁感应 8课时

第五章 交变电流 6课时

篇7: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教师:詹

审题教师:万立奎

★沉着冷静 规范答题 端正考风 严禁舞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C.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D.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3.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4.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5.《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6.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7.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休养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9.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10..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这反映出当时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 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

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发展严重依赖于封建官府

11.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12.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追求神仙乃是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13.“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14.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入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B.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 C.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 D.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15.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 2 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 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 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

1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17.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实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18.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 智者学派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 智者学派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 智者学派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19.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0.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根据伏尔泰的评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18世纪的美国 B.伏尔泰的主张是保守落后的 C.伏尔泰认为贵族政治与平民政治是可以兼容的 D.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21.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白己理性的自由。”康德在此

A.推崇理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强调了自由就是天赋人权 C.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D.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2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

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 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 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23.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 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 C.宽容博爱 D.理性平等

24.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构建民权政府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

二、综合题(共三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7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影响。(4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四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又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 5 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7分)

(2)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答案

CBBDD CDDCC DBCCB BADDC ACDB

25.【答案】(1)表现: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晓市、草市(或: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或:都市商业繁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即可,最高不超过7分)

作用: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开辟)起了重要作用。(举例及作用各1分,共6分)

(2)影响: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2分)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2分)

(3)“新”的表现: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社会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2分)

26.【答案】答案 示例一: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此后的宗教改革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 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 示例二: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位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咅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27.【答案】(1)同: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用分权的方法限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2分)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1分)

异: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2分)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2分)(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篇8: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人类跨入21世纪以来,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教育改革已成为遍及全球的浪潮。职业高校教育改革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引人注目。职业高校搞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问题, 但课改的核心问题之一显然是课程的教学目的。因为课程的教学目的决定了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制约着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利用, 引领着教学评估等诸方面。那么高校教师如何在“就业为导向”、“必须、够用”的原则下, 立足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制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呢?

扬州职业大学综合文科所开设的《历史要籍解读》课程是历史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系统认识以及学生独立运用史料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依据

课程教学目的是施教者依据课程大纲 (或课程标准) 、教材等对施教对象实施教育后想要达到的境地和结果, 它侧重于表达施教者施教前预设的主观动机和愿望。综合文科专业《历史要籍解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我们教师依据大专层次的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依据职业高校综合文科专业培养目标等对该专业学生实施本课程教学后预设的教学目的。当然, 教师的主观教学目的必须要与社会、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和发展要求相一致, 否则, 再好的目的也因缺乏实施基础而流于形式。具体到《历史要籍解读》教学目的, 我们考量的依据主要有:

1.与当代国家、学校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制定每一门课程教学目的的总指针。扬州职业大学师范教育处制定的《综合文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 具有健全人格、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胜任中小学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语文教学, 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变化的新型师资。”我们认为, 我校制定的这一培养目标, 与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 可作为我们制定可操作的《历史要籍解读》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

2.与专业历史课程设计保持高度一致

(1) 要考虑到本课程课程性质

《历史要籍解读》是历史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 侧重于对历史文献的系统认识和独立运用。因此, 本课程教学目的也应侧重于学生对历史文献的搜集、辨别、解读和阐释能力, 以及由此形成独特的历史思维。

(2) 要兼顾到教程教材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采用的是赵淡元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它对我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文献史料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对重要文献部分内容作了提示和解读。对前者, 我们的课程目的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文献学知识;对后者, 我们要借助对该书精选的部分重要的文献材料的真正占有, 让学生逐步掌握终身有用的文献研究法等科学方法。

(3) 要考虑到他们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要求

我们应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探究方法, 重点培养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创新自觉与创新能力, 让他们真正能利用一切文献资料独立解决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3.要充分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学习心理

《历史要籍解读》课程应注意到这些有利的学习心理, 要特别注重熟悉、理解、交流师生彼此经验, 在愉悦的课程情境和共同探究中, 达到史学认识的最高境界即历史的自觉, 进而能把从该课程获得的健康情感与价值观潜移默化, 贯穿到自己未来的人生旅途中, 不断改变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三、主要教学目的

鉴于我们对确定教学目的依据的认识, 《历史要籍解读》课程教学目的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精选的知识、创新性技能和史学价值观上。

1.知识要求

既要减轻学生负担, 又要让他们得到终身受用的必备知识。

(1) 系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要籍

①宏观上看, 要了解历史文献的演变及其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 中国已经出现了记言、记事、编年、国别和地理等典籍;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和断代史《汉书》等, 表明中国古代史学在发展中取得了独立地位;隋唐宋元是古代中国史籍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设史馆努力编修“正史”和“国史”, 《资治通鉴》代表着编年体史书的成熟, 方志体得到了完善, 出现了贯通历朝与断代的政书体史籍, 还有史论专著《史通》等;明清是古代史籍的守成时期, 各种体例史籍获得续修, 方志空前繁荣, 历史考证著作、史学理论《文史通义》格外亮眼。

②微观上看, 要学会系统地认识每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如该书作者生平事迹、写作动机和成书经过, 该书性质、记事起讫时间、体例内容、史料价值和重大成就, 该书版本及研究该书的代表性参考书最后, 最好要交待阅读诸如《史记》等名著的主要方法以及自己对该书的评价。

(2) 大致了解阅读古代史籍应具有的“小学”常识

这些常识大体包括:研究文字形音义的文字学、音韵学, 训释古书文句的训诂学, 研究图书文献著录的目录学, 研究文献版本渊源、优劣的版本学, 校订版本、恢复书籍原貌的校勘学, 搜求整理古佚书的辑佚学, 辨别伪书的辨伪学, 广泛搜集史料基础上鉴别资料真伪的考据学等。

2.技能要求

目的是授人以渔,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掌握操作性、创新性技能。

(1) 掌握古代文献资料的一般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 从而找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2) 提高创新能力

①要有创新的意识

无论是对文献的一般认识, 还是对文献具体内容的解读, 都要有置疑、求异、求变、求新的自觉。教师要把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视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最关键的第一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允许有各种假想的答案。

②要积聚创新能力

在《历史要籍解读》课程学习中, 创新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文献的搜集、整理, 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渠道得到文献;对文献资料作出符合历史环境的阐释, 言之成理均应得到教师的首肯、视为合理;有关现实问题的解决、解决手段及其文字表达, 只要方法科学, 手段简明、表述简洁生动, 都应得到我们的激励。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探讨交流及练习都应该贯穿着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要求

教育目的莫难于引导受教者学会做人, 做现代人。最根本的要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关注人类命运。

(1) 深刻认识史学家自觉认识人类社会的艰辛列程

人类对自身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莫过于史学家。那么, 我们的史学前辈是如何不断地探究我们的社会的呢?首先是留意人事。夏已设史官, 殷卜辞为史实记录, 《春秋》已能完整反映史实四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其次是系统整体地反映历史社会并探究其过程的联系。这种理论上的批判精神至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表现得更为系统, 史识也更为卓越。我国古代史学家对人类社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能够为综合文科专业的学生真正理解和继承。

(2) 培养丰富的历史人文情感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文献是对这一过程的累加记录。对《历史要籍解读》的认识其实就是关注人类的由来、发展和归宿。历史是由历史人物表演的产物, 分析文献中的人物, 要求我们肯定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所做的一切, 而对阻碍历史巨轮前行的小人则应予与揭露和批判。我们还应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 自觉地为人类进步事业添砖加瓦。人类历史演进的道路是曲折延伸的, 对文献的释读要看到人类历史本身的复杂性。要用全面的、长远的、动态的、辩证的、系统的眼光和态度去释读文献、释读历史、释读人生。这其实也就是史学的思维、史学的态度, 也就是更高乃至最高层次上的历史意识或历史自觉。

四、结论

我们从确定《历史要籍解读》这样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探讨中, 似可得到制定职业高校基础课程教学目的的一般原则:制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体现“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想一致;制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应体现高校现实的人才培养规格, 与具体课程性质、课程教材或参考书相一致;制定具体的课程目的应体现“协调发展、综合发展”, 与学生的健康情感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相一致。

摘要:本文以职业大学师范专业综合文科《历史要籍解读》为例, 立足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分析该课程教学目的的依据、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以期有益于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与促进。

关键词:综合文科,教学目的,创新能力,历史自觉

参考文献

[1]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篇9:高二文科数学学习方法之我见

【关键词】文科  数学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22-01

一、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一)自我思想的约束

说白了就是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自卑、不自信。也可能是家长长期的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产生的潜在印象让孩子自己认为不行。

(二)缺乏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圣人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学不好的原因,那就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正所谓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的名字是兴趣。

(三)缺乏坚持,学习不能持久

有的人凭着三分热血取得了一点小成就,而后缺乏坚持就放松了,上课不似从前那样专心了,下课也不独立完成作业。你应该坚信“坚持才能胜利”。

(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建筑需要地基来支撑,而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把基础知识学好。基础知识不牢固,上课跟不上老师步伐,别人讲下一道题时,你还在纠结上一道题,渐之,就会认为数学太难、不好做,给你留下了一个印象。

(五)学习方法不对

也许你喜欢数学,努力学习数学,成绩还没有起色,你应该思考一下你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你。错误不适合与你学习方法会给你的学习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引导你走上一条比捷径长些的路。

二、学好数学的方法

(一)理解书中的知识

不是简单的把定理背出来就行了,而是真正的理解定理,了解这个定理的内涵和外延!

(二)勤于思考

思考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怕不会就怕不思考。遇到不会的时候,我们就要想为什么了?是知识点不会?还是差在哪里?必须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才可以去问别人或者老师,如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问了也是白问,下回还是不会!

(三)多做题

做题不能拿着一本题从头做到尾,要一道道的做,做完之后,想想这道题有没有什么变形,换一种方法出这个知识点的题,自己会不会做,遇到不会的不能扔在那里不管,一定要查出原因,这一点要切记,就是其他的题不做了也不能扔在那里不管,当然了考试的时候要除外了。

其中,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考。想办法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无论到什么时候,思考透了遇到什么题都不会是难事。

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是隐性的东西,光靠老师讲是不行的,必须自己感悟,是悟出来的东西,不是听出来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是形式,不是目的,这个形式是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想问题,为了让他跟同学们讨论,最后逐渐积累一种思维的方法和经验。会想问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不是教会的。所以。学生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必须有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对老师来说非常难,很多老师总结不出来。让学生谈一个东西,不仅仅谈结果,要谈得到这个结果的思维过程。老师对一个学生答对答错的判断,不仅仅要看结果是对是错,还要看他的思维过程是不是有道理。只要思维过程有道理,可能开始的出发点有错误,但整个思维过程是合乎逻辑的,那也是好的。老师在总结时要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重在教会他们思考问题。几个问题想错了,不要紧,逐渐地会想问题,这是最核心的事情。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我们中国人总是发明创造不够,就是因为我们在小学阶段就把孩子给教死了。其实孩子们都是挺聪明的。所以我希望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傻。越来越聪明就是要让他自己想。你鼓励他想,教会他想,在过程中教育。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转变,对我们老师是巨大的考验。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几个学生围成一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方法。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想出了书上没有介绍的方法,并会说出它的推导过程。我对他们的创新投去赞许的眼光。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兴趣盎然地参与了学习过程,而且,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结束语

篇10: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中,我担任了高二(23)、(24)、(25)、(26)班的物理科任教师。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二物理选修1——1模块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粤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为广东省第一年实行新课标,第一次教新课材,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四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如《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教育》等,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失望心情的伤感说说下一篇:计划生育家庭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