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2024-05-21

乡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乡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2021年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x健康扶贫工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xxxx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x镇计划生育责任人分别与x区基层治理社会事业局和各村签定了xxx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健康扶贫目标纳入其中,并专门下发了x镇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细化了目标管理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二、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

1、实行干部健康扶贫“包村包户”责任制,由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一起对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健康帮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折页xxxx余份,广播宣传xx余次,发放避孕药具xxx余只。

2、由卫计办每月到村了解群众婚、育、孕、信息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三、落实“一对一”联系制度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联系x区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x和x老师为她们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四、开展大型宣传服务活动,助力健康扶贫

1、xxxx年x月x日上午,x镇卫计办、计生协联合x区第三人民医院举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爱专项行动暨大型义诊活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约xx人参加,接受了免费健康咨询、免费家庭医生签约、免费义诊以及小礼品相赠。

2、xxxx年x月xx日,x镇举办xxxx年“预防出生缺陷,助力健康扶贫”主题宣传活动,分管卫生工作的副镇长x、x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生代表、x镇卫计办全体以及xx个村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育龄群众代表约xxx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x副镇长就预防出生缺陷,助力健康扶贫的重要意义作了动员讲话,现场播放了预防出生缺陷宣传片,志愿者宣读了预防出生缺陷倡议书,x区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x以PPT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做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专题讲座,x区第三人民医院计生科医生x介绍了免费婚检孕检流程及时间安排,x镇卫计办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预防出生缺陷有奖问答,发放礼品xx份。最后开展了专家现场咨询。

五、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共同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x镇分管卫生计生副镇长x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署健康扶贫工作,并多次到x区第三人民医院督促指导医疗扶贫工作。

2、已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婚育龄妇女参加了四次计划生育“三查”服务,为达到生育数量上限的育龄妇女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并按照免费手术标准予以报销。

3、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宣传医疗报销政策和县域外转诊、急诊流程,并为x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医疗费用个人自负部分超过总费用xx%的对象x人申请卫生扶贫基金救助。

篇2:乡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扶贫要做好,必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面进行,下面的这篇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总结一起欣赏!

01

今年,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卫生健康扶贫工作,力争通过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实施“十免四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摆脱长期贫困。建立健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现将我局2018年一季度健康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局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把健康扶贫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贯彻实施健康扶贫政策,全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调整了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谢学洪任组长,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副局长谭建成负责牵头全县健康扶贫工作,各分管领导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抓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并抽调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县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减贫任务完成。

二、精心谋划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健康扶贫工作部署,根据《四川省健康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夹江县健康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夹江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健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夹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精神扶贫深化工作实施方案》。

三、精准识别

在全县各医疗结构设立专门的健康扶贫服务窗口,救助对象就医时,只需在定点医疗专用窗口出示相关证件,一站办理、一次结算完成。各定点医疗机构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立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展板,全面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及救助流程,使健康扶贫对象就医更加快捷方便。

四、干部驻村帮扶、对口支援

今年派出3名第一书记,全脱产深入到永青乡。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安排10人对口支援甘霖镇30户贫困户。

五、加强宣传,使健康扶贫政策深入人心

各级卫计单位加强学习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卫生健康扶贫宣传专栏,对卫生健康扶贫政策、医保政策等进行宣传。结合三下乡活动,利用春节返乡开展了冬季暖心活动。组织县医学会、县计划生育协会、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等5支宣传队20名医疗专家和扶贫工作人员参加

“科技一条街”活动,发放涵盖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与预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治、母婴保健、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健康扶贫政策等内容的宣传手册和资料,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查体服务、义诊义检,并根据实际情况向群众提供有效的医学建议和医疗健康建议。结合世界结核病防病日“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活动,全县各医疗机构走上街头、深入乡镇,宣传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据统计,此次大型科普月活动,县卫计局组织县直医疗单位共接受免费健康咨询、健康扶贫政策咨询2000余人次、义诊义检

1000余人次,发放健康科普资料

3000余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手册1000余份

六、专项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1.优先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截止目前共免收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3162人次,免收金额30499元;免收贫困人口住院院内会诊费359人次,免收金额4714元;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6人,免收金额8925元;免收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21人;开展免费巡回医疗服务3120人;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663人;免费提供妇幼保健服务2181人;免费为艾滋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3人;免费为结核病人提供药物治疗18人。

2.将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与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工作有效整合,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在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设立健康体检档案专柜,对完成体检的健康档案按照重大疾病、一般疾病、亚健康、健康等四类分类管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贫困人口就医成本。2018年贫困人口健康体检正在进行中,截至3月底已体检7001人。

3.抽调精干力量深入乡村,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摸底调查,计划修建35个标准化卫生室,其中2018年预脱贫村11个,每个卫生室由县级财政预算资金投资9万元。为充实村医生队伍,我县组织开展农村免费村医培养项目,积极推行乡聘村用等措施,努力为村卫生室培养一批人才,促进贫困村卫生人才增量提质。

4.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与属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向贫困户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为其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达到“五明白”要求,即:对自身健康状况清楚明白、对疾病发生情况清楚明白、对医疗救治情况清楚明白、对医疗费用发生与补助情况清楚明白、对脱贫情况清楚明白。

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情况

为确保健康扶贫专项2018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共筹措资金

万元,其中省级资金

万元,县投入资金万元。

支出情况: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贫困住院患者231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20120元。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政策理解。组织我县各医疗保健机构集中学习健康扶贫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对政策的理解。

2.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各医疗保健机构完善本单位工作机制,尤其建立健全自查机制,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健康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力度。

4.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全县医疗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5.加强督导和考评,确保各医疗保健机构贯彻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

2017年12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督导,确保健康扶贫暖心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2017年12月20日,我们先于全省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电视电话会,召开了由县级医院院长、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卫计局中层以上人员参加的全县健康扶贫暨冬季暖心服务活动工作会议,会议在要求做好国家及省、市健康扶贫迎检工作的同时,要求各乡镇抓好健康扶贫工作队的组建;2017年12月22日,制定下发了《海兴县健康扶贫冬季暖心行动工作方案》;2017年12月27日,县委督考办对我局重点工作督查,就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工作提出要求;2017年12月29日,我们召开迎接省市重点工作督查会议,会议要求全县都要开展好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并就市健康扶贫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明确的改进措施;2018年1月3日,市重点工作督查组到我局督查,听取了健康扶贫工作汇报,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4日,卫计局相关领导带领两个工作组深入各乡镇对暖心服务活动进行了督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2018年1月8日,召开局班子会议,对健康扶贫工作进行再部署,并建议将公共卫生服务、生殖健康服务活动与暖心服务活动相结合,同时抽调专人成立督查组,建立督查工作制,经常督导检查,确保服务活动不走过场。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服务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全县197个村全部成立了以乡镇卫生院院长为组长,乡、村医生和卫计专干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队,队伍名单(包括联系电话)均在各村卫生院张贴,并发放到贫困户家中。五名市人民医院专家和28名县医院骨干医生与乡镇卫生院人员混合组编,成立七个冬季暖心服务工作队,分赴全县七个乡镇每天进村入户开展服务。服务队热情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务实的作风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三、突出重点,务求服务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抓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

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并张贴了明显的温馨提示标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覆盖率均100%。

二是抓好大病救治工作。

全县共核准大病患者5人,全部救治,救治率100%,并全部建立了台帐。

三是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全县家庭医生签约7333人,签约率%,全部履约,新签人数710人,全部履约。

四是抓好宣传服务活动。

制作宣传条幅35条,标语421条,明白纸1万份,健康扶贫知识手册3000本,电话咨询服务1700余人次,入户面对面宣传服务6300余人次;另外发放挂历、纸抽、水杯等宣传品6000余份,为暖心服务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03

5月31日,我院召开了2018年医疗精准扶贫第一阶段工作总结会,有幸邀请到云雾镇吴镇长,计生办兰主任,云雾镇各村村委到会参与,根据县、镇两级脱贫攻坚工作总部署,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走好扶贫每一步指导思想,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落实医疗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扶贫措施。查看工作进度,将医疗扶贫工作作为医院当前首要任务之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扶贫措施和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凝聚扶贫攻坚合力。

首先,由医务科汇报了在脱贫攻坚工作、医疗大巡访下村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做以汇报,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部分村医存在选择性的开展临床业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临床业务的卫生室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环节较为薄弱,没有达到相互兼顾,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群众对服务满意度较低。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村医及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管,加强村医培训。更好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大巡访任务。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相应处罚;严重者予以整顿通报;对屡次不改者,将上报上级部门处理,并暂停村医工作。考核将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要求及医疗大巡访任务,结合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健全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我院主管领导强调,各项工作要落实,搞好医疗扶贫工作,落实好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惠农民生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吴镇后期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村医工作繁琐,是群众生边的第一个健康卫士,要把工作落实到位,政策宣传到家,交合医家庭就医要按要求报销,并不是只服务贫困家庭,而是所有百姓,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真正完成医疗大巡访任务,做好脱贫攻坚任务。

04

根据《关于报送2018年22个扶贫专项半年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现将健康扶贫专项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川区健康扶贫

工作紧紧围绕“率先突破、领跑达州”奋斗目标,严格贯彻执行健康扶贫专项上级要求和实施方案,以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为重点,不断加大重特大疾病患者救助力度,有效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确保不发生因病致贫返贫,确保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如期实现。

一、目标完成情况

健康扶贫“五大行动”有力实施,“十免四补助”、“八个100%”和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贫困患者区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特大疾病患者救助政策积极推动落实,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实施有力。

一是全面核准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区域内患病贫困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二是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居民医保缴费财政全额资助政策,区域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三是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四是“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疗救助成效不断巩固。在坚持基本医保全市统筹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扶持政策,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健康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范围、目标、措施、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努力确保贫困人口区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2018年1-5月,贫困人口区域内就诊

万人次,其中区级医疗机构诊疗万人次,乡镇医疗机构诊疗万人次,村级诊疗万人次;门急诊万人次,门诊医疗总费用万元,住院万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万元;免收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万元、院内会诊费万元。建立贫困人口居民电子档案万份,为317名高血压患者、119名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管理率均为100%。免费实施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20例。

五是积极完善分级诊疗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

积极推进“三医监管”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医疗费用控制政策监督管理,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覆盖率达100%。

(二)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工作加强。

一是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工作,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期内免费体检参检率。截止目前,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完成率达100%。二是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治监测工作。加快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恢复建设,按期购置专业设施设备和办公设施设备、车辆等,为9月正式启动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6%。三是积极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促进。1-5月全区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1469例,死亡4例(艾滋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0万、/10万、%。与去年同期(966例)比发病率上升%,死亡率上升100%。其中,乙类传染病10种664例,发病率为/10万,与去年同期比发病率上升%;丙类传染病5种805例,发病率为/10万,与去年同期比发病率上升%。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肝炎、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占发病总数的%。肺结核发病164例,发病率为/10万。与去年同期(126例)比上升%。艾滋病发病13例,发病率为/10万。与去年同期(9例)比上升%。HIV发病40例,发病率为/10万,与去年同期比上升%。

(三)医疗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推进。

一是积极开展“医共体”试点工作,区人民医院复兴分院正式成立并初步取得良好试点效果,为区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效促进基层服务能力和质量整体提升。二是城乡对口支援和远程诊疗系统建设不断深化。加大了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区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提高医院远程会诊占比。2018年1-5月,区级医疗机构远程会诊43人次,院外会诊5人次,开展适宜技术服务15项。三是积极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和巡回医疗服务。33种大病患者1800人,集中救治食道癌患者5人、胃癌患者4人、结肠癌患者1人、直肠癌患者4人、终末期肾病36人、老年白内障患者40人、肺癌患者7人、乳腺癌患者1人、宫颈癌患者1人。组织开展巡回医疗活动237次,覆盖19个乡镇办委,服务人次万人,发放药品价值万元。

(四)卫生人才配置行动积极推进。

一是积极推进人才增量提质。认真组织开展医学技术人员培训,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2018年上半年全区卫计系统共引进人才11人(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人);组织培训1230人次,区、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分别达到100%、95%、90%。二是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和青年卫生人才服务基层。不断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适当调整,促进南北交流,不断创新探索“村医乡聘”模式,建立区、乡卫生人才激励机制,扎实开展“传帮带”活动,整体提升卫生人才队伍质量。目前,调整乡镇卫生院院长8名。

(五)生育秩序整治行动有序实施。

一是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强化督导考核。二是严格落实卫计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不断加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生育观,自觉按照政策有计划生育。三是自觉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实行乡村干部包村包户,认真做好宣传教育、药具发放、技术服务等。乡村干部包村包户落实在保持在100%,专业计划人员“一对一”联系率达100%。四是不断强化计划生育基础。坚持孕前管理为主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强化计划生育季度“三查”,促进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减少非意愿妊娠发生。五是落实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完成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妥善安置计划生育服务人员,保持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持续。

三、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根据安排,2018年通川区将统筹使用脱贫攻坚资金对全区173个非贫困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统筹整合资金1054万元,其中新建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万元/村)由财政直接拨付所在乡镇组织实施,173个村卫生室的室内布局和环境打造由卫计局牵头组织乡镇卫生院实施。

四、项目督促督导情况

(一)明确责任。

为确保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通川健康扶贫专项工作实际制定了《通川区健康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和《通川区健康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责任分解表》,明确了区级牵头部门责任,卫计系统细化分解各责任到局机关分管领导、责任股室和责任单位,形成了同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督导。

按照任务分工,各区级牵头责任部门积极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区卫计局积极组织各责任股室突出重点加强了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督导,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整改到位。

(三)有效整改。

针对2018年第一轮脱贫攻坚省、市、区全覆盖督导发现问题、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健康扶贫相关问题、省卫生计生委2018年上半年综合督导发现问题,认真组织各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及时进行了整改落实。截至目前,整改落实各项问题5项,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整治涉及问题25项。

五、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基层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大。

主要原因是贫困人口就诊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就医相关费用均由医疗机构进行垫付,同时办理贫困人口就诊就医费用报销(或救助)有一个过程,相关费用拨付(到位)进度较慢,基层医疗机构垫资额度大,个别单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运转。

(二)基层服务能力不够平衡。

主要原因是基层尤其是边远山区引进卫生服务人才难、部分村村医年龄结构老化,虽然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不足。

(三)非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推进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是非贫困村卫生标准化建设并非脱贫攻坚考核指标,乡镇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六、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

坚持落实好“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服务等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和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大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患者的救助力度,确保不发生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二)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救助机制。

建议统筹整合健康扶贫各项救助资金实行“一个窗口”办理机制,加快建立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行网络化审核办理,提高救助效率、缩短救助时限、降低医疗机构垫资风险和压力。

(三)从严从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

不断加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夯实基层基础、务实督导考核,不断提供群众的获得感。

篇3:乡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脱贫工作的难点

(一) 基础条件差。碧流台镇属于偏远山区, 不具备区位优势, 经济条件滞后, 交通欠发达 (村村通没达到全部覆盖, 雨雪天气, 一些村根本无法进出) , 造成地区产品在市场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碧流台镇土地大部分为山坡地, 水资源匮乏, 存在“望天收”现象。群众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现象突出。

(二) 贫困户界定难。一是有些农户很难根据居住和生活条件来界定是否贫困。二是有的老人省吃俭用把一生积蓄全部用到子女身上, 但是子女不养老已成为社会普遍, 致使老人返贫, 将老人生活负担转嫁给政府。三是人均纯收入很难界定, 只能靠村干部、评议小组估算, 这样在某些程度上会造成不公平, 人缘好、会办事的会被优先考虑, 有些真正的贫困户却评不上。

(三) 群众思想僵化滞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群众思想认识不高, 还存在单打独斗思想, 很难形成合力闯市场, 造成抵御风险能力差。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群众在遇到困难时多是等政策、靠政府、要扶持, 内生动力不足。

(四) 镇、村组织有限权力无限责任, 权责错位。镇级政府职能空壳化, 镇级有职权的站所大多实行条管, 责任大、权力小, 统筹难度大。镇村组织公信力下降, 组织群众干事创业困难, 贫困群众对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责任感不强, 缺乏对这些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 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

脱贫工作的尝试

为尽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2年, 碧流台镇积极探索形成了“放大倍数、有偿使用、互助联保、滚动发展”的扶贫开发项目新模式, 即“杠杆式”扶贫模式。并率先在四方城村开展试点, 由于该村基础薄弱, 水浇地面积少, 加之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观念保守等原因, 始终未能摆脱贫困, 全村有贫困户374户、1124口人。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3600元。通过与巴林左旗农业银行合作, 将130万元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存入银行 (其余20万元根据群众要求打配两眼机电井) , 撬动农业银行700万元支农贷款, 扶持全村具备产业发展能力的259户扶贫对象, 发展以肉羊养殖为主的种养业。“杠杆式”扶贫有效破解了传统扶贫方式平均分配扶贫资金、一次吃光分净、难以形成扶贫产业等问题, 以3—5户互助联保方式在保证扶贫资金安全前提下, 每户可贷2—5万元不等, 变无偿为有偿, 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在“杠杆式”扶贫的带动下, 四方城村肉羊产业快速发展, 实现当年实施、当年脱贫的目标。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0.6万只发展到现在4万多只, 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贫困户到2012年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2013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如今四方城村已成为巴林左旗远近闻名的肉羊养殖专业村。

田国学, 今年53岁, 家中有三口人因病因学致贫。2012年5月他通过“杠杆式”方式, 向农业银行借得贷款3万元, 再加上向个人借的2万元, 共计筹集了5万元, 购入32只小尾寒羊, 绒山羊12只。由于自己种地, 饲草料能够自给自足, 年末, 他家的羊存栏就达到了132只。到2013年3月份, 存栏就达到了200多只。2013年4月份, 出栏了80余只, 收入现金9万元。到11月末又存栏293只, 年末又出栏羔羊100只, 收入现金10万元。这时家里还存栏193只, 折合现金20万元。这一年多来, 他共计用于购入饲草料的开支为5万元, 纯收入达14万元。如今家里还存栏200多只。月纯收入近2万元。2013年年底, 他还清了家里所有的欠款。

闫玉和, 今年61岁, 家中现在有2口人, 因病致贫。2012年5月份闫玉和拿到了4万元的项目资金, 在村子附近买了30只小尾寒羊, 在自己的地里开始种植玉米和青贮来降低一些养殖成本, 饲草料全部自给自足。2012年6月份他的羊存栏50余只。因小尾寒羊产羔率高, 黑头种公羊改良肉质, 市场效果看好, 到11月末, 就存栏118只, 年末出栏羔羊30只, 收入近2.5万元, 还存栏88只羊。2013年11月份, 他家的羊存栏达到300只, 饲草料已经不能自给自足, 投入成本近9万元, 购买了饲草料。月末出栏160只, 收入现金19万元, 扣除饲草料成本, 结余10万元, 家里还有存栏羊140只, 折合人民币18万元, 月纯收入1.7万元。

这一扶贫模式有四个特点:一是贷款周期长, 办一次借款手续贷款使用三年, 三年内随用随取, 不需要时可随时还款, 利息终止, 这是保证贫困户脱贫的源动力。二是额度适中, 根据扶贫户需求每户可贷2-5万元不等。三是成本低, 服务便捷, 旗农行执行国家利率 (目前农行年利率为7.5%) , 业务人员上门办理贷款, 降低了贷款成本。四是经济效益明显, 农牧户用多胎多羔的小尾寒羊做基础母羊, 用西乌珠穆沁黑头羊杂交改善肉质, 按一个农户养殖30只小尾寒羊计算, 每年至少产羔120只, 出栏后每只羔利润在500元左右, 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未扣除人工成本) 。

四点成效:一是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传统扶贫方式贫困户缺乏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杠杆式”扶贫在撬动发展产业所需资金支持的同时, 也撬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 利息低、周期长, 产业可以巩固, 群众敢贷款、敢发展。这种扶贫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实现了由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的根本性转变。二是推动了产业发展。选准产业, 抓住关键环节, 走对路子, 产业就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在扶贫项目的带动下, 四方城村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快速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只, 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贫困户到去年年底户均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贫困户利用扶贫项目的“翻身钱”真正实现翻身, 整村推进项目被广大群众喜称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杠杆式”扶贫方式是对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检验, 村“两委”班子引领群众致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充分尊重民意、群众广泛参与和民主推进方式,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到目前已有20多户举家常年外出打工的户听说村里搞“杠杆式”扶贫, 陆续回村通过项目支持发展产业, 实现安居乐业。四是探索出了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模式。“杠杆式”扶贫放大了资金使用效益, 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 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启动资金不足这个关键难题,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变短期性扶贫为长效性扶贫。“杠杆式”扶贫模式对今后开展扶贫工作、“三农”工作、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碧流台镇四方城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 实行协会化管理和互助式发展, 实现贫困户帮扶覆盖。以实施“杠杆式”扶贫项目为基础, 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形成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 在经营上采取“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饲草料加工储备、屠宰加工、活羊交易等全部市场化操作, 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养殖户通过合伙、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方式进驻小区发展规模养殖。产业发展走“农户繁育、集中育肥、工厂加工、四季出栏”的路子, 打造种、养、加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保证农民稳定增收致富。2014年紧紧抓住自治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契机, 通过整合生态移民、风沙源治理及民生工程等各类项目资金近1亿元, 按照“新农村、新机制, 新生产、新生活”的思路正在着手建设产业带动型新农村, 实现“杠杆式”脱贫、新农村致富的目标。

脱贫工作的创新

(一)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确保产业发展可持续。扶贫的重点是选准产业, 因地、因户制宜, 不同条件选择不同产业, 提高群众抗风险能力。政府在其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重点是做好科技服务、实用技术培训, 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当好参谋助手。科学设定奖励机制, 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和激发群众的内源动力,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二) 用市场化手段助推扶贫工作。扶贫攻坚不能只停留在依靠单一政府投入, “修路, 建房, 发救济粮”的状态, 而应该通过更积极的方式, 为贫困户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借助市场化方式这个“外力”, 从扶贫资金使用到产业发展全部市场化运作, 加上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力”, 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这样才能彻底摆脱贫困,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扶贫工作要形成联动机制, 要打“组合拳”。部门联合、资金整合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关键。扶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只有各部门通力协作, 各类资金进行捆绑与整合, 科学统筹, 集中使用, 改变以往扶贫工作各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做法, 同时, 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不能使扶贫资金成为哪痛抹哪的“万金油”, 坚决杜绝分散使用和平均分配。

(四) 采取民主方式确定贫困户。科学界定贫困户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 对扶贫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贫困户评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让群众广泛参与。首先, 组建民主评议小组“评委”库。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除外, 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荐本组威信高、正义感强的老党员、老干部, “两代表一委员”, 群众中坚持公平公正、有议事能力并长期在家的群众, 全村组建一个评议小组“评委”库, 开展评议前, 在村“两委”成员监督下, 由村民代表临时从评议小组“评委”库中随机抽取组成村民主评议小组, 指定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 评议小组成员要在15人以上单数。评议小组开展评议时, 镇工作队、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负责监督, 评出贫困户初步名单及时在村内显要位置公示, 对有异议的, 由评议小组实地入户对比, 民主表决确定后再进行公示, 最终无异议后确定贫困户正式名单。

篇4: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十乡镇问卷调研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问卷调查;实证研究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贵州进行调研,指出贵州的第一大事就是扶贫,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此,省里提出两大战略:大扶贫和大数据。在大扶贫中,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关键和基本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居住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这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是我省的首要任务、是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对于政府基层干部来说,这是一个政治任务,完成不了必定追责。

一、未搬迁户的现实心态(十乡镇随机抽样——386样品)

1.半数以上的未搬迁户能够正确理解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

课题组通过问卷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向当地的未搬迁户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国家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是什么?”58%的搬迁户表示基本明白或很明白,这部份人对易地搬遷赞同,他们认为从山上搬进城镇,老人看病方便了,小孩上学方便了,生活方式也丰富了,自己的就业机会也多了。这些人大多是有点文化(如初中以上毕业)的中年人和经常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是属于农村里有点见识和头脑比较敏捷那部分人。这部分人是搬迁工作的依靠对象。

19%的搬迁户表示不明白或不清楚;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大多数小学都没毕业),几乎一辈子就窝在山里,很少去县城或镇上。在他们看来,呆在山里穷是穷点,但祖祖辈辈都过下来了,只要勉强能过,有什么必要搬迁呢?他们认为,他们现在居住的老房子代表了他们的祖业,“发财离不开老屋基”,要进城脱贫,丢掉“老屋基”那怎么行呢?由此看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让农民在物质上脱贫,也是让农民在精神上脱掉愚昧和无知。这部分人是搬迁工作要攻克的重点。

23%的人则认为易地搬迁是为了让他们进城镇生活,或者就是让他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顾虑重重,乡镇干部告诉他们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脱贫)是目的,进城镇只是一种手段;但对此说法他们不赞同,理由是:你能确定搬出去后我一定有个工作吗?我可是除了干农活什么都不会;要进城可以,把房子留下,不要“复垦”,进城后没有活路还可以回去。这部分人是搬迁工作争取的对象。只要反复对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他们的顾虑可消。

2.生态恶劣,做庄稼只是活得了——但活不好

要搬迁的贫困户大都分散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山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在这种恶劣的生态条件下,做庄稼难以养活一家人。课题组在松烟镇大新村曾与一搬迁户恳谈,他说:他家一家5口人,有一老人有病,他本人也有胃病。他家只有三亩半坡地,有些地还夹在石头的缝隙里;在坡地上主要种包谷和洋芋,或者小麦油菜红薯等,家里喂两头猪和养几只鸡,房屋周边的土边地角种点蔬菜,农闲时也外出打点临时性短工,一年辛苦到头,全年一家人的人均收入扣出所交的医保社保外不超过2000元。他认为,从小生长在山里,家乡没什么不好,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传统的小农经济由于土地的局限性,所以每新增投入所取得的收获总比前一投入所取得的收获少,这就意味着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无论怎样勤奋劳作和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其收获是很有限的。这就是做庄稼富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当然是可以活得下去。贫困农户的收入来源不外几个方面:做庄稼,做蔬菜,做养殖,做果园,外出打工等。问卷显示搬迁户的收入分布是:78%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做庄稼和兼做蔬菜和养殖;7%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搞养殖;4%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经营果园;11%的搬迁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少数去了外省,多数在居住地周边的城镇打工,这种工是廉价的临时性短工,俗称“铲地皮”)。有些搬迁户,夫妻俩都到沿海打工,尽管收入不错,但考虑到家里老人无法照顾,小孩无人关心,于是又回到了家乡操旧业——做庄稼。还有一些搬迁户,由于户主身强力壮是个有效劳动力,且做庄稼也得法,本算不上贫困户,但只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会成为贫困户:①有一个以上的老人有病;②有一个以上的小孩有病;③老人和小孩都有病;④家里负担重(有老人且小孩也多)。

问卷显示主要致贫原因的分布情况是:13%的搬迁户家里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老人有病;4%的搬迁户家里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孩有病;17%的搬迁户家里负担重(上有二老且小孩也不少);5%的搬迁户家里缺乏有效劳动力(劳动者体弱多病);61%的搬迁户直接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做种植业产出低。

3.农村贫困户的识别方法——没有科学的,只有合适的

关于搬迁贫困户的识别方法,各地的做法大同小异,但都符合一个公式:个人申报+全村民主选举+村委会调查(或工作组)+上级审核。在这个公式中,关键环节就是工作组或村委会的调查,因为是不是贫困户只有通过周密的调查来证明。这个调查程序就是所谓“建档立卡回头看”,目前省内外总结出很多具体做法,如“四看法”;“五识别”;“四见五看”,“六优先五不录”;“十三有一档调出”等等。如何评价“建档立卡回头看”?问卷显示:29%的搬迁户认为有点道理;4%的搬迁户表示不清楚;46%的搬迁户认为基本合理。21%的搬迁户对“建档立卡回头看”不满意,这是因为各种“回头看”太多,群众不堪其扰。一些贫困户不满地质问:“你们天天喊我们开会,天天喊我们签协议,天天喊搬迁,搬到哪里?房子在哪里?我连影都没看到。”

目前,在技术层面上还不能做到“精准识别”的一步到位,所以各种“回头看”是必要的,每一次“回头看”都能或多或少剔出一些人,从而向“精准识别”逼近。管理学有一个法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没有科学的,只有合适的。而现在的识别方法正是这样。只要定的标准和调整机制合理,通过反复的“回头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但是每一次“回头看”必须是高效的,否则老百姓不满意。

4.彻底拔掉穷根子——“复垦”是必然

在调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复垦”。所谓“复垦”,是指搬迁户搬走后,政府把他们老屋拆掉,把宅基地变为耕地。绝大多数搬迁户希望搬迁后给他们留下老房子(土地是保留的,但房子要“复垦”),以便他们搬迁后无法谋生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居住地生活。政府规定“复垦”必须进行,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断了搬迁户的回头路。回头路是不能走的——贫困户所居住的大山中,山高坡陡,水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电、教、医等送不进去,如此世代被大山所困,世代因困而贫,所以就导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所以就要离开大山。易地搬迁,就是要让贫困户离开大山搬到城镇借助国家扶贫政策一揽子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在调研中了解到,为了动员贫困户搬迁,基层干部的工作辛苦而艰难,其办法就是反复采用一种“深度恳谈”的互动方式,一是入户针对个人的“深度恳谈”;二是“共商会”上的“深度恳谈”。在这种有效的方式下,即使非常的固执的人也会动摇。通过“深度恳谈”,大家一致认为“复垦”是必然的,搬迁后留下的土地和山林可以流转给专业经营者(大户)经营,或者采取“三变”的形式交给专业者经营。所谓“三变”,即就是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针对搬迁,各种心态都有。问卷显示:7%的搬迁户嫌政府的补偿款低了点。36%的人担心搬迁后没有就业渠道,谋生困难;27%的人舍不得老房子;11%的人不想丢掉种植业和养殖业;19%的人既担心搬迁后无法谋生,又舍不得土地和房子。

易地扶贫搬迁,其意义不仅让这一代贫困农户“逃离”贫困,更重要的是斩断代际贫困的链条,使他们子孙后代彻底告别小农困境而融入城市的富足与文明。对国家而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能有效地促进城镇化率提高、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因而能够拉动消费品生产和消化大量钢材、水泥等富余产能,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和和贫困农民的双赢。但只要有一方不想赢,那就谁也赢不了。

5.未搬迁户就业意愿有三类——重点在第一类

问卷显示,51%的人希望在搬迁后政府给自己直接安排一个工作,包括环卫、绿化、安保、交通协管、楼房保洁等工作。这部分人是搬迁户中的弱势群体,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低,所以没有就业竞争意识。18%的人希望政府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培训后自己去找工作。这部分人认为,政府对他们培训后,出去找工作,只要收入过得去,可以干点技术活,如汽修和电修或理发什么的都行;也可以不干技术活,如帮人打杂或直接去建造工地干泥工活等,总之,他们认为就业培训是必要的,培训后就业的路子要广得多。24%的人愿意自主谋生做点小生意,只是希望政府帮助租一下门面和摊位;5%的人想自己当老板,希望政府帮助他们创业,如帮助找项目,联系贷款,提供信息和各种创业服务等。2%的人很干脆,希望政府直接拿一笔钱给他们(当然不是搬迁款),以后就不麻烦政府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搬迁户的就业意愿把搬迁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搬迁后将为别人或组织打工的人,这是搬迁户中的比较弱势的群体,占搬迁户总数的3分之2左右;第二类:搬迁后想做点小生意的人,占搬迁户总数的4分之1左右;第三类:想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人,这是有路子的搬迁户,是搬迁户的强势群体,占搬迁户总数的20之1左右。由此可知,第一类和第二类搬迁户是政府帮助就业的重点。

6.尽管搬迁户需求多样化——也要服从政府的统筹和规划关于安置方式——58%的人愿意政府在某个地方修好安置房,自己直接搬进去;33%的人希望政府把补偿款发给他们,然后他们在政府圈定的区域内按政府提供的图纸自己动手修房子;9%的人很干脆,说政府多拿点钱给他们,他们住在哪里和住什么房子,政府可以一概不管。

关于搬迁到哪里——52%的人愿意搬迁到县城;28%的人愿意搬迁到镇里;11%的人愿意住在旅游区附近;9%的人无所谓。

关于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安置在一起——41%的人希望与同村或熟悉的人住在一个安置区;56%的人则无所谓;3%的人更愿意住在没有熟人或同村人的安置区。

关于对安置区的要求——14%的人主要希望购物方便;33%的人主要希望小孩上学方便;17%的人主要希望交通方便;36%的人则希望交通方便,购物方便,看病方便以及小孩上学方便。

关于安置房的样式——50%的人希望政府提供的住房是小高层步梯房;10%的人希望政府提供的住房是电梯房;40%的人希望政府提供的住房是平房。

关于对户型的要求——22%的人希望自己住的房间在户型的设计上要考虑喂猪养鸡方便(这部分人多是五十岁以上或基本没出去打过工的人);78%的人认为在户型的设计上不需要考虑(这部分多是年轻人或出去打过工的人)。

关于安置区的文化生活——70%的人希望安置区的文化生活丰富;10%的人则认为不需要什么文化生活;20%的人则无所谓。

关于融入城镇——11%的人担心进城后在生活方式上与城里人合不来;34%的人愿意进城后在生活方式上向城里人看齐;55%的人则认为进城后,自己想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没有必要比照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由上统计看出,搬迁农户中一部分人的个人需要带有农民的特征,如想住平房,在住房里要有养鸡喂猪的设施,不需要社区的文化生活,在生活方式上不想融入城镇等,这种“农式需要”需要我们去引导改变,否则也会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障碍。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不仅是要让贫困农户的身子搬进城过小康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让贫困农户进城后,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要融入城市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

二、已搬迁户现状(十乡镇随机抽样——108样品)

1.就业的分布现状

10%的搬迁户做店铺生意或其他生意(四分之一的搬迁户的生意是政府促成的;四分之一的搬迁户的生意是自己发展起来的;另外二分之一的搬迁户的生意是靠亲友帮忙开展起来的);29%的搬迁户在产业园区打工;13%的搬迁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19%的搬迁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17%的搬迁户在农旅一体化的田园打工;12%的搬迁户做各种临时性短工。

2.就业取得方式

6%的搬迁户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政府直接帮助找的;17%的搬迁户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靠亲友帮忙找的;77%的搬迁户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所提供的机会而获得的。

3.收入现状

5%的搬迁户认为与搬迁前相比差不多;21%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一点;55%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得多;19%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得太多。由此看出,绝大多数贫困农户搬迁后的人均收入已提升。

4.关于安置房的满意度

7%的搬迁户对政府提供的安置房不太满意;64%的搬迁户对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基本满意,29%的搬迁户对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很满意。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搬迁户对自己所居住的安置房表示满意。

5.关于安置区整体环境的满意度

6%的搬迁户不满意;45%的搬迁户基本满意;49%的搬迁户满意。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搬迁户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整体环境表示满意。

6.关于搬迁后小孩受教育的状况

2%的搬迁户不清楚;5%的搬迁户认为和过去差不多;11%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一点;24%的搬迁户认为比以前好;58%的搬迁户认为比过去好得太多。

7.关于安置区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68%搬迁户表示满意;32%已搬迁户表示不满意。这说明,一方面,每个人对社区的文化生活的理解和期望值是不相同的;另一方面,一些安置区的文化生活没有开展起来,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安置区的文化生活的建设。

8.关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程度

54%的已搬迁户认为搬迁后有很大的改变;31%的已搬迁户认为只有一点改变;15%搬迁户认为没有改变。问卷表明,绝大多数搬迁户的生活方式受到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

9.关于对城镇居民生活的融入度

71%的搬迁户认为自己已基本融入城镇生活;21%的搬迁户表示还有一点距离;8%的搬迁户认为还有很大的距离。这说明,少数已搬迁户虽然身子进城了,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上仍停留在山区农民的层面上。

1.对基层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35%的搬迁户表示满意;42%的搬迁户表示基本满意;23%的搬迁户表示不满意——原因多种多样,如一些搬迁户的补偿款没完全得到,一些搬迁户认为政府帮助就业不力,甚至有些搬迁户认为安置区的绿化不好等等。但大多数搬迁户是满意的。

篇5: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实施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XX-2018年,按照“442”(每年分别完成总任务量的40%、40%、20%)工作进度,分类救治患病贫困人口,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重点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到2018年底,所有患病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及时救治,当地卫生资源、居民健康、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计划生育等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二、工作措施

(一)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制定下发调查摸底方案,摸清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薄弱环节,精准识别患病贫困人口病情及病种,在此基础上,一县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法,逐一建档立卡。出台《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帮扶方案》、《便民惠民医疗服务方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分类救治方案》、《妇幼健康扶贫方案》、《健康扶贫考核评估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健康扶贫政策体系。

(二)实施“八个一”工程,分类救治。对患病贫困人口开展“八个一”工程: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确定一名家庭医生、签订一份承诺书、制定一张健康卡、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查体、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将实施“八个一”工程作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总抓手,精心组织,抓出实效。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组织主体,统筹辖区内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划分责任片区,测算好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和工作量,明确地方病、传染病、慢性病及其他病的救治标准,对患病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救治。

(三)推行“先治疗、后结算”机制,便民惠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采用“先治疗、后结算”的机制,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救治,保障贫困患者的基本人权和基本医疗。将惠民医疗服务作为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红利的具体措施,为贫困人口提供安全、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XX年5月底前,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惠民门诊,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便民惠民服务。XX-2018年,在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做好“微笑列车”和“健康山东光明行”活动,分期分批对全省贫困人口唇腭裂患者、白内障患者进行筛查和手术治疗。认真做好贫困人口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血友病治疗等惠民便民项目。

(四)健全服务体系,夯实人才根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思路,XX年6月底前出台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确保2020年前全部达标。进一步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对7005个省定贫困村合理规划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确保村村都有卫生室服务。不断夯实基层卫生人才根基,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模式,XX年,扶贫工作重点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2018年,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培训和继续教育,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至少接受一次专业轮训。2020年,扶贫工作重点地区每千服务人口配备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或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乡村医生。

(五)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帮扶、精准帮扶,强化考核评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XX年6月底前,组织省、市级三甲医院与扶贫工作重点县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帮扶,建立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进一步推进和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扶贫工作重点地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强化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国医堂”和“中医馆”建设,使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鼓励二、三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预约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XX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扶贫工作重点地区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2018年,扶贫工作重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不出县”。

(六)推动健康教育促进,提高健康素养。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倡导“互联网+医学科普”传播权威健康科普知识,帮助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学校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健康进万家、幸福伴我行”活动,加强地方病、慢性病、传染病等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引导贫困人口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作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阵地,组织开展“百名健康教育专家千场健康教育讲座”活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开展高危行为干预,促进卫生服务模式由“重疾病治疗”向“重疾病预防”转变。力争到2018年,扶贫工作重点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全省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七)打造公益平台,吸引各方参与。出台有关政策,鼓励支持群团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健康扶贫事业。探索建立“健康助力奔小康”公益品牌,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打造社会各方参与健康扶贫的统一平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健康扶贫信息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公开有关公益活动、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信息,使健康扶贫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民心工程”,不断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公信力、美誉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省卫生计生委成立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扶贫工作重点地区责任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和进度。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明确具体承担健康扶贫攻坚任务的牵头人和责任人,逐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政策倾斜。加大对健康扶贫的投入,列出专门扶贫资金和项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确定卫生计生项目、制定专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与健康扶贫工作的实际,协调发改、财政、人社、扶贫办等部门将普遍支持的政策和项目向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倾斜;先行先试的政策和项目在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先行试点,予以优先安排。

(三)加强督导检查,做好评估验收。建立“季度调度、半年督导、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严格问责。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发挥好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制定考核评估办法,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重点对组织领导、患病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满意度等进行评估,确保健康扶贫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推进。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实施方案(二)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做好我省贫困地区卫生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XX年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每个新建村卫生室中央和省级共补助10万元,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从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到XX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以上标准。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XX年,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20年达到5名。到XX年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县级医院116个重点专科建设。XX年起,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XX年起,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二、主要措施

1.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完成2965个未达标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由中央和省级投入10万元,XX年建设2400个,XX年建设565个,同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每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1台健康一体机。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

对于贫困村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厅《关于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收取一般诊疗费。

从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列入预算。研究制定村医退养政策。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加强贫困村订单定向3年制专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医学生毕业后重点安排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

加强在岗村医培训。分批安排贫困村乡村医生进修,进修时间为6个月,进修完毕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学杂费及生活补助。

落实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XX年至2020年,依托国家、省级有关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全科医生,其中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18年至2020年,再配备1000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5名的目标。

5.加强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从XX年起,由省级财政安排资金,组织实施全省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到XX年底前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

6.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

从XX年起,每年从省卫生计生委系统选派符合条件的处科级优秀干部到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一年,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XX年起,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重点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多点执业服务,每人每季度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服务不少于6天,完成门诊、手术、会诊、带教指导及健康教育等任务,帮扶指导基层进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管理能力提升。

从XX年起,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医师到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扶,重点帮扶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帮扶时间分别为半年和一年。

7.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从XX年起,对全省417万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所需资金从当年新农合基金中支付,年终统一核算,次年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8.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从XX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所需资金根据实际执行结果,由省级通过调整财政新增缴费补助的方式解决。

9.加强医院管理,减轻患者负担

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规范贫困县医疗机构收费和医疗行为,建立对违规单位新农合资金扣减的制度,集中解决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药品价格虚高和过度医疗等问题,坚决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三、责任分工

1.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督促落实村卫生室建设、提高村医待遇、强化村医培养培训、充实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引导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督导任务进度,检查项目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

2.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争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下达村卫生室项目计划并检查考核项目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3.省财政厅负责资金落实,资金拨付,资金监督管理。

4.省医改办统一组织协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项工作,并实施监督管理。

5.省人社厅负责协调各市州人社部门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录用工作。

6.省民政厅负责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甘肃保监局负责对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7.各市(州)相关部门按照省卫生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将卫生精准扶贫纳入本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

8.各贫困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具体项目在县(市、区)的实施。县(市、区)相关部门要摸清卫生工作薄弱环节,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切实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四、完成时限

年至XX年,完成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2.从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3.从XX年起,连续10年,每年依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招考不少于500名免费医学生。

年至2020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3名;2020年前再配备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5名。

年至2018年,完成贫困县每个县级医院2个重点专科建设,其中XX年20个贫困县,XX年20个贫困县,XX年18个贫困县,2018年17个插花县。

6.从XX年起,每年选派挂职干部、多点执业医师、支农医师到贫困地区帮扶。

7.从XX年起,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年6月底前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

五、检查验收

1.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由县(市、区)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依照《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对各市(州)项目建设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将减少下一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对不合格工程要追究实施单位的责任。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检查各地落实情况。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由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督导实施进度,检查培养培训情况。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由省卫生计生委与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对相关市(州)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5.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根据重点专科建设方案和《甘肃省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和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6.落实选派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制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医院管理等执行情况由各级卫生计生委进行督导和检查。

7.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村医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政策指导。

篇6:乡镇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x 年,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障”为总体思路。积极制定发展规划,大力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737 户 1958 人,占总人口的%。共有石垭口村、蔡家坝村、丁家山村 3 个建档立卡村,三个贫困村均分布深丘,村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农业生产滞后,无主导产业,工业、矿业经济仍未起步,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李子、烟叶、花生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乡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乡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二)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

设。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乡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土地整治全覆盖。积极争取县国土资源局支持,投资 600 万元,硬化丁家山 1 组社道公路 3.5公里,4、5 组土地调形 300 亩,维修山坪塘 11 口,便民路5 公里,维修整治灌溉渠道 1000 米,目前该项目完成代理机构招标,正在施工队伍招标,预计今年年底入场施工。二是道路建设全覆盖。丁家山村泥结碎石路整治 6.5 公里,硬化石垭口村、周家河坝村社道 10.4 公里,此外丁家山于家弯至胡成兵门前2.5公里及5组1公里村社道路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公示。三是饮水工程全覆盖。积极争取县水务局支持,通过 x 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在石垭口村龙王井建成 300m3水池 1 个,在丁家山村回头弯建成 310m3 水池 1 个,完成管网铺设 5.7 公里,解决了 180 户 610 余人安全饮水难题,目前,全乡安全饮水的全覆盖。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在蔡家坝村投资 200 余万实施农网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蔡家坝村的群众照明质量,直接受益群众达 198 户 486 人。五是修建

村级活动场所。在石垭口村投资 10 万元改建了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该村办公面积小,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

(三)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实际情况,在三个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青脆李种植基地1500 余亩、烟叶基地 1000 余亩,魔芋种植基地 500 余亩,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上海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乡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 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乡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x 年我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470 人,人均增收 267 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x 年我乡 7 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 30 余万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四)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发放大米 1500 公斤、棉被 186 床、春节慰问金 1.23 万元、救灾救济金 10.3 万、门诊救助金 0.78 万元;新农合全年报销 24000 余人次,金额 482 余万元。低保进行动态管理,做到随进随出,重点清理了乡村组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情况,共清理取消不符合条件 67 人,重新申请评议批准低保户 121 人,申报待批低保户 52 人,解决五保户 30 人。残疾工作今上年做了大量的智慧量服录入工作,调查走访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办理重度残疾 22 人,办理二代残疾证 35人,送辅助器具轮椅 3 台。

首页 12 尾页

分页阅读第 1 页: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第 2 页: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四个到位”强推进。一是思想意识精准,认识到位。结合每周一开展的理论业务知识大讲堂,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深入学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使其深刻认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了思想早发动、行动早安排。二是贫困户确定精准,管理到位。整合乡纪委、乡农业服务中心等骨干力量组建 3 个工作小组,采取驻村巡查、逐户上门走访、召开院坝会等方式,调查复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来源、住房条件、贫困类别、致贫原因等信息,实现了对全乡 737 户 1958 个贫困人口的精准管理。三是帮扶

措施精准,落实到位。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五三四五”工作法,即“五型”分类施策、“三方”整体联动、“四项”机制助力,“五大”全面覆盖,其做法被四川省扶贫网、四川党建之声等多家省市媒体转载。四是政策领悟精准,宣传到位。采取党委书记领学、县委宣传部理论骨干集中解惑等方式,认真学xxx省、市、县关于扶贫攻坚相关政策,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通过制作展板 16 块、标语 22 条、岩标 40 余条,印发《扶贫攻坚 30 问》400 余份、并撰写了《快板书:精准扶贫到咱村》,组织腰鼓队,于 9 月 29 日在沙坝村集中演出,真正让群众理解扶贫攻坚实质,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在 x 年 10 月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测评中获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二)“三个关口”保实效。一是严把工作进度质量关。按照全县统一规定时限对工作任务进行倒排,严把时间和进度关,明确贫困户识别、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制定贫困村的帮扶计划、特色产业发展等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要达到的工作质量,确保扶贫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二是严把工作监督关。抽调乡纪委、乡党政综合办工作人员、部分村社干部成立扶贫工作督查小组,主动邀请村社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定期开展督查,全面了解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坚持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定

期公告公示制,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加大政务、财务公开力度,积极配合县审计局开展好资金和项目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三是严把动态管理关。按照“民主评困、三榜公示”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实行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已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取消享受的扶贫政策待遇,对复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农户坚决予以退出,真正做到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

(三)四个机制”促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扶贫工作方案》、《乡 x-2020 年扶贫工作计划》,《乡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做到了领导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职责落实。二是健全技术保障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局等单位专家到村开展培训活动 9 次,先后组织石垭口、丁家山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 XX 县、XX 县学习考察青脆李和青皮梨产业发展,有效提高了产业发展能力和劳动技能水平。三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围绕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的内容,积极与农业、扶贫等部门对接,主动争取基础设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 2580 万元,对主导

产业、社会事业等建设提供支持。四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推行“周述职、月报告、季小结”考核评比制度,每周一工作例会前,各贫困村社干部、乡扶贫工作分管领导及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就上周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一次述职;每月底村党委及驻村工作组向乡党委、政府上报本月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每季度组织乡干部、村社干部召开一次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广泛邀请县扶贫移民局、村社干部、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退休干部等,到贫困村座谈,全面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寻求解决办法和推进措施,确保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我乡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全面脱贫,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扶贫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年初计划实施的道路建设、产业项目等至今还未完工,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下

一步,我乡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进一步创新载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二是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加大与县扶贫移民局、县交运局等县级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采取定期督查,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等方式,全面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程;加大已建成项目的后期管护,组建管护巡查队,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已建成的项目切实发挥实效。

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到周边县市区的学习力度,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对我乡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炼,逐步探索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狠抓机制落实,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

首页 12 尾页

上一篇:我发现,我快乐下一篇:一问责八清理和整治基层微腐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