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90后的精彩的励志文章

2024-04-28

适合90后的精彩的励志文章(共6篇)

篇1:适合90后的精彩的励志文章

励志文章1:现在的你是自己曾经喜欢的样子吗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着急长大到二十几岁。如今,二十出头或者二十几岁的你,是否已经活成自己曾经想要成为的样子?

那时候,我十几岁的青春年纪,羡慕二十几岁的人结婚生子,有一份安稳工作,买得起房车,有时间出门旅行,有闲钱做生意,生活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如今,当我真正站在23岁这个青黄不接的年龄时,我又多么惶恐不安。

年少时,在心中告诉过自己,等长大以后要努力成为一名记者、作家、老师。如今记者、作家的梦想已经圆满了,就是还差老师。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年少所羡慕的,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还必须经过时间的历练。

十几岁所渴求的职业当二十几岁实现时又多么羞赧地不好意思跟别人开口说,我曾经当过记者,现在是自由作家。我不敢开口是因为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现在被人们贴了太多标签,在他们眼中这两种职业都是累死累活,尤其是作家,干着吃力不讨好而且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我曾引以为傲的梦想现在被我小心翼翼地藏着,我不敢开口对身边人说我是一名写作者,我怕梦想被现实击溃,也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已经活成了年少时想要成为的样子。现在,我只能说我在自己所认为美好的岁月恰当的年纪,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活在脚踏实地的今天,而不是好高骛远活在梦想与未来中。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真的满意吗?这些问题睡觉前我都会问自己,但我并没有给出自己满意或者不满意的答案。要给生活下定义,起码得等到真正老去之后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能给自己走过的一生盖棺定论。

但是现在,我又被这些问题困惑。我问过身边一些朋友,我说你们现在的生活是曾经想要的吗?或者满意现在的境遇吗?有朋友笑我矫情,说文艺青年就是喜欢刨根到底想问题。也有朋友说知足常乐,祖祖辈辈都是这般一代接一代的过活日子,得过且过行了。还有朋友说,就算不满意现在生活也只能这样,要不然还能怎样?

是了,我一直询问自己到底能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庸人自扰。别人没有的,我得到过,别人拥有的,我也会艳羡,但人与人之间无外乎都是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状态下过生活。与其想太多不如付出行动努力,因为我一直都相信努力之后的付出能得到收获,如果得不到,再换角度换方法再次出发,如果还得不到,那么我认命。认命于我而言不是妥协,而是我走不通这条路,换一条路再走。

既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得需要资本,既然没这个资本就得去赚取资本,那么现在该我赚取资本的年纪我又何必总是杞人忧天想太多?很多东西也许比别人稍微晚一点、慢一点得到,但是没关系,反正赚取到了资本后早晚都会有。

那时候我相信别人的话,听着别人用慷慨激昂的言辞告诉我再不趁年轻旅行就老了,再不过一回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没机会了。他们口口声声说年轻人玩的就是资本。是,那些人有资本,但是你、你、你,有资本吗?也许和我一样,没资本。既然没资本,又何必心浮气躁的羡慕有资本之人口中说出来生活的样子呢?

在我看来,真正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些今天组成在一起便是自己想要生活的样子。你说青春原本应该张牙舞爪,去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人。于是太多人说走就走的裸辞,提前透支存款挥霍,问父母要钱满足自己招摇过市的虚荣。只是你忘记了,真正的勇气与能力是把今天过好,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过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我对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样子重新理解便是把今天过好。这意味着既不辜负亦不蹉跎时光,换个姿势态度围观这个世界,因为能把今天过好这也是我在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生活的一部分。等到无数个今天过完后,当我再回过头看,兴许曾经发生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什么叫活在今天?我是这么理解并且做到的。抛开十八岁未成年之前不算,从进入大学开始,我毛遂自荐当班干,竞选学生会,参加并策划组织各种活动,为奖学金努力,主动结识新朋友。那些日子对于我来说,在当时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并没有辜负,那些都是我现在想起来最美好的记忆。

如果你愿意,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对待今天。譬如,你想成为让自己都赏心悦目的人,那么就得在今天锻炼身体,坚持好一件专长并发展其他辅助爱好,学技能,做某个领域的达人,学会养身,研究适合自己的穿衣搭配,努力朝着职业发展领域晋升,等到经过一段时间后,你想要的样子就会渐渐凸现,旅行也可以实现。

你想变得有钱,想成为画家、作家、舞蹈家、歌唱家、设计师、老师、商人等等,只要心中怀有那些符合自己实际现状的梦想,那么就得在今天付出努力,把今天过好,让时间来检验你的付出。等到梦想实现时,曾经奋斗过的过程,其实也是你所喜欢的过程。至于明天或者未来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等,则可作为信心规划,让自己有目标追求。

也许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一切,你讨厌自己的贫穷、长相、技能、出身等等,可是我也和你一样,草根出身,最最平凡的人,但是我会用年龄提醒我自己,我才23岁,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都是二十几岁应该出现的境况吗?于是,我不再埋怨纠结苦恼现在的日子,而是过好今天,提高执行力。只要在今天努力,把平淡日子过好,将来回首现在时,不正是度过一回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奋斗的年纪虽然一无所有但我敢于横冲直撞,把无数个今天过得丰盛亦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反复问自己想要的生活多久出现。

因为不想贷款买房,有时候也会反复问自己买了房以后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奋斗这一辈子都无法买得起房,但如果买起了,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

那时候我不甘心以后过着一层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我说我要努力挣钱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梦想。但是好友阿甜告诉我,所有的不甘心到你生儿育女接受了生活的施压你都得变成甘心。阿甜23岁,女儿现在1岁。她说她也不甘心这样类似于黄脸婆的生活,洗衣做饭带孩子,但是她告诉我,属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时别归咎于生活,也别总是说不甘心,要么有本事豁出去过上想要的生活,要么在不甘心中活成自己甘心的样子。

阿甜每次出门都要精心打扮自己,如果不是她亲口说,旁人看不出她是一个已经结婚生子的女人。柴米油盐的生活谁都要操劳半辈子,她在家时会主动做家务,看一些育儿的经验,但是她不会因为生活而生活。她也有梦想,因为她打算考公立医院,朝一名优秀的护士长看齐,所以她除了每天坚持阅读以外也会看医学类书籍。总之,阿田就是在不甘心的生活中选择自己甘心的态度过日子。

在当下的这种生活里,我有很努力的活着,这种努力源于力量的支撑,而这股力量并不是吮吸鸡汤文,是我在历经生活刁难与挣扎后让我相信,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要么平凡甚至平庸,要么变坏无人管,要么就与现实死磕,背水一战搏一搏,努力总比坐以待毙好。于是,现在我不过分憧憬是否买得起房过上好生活的未来,因为还有这辈子买不起房仍旧窘迫的可能。

现在的我顺着时光走,到了那个阶段,该学习什么课程,接受怎样的安排,我都乐于接受。只是我在顺行而走的人生里,仍旧怀揣着梦想实现的可能。

那么,你热气腾腾的梦想,是否正在努力实现?现在的你是不是不甘心两点一线的上学放学、上班下班,既然不甘心,何不过好今天,在今天为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与喜欢的生活努力一回。

我努力的目的既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有安全感的生活,也是当自己心爱的人看中喜欢的东西时想买就买,不再为了价格犹豫不决。因为我无法预知自己以后有没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现在努力的一切,是为了以后回忆起来心中是满满的甜蜜美好。

最痛苦的不是梦想泯灭或者夭折于现实,而是现在回望年少时热血沸腾的梦想如今再难启齿。还有,最可怕的并非活得平凡,而是正在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还觉得理所当然。

要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看的人生你千万别急着去看透,若是全看透了,会多无趣。

励志文章2:用理想和现实谈青春

先把理想藏起来,理想不必天天想。因为买不起房子,所以爱情太贵了;人际关系太难处了,都不敢说不了;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漂流的,你们是现在最委屈、最难受、最不幸的一代。从喝完酒后做什么事情来判断是哪一代人。

60后: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后:唱卡拉OK

80后:去夜店

90后:十几个人坐一起,没人说话,都在拿手机跟别人聊天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因为我在内蒙古一个边疆的小城市里。在我们那没有新闻,我也不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广播学院考试容易过,逃课没人抓,课外书随便看。

因为这个报考的。现在考广院,恨不得北大、清华的分才能进热门专业。我说,我买的是原始股。因此,有很多不认为自己的学校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我经常给它讲我的故事

北大很牛,不是现在在那里上学的学生造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学校从无名之辈变成名校。要成为原始股的购买者。人家买的是期货,不是现货。我夫人认识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对于爱情来说,这个就够了。

但是现在要用房子、车子来衡量是否要跟他拥有爱情。对于60后来说,连上大学都是懵懵懂懂。房子太贵,我们这一代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能买自己的房子。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漂流,是蚁族。但是我们这一代连漂流的机会都没有。你们的痛苦是让我们羡慕的幸福。

过了30之后社会才给我们这样的人提供漂流的机会。89年,我们的毕业空前绝后。我们是唱着大约在冬季,一批一批人在火车站泪洒火车站,充满了绝望,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时候,经历了也发生变化,那似乎是一个转折。

我待的地方是周口店。从我的窗口就能看到猿人遗址,一年就看了21次这个遗址。

偶尔从周口店回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块钱买一根香肠,站在马路上吃完。跟你们比,我是幸福还是痛苦?我在北京搬了八次家。我的孩子就是在搬家过程中孕育的。我一直离城市的距离保持在五环之外。白哥,你别装了,你还能买不起房子?我现在能买得起房子。本台最后一次分房子,我排倒数第一。我肯定拿不到朝向好的房子,“没关系,朝下我都要!”成了中央电视台的至理名言。这是我们这一代的故事。

1949年出生的这一代。他们幸福死了,用一个诗人的话说,时间开始了。当他们12、13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等他们开始上学时,开始了;等他们要谈恋爱时,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男人能干的,女人也都要干。等他们27、28,终于生活安定下来,想要结婚要小孩的时候,突然恢复高考了。有的回城,有的高考,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终于到30多岁,想要多要几个时,计划生育了;等他们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下岗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和这一代相比,你们幸福么?

再往上走,季羡林,季老到德国学习的时候,哪知道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一待就是10年,想回都回不来。和这一代相比,你体会不到两国相隔。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幸运的你们,由于有了互联网,可以把你们的委屈和抱怨让世界看到,于是诞生了蚁族、北漂,这是痛苦中的幸福。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不是溺爱。身在青春期的人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会是铁饼。

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这首诗,我回想起来的时候,青春回忆的时候很美好浪漫,但经历的时候很残酷。青春就是残酷,人生的很多次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抉择,不要以为每一代人都说青春好,你便产生了幻觉。我经常会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历的痛苦和挣扎。我们在实习的时候,集体口号是,装孙子。我们那一代人比你们更艰难,也比你们更会找艰难。我们那个时候要打水、拖地,你们不用了,有饮水机、有清洁工人。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面对它。这是作为过来人的感慨,有的有用,有的没用。

第一的素质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当你离开校园往前走的时候,打击多了,没用心理素质,想在将来这个社会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国,在美国也一样,

我在招人的时候,经常会观察这个人心理素质如何;这就像一个拳击手,被别人不断打击都不倒才是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最初的表扬中,跌倒了。不靠谱的表扬更会毁人。对批评有耐受性,对表扬有警觉。

第二,前,龙永图那时候入关谈判,他问我什么叫谈判,不就是像你们一样么,跟对手在争斗在吵架。他说,不,谈判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我是在年到40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任何单方面的谈判,不是谈判,是战争、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是一种获胜。你怎么能够完全让生命按照你认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谈判,那是你对生命发动的战争。爱情、婚姻也如此。离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协,或者双方都不妥协。关键时刻,伤人的那句话能够憋住,才会有传奇。踢足球也是一样,我现在一周两场球,我的队友有三分之一是国家队。别忘了,我四十多了。要学会用40岁的方式去踢足球。各种伤痛都经历了,我还在用20多岁的方式去踢,很、很想获得胜利,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我必须妥协。

励志文章3: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好的日子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好的日子。在那段不好的日子里,你明明想要努力变好,可是却什么也做不好。你想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简单地解决温饱,而现实给你的却是石沉大海的杳无音信;你想在繁华的都市有一间自己的小房子,不用太大向阳就好,而现实给你的却是无止尽地颠沛流离;甚至你想有一个疼爱你的人,知你冷暖,而现实给你的却是一堆人渣。

除此之外,生活里还时常有一些意料之外,让你措手不及。譬如,早高峰时,你怀揣着不到一百块的钱包挤公交,满头大汗地挤完后发现钱包丢了。生病了,起早贪黑地去医院排了老长老长的队,到你时,医生说没号了。出门见客户,好不容易找到一身得体的衣服穿过去时丝袜脱丝了;朋友过生日,你别出心裁地定个冰激凌蛋糕,兴致勃勃地拎过去时化水了。请人吃饭,刷卡时余额显示不足;去看电影,遇见前任一脸春风。加班赶稿的下雨天,一个人回家,打不到车……。你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全世界都一副苦大情深要伤害你的样子。

你在那样不好的日子里,一个人,一天天,捱过去,无比笃定也无比沮丧。你不知道这样不好的日子还要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这样不好的自己何时才能变得优秀,想放弃却又心有不甘,想坚持却又害怕太过艰难。你第一次感到未来遥不可及,梦想太过单薄,而现实又太过汹涌。

很多个夜晚,你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时发现枕头上的圈圈泪渍。然而即便如此,却还是要在工作时伪装成战斗士,俨然一副打鸡血的样子。你看起来好像很好,没有人知道你一个人深夜哭泣过。是的,没有人知道。你假装的很好就这样骗过了所有人,连同你自己。直至有一天,无论多么糟糕,你都能一个人笑着面对所有。失恋、失业、生病、被误会、被指责,总之曾一度使你玻璃心的事儿再也不能随便使你伤心。

后来的后来,你不但不会随便伤心,还能像《就算衰到爆,也要穷开心》小幺鸡一样自我调侃自嘲自黑。你真正做到了就算衰到爆,也会穷开心。钱包丢了,也不会愁眉苦脸,而是会调侃道:次奥,这小偷眼光不好使嘛,这么穷都偷。去医院没挂上号,会安慰自己,还好好活着呢挺好的。丝袜脱丝了,会自黑道:估计要引领时尚潮流被路人甲艳羡了。被中介黑了,会自嘲道:长这么大谁还没被黑过,不过千万不要让我翻身做地主。遇见前任,会大度祝福:看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失恋了,会自嗨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被误会了,会自解道:不过误会一场,何足挂齿。

就这样,你一个人苦中作乐地默默消化了所有,开心的难过的。你说这样容易快乐。尽管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理解你的不带心肺,就像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的糟糕。可是没关系,你学会了为自己取暖,不再替别人为难自己。生活便是这样,但凡生而为人,就难免不沾染上俗世悲欢。太过计较的人,不容易开心。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过度难为自己的岁月,什么都想要,想要不劳而获的爱情想要一蹴而就的成功,可现实什么也没给。有时不但什么都没得到,还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些天真快乐。整个人开始变得不好,敏感、多疑、甚至怀疑整个人生,将所有的不满情绪布施于现实的不公,却忘了自己能够给予现实什么。然而,越是抱怨越是失去。直至有一天现实给自己一个当头棒喝,才发现能够失去的已几近失去。有时候,失去兴许是一件好事,它提醒你该检讨自己的人生了。

其实,一无所有也会给人勇气。当失无可失的时候,唯一能感知这些喜怒哀乐的无外乎是那颗看似强大但敏感的心。所以,只要不失心,一切就都是好的。所以,所有生活为难我们的,都不值得耿耿于怀。犹如蔡康永所述,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过去,再怎么累死人的爱再怎么累死人的恨。失眠、被冤枉、塞车、太穷了会过去;被轻蔑、被迫说谎、被迫承认自己改变不了什么,或者长得不好看,都会过去。

励志文章4:千万不要变成那个让自己讨厌的人

和你不认识,也能算上熟人。一段时间内,乘地铁去上下班,总是能遇到你。你肯定也是上班族里的一个,感觉到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猫少,干得比驴多。每个月领完薪水,还卡债,缴房租,各种开销后发现钱基本白领,而且上司把人当牲口使唤。

不光是你,北京大部分的人,就是这么活着的。

你总从五号线大屯路东上车,在拥挤的人流里,被裹挟得像个行李一样硬塞上来。然后相片一样贴在周围的人身体上。木然得像个傀儡一样,一路带着茫然的眼神,半睡半醒之间,到东单下车,不知道是到了目的地,还是要继续一段换乘的旅程。

如果仅是如此,那么你就和挤地铁里的芸芸众生一样,引不起太多人的注意,也激发不了别人的兴趣,更不可能给同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发你另外一面的,是一块没有了味道的口香糖。可能你早上贪那几分钟的小睡,所以节省了刷牙的时间。

每次候车时,你都嘴里嚼着口香糖。然后车快到的时候,噗地随口吐在地上。大家都很忙,没空去计较你的这个举动。可是,车站的清洁大妈却对此不能容忍。人家不过是过来跟你说了一句:“口香糖别乱吐,那边有垃圾箱。”

你马上变身怒目金刚:“你哪只眼看到我乱吐了?你问问那口香糖是我的不。”

大妈生气了,弯腰去打扫,低声说了句:“什么素质!”

你就像被红布刺激到的公牛一样,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你丫什么素质!一破扫地的,就算是我吐的怎么了?没人吐口香糖,你们没东西可打扫就失业了知道不?”

围观的人对你的行为感到不满,有人小声嘀咕了两句,你就冲人家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没人愿意跟你纠缠而迟到,你骄傲得像只斗胜的公鸡一样上了车,上车后还对清洁员竖了个标准的中指。

全车人都躲你躲得远远的,你还不依不饶地唧唧歪歪地数落着清洁大妈多管闲事。

你下了车,有人低声议论:“刚才那人怎么那样啊?”还有人为你开脱,说:“年轻人脾气大,起床气。惹这种人干吗?等他上了年龄,自然就好了。”

问题是,等不到你上了年龄看到你好,就发现你越发恶劣的行为,地铁中那些唱歌要钱的,成了你新的寻开心的对象。

下班时候的地铁上,你要卖唱的停下来,然后问人家会不会唱《青藏高原》,说高音唱上去了多给钱,还能帮忙联系演出的机会。

人家信以为真,在你身前唱了一首又一首,连嗓子都唱哑了,你脸色一变问人家:“你知道不知道地铁里不允许卖唱?一会到站了你跟我走一趟。”

卖唱的愤怒地看了你几眼,走了。你得意地笑,觉得自己像个英雄一样,故意大声地说:“这些人就是不能惯着,要都是像我一样对待他们,他们这些人早就不干这个了!”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能这么的卑劣,并且根本不在乎周围人的眼神,面不改色地展现着自己阴暗的一面。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你带着一个更年轻的人上了车。从对话里能听出,他是你刚到单位的同事。

那天你又和别人发生了争执,原因是有人下车,空出了一个座位,本来离座位最近的是一个背着沉重书包的大概读初中的学生,刚准备坐下,你把手里的杂志狠狠地砸了过去,学生吓了一跳,面色煞白地看着你,杂志落在了座位上,你得意扬扬地走过来说:“没看见吗,这个座位已经有人了!”

学生没敢说什么,躲得远远的。旁边终于有人气不过要出头,指责你这么大人了欺负一个孩子,知道不知道羞耻。你来了劲,站起来走到人家面前,用手指着人家说:“地铁是你们家的啊?!你管什么闲事?这空座就是得抢!再说了,学生年纪小,站一会儿怎么了?我上了一天班这么累,我不能抢个座啊?!”

对方被你气得脸色涨红,不再说话,知道跟你这种人讲不通道理。跟你一起上车的年轻同事也觉得很尴尬,轻轻地扯了下你的衣角。你回头,大哥一样地教育他:“这是北京,人就这样,什么你都得抢。你不欺负别人,人家反过来就得欺负你,明白吗?”

在大屯路东下了车,你和同事就走在我身后。我听到你同事跟你说:“老跟人吵架不好吧?路又不远,站会儿也没啥。”

你骂了一句:“操!你以为我真的是抢那个座啊?我问你,我们领导烦人不烦人?你上班累不累?今天开会,经理可把我骂惨了。咱又不敢还嘴,一还嘴到时候不给你小鞋穿啊?我告诉你,我每次不开心,就在地铁上找人吵一架。这方法特别好使,吵一架,有什么气都消了,心情马上就好!”

我停下来,转过头厌恶地看了你一眼。大概是你心情好的缘故,竟然没跟我计较。我路上一直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然后竟然慢慢地后怕了。我发现,在我的身上,或者在很多的人身上,竟然和你有着一样的毛病。我们习惯于在找不到宣泄内心情绪的渠道时,把坏情绪都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不同的是,你转移给了路人,而大多数人会选择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毫无理由,或揪着一个细节,无端地发怒,争吵,其实根本就是为了自己得到一种宣泄。在这一刻,我们都是自私的,没有素质的,只不过区别在于你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一面,而我们没有。

但造成的伤害却都是有的,我经常看到朋友们和男友或老公因此闹起了矛盾,甚至最终分手。至少,哪怕是最挚爱的人,不和你计较,他的心情也足以被毁掉,变得郁闷和郁郁寡欢。

生活中,当然会有这样或者那样不顺心的事情出现。也会遇到让人烦的人,让人无奈的事。而我们为了面子,或者说没有勇气,照顾形象不去抗争。留着内心里的情绪,带回去,传播出去,让别人来替自己承担。

从北京到了上海之后,自然再也没有见过你。每每想起来,都觉得你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的丑恶,也同时提醒了我自己。我时常在情绪不稳定,一句话准备不负责地脱口而出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你的影子。我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变成那个让自己讨厌的人,否则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妥协,也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失败。

励志文章5:你的珍惜让你更懂得拥有

学生时代,特别喜欢用钢笔写字,甚至有时觉得字写得不好看,多半归咎于笔不好。曾有一支心爱的钢笔,写起来很顺手,写作业都会用它,直到有一次掉在地上,笔尖戳在水泥地上,劈了叉,伤心了很久,就差亲手把他埋了立个碑。回想当时那份单纯,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夹杂着些许的忧伤,已经很久没有为了一件外物如此动情。

每个人都会有他各自的品性。他写过的字,用过的物品都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习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名人博物馆里总会摆一些他们生前的生活用品作为纪念。我想一百年之后,后代人看现在人们的生前物品,大抵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的。随着社会财富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多东西变得不再稀缺,也不会用太久,自然也不会久留。这种物质的更迭太快了,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产生依赖的感情,就会被新奇的欲望所替代。我们总是被外在所谓的时尚牵着鼻子走,担心跟不上节奏就会out了,见面不谈些新奇的,我们又该谈些什么以掩饰我们的 无聊和空洞呢?

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雨衣,一次性塑料袋充斥生活,简单和便捷难以让我们产生珍惜之心。大不了用完了再买,环顾生活四周似乎很少有陪伴你多年的物品。那种对失去心爱的钢笔而忧伤的心情再也难以找回。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的便利,让我可以尽情的享受物质生活的美好。手机用久了,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弃之不舍,想换一个更新的又找不到更好的理由。鞋子稍微裂了缝,便会束之高阁,拿着鞋到修理店里修还不如买双新的更省事。衣服稍微破了点,沾染点洗不掉的污物也就不必再多考虑。难怪苏格拉底跑到街上说:“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多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是的,市场的满足的不再是人们生活本身的需求,满足的是膨胀的欲望和攀比之心。总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东西总是别人家的好。

对物质的不珍惜久而久之就会顺延到对人的不珍惜,对工作的不珍惜,对环境的不珍惜,对社会的不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就油然而生。大学毕业时才会意识到同学之间的情谊有多么可贵,最美好的时光大家见证着彼此,一想到再也难以相聚,那种不舍自然是戳到泪点。等毕业之后再相见仿佛见到了亲人,按我同学的说法,大学时我们可能相处得很平淡,今天我见到了必须好好喝两杯,因为你是我曾经大学最美好时光的一部分。相比大学建立的那种纯洁情谊,再对比步入社会之后这种复杂的环境之下,大家都为了工作凑在一起,为了生计皱着眉头也要干下去,自然无暇顾及周围人的感情了,因为共同的爱好在业余生活凑在一起温暖也就显得珍贵。

有年长的同事开玩笑说,合租的时候交房租的时候都不敢一年一交,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你的室友就会跳槽离开。这种人事的更迭所带来的不确定更让人趋向于陌生。大学时已经约好我们有四年的时光,工作之后的时间就无法预料,聪明的人们料想到这点也就不会轻易与人深交,因为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就从我生活的视野里消失。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剧,相处周期的缩短加剧了这种淡漠,直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细若游丝时,感受不到人情的温暖自然也会对人世绝望,这大概也就是传销的人们屡禁不绝的原因。

社会的节奏和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终究缺乏时间积累下的厚重,人与人之间功利性因素加强,难以培养起那种纯粹的情谊,更谈不上珍惜了。为此到能体会那丝人世的寒意,想到老家的邻居一做就是一辈子,愈发珍惜眼前遇到的人和事,因为冥冥之中的不确定让我找不到安全感,也就只能且行且珍惜了!

选择多了,比较就多,人也就挑剔起来,东西也就越做越精致,这是好事。如果一件事东西只是过渡的,那么选择就是阶段的,如果某个选择是关系到一生命运的,那么选择该是慎之又慎吧。我们知道这世界不存在一劳永逸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是选择过度还是决定终生拥有,我们都应该珍惜我们的选择,或者说我们应该只选择我们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贪多。

篇2:适合90后的精彩的励志文章

1.

其实大多数时候,天气都很好,风也很轻柔,温柔的斜阳打在自己身上也会觉得很幸福。

但偶尔也会有阴天,有雨天,会打湿在雨中奔跑的人。

其实人生比你想得要平凡很多,虽然偶尔也会有波折。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呢?有时候会觉得,生活真是down到了谷底,所有的事都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工作也做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么优秀,打不起精神,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

一觉醒来,发现鞋子不在它该在的地方了,屋子里也只剩下你一个人,空荡荡的房间没有丝毫声音,日子过得孤独而又忙乱,突然就感觉好想被全世界抛弃了,很想哭。

有时候负能量来的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确实很复杂,友情爱情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再那么单一。我们要学会在鱼龙混杂的世界里游走,要学会接受同伴们的变化,要学会接受感情的变质,和家人的老去。

长大后的世界不像童话里写的那样自由快活,现实生活里接踵而来的压力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可是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会苦会累,可还得继续活下去。

2.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美国3岁男孩卡姆登天生没有四肢,先天患有“海豹肢症”,他的母亲一度担心他无法做任何事,但是他却可以自己吃饭、看电视、玩游戏,还可以给弟弟递奶嘴。

虽然没有四肢,可卡姆登依旧在努力生活,他自己独立做很多事,除非真的没办法了才会叫父母帮忙。

而接受采访的卡姆登一家人,始终面露笑容,仿佛这件事情从没对他们造成伤害,其实用心想一想,只不过他们把苦难缩小,把快乐放大,所以才能笑得如此开心。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下雨天没带伞,冷天没带外套,工作太多加班到半夜,可这都是人生路上应该经历的。

你说,遇到难缠的客户心很累;

你说,喜欢了五年的人跟别人结婚了;

你说,看着父母一天天变老,你却无能为力…

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想,在你努力搞定难缠的客户之后,你就会有一大笔奖金了。

喜欢了五年的人跟别人结婚了,那正好给了你一个彻底忘记他的理由;父母一天天的变老,但你也在慢慢长大,变得有能力给他们想要的生活,不是吗?

3.

《银魂》 里面有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

“等你们长大成人了就会明白,人生还有眼泪也冲刷不干净的巨大悲伤,还有难忘的痛苦让你们几时想哭也不能流泪,所以真正坚强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声,怀揣着痛苦和悲伤,即使如此也要带上它们笑着前行。”

是的,我们都说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

所有的难过悲伤和负能量,这些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枯萎,所以为什么要惧怕它们呢?

没精神的时候出去旅行吧,去看看不同的风景。天空真的很蓝,大海也真的很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也很漂亮,连偶尔遇见的笑脸,也会让人觉得开心。

负能量加身的时候,去城市的角角落落走一走,你也许见过它最繁忙的时候和它最繁华的地带,可是你还没见过小巷子里那几只小奶猫吧。

实在想发泄的时候,就找几个朋友聊聊天,在他们面前尽情的释放自己,把戴了很久的面具摘下来让自己透透气。

生活确实会让你看见很多难堪的地方,你可以难过,但是记得,千万不要难过太久。因为你多难过一点,你的快乐,就会少一点。

最后,将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送给你:愿你一生幸福,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励志文章2:总有一天,你会过上 ” 理想生活 “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 十年前,你周围的人,根据你父母的收入对待你。十年后,你周围的人,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 我想要更好的生活,也想给我的家人更好的生活。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无需过多的计较成本,便可以成全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

我希望我在挑选伴侣的时候,不必因为害怕婚后生活得太清苦,而不得不去考虑对方的经济能力。

我希望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爸爸说: “ 我不允许你这么累 ” ,也可以底气十足地对妈妈说: “ 你无需这么省。 ”

1.

曾经不懂何为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也觉得老是谈钱太过俗气,直到亲自尝到了贫穷的滋味,经历了无数个紧攥着钱包生活的日日夜夜,才知道,贫寒虽然不足以摧毁我们,却有可能困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在某些时刻不得不选择妥协和退让。

我曾经做过很多兼职,不同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滋味。当过了服务员才懂得,去饭店的时候对服务员多说几句谢谢,当过了话务员才懂得,不要随意而冷漠地回应电话那头别人的礼貌。

很多时候,空口谈换位思考,很难真的对别人的辛苦感同身受。只有我们亲自站在那个位置,切身经历了那样的情况,才会知道,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酸楚。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人为了生活得更好而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

公交和地铁上很拥挤也很吵,便宜的毛衣真的没有贵一些的穿起来暖和,那些因为赶时间而匆忙吃完的食物真的对胃不好,可是寒风里再冷我们也要努力地奔跑。

其实我们谁都生活得不容易,但好在,虽然生活拮据,我们仍然尽力地让自己过得快乐,虽然日子窘迫,我们还是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2.

米兰·昆德拉说过: “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 也许你仍然在这个社会的底层努力地往上爬,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从来不肯停下来,因为你知道,比你更穷更惨的人都还没有失去希望。

也许收入不低的你,又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因为你知道,比你更优秀的人,还在不停地奔忙奋斗着。那些看上橱窗里的衣服却囊中羞涩的日子,那些腆着脸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日子,那些捏紧自己的钱包委屈自己的日子,总有一天都会过去。

而我希望,在我努力奋斗之后,我可以有能力善待想穿漂亮衣服想吃大餐的自己;我可以有能力让我的孩子不需要面对我曾经历过的拮据;我可以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必把人脉和友情混为一谈;我可以骄傲地站在我的爱人面前,不因富有而刻意地去亲近,不因贫穷而违心地去远离。

我曾亲自经历过连吃一顿饭逛一次超市都要精打细算的日子。那个时候,晚上睡觉冷醒了却没法多买一床被子,每天两点一线完全不敢有其他的活动,生怕又多出一笔开支,逛街约会更是想都不敢想。经济能力的匮乏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人绑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都常说,钱并不是多么重要,开心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努力奋斗以此生活得更好。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的过程,精神也好,物质也好。而我们都要学着,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理想中的生活。

3.

贫穷却又不求上进的人,就像坐落在井底的蛙,或许一生都无法知道,外面的天空到底有多广阔。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去探索,很多精彩等着我们去挖掘,无数的人都在向前进,在向上走。

而我,我想要生活得更好。我爱钱,但只要我的心态堂堂正正,我的方法光明磊落,那么我爱钱,便不算是一种应该被唾弃的功利心。

贫穷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我穷,但我真的不怕穷。我知道这一路会很难,我会吃很多苦,我会遇到很多坎坷,我会跌倒很多次,但我想,无论如何,我一定会走下去的。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凭借我自己的能力,去获得世上所有我想要的美好。

励志文章3:重要的不是你身处何处,而是你要往何处走

1

蓝姐是我朋友小安的高中同学。有一次我去参加他们的聚会,正碰上蓝姐在接电话,一口标准的英语,还全是我听不懂的英文单词。

听小安说,蓝姐是医学博士。可读高中的时候,她只是班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女同学,相貌和成绩一样平平。蓝姐也没有在高考中成为黑马,正常读了一个专科学校。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和班里其他女同学一样,毕业工作,很早就结婚生子。

谁知之后的每一次聚会,蓝姐的身份与生活都让老同学们感觉惊讶——这个班里最不像学霸的人,成功地走上了一条学霸的道路。专升本,考研,考博,从蓝同学到蓝博士,她用了十年。

后来,我还陆陆续续听说她的消息,看到她去世界各地参加研讨会、从容作报告的照片,也看着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一篇又一篇的论文。

学校举办毕业典礼,蓝姐作为优秀在校博士生代表发言,主持人介绍完她的一系列荣誉与奖项,引来全场学生的惊叹。

最让我感慨的是,她已经28岁了,可举手投足间仍然是少女的样子——活泼,热切,对未来充满向往。

相比于当年教室里那个寡言的女生,一定是这些年来一步步的成长,让她对人生有了更多的底气。是她在那些沉默的年月里,埋头躬身的样子,让她从容自若地走到了这么远的地方。

2

我的另一个好朋友,上高中时数学比我还差,一百五十分的题目经常考六七十分。大三时,看大家都在考研,她也想考,所有人都不信她是认真的,经常打趣她“重在参与”。可她就是凭着努力考上了。

可上次打电话,她跟我说:“想想自己高中时数学考那点儿分,现在居然变成了理学博士。人生啊,总在预料之外。”

可我知道,所有的预料之外都是冥冥注定的意料之中。论文一审,二审,三审……随之而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的修改。

我很少宽慰她,只听着她在电话里自己给自己打气。读研之后的这几年里,她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跌跌撞撞地走着这条路,才终于收到了心仪学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走到了光亮之处。

在那些熬夜修改论文的万籁俱静的深夜里,她也知道前路漫漫,可心中暗自笃定,何惧未知风雨。

读研时有一个老师,他的故事更加坎坷和曲折。十几年前,这位老师才上中专,是初中毕业即可就读的中专学校。后来,没上过高中的他硬是自考考取了一所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

这所学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毕业后,在社会中经历了一番摸爬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很想读书,于是在毕业几年之后成功考研,成了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随着知识的丰厚和眼界的开阔,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经济,于是又毅然考博,成为一所名校的博士,师从泰斗级的著名学者。博士毕业之后,他顺利地来到一所985学校任教,成为了我们的硕士导师。

我们抱怨他布置的课后作业太多时,他说:“我读博士的时候,这本书的每一道课后题我都做了,你们还嫌作业多?!”于是我想到,读博士前,没有上过高中,本科又学英语的他需要自学全部的数学课程。这让自认为是文科生,一遇见数学问题就消极放弃的我甚是羞愧。

再看到他翻译的通顺严谨的经济学书籍,再看到他在课堂上写了满满几块黑板的模型推导与定理证明,我更深感敬佩。

你看,真正的英雄,真的不问出处。

3

有很多人,他们从最平淡的处境里,走出最绚烂的风景来。如果能回到高中的课堂,我想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因为此时此地的境遇而放弃对未来的向往。

因为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身处何处,而是你要往何处走。有些路走起来艰涩坎坷,有些路看过去毫无尽头,可若你知晓方向,一步一步走下去,总会越来越顺遂和平坦。

上大学时遇见不少同学,因为觉得自己高考发挥失常而自怨自艾,不仅觉得大学配不上自己,甚至觉得老师和同学都配不上自己。这种自怨自艾没有变成他们逆转命运的动力,反倒变成了他们玩世不恭的借口。

直到四年之后,那些高中时原本不如他们成绩出色的同窗们陆陆续续地拿到了名企甚至名校的offer,他们才幡然醒悟,无奈为时已晚。

束缚一个人脚步的,永远不是荒凉贫瘠的环境,而是一个人的心。生活从不会黯淡一束惯于仰望的视线,也不会辜负一颗诚恳真挚的心。

小时候上语文课,“坐井观天”与“夸父追日”都是贬义词。但如今我觉得,一只常常观天的青蛙胜过它只会埋首于狭小水井的同伴,而逐日的夸父在恣意奔跑的道路上早已如同太阳一般绚烂夺目。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圆梦的可能。

我想,若你愿意走向光亮,即使再暗的地方也能渗透阳光。

励志文章4:被生活推着走的人,注定要被淘汰

1.

前几天,特意抽时间陪我妈参加了她的同学聚会,也是出于好奇,想知道同一个学校里毕业的人,20几年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见过面之后,我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状态确实各不相同。

小陈阿姨是我妈以前的同桌,美女学霸,严于律己。即使现在半百的年纪,也一直坚持运动,面容看上去比同龄人都显年轻。

大成叔叔以前就很喜欢外语, 每天下了课都跟着磁带朗读英文。毕业那会儿,他正好赶上外贸行业的红利期,当了几年翻译后,现在自己做团队老板。

玲子阿姨年轻时不爱动脑,结婚后喜欢打麻将,一直守着“铁饭碗”的工作,后来下岗了,在家当主妇。

阿明叔叔工作后喝酒不节制,现在得了酒精肝,面容憔悴。

……

回家的路上,我妈笑着说:“你看每个人现在的生活状态,都从他们的脸上显现出来了。”

这也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毕业后的20几年,到底是什么让人决胜千里?又是什么让人输掉了这场人生的长跑?

交谈中得知,现在生活得滋润的叔叔阿姨,人生前期一直是hard模式的自律者。正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自我约束,才能开拓一条条新路,在后期迎来令人羡慕的人生。

曾经读过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写道: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自我修行之路,而那些真正让人羡慕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自律。

书中提到的三个为人自律的原则,也一直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

2.

原则之一,推迟满足感。

前段时间在工作上,我碰到了瓶颈。我总是习惯性地拖延工作,一直拖到实在没办法了,才勉强在deadline之前把工作任务提交上去。

我回想了我平常的工作习惯,总是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把容易和喜欢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的时间里,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

后来,我变换了策略,在上班的头一个小时,优先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的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有效果的。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七个钟头的幸福,当然要比七个钟头的痛苦加一个钟头的幸福强。这就叫做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秩序。

面对问题、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最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3.

原则之二,承担责任。

周末在咖啡厅,意外听到两个女生在吐槽。一个女生抱怨自己部门的上司——早上客户投诉,大领导要追责,明明是自己上司的工作失误,她却莫名奇妙成了替罪羊。另一个女孩一直在劝她不要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断安抚她,最后劝她回去之后不要再追究,做好分内事。

一遇到事情,就把责任推给其他人,自己高高挂起,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朋友或同事吧。

有位作家曾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你就会成为问题。面对问题,要挺身而出,不然它们会永远存在。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在推卸责任的当下,可能会觉得舒服和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集体和他人的负担。

我们总觉得不能改变现状,因此产生自我怀疑。其实,我们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大,我们完全有能力可以为自己的所有选择和生活承担起责任。

4.

原则之三,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9岁那年,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整天乐呵呵地骑车出去玩耍。我家附近有个斜坡,下坡处有个急转弯。有天早晨,我骑车向下坡冲去,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带给我极大的快乐。

但如果那时按住刹车,减缓速度,那种快乐感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骑着车到了下面的拐弯处,也不减速。结果,几秒钟后,我被抛到了几米外,四仰八叉地躺在草丛里,身上出现了很多伤口,自行车也撞到了树上。

放弃一些东西,肯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9岁的我贪恋风驰电掣的感觉,不肯放弃一时的快乐感,最终让我体会到: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5.

知乎上曾经有个话题叫做:一段时间内,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其中一个高票回答,给我非常深的印象: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人,其实背后比你更努力。

深以为然。

那些表面上风光的人,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以自律为武器铸就的。同样的,一个学校毕业,同一起点,为什么毕业20几年后的同学会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

因为有些人对待生活一直处于主动状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通过自律、努力,去达到目标。而另一些人被生活推着走,最终输掉了人生的长跑。

所以,别让生活掌控你,要学会主动去把控生活。真正自律的路,注定是少有人走的路,但也只有真正自律的人生,才会最终让人望尘莫及。

励志文章5:你努力归努力,别忘了抽空好好生活

阿伦去年进一家全球企业,给自己定下5年做到中管的目标。

从此就没了双休。即使公司不加班,他也给自己安排很多课程。最近为庆祝他加薪,我们坐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一间酒吧里,喝酒听歌。“好久没这么幸福了,简直在浪费生命啊。”阿伦感叹。

我说:“你再忙,留点时间用来浪费,总不难吧?”他认真想想说:“不难,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敢。”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毒害实在太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学教育给我们留下的后遗症是觉得平凡可耻,奋斗是苦。

我们憋足了劲儿要把所有的甜积攒到最后一次性收割,却忘了平凡有平凡的快乐,穷有穷的乐趣,那时候没钱,但有时间、有心情。

马云说最怀念自己拿91块钱工资当教师的时候,“那时候会想熬几个月可以买辆自行车,但现在没有这种需求。”

这几年,我身边传统媒体人创业的特别多,我也加入创业大军,从风花雪月的悠闲文艺女青年,变成写得了广告,管得了员工,看得懂财报,狠得心杀价的全能女老板。

我害怕最后变成机器人,所以从一开始就跟自己约定,无论多忙,都要双休。用完整的两天,给家人做饭、陪孩子做无聊的小事、读闲书,不化妆,不谈工作,不做时间计划,像猪一样快乐地活着。

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周一到周五忙到没有性生活,但至少周六周日是自己的。

一旦你让奋斗这把火炬燃烧,就踏上了一辆没有刹车的列车。你努力,还有人比你更努力;你拼命,还有人比你更拼命;你好不容易摸爬滚打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发现去年还一起喝大酒的小伙伴都拿到千万风投了。

在这条路上,没有山顶,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山丘。你必须自带刹车,抽空去生活,像鱼游在水里,鸟停在树梢。

日本国宝级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在自传里说,自从把做衣服当成职业“365天都在想着这件事。”

对于想做设计师的年轻人,他的忠告更是吓人——你愿用生命来交换做这个吗?

只有成功过的人,才知道成功是用生命换来的。不是以死相许,而是没命似地干,连做梦都想着你要做的那件事。

所以,山本耀司与马云一样,最怀念的不是在巴黎的第一次时装发布会,不是公司做到上亿资产,而是与祖父母在农村,是大学毕业后去欧洲旅行。

奋斗从属于目标,目标没实现,一切归零;日常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它宽厚仁慈,柔软公正。

做杂志时认识的姑娘,转行做电视,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上辈子做了恶,这辈子做电视。”

做影视的节奏比她写作的时候快100倍不止,在翻越山丘的过程中,她放弃了很多东西,却坚持一个习惯:抽时间回大学时的母校打网球,顺便在当年玩耍过的后山上转转,坐在上过自习的教室里看几页书,去食堂吃个肉夹馍。

她说这几年下来,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奋斗大同小异,不过是赚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怎样挥霍时间,才是区分一个人丧着还是活着,假装生活还是真正生活的金线。

最近在看作家冯唐的随笔集《在宇宙中不易被风吹散》。

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间。所谓本质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我们注定是宇宙中容易被风吹散的微尘。像苹果一样牛逼的公司也不敢说自己长生不老,毕竟很牛的诺基亚说没就没了。

除了以奋斗告慰人生,更要学会享受身为平凡人,所挥霍浪费掉的那些日常时光。只有这样,你才永远不会说出“我假装在生活”这么丧气的话。

别让努力奋斗的你,最后只知道声名金钱是什么,却不知道生活是什么。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里,为生计奔忙的小老板五郎,打动我们的不是他又谈成了一笔生意,而是像对待生命最后一顿饭一样,对待每一顿饭。

“不受任何人打扰,无须顾忌,大块朵颐,享受美食的这种孤高行为,正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美食面前,人人平等,吃好每一顿饭,也是一种成功。

所以,你努力归努力,但别忘了停下来,花点时间爱自己平凡的样子。

认认真真地吃饭、睡觉、与朋友聊天,给花浇水。除了做女王,你更要做女人,除了卓越而伟大,你更要平凡而真实。

篇3:90后对90后的教育

1“90后”职校生的心理特点

1.1 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

职校生自尊心很强, 但自制力、意志力不是很强, 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得意时, 常产生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的自信, 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 又易转向情绪的反面, 产生自卑感, 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通过对2012级轨道技师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现在初中时受到处分的学生占39%,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厌学情绪。通过平时的交流和观察, 以及上课学习的表现, 有近21%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 而且在现实中大多数的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后, 不能冷静思考, 从自身找原因, 而是通过破坏公物、打架、逃课、发怒, 跟老师顶嘴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1.2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 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独立性强, 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大、矛盾多, 是一个“多事”的阶段。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易冲动、不理智, 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不愿受别人的管束, 处事方法简单且不计后果,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另外, 职校生情感丰富而复杂, 常常为一点小事可能显得非常激动, 因一点挫折又会陷入极端的苦恼之中。所以有人把青少年阶段说成“疾风暴雨”期是非常有道理的。

1.3 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

就其实质而言, 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很多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 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 有时近乎“冷酷无情”, 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 置身于外, 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 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 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 即无动于衷, 谓之无情;缺乏活力, 谓之无力;漠不关心, 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1.4 情感压抑, 情绪消极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 才有前途和出息, 进入职业学校, 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 被判定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 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 常常是身心疲惫, 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 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1.5 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 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 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 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上课还不如不学, 反正也学不会, 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1.6 思维独立

“90后”职校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父母对他们的各种要求尽量满足, 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他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使其思维越发独立, 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越发强烈, 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同时, “90后”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理性。由于他们信息量的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 使其渴求成熟独立、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 而不是被动地单向接受知识和教条式观念灌输。

2“90后”职校生的教育策略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由于办学初期困难多、条件差、社会偏见等影响, 导致中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况复杂。作为中职院校教师, 特别是“90后”教师, 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走积极职业教育之路, 为职校生心理健康发展导航是中职院校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应把握的基本策略。

2.1 认真备课, 做到心里有数

“90后”的职校学生, 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 伴随着电视、网络长大的, 视野开阔, 知识的要求层次高, 如果还是以前的只凭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上课, 根本吸引不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刚从大学毕业的“90后”年轻教师, 就面临着知识上和教学方法上的压力。为了上好一节课, 就得认真备课, 上网查资料, 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2.2 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

由填鸭式教学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化。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 很多教师一直用填鸭式教学,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而“90后”的职校生, 思维独立, 有自己的想法、思想, 如果被动接受, 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90后”的学生, 应转变到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加到“教”的活动中来, 让教学过程“活动起来”, 师生互为补充。教师从“第一线”退到“第二线”, 充当向导, 帮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敢于嬉笑怒骂, 树立教师威信

刚上课时, 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种相互观察期, 这时候的课堂纪律问题不太大。但很快就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出来挑战新教师的权威, 这时新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 因为其他的学生都在看老师会如何处理。毕竟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相差不多, 处理得好, 虽然不能一劳永逸, 但对于树立威信很有帮助。处理不好, 学生可能群起围攻, 新教师以后上课会困难。对待老师, 学生的趋向是欺软怕硬, 所以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硬朗的角色。这可从细节做起, 例如声音要响亮, 表情比较严肃等。对于公然挑战权威者, 新教师要敢于正视、教育, 体现自己的原则。否则等到学生都欺到头上才发难, 已经很难再扭转不利局势了。大部分学生外强中干, 大声斥责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有些学生自尊心特别强, 如果屡次公开批评, 有可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矛盾。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 就算是批评了课后也要及时安抚;对于特别难对付的学生, 不要在课堂上与其对峙, 暂且冷淡处理, 待下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慢慢教育, 必要时候还可联系家长共同做思想工作。

2.4 用爱感化, 以情动人

当然, 新教师如果一味强硬, 学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 课堂气氛也会很无趣。所以还应该多关心学生, 用爱感化学生, 以情打动学生。作为一个“90后”教师, 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情、心理状态;而且代沟少, 容易沟通。平时上课善于察言观色, 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课, 可先找学生了解情况。如果学生真有问题, 能解决的帮忙解决, 不能的再向班主任反映。就算明知学生没有问题的, 也可找学生谈谈, 让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重视他。上完课不要马上离开, 在教室里多呆一两分钟, 就课堂内外的话题多聊聊, 这样可使师生关系融洽, 也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2.5“90后”辅导员与“90后”职校生有机融合, 做和谐型教师

随着职校对思想政治工作日益重视, 使职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 以“90后”为主的青年教师构成了职校辅导员的新型力量。相比较而言, “90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最了解“90后”职校生的, 所以, 作为最了解“90后”的“90后”辅导员, 能深入研究“90后”职校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 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与职校生平等相处, 像信任朋友一样信任学生, 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90后”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 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 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因此,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多了解学生, 多和学生沟通, 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的变化, 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 帮助他们顺利安全的渡过青春发育期, 为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以一个“90后”教师的角度, 对“90后”职校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 主要有6个特点, 如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 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等。针对以上心理特点, 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教育策略, 如认真备课, 做到心理有数;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敢于嬉笑怒骂, 树立教师威信等。

关键词:“90后”职校生,“90后”教师,心理特点,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刘金文.“90后”中职学生的新特点及其教育的因应措施.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 (3) .

篇4:用90后的思维管理90后

80后可以被价值驱动,如果满足了利益,他们可以忍受与权利核心保持距离,可以忍受组织规则和目标的不明确,但90后只能被兴趣驱动,他们要求平等地分享权利,通过个人联络来影响决策、解决争端,他们无法接受一切模糊带来的不确定性。

很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却还没有真正重视一个问题:90后管理如何让正在大量涌进企业的职场新人们,快速融入并创造价值。但是,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一场冲击传统管理思路和做法的战争,已然来临,这一次的“代际”差异引发的管理变革,会比当年探讨80后更猛烈。可以这样说,除非你拒绝90后,否则,这场战争没有哪家企业,没有哪个管理者,能够置之不理,悄无声息地躲过去,相反,更要积极主动地正视和面对。

从2011年、2012年开始,90后陆续亮相职场,到2013年时,90后高校毕业生开始大批进入企业。对百事食品、强生、IBM、宝洁、珠江投资等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近两年中,这些知名企业已吸纳不少90后员工,虽然目前占员工比例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但它们已经意识到,这个趋势不可阻挡,也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挑战。有针对性、更系统的管理优化,必将是一个全新课题——90后,他们需要怎样的管理方式?如何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让管理经验失灵的群体

较之80后,90后这个群体的特征更为明显。专门研究90后管理的专家韩庆峰讲述了几个典型的案例:一家大型国企新接收了一批90后毕业生,上班第一天,好几个人迟到,在按规定接受处罚时,其中一名员工拿出100元钱问人力资源部领导:请问,这个有没有包月的?在一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8个新入职的90后,在培训提前结束后玩起了杀人游戏,管理者进行了劝阻,但无济于事。事后合伙人找他们谈话,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第一,我们没有在工作时间玩;第二,这个团队游戏有助于大家相互了解,方便今后工作;第三,请问我们影响了谁?

在一家电商公司,表现很好的一位90后员工,刚被提前转正就提出了离职。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原因:“我上次提的意见已经超过一个月了,我们主管总说好,好,但就是不落实,既然这样,我还是再找一家更懂得尊重我的公司吧!”以上种种,不管发生多大的冲突,事实上,谁都没有错!那么对90后来说,究竟怎样的管理才适合他们呢?

管理者应淡化权威和控制

2010年富士康的14起员工自杀事件,造成了11死3伤的悲剧,这些受害者中,最大的24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20.6岁,平均入职时间不足6个月。在韩庆峰看来,“连环跳”的实质,是这些90后对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和精密控制说NO,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富士康的高压管理下,新员工进入工厂后,社会关系被打散,造成了严重的关系碎片化,在几十万人的工厂里,没有关系和情感维系的年轻人,就像游荡的一个个孤独的灵魂。要成本控制,要效率,富士康的管理模式有其必然性,但是,富士康忽略了用工主体正在从80后向90后转变。事实上,老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90后的需求,进而导致管理失控。对于90后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控制。

90后活在自我认可的价值体系中,这和80后已有明显的区别。80后要求的是利益,90后要求的是权利。80后可以被价值驱动,如果满足了利益,他们可以忍受与权利核心保持距离,可以忍受组织规则和目标的不明确,但90后只能被兴趣驱动,他们要求平等地分享权利,通过个人联络来影响决策、解决争端,他们无法接受一切模糊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便是90后的可怕之处,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在以往的管理体系中,只要适当调整,就可满足80后的基本价值需求。但90后们会从管理者那里分享权利,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而且敢想敢做。商界教父马云已经退居二线,他非常肯定的一点是,现在和未来为淘宝做出最大贡献的,正是80后和90后。韩庆峰认为,面对90后,管理者要淡化权威,淡化绝对的服从,直至最终放弃权威。譬如,现在的90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沟通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一些管理者很难找到的资料和数据,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很快就能解决。对于一部分70后、80后管理者来说,有时不得不承认自己OUT了。

现实中很多情况是这样的。一个90后会问领导:“我必须听谁的,我又可以不听谁的?”显然,他们是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权利,无论是摆脱控制,还是平等对话。90后最现实的权利,就是获取资源、控制进度、自主地工作,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治权”。

成为教练式管理者

了解并学会与90后沟通,是未来领导者必做的功课之一。因为,你已经无法回避与他们为伍。百事食品华北区人力资源经理吕颍泽表示,对于90后新员工,在刚入职的一两年内,百事食品会采取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他们尽快适应并进入角色,再根据不同员工的情况,转换相应的岗位。珠江投资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李素梅认为,90后的沟通方式,90后所能适应的内部文化,都在冲击管理者的传统思维。

韩庆峰认为,教练式管理者,会比较符合90后的胃口,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因为90后需要的不仅仅是目标,更应是工作态度、方法和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管理者那样给标准答案,90后更愿意自己搞定。

强生中国招聘总监王子剑认为,针对90后新员工,强生安排了大量的入职培训,有针对性地让这些职场新人快速进入角色。IBM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金敏也认为:现在接受培训的主体就是90后。

nlc202309031032

这里还有一个不错的例子:一位总监训练部门新来的助理,他不是简单地结合手头的工作来指导她,而是将助理的工作分解成很多模块,然后训练她从头开始一个个地做起。第一周,要求她从最简单的复印、传真开始;第二周,要求去思考这些工作中如何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接下来的两周,安排她学习如何处理邮件,要求部门所有人将涉及部门间沟通协调的邮件都抄送给她,由她负责沟通并进行回复。再接下来,是接听电话、接待访客、润色PPT、组织部门活动等。在3个月时间里,她每天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学会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慢慢成长为这个部门历史上最优秀的助理。

管好90后要“对人不对事”

很多管理者,经常在批评下属时说,“我对事不对人”,言外之意大家都懂,这一直是金科玉律式的说法。但是,对于90后,至少这句话就不灵了,管理者也要改变管理思维,要换成“对人不对事”。

一个新员工搞砸了一项工作,你的判断是因为经验不足,所以,手把手交给了他正确的做法。可是没过多久,同样的情况第二次发生了,你认为他不够熟练,所以又教了一遍,结果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会更多地出现在90后新员工身上,你将怎么判断和处理?

总体来说,90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短期的,但是,可能是马虎、上心程度不够,才会屡屡犯同样的错误,甚至也可能是有意的,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一味地管理。因此,解决这类问题,重点应该在“人”上。举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手下有一名90后,最近跑来找领导说要参加公司内部的岗位竞聘。从内心里,这位主任不希望他参加,也不认为他有能力竞聘上,但最终还是被年轻人的冲劲儿和热情打动了,并且给予了几点中肯的建议,还不忘鼓励和支持一番。最终,虽然这个90后没有竞聘成功,但是也很意外地得到了第二名,让他不带任何遗憾地回到了原岗位,踏踏实实地重新工作,最后成为了部门骨干。事实上,90后一开始都有很高的心气儿,总想挑战,后来这个年轻人也明白了一点: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干出成绩。

说到这儿,针对90后这个完全不同的群体的管理,我们只讲到了冰山一角。需要强调的是,作为管理者,不论愿意或不愿意,未来,都将与90后为伍,甚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如果用90后的思维管理90后,这是个值得研究的新话题,不要寄希望于改变他们,而是顺应趋势,熟悉他们的沟通方式,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把自己从对这些年轻新人的偏见和抱怨中解放出来,做一次清零,重新思考并再出发。

篇5:80后90后的励志文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早上没能及时起床,慌慌张张地赶地铁,不小心跟路边的行人相撞,打翻了早餐,弄脏了衣服。虽然紧赶慢赶没迟到,却因为没吃早餐又犯了胃病,你暗自抱怨“今天真是倒霉”。

但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可能就不会因为没有及时起床而忙中出错,也不会耽误了早餐时间造成身体不适。

诚然,生活中的运气总是有好有坏,但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避免遇到某些倒霉事。因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所谓的运气。

1

我以前有个大学室友,不太会打理自己,桌面上总是有很多杂物,因此他常常打翻水杯、弄脏键盘,或是找不到东西。

整理桌面花不了多少时间,至少比他隔三差五清理“灾难现场”要省时得多,但他意识不到这是习惯的问题,只是一味埋怨“运气不好”。

如果钥匙总是放在固定的位置,那你就不会找不到它;如果杂物及时收拾清理,那你随时都有足够的空间摊开重要文件;如果电脑里的资料都归类备份,那你发现任何问题都会有案可循。

生活是需要整理的,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整理,养成整洁的习惯,运气也会越来越好。

2

在有限的生命中,有人顺风顺水无往不利,有人却被各种麻烦事绊住脚。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能让我们活得更加精彩。

曾看过这样一条定律:你的活动永远会膨胀,直到占满你所有的时间。不论你做多少事,时间都会被占据,所以不要把忙当做借口,也不要将忙中出错归咎于运气差。

管理好时间,人就可以做更多事,将重要的事做得更好。时间管理的根本不是节约时间,而是选择如何分配时间。

一位企业家提出的“要事第一”理论建议我们,将待办事项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面对多个需要处理的事情时,优先选择重要并紧急的事,最后处理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能让你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更加从容地解决问题。

3

有研究表明,习惯拖延的人比不拖延的人压力更大,拖延会让我们丧失主动权,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时间。

很多朋友都受拖延症困扰,却很难克服它。

改变一个习惯需要意志,更需要方法。应对拖延有很多方法,比较简单的一种是将任务分解,定时完成。分解任务会让人感到任务更简单,从而愿意去做。规定时间则让人更有约束,保证任务的完成。

改正坏习惯对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是放任自己拖延,只会陷入无限的消极和压力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结束拖延,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权,才能防止那些坏运气的发生。

4

现在不少年轻人一边泡着枸杞一边喝酒,一边喊着减肥一边狂吃,一边薅着越掉越多的头发一边熬夜刷手机乐此不疲。

熬夜的理由太多了,写论文、玩手机、打游戏,但停止熬夜的理由只有一个——健康。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引起失眠,习惯性熬夜不仅对身体有多种损伤,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心理抑郁。

不仅仅是熬夜,很多人作息不规律,不注重健康,身体处于不堪一击的状态,外界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扛不住了。

保重身体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改掉对身体不好的坏习惯,才能精力满满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中。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改正坏习惯能让我们远离很多麻烦,养成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加健康、积极的人生。

习惯好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励志文章2:就从现在开始,别想太多,做了再说

1

昨天和晴子约着喝咖啡,隔壁一对情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姑娘眼里带着泪花,哭哭啼啼地对男友抱怨:“我不想去干兼职了,今晚还得交5000字的手写论文,我还一个字都没写,怎么办?”

男生看向姑娘的眼神充满了无奈:“那你怎么不早点准备啊?这个作业总不能是你们老师临时布置的吧?”

女生撇撇嘴:“说这些有什么用啊,我就是现在开始写,也要写好几个小时,根本就来不及,要是交不上作业,我这门课就挂了。”

男生很认真地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不能把事情都拖到最后去做,得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可是你从来都不听,现在这个结果,完全是自找的啊,那还能怎么办。”

女生的脸色变得很不好看,她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就怒气冲冲地出了咖啡店,男生也快速追了出去。

晴子已经忍不住笑了出来:“我真的觉得男生说的没毛病,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提前安排好,那可不就只能怨自己嘛。”

如果是别人来说这句话,我可能会在心里嘲笑对方五十步笑百步,毕竟“拖延症”这个病,几乎人人都有。但是这话从晴子口中说出来,我挑不出任何毛病,因为她是一个自律到可怕的人:

晚上十点半睡觉早晨五点半起床,中午二十分钟午睡,工作日下班后一小时跑步加健身,周六上午舞蹈课周末晚上瑜伽课,安排得张弛有度,计划雷打不动。

她的微信个人签名就九个字:自律,出众;不自律,出局。

真正的自由,一定是从自律中来,只有把握好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必须做完的事情,你的生活才能真正属于你。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而严苛的,自律之人必会出众,不自律,那就注定只能被淘汰出局。

2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点赞第一的回答这样说:

“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

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

不曾经历过真正沧桑,却还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评论区中,一万多人点赞了那句“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都曾对生活怀有千万种期待,设想过人生的无限种可能,却在明日复明日中消耗了青春,殆尽了活力,从心灵到生活,变得麻木。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容易的。可是同样是一道看着很难的题,有人终其一生都没做出答案,有人却找到了属于自己人生的最优解,并在不断地优化它。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还是一样的道理,自律之人出众,不自律之人,淘汰出局。

3

一位作家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刷剧、赖床、泡吧、打游戏,这些事情很简单、很酷,但时间长了,会慢慢蚕食你的精力,让你走向堕落。

健身、上课、读书、旅行,这些能让你变好的事,也许最开始很难坚持,但每当坚持过一个阶段,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要自律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坚持自律的人很少。就像爬一座险峻的高山,越临近山顶,能够咬牙坚持着往前走的人,越少。真正能够登顶的人,注定是少数,注定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

别总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世上没有任何一份好运来得容易,人生也没有近路可走,但你往前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越勤奋,越努力,就会越自律,越优秀。

就从现在开始吧,别想太多,做了再说。

愿我们都能不虚度年华,成为坚持自律的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想要的生活。

励志文章3:别人的质疑,会激发我更加努力地去逆袭

小时候有个朋友叫珊瑚,她什么都很出色,唯独唱歌不好听。

有一次班里搞春晚活动,有人提议谁被球砸中谁就要唱首歌。一直忐忑不安的珊瑚没能侥幸躲过,被球砸中了。我们几个好朋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果不其然,她一开嗓,那五音不全的走调立刻让起哄的男生哈哈大笑,说她空有着漂亮的外表,那锯木头般参差不齐的嗓音简直对人是种折磨。

她很受挫,没想到自己的形象会因为这个小小的问题被损害。她伤心懊恼,难道自己真的在唱歌这方面无药可施了吗?

她不甘心,专门让父亲去外面报了一个补习班,从最基本的开嗓学习,逐步地学习音阶的提高,咬字的清晰,包括唱歌怎么呼吸吐气。几个月下来她已经掌握了自己擅长发挥的音域,在每天清晨的练习和导师的指导下,突飞猛进。

后来校庆活动,当老师问有谁自告奋勇去报名校歌的演唱比赛时,她不再怯懦、退后,而是第一个举起了手。当她的歌声响起,大家哗然,全班不约而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后来一路升到高中,快要毕业的时候,其他人正愁没有特长来为自己增加亮点,她突然无比感谢曾经的那片嘲笑声,让她可以有机会深扎那片领域,成为高出别人一筹的加分项。

因为被质疑,才会不甘心,拼劲全力往上爬,拼了命冲破那个盲区,从而一跃越过众人,反而逆袭成为最优秀的那个。有时,人在极度受挫的状态下,会更为清醒,选择重振旗鼓,集中精神为自己迈上更高的台阶倾注全力。

很久以前,迫于想要成功的我写了几篇生活启事随笔给了一个出版社。

哪知对方看了我洋洋洒洒的作品后,来了一句,你的故事不是很感动人,但文中的感悟倒还行,这些都是网上抄来的吧。

我一时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人格受到了侮辱,只有我知道,那些事情虽然不足以感动人,却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感悟是我一个字一个字靠体会总结出来的,难道作为一个写文经验不足的作者写出的精华语段都只能是抄来的吗?

很奇怪的是,就在被质疑之后,我反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就像是一只从温水里跳出来的青蛙,开始寻找能让自己的体温再次沸腾的水源。

我把那些喜欢看却懒于学习的文章重新拾起,从内容故事到感悟,从标题到每段的控制行数,从语句措辞到点睛,每个细节去逐一分析,分析后又改写。一段时间后终于我的第一篇观点文发表了出来。

前段时间,我在微信上发了篇文章,有个陌生的头像点了赞,我一打开,心里一悦,是那个曾经质疑我的出版社编辑。

突然这一刻,我感谢他当初的批评,逼着我不惜一切努力去突破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感谢他的质疑,逼着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重新扬帆起航,走得越来越远。

经不起别人的质疑和否定,注定飞不高,在人生中只能是沦为输家。

有时,质疑会让你陷入自卑,让你怀疑能力是否配得上野心,但是如果你能把这股质疑成功转化为激励你攀援而上、永不服输的藤蔓,你总有一天会成为战场上的王者。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甚至是否定,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对待这些周遭的不同声音。是接纳改进,还是排斥原地踏步,这都决定着我们以后的成败。

如果你被质疑困于囹圄,缴械投降,马上认怂,那等待你的只有不可改变的平庸,和越来越多的质疑。人生向来都是有因有果,相辅相成,你怎么对待质疑的态度,它就会化为什么样的力量萦绕在你周围,对你的磁场产生什么样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质疑是成功人士的催化剂。

很多时候,别人的一句质疑比任何励志鸡汤更能让你从迷雾中醒来顿悟,从已被麻痹的安好现状里奋起勃发,产生无畏的勇气和力量,不顾一切与命运做一场较量。

不要排斥质疑,因为只有质疑才会激发你最原始的搏击欲望,促使你攀爬逆袭,才会逼你飞得比平常人更高更远。

励志文章4:人这一生,总要为梦想努力一次

1

前几天,朋友小柯突然打电话来向我借钱,说她和同学合计着创业,想要开一家饭店。

听到她的计划,我的心为之一颤。现在不少人对待自己的梦想都只是想想却没有行动,她却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前进,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动容的事。

但要开饭店,小柯的父母并不同意。他们说,毕业了回老家随便找个工作就好,女孩子家干嘛那么折腾。

但小柯是一个认定了就要把事情做好的人,她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没有资金,就向我们这些老同学借。

她的执着与努力,让我惭愧无比。是呀,我们曾经都怀揣梦想,激情澎湃,可后来我们许多人都妥协了。

我们做着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无关梦想,无关热爱,有的只是可以“糊口”。我们的梦想早被自己丢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2

小柯开饭店的梦想在大一的时候就萌生了。那时候,她刚到重庆,她发现那些面的做法并不复杂。于是,开饭店的想法就产生了。

大学毕业时,小柯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选择了考研究生。然而,她的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他们觉得,念个大学就不错了,没必要把学历弄得太高。

但小柯又怎会轻易妥协,她是一个认定了目标就要往前冲的人。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带着书,踩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奔赴图书馆。当别人在谈笑风生、在刷剧的时候,她在努力做题;当别人成群结队去玩时,她在孤军奋战。即便最后没有考上,她也只是哭了一场,就投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

她说,努力了,就算最后的结果不是美好的,她也不后悔。

面试屡屡受挫。在经历了几十场面试之后,终于有一家不错的公司录用了她。但这时,小柯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经过一番思虑,她决定和同学一起开饭店。

3

我们都愿意借钱给她,帮助她完成开饭店的梦想,是因为我们都相信她的坚持,佩服她为梦想拼搏的那股韧劲。

犹记得高三的时候,她担任生物课代表,但她的生物成绩并不好。可她喜欢这门课呀,也为了起带头作用,她的成绩硬是从45分提高到了65分。

这20分的跨度来得并不容易。每天吃完饭后,小柯只在宿舍休息10分钟就到教室看书。每次上生物课,她都会积极地向老师请教问题。

然而,一开始小柯的努力并没有显现出效果,她的成绩如之前一样停在了45分,不肯前进一步。小柯也曾气馁过、怀疑过,甚至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拿起生物书死磕。

或许,努力从来就不会白费,只不过还未到厚积薄发的时刻。

之后的几次模拟考,小柯的生物成绩大幅提升,直到高考也一直稳定在65分。

4

这世界上总有些人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每个阶段都曾为自己的心之所向而努力。他们活得有激情,有温度,有态度。

小柯现在把所有的热情和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店上。她说,即便每天累得不得了,可是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业,那么所有的累都是幸福。

人这一生,总得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管他成功或失败,努力过就好。

励志文章5:天赋,就是你看不见的努力

1

我的书法老师小蔡,是个90后。第一次在周末的成人书法课上见到他,我就开始质疑,一个19岁的娃儿,能教我们这群中老年的学生吗?

然而,等看到小蔡写字,我就彻底服气了。篆书厚重古朴,行书清新飘逸,楷书更是一绝,既可以像颜真卿般开阔雄健,又可以像褚遂良般清朗秀劲。

我不由得感叹:年纪轻轻的能有此功力,实在是天赋过人!

不过,渐渐和小蔡熟悉后,我却对“天赋”有了另一番理解。

小蔡的外公喜爱书法,退休后就在家里教孙儿们写字。那时候,小蔡是同辈的几个孩子里写字最丑的。外公教写字,写得合格了就可以出去玩。兄弟姐妹们通常半个小时就可以出去玩了,而小蔡每次都要花上两个小时。

只是,后来兄弟姐妹们慢慢都不练字了,唯独小蔡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写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越是舍不得放下笔。渐渐地,他不仅超过了与他同辈的小伙伴,就连外公都夸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中毕业,小蔡如愿考上了重点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论资质论水平,他当我们的老师都是绰绰有余的。

这世上哪有与生俱来的优秀?天赋,都是别人看不见的努力。

2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需要考基金从业资格证。同事都告诉我,考试特别难,很多人考了好久也没通过。

同事大多是金融专业毕业,他们都觉得难,对于非金融专业的我来说,只怕会更难。

我不敢怠慢,从新一年的考试大纲出来,就开始严阵以待。考试指定的教材我从头到尾翻了两遍,书上密密麻麻地做了笔记;练习题库里出现过的错题至少要重新温习三遍;我还找来历年的真题反复地研究,生怕会有遗漏的知识点。

等我战战兢兢地参加完考试,才发现这考试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

成绩出来了,我一次通过,还拿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分。

同事们得知我考过了,都说我有考试的天赋。还有一位姑娘要来向我取经,她说她考了四次都没有通过。

我跟她讲起我的备考经历,想把自己读过的一些有益的参考书和习题给她,她却告诉我,这些资料她都有。

她说:“我也知道好好看书就能通过,不过每次都是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后两次考试,我都是报名了,但不想看书,就没去考。”

原来如此。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天赋,而是行为。懈怠的人把天赋当才能,勤奋的人把努力当才能。

3

很多时候,我们说演员有天赋,往往就忽视了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积累;说作家有天赋,可能就抹去了他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煎熬。

可是,又有哪个人的成就,是一步登天的呢?

杨绛老先生在翻译方面颇有造诣。她精通英语、法语,48岁时又自学了西班牙语。

杨绛学习西班牙语的时候已经年近半百,无任何语言环境,从零开始。她的“天赋 ”就是每天用固定时间来背生词,做习题,从不间断。

从1959到1962年,历经了1000多天的不懈努力,杨绛的西班牙语终于达到了可以翻译作品的水平。

从零到精通,与天赋无关,全靠汗水成就。

没有哪个厨师天生会掌勺,没有哪个裁缝天生会制衣,各行各业里有成就的人,背后都有着别人看不见的千锤百炼。

篇6:80后90后的正能量励志文章

蔡康永说:你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或许你喜欢的人不一定喜欢游泳,你喜欢的工作可能也不需要你会英文。但倘若你真的遇上了,你会感谢当年的小认真,体会此时的小确幸。

小认真

大三那年特别想去远一点的地方旅行,缺钱,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公司招兼职论文写手,从没写过论文的人敢于拿出去卖才,就必须认真。每天一有空就抱着电脑敲字,各种专业的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啥都写,动辄几千字,就连出去旅行,晚上回到宾馆还要接着写,好不夸张的说,差点写到吐。但在这条路上,我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于是紧接着又找了个写剧本的活儿,也是初次尝试,所以是各种削脑使力,还好在编辑姐姐的帮助下,基本掌握了写作技巧。

年轻时的贫穷,就跟饥饿一样永无止境,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赚钱,对于钱的态度就必须认真。

小确幸

没想到时隔两年,工作之后,省里恰好有个论文比赛,我花了2个小时就轻松搞定一篇专业论文,被同事推荐去参赛,恰好获奖。

前不久朋友问我会不会写剧本,正好他手上有个微电影缺剧本,我一想,正好会哎,于是接了下来,晚上加个班就解决了,微电影拍出来后,陆续又有编辑找我写故事。突然觉得,原来为了某个很小的目的认真去做一件事情、学习新的技能,在未来,这项技能还可以带来其他方便啊,有点前年栽树,后年乘凉的意思。

老年人喜欢说造化这个词,在他们看来人生中机缘巧合的事都是造化使然,但我们心里都清楚,遇见机会是造化,抓住机会绝对不是巧合,在之前的人生,是你自己给自己添了一盏灯,才有后来处于黑暗时正好亮起的一束光。

我们常常抱怨努力了还是看不到结果,那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你今年读了100本书,到了年底,你不会成为知名作家,但那些书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你的言辞、决定之间都会体现。

或者等你某天真的拿起笔时,会猛然发现,你笔下的文字并不是空洞无趣的,那时候,你会感谢那个曾经读了100本书的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从现在开始,认真去做吧,千万不要什么都不做,在原地干着急,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努力,也许某一天,它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励志文章2:请尊重一个穷人的努力

1.

前些日子,我开车路过十字路口,一个男子背着包,一辆车一辆车地插着小卡片。日头晒得他整个人的皮肤都开始发黑,他小心翼翼地东张西望,动作快而麻利。

男子和我差不多年纪,他分的卡片内容是。我摇下车窗的时候,才发现是我从前的一个同学。

他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说,好久不见。

他低着头:是。我先忙了。他背着挎包,又一辆车一辆车地去放卡片。

他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他了。年少时,他总是喜欢扯我的辫子,藏我的橡皮,在教室背后露着头笑,我那个时候真的很讨厌他。但现在不了,岁月把他的可爱掩藏,我开始怀念十多岁的那个小子。

红灯很快过去。我心想,刚才该问问他号码。

2.

很意外,那个晚上,我就接到了他的电话。

我们家的座机已经安装了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都没有变号码。

他说:我也只是试试,没想到真的打通了。今天很高兴啊,见到你。

我说,我也是。你现在

那个黝黑的有点瘦小的身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晃。

他心领神会。我现在在一家工厂做工人,三班倒,白天有空插插小卡片,2毛钱一张。你是少数几个愿意摇下车窗和我打招呼的同学。

他说着,笑了。我仿佛看到他从前探过头,露出大白牙,在我每一次被他欺负到哭,他却得意的样子。只是,今时今日,我想不出白天遇见的那个他,做着这样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感觉。

不会不会,可能是她们没看到吧。我说。

不过这些年,我也习惯了,我不找女朋友,也不去和同学联系。反正我没钱。他们说,穷人不配有爱情。你有房吗,有车吗,有能力养我吗?你那么努力,你能变得很有钱吗?你一个小时赚多少钱。我答不上来。他说,我觉得他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与人说话了,遇到同学,我也是他们那个并不体面的同学。我下班就出来兼职,多赚点钱。虽然,好像也真的赚不了多少钱,但至少不会太无聊,想起太多事。

不,别这样说。

我是穷人,也不想高攀别人,同学不理我也没事,反正我干着自己的工作,赚自己的钱。

他说完这话的时候,我的眼泪竟然大滴大滴地落下来,一言不发。

3.

美国着名作家芭芭拉有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写了她隐瞒自己的身份,混入美国底层社会的体会。

之间,她流转于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当过服务员、也当过旅馆服务员,当过清洁女工,也当过看护之家助手,她渐渐发现底层社会里,当你拿着68美元的时薪,不得不每天卖力干活的时候,生存比生活是个更贴近的词语。

前些日子,有一组图叫《活着》让我印象深刻,60岁的中年男人,每天卸货300吨,每吨挣6毛钱,就为了活着。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傻干的人,一辈子就只能出卖劳动力了。他为什么不去学点别的更能赚钱的本事呢?

一个人被生计所迫的时候,注定着为生计奔波。也就是,对于穷人来说,当你努力到一万分的时候,或许也不过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而你要走向成功,是生存之外的课题,或许真的是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然而孤注一掷可能会成功,更有可能的是,从今往后,再也无路可走。

有钱的基础是,你的资源、背景以及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再加那么一点点运气。大多数人,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为了生计而出卖劳动的人。

穷人为了生计,不敢停歇,生怕停下来,就活不下去了。但我们始终要知道一件事,是不论我们的努力走到了哪条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4.

我有一个朋友老梁,我其实挺不愿意说他的故事,因为,每说一次,就好像是把他这一路的辛酸又走了一遍。

但我只是想说,不是每一个努力的穷人,都是立刻能过上好日子的。

老梁家境很不好。他母亲是个视力有障碍,平时也不出去干活,只能在家里,父亲身体不好,打点零工。所以,年少的时候就是困难学生,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

可是老梁是属于那种特别奋发向上的学生,就是那种卯足了劲,一言不发好像要穿越黑暗的人。每个早上,老梁都很早起床读书,晚上不到12点坚决不熄灯。我们这些和他住得近的人压力特别大,毕竟,我们睡懒觉的时候,他的读书声已经不绝于耳了。

他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在工作之前,一路都还算平顺,顺利考上了高中,又去外地读了一所一本的大学。可是工作后,一直到现在,他的生活便像是一个笑话。

老梁说,我从前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了,但现在发现,努力是没有用的。前途长路漫漫,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

老梁计算机系毕业,是一个工作特别勤恳的人。你也知道,穷人家的孩子,特别能吃苦。

但是,他就像中了邪,每次进一个厂,都待不过一年。为什么?不是老板不想干了,就是厂子倒闭了。过了五年,老梁走到哪里,都是那个新员工。

老梁想过自己创业,有一段时间,他去学校门口的小店盘了一家打印店,可是,你也知道,现在的竞争多激烈。没有资源的老梁,马上败下阵来。

现在,老梁选择了去送快递。老梁说,当你发现自己摸摸口袋里只有几百元钱的时候,找一份工作是不是比等一份工作更重要。

他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收快递,一直到晚上九点才能收完快递,每个快递挣2元钱,老梁的电动三轮车每天达达地从小区跑过,到了暮色已深才回家。

他怎么那么没用呢,好好一个大学生,现在活都找不到,三天两头换工作,忙进忙出的。还穷。邻居大妈把这个穷字说得特别响亮。

邻居那些大妈闲来会说他,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说别人的不幸,填补自己的空虚。

好几次,老梁都迎面碰上。他都没有吭声,我看到他咬紧牙关的样子,像童年时,那个努力奋斗的他。

5.

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有一句话: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心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心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作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的那一天,或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我们这个社会,对穷人有许多指摘。

我们可以善意地理解为,这个世界在逼迫我们成长,让我们努力成为有钱人,成为能与别人比肩的人。

毕竟,有钱真的可以帮你做成许多事,说白了,你曾经在柜台边下不了手的华美服装,你曾经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才能够买到的手提包,你在门外徘徊的高档餐厅,以及还有那些你想去的远方,在有钱之后,真的可以让您觉得触手可及。

可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不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变得有钱的

为什么?

这就像是一张饼,所有的人都站在饼的外面,所有的人都在前仆后继地争夺这张饼。

有能力的人,站在饼的中央,他们挪动自如,他们可以高喊世界是我们的啊。然而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的。

大多数人,都不过是站在饼的边缘。有些人离中心略微近一些,有些人又远一些。而对于那些真正的富人来说,我们都不过是那些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为了拉着这个饼的边缘,使自己不至于饿死的人而已。

6.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不过是历史浪淘沙中的人。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谁又还是谁。

愿你有天然屏蔽污浊的眼睛,就像人生的帘帐,对于美好有十足的期待。

愿你有最为善意的向往,就像不曾被世界侵蚀,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最原始的温和。

愿你尊重每一个穷人的努力,就像尊重每一个并不成功的自己,在金戈铁马的江湖里,给予温柔的拥抱。

励志文章3:就算打千万次退堂鼓,也要勇敢往前走

最近收到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

我想去考会计,可是心里很害怕,害怕自己考不好。想了很久了,始终也下不了决心,怎么办啊?

我要去面试了,可是心里好担心好害怕,都恨不得世界末日算了,我是不是很懦弱很没用?我这样的人是不是什么都做不好?

我想做很多事情,可我总是害怕,总不敢迈出脚步,很多事情想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又不了了之。我是不是很没出息?

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是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也有过无数个这样的时刻。

记得第一次做培训,是应一位朋友的邀请。在这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培训,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培训,但因为对方是一个相交多年值得信任的朋友,我自己当时也想涉足这一块,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然后一边准备一边各种担心,我怕自己讲不好会冷场,我怕会应付不了学员的提问,我怕会有各种突发状况。

退堂鼓在心里打得很响:算了吧,还是好好写稿,别出去丢人现眼了,我本来就不擅长这种事情;算了吧,这事儿好牵扯精力,而且也拿不到多少钱;算了吧,万一我讲不好,让人笑话也让朋友难做,简直是毁了一世英名;算了吧

想归想,但是我知道,这件事非常有必要去做,所以就算很怕,就算很担心,最后,我还是在约定的时间坐到了电脑前。

其实那是一种很简单的培训,整个过程都是用文字来互动的。但是在打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我的手指是僵硬的,我的心跳是加速的,我的双腿是颤抖的。但这个过程也不过持续了几分钟,很快,我便渐入佳境。那天的培训做得很成功,我不但完整地把课讲了下来,在问答部分,也没有让学员失望。

很自然地,后来我接到越来越多的讲课邀请。我在很多群里讲过课,培训过特别多的学员,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害怕到后来的完全放松,把培训当成了一种享受,觉得就是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儿,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负担,聊得特别开心。

很多人对我说,我特别喜欢你的课,很实用很接地气,你是我的榜样。可是她们不知道,她们的榜样,第一次做培训的时候怂到什么程度。她们不知道,只差一点点,我就与她们擦肩而过。

我第一次做语音分享的时候,其实也很紧张。我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也不标准,我习惯了在文字里快意江湖,让我用语音,我真的好排斥。所以第一次接到线上分享的邀请时,我很紧张,退堂鼓的鼓点密密麻麻,在心里打了千万遍,最后还是打出一行字给对方:可以的。

虽然害怕虽然紧张,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够退缩,我不能够把自己的阵地越缩越小,我需要去尝试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普通话不标准没关系,我好好练;声音不好听没关系,大不了就是不能给形象加分嘛,我努力讲得好一点,说不定还能弥补一点。

于是,接下了那个邀约之后,我就开始练普通话,练发音,让好朋友给我提意见,向学播音的朋友请教。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心里还是在不停地打退堂鼓:算了吧,我声音这么难听,万一见光死怎么办?算了吧,现在分享的人那么多,我干嘛去凑这个热闹?算了吧,万一我在问答部分磕磕绊绊,多难为情啊。算了吧

但是都答应了,就算打退堂鼓,也不能真的退。于是我在约定的时间里,再次坐到了电脑前,拿起了手机,打开了语音。虽然换了一种形式,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一切还是都能应付自如。

什么事情有了第一次,后面就会变得很顺利很平坦。现在无论我做分享还是在群里讲课,都习惯了用语音,虽然声音依然不好听,普通话依然不怎么标准,但至少大家听得懂,至少讲的东西是有用的。

如果第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真的退了下来,那么现在我的简介里不会有培训讲师这一项,我会错过很多精彩,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包括第一次到北京参加笔会,第一次参加聚会,我都会在心里打无数次退堂鼓。害怕一个人出门不安全,害怕自己应付不了人多的场面,害怕自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甚至给这种害怕和担忧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

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我迟早要去面对,我不可能真的一辈子宅在家里。于是,虽然很害怕虽然很担忧虽然打无数次退堂鼓,最后我还是果断地买票,收拾行李,独自上路。甚至,为了不给自己反悔的机会,我会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行程告诉主办方。

真的走出去以后,会发现,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害怕。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心中的各种担忧给吓住了。

上次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她要去面试,特别害怕,特别担心,特别紧张,特别不想去。我给了她一些鼓励,她说,其实我知道,我必须去,只不过想倾诉一下,这样心里会好受一些。

几天后她再次给我留言,说面试已经通过了,她居然击败了那些研究生,成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她说以后会更加自信,再也不害怕了。

我觉得这个读者好励志。我们都是普通人,遇到事情时,会害怕会担心会紧张,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要记住,无论打多少次退堂鼓,都不要真的退下来。

如果你确定了那件事情是对你有益的,你确定那件事情是你想做的,那么,就带着担心,带着害怕,勇敢地往前走吧。我们必须趟过那条习惯自我否定的河,才能到达彼岸,才能成长,才会有收获,才会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励志文章4:别在该放弃时,错误地选择坚持

在国外问答网站Quora上搜索关键词Give up,所有关联话题都在教我们Never give up。

这些回答的语气是如此笃定,仿佛放弃是可耻的,只有坚持才是美德。

仔细回忆了一下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高赞文章,《为什么我们做事常常不能坚持到底?》《我靠哪几招学会坚持的?》《为什么坚持那么难?》,都是鼓吹坚持的,极少看到有人教我们放弃。

就算苦逼至死,至少还有坚持这面锦旗插在坟头上,彰显出你的高贵品质。

可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应该放弃的时候,错误地选择坚持。

1

坚持是一种美德还要害我们多久?

和一个前辈吃饭,她之前在某外企做了两年的市场经理,刚刚辞职。她性格坚毅,用她对自己的评价来说,是适配性极强。

可说起这段工作经历,她最遗憾的却是,进公司不久就感觉不对劲却没有及时撤退。

说起来公司名气不小,可风气非常糟糕,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到了年末该向美国总部报告了就开始吹业绩。

我栽就栽在适配性太强,她说。换成任何一个没那么坚强的早走了。

她当时的想法是,来都来了。就为这句话,她在那呆了两年,陷入了白天和其它部门撕、和领导撕,晚上躺在床上想走的自己和想留下的自己互撕的日常。

一方面她不甘心,觉得不能这么早就认输;另一方面她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是不是再坚持一下,就一下,情况就会出现转机,毕竟连马爸爸都说了:

成功就是在艰难中坚持到下一秒。

可她等了两年,这个转机一直没出现。直到离职后回想起来,除了身心的双重煎熬,她什么都没得到。

2

你坚持的,是某件事情?还是坚持本身?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坚持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坚持追梦不一定成功,但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这样的句子,你是不是有些眼熟?

我们是太容易被煽动情绪的动物,以致于坚持本身就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但成功学乐意引用的那些牛逼人物,坚持的都是自己热爱并且擅长的事。

达芬奇十四岁起拜师学画,光鸡蛋就画了三年。

英国作家狄更斯坚持每天到街头去观察、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这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

他们的成功,在于坚持的是对的事情。

如果让达芬奇写作,让狄更斯画鸡蛋,也许历史记住的就不是两个天才,而是两个蠢蛋了。

哦不,历史根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所以当你因苦逼而热泪盈眶、因坚持而自鸣得意时,别忘了扪心自问一句:你坚持的是不是正确的事?

3

坚持的确比放弃更难,但容易走的路就一定更坏?

如果你打开知乎、Quora、Medium,看看优秀的人具有什么品质等答案,会发现坚持几乎是成功人士标配。

一个坚持,分开了1%的成功人士和99%的Loser。

为什么?因为坚持太难,难到需要无数老司机耳濡目染、苦口婆心,才能将坚持这种品德言传身教,不致失传。

所以能坚持到底的人能365天早起晨跑一天不落的人,能左手理财右手培训还天天写公众号的人,都足以令人45度角仰望。

这种现象让我们倾向于认为:只要坚持,我就可以更优秀。反之,放弃则意味着自甘堕落。

前面提到的前辈,在说服自己继续呆在那家公司的时候,理由无非是不甘心。

这种不甘心里暗含的逻辑是:怎么可能有我做不好的事?一定是我做的还不够。何况,我才来了3个月,现在放弃一定太早。

于是,尽管知道在这家公司对自己的提高非常有限,她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越难越意味着优秀,放弃多简单啊,简单的事情只有怂逼才做,对吧?

结果,她白白搭进去两年时间不说,精神还遭受无数损耗。

虽然不能说全无收获,但如果当初一咬牙走人,去一家更好的公司,比起现在的境遇自然是好太多。

4

什么情况下,放弃更是一种智慧?

当然,轻易的放弃和错误的坚持一样让人扼腕。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举棋不定,患得患失,因为不知道什么才叫做适时的放弃。

有两个男性朋友都告诉我,他们曾经追求一个女生长达,一直没成功,可也一直没放弃。

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是有种暗暗的优越感的:看,我这么痴情。

可是我当即呵呵:我固然佩服你的毅力,但人生又有几个十年能让你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挥霍?

你们尽可以笑我没有爱过,可是在我看来,他们爱上的难道不是爱情本身,哪里是对方?

到最后,他们感动的无非只有自己。

这种执着就好像赌博,赢了固然不想停手,输了更盼着下一局翻盘,结果拖到show hand,满盘皆输。

我的一个师妹就深受这种心理之害。

她毕业的第一份工作,遇到一个糟糕的老板:简单粗暴,动不动就骂脏话,否决一个方案从来不给理由。她一忍再忍,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可越是这样,他越是觉得她好欺负,到后来处处挑她的刺。

就是这样,她也一直没有辞职。最开始她说,我第一份工作才做半年就辞职,是不是以后不好找工作?我想了想,是。

一年以后,情况变得越发糟糕,她还是没有辞。她和我说,再忍个半年,发了年终奖就走。

年终奖领了,她还在。我问为什么,她说总觉得不甘心。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总归是做久一点好啊,总觉得自己还应该多坚持一下。

而且她担心自己走后,公司的人会认为是她能力不够,而不是老板的问题。

就这样,她一直在这个老板手下呆满了两年,脸上的痘痘越来越多,晚上睡得越来越晚。她偶尔看看别的招聘,但是也没下决心走;可留下呢,又总是不开心。

写在最后

放弃还是坚持?这是个两难的选择题。

没有人能给你一个计算公式,告诉你什么时候放弃一定是对的。

但我知道,盲目的坚持一定是不对的。

我一直想和师妹说,如果你需要一个放弃的理由

坚持这件事本身已经让你这么不开心了,难道还不够吗?

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件事情是否让你快乐,而不是相反?

2、这件事情是否能让你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坏?

你会找到答案的。

励志文章5:要怎样努力,才能让梦想落地?

当代的马云大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话鼓舞了多少人燃起了胸口的梦想,当我们摩拳擦掌积极投身事业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巨大的困顿却如影随形。

这个困顿就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何不见任何效果呢?

一、方向不对,越努力越迷茫

近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前来学会计的学员人数与日俱增,然而我不得不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会计。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要在兔子身上挤奶。

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各种诠释,在梦想的层面上,我觉得可以套用这个格式换个说法,那就是不要指望在别人理想的土壤中结出自己的果实。

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班里来了位穿着夸张的女孩儿,我下课的时候走过去和她聊了会儿,原来她自己报考的是室内设计专业,但她的父母很强势,觉得设计不靠谱,并且听说设计师有时为了赶工加班加点是常事儿,所以他们觉得女孩子家的不要活的那么累,还是换一个稳妥的工作比较好。

想来想去,家里人觉得还是会计好,所以给她做主报了这边的培训班学习。

通过聊天,我发现了一个事实,这个女孩现阶段根本不适合学会计。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份理想更像是她父母的理想,并不是她主动选择的方向。

如此前提下的努力,又怎么会有理想的结果呢?

我后来建议这个女孩回去和父母开诚布公好好谈一次,把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以及内心的想法告诉他们,否则如果继续这样表演下去,耽误的可是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啊。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方向不对,永远追逐不到你想要的,便会迷茫。

二、警惕无效的努力

1、不要沉溺于给你带来虚荣的事情里。

上学那会儿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写字特别好看,在我们看来如苦役一般的抄写在他看来不仅不苦,反而还是一种享受。

这还不算,他竟然喜欢上了抄书的感觉,每次抄完书之后都会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自然对他夸奖有加,并号召我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然而就是这位字写得特别好看的同学,后来成绩却严重下滑。

时隔多年我们才想明白,他写字好看这件事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而由于他太容易沉浸在这种满足感里面了,所以也就渐渐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依靠抄书这件事情。

可能他刚开始抄书是为了加强记忆,但很显然,加强记忆未必非要采用抄书的手段,背书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另外从时间来看,抄书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所以自然就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复习做题,成绩自然就会下滑。

对于这种努力,我的观点是以结果为导向。

如果你立志成为书法家,那就专心练字;但如果想提高成绩,倒是可以把抄书放一放。

2、不要低估成功之前的艰苦卓绝的积累与努力,更不要贪图捷径。

有很多人问我,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成为财务高手?

其实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一个理论,叫做一万小时理论。也就是说,想成为一个领域的行家能手,至少要经过一万小时专注不懈的努力。

如果你每天在这件事情上坚持四个小时,那就意味着要2500天,差不多要七年左右的时间。

而如果这七年之间你并没有持续努力,而是经常给自己放大假,一放就是个把月那么长,那么你可以重新计算下,到底要多少年才能达到你期望的高度?

我们总喜欢羡慕别人,但不要忘记了,别人今天看似毫不费力取得的成绩,背后无一例外地都是经过了艰苦卓绝持续多年的努力。他们之所以不渲染不鼓吹,是因为在他们那里,这种努力是一种生活常态,他们将这份坚持已经形成了习惯,像每天吃饭穿衣那样自然。

3、不要在一些小事中过于追求完美,要学会适当放下。

比如在公众号初期,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花式排版,也用过不少微信编辑器,但后来我发现这种事情太耗费精力了,因为我是原创公众号,保证文章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我的重点,所以后来我渐渐放下了对排版方面近似苛刻的要求。

如今我找到了一个助手,业余时间帮我排版、发布文章以及回答简单的问题,而我主要的精力则放在写文章、回答读者分答提问、职业咨询以及有价值的互动上。

记得圈里的朋友小米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致意思是那些你不肯舍弃的能力,终有一天将成为你的负累。

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学会站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上俯视它,必要的时候找人一起合作,而不是将自己深陷其中,贪图做好每一个细节,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成长。

4、打造自己的稀缺性,不要试图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全能手。

还记得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没多久的时候,出现过几篇传播率不错的文章,接着就有各种编辑找到我,和我谈出书的事情。

一开始我兴奋异常,按照对方要求写稿发文给他们审阅,然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他们谈条件,然而问题在于,我并不是全职作者,我还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还要写作,另外我对于出书这件事情完全茫然,到底谈怎样的条件等等一无所知,如果从头学起,将耗费我大量的时间。

我想了想,我的长处不在谈判上,所以我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如今的经纪人。

当时也有一些朋友说我傻,有了经纪人之后,利润是要和对方分的。

但我认为,正是因为对方分钱,所以对方才可能把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费心去把关。另外这位经纪人确实很负责任,我的第一本书从选题到找出版社到后来的目录他都费了不少力,平时有任何问题给他留言基本上可以做到秒回,一路给了我很多帮助。

有位大师曾经说过:最糟糕的就是把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做的非常好。

上一篇:苍白的年轻作文下一篇:五泉山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