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2024-04-28

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通用10篇)

篇1: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扎扎实实教语文

——2018.7部编教材培训感悟

跟随李学红和王丽华两位专家的脚步,我逐渐走进了统编教材当中,慢慢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着实令人惊艳!

一、美

自幼学美术的我,爱极了她中国式的画风。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仅透露于字里行间,更体现在了她随处可见的插图之中:触手可见的中国水墨画儿,温润的水彩……美的教育正是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间无声渗透。

二、实

一节扎扎实实的《小蝌蚪找妈妈》不仅展示了一节好课所必须的“扎实”,同时展现的还有教材的扎实:教师,抛开一切杂念,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

(一)扎实的拼音教学 拼音教学一改以往教材——先学拼音的传统编排方法,将拼音内容安排在一个识字单元之后。先认识常用字,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亲切感。而且前面这一个单元的识字基础,可以很好地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让拼音和汉字互为拐棍,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认识的汉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读字母,拼读音节,减少拼音教学的难度,变抽象教学为具象教学。

其次,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

(二)实用的能力训练

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关注语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即在生活中学语文,随学随用,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环境。教材不仅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意识,而且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三)踏踏实实的阅读

从课文到学生自主阅读的“我爱阅读”,再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快乐读书吧”,整个教材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这套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构建起完整的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扎扎实实的语文教材,更需要扎扎实实的课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备课,扎扎实实教语文!

篇2: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观“„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课”汇报总结

我们每天早上都起了个大早,匆匆赶路。我跟潘晖开玩笑说:“出来听课,考验的是脑力,也考验着我们的体力。没有体力,想出远门听课都吃不消。”潘晖的脚就是个说明,从杭州回来的时候,脚起泡得走不动了。

坐在逸夫体育馆,坐在千课万人略显空旷的会场上,耳畔回荡着《千课万人让您辛苦了》的主题歌,我似乎又回到了美好的校园生活,似乎又回到了自己读书时的课堂,心里有一份敬畏,回味着自己所走过的课堂,也回味着自己的教育生涯,感到当一名老师真的很神圣,很光荣,也很艰巨,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真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四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13位名师20节观摩课,聆听了七个名师的七场报告,这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有头脑风暴的感觉。我就想,我要把自己的听课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想,我站在台上讲,会很枯燥,我希望我剪辑的录像片段,能给大家直观的感受。因此,我拍了很多录像,我也要感谢潘晖老师,她也当了摄影师,帮我拍了很多录像资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分享。

今年“千课万人”的主题是“简约课堂”。“删繁就简三秋树,返璞归真二月花。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课堂,大道至简,真水无香。”

所谓的“简约课堂”的理念,就是简明的教学目标,简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练的教学方法。”总之一句话,简简单单教语文。可是怎么做到简约呢?有老师提出了问题,浙江绍兴周一贯老师做了回答。一起来听一听。

我们课堂上,老师讲得多,老师教得多,烦琐提问,太多拓展阅读,过度分析,学生活动得少,学生的阅读实践被排挤了。因此,简约的目的是为了“还学于学生“,让课堂回归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多读多写。

一,注重语文实践,指导当堂背诵。

课堂上读写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以生为本,符合新课标的。指导当堂背诵课文精彩片段或者重点段、重点句,是学生语文实践之一,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实践之一。几位名师都在课堂上安排背诵,比如,薛法根执教的《雾凇》、于永正的《爱如茉莉》、贾志敏的《卖鱼的人》等课。

浙江特级老师蒋军晶执教小古文《已死的母熊》,变换不同版本,多次引读,导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读文,通过“读原文,去标点,繁体字竖排,作家真迹展示,省略部分文字”,形式丰富,朗诵次数多,达到熟读成诵,当场指导背诵,效果好。

上海名师贾志敏德高望重,教学扎实朴实,他对学生的朗诵、背诵的要求都很严格,也是真诚的,他会严格地反复纠正一个字的字音,轻声、语调,是否连贯,决不会轻易放过,然后要求学生当堂背诵,非常认真地看着同学们背诵时的口型。我想如果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这样要求,相信学生的语感培养会有质的飞跃。

语文课就应该注重引导多读书,多背记,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各种解释不一而终。

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角度来看,阅读与写作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把读写结合定义为: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独立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王崧舟老师执教《望月》中,他带领同学拓展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贾平凹、斯妤的《月迹》后,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作家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望月的感受是不同的,然后再让闭眼想象、闭眼回想自己望月的情景,再动笔写下《我眼中的月亮》。简明的作文教学目标——小。

《观察日记》片段训练,我的教学目标是进行三个片段的训练,人物外貌描写,写录像中我的打扮、我的田间劳动形象,二是摘蚕豆的劳动情景,三是剥蚕豆的劳动场面。结果时间来不及,习作目标不够简明。于是,我确定了新的简明的教学目标,我要练习三个不同类型的片段,而是只围绕《摘蚕豆》的劳动情景来写,后来,我在年级的其他班级上这节作文课时,我就只上摘蚕豆,指导更细了,针对性更强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老师在摘蚕豆时的动作、神情,并且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比喻写法,把劳动情景写具体,学生就很有收获,就显得轻松容易,更容易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这样调整教学目标,指导作文的效果就有效了。

因此,我们的作文课一定要设定简明的作文目标,目标不要太大,内容要简要,以小见大,在“小”字上做文章。不要要求学生写很长很长的作文,学生有负担,只能七拼八凑地凑字数,不是有一篇漫画作文吗《凑字数》,值得我们反思。

联系这次的“千课万人”活动主题,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确实有“简约”的意义所在。三,简约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

上海贾志敏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语文简约课堂呢?一起来听一听。“目中有人,目中无人”,说得多好啊,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心里要装着这五六十个学生,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读多写。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从原来的会写2000个左右减少到会写1600个左右.减少了四百个字。但必须字字过关,时间有所保证,要求每天每节课至少要有十分钟,要培养学生“提笔即写好字”的习惯。四,关于写字 五,关于作业

六,关于西湖的故事

篇3: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何国成先生说:“阅读教学,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

有人对一堂简单的语文好课,加以提炼、概括:目标集中,结构简约;引导自学,过程充实;精于读写,自成习惯。

那如何达到以上的要求呢?

一、课堂理念的预设应该简单

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文章。如在讲《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上)这首诗时,我以“读”字当头,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情景;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为此,我将教学的理念设定为,“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这样意境优美的词,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

每一课时、每一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如在教学《变色龙》(人教版九年级下)一课时,着重这样三条主线,一是走进文本(以“悟”入手,在阅读文本中了解小说内容,感受作者情感),二是研读文本(紧扣“变”字,赏析人物形象),三是学习写法,体会本文的讽刺艺术。

三、课堂教学的策略应该简单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但并非每课时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强调写的,则不放过写的契机。

篇4: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方式方法 对比 反思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心灵,教育的原点是关注人的发展,这是教育过程中所有施教者始终不应忘记的,语文学科更应体现出这一点。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各种练习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费时又低效,加上要求教学得面面俱到: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德育……让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沉重,学语文失去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语文课需要返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1.教学目标要明确,切实可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要有目的地彻底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这比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教学内容要有侧重。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集中精神学习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抓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课堂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留下悬念和空间,给学生以自由遐想和思考的发展空间未尝不可。语文教学花样繁多,大量的补充资料,太多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发言,不同程度地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我觉得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借课文为例子教会学生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的,也就是说教语文要落实“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八个字。其中字、词、句、篇是基础,听、说、读、写是能力,基础以识字、写字为关键,能力以“读”为核心。

3.教学环节简单有效。语文学习本身是一种简单的快活学习的体验,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必要设计过多的学习环节,让语文学习变得繁琐,不必设置过多的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钻,不必把教学设计得复杂而深奥,让孩子不明所以。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越复杂越显得有水平,言简意赅才让人喜爱。

比如导入课文时,运用了又是谜语、又是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耗时10分钟才进入正题,这样的导入大可不必,既浪费时间,又偏离主题,华而不实。又如,类似“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这种提问,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被这种追根问底式的问题问得不知怎么回答,因而感到迷茫,渐渐失去了本应有的探究兴趣,打破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让语文学习支离破碎、毫无生趣,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教师造成的吗

4.教学方法简捷。简单意味着明了,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直奔中心,让学习变得实在、有效。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更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最好的方法是真正能被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关于苏教版《船长》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船遇难,船上一片混乱的场面时,执教教师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船上的一位乘客,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自由读,把当时的情景读得(表现得)越乱越好。在这之后再让学生说读书感受时,学生体会得就很到位了,不用一句一句去理解,教师教得简单巧妙,学生学得有趣实在。

5.教学手段简单有效。语文教学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避免浮躁与花俏。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过度,让教学内容变得直白无趣,缺乏品读过程的乐趣,更别说回味了,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像力。

6.教学用语简要。让教学思路清清楚楚,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心领神会,充分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简洁明白之魅力。这就是简单的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7.课后练习切实有效。课后进行大量重复练习,占用了学生太多时间,挤占了读书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对语文书的学习怎么能得到丰富与提高呢?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越教越窄了,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班有一位小男孩,接受能力较落后,开始我让他每样练习都做,他总是手忙脚乱,应付不了,结果期中质量测试时,他只取得了56分的成绩。我突然发现,我这种教学方法用在他身上是失败的。于是,我调整方法,不再布置大量的练习,而让他只抄写生字生词,读读背背课文,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实实在在的读写上,他不但学会了,学得也轻松了,期末质量测试时,他取得了78分的成绩。看到他为进步而洋溢的笑脸,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实实在在的教学。

篇5: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评徐涛老师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

小学分校 张亚辉

自从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开以后,我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语文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的课改全是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旧的,却要上出新东西;教学理念也是新的;学习方式更要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方式也是新的……总之,什么都是新的;还有,公开课还要上出水平,上出花样,一堂课下来,就像老师打一场仗,老师比学生还累,好像不是学生在学习,而是老师在表演。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了”。今天听了徐涛老师的课,可以使大家受到启发。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前不久,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就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听了徐老师的课以后,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课上得简简单单,训练得扎扎实实。

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只有三个:一是复习生字,回顾课文;二是讲读课文,理解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三是课本剧表演。整个教学过程,以读懂课文为主,没有现在时髦的跳跃式讲读,只是普普通通地一节一节地读好课文,读懂课文。在这次课堂教学竞赛中,把公开课上成了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借鉴的课,这是一种勇敢的实践。不像有些公开课,听起来热热闹闹,但是要带回到自己的课堂去上,就觉得有问题了。我看过很多特级教师的课,于永正、薛法根的课,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课文,在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读懂课文、领悟课文的内涵,没有多少花样,只有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几个教学环节,他们不是把课也上得有声有色吗?教学环节简单,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觉得评价一堂好课应有一个标准,就是从感觉上来讲,听得“累”还是“不累”。如果听课的人都感觉累了,小孩子能喜欢这样的课吗?徐老师的一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始终被课文感染着,听课的人也进入了课文生动的情境。

徐老师的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训练为主。语言是种技能,是种技巧。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这种语言的训练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只能练出来。这里的“练”是扎扎实实的练。训练训练,“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徐老师的课,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不管有多新,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原理、方法,还是应该继承。

比如,识字的问题。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个大问题。重视识字,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一个优秀的传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张志公先生曾讲过:“一个人没有三千兵马怎么打仗啊?”就是说你这个人如果不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话,你怎么说话?怎么写文章?怎么表达?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老师说在课改形势下不会教语文了的话,只要记住这一点,怎么可能不会教呢?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还是一个基础。虽然徐老师上的是第二教时,但整堂课对识字教学是比较重视的。一开始,徐老师就出示剪好的一串串葡萄图片,让学生读图片背后的生字,并以“谁表现得好,就把它奖励给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字音读不准时,她及时地纠正;一个学生读准了,再让全体学生齐读;根据字的偏旁形象地认清字形。新课标也好,过去的大纲也好,对识字的要求都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这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老师在公开场合,说话也好,朗读也好,如果把哪个字的字音读错了,人家肯定认为你这个人的语文修养有问题。有个教育学院的院长把“造诣”读成“造旨”,弄得大家都笑他。因为他是教育学院的院长,把字音读错了,实在不应该。徐老师在这一点上,还是有识字教学的意识的。后面对“迫不及待”的教学就更到位了。她先让学生读课文中小猴子怎么做的有关内容,再找出“迫不及待”这个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然后问学生:“谁能迫不及待地上来摘葡萄?”以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最后又将其引申到生活中去:“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迫不及待的时候,比如炎热的夏天到了,你迫不及待地想……”学生此时的生活经验被调动起来,纷纷抢着说:“夏天到了,我打完羽毛球,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想冲个冷水澡。”“夏天到了,我从外面回来,迫不及待地打开空调,好凉块凉块。”“放月假了,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妈妈来接我回家。”……当学生充分地理解了“迫不及待”的含义后,再让学生读出小猴子摘葡萄的迫不及待。这个词义的教学,徐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词,用形象的动作演示词义,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带着体验朗读加深理解。这就是在学语言、用语言。她不仅教识字,而且教方法,教规律,学生是可以类推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它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识字的问题是个大问题,而往往在课堂中受不到重视。而徐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遗憾,如果她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时,能及时地再次将前面的生字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运用,那就更好了。但是教师这时注重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的把握,所以忽视了生字的教学。这也是我们好多语文老师常犯的错误。我们要时时想到,字词教学要始终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标对识字教学要求的精神。

另外,我觉得徐老师对读书也是非常重视的。在开始让学生读课文,指名几人读文后,教师问其它学生:“对于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此时,学生争相评价刚才的朗读,而且说得都很中肯,评得也很准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力,还是一次很好的语言交际实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看课件说说,小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在想些什么?他想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有关内容,找出有关句子读读。在指导这一段的朗读时,当听到学生读得不是很好时,徐老师就示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还是读不好,于是她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小狐狸跳起来摘葡萄的情景,然后问学生:“你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地,想干什么啊?你是怎么想的?”当学生入情入境时,再让学生读好这一段,此时学生读得好多了。这就是一种教学艺术。我常看到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这样要求学生:“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当学生读不出味道来,不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感情共鸣,而是强调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重读哪个词的朗读技巧,这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在读文的过程中,徐老师也积极地参预其中,并让学生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在这里我们充分看到了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时时想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学的过程就是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的过程。

现在有些老师也要求学生读,但是给的时间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当中也没有指导,学生读了之后,没有什么提高,往往是读了之后就小组讨论了,就小组学习了,其实课文根本没有读好。我觉得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只有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中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徐老师让学生读要求先自己读。小朋友们一上来很习惯地想齐读,徐老师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读。读中又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然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其实就是锤练语言。有的老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把这个内容讲得差不多就行,也不管他讲得好不好,这个教学环节就过去了。别忘了,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语言的组织,他的用词都是要注意的,徐老师在这堂课上的指导是比较到位的。

我认为,这堂课有两点值得我们商榷。一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课标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这堂课中,从开始的读课文,到最后总结文章的寓义,始终是学生跟着教师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目标。我认为,在低年级,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没有疑问就没有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虽然学生也学得兴致盎然,但这完全是教师导得有方,对课文童话故事本身的兴趣所致。作为教者,如何介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实现“预设”和“生成”的高度统一,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堂课似乎没有给出明显的答案。二是对课文所示的寓义,学生的理解似乎很肤浅,教师问:“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你明白了吗?”“你想对谁说什么?”此时学生的理解只限于这个故事。其实这个道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大人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找狐狸、小兔等的影子,以此认清辨别事物的正确方法,认清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如课文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像文中的谁呢?……那么学生的答案也许就不是一种,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是五彩纷呈的,学生至此也就从这篇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中收获更多的人文内涵。

小学教务处推荐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制作:计算机管理中心 E-mail: mkgzs@wzyuying.com

中国浙江温州市瓯海区 邮编:325014 电话:0577-86362803 传真:0577-86362372

篇6: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一、深入研读《中考说明》是取得高效复课的基础 《中考说明》源于《课程标准》。它以《课程标准》为 依据,并参照我省课改实验区毕业年级所使用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和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而编写的,又从考试的角度做了一些规定,它是中考的纲领性文件。中考命题是遵纲守本的,《中考说明》对中考命题和中考复课的导向性是毋庸质疑的,研读好《中考说明》,才能准确的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内容及能力要求,复习工作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避免盲目性。

1、个人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

我们每位老师把连续两年的《中考说明》放在一起,逐字逐行,进行学习。个人要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以书面形式写下来,并结合中考试题的作答,写出试题分析或者心得体会,然后在备课组活动中集中交流,分析筛选,归纳整理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2、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积极选派老师参加陕西省教科所举办的中考复课研讨会和县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中考复课研讨会,聆听专家解读,更新观念,加强对《中考说明》的理解和中考试题的预测。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我校交流,在网上与名师

交流,使我们对《中考说明》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具体,更加准确。

3、善于总结

无论是我们自己学习,还是参加各种复课研讨会,都不 能只是形式,不仅要深入学习,而且要善于总结。我们把方方面面获得的信息经过集体讨论,总结出来,使模糊的信息清晰化,隐性的信息显性化,指导我们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复课工作。

通过以上举措,我们获得如下信息:

(1)中考命题紧扣《中考说明》,不超纲,不超本。(2)试题命制趋于稳定,稳中求变,改革比较稳健。

(3)、2010年的中考,有回归课本的鲜明倾向,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的考试内容主要来自课本,包括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运用、古诗文的读背默写、名著阅读等。2011年《中考说明》中对此点做了更明确的提示,新增了三个附录材料,而且范围缩小,篇目明确。

(4)、从2010年起,中考新增优秀的现代诗文默写考查,涉及篇目较少,考点相对具体,如《春》、《七色花》等,概括的讲就是教材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

(5)、词语理解从运用的角度考查,主要是成语运用考查。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大事,与生活联系紧密,着眼考查能力。

(7)、现代文阅读凸现地域文化特点,如:2009年中考阅读题中的散文《陕北的山》,2010年中考阅读题选了凤翔女作家张格娟与秦腔有关的小说。

(8)、文言文考查形式比较稳定,选材精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情趣。对文章的内容、章法等方面要求不高,立足读懂文意,注重考查课本及教学实际所学常见的词句的积累和迁移理解。古诗词鉴赏考查炼字和情感,共两道题,形式和考点相对稳定。

(9)、“生活作文”、“个性作文”仍是中考作文取向,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有,作文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扎扎实实、创造性开展复课工作是取得高效复课的行动保证。

语文课内容庞杂,复习任务艰巨。基于对《中考说明》的深入研读,我们认为,工作要扎扎实实,要有创造性,治繁治要,举一乘万,才能实现快捷、简便、高效的目标。

1、大胆处理新课教学

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戏剧单元的内容在中考中不作考查,如果按部就班,就会花费大量时间。我们大胆处理这一单元教学,设计了一个问题导读材料,在课外让学生自学,利用一节课交流,加快了新课教学进程,为复习工作赢得了

时间。

2、拟定恰当计划

我们的复习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扣本疏理;第 二阶段: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模拟训练;第四阶段:考前综合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科学有序,重点突出。

3、合理分流复习内容。

不同内容考查有不同要求,根据考试不同的要求和

学生的实际,立足快捷、简便、高效,我们将语文科所考查的知识梳理归纳,合理分流,层层落实,各个突破。例如:

(1)将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运用、古诗文与现代文的读背默写、名著阅读主要放在课外,利用早读、晚读让学生完成积累和巩固。在课堂上,主要进行诊测、查漏补缺和答题技巧等方面的交流。

(2)将语文综合实践、现代文阅读、古诗词赏析主要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习、巩固。

(3)对作文训练,则采取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的方式,课堂讨论交流,加强指导,课外练习提高。

4、科学进行教学改革。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大胆教改,抓好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1)、调整课表

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我们在复习阶段,将课表调整为每班两节连排,保证了语文知识复习的连续性。

(2)、改革早读,增加晚读。

我们把基础知识的落实放在课外,主要是放在早读上。这一块内容多,任务大,所以我们又增加了晚读。对所识记的字词、古诗文、现代诗文和名著材料做了计划列表,对自由早读做了改革,按计划列表提出了“三定”的要求,即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间,设计实施了早、晚读测试表,指定了小组长,有计划、按层次地考查落实,并追踪督导,逐一过关,并且要求学生读背、抄写、默写相结合,使学生达到字字准确,句句无误,篇篇熟练。

(3)创新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复习材料的价值不全在其本身,更多是在其可训练、检测哪些目标要求。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课堂上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

第二、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当好“主持人”,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学会倾听,善于抓住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创新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复习课堂结构可有以下几个环节:学情调查(课前诊测)→评讲悟法→示范操作→跟踪训练→反馈矫正→反思构建→布置作业。

学情调查:教师围绕课时专题精心筛选一组包含各种题型的试题,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教师检查、批阅,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需要重点复习的要点、需要重点指导的方法、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需要精心点拨的技巧等。

评讲悟法:展示典型答案(含错误答案和标准答案),师生共同比较、探究,总结做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在比较、探究中归纳理解解答该考点试题的方法、要领、技巧等。(方法要从做题实践中来,在评析过程中总结,简明准确,程序化,可操作。)

示范操作(机动):教师以典型试题为例,利用总结出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答题过程的操作示范。先说考点和题型,再说所运用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最后说答案(结果)。边说边做,将隐性的思维过程尽量显性化。

跟踪训练:精心筛选一组练习题,进行当堂演练。练习前提醒注意答题程序,练习中点拨方法运用,练习后总结注意事项。(方法运用的过程要在评价、分析、修改中完成,让学生真正理解,熟练运用。)

反馈矫正:对学生跟踪训练情况进行反馈矫正,一方面根据反馈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讲评中内化方法,并明确进一步巩固的任务、重点和策略。注重思维方法的点拨,总结方法规律,重视演练环节,努力减少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缺少师生互动、教师讲得累、学生练得苦、效率低、效果差的课堂。)

反思构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得失。

布置作业:依据考点,变换题型,提高迁移运用能力。古人云:文无定法。同样,中考复习也无定法。在此交流,抛砖引玉,旨在学习提高,衷心肯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7: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感悟于名师课堂

2011年3月,在市教研员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在长春吉林大学岭南校区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观摩活动。领略了李卫东、王文丽、吴琳、张学伟四位小语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并听取了他们的教学理念介绍,受益匪浅。值得我思考和学习的很多,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一、背景——写作背景是理解文本的良好开端,也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基石

课文的文本有许多名家名作,特别是中高年级,了解写作背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写作背景是理解文本的良好开端,也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基石。如:李卫东老师在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先和学生一起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简介及写作背景,这对学生在课上理解文本、挖掘文本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词语——词语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不同文本要有不同的设计

字词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不可不讲,也无需一一细讲,要善于选择形式,有侧重,根据不同语境和文本选择不同的形式。如:王文丽老师在解决《桂林山水》这一课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她先出示“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接着出示“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让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学生回答“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王文丽老师启发到:能不能换一种搭配方法。学生马上想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的训练,既不枯燥,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轻轻松松掌握了词语。

三、朗读——用老师的朗读热情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听的这几节课中,课堂上先后采用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读出感情,品出味道。比如:张学伟老师在《景阳冈》一颗的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的心里变化,反复体会,反复引读,示范,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了文章中的人物。

四、标记——课堂动动笔,重点轻松记

学生在读文的时候,多引导他们动笔划划、写写、记记,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内容与重点都更能掌握。

五、练笔——练笔是锻炼学生写作的小平台

课堂练笔是发展学生写作的一个良好的小平台,以少基多,每课写那么“一点儿”,那怕一两句话也好。不会写怎么办?吴琳老师在给了一定的启发。她在讲完《生命 生命》一课后,请学生写一两句学习课文的感受,并告知,如果没有,就从文中摘抄一两句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吧!适当的摘抄也是一种积累,一种锻炼,一种好习惯的养成。

六、拓展——拓展是理解文本的重要环节

拓展是理解文本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候,我会找不到拓展点,这和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与挖掘有直接关系。几位名师的拓展,让我很是佩服。如:李卫东老师讲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但结尾作者却写到“多么奇特的民族!”李卫东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奇特”一词可褒可贬,是个中性词,为什么不说“多么‘高尚’的民族”、“多么‘善良’的民族”?结合课前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曾屠杀犹太人600万之多,这样的民族能称之为“高尚”吗?这一拓展,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也体会了作者用词之斟酌。

篇8:扎扎实实教语文论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节课的教学,教者应紧扣“语用”,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一、扎实字词教学

生字词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关键。所以,生字词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重点。

“弱”是本篇课文里唯一要求三会的生字,读音和字义都很简单,但书写美观相对较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下册练习中对此类汉字书写的小提示:左右一样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瘦一点,右边胖一点。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又提醒学生关注了汉字的字形,能帮助学生写好汉字。

对于生词“夹住”的“夹”,常常有学生误读成第二声,教师可以提供字典上的三个读音和相应的义项:

(1)jiā用力,使物体固定不动;(2)jiá双层的(衣被等);(3)ɡā胳肢窝。

学生在选择中既理解了字义,又学习了字音。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课文图片等让学生形象理解“毫不示弱”“相持”“喜笑颜开”等词语的意思。

二、注重朗读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如对鹬和蚌的对话朗读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鹬和蚌说话前的提示语“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体会鹬和蚌当时说话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朗读好对话。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角色朗读、同桌表演读等)引导学生反复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体味,不断深化对文本寓意的认识,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领会寓意。

三、关注语言表达

四、引入小古文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由两千多年前苏代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这一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完寓言故事,再引导学生说出寓意(比喻双方互不相让,结果让第三者从中得利)之后再回到历史典故,说说苏代给赵王讲此故事的目的,让学生感悟寓言的智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现代文《鹬蚌相争》和小古文《鹬蚌相争》对照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意思,这不仅仅是一种拓展,更激发了学生对小古文的阅读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同步阅读,既让简单的寓言故事丰厚起来,又调动了学生阅读不同文本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篇9: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关键词细节;发展;能力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崔峦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要想简简单单教好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起来,只有拥有了“不简单”的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出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学生学到的才是不简单的,才能打造出极其“不简单”的学生。简单教语文,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语文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

教学目标简明。古人说过“约而易知”。确定简约化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教学目标整合、融合。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简单、朴素。先学,即课前预习,对学生提出简单的预习要求。如: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熟读课文;③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让学生带着这三个简约而不简单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理解能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带着问题听,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从学习过程的近期目标看,是为学习具体教材内容作铺垫;从长远目标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综合、驾驭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结构要简洁

课堂教学结构简洁。课堂教学结构的简洁,就是要改變传统的“纵向”结构为“横向”结构。传统的“纵向”教学结构是“线”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是环环衔接、相扣的,前为后的铺垫,讲究的是课堂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引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下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受影响。而“横向”结构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构筑师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平台。在我国古代就有“大道于简”的说法,可见“简”也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简洁、明快,是一种境界。

(1)在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从关注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开始、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为起点,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做或者少做无用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如果只听完一个学生的发言,就迫不及待地和盘托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完全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交往、一种交流。针对每一个问题,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把对每一个问题的每一种见解都倾听下来,进行评价、发掘优点,指出不足。这样即展示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思辨能力。

(2)对于一些教材中的语文训练点,教师也可以用“块”状结构解决教学上的繁琐。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分类理出排比、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相关句子,进行对照、分析、比较,通过读、评、说、辩等过程,以掌握文本内容,学习语文技能,达到以点带面解读教材的目的。

(3)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应在看似简单的与学生交流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要正确引导基础上尽量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如《江雪》这首诗中,从“你认为诗中描绘的渔者是个怎样的人物”这个问题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本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有差异,可能有学生说渔者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个豁达的人;可能也有学生说渔者是个寂寞的人等等。教师应对这些观点给予正确引导,还原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要简朴

教学方法简朴,即朴实。教学“朴实”,不但是质朴,还是简约和深刻。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语文学习实际的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从学生在日后生活中的语言交际中得以体现,所以,朴实的教学方法,应关注课堂上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现时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大量的文本阅读和研读词诵读及课外阅读,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出了要求,同时,各种辅助配套阅读材料,也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供了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朴实而又高效的、简单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窗前的气球》一课中,教师只出示简单的问题,如“科利亚怎么了?”、“他的心情怎样?”、“同学们怎么做?”、“气球代表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反复品读句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解释问题,更高层次的学生则可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使学生在“说”中积累语言。

篇10:扎扎实实读书

课内外阅读、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为落实课标关于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的要求,我们在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方面采取以下几点做饭:

一、环境渲染

在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书橱”,有楼房的学校建立“走廊书架”以学生自带书籍、各界捐赠的图书等多种方法充实班级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书香,让读书成为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设立班级“课内外阅读积累展示专栏”,定期张贴 “读书名言”、“书海拾贝”、“小书迷”、“好书大家读”、“我最喜欢的图书” “读书心语”等版面及文章,让同学们推荐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在学校、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气氛,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二、制度保障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的重要阵地,因此,提升服务意识,延长开放时间,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温馨、宁静、幽雅的读书环境。把课前三分钟说话(或演讲)、日记、读书笔记纳入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我们在语文教学常规中要求:课前3分钟语文课必须有,三、时间保证

在节假日,班主任、语文教师通过“校信通”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制度,家校配合,指导学生在假期规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时间上:我们规定要利用好阅览课、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措施落实

《优秀诗文积累卡》主要让学生首先读背课标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然后再背诵其它自己喜欢的或老师推荐的古今优秀诗文,要求低年级在会背优秀诗文后,在其上面做上标记,因教师已经把推荐篇目打在卡上。要求高年级把会背诵的优秀诗文题目、作者、诗文第一句添在卡上。《课内阅读积累卡》要求学生把课本里面要求背诵的内容或课后没有要求自己已经积累下来的填写此卡上;《课外阅读积累卡》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读书的书名、文章题目、作者填写在上面,此卡要求结合读书笔记一起使用。这三种卡填写容易、简单,既随时记录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的数量和质量,也便于学校、教师掌握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情况,还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检测中考核检查课内外阅读积累内容的一个依据。学年末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留下学生课内外读书积累的成长足迹。

2、3、做好具体的指导工作

五、活动促进

我们开展各种类型的校园读书活动,用活动、用奖励、激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和推动课内外阅读。我们要求根据年段的不同,可组织词语盘点、词语归类、词语接龙、妙词佳句欣赏、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童话世界、演讲赛、朗读比赛、读书汇报会、童话表演、课本剧表演、日记宣讲、作文展评、课外积累展示等活动;可组织书香班级评选、读书之星评选、最爱欢迎的图书评选、最爱学生欢迎指导教师评选等活动;可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学校或班级统一安排主题读书活动,充实学生的假期生活,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六、参与比赛

为了让孩子的读书兴趣始终高昂,落实读写结合这一理念,针对孩子年龄特征,把读书同各种比赛活动结合起来。如根据上级开展的“中华魂”读书活动,我们做了师生动员大会,号召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读书中去,写读后感想。老师帮助指导修改,积极参加评奖活动,有两名同学的读后感获得市级奖励。结合赤峰市“文苑杯”征文活动,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60多人获得优秀奖;十几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我校获得三等组织奖。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内蒙古教育》发表,其他省级刊物也有刊登,学生作品屡屡获奖。

七、评价激励

每学期都对教师指导课内外阅读工作进行检查,给予考核评价,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评内容。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活动进行竞赛评比,每次活动后评选活动小能手,如读书小能手、演讲小能手等,学期末评选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

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教学的加强,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意识也逐渐增强,学生读书兴趣进一步浓厚,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蔚成风气,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大多数学生都能按各级段规定篇目、数量完成课内外阅读积累任务,有的已提前或超额完成。学生的阅读面不断扩大,阅读量不断增加,语言文字积累更加厚重,语文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白音套海中心小学简介

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您现在来到的是白音套海中心小学。白音套海苏木中心小学是为本苏木东部七个嘎查服务的寄宿制完全小学,于2007年4月初中撤并后,在原址改建的。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0人,中级职称的27人,旗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8人。全校共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618人,是全旗小学住宿生最多的一所完全寄宿制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东西两栋二层楼是我们教学楼,共有16个班级。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支持下,我们农村孩子终于能坐在楼房里学习,这是套海人多少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这个学校里,我们的口号是“我求知,我快乐”。

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体贴周到的人文关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温馨浪漫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学校里,孩子们永远是纯真的、快乐的、美好的。这样的幸福童年,才是孩子们所希望拥有的,也是大人们应该给予他们的。我校的各项工作不但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还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奖:在第十八届赤峰市“文苑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获集体组织三等奖;在全国书画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获得金牌;教师多篇论文在《内蒙古教育》及其它刊物发表。

(引导去多媒体教室听课)

我们学校抓教师队伍建设,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抓和谐安全校园的创办,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特色。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理论指导、专业引领、集体备课、课堂评估、成绩检测、学校名师等各种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特别是在打造“课堂共同体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教研特色 尝试开展“对群学习”方式和“组本教研”策略,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下面,请各位领导到多媒体教室,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希望你们提出宝贵意见。

我校注重开展扎实而富于创新的读书活动,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积淀,增强师生的语文素养,倡导书香校园、书香教师、书香家庭,书香人生,“扎扎实实读书,点点滴滴积累”是我校阅读教学的突出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读书的氛围。建立图书室,我校图书室目前有图书3000多册,分为:文学、艺术、军事、天文、地理等,进入图书室就如同置身于一座知识的城堡。这里,摆放的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读物,那些亮丽的封面,精致的图画,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把孩子引入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班会晨会、家长学校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的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介读书经验。在校园的墙壁、走廊、教室、图书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张贴、悬挂、刷写激励学生读书的名言、警句、图画,让校园能传情,让墙壁会说话。

其次,为了把读书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我们日常加强对图书室的制度化管理,明确图书管理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在图书管理借阅上常抓不懈,根据级段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前三分钟活动。3-6年级应另统一备有日记本、读书笔记,每名学生保证每周至少写日记2篇,保证每周至少写读书笔记2篇。日记、读书笔记每学期语文教师给学生批阅、指导6篇。读书笔记可记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读书后的最大收获、最欣赏的优美句段、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低年级也可给学生设计表格式活页读书笔记:设计学生姓名、班级、课题、作者、所读文章或书目的主要内容、你最欣赏的妙词佳句等栏目。

第三是认真落实好三种卡,记好两种笔记。我们设计印制了《优秀诗文积累卡》、《课内阅读积累卡》、《课外阅读积累卡》这三种卡,要求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活动中使用。记好两种笔记,这两种笔记指的是学生日记和读书笔记,我们把学生日记和读书笔记补充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要求里,让它们成为语文教师常规工作的一部分,让日记、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乐于记日记、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四是教师具体指导

我们要求教师一是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加强自学习惯能力的培养、朗读的指导,每单元都印发相关的阅读资料,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内求方法,课外有发展;二是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尤其是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怎样记好读书笔记,怎样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三是做好优秀诗文积累指导。运用每日或几日一诗的方法,把要背诵的古诗文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组内互相监督检查,达到人人会背。四是做好学生日记读书笔记的指导。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读写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日记读书笔记记怎样的内容、怎样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等方面进行指导,为学生写作能表达真情实感打下良好的基础。读书笔记的指导也是要求教师先做读书笔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写,体会提纲式、仿写式、摘录式、评论式、心得式等不同形式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同时鼓励教师亲历亲为,亲身示范,与学生携手同行;五是做好读写结合的指导。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读写水平,有针对性地配合单元习作、日记和演讲稿的写作,结合课外阅读资料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文字表达、学会抒发真情实感,提高读写素养。六是做好读书主题活动的指导。注意设计主题,探究活动方法,组织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提高效果。

第五、取得的成绩

读书的目的是落实听说读写能力,孩子们爱读书、乐读书,硕果累累。在《翁旗教育改革》从书中,我校师生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受到评审者的好评。在赤峰市“第十八届文苑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教师多篇论文在《内蒙古教育》发表。

现在看到的就是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把自己的感受集结成册,编成了班级文集,绘画日记„..点点滴滴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历程,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孩子真情实感。

请各位领导随意翻阅一下,我们孩子的作品吧!

在阅览室(音乐室)的这块中心区域,是 “品”指的是更深入的理解内涵,感悟其精神实质,我们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名家、走进生活。我们的阅读指导课分大、小两种课型。大课突出重点,小课彰显特色。所谓大课是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最重要的是突出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品味人生真谛。

“创”指的是通过阅读,孩子们把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日记、读书笔记、手抄报、三卡使用记录等等。

我们每年都组织读书节,进行“读品创阶段成果展示”,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各班还有读书节目汇演,以各种形式感受读书的乐趣。我们将“读品创”作为学校的特色,让它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引领,让它成为提升师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班级文化]

各位领导,看了这么多,我想大家肯定想到班里去看一看,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是怎样读书的吧?下面,我们到班里去看一看吧。

上一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知识竞赛题下一篇:银行柜员爱岗敬业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