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教股工作计划

2024-04-30

基教股工作计划(精选5篇)

篇1:基教股工作计划

2005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本局的正确领导下,基础教育工作围绕全局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决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股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既突出了全局的工作重点,又完成了常规工作。促进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为维护我市教育稳定和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基础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市1—6年级应入学22340人,已入学22340人,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4763人,升入本市初中4662人(不含到市外就读学生),六年级升七年级达97.87%,全市1—6年级年辍学12人,辍学率为0.1%;7—9年级应入学17366人,在本市就读17200人,巩固率为98.54%,7—9年级年辍学305人,辍学率为1.80%;“三残”适龄儿童少年142人,在校就读138人,入学率为97.20%。为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通过“助、减、缓、免”等措施,加大了帮困保学力度。一是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有2756名贫困学生的资料进了省贫困学生受助网,为社会各方选择支助贫困生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上网贫困生中已有2人受到资助。二是我市政协委员捐助8.61万元,受助学生达172人。三是各学校组织师生为部分贫困学生给予了捐助。

2、高中教育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今年本市高中招生2273人,其中普高注册入学1998人,职高入学275人,比上年净增139人。全市高中应入学5904人,在本市就读5874人,加上在市外就读的高中学生,我市每万人口在校高中生达165人。今年,根据教育局的安排,草拟了《**市普及高中教育规划》,提出了我市2010年普及高中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目标。本高中辍学人数231人,辍学率为4.4%。

3、学前,幼儿及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城区3—5岁儿童应入园(班)4410人,已入园(班)4410人,入园(班)率达100%;农村5—6岁儿童应入园(班)2801人,已入园(班)2745人,入园(班)率达98%。到目标为止,全市共有幼儿园(含厂矿)44所,其中政府办幼儿园1所,厂矿办8所,民办幼儿园20所,乡镇中心幼儿15所。有民办初中2所,民办高中1所。

4、初中、高中会考合格率情况。今年参加中考人数5778人,一次性会考合格率为86.12%,补考后合格率为99.50%;参加初二会考6359人,生物会考合格率为93.84%,地理会考合格率为95.46%;参加高二会考1705人,一次性合格率(三科)为78.94%;参加高一会考1802人,一次性合格率为80.48%。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我市有系统地开展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一是制定了《**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05—2006年学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包括征文、讲故事、知识竞赛、养成教育、踏寻革命足迹)系列活动。二是加强了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关工委讲师团、政法部门讲课200多节,听课人次达3.5万人次。三是开展了禁毒教育活动。八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了禁毒教育课,编印了《**市禁毒警示教育读本》,配合市政府每年举办一次禁毒教育展览,市立中学设立了禁毒教育展览室,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禁毒教育场所。通过以上活动,营造了农厚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氛围,突出了中小学教育“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评选省级“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10人,评选市(州)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19人,评选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66人。与团市委配合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活动。

2、加强了体、卫、艺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特长素质。

(1)认真贯彻两个《条例》,加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一是举办了三项体育比赛活动,参加了上级举办的三项体育比赛活动。我市先后举办了田径布局学校对抗赛、初中生篮球赛和中小学乒乓球赛。参加了**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六名、田径分龄组第三名、男子足球第四名、男子篮球第六名、女子篮球第五名,个人获奖牌总数32枚,其中金牌11枚、银牌13枚、铜牌8枚。我市学生代表参加省举重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2枚,参加省皮划艇比赛,获金、银、铜牌各4枚。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与卫生、防疫部门联合对学校的饮食卫生工作进行了督查,切实抓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三是开足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切实落实了“两课两操”。四是组织了全市中小学生体检和驱蛔工作,体检学生达3万多人,为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

(2)开展了艺术教育评比活动。一是举办了**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其中参加“三独”比赛节目133个,评选出一等奖19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8个;评审大型歌舞节目35个,评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2个;举办了中小学生美术书法评选活动,收到269幅作品,评选作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评选,获一等奖15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44个;举办了幼儿园幼儿舞蹈创新大赛,有20所幼儿园选送26个节目参加了比赛。二是组队参加了**市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三独”比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9个,特别奖1个。三是积极筹划了第20个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配合市政府开展了“唱东江、咏东江”学歌热潮,组织200名学生参加了市里的歌咏大赛。四是配合教研室开展了音乐、美术教师说课比赛。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切实推进“二项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难点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者的观念,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今年,我市重点通过“五抓”,全市在岗教师100%接受了课改培训,确保了新课程改革的稳步进行。一是抓经费落实。从2004年起,我市争取财政每年安排15—20万元用于课改,去年到位18万元,今年已到位15万元。此外,各学校也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负责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往返的车旅费和补助。二是抓培训落实。今年,基教股先后制定了《**市基础教育课改师资培训方案》(*教发[2005]10号印发)和《**市2005年暑假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方案》(资教基字[2005]9号印发)。①要求学(区)校切实抓好校本培训,教师每月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两次。②组织教师参加郴州新课程培训430余人(中学200人,小学230人)。③扎扎实实开展了市级课改培训,建立了“集中培训——本校实践——集中实践(上课、说课)——交流反馈”的培训机制(即在市里分科分班授课一周,回校后担任校本培训授课教师,学校安排任教课改年级课程,又召回到城区学校试教,分组分科说课、集中反馈实践情况)。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共培训专任教师945人(初中841人,小学104人)。三是抓督查落实。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凡未参加集中培训的教师,都进行了通报,并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扣分,对假期安排的校本培训,基教股牵头抽调22人分成11个组对各学区(校)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了督查,除2个学区、2所市直小学因特殊情况推迟校本培训外,其余学区(校)均按时、按要求举办了校本培训。四是抓课改调研。今年,开展课改调研5次,先后到**镇、**乡、**镇、**乡等10个单位进行了课改调研,及时掌握了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五是抓评价改革。在进修学校集中培训时,安排了“关于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讲座,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从理论上阐述和掌握了关于新课改评价的问题,指导学校反思了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与实施新课改的冲突,开展了关于学校管理评价改革的征文活动,积极探讨了关于评价改革的问题。通过“五抓”,促进了新课改的稳步推进。

2、深化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认真落实了省、市关于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经商人员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精神,规范了城镇中小学的招生行为。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了省、市有关招生政策,切实维护了学生家长的权益。

四、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维护了教育的稳定

学校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做到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工作部署及时,督促反馈及时。一是制定了《**市教育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二是指导学校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切实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三是抓住了安全工作重点,切实开展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举办了交通安全知识抢答赛,高度重视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四是加强了安全工作督查。今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安全工作全面督查5次,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学校食品卫生专项督查3次,对落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不及时,上报安全工作材料不及时,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及时的单位进行了通报。五是按照上级要求,对我市2002—2004年的中小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撰写了学生伤害事故分析报告,为省出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实施办法》提供了依据。今年召开了中小学安全工作会议,表彰了10个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一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内,没有发生恶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了教育稳定。

五、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1、强化了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与督导室配合修订了学校目标管理评价方案,按照评价方案要求,切实抓好了行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目标管理评价,引导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2、强化了对学校的信息反馈工作管理。一是下发了学校报送材料目录单,使学校对要报送的材料和报送时间心中有数。二是对学校报送的材料和股室下发的文件资料等都进行了详实登记,加强了学校的工作责任感,也为下发工作通报和学校目标管理行程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六、中心工作及常规工作完成情况

1、成功承办了**市第五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评优活动,展示了**教育的良好形象,也学习了兄弟县市的经验,促进了我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2、按局里的安排,切实抓了学校食堂改造工作。今年可完成12所学校的食堂改造任务,比年初计划的改造30所学校食堂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3、按局里的要求,完成了建市20周年教育方队的组建和训练指导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完成了庆祝教师节20周年文艺晚会的节目策划,排练及相关筹备工作。

4、完成了联系乡镇的相关工作,除全局安排下乡外,股室人员下到联系点了解情况,指导学校管理工作。

5、撰写了安全工作经验材料,推出了库区学校渡运安全管理的典型经验,并得到了**市教育局的认可,宣传了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6、股室的常规工作做到了要上报的材料及时上报,股室年工作要点、月工作要点报送及时,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股室每月坚持召开了1—2次会议,安排、布置工作,反馈工作情况。

篇2:基教股工作计划

基教股个人工作总结2012年秋期,本人由于工作调动,来到基教股工作,一期来,本人认真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向股室领导、前辈学习工作经验,团结同志,尊重同志,遵纪守法,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根据个人工作情况作如下小结。中小学招生工作方面。我们认真抓好全县中小学招生工作,既把它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业务工作来对待,又要把它看作一项特殊工作和政治任务来重视,更把它作为一项凝聚人心、树立形象的重大工程去建设。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强化督查,确保了全县中小学招生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基本实现如期目标。

篇3:基教股工作计划

一、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影响教育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的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新世纪初, 欧美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进行改革, 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标准, 以期提高教师质量和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国际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和澳大利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催生了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 主要的目标群体是有十年或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新教师、土著学生的教师和农村及贫困偏远地区的教师, 主要包括国家计划、州和地区计划、对教师专业水准和学校领导水平的鉴定这三个部分, 围绕国家优秀教师信息交流项目、新教师效能研究项目、土著学生教师有效教学实践项目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展项目四个方面开展。[3]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联邦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 积极发挥各州和各地区的力量, 通过改进教师专业学习的读写、算术、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六个领域, 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实施方式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是在政府、天主教会和独立学校的协调合作下开展的, 联邦政府对优秀教师计划起着宏观的引领作用。第一, 联邦政府对优秀教师计划给予巨大的财政支持。在优秀教师计划启动之时, 联邦政府就对用于政策推广的经费、州和地区的活动经费做出了预算。在执行计划中相关部门的耗费分别是600万澳元、7020万澳元和150万澳元。[4]此后,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断增加用于优秀教师计划的经费投入, 目前, 联邦政府在优秀教师计划上的经费支出已达3亿澳元。如此高的经费支出,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顺利进行。第二, 联邦政府规定了优秀教师计划的项目开展要求, 包括:活动目标和过程的清晰化;学校整体发展和地区发展建设的和谐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生态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持续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有效化;活动过程的评估及反馈的及时化等。[5]第三,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特别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 及时公布该计划取得的成果。州政府及非政府教育机构共同承担优秀教师计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州依据联邦政府优秀教师计划政策的指导, 结合各州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详尽的州优秀教师发展计划, 因地制宜地开展本州的专业发展项目, 组建专业的研究人员评估项目开展的效果, 邀请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参与讨论, 致力于提高全州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成效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经过十多年的演变历程, 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加强合作交流, 促进教育公平。在优秀教师计划的活动中,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校之间、各州和各地区之间、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之间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交流项目, 促进有效实践经验的传播, 缩小了国内师资水平的差异, 推动了土著学生教师、农村及落后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质量, 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第二, 推广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方式。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制定并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项目, 创建完善的网络体系, 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有些州 将ICT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 和CD驱动等现代化的科技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这不仅加强了教育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 丰富了教育专家、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满足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最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第三, 提供学习项目, 加强专业培训。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为教师提供了合适的专业学习项目, 开设了一系列新教师入职培训课程, 促进新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创设机会,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读写、计算、科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促进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教育资助, 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活动, 促进这类地区优秀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四, 创建网站服务, 推动资源共享。澳大利亚政府和各州、各地区政府分别创设了专门的优秀教师计划网站, 用于发布该计划的进展情况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积极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与他人分享。通过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共享,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达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自我建构。

四、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的启示

目前, 我国没有系统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优秀教师的生成主要通过评比的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职称的评定和教师级别的评定,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较大悬殊和优秀教师标准科学性、操作性及参照性的不足, 从而造成了教师质量和评价标准之间的脱节。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联邦政府为优秀教师计划制订了系统的政策框架指导, 从计划目标的制定, 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实施, 到计划结果的评估互成一体。在联邦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下, 各州和各地区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开展特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并定期对各州和各地区的计划结果进行评估, 确保优秀教师计划落到实处。此外, 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参与到该计划的实施中来, 从而促进和推动了优秀教师计划的顺利实施。

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我国没有系统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 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优秀教师认证制度和体系还不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因此, 国家应制定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保障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 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完善优秀教师认证制度和体系, 促进我国教师质量的提高。

五、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始终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地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并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 这不仅增强了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从教能力, 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教师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必须革新。

我国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 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 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很小。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 新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师徒模仿式, 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陈旧, 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欠缺。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必然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改革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 培养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不仅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经验和体悟, 以及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智慧和机智。教师的实践智慧内隐于教师的精神追求中, 外显于教师在教学事件和场景中的表现。澳大利亚优秀教师计划为各职业阶段的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开设教师入职培训课程和开展教师入职培训活动, 促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的成长。加强读写、计算、科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帮助在职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优秀教师计划, 培养教师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我国师范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是一种培养资格型教师的教育。虽然有教育实习的安排, 但是实习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 我国应改革轻实践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 鼓励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学徒制”带教以及教师之间的课堂观摩交流。作为教师自身, 应该树立专业成长的信念,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把握教育时机, 用智爱统一的情感尊重和关怀学生, 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培养自身的教学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施晓光, 朴雪涛.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改革的方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4) .

[2]余婷婕, 肖邀.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评述澳大利亚政府优秀教师计划及其进展.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9) .

[3]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Making the Difference[EB/OL].http://www.dest.gov.au/sectors/school-education/publications resources/profiles/teachers 21st-century.htm 2007-2-4.

[4]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me[EB/OL].http:/www.qualityteaching.dest.gov.au 2007-2-4.

篇4:基教股工作计划

2010年,基教股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区局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基础教育工作精神,以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突破口,以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股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保生控辍、体卫安全、引导幼教健康发展、开展民族教育研究等方面均出色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为我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主要成绩及措施

(一)规范了我区学校的办学行为。

1、落实了“一张课表”,加强了中小学课程计划管理。一是在春秋季开学视导时“按党组包片,机关干部包乡镇”责任制对全区学校开课设节情况严格检查,看是否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否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时;二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规定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和科技文体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科技文化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一年中另进行了8次抽查,被抽查 1 的区直、乡镇24所学校除2所学校地方性课程开设欠缺其他均很规范。由于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全区学校开课规范。

2、加强了中小学作息时间管理。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能严格执行区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作息时间文件,无更改作息时间现象发生,切实了控制中小学学生的在校时间。

3、加强了课外作业管理。

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我股明确了三点要求:一要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二是要求课外作业要具有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三是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通过检查发现,小学阶段崇实、敦谊小学做的最好,小学一、二年级作业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只布臵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课外作业;小学高年级作业总量每天未超过40分钟,中年级未超过30分钟;其他小学也能按要求落实。初中阶段国光、铁路中学较为出色,初中课外作业以当天上课学科为主,重点是语文、数学、外语以及物理、化学等学科,其它学科原则上不布臵课外作业,每天布臵科目不超过三门,作业总量每天控制在了1.5小时,二是课外作业内容精选,难易适度,具有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三是课外作业量通过了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了学生的减负工作。部分山区学校还存在一定问题,通过整改也得到了遏制。

4、认真组织了各级会考工作,用公正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校管理。

①配合招生办完成了2010年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工作。为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根据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招生的有关要求,配合招生办组织各高完中完成特长生招生工作。

②圆满完成了全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一是精心组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为了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工作,我们抽调本局有经验的干部组成工作组到各考点现场指导工作;其次,加强了安全保密保卫工作,试卷接送实行专人专车,监考实行全交叉滚动监考;第三,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第四,加强了考点的环境卫生工作,搞好了校园的清洁工作,各考点配备了医务人员和应急药品,并做好了师生安全教育工作,从而确保了毕业会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认真组织了全区初中集中毕业会考。

今年全区初三毕业会考集中在国光、天门、旅职3个考点集中组考。全区共3865名考生参考,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不规范操作出现,打造了“阳光、科学、温馨”考点,为学校管理和教学起了很好的指挥棒作用。

5、加强了教辅资料管理。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遵守《湖南省规范办学行为十条禁令》,明确规定了教师不得乱编滥发教辅资料。一年来,全区师生都只使用“准入”用书。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各级优秀骨干班主任的作用,通过经验交流、帮带等形式,整体提升了班级管理水平。另组织了全区各中小学校征订了班主任培训光盘,供更多的班主任和教师学习借鉴。通过该项措施,使班主任培训工作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同时也使“班主任工作带动各科协调发展”理念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

(二)极大程度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1、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从2002年开始,全区每年投入近500万元,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使农村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区采取专题培训、开设校长论坛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力度。今年秋季全区十多名城区学校的副校长和二级机构的负责人交流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职务。几年来,共举办校长培训班、考察班25期,达150多人次,并先后派出23名中小学校长去上海、长沙、湘潭、株洲、常德等地的名校挂职培训,虚心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求校长们做到“五个—”:即结识一位教育名家、学习一条先进理念、发现本校一个问题、借鉴—项工作方法、完成一个考察报告。通过学习培训,校长们的办学理念有了较 4 大提升,对各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找到了适合各自学校实际的发展道路,一大批优秀校长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为发展我区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2、加大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工作力度,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2010年8月区教育局以张定教字[2010]25号文件形式下发了《永定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排城区16所学校对口支援农村18所学校,要求对口支教工作遵循“四个统一”的原则,即:教师资源统一调剂,教育教学管理统一模式,教学改革统一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统一标准。截止到10月底,共派出固定住校支教教师5名,开展支教、送教下乡活动48次,各校到支援学校上示范课、公开课83节,支援钱物总价值14.68万元。通过实践证明,城区学校支援农村学校,是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交流制度的有效途径;是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必然要求。

3、落实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据统计,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有留守儿童、少年12038名,其中在小学就读的8765名,在初中就读的3679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的子女在城区就读的有9905名,其中在小学就读的7468名,在初中就读的2437名。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要求学校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确保“留守儿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得到有效救助和处理。

(三)以合格校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按局党组安排,2010年由基教股牵头实施合作桥、沙堤中心校省合格校创建工作。3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申报工作;4月份,出台了《永定区义务教育合格校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长刘经让 任组长的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办公室、基本建设组、学校管理组、督导评估组4大块具体开展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基教股组织了合作桥、沙堤中心校中层骨干到武陵源、优秀省示范校崇实小学等地学习,职能股室基教、教研、项目办等11个股室人员多次到两校现场指导,通过以上措施,合作桥中心校在市级评估验收中获全市第一,形成了以“国学”为龙头的“合格+特色”教育模式;稍薄弱的沙堤中心校的各项管理水平、教师实施新课改 6 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实现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创建任务。

(四)保生控辍不放松,“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1、认真做好春秋季定案工作。

10月份召开了春秋季定案会,按《永定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制度》规范了转、借、休、入学手续,规定凡区直学校转入转出学生由股长初审党组把关,其他由学籍管理人员审查,加大了审查力度。秋季定案结果显示,我区各项 指标均巩固了“普九”成果。小学阶段,应入学28866人,实际入学28795人,入学率为99.75%;上学年定案34910 人,本学年定案35155人,辍学率为0.01%。初中阶段,应入学14238人,实际入学14090人,入学率为98.96%;上学年定案13433人,本学年定案13514人,辍学率为1.42%。

2、规范了招生秩序,有效分流了各层次学生。为实现学生均衡入学,根据“分片划区,就近入学”的原则,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秋季小学、初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永定区2010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城区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落实。多次召开校长会宣讲政策,并责成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宣传政策,深入到社区使政策家喻户晓。通过以上措施,一中、天门的高中招生秩序良好,分别完成了高一1000人和550人的招生计划,旅职等职校也完成 7 了2000人的招生计划,促成了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四中、五中分别完成了340人、242人初一招生任务;城区小学入学难问题也得到了遏制,敦谊、澧滨、崇实分别小学控制在了701人、815人、766人,班额控制在70人以内,新建的天门小学招收到了295人;以上措施缓解城区学校的招生压力,解决了广大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3、进一步落实“保生控辍”责任制。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劝学。各中小学以义务教育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政府出面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大造声势,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二是完善救助制度保学。三是规范办学行为防辍。四是落实“双线”责任制控辍,即“乡村控流学校保学”制度,全区学校均落实了校领导 包年纪、班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到学生措施。五是规范学籍管理减辍。各学校按照要求及时办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转学手续,使学生不因为正常流动而造成手续不全。

(五)认真贯彻执行《体卫艺工作条例》,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狠抓了“甲流”防控工作,确保了师生安全。出台了《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局2010年学校甲型H1N1防控工作方案》,确立了教育局由彭文胜主抓学校由校长主抓的工作制度,从防控方案的制定到晨检午检、上报疾控中心和政府等环节无 8 一不高度重视、高度负责,有效遏制了甲流在我区的流行和蔓延,受到群众政府的一致好评。

2、配合安全股继续落实《永定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考核细则》,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全区学校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全区中小学安全保好了驾、护好了航。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演练。年内全区各中小学校都按要求组织了一到两次紧急疏散演练,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逃生技能。

4、配合市局组织了“三独”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

5、全区中小学生第四届运动会胜利召开、圆满闭幕。11月5日-8日,我股牵头组织了永定区第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该会由教育局主办、天门中学承办,分管教育的永定区副区长姚晓丽、市教育局局长彭宏、永定区教育局长刘经让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对空前成功的开幕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运动会共有21个乡镇、6个办事处、13个区直学校参加,本次运动会共设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五个项目,分城乡两组进行,“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共决出了金牌 135 枚,14个学校获道德风尚奖,共打破上届田径记录1项.充分展示了我区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的态势。“永定区中小学生传唱红歌比赛”暨运动会闭幕式11月8日在天门小学进行,完美落幕。

(六)贯彻“十二五”规划精神,引领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1、规范了幼儿园审批办理工作。

2、对全区幼儿园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

3、全区幼儿教师教材培训圆满成功,幼儿园多元整合资源包的征订工作顺利进行。

4、组织了幼儿园园长和幼师培训。张雪萍等四位优秀幼儿园园长到省里挂职培训三个月胜利归来;两位优秀幼儿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的免费培训;第一幼儿园、粮食局幼儿园、金鹰卡通幼儿园、沙堤花蕾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比赛的案例展示及研讨活动。

5、组织开展了全区幼儿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6、成功组织了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申报工作。永定中心校范围内金色摇篮幼儿园申报张家界市示范性幼儿园通过了区教育局初审,市教育局复审通过之后即将挂牌。

(七)民族教育凸显地位,留守儿童备受关注 我股于10月-12月深入开展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专题”调研,调研从区域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教育部门或政府其他部门与服务儿童工作情况、当地政府关爱与服务留守儿童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关爱与服务留守儿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建议四方面着手,较为全面的掌握了我区留守儿童与服务状况。全区在校小学生35529人,其中留守儿童为9169 10 人,比例为25.8%;全区在校中学生13586人,其中留守儿童为3678人,比例为27.1%;留守儿童现象产生主要为父母一方外出务工造成,当地政府关爱与服务留守儿童也做了大量工作,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次调研成果为我局下一步如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此项工作做的好的天门小学、后坪中心校、大坪中心校、合作桥中心校等单位将提请教育局予以表彰,对关爱工作做的不到位的明年予以整改,对一如既往关爱留守儿童的共青团永定区委、区关协等部门要求全区学校配合支持,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同仁大药房、粮食幼儿园等社会各界将继续争取,使占我区25%以上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力度还有欠缺。这在“对口援教”方面表现突出:一是有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认识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没有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去认识,而是把它当做一般任务,甚至有个别单位当做额外的负担。二是有些学校没有认真学习《永定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作的实施方案》,没有认真领会其精神。方案要求“交流任教,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并明确规定“支援学校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支 11 教期限不少于一学年”。本期只有敦谊小学、解放小学两所学校派出5名教师到支教点住校工作。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学校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成绩相差悬殊,造成生源外流。

3、个别学校管理流于形式。一些规章制度、计划、方案仅停留在纸上,督促检查、落实的不到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正常的教学。部分学校各项活动仅有记录,缺过程材料。个别学校还有从网上下载部分方案、总结的现象。

4、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阻力还不小。改革中小学课程体系,实行新的课程方案,受到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和教育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中遇到困难。

5、部分学校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压力,办学思想不端正。部分初中为了多选拔一些尖子生进入重点中学,明里暗里设立重点班、尖子班,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背离。

三、工作设想

1、明年下大力度抓支教工作,促进城乡管理、师资均衡。我们认为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求各支援学校要选派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和干部扎根到支援学校去工作,受援学校将自己较为薄弱的科目教师派到支援学校去拜师学艺,要学习城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2、在建合格校舍的同时,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校管理班子。

3、落实“十二五”规划精神,引导幼教健康发展。

4、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工作常规。

5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好毕业学生分流关、新生入学关,力争生源均衡。

篇5:小学基教工作总结

2017年秋,xx小学在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83人,在岗教师13人(含返聘教师3人,支教教师1人)。入学率为100%,教师学历合格率100%。留守儿童6人,占比约7.23%。

二、所做的工作

1、基础工作:本学期,我校在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为中心。开展了学生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中华魂征文、英语早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诗文诵读以及帮助困难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留守儿童信息录入及建档、签订责任状家访活动,校园阅览室读书活动,观看爱国教育影片活动,开展留守儿童手工作品展示活动,以及留守儿童一对一谈心活动。

3、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课程方案,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克服办学条件不足的困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提高了教学质量,打造了高效课堂。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在成绩和困难面前,我校全体教师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结拼搏、无私奉献,不断创造新的成就。

上一篇: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下一篇:建党100周年少儿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