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之韵优美散文

2024-04-29

荷之韵优美散文(精选9篇)

篇1:荷之韵优美散文

我最爱荷,对荷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无法解释的情缘。喜爱她出淤泥而不被污泥污染的高尚品德。每当我看到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内心涌动,兴奋不已,莫名的喜欢。

每年夏天,踏着绿草如茵的小径,去荷塘赏荷,还没到荷塘,空气中弥漫散开,荷花芳香馥郁,扑鼻而来。走近荷塘,轻灵的荷叶飘浮在水面上,或高出水面,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生机盎然,蓬勃向上,挺起清新,脱俗、素雅的翠绿,盛夏酷暑,令人陶醉。我凝望着那一片片绿叶,她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水的滋养,她温润尔雅,亭亭玉立,素雅高洁,伴着缕缕清风,轻轻摇曳,清新自然,荷之韵,不娇媚,不做作,优雅恬淡,静静绽放她独特的美丽!

她优雅娴静,悄丽脱俗,静谧恬淡在水一方。在这清新的荷塘,遗忘喧嚣尘世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酸甜苦辣,矛盾交织,情感纠葛,生命无常,深陷无奈,错纵复杂交错,在这一片清幽之地,简单纯粹,素然淡定,感觉心儿变得玲珑剔透,冰清玉洁!

荷塘静似幽谷,依水而生,傍水而居,丽质天成,以荷的姿态,花盛开在水中,有着淡淡的清欢,真正的水中花,内心安静平和,与世无争!

荷苞,荷花风韵雅致,清新靓丽,秀韵柔婉,轻盈灵秀,别具一格,绿叶衬托着粉红色,乳白色的荷花,像星星点点,点缀在荷塘,映衬着荷塘的清秀美丽!

荷花的花瓣绽放,花心镶嵌着金黄色的点点花蕊,花大,形美丽,高低不同,白天开花绽放高雅靓丽之美,夜间闭合休息!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忠贞和爱情、冰清玉洁、自由脱俗、低调中显现出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夕阳西下,天边漂浮红色的云彩,阵阵蛙鸣声,给荷塘奏乐!红蜓蜻欢快的在荷叶上跳跃,荷花聪慧,透着灵气,圣洁,神韵,随着清风在水中曼舞,香味扑鼻,甚至还能吸引来蜜蜂,辛勤的釆蜜!几只蝴蝶穿着各色花衣,翩翩起舞弄清影!

买的莲藕或莲籽在春暖的时候,种在淤泥中,汲取淤泥的养分,在淤泥中成长,荷花生于淤泥,却没有被污泥所染,没有淤泥长不出荷花,必须深入淤泥,才能真正超越淤泥!

而人生也是一样,在这卑湿淤泥的人间生存,世界很大,人心复杂,难测,人世浮华,红尘很深,活着就要像荷花一样,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风雨、淡看浮华、放下如烟往事,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把遭遇的苦难,坎坷当成人生的磨炼,吃一次亏,长一次智,苦之越迫,离心就越强烈,云水禅心,返璞归真,升华自我!

经历了风风雨雨,懂得了人生不易,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胸怀开阔,依然能阳光乐观,热爱生活,锲而不舍的坚持自己的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人要像荷花一样,出生成长在淤泥,却不染污泥,清雅纯洁,清新自然!在这个多变的世界,找到不变,面向阳光,充满希望,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篇2:荷之韵优美散文

袭着浅浅的馨香

款款而来

你洁白的双脚

立于青泥

娇羞的脸庞在

清风里颔首微笑

倾吐着莲的曼妙心事

河畔的杨柳

依依地挥手

像待嫁的新娘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朵小小的白莲

此刻,摇曳在一池碧波里

恰似五月里一只翩跹的蝴蝶

篇3:荷之韵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荷之韵的小学作文

常听别人说,荷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亲眼所见,才证实了这一点。

那是深夏的一天,阳光洒在湖面上,反射出叠叠波光,给荷花增添了几分清雅,秀丽之感。碧绿的荷叶,像是经过了湖水的冲刷,更绿得晶莹可爱了。看那荷花,一朵朵亭亭玉立,含笑伫立。有的.静静地打着骨朵儿,有的羞答答地露出半边脸,有的露出了她那娇美的脸蛋儿,却经不住游人痴痴的目光,又羞涩地垂下头去了。宛若刚沐浴过的仙女,好似一颗颗明珠。再走近一些,只见那荷花,好象是用白玉雕成,却透出几分娇羞的红晕。细腻而又温润,圆滑而又精致。不知是谁那双灵巧的双手,才能将这美丽的花瓣镶嵌在这苦苦的莲心上。

再从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里的彩霞,别具一格。再配上满池翡翠般翠绿的荷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亮晶晶的露珠,被宽大的荷叶托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钻石的璀璨,使这荷花池更加耀眼了。

篇5:冬之韵的优美散文

冬,是美丽的,它的美丽源于它刚正不阿的公正。它以自己的法则制造和规范了强者与弱者,但冬只接受或敬重松柏的坚定,腊梅的顽强。

冬,是冷酷的,又是睿智的,它以彻骨之寒去淘汰去衡量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在剖释生命本真的同时,提高生命素质。他以成就强者、惩罚弱者的大手笔,维护着生命的旺盛。

一个人行走在冬天冷冷的风中,品味冬天的肃穆与严厉,感受天空那深远的灰蒙和脚下冰凉的坚硬,路边的小草早已枯萎,瘦小的溪流因收缩了轻浮的躁动显得清澈。失却了往日郁绿与光华的群山在冬的冷凝中更显坚定!偶尔几声鸟鸣,给这单调萧瑟的冬景添增了些许律动,瞬间又归于平静。

后山上的梨树,光秃着头,哧溜着身子,枝头上带着几片蜷缩不肯离去的残叶,在瑟瑟的寒风里孤寂地兀立着,隐匿去了往日那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孤傲。只有斑驳的树干,将枝枝丫丫坚硬地划向那灰蒙蒙的云霄,在召唤着自己的精魂,等待来年的繁华,展现着一幅不可临摹的水墨画。

篇6:荷之冬韵的散文

四月的一个周末,我们约好下午,一起拍欢乐的鸟儿。向阳、思炳在四川文理学院等候,我赶到时他们正小憩翠柳湖。这翠柳湖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荷池,我马上联想到清华大学里的荷塘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置身其中,林荫小径、亭楼假山、小桥流水,与其它地方的园林差不多一个面孔,就是供人读书赏景、情意流长、闲情逸志的地方。我享受着大学校园这幽静的翠柳湖,不觉欣然了。

两朋友打过招呼后,忙于拍摄,唯我独坐廊桥木椅,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听鸟儿啾啾,听蛙鸣虫叫,这里没有人为的喧嚣和嘈杂,只有树的宁静、草的葱郁、情侣的私语,我吮吸一份清新,陶醉而轻松。四月的风很轻,像俏皮的女孩凑近你耳旁。园里斑驳的阳光摇曳着柔风。我坐在观景凳上,面前是一池荷塘,荷塘水浅,露出陈旧的黑色的泥土,池子里的蔓藤或杂草枯死在水里腐烂变质,水污蚀不清,荷塘一去夏日的繁华似锦,裸枝无挂,稀疏孤单,给池子留下很多空白。不知怎么的,我特别喜欢冬天荷塘的景象,无论是田里、湖里、还是塘里,这些枯萎的荷杆孑然只身,像插在水里的小杆,看似杂乱无序、横弯竖折,无以章法,却别有韵味,像非常漂亮的艺术图画。我神情专注地欣赏着,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很多文人喜欢写荷,最著名的莫过于周敦頣的《爱莲说》了,无论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喻意也罢,还是月色朦胧万千遐思的意境也罢,皆不是冬荷,可是谁又知道冬荷别有的风韵和情致呢?

最先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几年前春节回老家,在路上经过麻柳镇野鸭子村,孩子去她母亲姥爷坟墓烧香,我闲来无事,转悠农家田埂,突然看到田园里到处是莲藕。我不知道农民为什么还没有采挖,或许是因为缺少劳力而“荒芜”?但是,在我眼里,这似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根根荷茎,孤零零地“插”在水里形成倒影,相互对称,构成画面,画面的美,美在水的倒影,因为倒影,茎干“点、线、面”结合,形如三角、圆椎、四边、椭圆等奇异图案,具有线条的艺术美、水波荡漾的流动美、互为映衬的对称美。我被这“线条艺术”吸引,站着、弯着、蹲着看了许久才离去。

荷在农村叫藕或莲藕,农民种植莲藕,以卖藕挣收入。我记忆中最好玩的是少儿时的盛夏,我与几个玩伴光着身子和脚丫,顶着炎炎烈日,在生产队的荷塘边“闲逛”,眼睛却像子弹一样搜寻谢了花的莲,待四周没人时雨点般地掐断“目标”,藏在手腕迅速往玉米地里闪去,然后围坐在桐树下阳光荫蔽处,你一粒我一粒地抢着吃,嫩脆、清香,一切平安无事后,又大模大样地返回,每个人折断一枝碧绿的荷叶,顶在头上,像儿童军一样齐刷刷地走在大路上。荷塘边上的荷花、荷叶、荷茎被毁得面目全非,大抵就是这样被糟蹋了。

自从那次看了越冬之荷,就有了一种眷恋,像欣赏一幅伟大艺术家的素描杰作一样喜不自禁,以致后来每每看塘里、田里枯萎了的荷,我都要驻足停留,蹲下来拍上几张图片。在这绿意荡漾的翠柳湖,鸟儿飞来飞去欢快的.歌唱,天空蔚蓝,白云飘动,远青近绿,倒映“湖”中,宛若一幅水底春色。水不在深,在龙则灵,如此意境,美哉乐哉!池塘水波潋滟,如画纸素描写生的留白,给人无限的张力。让我砰然心动的,是这些枯萎的茎,折的折、弯的弯,或折而不断、弯而不曲,或竖直不倚,或偏倒斜向,无论是歪的、偏的、倒的、直的、折的,都像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符号,或像五线谱上的音符,音乐一般在田间跳跃,犹如跳跃我心里。

篇7:荷之韵优美散文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篇8:水之韵

咦?怎么脚下痒痒的?我低头向下看去, 顿时, 有一种兴奋的东西从我眼里流露出来———是一条小花鱼!我微笑着捂住嘴, 轻轻地穿过你的身体, 一点一点靠近小花鱼, 慢慢地, 慢慢地靠近, 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柔和, 使人禁不住想亲近。近了, 近了, 还差一点儿, 就快碰到了“哗———”我一下子把小鱼从水中捉出来, 你也突然大叫一声, 我愣了一下, “怎么了?”你的心情上下地起伏着, 带着点儿愤怒, 也带着点恳求, 颤抖着说:“放了它吧!它还那么小!”我呆呆地望着你, 有些出神, 这时, 手中的鱼儿奋力地挣扎起来, 我看了看它, 又看了看你, 若有所思:“嗯, 好。”说完, 我便弯下腰, 把它送了回去。

你又一次地笑了, 笑得好甜, 好甜, 仿佛要把我融化了一般, 你纯洁的肌肤反射着太阳的七彩光辉, 投进我的眼中。立刻, 我仿佛变得明媚起来。眯起眼, 带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 我静静地聆听着你亲切的话语, 感受着你此刻喜悦的心情……

不知过了多久, 腿脚都有些麻木了, 睁开眼, 太阳已往西斜!我猛地跳上岸, 提起鞋, 刚准备跑, 便听见背后你的尖叫声, 我抱歉地回过头去, 抓了抓头发, 歉疚地说:“是不是吓到你了?”“没事, 你怎么了?”“我爸要回来了, 我要在他回家之前到家, 不然老爸会发火, 后果很严重呢!”“哦, 原来这样。”“还有啊, 如果有人问你我有没有来找你, 你记得要说没有哦, 一定哦!”

篇9:夏之韵

凉风之爽

夏之风像个可爱的小精灵, 轻撩着脸庞, 清新凉爽。又是一个调皮的小天使, 拂动着衣裙, 洒脱、飘逸。傍晚, 广场上, 习习的微风吹拂着, 从耳际飞过心头, 掠走炎热, 送来清凉;石子小径旁, 三叶草招摇着, 绿影婆娑, 让人倍感惬意;湖畔小亭边, 小荷轻轻摇摆, 飘来阵阵芬芳, 令人神清气爽;夏之风, 拂去人们心头的烦躁, 带来了内心之宁静。

月夜之幽

夜晚来临, 夏夜也别有一番滋味。门前, 一群人围着一位长者叙说乡村的旧闻;院外, 几个调皮的稚童正打着灯笼在小树旁捉蝉;更远的池塘边, 还有几位少年在投放虾笼。一会儿, 人们的工作做完了, 各自回家了, 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得做——听曲赏夜。人们躺在竹椅上, 手摇着蒲扇, 悠闲自得, 仰望星空, 月光透过云层, 洒下点点银光。夜空中, 萤火虫飞来飞去, 眨呀眨的, 活像孩童的眼睛, 清纯而又神秘。不知谁哼起了乡村小曲, 引发了蝉鸣, 引发了蟋蟀唧唧声, 引发了池塘青蛙的呱呱声……犹如一支交响乐, 在夜空里此起彼伏。那婴儿则躺在摇篮里, 好奇地望着夜空, 听着那优美的曲子, 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甘味之纯

夜深了, 人们还没有睡意。妇人们从冰箱里取出了一盆绿豆茶, 把它倒入了一个个茶杯里。白日里, 妇人们把绿豆洗净, 加些冰糖, 烧了满满一大锅绿豆茶。待茶冷凉后, 再放入冰箱。入夜, 清凉而又甜丝丝的“冰红茶”让人心旷神怡。品过绿豆茶, 接着开始吃西瓜。一个大大的西瓜, 切成数块, 红瓤黑子, 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凉味。电风扇也被搬出来了,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西瓜, 甘甜爽口, 凉透心间。调皮的小男孩则把嘴一抹, 打开冰箱, 又去舔那甜甜的冰棒……

莲叶摇动, 萤火飞舞, 还有那西瓜绿豆茶的缕缕清香, 这就是夏之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荷之韵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黑子优美散文04-08

散文优美范文05-17

优美散文范文05-17

风优美散文04-08

牵手优美散文04-09

心迹优美散文04-09

两边优美散文04-10

凉粉优美散文04-11

圆月优美散文04-11

惦记优美散文04-11

上一篇:xx工程监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春雷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