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

2024-04-09

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精选5篇)

篇1: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

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举行

本网快讯:2013年7月5日,中国皮革协会官方网站——中国皮革网,联合辛集国际皮革城共同举办了“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

辛集皮革城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岷主持了本次交流会,中国皮革网总编辑张燕和中国皮革网电子商务中心运营总监杨春莲,就皮革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企业该如何选择电子商务平台给自己带来收益等问题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辛集当地15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交流会,并在会上与演讲嘉宾热切地进行了交流。

辛集皮革业历史悠久,始于明,盛于清,素有“辛集皮毛名天下”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辛集皮革业得到迅猛发展,构筑了以辛集国际皮革城,制革、制衣工业区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制革、制衣和皮具的生产基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在电子商务越来越盛行的今天,皮革行业的电子商务问题也成了业内人士的焦点。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句充满预言性的话,也反应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无限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中国皮革网张总编在交流会上提出:“细分行业垂直电商网站以其专业性将会成为最佳商业信息及交易的提供商,并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与品牌效益。”她精炼概括了专业性行业电商网站将会给企业交易带来的八大好处:

1、交易便捷化;

2、全球贸易无时差化;3,成本最小化;

4、现场规模化;

5、价格公示透明化;

6、资源共享最优化;

7、交易信用化;

8、管理科学化。电子商务的这些优势,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发掘,一定能够为皮革行业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张总编在会上也为大家展示了8月12日即将上线的新版中国皮革网的页面,让在场的150多位辛集企业家代表一睹为快。同时,张总也为大家总结了新版中国皮革网的七大优势:

1、以务实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

2、权威资讯+诚信B2B电商,完成全产业链搭建的新定位;

3、15年来排名第一的国际点击率与知名度,奠定了中国皮革网国际化定位;

4、建立了完善的、强大的信息采集系统;

5、为企业经营带来独有的使用功能;

6、低会费、线上线下全方位专业定制服务的新商业模式;

7、为行业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皮革网杨总监就“企业该如何操作,才能利用电商平台使经济利利益与品牌利益最大话”的问题与参会企业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沟通。

2013年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在中国皮革网和辛集皮革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画上了句号,这也意味着国内传统的皮革行业向新型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脚步又迈进了一步。中国皮革网希望能在鱼龙混杂的电子商务竞争中,以自身的优势与实力,成为中国皮革行业的门户网站。(姜文军)

篇2: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

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 皮革行业的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因此我国借鉴了欧洲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推出了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鉴定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体系。毋庸讳言, 皮革行业从业者存在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 这就需要从业者从职业本身的上岗技术要求和技能操作上达到规范化, 只要按照职业岗位技术操作要求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是可以避免遭受危害的。

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是治理和防范职业健康风险的有效措施, 从业人员可以提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和建议以及预防措施, 国家职业标准对企业工作环境都有具体的要求, 对技术操作也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技术标准。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体系和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从源头上防范健康风险。

现就皮革行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国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我国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法规和政策, 是国家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

1985年以来, 我国在这方面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颁规章, 特别是近年来相继颁布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地位, 各地和各部门也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 制定了实施办法和配套规章, 从而构成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法规政策体系。

为了使大家更清晰了解这一政策法律体系, 这里重点介绍几部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技术专家, 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并于同日由江泽民主席第二十八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 1995年1月1日施行。该法共13章107条。其中第八章职业培训中第69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对规定的职业制度职业技能标准,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从而确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地位。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 “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 并于同日由胡锦涛主席以第七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九章六十九条。其中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 实行职业证书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上述特殊工种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5、《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这是1993年7月9日原劳动部颁发的部颁规章 (劳动发[1993]134号) 。它是原劳动部在贯彻《工人考核条例》的基础上,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制定的, 是《工人考核条例》在新形式下的发展。它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管理、鉴定场所、考评人员、试题、考务、证书核发与管理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要求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 由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客观评价和认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服务于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 通过几年实践该规定应进一步完善, 更好的指导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6、《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

这是1996年11月原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和原劳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颁布的一个工作文件。规则在全面总结三年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对鉴定所 (站) 、考评人员、试题、考务、证书等五大质量控制核心环节的工作程序做了明确规定;并对上述各工作环节中劳动行政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鉴定所 (站) 的工作职责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 对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 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 建立和完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法规体系对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后它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

研究制定职业技能鉴定相应的法规, 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办法、逐步建立起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衔接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 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二、我国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 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成为了整个教育战线上光芒四射的亮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出的千百万劳动者为我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腾飞, 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1、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紧缺人才, 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格局。我国的职业教育紧密围绕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一线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出的新要求, 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 并不断改善我国企业中技术工人比例偏低的状况。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是职业教育机制创新的关键, 建立完善系统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保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也符合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就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建设和推进工作。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我国的职业分类由来已久。1992年,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 1999年, 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0年3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其中确定90个工种职业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截止到目前, 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已达2000多个, 颁布的职业标准已达700多个。更多的职业及其标准还在拟定和制定之中。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五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由低到高 (由初级、中级到高级) 依次是: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根据国务院的职责分工,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总体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 鉴定工作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对鉴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并对政策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和职业鉴定组织体系, 行政管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建设司与地方省级机构负责, 职业鉴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属事业单位———职业鉴定中心与地方省级职业鉴定中心和基层职业技能鉴定站 (所) 负责。

目前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基本是采取如下二种基本模式:

(1) 通用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1) 通用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

通用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是采取社会化的培训模式, 培训机构必须是取得劳动、教育或民政部门许可的普通教育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

2) 技能鉴定:

技能鉴定是由省级劳动部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业务指导下, 负责本辖区社会通用工种 (职业) 鉴定工作, 考试鉴定分为本辖区的统一组织考试与非统一组织考试二种。

统一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 各地具体实施由各省省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基层职业技能鉴定站 (所) 负责, 在考生考试通过后, 统一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统一考试主要适用于考生量大、地域分散, 但组织难度大, 考试成本低。

非统一考试主要适用于考生量小、地域集中, 特别适合于培训人数少、集中培训和集中考试。

(2) 特种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1) 特种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

特种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性组织, 按照行业发展状况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统一组织协调行业内取得劳动、教育或民政部门许可的普通教育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

2) 技能鉴定:

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业务指导下, 负责本行业的特有工种 (职业) 鉴定的管理。由国家各部委以及由原部委改制的各行业协会、集团总公司等已经成立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行业地方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组织考试, 考生考试通过后, 由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的趋势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此条文是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包括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性质、特殊工种的界定, 以及对特殊工种劳动者持证上岗的要求等内容。

从事特殊工种劳动者就业实行行政许可的职业资格管理。行政许可的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 所需具备的技能、知识、能力及操作规范的法定准入标准。

特殊工种的范围主要以公共场所安全秩序维护与管理、公共财产安全维护、食品药品质量检查和安全、公共健康和人身健康管理服务、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救援、装备制造和大型公共设施制造、高危行业关键岗位等领域的职业为重点。具体范围和实施必须由国务院规定。

国家对社会通用性强、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技术工种, 实行技能等级评价。劳动者可结合实际自愿参加。

行政许可的职业和技能等级评价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进行认证。

3、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的方式探索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批新职业不断涌现, 很多行业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刚刚开始, 在开展特种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工作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始终坚持条块结合的原则, 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与配合, 充分发挥行业性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 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行业性机构贴近本行业的企业和职工, 熟悉和掌握整个行业的情况, 了解本行业特种职业的技能要求和培训需求, 在职业分类、制定职业标准、编写职业培训教程, 组织和开展行业职业培训, 以及大力推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条件, 是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支撑。

由于我国机构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 已经开展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 由各部委以及由原部委改制的各行业协会、集团总公司成立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具体负责;而现在再向中编办申请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模式已经无法进行。

安全防范行业只能采取创造快速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条件的方法, 积极探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作,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性机构的优势, 组织和开展特种工种 (职业) 的职业培训;依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现有资源, 组织和开展特种工种 (职业) 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也是开展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一个新的、可行的方式。

三、皮革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是行业人才管理战略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发展我国的安全皮革行业, 开展皮革行业从业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 为辛勤工作在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2000年9月, 在国家轻工业局的努力下, 经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中国轻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皮革协会经过共同努力开发出了皮革行业相关职业标准《鞋类设计师》、《皮鞋设计工》、《制鞋工》、《皮革服装手套制作工》、《皮箱 (包) 制作工》、《皮革加工工》、《毛皮加工工》、《皮具设计师》等国家职业标准, 并着手进行皮革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课题研究这一专项工作。工作目标是为我国皮革业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制度进行工作。

在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的指导下, 开展了皮革行业职业功能定位分析论证, 分别组织多次包括行业管理部门、中介机构、业内企业等单位参加的研讨会, 通过座谈和讨论, 就目前皮革行业从业群体的职业名称、职业定义和职业工作内容, 以及从业人员分类和分级等情况认真听取主管机关领导、业内企业从业人员和专家代表的建议和意见, 确定了符合我国皮革行业现实情况的职业功能定位等。

中国皮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目录

1、《鞋类设计师》

2、《皮鞋设计工》

3、《制鞋工》

4、《皮革服装手套制作工》

5、《皮箱 (包) 制作工》

6、《皮革加工工》

7、《毛皮加工工》

8、《皮具设计师》

《国家培训教程———鞋类设计师》全套教程全部出版完成。教程共分为四册, 《国家培训教程———鞋类设计师 (基础知识) 》、《国家培训教程———鞋类设计师 (三级) 》、《国家培训教程———鞋类设计师 (二级) 》、《国家培训教程———安鞋类设计师 (一级) 》, 四册教程共计150多万字。

《国家培训教程———皮革加工工 (基础知识) 》

《国家培训教程———皮革加工工 (初级、中级、高级) 》

《国家培训教程———皮革加工工 (技师、高级技师) 》

《国家培训教程———制鞋工基础知识初级》

《国家培训教程———制鞋工基中级、高级》

《国家培训教程———制鞋工技师》

毛皮加工工 (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皮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经过了多年的努力, 取得了皮革行业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阶段性战略成果, 为下一步在行业内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铺平了道路, 为我国皮革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为行业内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格局, 所培养出的千百万劳动者为我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皮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经过多年的努力, 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本文着重阐述了皮革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3:国际行业培训的发展与经验

摘要:目前我国行业培训发展不够成熟,借鉴国外行业培训的经验特别是培训较成功国家的行业培训模式和特征对于我国行业培训的改革和今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的行业培训的发展经验,再从中找出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作为我国行业培训今后发展的借鉴。

关键词:行业培训;国际;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的行业培训

(一)德国的二元制的培训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以二元制出名。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二元制始终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特征。它是指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教学实体承担培训工作,国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公司参与和投资于职业教育和行业培训,企业每年将自己需求的人才计划信息交给行业协会,学校帮助学生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公证,与用人企业签订培训和工作合同。培训的内容由政府和企业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共同确定,培训时间根据职业不同在2至3年之间。接受培训的学生是以企业的学徒角色一边参加企业的劳动,一边在职业学校学习职业课和基础知识。但是学历教育并不是重点,经过几年实际工作后,可以继续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技术职称乃至进入大学深造,成为高级人才。在德国,人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的。现在,在德国青年的每个同龄组中,80%的人要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二元制职业培训,另外一些人则接受其他形式的职业培训。

在德国,职业教育有三级管理机构:联邦、州和地区、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属于第三级,即地区一级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德国法律规定,所有企业必须在本区域内的行业协会登记,参加相应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主要包括工商行业协会、手工业行业协会、农业协会、律帅协会、医生协会等,他们是经济界的主管部门,拥有很大的职权,其中最大的行业协会是工商行业协会,其次是手工业协会。

(二)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

与德国不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联邦政府、州或领地政府、地方政府到技术和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继续教育学院)九个层面都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行业组织。TAFE下属学院遍及澳大利亚全国各地,它提供的培训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是一种面对工商企业、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的培训。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小型企业的兴起,核心技术的产生、发展,这种培训在过去十年里也不断发展,形成现在这种利于培训者接受,培训形式、测评形式灵活的培训。TAFE体系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的行业培训的发展有赖于澳大利亚完善的教育体系结构,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学历培训并没有被打入另册。

TAFE学院的职业技术培训的最本质特点是职业化和技能化,培训是否成功要看培训结果,以培训者是否掌握需要的职业技术为标准。传统大学、大专学校的教育强调在较长的时间里(3-4年)培养学生系统专业的知识,而TAFE的职业培训更强调接受培训者完成培训后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的技能,并且能够产生效果、提高效率。从过程上看,这种培训完全是开放的,接受培训者在选择进入培训之前可以要求对自己现有技能进行认定,也就是预先测评(up-front assessment),如果已经达到要求,就可以终止培训或者选择其它内容的培训;如果没有达到要求,才正式进入培训。培训结束后需要按照标准进行测评,培训和测评的标准是一致的,就是政府组织制定的澳大利亚全国各行业和企业的统一标准,达到这种标准的从业者在相应的行业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TAFE的培训风格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注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是否付出足够的努力,是否获得有效的职业技能。

联邦政府依法设立了国家培训局(ANTA),负责管理全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国家培训局的协调下,设立了21个全国性的行业咨询组织,协助国家培训局开展工作。各州和地方政府也都设有各种行业组织,负责协调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TAFE学校和培训机构设有董事会和行业咨询委员会,负责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确定办学方向和制定相关培训政策等。各个层面行业组织的代表以行业人员为主,如国家培训局的主要人员中有来自行业的,这些代表一般都是本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参加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

澳大利亚的行业协会在确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制订不同行业培训标准以及在不同地区与技术继续教育学员和其他注册机构合作开设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等诸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由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理事会、国家培训质量委员会、国家行业委员会、行业技能论坛等为行业提供培训目标的意义和建议、行业参与制定培训标准、建立灵活的学历与培训审核框架、向所有客户介绍培训课程及评估信息。

(三)英国的地区性培训

与澳大利亚相比,英国的教育和培训有明显的地区特征。英国的教育和培训政策越来越以区域划分为特征: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结构和下一级授权代理。在非限制的框架内,现政府试图使教育系统进一步分散化。现行政策的目的是利用市场来办培训,依靠雇主和雇员来驱动培训市场。与澳大利亚不同的是,英国的州政府只有在培训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加以干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和歧视的状况时。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增加了灵活性,其目的是为雇主提供更大的劳动力市场选择权以使他们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英国的行业培训是政府干预最少的。

英国培训政策集中在三个领域:鼓励雇主在培训方面投资;青年人的培训和失业成年人的培训。州级培训政策可以吸引州级基金、培训和企事业理事会、本地企业联合会进行地方管理的特种项目和动议权。这些理事会和地方企业公司在组织构成上是独立的私营企业,并由8至16名无薪董事会成员管理。尽管培训和企业理事会可能会有一名行业工会成员,但行业工会很少参与各州的培训系统。培训提供机构可能在私营部门也可能在公立部门。其多数是商业私营企业或继续教育学院,但培训和企业理事会与地方企业公司,也可与雇主签署提供培训的合同。培训和企业理事会与地方企业公司也负责搜集当地劳动力市场信息以鉴别当地雇佣模式、经济增长部门和技能短缺行业。其目的是实施更有效的培训计划和开发利用其它商业服务资源。

目前政府使用的其它刺激手段主要有“人力资源投资者”项目——在英国全国范围内为那些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达到被承认的优秀水准的雇主提供“风筝”标识(英国标准协会商标)或证明。该项目的重点是确保行业培训和发展与商业战略之间的联系。另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和

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NVQ)制度是英国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它成为企业和雇员参加行业培训的一大动力。

(四)韩国行业培训应对环境变化

20世纪60年代是韩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职业高中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熟练劳动者的供给,必须大力发展职业培训。1967年韩国颁布《职业培训法》后,政府建立了大量公共培训机构,1982年达到25个。由于公共培训及机构培训能力有限,仍难以包揽全部培训任务,1974年韩国颁布《职业培训特殊法》,要求50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必须对其员工进行培训,每年培训员工不少于职工总数的15%。1976年为了建立统一的经费投入机制,实施了《培训基本法》,首次提出征收培训税。根据此法,300人以上的企业可以选择开展企业内培训或上交培训税,作为政府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的费用开支。韩国培训分为三个层次:以即将就业的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为主要对象的职前培训,时间至少一个月;以接受过职前培训且需要掌握更多知识、技能的在岗职工为主要对象的技能更新培训,培训时间在20小时以上;以转岗工人为对象的转岗培训,培训时间一般在2周以上。

进入90年代,韩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并带有强制色彩的职业培训体系,开始转向基于反映需求变化的市场导向模式。1997年金融危机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变化,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培训的角色不仅在于造就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而且通过改善失业者的就业能力,成为维系社会安定的网络。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对培训体系带来新的挑战,终身学习成为职业培训的政策焦点。

1995年韩国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包括就业安全、职业培训和失业救济三个部分。其中培训部分主要实施了职业能力发展项目计划,利用一定比例的就业保险对培训给予资金支持。这项计划实施以来,特别是1999年《职业培训促进法》实施以来,韩国的培训终于找到一个有效机制,职业培训形式大为改观。2001年失业率已从金融危机后1998年的6.8%下降到2.9%,回落到危机以前的水平。

二、各国行业培训的特点总结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培训的紧密联系

在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大专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不参与行业培训的,但是在国际上,行业培训的主要载体也在高等职业学校。由于行业培训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岗位为学习内容的划分标准,所以在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可以做到资源共享,而且以上各国的行业培训都是非学历教育,是融入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存在的。

(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

各国的行业组织,比如行业协会、培训和企业理事会和各种行业咨询委员会都充分发挥联系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的中介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和行业培训的发展。行业组织不仅参与培训的管理和决策,还参与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认证,所有的公立或私立培训机构都必须获得注册和认证,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有相当部分的行业代表参与这个统一标准的制定,标准涉及学校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组织形式,资金运转等方面。

(三)政府部门对行业培训有规范、有计划

行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是为了协调政府与行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本身对于行业培训的重视才是最根本的。以上各国的行业培训能够充分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调控是分不开的。首先各个国家都有专门负责行业培训的培训局等部门,其次通过立法、税收等政策调控行业培训的规模和方向,比如韩国每一段时间都有新的法律法规以促进行业培训的发展。

总的来说,国际上各国的行业培训都是由行业主导、政府保障,统一和完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而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培训相比较而言存在着市场意识薄弱、职业培与学历教育割裂、各机构和组织的行业培训带有盲目性、缺乏科学性。

三、我国行业培训改革的方向

根据以上各国的经验,我国的行业培训有以下几点改革的方向: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培训的联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只是单纯的学历教育,与行业联系不紧密,高职教育的理论性过强,行业培训的市场也缺乏权威载体。

(二)完善行业组织,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日常管理

应出台有关政策引导和规范行业组织,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支持和鼓励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工作,如开展人力资源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学改革。

(三)加强立法和规范

虽然我国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曾明确提出,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2002年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保障部联合发文,提出要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培训中的作用,但这些规定很笼统,故实施效果很差。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仍然各行其是。所以,国家不仅要加强立法,还要通过税收、财政等其它较灵活的调控手段鼓励并要求行业企业参与培训。

篇4:辛集皮革博览会成功举办

中国 (辛集) 皮革博览会, 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主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辛集市人民政府承办, 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 在促进销售、拓展市场、扩大交流、加强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经成为提高“皮都辛集”知名度、宣传辛集和辛集皮革业的重要窗口。

当日上午, 辛集国际皮革城商品销售额达30多万元。

本届辛集皮革博览会于9月30日圆满落幕。

篇5:辛集皮革行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发展培训交流会

【关键词】轮胎行业;电商现状;电商模式;发展对策

1.我国轮胎行业电商现状

根据中国轮胎商业网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各轮胎品牌的销售量均有所攀升,轮胎电商的整体运营业绩处于中上水平,轮胎行业电商销量占全部销量的比例大约是0.4%。

1.1轮胎电商产品分析

2014年以来,在所有的轮胎品牌中,全球轮胎领导者“米其林”销售量最佳,另外两大著名的国际轮胎品牌“邓禄普”“德国马牌”紧随其后。据2014年8月销量数据显示,“邓禄普”轮胎品牌的“SPT105/55R16”以853件的销量获“本月最畅销单件产品”称号;米其林轮胎“浩悦韧悦205/55R16 91V/W”以单品销量580件位居第二;邓禄普“SPT1195/65R15 宝来朗逸”以536件的销量位居畅销品第三位。

线上轮胎产品的价格从150元到1500元不等,200—500元的消费区间最受消费者欢迎。2014年10月销售数据显示:200—300元的轮胎产品成交量突破10000件,300—400元的轮胎产品成交量突破15000件,可以得出结论:轮胎电商中平民化的价格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1.2轮胎电商店铺分析

据中国轮胎商务网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目前进驻天猫旗舰店的轮胎品牌共有9家。从现有数据来看,无论是产品描述相符程度,还是商家发货速度和服务态度,各家轮胎品牌旗舰店的分数均维持在中等水平。此外,从消费者的打分和评价方面可以看出,目前商家的描述相符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商家仍需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

轮胎电商地域格局趋向多样化,上海、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电商地域分布共占全国七成份额。曾居于电商领域“霸主”地位的一线城市北京,2014年10月来销量以微弱差距落后于浙江、山东。其他省市如江苏、江西等地电商也发展迅猛,未来轮胎电商的的区域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2.我国轮胎行业电商模式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轮胎电商主要有4种模式:传统类;垂直类;平台类;垂直加平台类。

2.1传统类

传统类的典型代表是米其林驰加店,这种模式几乎与任何轿车轮胎品牌不同,米其林经过在中国的25年发展,建立了先进的驰加店零售网络体系,即以轮胎为主题的汽车快修连锁店。依托强大的连锁机构,米其林驰加店推出线上体系,是由传统经营向电商的自然转型,米其林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连锁店的美誉都是促成其电商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由传统经营向电商转型过程米其林也面临一系列问题:消费者选择的品牌有限,如何挖掘更多潜在客户;如何保证线上产品的价格优势。

2.2垂直类

垂直类的典型代表有途虎养车网,麦轮胎,该模式自主建设电商垂直网站、手机端微信、未来趋势将开发对应发APP。开发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前利用现有电商平台的流量来拓展客户,主要是天猫旗舰店以及京东商城。垂直类电商通过线上的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开发了线下服务合作商,为线上购买者提供了线下安装服务。

该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京东等竞争;如何在保证物流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如何打破厂家的区域保护政策,降低采购成本;如何建立高质量的线下标准化服务网点;以及推广垂直网站的成本和效果等。

2.3平台类

相比于垂直类电商模式自己采购,仓储,销售给客户,平台类电商不参与到经营中,而是给入住的客户提供店铺及相关的配套服务,是传统代理制的一种线上拓展,吸引了大量轮胎零售商与区域代理商来销售自己代理的轮胎品牌。

在平台电商中,如何解决客户除了购买商品之外的线下服务,建立车主的信任,保障售后服务的质量,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入驻的商家如普利司通、朝阳等品牌来说,如何解决同传统渠道的冲突,如何维护价格体系的稳定是最突出的挑战。

2.4平台加垂直类

京东商城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京东建立在能够保障质量和正品的自营,随着其迅速发展,京东面临着如何利用强大的流量来销售更多的品类。此外,京东的物流及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而通过平台的形式招商是必然选择。京东平台上并存着自营与POP店两种形式,所谓京东自营只是一个半成品,通过向各区域轮胎代理商采购,并要求区域代理商提供物流、店铺建设、客户服务及线下安装来完成;POP店基本上是由第三方卖家直接发货。

3.我国轮胎行业电商发展对策

3.1轮胎厂家发展对策

在轮胎行业,电商对于厂家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新的渠道,厂家需要做好新老渠道之间的权衡:既能保证占自己銷售量绝对比例的传统经销商渠道健康有序发展,又要敢于选择稳妥的方式展开尝试。前期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团队,完善流程,积累经验,提升销量作为后期的主要任务。

3.2轮胎代理商发展对策

轮胎代理商作为厂家在区域的代言人,在互联网时代必须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选择与有潜力的电商合作,成为电商平台的供应商以及线下服务商的整合者,借助电商的发展促使阶段性发展;发展壮大后妥善处理与电商的关系。

3.3轮胎零售商发展对策

电商的实质是将价格透明化,与传统的零售店相矛盾,电商对零售商最大的挑战在于使得零售商的价格透明,利润逐渐减少。零售商可以从以下几点实现销售渠道升级: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及品类,成为电商线下的服务合作伙伴;优化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与电商的竞争力;建立自己所在区域的服务体系,用服务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科]

【参考文献】

[1]戴晨.轮胎及橡胶行业如何借力O2O[J].中国橡胶,2014(4):22-25.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英文版下一篇:交头接耳成语的解释及造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