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2024-04-07

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精选6篇)

篇1: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

授课人:刘爽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2、练习分段;

3、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报国之心;

4、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教学准备:

1、教师:PPT、黑板

2、学生:读课文,预习词语

课前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

教学流程:介绍人物,感受其品质→展示名画、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徐悲鸿,展示其作品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名叫《徐悲鸿励志学画》,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徐悲鸿是谁?有同学知道吗?请举手回答。(学生回答)

2、师:非常好,请坐。这位同学说到了重点,徐悲鸿是一名画家,曾经去法国学画,特别擅长画马。接下来请看屏幕上的简介,听老师把它读一遍······ 好的,相信现在大家对徐悲鸿先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跟随老师的脚步去看看徐先生的画作吧,首先第一幅······

二、通读课文

1、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

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并注音;

找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2、出示生词,带读一遍。

出示部分词语意思并造句。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给课文分段,出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励志学画?1-3

怎么励志学画?

4-6

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7-8

2、朗读第一部分,思考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出示要求)

第二自然段: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找学生回答)

第三自然段:有骨气的中国人

总结: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中国人,为祖国争光。(受辱立志)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分析第四自然段:比喻、承上启下

分析第六自然段(中心句、由总到分、生活清苦)总结:勤学苦练、生活清苦

4、朗读第三部分,思考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

分析第七、八自然段:优异、轰动、震惊

四、总结全文、提出问题。

总结: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画界

问题:学了这篇课文,徐悲鸿先生身上的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回答)

1、爱国

2、勤奋学习

3、不怕吃苦

4、坚持不懈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段(1-3自然段):受辱立志

第二段(4-6自然段):勤学苦练

第三段(7-8自然段):轰动画界

篇2: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7.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与特点,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通过文本的阅读与学习,结合相关的资料,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争光。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文章中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取默读、画圈、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通过人物的对比,感知对比的写作手法同时感受人物形象。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页)教师:

1.教学课件,徐悲鸿《奔马图》图片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看图导题

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这幅画话画的好吗?你们知道是谁画的吗?你们 知道是谁画的吗?他为什么会画的这么好?

2.师生交流对徐悲鸿的了解。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出示词语: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概括主要内容的。(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尝试概括文章内容。3.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重点强调易读错的词语,教授长句子的读法,“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等注意读通读顺。

(3)再次自由练读课文。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徐悲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七个字,应经把故事的主要 内容交代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励志学画的?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还

要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篇3: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 你还记得吗?

(出示)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师指名朗读并相机正音, 生齐读) 。

师:读了这些词语, 你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课文讲了徐悲鸿得到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赏识, 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名外国学生嘲笑他学不了画。徐悲鸿被激怒了, 他励志学画,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也赢得了那位外国学生的尊重。

【评析:这是课文后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中练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这既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扎扎实实训练的需要, 也是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材编写思路的重要途径。】

二、感受“嫉妒”

师:刚才我们回忆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徐悲鸿是被一名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谁来读读这位外国学生说的话。

(生朗读外国学生的话)

师:听了这话,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从“你们中国人”这里感受到这位外国学生不仅看不起徐悲鸿一个人, 还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生:我还听出这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满心的嫉妒。他看到达仰老师很欣赏徐悲鸿, 就故意侮辱徐悲鸿、嘲笑中国人, 其实都是他的嫉妒心在作怪。

师:看来嫉妒容易使人产生偏见。那么, 仅仅是他说的话让人听了不舒服吗?你还注意到了什么?

生:还有他说话的语气、神态也让人不舒服, 他是“冲着”徐悲鸿说的。

师:谁能带上表情、神态来读这段话?

(一生读第2自然段)

师:其实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 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 中国人在国外被歧视、被侮辱司空见惯。如果只是用几句争辩的话说服这位外国学生有用吗?

生:没有用。

师:是的。徐悲鸿被激怒了, 但他并没有发怒。 (出示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品读“励志”

师:那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自学第4至6自然段, 把打动自己的一些词语、句子画出来,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后组织交流:徐悲鸿是怎么做的?)

生:他每逢节假日就去博物馆临摹作品。

师:和一般人比徐悲鸿有什么不同?

生:徐悲鸿是在“潜心”临摹。

师:什么是“潜心”临摹?

生:就是静下心来、沉下心来临摹。

师:你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谈吗?

生:他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这里说明他画得特别认真、投入, 好像已经忘记了时间。

生:从“画呀, 画呀”中, 我读出了徐悲鸿临摹的时候也是特别认真的, 一刻也不停笔。

师: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我喜欢看书, 每次在房间看书都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还得让妈妈提醒我。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弄懂字面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来理解词语的。

【评析:适时小结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 对于学生以后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示范与指导作用。】

师:和一般人相比, 徐悲鸿还有什么不同?

生:徐悲鸿去的次数很多, 他“每逢节假日”就去。

生:“常常”也说明他去的次数多。

师:如果把徐悲鸿比作一匹马, 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为什么?

生:这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因为他在博物馆里临摹大师作品, 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 潜心临摹, 不知疲倦。

生:他是一匹“勇往直前”的骏马。因为平时他在学校跟老师学画, 节假日还要去博物馆学画, 一刻也不停下自己学画的脚步。

生:他是一匹“日夜奔驰”的骏马。每逢节假日, 别人休息了, 他却去博物馆临摹大师作品。

【评析:“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是课文的核心句, 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适当调整了文本内容, 先让学生对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再引导学生进行打比方训练, 巧妙利用学生对文本的前期感知, 逐步提炼人物形象。】

师:徐悲鸿还是怎么做的?

生: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 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师:可这跟他学画有什么关系呢?

生:他生活这样清苦是为了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生:因为他每到节假日就去临摹作品, 这样用的绘画材料就比别人多得多。

(师再次指导朗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四、领悟“表达”

师: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容, 老师觉得徐悲鸿不仅像一匹骏马, 也像一只雄鹰。谁来填一填? (出示:从此,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只______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生: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师:你还会填吗? (出示: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______, ______。)

生:他还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 日夜耕耘, 从未停歇。

(出示)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他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日夜翱翔, 永不服输。

他像一头辛勤劳作的老牛, 日夜耕耘, 从未停歇。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 你觉得哪句更好?

生:我觉得第一句好。因为徐悲鸿画的马是很有名的。

师:有名到什么程度?

生:人们一谈到徐悲鸿就会想到他画的骏马, 一谈到马也会想到徐悲鸿。

生:我参加了国画兴趣班, 国画颜料盒上也有一幅奔马图, 就是徐悲鸿画的。

师:骏马已经成为徐悲鸿的一个代表、一种象征。你知道哪些与骏马有关的成语呢?

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

师:看来我们在写人物的时候,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特征, 这样写出的内容更贴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评析:教学中, 通过将骏马与雄鹰、老牛的对比, 更容易让学生明白骏马与人物的特有关联;通过与骏马有关的成语的补充, 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骏马与人物的相似之处, 可谓“言”“意”兼得。】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徐悲鸿笔下的骏马吧!

(配乐欣赏《三骏图》《八骏图》等徐悲鸿的经典作品)

师:现在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画的马了吗?

生:他画得栩栩如生。

生:他已经和马融为一体了, 他就是马, 马就是他。

师: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配乐朗读:从此,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师:徐悲鸿不仅擅长画马, 他还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欣赏《田横五百壮士》《泰戈尔像》等)

【评析:“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在教学中多次出现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从理解句子, 到品悟表达方式, 再到走进人物心灵, 实现与大师的精神共鸣。】

五、知晓“结果”

师: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请大家浏览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结果是三年后, 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最终取得成功。用课文中的话说是什么?

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还有什么?

生:那位侮辱他的外国学生向他道歉, 说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

师:这就是徐悲鸿, 像骏马一样的徐悲鸿!课后请大家写两段话, 分别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

篇4:《徐悲鸿励志学画》二问

答:这是一位外国学生因为徐悲鸿受到达仰大师器重而心生嫉妒,以言语当面侮辱徐悲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去法国学习欧洲人擅长的西洋画,不被看好甚至受到言语侮辱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非常大,它与后文“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相互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中国人的才能不容小视。因此,多数教师都把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天堂”一词则成为教学的难点。

这里的“天堂”怎么理解?先找它的本意。在中国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天堂”是指人死灵魂升天以后居住的地方。在基督教中,“天堂”是唯一神祇与众天使、圣人居住之地。一般人类若怀有敬虔之信仰心,一生无罪无垢即有可能进入此地。

显然,仅凭本意是讲不通的。那就用它的引申义来试试吧。在汉语中,“天堂”还指美好的生活环境。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我们就把“天堂”理解为“学习条件最好的地方”,那么,那位外国学生的话的意思就好理解了,可以理解为“即使把你们中国人送到学习条件最好的地方去,你们也成不了才!”。

问:网上有篇叫作《无声的竞赛》的文章,与《徐悲鸿励志学画》情节大同小异。其中也写到了一位法国学生因为嫉妒徐悲鸿,而以言语当面侮辱。那句侮辱的话是这样的:“别以为有达扬(即达仰,笔者注)先生亲自指导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就是天天让达·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才!”我觉得这句话表达的效果更好些,教学时可不可以出示《无声的竞赛》这篇文章?

答:有比较才有鉴别。笔者也认为,《无声的竞赛》中的那句话表达效果更好些。

首先,学生容易理解。达·芬奇是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作为四年级学生已经知晓。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就不难理解了:你们中国人啊,笨得很,就是让比达仰水平更高的达·芬奇天天手把手教,你们中国人也成不了才,就别说达仰大师了。相反,《徐悲鸿励志学画》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天堂”一词来强调学习环境,与那位外国学生嫉妒的内容(即有达仰亲自指导)不符,有“跑题”的感觉,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

其次,符合人物身份。那位外国学生(其实就是法国学生)拿他们敬佩的绘画大师达·芬奇来说事,也是顺理成章的,相反“天堂”的说法倒是有点“中国特色”,显然是不符合人物身份的,显得突兀和牵强。

话又说回来,教材都是经过编者改编过的,苏教版的编者这么改说不定也有他们的意图。在教材还没有改编之前,我们还得按照教材来教。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出示《无声的竞赛》这篇文章,将那两句话列出来让学生做个比较,一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篇5: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常用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引出作者,提问: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样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课文去了解一下徐悲鸿成材道路上的挫折和他勤学苦练的精神。

2、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1)“励志”:励,激励;志,志向。“励志”,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过渡: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学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讲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人争气。第二段(4—6节)讲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

第三段(7—8节)讲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六、指导写字

1、教师讲解字形。

鞠: 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基本同宽,左边的“革”第八笔横稍微斜一点,但不是撇,右边部分里边是个“米”,捺变成点。

2、学生描红、仿影。板书设计:

6、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能感情朗读课文,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学画的。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徐悲鸿为什么立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1~3节)(1)学生读文,思考:激励徐悲鸿立志的起因是什么?外国学生对他的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徐悲鸿的表现又是怎样?(2)指名回答。

(3)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理解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是怎么说的。(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6)过渡:外国学生的话多么让人气愤!我们再来看第三节。(7)指名读第三节,理解“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学习第二段(4~6节)

(1)导读: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怎么样?

(2)理解比喻句:“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说说用上比喻句的作用(3)指导朗读第四节

(4)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呢?请学生默读5、6两节,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5)学生交流:“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从第6节体会他生活的清苦都是为了学画。(6)指导感情朗读。

三、复述课文

1、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

2、练习复述第二段。

3、指名复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原因,知道了他是怎样刻苦学画的,那么,他到底学得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板书设计: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一间 一杯

两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懂得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继续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和“轰动”的意思。

3、“震惊”是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外国学生前后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1919年春天 一天从此 三年过去了

3、分组练习复述。要求: 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

4、指名复述。板书设计:

6、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 一天 从此 三年过去了

文献摘录:

篇6:《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第一段 为什么?(第1——3自然段)第二段 怎么?(第4——6自然段)第三段 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上一篇:从字开头的成语下一篇:破解三年级起步作文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