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2024-05-08

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共9篇)

篇1: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体内的尿素氮偏低在孕妇中并不少见,很多孕妇在查体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大家都知道,尿素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孕妇出现尿素氮偏低的话,一定要及时到肾病专科医院进行检查,以得到早期诊治并确保胎儿的安全。

尿素氮是蛋白质的一种代谢产物,生成于肝脏,排泄于肾脏,都肾脏功能出现障碍时,尿素氮的排出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导致体内尿素氮水平的变化。尿素氮偏高的情况可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而尿素氮偏低可见于蛋白质摄入过少、肝功能受损等多种原因有关。

孕妇尿素氮偏低是怎么回事?如果是孕妇检查出体内的尿素氮水平偏低,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专家介绍说,尿素氮是肾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在尿素氮代谢过程中,肾脏结构阈值较宽,单纯尿素氮偏低或偏高不足矣说明肾脏存在病变,但需要定期复查并对肾功能进行监测。专家指出,尿素氮偏低可能与蛋白质吃得过少、怀孕、肝衰竭等因素有关。

其实,女性朋友在怀孕期间,体内的尿素氮水平会有生理性减低,但准妈妈们也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有肾病病史的女性朋友,如果在怀孕期间肾病复发,情况就会很严重,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患者还会有流产的危险。

篇2: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1、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的一种,在肝脏生成,从肾脏排泄出去,所以如果肾脏的功能受到损害时,也会使尿素氮的排出受到影响,从而使尿素氮的水平出现高低的变化;如果是患有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或是破坏性病变等疾病的话可能导致尿素氮偏高,而尿素氮偏低可能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少或肝功能受损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2、尿素氮偏低一般是由于我们的肝脏或肾脏有病变,孕妇在妊娠6个月左右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尿素氮偏低的情况,这是因为孕妇经常缺乏营养导致的,应该孕妇蛋白质的摄入量,最好摄入瘦肉、奶、鱼等优质的动物蛋白。

3、女性朋友在怀孕期间,体内的尿素氮水平会因为生理性原因而有所减低,但是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因为尿素氮偏低可能与怀孕、蛋白质吃的过少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有过肾病疾病的女性朋友,如果在怀孕期间病情复发的话,情况就会很严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还会导致出现流产的情况,所以孕妇在检查中发现尿素氮偏低的话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确定疾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确保胎儿平安才是正确的做法。

篇3: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城镇居民消费率,农村居民消费率

一、现状与问题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国家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既源于消费,又回归到消费。消费率,也称为最终消费率,是指用支出法计算的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正确认识河北省当前消费率情况,有利于促进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

图1是1978-2007年河北省最终消费率与全国最终消费率变化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及全国的最终消费率整体走势均是先上升然后下降,下降的过程中也有波动。而河北省最终消费率从1978年的51.0%逐年上升到1981年的58.0%,比全国消费率始终低了大约10个百分点。河北省消费率在1982、1983年出现了短暂下滑,1984年又出现反弹,后开始逐年增长,直到198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而后,1989-2006年呈现上下波动、震荡的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河北省最终消费率始终低于全国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仅在1988年的时候差距较小,但也有2个百分点的差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水平为78%~79%,相对于全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当前河北省最终消费率始终是偏低的。

二、河北省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图2是河北省1997-2007年的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趋势图。

从图2可以看出,河北省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变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但是政府消费率水平基本平稳上升,政府消费反映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支出及向居民提供转移性支出的情况,这些支出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卫生事业、教育事业、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农林地质服务业、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等七个领域,而居民消费率从35.4%下降到28.8%。可见河北省居民消费率迅速下滑是河北省最终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造成河北省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份额下降,收入差距拉大。

根据《河北省经济年鉴》(2008)数据资料统计显示,1997-2007年河北省人均GDP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如图3所示。

从图3看出,1997-2007年河北省GDP年均增长率13.46%,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为7.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9.29%,相对于GDP总量的高速增长,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比GDP增幅分别低5.46和4.17个百分点。由于河北省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导致居民收入份额下降,这是河北省消费率偏低的直接原因。

河北省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降低了整体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增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幅较小,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根源。随之而来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失衡,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问题的解决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2. 农村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

如图4所示,1997年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为13.27%,1998年城镇居民消费率稍有下降,但仅下降0.6个百分点,从1999-2003年城镇居民消费率一直上升,但上升幅度也不大,2004年下降到了14.75%,从2005-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率又开始上升,从18.22%上升到19.04%。可见从1997-2007年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率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虽稍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199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率为22.12%,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率,但其后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经下降到了9.77%,可见,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并且是迅速下降。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消费率一直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率,但是,从2005年开始农村消费率迅速下降,低于城镇居民消费率,因此拉低了居民消费率。所以,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是居民消费的主要拉动力,是居民消费率的一个较稳定的支撑,而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 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

图5是河北省及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比较图。

从图5中可以看出,从1997-2007年河北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相差不大,而河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得多。1997-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河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具体说就是农村居民的支出与收入预期,收入预期不稳定,支出预期却在增加,收支预期不稳定降低了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所以河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也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就支出预期来讲,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居民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支出不断提高:因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收入的增加而造成的医药费的增高;因养老问题而考虑的未来消费(储蓄)的增加;因教育产业化而产生的子女教育消费的增加等。由于上述预期支出的增加加重了广大农民阶层的负担,河北省收入增长的幅度又偏低,他们不得不增加储蓄来应付无可奈何的预期消费,从而导致了河北省当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低。

4. 城市化水平滞后。

城市化水平落后一方面会导致第三产业不发达,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从而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另一方面,城市化水平落后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以及农村保守的传统消费方式,从而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滞后,2007年占全省人口60%的农村人口的消费额占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仅为33.9%,40%的城镇居民人口的消费比重为66.1%,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较低。因此,城市化滞后降低了居民消费的总水平,是造成河北省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深层次原因。

三、提高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河北省最终消费率明显偏低,其中政府消费率比较稳定,因此造成最终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费率太低。造成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城市化水平滞后。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趋势。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成为政府首要任务。要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时机,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对提高河北省最终消费率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率就要切实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居民收入增长率等于或稍高于经济增长率,至少应接近经济增长率,即两者应大体同步增长。(1)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例如,加强水利,改善灌溉条件;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和电费调整等具体措施,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大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规范教育收费,努力减轻农民的子女教育支出负担;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推广应用和农村科技教育的投资,如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2)结合部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注重农产品深加工。结合河北省的地理环境特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职业教育,提高城市人口就业率,以提高城市广大中低阶层的收入。广大中低阶层的消费倾向较高,在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大力增加他们的收入,会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

2. 减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拉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1)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适当调整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再分配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改变城乡有别的再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最低保障线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积极开拓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失业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如城镇健全,导致农民不敢花钱,所以更应该注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样消除了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顾虑,防止居民产生悲观预期,以提高居民当前消费倾向。(3)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居民消费进入结构升级阶段时,居民的“积累型消费”模式将逐渐转变为“信用型消费”模式。消费信贷是启动当前消费的杠杆,是抵消流动性约束对当前消费限制的有效措施。第一,政府要尽快建立起居民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明确居民、银行的责权利,为开展消费信贷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第二,政府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居民信用评估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政府担保。第三,政府应加强宣传,改变居民消费观念,逐渐在河北省城乡居民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使人们逐渐做到敢于消费、善于消费。第四,提供信用的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创新,设计好消费信贷的品种,简化手续和环节。推出小额短期信贷、中长期优惠信贷及各种专项信贷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消费信贷组合,鼓励个人融资,倡导合理超前消费,并且积极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第五,销售产品的厂商应加强银企合作,以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同时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 提高河北省城市化水平。

(1)建设环渤海城市群。依托沿海优势,加快秦皇岛、黄骅等港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以点带面,成辐射性扩展,优先发展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的县市,逐步形成特色突出的环渤海城市。(2)建设省会城市群。完善省会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全面提高石家庄市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依托石家庄省会城市的优势,整合周边县市资源,打造省会城市群。(3)现有城市化模式下的户籍管制,使进城打工的农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所以要改革河北省城市化模式,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

4. 有选择地扩大政府消费。

政府消费是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消费是构成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选择的政府消费能够带动居民消费不断扩张。(1)扩大政府对消费品的直接购买。政府对消费品的直接购买,可以给居民消费起到积极的诱导作用,政府对新产品的大量消费必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河北省政府应不断扩大在科技、教育、通讯、以及办公用品等方面的采购,从而扩大政府消费,直接拉动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率。(2)增加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包括增加社会保险支付、医疗保险支付、退役金和服务补偿、失业补偿、食品券、住房和医疗补贴。

参考文献

[1]刘秋.面对危机——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消费内需[J].法制与社会,2008,(12).

[2]李姝.我国当前消费率偏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4).

[3]许永兵.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其经济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5,(10).

[4]吴雪娟,付锦泉.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5]卢嘉瑞.提高消费率势在必行[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4).

[6]李柱石.对农村居民消费率问题的思考——从社会保障制度方面[J].农村经济管理,2008,(1).

[7]胡德宝,柳思维.不确定性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

篇4: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居民消费支出是逐年走高的,不过需求对GDP的贡献即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从2003开始呈下降趋势,2009年有一次上升,为47.6%,2010年又降为36.8%。最终消费贡献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鉴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持续上涨的住房、医疗及教育支出给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压力,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对未来经济形势和收入的不良预期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具体制约消费需求的因素有:

1、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占GDP的比例低

(1)在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我国一向是高积累,结果积累挤占了消费,最终消费市场很不发达。

(2)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的比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仅利润高,从业人员收入高,且主要是提供服务,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面向消费,拉动消费。

(3)中国出口拉动型增长战略依靠贸易的比较优势使得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等低利润的行业,附加值低,企业利润低,职工的平均薪水就不会高。

(4)中国劳动力中大部分人的收入方式单一,证券市场不完善,多数人无法通过投资等行为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影响居民的收入增长。

2、农村居民在消费方面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尝试了家电、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某种程度上释放出部分农民的购买力,但不是长远之策,需要通过农民增收来拉动农民的消费。

3、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降低了社会有效需求

(1)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分配差距和区域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由于收入差距拉大,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重点不一,因而对新的消费热点拉力不集中,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与以前相比难度加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张。

(2)中等收入人群偏少。由于中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 ,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对扩大消费的作用也就切实而显著。

4、体制障碍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不健全,生产要素并没有合理定价,民营经济发展困难,一方面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实体经济,也没有拉动消费,而是投入虚拟经济或拉动房价物价,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就业前景的不乐观以及就业不足制约了消费的有效增长以及消费者对消费信用认识不够,制约了居民购买力进一步发展

只有稳定的就业才有稳定的消费,关注和解决大学生和城镇化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将长久地促进和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者对消费信用认识不足,和消费信贷服务发展滞后利率过高,影响了消费增长。

5、社会保障不完善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

社会保障不完善,使医疗、教育、养老的压力过大,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很高,影响居民消费倾向,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

6、传统消费观念压抑了居民的消费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东方民族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成年人关心子女更愿意省吃俭用将钱储蓄留给孩子。

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措施建议

有鉴于上面的原因,扩大居民消费,关键是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减少收入差距,增强消费能力。减少消费者未来支出预期,使居民愿意花钱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减少储蓄。协调投资和消费结构,投资要更加针对消费,增加消费热点,引导居民花钱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具体有以下措施: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改变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方式,企业利润高才会使居民薪水高。

(2)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初次收入分配就应该考虑公平,完善市场经济,使生产要素合理定价,确保劳动者收入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减少垄断行业,消除不平等的利润率。通过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能力。再分配中发挥税收和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程,将稳定社会居民收入预期,减少分散的"预防性储蓄"。当前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化、统一化进程,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4)发展完善居民消费信贷。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居民消费的有效杠杆 。

篇5: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时一定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是由于缺乏营养,为了避免孕妇碱性磷酸酶由于缺乏营养造成偏低。孕妇要适量的多食用一些高钙食物比如说像豆类食品、奶类食品、一些水果和瘦肉。

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时还有可能是由于疾病所致,常见的骨质流失是造成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最重要的病理性因素。妊娠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一定要多加强营养,补充微量元素,可以让体内的胎儿更好的成长。如果营养跟的上,却发现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这时一定引起注意不但是为了自己着想,更是为了孕妇体内的胎儿着想。

篇6:孕妇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有它的一定值,偏高或者偏低,都是不正常的,意味着肾脏出现了疾病,那么肌酐偏低是怎么回事,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肌 酐是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也是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许多接受检查的人员,检测到自己的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便认为自己的肾功能完全没问题。其实这是一 种对血肌酐认识的误区。因为血肌酐值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 50%),此时血肌酐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因此,人们常规观念认为的那种,“血肌酐正常,说明肾脏没事”这一个误区,应加以纠正。

对 于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人体内的肌酐物质主要是肌肉代谢的肌酸产生,肌酐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肌肉量相对稳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 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一半以上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活偏低。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

篇7:熟料升重偏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我公司是台湾信大集团的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自2011年8月投产以来, 产、质量一直正常, 市场环境较好。但最近熟料升重一直偏低, 仅有1.15~1.20kg/L, 而熟料的游离氧化钙一直在控制范围内。熟料升重偏低, 一方面, 窑头飞砂较大, 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另一方面, 对辊压机加管磨的联合水泥闭路粉磨系统产质量的影响也较大。

2 熟料升重偏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针对这一现象, 我公司从原材料、配料及烧成工艺上查找原因, 使问题逐渐得以解决。现就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一介绍。表1为熟料全分析表及水泥磨操作参数。

从表2、表3、表4可以看出, 熟料的升重对水泥的产量、质量影响较大, 若入料粒度过小, 物料会直接从辊缝通过, 容易冲料, 达不到挤压效果, 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剧烈振动, 必须减产运行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水泥;同时, 由于飞砂料的磨损, 导致回转窑内主窑皮由原来的24m缩短至20m, 给窑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影响熟料升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熟料的液相量太少。1450℃时熟料液相量W=3Al2O3+2.25Fe2O3+Mg O, 经计算, 熟料升重正常时与升重偏低时液相量均为25%左右, 满足烧成液相量在24%~26%的要求。

(2) 熟料的铝率偏低造成液相表面张力太小。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 C3A和AM基本都在7.9%和1.46左右, 所以排除。

(3) 硫酸盐饱和度过高, 降低了液相粘度和表面张力, 导致飞砂料多, 升重偏低。硫碱克分子比:S/R=SO3/80/K2O/94+Na2O/62。经计算, 熟料升重正常时, 硫碱比在1.4, 升重偏低时, 硫碱比为1.3, 远远超过要求的0.8~1.2。硫碱比过高, 会造成过剩硫在回转窑内循环, 引起窑尾结皮, 但是从现场检查来看, 没有出现结皮现象。如果刻意追求硫碱比, 就要提高碱的含量, 反而造成窑尾结皮严重。

(4) 过渡带过长, 造成生料粉到达烧成带时间过长。物料在950~1250℃温度区间停留时间过长, 扩散速度过快, 不能形成阿利特, 势必造成贝利特和游离氧化钙再结晶, 降低了晶格活性, 再结晶的贝利特和游离氧化钙过多, 导致液相量偏少, 难以形成大颗粒, 导致熟料升重偏低。过渡带过长主要是由于生料分解率过高, 而我公司入窑生料的表观分解率全部在95%左右, 所以不存在过渡带过长的问题。

*HFCG150-100带SF600/140打散机+ϕ4.2m×13m球磨带X3500/29.7的O-Sepa选粉机

*2013年3月份

*HFCG150-100带SF600/140打散机+ϕ4.2m×13m球磨带X3500/29.7的O-Sepa选粉机

(5) 冷却带过长, 造成熟料冷却慢, 导致晶形转化。因为C3S是不一致熔化合物, 在1250℃时会分解为C2S和f Ca O, 导致飞砂料多, 升重偏低。我公司煤管一直在窑内热态200mm的位置, 所以不存在冷却带过长的问题。

(6) 煅烧状况不好, 导致飞砂重, 升重低。但升重低是建立在游离钙偏高的基础上的, 而我公司的游离钙全部是合格的。

(7) 用湿粉煤灰代替粘土配料也会导致熟料升重偏低。主要是火电厂煤粉在沸腾炉燃烧的温度为1000~1200℃, 煤粉燃烧后的残留物大部分为粉煤灰, 还有少量粗颗粒的炉渣, 电厂湿法储存是把粉煤灰与炉渣混合储存。当含有这部分未燃尽炉渣的生料粉进入到烧成带, 遇到1700℃的炽热气体时, 这部分未燃尽炉渣活性被激发, 内部碳粒子燃烧变成CO2, 液相量难以渗透到内部, 导致内部空隙率变大, 熟料结构不致密, 升重低, 而我公司是通过粉煤灰加粘土的搭配来提高铝含量的, 所以不存在这种现象。

(8) 我公司升重偏低的原因就在于石灰石品质过高, 生料磨正常时的配料 (湿基) 石灰石:粘土:铁粉:泥岩:粉煤灰=80:6:2.2:5.3:6.5左右, 石灰石氧化钙的含量在48%~50%之间, 这时回转窑煅烧情况较好, 熟料升重和游离氧化钙均正常, 热耗在3135k J/kg左右。而最近游离氧化钙合格、升重偏低的熟料, 生料配料 (湿基) 石灰石:粘土:铁粉:泥岩:粉煤灰=75.2:8:2.6:6.4:7.8左右, 当时怀疑石灰石秤跑偏, 校正后, 石灰石配比还在75%左右, 回转窑煅烧困难, 回转窑喂料只能到350t/h左右, 热耗偏高, 达3344k J/kg熟料;同时生料辊磨喂料量仅为380t/h, 磨机电流210A, 同时磨机振动偏大;而正常喂料量为410t/h, 磨机电流在196A左右。

升重偏低时, 生料配料石灰石中氧化钙的含量在51%~52%左右, 石灰石品质越好, 就越纯, 石灰石中含有的方解晶体就越完整且有规则, 煅烧更加困难, 所需热耗更高, 同时产生大量飞砂。而当石灰石中含有一定的泥质成分, 纯度低晶体发育不良时, 往往结粒较好。该生产线矿山呈鸡窝状分布, 矿体同一层面不同部位矿石品质相差较大, 在开采时要根据实际层面品质状况, 制定合理的开采区域, 尽可能利用可搭配使用的矿石。而当时矿山开采同一层面时, 这一层面全部是品位好的石灰石且量大, 矿区又没有低品位的石灰石搭配, 再加上生产任务紧张, 只能送入生产厂区;再者, 石灰石堆料机出现故障, 只能定点堆料, 导致最近入磨石灰石品位过高, 熟料升重偏低。

3 结语

篇8: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一、研究的背景与可行性

中小学男生学业成就偏低问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 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述, 男生的学业成就偏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个学校或某一学科所单独存在的特殊性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研究者的注意, 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 并获得了相应的研究资料。但在我国, 尽管这一问题同样严重, 但是却没有得到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第二, 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的女性教育问题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女生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比例等指标均已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 女生已经不再是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 在学业、评优、班级管理等方面, 她们已经获得了比男生更为强势的地位。浙江省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60%的男生自愧不如女生能干, 小学生干部中男生只占15%, 各项活动中只有10%的男生表现较好。上述两方面背景, 显示了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许多人认为, 男女生的学业成就差异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差异所造成, 对此, 我们并不否认, 但是我们认为, 男女自身的差异并不是造成他们学业成就差异的唯一原因, 我们的教育体系对此也脱不了干系。美国社会哲学家、教育家迈克尔·古里安等认为, 当今的教育体系未能充分体现男孩教育所必需的四个教育要素: (1) 男孩的学习方式; (2) 男孩的学习方式和许多当前教育实践之间可能的错误搭配; (3) 任何时代和文化中, 为了确保对男孩的教育, 家长和社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4) 已经证明了的在教育男孩的学校和课堂中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策略和教学技巧。对于男女的先天差异我们无能为力, 但是由于教育体系所造成的男女学业成就差异我们是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 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可行性所在。

在确定进行此研究之前, 笔者曾经就此问题与上海市闵行区G学校的师生们进行过交流, 我们在此问题上的一些猜想在他们那里得到了证实, 他们还提供了今年期中考试的成绩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虽然这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不是很强, 所涉及到的样本数量也不大, 但是其中却能够真切的反映出该校男女生学业成就的巨大差异, 在所涉及到的所有班级的所有科目中, 女生的成绩优势都非常明显。正是这些明显的差异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 引发了我们关于此问题的更深刻思考。

二、造成中小学男生学业成就偏低现象的原因

1. 男女本身的差异

(1) 生理结构的差异

已有研究证明, 在信息记录, 语言加工以及脑的大小与分区等方面, 男女存在显著差异, 在完成语言和空间任务的时候, 女性脑部的活跃区域要多于男性, 这个特征会提高女性在同一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在多处的能力;此外, 女性掌握词汇的能力、连词成句的能力往往比男性强, 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单的语文和外语成绩的比较获得验证;另外, 女性青春期平均比男性大约早2年开始, 男孩由于心理成熟期较晚, 有些能力和行为习惯可能较女孩差, 独立性和自控能力形成较晚, 在小学阶段学习自然吃亏。

(2) 性格的差异

由于生理上存在的客观差异, 男女生在性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男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而女生往往文静、听话、勤奋、上课认真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无疑,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女生的这种性格更可能会拿高分。

(3) 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

美国两位大学教授进行研究之后发现, 任何年龄组的男女智商差别都很小, 但是, 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 女性的表现有很大的优势, 特别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 很多课堂活动, 包括考试, 都直接或间接与把握速度有关———有效、准确地完成中等难度的任务, 由于女性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先天优势, 使得课堂文化更有利于她们;男女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完成家庭作业地时间估计上, 通常男孩在事前计划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这种天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差异更有利于女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考出好成绩。

2. 学校教育的影响

(1) 评价方式有利于女生

首先是考试制度, 目前小学的考试试题绝大部分来源书本, 考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使女孩不需要太多的理解, 仅凭记忆能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男生善于探索、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特长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中得不到足够的发挥;其次,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评优标准更有利于女生。在很多学校的学生评优条件中,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诸如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讲究卫生、认真学习、有良好学习习惯、语数外三门学科成绩必须达到优秀等字眼。很显然, 相比较男生, 女生更容易达到上述所列的种种规定;最后, 教师眼中“好”学生的标准大多是男孩不擅长的, 比如在座位上坐好, 不交头接耳, 不迟到, 安静地完成任务, 守纪律, 按时完成作业, 书写工整清晰等。而男生所擅长的诸如喜欢接受挑战、敢于冒险、积极参加需要想象力的活动、活泼好问等却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赏识, 甚至会因为这些行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落。因此, 教师倾向给予女生更多的肯定和赞许, 而男生则因为不守纪, 顽皮而受到惩罚,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宽容地对待和表扬, 他们更容易产生悲观、自卑的负面心理, 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自然影响学业成绩。

(2) 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

教师性别构成是影响男女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在很多方面起着父母替身作用, 作为母亲替身的女教师给人的感觉大多是温柔、贤惠、耐心细致, 所以一般学校倾向选择女教师, 另外, 男女大学毕业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 由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定位, 更多的男生不愿意选择去中小学做教师, 种种原因导致现在中小学教师队伍明显女性化, 但是我们知道男生从男教师那里获得的体验有别于女教师那里获得的体验, 男性的嗓音音量更大、更低沉、他们在课上更闹、更好动, 这些行为更可能被男教师宽容, 而女教师更可能会因此批评男生, 长久下来这种批评造成的心理阴影对抹杀男孩本性必然引起恶性循环;其次, 过于女性化的教师队伍会使得学校倾向于采用女性喜欢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 同样的试卷, 如果外观整洁则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而男教师对于类似细节的地方可能更不在意, 这也是前文指出的为什么目前中小学存在的评价手段更有利于女生的重要原因;最后, 更多的女生因此被任命为班干部, 事实上, 男生在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并不劣于女生, 但是由于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差于女生, 女教师更喜欢让女生担任班级干部, 这样男生基本处于“被统治”的弱势地位, 对男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曾有报告说:男生似乎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受到教师的密切关注, 他们学起来会更加努力。

(3) 男性性格中的很多因素与现行教育范式存在冲突

现行的教育体系中, 男孩越来越被“边缘化”, 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男性天性中有很多因素与现行的教育范式有冲突。迈克尔·古里安和凯西·史蒂文斯研究指出, 男性的运动特质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体现, 学校只能坐着学习, 实践教学方式少得可怜;在农场、集市等自然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几近绝迹, 而书包却越来越沉重;肢体运动的活跃在许多传统教育中不再被视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而成为了一种缺陷。他们提醒教师、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只有牢记男性大脑的本质特点, 才有可能很好地应对男性先天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搭配不当。

3. 家庭教育的影响

(1) 父亲角色的失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不可互相取代的, 父母教育的差异性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压力, 父亲一般都忙于工作, 很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 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事实上, 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 父亲早期教育的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 使孩子个性更全面发展, 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 如坚毅、深沉、果段、独立性、合作性等影响儿童, 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和性格的发展。换句话说, 由于父亲角色的失位, 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成长的榜样, 必然影响其在学校的综合表现。

(2) 对男性的溺爱

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之中根深蒂固, 尤其是在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庭, 男孩主要由老人带养, 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等人的过度溺爱, 使得这样的孩子时常会有“目中无人”的感觉, 上课不听讲, 对老师的批评还振振有词, 厌学, 成绩差成为一种必然。

4. 社会变迁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社会变迁也限制了男孩的学业表现。上个世纪针对女孩在学校不受重视的情况, 加上女权运动的影响, 教育领域曾积极倡导“扶助女生”的活动, 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女生的发展, 采取了保障平等机会的措施。但对于男生, 没有任何类似的项目来帮助他们掌握比较难学的课程, 比如阅读和写作课程。其结果是在保护女生权益的过程中有些“矫枉过正”, 大有将男孩们挤进角落的趋势。这些学者认为今天很多在校的男孩, 是性别偏见的受害者, 就和女孩过去遭受的待遇一样。这并不是说社会有主动剥夺男孩权利和机会的意图, 而是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三、提高男生学业成就的对策

需要说明的是, 本研究并非基于男生理应优于女生的价值观之上, 实际上, 无论从生理科学还是心理科学角度看, 男女性别本无价值高低之分, 也并不是说男生本应该比女生成绩好, 只是现行的教育忽略了男女生在生理、性格等方面的客观差异, 追求无性别教育下的同一发展, 女生的优势被放大, 劣势得不到弥补, 而男生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抑制了男生更好的发展, 笔者拟从四个角度出发, 针对目前中小学男生成绩普遍偏差的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1. 因“性”评价

教育评价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起着鉴定作用, 更起着引导学生发展的指向标作用。现行的学生评价模式, 在追求评价公平性的道路上忽视了男女本身所固有的差异, 这一理论上的缺陷造成了实践中的巨大盲目性, 一方面造成了男生学业成就偏低的现实,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引导男生过度学习女生, 造成男性性别角色缺失的现象 (据研究目前全国学生中男性性别角色缺失的比例已达到15%左右) 。鉴于此, 因“性”评价必然成为学生评价的首要指导准则。首先, 在考试内容上体现男女性别的差异。考试的题目应该杜绝纯粹考察记忆性知识的现象, 保证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探索性知识能够保持适当的比例。同时, 设计考试题目的时候, 应该注意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要保证一定比例的难度、区分度较大的题目, 以鼓励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保证男女生都有发挥自己优势的舞台。其次, 在评优活动中, 优秀的指标中要注意体现男生的特点, 如:爱动脑筋、上课积极发言、敢于提问、关心集体、活泼健康、热爱体育锻炼等。最后,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根据男女本身的差异, 采用性别加权评价的方法。所谓性别加权评价, 就是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 针对评价所涉及的不同指标, 结合男女自身的差异配给不同的权重, 在男女各自的优势项目中 (如男生的喜欢钻研和女生的刻苦认真) 配以较大的权重, 各自的劣势项目 (如男生的书写能力和女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配以较小权重。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 男女生都可以获得教师较高的评价和认可, 无疑会更加体现出学生评价的公平性。

2. 因“性”施教

由于男女的先天差异, 教育教学活动中强求一致是非常有害也很难做到的。鉴于此, 教师首先要纠正传统消极的性别偏见和性别观念, 有破有立。这不仅包括破除对男性或者女性的各种歧视性的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起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 因“性”施教的科学观念。有了科学的观念, 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男女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 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 发展男孩子的优势, 弥补其劣势。上课时对男生的一些行为要持宽容态度, 准许男生天性的释放, 多请男生回答问题, 给男生表达的机会, 而不要因为男生的好动就批评男生、书写不端正就给他们低分、嗓音不好听就不给他们朗读课文的机会……;建议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为男生设定时间限制, 例如, 用一个小时完成英语作业, 用半小时做数学作业, 从平时起就给男生多灌输时间意识, 并且给男生布置的任务也应该更明确些, 因为他们倾向于接受分解得比较清楚的学习任务;让更多的男生加入班级管理层, 强调男女合作, 以便取长补短, 为他们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激励、赞美的语言增强男生的自信心, 鼓励男生接受一些富有挑战性、刺激性的任务, 避免由于自卑心理而产生的恶性循环。

3. 平衡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比例

吸纳更多优秀的男教师进入中小学教育, 应该让男孩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风格, 男教师的存在将给学校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给男生提供帮助, 而他们对男生特有的行为似乎也更宽容, 也许他们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给男生创造一个健康、合理的学习环境, 男生的灵性才能发挥出来。

4. 呼唤父亲参与早期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研究表明, 许多最为缺乏学习动机的男孩都缺少父亲或男性导师的影响, 或未能与“年长、聪慧”的男人充分接触。这种生活中的关爱缺失对男孩的成长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美国学者大卫·布兰肯洪在《无父之美国》一书中提供的一份研究表明, 缺少父亲教育的男孩与其他男孩相比, 不仅会经历更过的精神问题, 而且还是存在成绩低、辍学率高、在学校过激行为频繁、在少年法庭接受审判人数众多、自我贬低和低教育期望等问题的主要群体。因此, 父亲必须站出来承担家庭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 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榜样作用, 对男孩进行培养和指导, 为他们提供成长所必需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古里安, 凯西·史蒂文斯.男孩的脑子想什么.田文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8-19.

[2]许昌良.浅谈传统性别角色培养模式的教育策略变革.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1998.

[3]刘燕.学校生活对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教学与管理, 2001.

篇9:孕妇尿素氮偏低的原因及建议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薄弱

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进心不强,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缓慢,作业拖拉,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一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在初中与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弱,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一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明显增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正常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于高中数学学习要求

高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一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另一个因素则是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对策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它通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练习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分层练习,课堂上设计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讲《对数的运算》一节时,设计了以下层次的练习:

(1)用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lg(xyz);lg(x2y)。

(2)求下列各式的值:log3(27╳32);lg1002。

(3)求下列各式的值:lg5+lg2;log35-log315。

(4)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化简下列各式:

对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必做(1)(2)题,尝试做(3)(4)题,而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求四道题都必做。各层次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完成相关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收到了人人都能从课堂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效果。

(4)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之火。例如,在讲授对数方程应用的时候,可以先提问: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例如,某一证明题的推理比较枯燥,但是教师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如果我要证明……只需证明……也就是……如果能……那该多好。这样美好的景象不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吗?通过采取上面的表述就把要证明的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了。

2. 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主要表现。教师要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总体上提出“预习要求”“上课要求”和“做作业的要求”,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上好课?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复习?怎样归纳?怎样看书?怎样看待测试?尤其对一些成绩偏低的学生,更要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高中数学学习需要的问题,从高一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高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个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体会到某科任课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喜爱而心情愉悦,充满信心并加倍努力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努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摘要:经过自己近年来的观察,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初中数学成绩介于中等的学生,似乎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从高一开始,成绩往往直线下滑,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成为学困生。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偏低,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上一篇:养老院实践日志下一篇:赞美飘雪的语句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