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幽兰操》

2024-05-10

韩愈:《幽兰操》(共7篇)

篇1:韩愈:《幽兰操》

孔子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篇2:韩愈:《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採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赏析

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

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译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东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虽然像香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过我也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兴周之业,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说,故名太公望),从而奠定周朝8基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张要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机会的,他曾对子贡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者也!”。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说。在他看来,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钩而钓,愿者上钩”,就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兰花虽隐幽谷中,但其香扬扬奕奕,也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孔子主张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无私心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才华“奕奕清芳”。

下阕,中心是兰历苦寒而成其香。

译文:雪霜铺天盖地,树冠上厚厚的一层,虽是冬天,但看起来万物都像更加茂盛了一样。严寒中,兰的花蕾,静静的孕育和等待,在忍耐中积累。兰之所以有王者之香,是因为在寒冬中孕育了花蕾,如果人们能明白这是君子应该遵守的.道理和法则,那么,那么后世子孙必定昌盛。

分析:冰雪覆盖,万物萧条,不过雪霜覆盖下的树木,以兰的精神来看,却是一种茂盛的征兆。冬天,在视觉上是萧条的,但在教育上,却是历练自我的机会。在兰看来,苦难对于积极面对的人将是崛起的根基。另,兰生活的地区,冬天一般气温0℃左右,虽“雪霜茂茂”但是,植物是不落叶的,白雪覆盖在植物的叶片和大地上。

【注释】

①猗猗:长且美好的样子,形容兰的叶姿优雅绰约。

②扬扬:高举,往上升腾。

③拱之:孔子有“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之语,拱是环绕之义。

④此处比喻兰香为众香之王,所有的花香都拱而奉之。

⑤文王梦熊: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姜尚。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源自典故“飞熊入梦”,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急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来辅佐,他苦苦寻找。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异兽飞进自己的怀中。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预示即可找到这个人,于是带领人马到渭水边找到直钩钓鱼的姜尚(也就是姜子牙),恰巧姜尚自号飞熊,当即延入朝中,此姜尚有伊尹之能,辅弼文武两代周王,兴王师而诛不道,解倒悬而抚黎元,堪称周兴之第一功臣。周文王梦见飞熊扑入帐中,遂在渭水边上访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贤,贤遇明主”的理想典范。但是此句嵌入词中甚是突兀。

⑥泱泱:宏大,水深而广的样子。

篇3:韩愈:《幽兰操》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操》韩愈

《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历史上和者甚多。 韩愈亦仿而作之,其《猗兰操》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

这首诗大致译为:清秀淡雅的兰花,远近飘洒着幽幽的芬芳。即使你不采不戴,于我又有何妨。如今贬谪岭南已不是已往,然而我心并无介怀忧伤。东西南北我走遍四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闯荡。你看那霜雪铺盖的大地,荠菜和麦苗依然长得茂盛茁壮。如果君主不能明辨是非,我愿怀才不遇那也无妨。就像茂盛的荠麦一样,我仍有为社稷效力的精神愿望。

等待圣明的君主让我施展抱负,这是我心操守的兰香。

兰,在中国文化中,是“入我门中,能谏我心之草”是先祖留给后人的无字天书。

孔子酷爱兰花,有“兰为王者香”之语。此言含义一是兰香为香中之王,一株好的兰花开放的时候,整个山谷闻不到别的花香,这是兰香香芬丰富的生物学特性。二是,兰只为王者而香。兰隐于幽深的山谷中,不开花时,与群草无异,只有王者,才能认识兰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从而去深山中寻访。

兰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还有“春化”,就是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低温期(0℃-10℃)才能顺利开花,保证花品和香品。野生的兰花,秋天孕育花蕾,经历整个冬天的休眠,第二年春天才开花,春分前后花期结束。

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幽兰操》这首诗词创作了一首古曲,他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把对圣人诗词的理解传递给现代。圣人以兰言志,表达了自己大雅的志向,全曲以古琴、女声两种音色有机融合,勾画出一种颇有音画式的表演形式,并把这种意境如散文般娓娓道来。赵先生把多年积累的关于圣人孔子的哲学思想,古人在表达诗歌时的音韵美、格律美、节奏美以及在吟诵诗歌时的画面揉为一体而形成的音乐场景,这种画面在作曲家看来,就是音乐的语言。全曲三阙,层次与主题明确,与水墨画一般雅致有序,通过音乐塑造的画面,形象的传递出两千年前孔圣人的理念。

篇4:韩愈:《幽兰操》

琴曲歌辞・龟山操

作者:韩愈朝代:唐体裁:乐府 龟之气兮不能云雨,龟之木卉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只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篇5:韩愈:《幽兰操》

琴曲歌辞・残形操

作者:韩愈朝代:唐体裁:乐府 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篇6:韩愈:《幽兰操》

琴曲歌辞・拘幽操

作者:韩愈朝代:唐体裁:乐府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篇7:幽兰操(外五首)

一种被质疑的生活露出它的脉络

没有风,没有香气。兰置于水中

真实的世界在水中,贡献虚无和美。

曾经否定命途,如今臣服于时光

且不说先出世后人世。

沉默,沉静,沉潜,

不打算再次浮出水面

孩子般逆来顺受

直至长出细小而执拗的触角

美丽的病菌注入静脉,成为一种血液。

十年后,君子仍是君子

好事之徒,早已隔岸天涯

玫瑰,

玫瑰

从含苞到绽放然后凋谢

玫瑰从来不慌张

然而她终究是无力的

支撑她的枝有刺但温和

月光太冰凉

雨水充沛或稀少都太难以承受

更多的时候她无端顺从

这样的春天是怎样的春天啊

只能这样了

疾云骤雨的日子

上帝一发笑

没主见的人就开始疯狂奔跑

所有人都会爱上

兀自绝色兀自薄命的一株玫瑰

风华灼灼岂能自已?

只是遇你之后心已泥泞

来来往往无人知晓

荷无心事

就这样淡淡地立在水中央

荷仿佛在躲避什么

总觉得世间诸事美满

人人功德圆满

而香远益清的不是此在

彼在又无法到达

甚至无法出发

别再远观一朵荷

别说它娉婷优柔

足够妩媚也足够老成持重

历代君子与荷互为风景

也只能互为风景

最终相互消失

荷自己可以造一阵风或是一阵雨

独享清凉世界冰肌玉骨

离开修辞学的编排

荷也是高尚者

荷仍是高尚者

每一朵

都是

葬花

沁芳闸的桃花落尽

她葬花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总是在极静极悔之后,方知冷暖

须得有妙词通戏语

她才能了悟因果

或悲或喜,都要身临其境

都是宿命。她感觉

自己就像一朵不合时宜的花

可生可死,可守可弃

如今已箭在弦上

也可在自怜自恋中

完成自我毁灭。

莲子

六月廿四

选取最乖顺的莲子

一一开口,清水浸泡

失败者的一己之暖

仅给以低于体温的光照

备好瓷盆,塘泥,走廊一隅

流经北回归线的阳光

也曾流经卡尼岛,百慕大

和马达加斯加。每天换水

顺便把风花雪月放下

把清高和委顿都放下

现在她只想做个参与者

彻底破裂的姿态

换来也有缺憾的复活

三月初三

春天已深

我不能再粗服乱发

世界上所有的花

只有我手中这朵素面朝天

平和淡定的明月夜

万紫千红的艳阳天

只有我不以脂粉腐蚀自己

如果生活在春秋年代

你将会赠我以兰草

沐浴之后,云鬓轻绾

我也将会为你祈祷:

前程锦绣,或是如意平安

但不再是你我情深似鹣鲽

年幼时我就学了诗书礼易

三月三日天气新

在水之湄,在河之洲

我可是你心心念念的丽人?

我只身踏遍上巳日的芳草青青

上一篇:计算机一级练习题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