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征文

2024-04-26

地震征文(共11篇)

篇1:地震征文

那天上午第2节下课时,我们学校弄了一场自然灾害紧急疏散活动,这是我生来的第一次灾害演习。

铃声响后几分钟,校长说了一句‘演习开始’,第一组的同学就冲了出去。他们出去完以后,第二组也出去了,以似类推。老师还让我们两人一队。全班人出去完以后,同学们快步下了楼。可有些同学却不分青红皂白,他们走得慢,比如李开和谢文沛。李开走时还挂书包,谢文沛走时还放本子。今天下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俩说:“你俩个小命不要啦?”李开和谢文沛顿时羞愧万分,而我们这些同学却轰然一笑。

校长给同学们说了为什么要举行这次演习,因为校长想让同学们多多认识自然灾害面前逃生的知识。还讲了一个故事:在地震发生时,四川绵阳郊区的一所学校没有一人受伤,这的人不慌张,立刻逃到了操场上。一千个学生和几百位老师都顺利逃生了。因为这所学校一学期举行一次地震演习。我们的校长受到启发,现在也让我们练习。

演习中,有的班级做得不好,慢吞吞的下楼;有的班级等下课铃一响就冲了出去。我们班也有人做得不好。有的同学下去了还说笑玩乐,一点也不紧张,好像只是在下楼一样。

下一次演练校长事先不说,我要靠那天积累的经验来面对下一次演习。

篇2:地震征文

“嘟——嘟——嘟——”三声短哨在我们耳边回响,同学们立刻躲进桌子底下。有的同学太胖躲不进去,有的像只蜗牛背了一个重重的壳,我们在桌子底下真像蜗牛壳里睡觉——难以翻身。我抬头看了看四周,同学们都躲了起来,连陈老师都不知躲到何处。

“——大约过了15秒,一声长哨在响起,同学们不慌不忙的跑出教室,双手抱头。在下楼梯时,有的同学在天南海北的闲聊,好像一点也不把这次演习当回事;有的同学真想一不垮下去,可这是随心所欲;有的同学说“快冲啊!不然就完了,快点啊”;有的像田螺爬行——动作太慢。

“双手抱头,双手抱头”黄老师严肃地说。

有的同学似乎一点也没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只是听了过去,并没有听到心里去。来到楼梯口,同学们你争我抢的向前跑,都不想在最后一个。

我们来到西边草地上,老师同学们都蹲了下来,双手抱头,我才蹲了一会儿,腿就酸酸的,真想站起来,可这又是老师的命令,不得不服从,只好在坚持一会,真是水煮石头——难熬啊!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做的很好,平时每个星期都要举行一次疏散演习,有的老师埋怨校长,把他们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拿出来练疏散演习,都说他不是个好校长。可谁也没想到,在地震来临的时刻,虽然校长不在,老师们按着平时的疏散演习,沉着的指挥着。地震过后,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都要感谢他们的校长啊!

篇3:地震征文

地震在孕育过程中, 存在着应力在未来震源区集中的过程, 孕震区域的岩石物理性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从而使孕震区小震和地震波经过此地的小震, 它们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携带着某些大震前兆异常信息可能被仪器记录下来。利用地震学方法中的地震波特征变化提取大震前兆信息是地震预报中最基本、很重要的方法, 尤其是在短期预测及大震发生后震情趋势判断更是如此。工作在地震监测预报第一线的台站科技人员能及时获取地震波资料和地震观测报告, 利用地震波特征变化一些可行方法, 提取中强地震前兆信息, 对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是有益的。

濮阳市地震台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冀交界处 (图1) , 四周地震带形成井子型, 台站东部约40km为东濮拗陷和聊兰断裂带、地震较多, 是河南省重点监视区。随着数字观测仪器的使用、观测精度的提高, 从而使地震波资料测量精度和可信度大幅度提高。以下是濮阳台利用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中的P波初动符号、P波初动半周期、振幅比和运动学中的波速比、S波分裂来分析探讨与震例的对应关系, 从中找出地震发生的一些规律资料来源是濮阳台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记录到的地震, 范围是震中距:20km≤△<135km, 震级ML≥1.2级所有地震, 其中大部分为聊兰断裂带地震。研究范围是北纬34°30′—37°00′, 东经113°30′—116°30′。所用对照的震例为2004年1月以后, ML≥3.5、△≤110km的所有地震, 另外还有周口太康较强的二次地震, 分别是:2010年10月24日ML5.1、2011年3月8日ML4.7, 距濮阳台200多公里。

1 地震波速比

地球内部可以传播两种基本类型的地震波-纵波 (P波) 和横波 (S波) 。波速是地震波的一种运动学特征, 它与传播介质有关。较大地震发生前, 孕震区岩石性质的变化, 将导致波速变化。因此, 研究地震前波速的变化可以提供地震孕育的前兆信息, 而波速比变化即是提供这种信息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 地壳中纵波和横波平均速度约为6.0KM/S、3.5 KM/S, 它们的比值约为1.73.当地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岩石出现微破裂, 从而导致波速比发生一定变化, 波速比Vp/Vs相应降低。

1.1 方法原理

设台站处在异常区内, 由震源到台站的距离为R, 则纵波、横波波速比r=vp/vs, 可用下列方法求取r=Vp/Vs= (Vp/R) / (Vs/R) =Ts/Tp= (ts-To) / (tp-To) 式中, ts为S波到时, tp为P波到时, to为发震时刻。以省局地震月报告为准。

1.2 资料处理

(1) 选用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 量图精确, 减少误差。

(2) 资料选取范围:震中距20—120km、ML≥1.2

(3) 以r为纵轴, 以时间为横轴作波速比变化曲线 (图2) 。若介质为均匀状态, 波速比人r为1.73, 并作为基线绘在图中。

1.3 分析

(1) 一般波速比异常特征为低值异常 (相对于1.73而言) , 临震前可能出现高值回升, 图中2008年前地震、发震前约有9—12个月的低值异常, 地震大都发生在高值两侧 (4个月内) , 较好的对应性。

(2) 2008年以前主要处于低值区异常, 在2008高值附近发震释放较集中。2008年8月至2011年末出现3年高值区, 这可能与资料来源误差有关, 待以后查实。2011年末我们改用山东地震信息网发布的地震发震时刻为准, 图中曲线又重新回到绕基线上下波动。2008年8月—2011年末间震例都发生在高值中。

(3) 2012年9月曲线又从低值区回到高值区。根据前面规律, 近几月注意聊兰断裂带发生ML3.5级地震。

2 S波分裂

在各项同性均匀介质中, S波可分解为垂直入射面的Sh分量和在入射面内震动的Sv的垂直分量, 水平向记录的是Sh分量的合成, 垂直向记录的是Sv的垂直分量。在各方面同性介质中, Sv和Sh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若震源区介质发生变化, 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则可能导致S波分裂, 即Sv和Sh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它们到达地震台三分向地震仪上的时间就出现了误差。

令地震仪垂直向上读取的Sv到时为Tsv, 在水平向上S波的到时为Tsh.在正常情况下, Tsv-Tsh<0.2s, 但是, 人们发现, 某些较大地震 (4级左右) 前, Tsv-Tsh可达0.8秒, 所以, 可以把地震S波分裂作为一种地震前兆指标。

2.1 方法、范围

(1) 设南北方向S波到时为t1, 东西向S波到时t2, 垂直向S波到时为t3, 在地震图三分上分别量取t1, t2, t3。

(2) 令△t2=t3-t* (t*为t1和t2两者早到的一个) 。

(3) △<135km ML≥1.2由于UD向SG前常有不明震相干扰, 暂不去做Tsv-Tsh图。以下是△t1=t2-t1图 (图3) , 即水平向SG到时差, 它虽没有△t2=t3-t*曲线波幅大, 但异常是一致的。

2.2 分析

(1) 图中可以看到曲线波动与震例有较好的对应性, 地震大都处在峰值或峰值两侧, 基线零值一下几乎没有地震。

(2) 太康两次地震发生在低值区, 说明本区域地震与较远地震在曲线上是反向指示作用或无对应。

(3) 2012年9月曲线向上致零线上方, 注意本区域在今后几月应发生ML3.5级地震。

3 振幅比

探讨地震源孕育过程学者认为, 在较大地震孕育期间, 孕震区内的地壳介质可能处于某种一定的含裂隙状态, 这就是产生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前兆异常的一种可能原因。P波和S波振幅比基本上与震级无关, 与仪器上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关系甚小。研究方法较为简便。一般遵循低值-高值-发震的异常形态。

3.1 资料范围方法

取△<135km、ML≥1.2级所有地震。量取每次近震的垂直向P波和S波最大振幅APG、ASG, 作单台振幅比APG/ASG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

3.2 分析

(1) 濮阳台振幅均值为1.56, 发震一般都在峰值或峰值两侧。高值前有约一年的低值异常区, 但也有例外, 如2008年震群就发生在均值基线附近。

(2) 2012年3月高值后进入低值区, 但曲线没有运行到均值上方, 注意聊兰断裂带2013年发生ML≥3.5级地震。

(3) 周口太康两次地震对应曲线变化不明显。

4 初动半周期

较大地震发生前后, 孕震区介质性质的变化可能是整个地震波型发生变化。根据脆性材料的破裂实验发现, 材料破坏前微破裂突然增长, 伴随着高频辐射增强。前人曾观测到大地震发生前后可观测到孕震区内微震辐射波谱中出现某种异常特征, 高频成份增多的现象。初动半周期分析即是提取这种信息的一种定量方法。根据文献报道, 固定台站记录到震, 从总体上看, 前震以及主震后短期内的余震, 其初动半周期较正常活动期的地震和地震后远期的余震要小。

4.1 方法

(1) 量取样本要初动清晰、完整的垂直向P波初动半周期。

(2) 样本震级1.2≤ML≤3.5, △范围20km<△<135km。

(3) 以初动半周期为纵轴、做P波初动半周期时序图 (图5) 。

4.2 分析

(1) 濮阳台初动半周期均值约为0.1秒, 濮阳台记录PG初动半周期普遍偏低, 但也在近震PG初动半周期范围之内。

(2) ML3.5以上例震多发生在峰值两侧, ML4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峰值处, 前面大部分都有不足1秒的低值异常。

(3) 2012年9月曲线又处于低值, 并且数值较低。濮阳临区在2013年发生ML≥3.5级地震可能性很大。

5 结论与讨论

(1) 濮阳台利用五种地震波特征变化方法分析与震例是有一定对应关系的, 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工作在地震监测预报第一线的台站技术人员能及时获取地震波资料, 将曲线图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交流, 为本地区地震预报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2) 为了减少单台计算随机误差和曲线图波动较大的现象, 应对一定时期多次地震波特征曲线作算数平均或滑动较好。另外, 区域台站已联网, 作多台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这些都有待于以后改进。

(本文得到了濮阳市地震局总工、教授级高工郭德科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观测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5.

[2]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地震学与地震关测[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7.

篇4:日本的地震及地震文化

日本的地震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合部。板块运动使太平洋周围形成了巨大的地震区域。太平洋板块挤入欧亚板块的移动速度大约为每年数厘米,当变形累积到极点时,板块界面将不能维持原有的稳定状态,欧亚板块将发生反弹,从而形成巨大的地震。

地震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将破坏建筑物、交通设施等以及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近100年来,从1923年关东地震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共发生15次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社会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日本的地震文化

如果将1923年至2011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按年份与里氏级别绘制成图,可以发现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约30年;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约20年。两个阶段50年所发生的大地震次数占近100年大地震总次数的93.3%。地震的里氏级数主要集中在7.1~8.1,占大地震总的80%。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是近100年里氏级数最高的,属于罕见情况。

如果将1923年至2011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按年份与死亡人数关系绘制成图,就能发现在1923年关东地震死亡14万人之后的近100年期间,除了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外,在15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小于5000人的占80%。

日本国土约四分之三是山地与丘陵,狭窄的平地上生活着1亿3千万人。如此频发的地震和较少的伤亡人数,引发了我们对日本地震文化的深思。美国灾难预防专家丹尼斯·米莱蒂评价,日本有一套“地震文化”,时刻准备着“下一场”地震的到来。也正是这一整套的地震文化,多次拯救了地震危机四伏的日本。

难民意识

在日本,地震、海啸、台风之类的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和孤独感,使日本人产生天生就是“难民”、永远都是“难民”的难民意识。

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造成超过14万人死亡或失踪,这次大地震给日本人留下了惨痛深刻的记忆,从此日本人思想上的难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每年的9月1日成为日本民族的防灾日,这个防灾日不仅提升了日本人的防灾意识,而且也间接地造就着日本人的性格 ,即“生于忧患”和沉默、忍耐、奉献的文化性格,这种性格使人们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这个国家地震已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必然的事件,每个日本人在面对必然的灾害时都显得十分冷静与沉默,在地震面前显得丝毫不恐慌,并且能保持井然有序,而不是惊慌失措、大呼小叫。因难民意识而形成的冷静地面对地震的态度,或许正是日本近百年来大地震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认真态度

早年留学日本的鲁迅曾经高度肯定日本人国民性中的“认真”,他认为即使中国人排斥日本人的一切,也要买日本人“认真”的这剂药。显然,“认真”在日本国民性格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认为“认真”是儒家毕生修炼的一种道德与态度。起源于中国的日本儒学对日本的社会文化影响甚深,日本民族吸取了“认真”这一儒家思想。同时,地震这一自然条件同样不断地造就了日本人 “认真”的态度。日本工程师在建筑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时都不会有半点马虎,因为如果制造豆腐渣工程就是在间接杀人,他们潜意识地建造最具抗震功能的工程。现代作家老舍曾说日本人捉一只老鼠也会拿出捉牛的力气,因为这个国家需要认真地对待地震灾害。

自救与共救

作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在大型灾害发生的时候,日本民众根据长期养成的技能和习惯自主避险,媒体、社会组织、政府也都以最快的速度和非常专业的方式投入救灾。日本首相将设置“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并亲自领衔调度指挥。2003年,日本宫城县东部发生7级地震,这次地震救援的参与者向世界展现了“惊人”的一幕:震后6分钟,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迅速成立对策室召开各部门紧急会议;10多分钟后,宫城县警察总部直升机开始向首相官邸传送灾区图像;1个多小时后,内阁防灾大臣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政府救灾措施。

政府责任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危机四伏的国家,政府其主要任务就是应对危机,政府不仅应高效率地处理事务,而且廉洁与否也是要受到日本民众关注的,因为只有廉洁的政府才是高效的政府。1995年发生阪神大地震的时候,时任首相是高龄政治家村山富市,因为没有及时赶到震灾现场,他便受到严厉的质问,首相受到国民的质问展现的是政府必须对灾害承担起相关责任。村山富市进入震灾现场了解灾情的时候,没有灾民来迎接、感谢,相反,一位灾民当场对救援不及时、食品缺乏表示不满。

依法抗震救灾

日本人对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并且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按法律内容和性质,分为防灾基本法、灾后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管理组织法等五大类,共52部法律法规。其中,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本法就有《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有关东南海、南海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和《有关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周边海沟型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等3部。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财政金融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有《耐震改修促进法》《严重灾害特别财政援助法》《受灾市街区复兴特别法》《地震保险法》《公共设施灾害重建工程费国库负担法》《有关灾害抚恤金支付的法律》等24部。

定期抗震演习

日本人防震演练流程:家门口放一个背包,装入瓶装水、压缩或罐头食品、急救包、现金、衣物、收音机、手电筒和多节新电池……地震频发、台风频袭、火山活跃,催生日本人的危机感和防灾意识。同时日本的避难所可谓是“星罗棋布”,避难所的仓库内储备的专用防灾食品保质期长达5年。1995年神户地震后,日本政府逐渐强化防震应急演练力度,定期在学校和办公场所举行地震演习。如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要进行防震防火的避难演习。新宿区立江户川小学全校有118名学生,为使学生在地震真发生时不会慌乱,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地震体验车可以模拟七级地震时的震动。在演习中,当广播说地震发生时,学生们立刻从平时被系在教室课椅背后的口袋里取出防灾头罩,戴在头上并跑出校舍。

存在的不足

日本地震文化在被肯定的同时,也有很多令人反思的地方。在东日本大地震中,集团心理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当大地震来临时,很多人觉得海啸不会超过4 米,所以大家没走,而当高达8米的海啸到达时,大家一起遇害。其次,日本民族隱忍与谨慎的性格特征,使得日本人在组织内部是没有自由度的,要消灭私欲才能在组织中生存下去,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精神压抑。在阪神大地震中,很多人长时间生活在避难所里,因为怕过多表现自己,就尽量压抑,最后竟得了忧郁症。但凡有些许的情感宣泄,哪怕是轻微的哭泣,也不至于造成这样的惨剧,可是那样的环境是不允许你哭的。

从1923年关东大地震至2011年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近100年期间,日本共发生15次大地震,80%的地震里氏级别都在7.0级以上。自1923年以后,80%地震伤亡人数均不超过5000人。日本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地震文化体系,包括难民意识、认真态度、自救与共救、政府责任、依法抗震救灾和定期抗震演习等。尽管日本地震文化仍存在不足,但面对灾难,日本国民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秩序井然,震惊了世界。

日本地震大事记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史称关东地震。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倒塌,造成142807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27年3月7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925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北海道和福岛县,造成3008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

1945年1月13日,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

1946年12月21日,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1443人死亡。

1948年6月28日,日本福井发生7.1级地震,造成3769人死亡。

1964年6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新潟县发生里氏7.5级地震,未有人员伤亡报道。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市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6437人丧生,4.4万多人受伤。

2003年9月27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虽然造成火灾和基础设施破坏,但仅有1人死亡,约480人受伤。

2004年10月23日,日本中部地区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导致200多人死伤,新干线高速铁路甚至出现脱轨事故。

2007年3月25 日,日本本州能登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100多人受伤,交通封闭,火车站和飞机场关闭停运。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人死亡,12人失踪,数百人受伤。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地震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海啸还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篇5:地震科普征文3

马可·奥勒留说过:“纵使你能再活三千年或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生失去的生活都是他现在正在过的,任何人所过的生活也是他正在失去的,因此最长的最短的生命都是一个样。„„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直视现在的意义和死亡本身,明白“死亡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运行,若有人被自然的运行所吓倒、他就是个孩童!”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而一些大的地震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汶川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同胞罹难,举国同悲。5月本是美丽的季节,然而因为汶川地震死亡、伤痛取代了绿肥红瘦,泪水侵湿的日历记录着我们的国殇。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朗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震惊了,郎铮才3岁就懂得感恩太感人了。汶川地震感人的事数不甚数。灾难可以毁灭一切物质,却无法摧毁人的意志。既然生命

如此短暂且充满变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享受幸存的生命,有什么理由长久颓废下去呢?

一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然而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从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生的坚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

人们刚走出地震的阴影,更大的灾难又来临了,只因沉睡的山脉伸出了个懒腰,世间的秩序顿时乱了套。大地蚕噬,泥水洪流,悲伤已成了定局——青海玉树。原本鲜美的花儿垂下了张扬的头,原本翻腾的湖里搅动着浑浊的泪水。大地泣诉着,用它那嘶哑的喉音,没有鸟鸣,不见生灵,只有浑浊、潮湿、滴答的雨泪。然而这一切却见证和记载了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的奋斗历程。

眼前的荒凉是历史的遗痕,更是唤醒我们生命自觉的力量。既然命运驱赶着我们来到了人生的断裂层,并将我们放置于命运的跌落点,面对触目惊心的荒惊,惊吓与沉沦只会使我们瘫软在地。何不抛开我们对命运的不满之情,启动生命储藏的全部力量奋力一跃?

珍惜我们唯一所拥有的现在,平静地调节自已每一天的行为和念头,好好地生存,正是逝者所希望看到的,也是这场大悲痛所带给我们的淡定。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叶秋香 指导老师:苟家起)

地震能预测吗

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数不清的地震,死者已矣,却让生者恐惧。

于是想起我小时爷爷讲的一件事:大约是70年代初期,在大理至保山的320国道上,有数不胜数的大小蛇只横绝公路,向着点苍山的方向爬去,绵延三日方绝迹。不久,邻近地区传来有地震发生的消息。近日,随手翻阅了一本关于地震方面的宣传册子,里面提到唐山大地震时,有一列载人列车驶入唐山前,驾驶员偶然看见城市上空出现奇异光团,就紧急刹了车,这一刹车就将一车人从死亡的边缘挡了回来。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由此可见地震之前或多或少往往是有一些征兆的。那么地震能预测吗?如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该多好啊!

据大理州地震局宣传材料称:我国目前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短期预报准确率约15%。我国地震研究人员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进行了成功预报,且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此外,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

7.2级地震,也作出了成功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我国还被载入史册。

由此可见,诸多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他反对“地震不可预测论”。虽然如此,但由于受经验、科学技术的限制,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因此,还得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地震知识素养的提高。

从人民群众方面讲,我们知道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有一些异常变化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些异常现象。如井水出现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冒气泡;动物方面出现:老鼠搬家往外跑,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植物无故大片枯死等;此外发现奇异的声光现象也要特别引起注意。如发现以上现象时,能尽快上报政府职能部门,对地震的预测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地震科技工作者方面讲。因为地震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测震、地形变、地电、电磁、重力、水位、水化学、流量、水温等的观测外,还有地应力、电磁波、地声、地光、气象因素等。所以不仅要认真监测,还要不断促进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加强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地震预测的水平,以适应观测的需要。当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像全球卫星定位仪、卫星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也逐步应用到了对地球的科学观测研究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防震知识的普及提高。像清朝冯可参在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后的《灾民歌》中所写的:“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吓哭祈新魂。”这种由地震带来的悲惨局面是会一去不复返的。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白银芬指导老师:李家伟)

地震的警示

在自然灾害中,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魔鬼——地震。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标记,也给予人们一次次警示。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工业城市毁于一旦„„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了四川的汶川县,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上万人死伤。曾经美丽的家园顷刻间化为废墟,曾经完整幸福的家庭刹那间支离破碎,多少人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多少心灵将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

在地震面前,人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无法阻止亦不能控制,其可怕之处在于此,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掌握地震的规律,做好地震避险工作,防患于未然。

我们必须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防震和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在来临之前都有一些预兆。通常,在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异常,如:水位上升或下降,地下水发浑,变味、冒泡。另外就是动物异常,如:牛马不进圈,嘶鸣不止,老鼠搬家,蛇出洞等。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发现异常,则一段时间内不可疏忽大意。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

近。一般的有感地震或者远震不用外逃,因为这种情况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在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或者墙角处,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避开墙体薄弱部位,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离至户外开阔地,千万不要跳楼或者站在窗子外,撤离时候要保护好头部、鼻、耳等重要器官。应就进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切不可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要等地震危险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如果不是在空旷地,则需避开周围的建筑,双手抱住头部蹲下。

地震中不幸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可能会有吸入烟尘导致窒息的危险最后,因此应用手、衣服或衣袖捂住口鼻。另外,应该想办法把手脚挣脱开来,用砖块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保持足够新鲜的空气呼吸。无力自救时,应减少体能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希望越大。

地震是可怕的,它破坏力大,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但同时它给予我们一次次警示:地震虽无法阻止,但可以防范。让我们重视地震避险工作,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篇6: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

防震演习中,同学们能沉着冷静,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墙角。老师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撤离过程中,所有教师各负其责,维护秩序,使学生安全跑到操场。这次安全防范演习,全校师性齐动员,教师准时到位,学生动作迅速,秩序良好。仅用了三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来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习中学生进行间有讲话现象,甚至有嬉笑现象,不够严肃认真;下楼次序与路径要进一步监管理顺,做到合理、科学,避免拥挤;个别教师逃离动作慢。

篇7: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

安全撤离到了操场上,大家都护着头部蹲在指定的位置。直到副校长宣布防震演练结束,大家这才喘了一口气,有几个同学这时候却开始嬉笑起来,根本没有听副校长的演练小结。我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如果真的地震来了,你们几个人还能这样满不在乎地笑出来吗?

从副校长的讲话中,我们知道了,就在今年,亚洲发生了三次大地震,其中,日本最为严重。日本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核电站爆炸。

篇8: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

5月12日放学,听妈妈说四川地震了,我还没有在意,第二天就听说:四川发生大地震,半个中国都受到影响。我刹那间愣住了,火速跑回家,打开电视,选了中央台,此时,电视正播放四川汶川的灾情。我顿时快吓晕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惊心动魄的场面,楼房变成了废墟,受灾的老百姓呼天喊地,再听报道更令人心寒,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倒塌了,被移为平地,800名学生被埋在废墟里,家长们在号淘大哭。老天爷和我们开这个玩笑并不好笑,而是太残酷了。

这几天我都一直留意新闻报道,这场地震造成很大的伤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有很多志愿者奔赴四川帮忙救灾,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我的年纪还小,但我也愿伸出援助的双手,哪怕给他们送上一杯热茶、一句鼓励的话,也会让他们感到欣慰。我打算捐一些物品和我的利是钱,帮助灾区的人民,希望我的一点微薄心意,能为他们度过难关出一份力。

篇9:情系地震灾区征文作品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甚至让我们不敢再回忆……

这次的震级比唐山大地震还要高,伤亡人数真是惨不忍睹。

样的肤色、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文化、同样的炎黄子孙……我们之间相同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这次的灾难就像一道坎,让我们胆怯却又不得不跨过这道坎。

虽然房子倒了,亲人没了,但是让我们一起来重建,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就把我们视作你们的亲人吧!让我们一起来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园。

现在的四川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四川正需要我们的帮助。虽然可能我们之间不曾相识,但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困难。

四川,不哭!汶川,挺住!有我们在,有我们的援助,有我们的关心,有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成为一道巨大又坚固的墙。

四川,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挺过来,让我们一起上学,让我们一起生活,让我们一起建造家园……

因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份子,不要怕,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中华民族挺起它的脊梁,让我们之间的友情,关爱和心,形成一个保护伞,支撑在四川上,支撑在中华民族上。

同胞们的帮助真是无处不在,它浸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变成呼吸的氧气,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当强烈地震袭卷四川,它震毁了房屋,但是震不毁人们求生的信念;它震垮了堤坝和建筑,但是震不垮人们坚强的微笑。

轻轻扫拂着盖在心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舞动,映照这整个剔透无暇的世界。你要问我火蓝的焰火是什么?我就告诉你,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四川的祝福,为四川的关心,为四川的帮助……

四川挺住,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美丽的家园会更早会到你们的身边。

四川,你遭遇挫折,就要把它当作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把它当作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篇10: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通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1

大自然经常会有一些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学会预防灾难,减少灾难。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火灾、洪水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等,有数十万的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面跑,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火灾逃生法:有序撤离。逆风逃生,不能顺风逃生,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如果发生草原火灾没有退路时,讲周围草拔掉,防止火继续往里烧。

台风也是灾害之一。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近海十五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百分之八是台风造成的。

洪涝是国内外关注的大灾。洪涝是由缕降暴雨或大于,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江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四到九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

我应该做的`就是不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不去深水区玩耍,不玩火不玩电,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看红绿灯,以防受伤。

其实灾害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

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2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雨、火灾、水土流失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均有数十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发生地震时,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地震了,如果被压在废墟底下,就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求救。如果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保护好头部,以免砸伤。

我们哈密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土流失等。有些灾害都是人类自己乱丢明火、砍伐树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要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多学习一些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树立防范意识。

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预防灾害的发生,使我们的明天更加光明灿烂!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3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上海科技馆参观游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地震体验馆体验了地震的威力。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人毛骨悚然。同学们,你们要是没去过,就跟随我一起再体验一下吧!

记得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地震体验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步入地下开始了"地震历险"体验。随着地下通道的深入,渐渐的一切都变得光线迷离,神秘莫测,我们来到了地壳探秘,看到了古代的地震断裂带和不同世纪的岩层,这些岩层和断裂带就像一层层面包片样叠压在一切经过了上万年才形成的。

突然,随着一声"轰隆隆"的巨响,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红色闪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是火山爆发。只见火山口冒出浓浓的黑烟,火红的岩浆像一条条张牙舞爪的火龙喷流出来,让我叹为观止,感受到火山的可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这次历险的最大亮点——"地震体验"!我们来到一座桥上,四周有房屋、道路、树木。"同学们,抓稳栏杆,地震体验开始啦!"突然,天空暗淡下来,电闪雷鸣,火光冲天,脚下的桥剧烈摇晃,四周的房屋倒塌,道路开裂。一翻地动山摇,我仿佛马上就要被摇晃到空中,我紧紧地搂住爸爸,一刻也不敢松手,心里默默地暗想:"救命啊,太可怕了,快点结束吧!"

不一会儿,天空明亮起来,大地恢复了平静,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可我的小心脏还扑通通地乱跳,惊魂未定。随后,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前兆还有地震避险的知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可怕威力。

回想起这次身临其境的体验,真是震撼人心,也让我受益匪浅。想想以前在学校,老师带领我们做的"防震演练"和这次"地震体验",让我认识到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够利用学习到的防震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的技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筑牢防震减灾救灾的防线,这条防线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做起,从我做起!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4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

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和疏散学生们。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撤离,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们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5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破坏力极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其带来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且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范围广。因此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让全体师生掌握地震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5月12日下午,我们谢家集区第一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老师先生动地给我们讲解了一番避震逃生的方法。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迅速地蹲倒抱头躲到课桌下,进行避震自救。要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撤离的时候要安全,有序,快速的进行。当然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大声叫喊,不互相推拉挤,听从老师指挥,以双手托举书包护住头顶的姿势,有序地撤离到空旷的操场区域进行疏散避震,并马上抱头下蹲。最后老师说,整个演练过程,同学们一定要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和嬉闹。

随着广播里响起的警报声,大家严肃而认真地开始了演练,那紧张的氛围,仿佛真的地震了一般。我们按着老师事先安排的顺序,井然有序地朝操场空旷地撤离。可以看到每个楼层都是一股股的人流向操场涌去,并无人你推我搡,显得很有顺序。不一会儿,全部的人就都疏散到了操场指定的位置。这次的防震演练十分成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安全有序地完成了此次演练。

通过演练,全体学生均掌握了逃生的核心要领(护头)和其它基本要领。

篇11:地震征文

众所周知,我们祖国的四川省于5月12日下午14时许发生了一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重灾区的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公里,目前造成了500多万人无家可归、245108人受伤、34074人遇难。我们坐在电视机或电脑旁每天都能看到多少多少同胞遇难,多少多少同胞获救。每一个数字,每一段视屏,每一个故事都牵动着我们13亿中国人的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跳的频率是如此的一致,我们的双手不用牵起就已经紧紧的相握,我们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泪每一个愿望每一份希望都奔向了受灾的人民!

在5月19日到5月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除了向遇难的同胞致以最沉重的悼念之外。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在此时此刻在每一位遇难者的英灵前立下自己的誓言写下自己的承诺。(强烈建议起点特开一个关于作者和读者对这些英灵写下自己承诺的专区,让每一位作者和读者用我们的誓言我们的承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文字撰写一篇最雄壮的文章)

也许大家会觉得我们不是站在抗战的第一线,不能亲手扳开废墟的砖瓦,不能亲手救助受伤的人民,不能亲口对灾民们嘘寒问暖。只能捐献出钱和物资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但是我希望我的下一段文字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四川!

如果您只是一位平凡的教师,请您用最认真的态度拿出您儲于脑海的知识去教授每一个祖国未来的希望!

如果您只是一位普通的工人,请您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制造每一个零件去组装每一台机器!

如果您只是一位善良的农民,请您用最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每一片肥沃的农田,用一粒粒饱满的粮食去充实国家的粮库!

如果您只是一位商人,请您拿出最充沛的精力去发展国产企业,用最灵活的头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出一分力量!

如果您只是一位朴素的民工,请您拿出最诚挚的热情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每一栋房子每一个建筑都不再受地震的影响!

如果您只是一位学生,请您加倍认真努力的去学习浩瀚的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来展示中国未来的希望!

如果……

而我,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家,我却希望我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寄托着自己最热切的关心奔向每一个受灾的群众。

其实在这场灾难中让我最感动、最欣慰的是抗战第一线的战士和医护人员的事迹。这些英雄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分疲劳都让我肃然起敬,相信他们双手的温度比太阳更温暖更炽热!我除了在心中默默的为英雄们加油之外,终于想出了一个让每一个人都能给英雄加油的方法,那就是--用我们的声音为他们歌唱!为他们加油!

由于时间的紧迫,我也只能借着《男儿当自强》的曲调编写了一份歌颂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歌词,用我的实际行动去支援他们!(借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能流畅的唱出歌曲)

《英雄之歌》

我们携手聚一堂

团结并肩援四川

不怕灾难与天硬捍

救人千千万美德四海扬

我发奋图强抗灾难

做个硬汉子地裂心不慌

热血男儿汉勇气镇八方

让世界为我齐呐喊

去争分夺秒为我救人拼抢

看群情高涨

又看希望之火熊熊燃

面临灾难当齐扛

昂步挺胸一起上一起扛

同出一点热燃出千分光

用我一首词

谱曲英雄歌

让世界同唱!

上一篇:第一小学控辍保学责任书下一篇:乐土驿镇学校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