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震奥巴马演讲词

2024-05-03

海地地震奥巴马演讲词(共5篇)

篇1:海地地震奥巴马演讲词

Good morning, everybody.This morning I want to extend to the people of Haiti the deep condolences and unwavering support of the American people following yesterday’s terrible earthquake.大家早上好。昨天,海地发生了强烈地震。在此我想对海地人民表达最深的问候,美国人民将坚定地向海地提供援助。

We are just now beginning to learn the extent of the devastation, but the reports and images that we’ve seen of collapsed hospitals, crumbled homes, and men and women carrying their injured neighbors through the streets are truly heart-wrenching.Indeed, for a country and a people who are no strangers to hardship and suffering, this tragedy seems especially cruel and incomprehensible.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are also with the many Haitian-Americans around our country who do not yet know the fate of their families and loved ones back home.我们刚刚开始了解到地震所造成破坏的严重程度,我们从新闻报道和图片上看到了倒塌的医院,变成废墟的房屋,人们在街上抬着受伤的邻居,场面十分令人心痛。海地和海地人民已历尽苦难和伤痛,但这场灾难尤为无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美国各地还有一些美籍海地人不知道远在家乡的家人和朋友的安危,我们与他们感同身受、并为他们祈祷。

I have directed my administration to respond with a swift, coordinated, and aggressive effort to save lives.The people of Haiti will have the full sup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urgent effort to rescue those trapped beneath the rubble, and to deliver the humanitarian relief — the food, water and medicine — that Haitians will need in the coming days.In that effort, our government, especially USAID and the Departments of State and Defense, are working closely together and with our partners in Haiti, the region, and around the world.我已下令政府以迅速、协调、积极的救援拯救生命。美国将全力支持海地人民,我们将紧急援救被困灾民,并提供食品、水以及药品等人道主义救灾物资,以满足海地人民未来几天的需要。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国务院和国防部正与海地、加勒比地区以及全世界紧密合作,实施救援。

Right now our efforts are focused on several urgent priorities.First, we’re working quickly to account for U.S.embassy personnel and their families in Port-au-Prince, as well as the many American citizens who live and work in Haiti.Americans trying to locate family members in Haiti are encouraged to contact the State Department at(888)407-4747.I’m going to repeat that —(888)407-4747.目前我们的救援活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紧急的方面。首先,我们迅速查明了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美国驻海地大使馆人员及其家人的情况,以及很多在海地生活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情况。寻亲者可联系美国国务院,寻亲热线为(888)407-4747。我再重复一遍,(888)407-4747。

Second, we’ve mobilized resources to help rescue efforts.Military overflights have assessed the damage, and by early afternoon our civilian disaster assistance team are beginning to arrive.Search-and-rescue teams from Florida, Virginia and California will arrive throughout today and tomorrow, and more rescue and medical equipment and emergency personnel are being prepared.其次,我们调动了人力和物资,支持救援。空军已对海地的受灾情况做出了估计,今天中午之前,我们的平民伤亡救援小组将陆续抵达灾区。来自佛罗里达、维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的搜救组也将在今明两天陆续抵达。更多的救援和医疗设备,以及紧急救护人员正在筹备之中。

Because in disasters such as this the first hours and days are absolutely critical to saving lives and avoiding even greater tragedy, I have directed my teams to be as forward-leaning as possible in getting the help on the ground and coordinating with our international partners as well.在这样的灾难中,最初的几个小时和几天是抢救生命,避免更大伤亡的关键。我已命令我们的救援组在抵达灾区后及时开展援助,并与国际救援人员进行合作实施救援。

Third, given the many different resources that are needed, we are taking steps to ensure that our government acts in a unified way.My national security team has led an interagency effort overnight.And to ensure that we coordinate our effort, going forward, I’ve designated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U.S.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r.Rajiv Shah, to be our government’s unified disaster coordinator.第三,鉴于所需救援物资种类繁多,我们正采取措施,确保美国政府统一行动。我们的国家安全人员连夜带头开展部际合作。为确保救援行动协调、顺利进行,我已任命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拉吉夫•夏哈担任美国政府救灾行动总指挥。

Now, this rescue and recovery effort will b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As we move resources into Haiti, we will be working closely with partners on the ground, including the many N.G.O.’s from Haiti and across Haiti, the United Nations Stabilization Mission, which appears to have suffered its own losses, and our partners in the region and around the world.This must truly be an international effort.此次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将非常复杂,极具挑战。在我们向海地运送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过程中,我们将与地面人员紧密配合,包括海地的很多非政府组织,在此次地震中伤亡惨重的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以及我们在该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合作机构等等。这是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行动。

Finally, let me just say that this is a time when we are reminded of the common humanity that we all share.With just a few hundred miles of ocean between us and a long history that binds us together, Haitians are neighbors of the Americas and here at home.So we have to be there for them in their hour of need.最后,我想说明一点,这次灾难提醒了我们共同拥有的人性。美国和海地之间相隔只有几百公里的海洋,悠久的历史将我们两国联系在一起。海地人民是美国人民的邻居,这里就如同他们的家乡,所以在他们需要帮助的紧急时刻,我们要伸出援手。

Despite the fact that we are experiencing tough times here at home, I would encourage those Americans who want to support the urgent humanitarian efforts to go to whitehouse.gov where you can learn how to contribute.We must be prepared for difficult hours and days ahead as we learn about the scope of the tragedy.We will keep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in our prayers.We will be resolute in our response, and I pledge to the people of Haiti that you will have a friend and partn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day and going forward.尽管美国国内的境况也很艰难,我仍要鼓励那些有意进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美国人民登陆白宫网站,了解如何捐赠。在了解到灾害的严重程度之后,我们必须提前为今后救灾的种种困难做好准备。我们将为遇难者和他们的家人祈祷。我们将以坚决果敢的姿态实施救援行动。我向海地人民保证,不管今天,还是今后,美国都是你们的朋友和伙伴。

May God bless the people of Haiti and those working on their behalf.Thank you very much.愿上帝保佑海地人民,和在海地的救援人员。非常感谢。

篇2:海地地震奥巴马演讲词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旨在建立适用于各种语篇分析的理论, 通过分析找出规律, 从而上升到分析学研究, 最终达到用单一理论描述所述语言的目的。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常常用来操作语篇分析。他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中明确指出, 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 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他将系统功能语法中纯理功能划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任何一个语篇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三大语义功能将语义系统现实化的。黄国文认为,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它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是一种可操作性强, 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人际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读者的互动关系, 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 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 (李战子, 2002:75) 。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语气表明讲话者选择了某种言语角色, 同时也赋予了听话者一种言语角色。情态则说明讲话者有否作出论断 (胡壮麟, 2002:327) 。

二、演说的背景

2008年11月奥巴马顺利当选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金融危机, 为了表达感恩的心情和安抚美国人民因金融危机而受创的心灵, 他向芝加哥民众进行了一场胜利演说, 期待美国人民能够相信美国政府, 经受住金融危机的打击, 迎接美好的未来。

三、交际双方的角色

韩礼德把人际功能定义为:人们利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 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同时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为了建立人际关系, 人们在谈话中交换着不同的角色, 其中有给予和求取是最基本的。在交际过程中, 交际对象可以分为两类:物品或服务, 以及信息。由此, 言语角色和交际对象的组合产生了四种基本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提问。

由表1可见, 用于体现陈述的是陈述语气, 体现命令的是祈使语气, 体现提问的是疑问语气, 用于提供时则无固定句式。演讲语篇的发话者是在向听众或观众表达自己的观点, 充当信息发布者的角色, 因此大部分发话语气都是采用陈述语气。这体现了发话者的交际角色和交际目的 (为了宣传自己的执政思想) , 此时, 演讲者有主动权, 听众或观众是无权插话的。

表2是对奥巴马当选演讲词的句子的类型进行的归类:

由表2可以看出, 陈述句占了决定性的比例, 这也是演讲稿的一般功能基调:为了劝说和鼓励。奥巴马这次演讲的目的主要在于感恩和鼓励, 振奋人心, 尤其是感恩部分, 主要通过回忆在竞选过程中陪伴他、支持他的人们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感谢的心情。陈述语气当然是首选。其次是祈使语气的使用, 为了坚定美国民众对美国政府治理美国的信心, 奥巴马选择了祈使语气, 表明了要和美国人民一起建设美国的决心。

四、情态

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讲话人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当交换的东西是消息时, 情态指的是从可能性 (probability) 或经常性 (usuality) 角度考量这个消息的可靠程度。若交换的东西是物品或服务, 情态指的是讲话人对交换最终是否成功的自信程度。为了区分因交换物不同而涉及的情态意义, 可把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 每一小类又可按照交际的具体需要选择具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形式。表述可能性时, 情态可分为高、中、低三种;涉及消息的可靠程度可分为可能的、很可能的、确定的三种。如表3所示:

在这篇演讲稿中, will出现了17次, can出现了10次, may出现了2次, should出现了2次, shall出现了1次。

情态操作词, “will, may, might”和“can, could, might”的概率程度是高—中—低。“will”和“can”高程度情态操作词出现的次数最多, 并且“will”集中出现在他向美国民众许诺能够在任职期间带领整个美利坚民族克服各种障碍走向光明。“can”主要以“Yes, we can.”的形式出现。奥巴马在讲述安妮·库波尔, 一位在亚特兰大投票的黑人妇女的故事时, 列举了许多美国历史上所经受的考验, 例如美国能否消除种族、妇女歧视, 渡过萧条时期, 镇压暴力、血腥事件, 迈出向月球的第一步, 美国人都成功了。“Yes, we can.”坚定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让他们相信美国是不垮的民族, 以前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现在同样可以。“shall”是在句子“We shall overcome.”中出现的, 意为“我们终将胜利。”全篇仅此一处用了“shall”, 属于高情态操作词, 体现了奥巴马对美国的热爱, 表明了美国永远都会是胜者的态度。美国人民不仅要缅怀美国过去的成就, 更要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金融危机就和过去任何一次挫折一样, 终会被平息。由此可见, 奥巴马希望通过这次演讲向美国民众传达他对美利坚民族的热爱, 对美国民众的信任, 对美国未来的憧憬。

五、其它具体词汇所体现的人际功能

代词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 因此代词在演讲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中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而各人称又有单复数之分。一般在演讲词中, 第一人称代词如we, us的使用频率都很高。第一人称“we”有多种语义, 在每种语义下言语角色都有所变化, 但每种语义都包含有说话人和受话人两方, 因此“we”的使用容易拉近说话人和受话人两方的距离, 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第二人称代词you也是在受话人和听话人距离和关系都很亲近的情况下使用的, 一方面能够提醒听众演讲的话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 另一方面也易于引导听众进入观察者和思考者的角色。we和you使用在演讲稿中都能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使语篇更像一种面对面的交谈, 给人亲切感, 确保讲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流。表4显示了在奥巴马这篇演讲稿中各个人称代词使用的频率。

由表4可以看出, 第一人称we, I, our的使用频率都很高, 其中we的频率最高。奥巴马通过we, I, us, our第一人称的使用, 拉近了他和芝加哥市民乃至全美国人民的距离, 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了自己和最高领导人的亲近感, 能够随着奥巴马一起回忆美国的过去, 见证美国的今天, 期待美国的未来。

六、结语

语篇的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结构和情态系统反映出来的。语气结构涉及不同小句类型, 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它们赋予说话人不同的言语角色。在陈述句中, 说话人是信息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疑问句中, 说话人寻求信息或者核查已有信息。奥巴马主要用陈述句回忆了他的竞选历程, 用祈使句振奋和鼓舞人心, 用疑问句的形式自问自答。在情态系统中的人称代词可以表现说话人对其自身、对其所做命题和对听话人的态度。奥巴马在演讲中非常善于运用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 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拉近自己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摘要: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出发, 用人际功能分析了奥巴马的当选演讲词, 探讨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奥巴马如何把握形势, 鼓舞人心。

关键词:人际功能语篇,奥巴马,演讲词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358.

[2]黄国文.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1996.

篇3:奥巴马演讲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

隐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与行动中。Newmark (1988:104) 认为:“翻译中最重要的特殊问题是隐喻的本质。”国外不少学者对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 多集中从认知翻译角度探析, 如Shreve和Gutt等。国内主要集中从修辞学、美学等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 从认知角度的探讨不多见。本文以奥巴马总统的演讲词及其中国和平音像电子出版社的中译本为语料, 分析其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对概念隐喻的翻译能力。

2.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翻译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使隐喻正式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概念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人们参照具体的、熟悉的概念, 表达未知的、抽象的概念的认知方式。根据概念隐喻理论, 一个隐喻的形成实际上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跨域映射”。在隐喻中, 被用来描述具体概念的是源域, 而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为目标域。

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运用具体的“金钱”认知抽象的“时间”, 这样我们在谈论时间时 , 就会用“省”、“花”、“投入”、“浪费”等与时间搭配, 实际上是把时间当做金钱理解和体验。“金钱”所在的域称为源域, “时间”所在的域称为“目标域”。

20世纪80年代 , 认知语言学发展壮大 , 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外翻译学家在研究认知与翻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隐喻的翻译活动绝不是单一的语言符号转换, 它实际上是一个关涉语言与思维、文化与文学、心理与生理等多维的认知活动 (肖家燕:2010) , 译者只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概念隐喻, 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才能正确传递原文思想。

3.认知视角下演讲词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实践通常以传情达意、再现语义为目的。演讲词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使用可以使演讲词更加生动、更具内涵。因此在翻译概念隐喻时, 应在求得神似的前提下, 尽量追求形似。Schaffner (2004) 将隐喻翻译策略归纳为替代、释意和省略三大类。本文借鉴其观点, 将演讲词中的隐喻翻译分为保留原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和放弃概念隐喻三种翻译策略。

3.1保留概念隐喻, 以直译为主。

隐喻的产生与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实践体验密切相关。尽管英汉两个民族使用的语言不同, 文化背景迥异, 但是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感知器官、认知能力及类似的社会实践, 使得两个民族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类似的认知。因此, 英汉两个民族之间存在众多源域和映射方式相同的概念隐喻。对于此类概念隐喻的翻译, 译者可以采取直译法, 这样既不会造成文化沟通障碍,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演讲词的意境、形象和喻义。例如:

(1) Where do we direct our efforts:what steps do we take toovercome these barriers?

翻译:我们朝哪个方向去努力? 我们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这些障碍?

这是奥巴马总统2009年在有色人种会议上发表的演讲辞, 在美国, 有色人种仍面对诸多歧视和困难。原句中的“barriers”运用了概念隐喻理论 , 由“life is a journey”而来 , 源域是“journey”, 目标域是“life”, 两个域有许多共同之处 , 比如源域中的“barrier”对应目标域中的“difficulty”;源域中的“destination”对应目标域中的“aim”, 等等。因此可以使用“the barriersof life”。同样, 汉语中也有“人生中的障碍”等类似的概念隐喻, 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旅途”和“人生”, 所以此处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 译为“障碍”。

(2) This cooperation is not fixed, but it is a destination thatcan be reached if we pursue a sustained dialogue.

翻译:尽管合作尚有变数, 但是只要我们双方持续进行对话, 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

这是中美第一轮经济战略对话中奥巴马发表的演讲词, 其中的“destination”使用了概念隐喻理论, 由“cooperation is ajourney”而来 , 源域是“journey”, 目标域是“cooperation”, 因此可以使用“the destination of cooperation”。汉语中也有概念隐喻“合作的目标”这种表达 , 翻译时 , 译者可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 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旅途”和“合作”。

3.2替换概念隐喻, 使之归化。

由于英汉语言有着独特的文化, 自然概念隐喻有独特性。当源语中的概念隐喻对应译入语中不同的概念隐喻时, 译者应采用替换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 不仅可以保持语义不变, 而且可以使语言充满特色。例如:

(1) 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 of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翻译:我们的竞选不是诞生在华盛顿的议会大厅, 而是始于梅因市的后院、康科德市的起居室和查尔斯顿市的门廊。

这是奥巴马总统在2008胜选时的演讲词, 主要介绍了竞选时的情况。“hatch”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 由“The campaignis a fowl”而来, 源域是“fowl”, 目标域是“campaign”, 因此可以使用“campaign was hatched”。但译者在翻译时, 将源域替换为“婴儿”, 目标域仍然是“竞选”, 因此变为“竞选的诞生”。

(2)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翻译:这些誓词曾在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被诵读。

这是奥巴马2009年就职的演讲词。“rising tides”使用了概念隐喻, 由“Prosperity is sea”而来。源域是“sea”, 目标域是“prosperity”, 可以使用“the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但译者在翻译时替换了概念隐喻, 使之归化, 将源域替换为“太阳”, 目标域仍然是“繁荣时期”, 因此译为“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

3.3放弃概念隐喻, 功能对等。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信仰和文化, 因此类似的隐喻表达较少。当一概念隐喻存在于源语中, 在译入语中出现空缺时, 译者可采用放弃隐喻的翻译策略。虽然源语中的概念隐喻丧失, 但是仍能正确传达语义, 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误区。例如:

(1) To my campaign manager, David Plouffe who built thebest political campaign, I think,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of America.

翻译:我竞选的负责人戴维普洛夫, 是他组织了我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政治选战。

这是奥巴马在2008年胜选时的演讲词。“built”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 由“Political campaign is a building.”而来, 在源域中指“building”, 但在目标域中指“campaign”, 因此可以使用“build a campaign”。如果翻译时直译成“建造政治竞选”就会令人费解, 而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概念隐喻, 所以此处放弃概念隐喻, 采用功能对等的方法表达语义, 译成“组织政治竞选”。

(2) We will construct the roads and bridges, the electric girdsand digital lines that build our commerce.

翻译: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 架设电网和数字电路来发展商业。

这是2009年奥巴马发表的就职演讲词。“build”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 由“commerce is a building”而来。源域指“building”, 目标域指“commerce”, 因此可以使用“build our commerce”这种表达。如果直译成“建造商业”会令人费解, 此处译者放弃概念隐喻表达语义, 译成“发展商业”。

4.结语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人类相似的认知, 使不同的语言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概念隐喻, 但不同的文化又使认知方式存在差异, 从而使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呈现个性。许均 (2009:41) 认为翻译是以符号转化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要了解源语和译入语文化, 这样在翻译演讲辞中的隐喻时, 才可以采取保留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和放弃概念隐喻等翻译策略, 尽量体现源语隐喻的风格和色彩, 同时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方式和语言习惯。

对隐喻的翻译不能只停留在修辞角度, 应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 进行客观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观的隐喻出发, 对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以抛砖引玉。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揭示了隐喻的本质,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隐喻的翻译应该以认知为取向。本文以认知翻译为指导, 探究奥巴马演讲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着重从保留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及放弃概念隐喻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演讲词,翻译

参考文献

[1]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Mandelblit, N.Translation and Meaning[M].Maastricht University Press, 1995.

[3]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Prentice Hall, 1988.

[4]Schaffner, 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Pragmatics.www.elsevier.com/locate/pragma, 2004 (36) .

[5]肖家燕.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 2010:5.

[6]许均.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篇4:海地地震奥巴马演讲词

一、传播者

博客是Web2.0 (第二代互联网) 时代的产物, Web2.0技术给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 每个人都是传播者, 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 (即自媒体) 。每个人都能在博客上写作、拍摄、编辑、设计并“出版”自己的新闻产品。不仅可以传播新闻, 还可以表达思想、分享思想和传播思想。从技术层面上新闻博客为普通人发布信息开拓了平台。就传播意义而言, 意味着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实现了向平民阶层话语和大众话语的转移。在新闻博客的世界里, 传者可以是受者, 受者也可以是传者。不仅是这种身份没有限定, 在特定时间内处于传者、受者两种身份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没有界限。在海地地震期间, 无论是职业记者还是普通百姓纷纷发布微博来呼唤人们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而且受灾的群众也利用微博寻找自己失散的亲人。新闻博客的“零进入”个人发布方式对传统媒体掌握信息内容的把关权带来冲击。这就弥补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中对于传播者的限制, 新闻博客使得新闻传播者身份角色发生了转变, 从精英走向全民。

二、传播内容

Web2.0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 传播者的多元化和信息规模的海量化, 带来了比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特别是在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 它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海地地震发生后, 英国《卫报》开辟“滚动博客”专栏, 自海地时间2010年1月13日2时50分起更新, 这一刻, 距海地12日强震9小时57分钟。转用博客信息, 用最快的速度、最简练的直接引语, 力争描绘海地震后全景。而传统的媒体, 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是1月13日7点49分报道, 在时效性上远远不及博客的更新速度。博客报道内容的时效性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内容带来冲击。另外博客发布新闻后, 一时间言论四起, 网友们都可以通过留言在自己或者他人的博客上发表见解或者意见。通过博客传受双方的互动形成从多个角度立体地看待所报道的新闻对象。

同传统的新闻媒体相比, 博客具有个性化的报道方式。新闻博客的写手成分复杂, 由于博客写作者的个人背景、爱好、专业的不同, 导致博客传播的内容多样化。写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事件, 而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在传统媒体上一般只是一种报道方式。这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弊端, 信源的多元带来的信息真实性一时无法保证。

三、传播媒介

传统媒体都具有一定的发布周期, 如每天、每月、每季度刊发。相对而言, 博客内容的发布则没有固定周期, 高效便捷, 甚至每时每分都在更新。博客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 它充分利用网络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使信息和知识传播更加迅速、直接、高效。而博客兼有传统媒体的优点, 其时效性、保存性、选择性比传统媒体强, 弥补了传统媒体技术上的弊端。新闻博客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为载体, 传播内容更广泛, 更迅速。在海地地震发生后, 通信线路中断, 人们利用微博更新地震信息, 发表图片报道地震现场, 上传视频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地震后信息每分每秒都在更新, 而且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载体, 使地震后信息传播更广泛、迅速。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依赖于固定的形式和栏目, 限制不少。但对于新闻博客而言, 其形式基本没有制约, 多种多样。就传播流程来讲, 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键区别在于传统媒体具有中间修改与控制过程, 往往是编辑、主任、总编层层把关。而博客信息的个人发布, 从内容到形式没有任何限制, 至少现阶段是这样。这样从传播技术上讲, 博客的报道比传统的新闻报道更迅速、更直接,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受众

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中,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制作内容并发布内容, 通常情况下遵循着一条线性传播路线, 媒体与受众的分离程度高。海地地震的报道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相继发布消息, 但缺乏与受众的互动, 媒体与受众间的分离程度较高。停留在传播信息的层面, 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储存受众的反应。为了弥补这种缺憾, 传统媒体开辟了读者来信、观众热线等一类的反馈途径, 但这种反馈来得不及时, 也无法形成广泛的趋势。所以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 报刊、广播、电视的报道传受分离, 地震报道后不能及时获知受众的反应。新闻博客良好的交互性解决了传统媒体的以上难题, 使得博主和受众间的粘度非常高。文章内容精彩可以从下方的“阅读数”立马看出, 这主要归结于新闻博客介质本身给予受众良好的自由度, 不好的文章网民可以选择不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点击率反映的还只是文章的热度, 从网民回复的“评论”中可以详细知道他们的意见。海地地震发生后, 微博成为海地地震资讯主要平台。许多媒体机构开辟专栏, 转用新闻博客信息, 用最快的速度、最简练的直接引语, 力争描绘海地震后全景。甚至有媒体发布微博, 劝说跟随者贡献“微博”之力。受众从微博中了解信息并且及时地评论回馈信息, 新闻博客在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在地震中新闻博客的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传受分离的状态, 促进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性, 也更好为地震的救援和重建服务。

五、传播效果

每个人都能在博客上写作、编辑、设计并“出版”自己的新闻产品, 并被数以万计的人阅读和评论。新闻博客的个性化特点就使得新闻内容多样化, 并引起网友的关注与评论, 产生轰动效果。而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 传者与受众之间是单向关系, 受众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虽然可以添加评论或电话连线采访, 但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互动。而博客信息发布, 真正体现了在线互动相互激发的传播效果。

新浪微博有关海地地震的报道截止2010年1月16日共计69221条, 分享地震后的消息和救援情况, 海地地震成为热门话题。新华博客上设有海地地震专栏, 截止1月16日共有1284条信息。有关海地地震的博客报道例子不胜枚举, 人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见, 在网上产生轰动效应。据新华网报道, 微博成为海地地震资讯主要平台。许多媒体机构开辟专栏, 转用博客信息, 用最快的速度、最简练的直接引语, 力争描绘海地震后全景。

六、结语

新闻博客以其互动性、即时性、深度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 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新闻博客以传受互动取代传统媒体传受关系分离;传播内容上个性化的写作特点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 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的新时代, 给新闻界带来了冲击;传播技术上, 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 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为载体, 充分利用网络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使信息和知识传播更加迅速、直接、高效;传播效果上, 传受互动取代传统媒体传受关系分离的状态, 互动性强, 容易产生轰动效应, 比传统的新闻报道发挥作用更大。就目前来看, 博客的新闻化是自媒体博客的发展趋势, 也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产生一定冲击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博客为专业新闻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来源。在博客中经常会爆出轰动性新闻, 使得传统媒体对其信息进行跟踪报道。博客新闻也可以成为传统新闻的补充和后续。应该发挥博客新闻报道的优势并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共同搭建一个多维的互补融合的信息发布平台。

摘要:博客, 又称为网络日志, 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需要结合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 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链接。本文以海地地震为例, 探讨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博客,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影响

参考文献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第二版.

[3]李红艳.复活网络精神--浅析“博客”现象[J].声屏世界, 2004年, 第5期.

篇5:海地地震奥巴马演讲词

2012年12月14日, 美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 一名枪手在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开枪打死包括20名儿童在内的26人, 枪手后来也被发现死在现场。包括枪手和另一名死于另一不同地遇害儿童在内, 共28人丧生。

康涅狄格州校园枪击案发生后, 总统奥巴马第一时间致电康涅狄格州, 向受害者的家庭表示慰问, 并于当地时间12月16日晚参加了康涅狄格纽敦高中为纽敦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举办的守夜活动并发表讲话。下文以该讲话为语篇, 分析了奥巴马是如何通过语气和情态实现其演讲目的的。

二、理论背景

系统功能语法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大师韩礼德 (Halliday) 创立的, 他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94:xv) 一书中明确指出, 他这本书的目的是建构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的语法框架。黄国文在《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 (2001) 一文中指出:“多年的语篇分析实践证明,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是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指导;事实证明,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根据韩礼德 (Halliday) 的观点, 语言主要有三大元功能或纯理功能: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和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这三种功能 (意义) 通过词汇-语法来实现, 例如, 我们可以用动词表达概念过程 (意义) 中的及物性的不同过程 (process) , 用表示概率 (probability) 和频率 (usually) 的词表示人际意义, 用连接词表达语篇功能 (意义) 。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果通过语气 (mood) 和情态 (modality) 系统实现人际功能 (意义) 。

人际功能作为三大元功能之一, 主要是通过语气系统 (mood) 和情态系统 (modality) 实现。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 主语和限定成分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句式, 表达不同语气。通常主语在限定成分之前表达陈述语气, 反之为疑问语气, 无主语则为祈使语气。

情态系统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 或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 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情态系统又分为情态 (modalization) 和意态 (modulation)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2008) 。狭义的情态指表达命题的情态, 指不同值的概率 (maybe, probably, certainly, etc.) 和频率 (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etc.) , 其典型体现是限定性情态动词和情态动词;意态指表达提议的情态, 指不同值的义务 (must, have to, required, etc.) 和意愿 (willing, anxious, determined, etc.) , 其典型体现是限定性情态动词和被动谓语动词。

三、具体分析

(一) 语气系统

如上文所述, 语气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 二者位置不同表达的语气不同, 如陈述语气, 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等。针对该文章, 作者做了如下统计:

由表可见, 该讲话主要以陈述句为主, 辅之疑问句和祈使句。演讲中使用大量的陈述句便于演说者向听众传达信息, 回顾过去发生的悲剧和造成的影响。

这篇演说较为集中的使用了连续的疑问句, 如第11段:

And by that measure, can we truly say, as a nation, that we are meeting our obligations?Can we honestly say that we’re doing enough to keep our children-all of them-safe from harm?Can we claim, as a nation, that we’re all together there, letting them know that they are loved, and teaching them to love in return?Can we say that we’re truly doing enough to give all the children of this country the chance they deserve to live out their lives in happiness and with purpose?

以及第16段:

Because what choice do we have?We can’t accept events like this as routine.Are we really prepared to say that we’re powerless in the face of such carnage, that the politics are too hard?Are we prepared to say that such violence visited on our children year after year after year is somehow the price of our freedom?All the world’s religions-so many of them represented here todaystart with a simple question:Why are we here?What gives our life meaning?What gives our acts purpose?

奥巴马在讲话中连续使用疑问句, 一方面向民众表明自己作为美国总统对此类惨剧发生的自责和悲痛以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方面通过疑问甚至质疑的方式表明政府对此事的重视和反省, 避免民众对政府的无作为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在文章的开头奥巴马以祈使句“do not lose heart”开头, 又以连续的祈使句结尾, 呼吁人民和政府团结起来, 走出悲痛, 为孩子创造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 拉近了和民众的距离, 从而实现了其安抚受害者家庭, 稳定局面的目的。

(二) 情态系统

情态是介于是和否之间的空间, 在两极间有不同程度。它代表说话者的态度、观点。Halliday认为, 情态是体现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讲话者对自己所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断, 或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 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Halliday, 2001) , 情态系统由情态 (modalization) 和意态 (modulation) 两部分构成。情态 (modalization) 主要通过不同量值的概率 (probability) 和不同量值的频率 (usuality) 表现, 意态 (modulation) 通过不同程度的义务 (obligation) 和不同程度的意愿 (inclination) 来实现。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 情态动词被看作主观隐性的情态手段, 具有高、中、低三个量值 (Halliday, 1994) 。

在奥巴马的这篇讲话中, 低量情态动词can使用11次, 中量情态动词will和should高达17次, 中低量的情态动词一方面表达了奥马巴的态度, 另一方面缩短了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使其立场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接受, 形成情感互动, 唤起和受害者家庭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 奥巴马的演说词中多次重复使用can’t和must等高量情态动词, 例如:”We can’t tolerate this anymore These tragedies must end.And to end them, we must change…But that can’t be an excuse for inaction.”结合讲话发表的背景, 奥巴马旨在向受害者家属表明政府的决心, 赢得民众的信任。

最后, 在表达不同程度义务方面, 奥巴马使用了如“whatever portion of sadness that we can share with you to ease this heavy load, we will gladly bear it…surely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try…we bear a responsibility for every child…”等表达, 凸显了其作为一国总统应与民众共同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拉近了与民众的阶级距离, 向受难者家属传递温暖、信心和正能量。

四、结语

综上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 对语篇进行的人际功能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语篇, 把握字里行间传达的意义。本文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尝试探索了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实现方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奥巴马的讲话恰当地选择了用词, 很好地传达了他的演讲意图。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1994

[2]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第12期.

[3]黄国文, 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研究生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小学数学论文集下一篇:质量月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