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2024-05-07

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共6篇)

篇1: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无 纸 报 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摘要:

EDI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处理业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新的贸易方式。而报关业务中引入EDI,实现无纸报关,与国际接轨,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海关

报关

EDI

一、EDI简介: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这种技术的贸易伙伴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对经济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机网络,在他们的电子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贸易伙伴可以通过EDI发出订单询问有关商品信息、接受定单、办理货物运输和银行结算等事项。即是说,和贸易有关的手续都可以在不使用纸质单证的情况下完成,所以,EDI也被普遍地称为无纸贸易。

海关业务中应用EDI,即“无纸报关”,简单地说,就是指不需通过纸面单证,即可向海关进行申报。具体点说,就是报关单位在电子计算机终端或微机上填写进出口报关单证,并通过电子传输其报关单证进海关的报关自动化系统,向海关申报;海关的电子计算机对报关单进行审核与处理后,凡适合海关监管规定的,就自动地发出海关放行指令或签发海关放行通知单(OK单)。这种报关方式,自始至终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而无需人工干预,所以称为“电脑报关”或“自动化报关”。由于取消了传统的纸面单证、文件,改用电子方法向海关申报,故通常又称为“无纸报关”。显而易见,无纸报关的效益是:对报关单位而言,它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减少费用,克服因海关现场报关而造成的旅途劳累和排队等候之苦,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对海关而言,它可以使海关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进出口报关单证,减少工作差错,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应用背景

首先,从海关在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处的位子看。作为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部门,海关是连接贸易、运输、银行、保险等行业,以及外经贸、商检等其他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的纽带,也是对庞大经贸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中枢。海关处于庞大的数据的收发端,并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作为进出口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进出口结付汇及出口退税等的依据。如果海关效率低下或出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反之,其产生的效益也是巨大的。有资料表明,一艘装运2700个集装箱的远洋货轮,压港一天就要损失5万美元—6万美元,这还不包括由此产生的一

系列连锁损失。另一个例子,如果海关与央行国库及进出口纳税人之间采用电子支付系统来完成缴税手续,仅因税款提前入库一项,就可为国家每年可省出在途资金利息数十亿元。

其次,从海关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看。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事业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对外开放及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海关事业的发展,同时又给海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急剧增加,海关的业务工作量也随之飞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值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关各项业务每年的增幅基本保持在10%—20%之间。而与此同时海关人员总数增长十分有限,尽管海关已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货物的实际检查率已降到了极限,货物在口岸上受阻仍时有发生,企业抱怨之声仍不绝于耳。海关已到了惟依靠信息技术不能有效履行其管理职能的地步。

再次,从国外同行发展趋势看。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在海关领域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政府部门比较,一直处于较领先地位,尤其是对国际贸易依存度较大的发达国家海关更是如此。从发达国家海关计算机应用历程看,20世纪60年代是以贸易统计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单项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以货物通关计算机化为标志的综合应用阶段,而20世纪90年代是以高度自动化的EDI无纸通关为标志的高级应用阶段。美国海关目前在其货物报关单中,已有96%是采用EDI方式处理的,其中又有45%实现了无纸通关,而自动缴税(银行电子划账)已占总数的54%。为了有效限制国外纺织品冲击国内市场,已与新加坡、中国等有关部门联网,以EDI方式交换纺织品配额许可证发证信息。加拿大海关也在几年前制定了从传统的联网受理报关业务向EDI方式过渡的行动计划,开发了与其报关自动化处理系统(CCS)相衔接的EDI报关系统,开始接受EDI报关,EDI报关量已占83%。澳大利亚海关采用EDI模式处理进出口货物,发展至今已基本上实现“无纸通关”,达90%以上。

从国际海关组织提供的资料看,发达国家海关普遍采用了EDI技术进行海关主要业务的处理,与本国贸易界的EDI应用系统已进入常规运行阶段,其主要精力已转移到海关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间及国际海关间的EDI应用系统开发上来,且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货物通关环节扩展到诸如配额许可证管理、国际旅客管理等方面。如前面提到的美国海关与新加坡的纺织品配额许可证EDI管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海关、航空公司间的航空旅客信息先期预报等。面对世界性的EDI应用潮流,如果不EDI应用步伐,我国海关与国际海关的差距势必进一步拉大。

最后,从国内EDI和EC技术应用环境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行政部门到各行各业,对EDI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不少部门和地方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投入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EDI和EC在外贸领域的应用,对海关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州、上海、深圳、厦门、青岛、天津、大连、北京等地,许多进出口商贸企业、运输公司、报关行和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向海关提出了采用EDI方式办理海关手续的要求。这一呼声已从沿海口岸发展到内地口岸。与此同时,一些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为了加强对进出口贸易宏观调控和严格微观管理的需要,也迫切希望与海关开展EDI或EC方式的行政互助。

三、我国应用现况

我国海关关于EDI电子通关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l)积极推行EDIFACT国际标准。系统采用UN/EDIFACT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EDI标准报文子集和本地维护代码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通过亚洲电子商贸标准化组织(AS/EB)向UN/WP4反映中国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报文与EDP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使标准报文中那些完全根据单位要求罗列的段信息转换成通常EDI或MIS所需要的形式。

(2)关于基础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研究。在建立应用系统以前,必须对业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对象的业务处理过程,界定系统所涉及的业务功能等基础管理问题是开发信息系统的重要步骤。开发基于EDI的国际电子商贸系统当然也不例外。在这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有:制定进出口货物红、绿通道(即能否用EDI报关)的区分标准;规定报关单位的审批办法等;解决税费的征收算法:解决EDI舱单及合同的管理和核销办法;解决以上货物冒领,逃报的处理办法;考虑好在建立EDI应用系统以后可能带来的法律问题(例如申报的合法性,对于有争议内容法庭仲裁所需有凭据以及各方面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等。

(3)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应用系统由商贸EDPs或MIS加上基于标准报文结构的报文收发系统以及EDI报文数据结构与EDPs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系统构成。系统采用公用数据网(ChinaDDN)为通信平台。首先在海关系统进行联网,然后再逐渐推广到与商检、税务、银行、运输等系统。应用系统从1994年底开始启用,首先在几个大城市,然后逐渐向全国推广。据1995年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仅北京市的用户已经达到几十个,而且大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报纸和电视台都曾有过报道)。对于该系统的用户来说,原来一些很复杂的单证文件和报关手续现在就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

四、系统介绍:

中国海关EDI通关系统是指海关与通关对象之间运用EDI技术自动交换和处理通关文件,并利用海关计算机应用系统及时、自动完成整个通关过程的EDI实用系统。EDI通关系统涉及到进出口货物报关、审单、征税、放行等通关环节,以及包括报关行、金融单位、仓储、运输企业和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等部门。EDI通关系统是指海关原有报关自动化系统(H883系统)的延伸、发展和提高。它在H883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通关手续,用户在许多情况下不必派人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通关的作业流程可表述为: 进口为:收单一查验一分类估价一征税一放行; 出口为:收单一抽(查)验一分类销证一放行。

通关自动化后,并未减少处理步骤,仅为适应计算机作业合理化的需要,调整或变更了某些流程。

该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海关内部自动化信息管理子系统

海关的EDP系统是在原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重新优化、修改和完善的.增加了EDI报文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称为H883/DI系统。该系统由十八个子系统构成,包括海关货管、征税、统计的全部业务流程。

2、EDIFACT报文翻译子系统

该系统要做的是将传递的内部格式的数据按一定标准翻译成标准报文和将标准报文转换成内部格式的数据供应用软件处理。

3、EDI网络通信子系统

联网通信的目的是传送EDI报文,该系统使用通信软件实现与贸易成员的信息互联。并通过该系统接收和发送标准报文。

4、通关用户授权及安全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用以确认用户的合法性和其权益,使其在所限定的权限内进行操作,并防止恶意的破坏和攻击,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海关下一步发展EDI计划是:

1.解决本地数据格式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别问题,制定与EDIFACT相容的我国海关标准报文子集。目前海关总署已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我国海关用的EDI报关单、税单等标准子集。

2.开展基于海关系统的电子邮政的应用,并参与公用增值网(VAN)建设,与有关部门合作,推动建立各地的公用增值网服务,一旦条件成熟,就把海关系统与当地的或全国的公用网络互连,为实现EDI通关提供条件。

3.开发用于EDI的翻译软件和支持模块,要加速开发面向EDIFACT标准报文的翻译软件。

4.开展EDI通关试点,海关总署已决定在进出口业务繁忙的空港,首先进行EDI通关试点,试验的内容包括无纸报关及其过渡阶段的监管模式,有关法律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效益分析 海关的效益:

1.有利于提高通关速度

大大加快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提高了海关工作效率。以空运快递货物为例,实现了飞机在境外起飞后立即将空运单数据通过国际网络传送到我国海关,班机未着地前快递公

司已收到海关的货物放行通知。除少数晚上到达的班机外,一般都能做到当天放行。这是原来的手工申报方式无法比拟的,从而彻底解决了快递货物放行速度问题。

2.有利于海关集中力量加强对货物的实际监管

EDI与电子商务提高了海关处理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大量海关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书面单证的审核工作,从而可以将更多的力量集中到对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查验工作中去,使海关的货物监管工作得到真正的加强,海关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

3.有利于提高海关管理的整体水平

海关EDI与电子商务系统是在海关规范化管理和海关业务专家的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开发的。系统一旦在全国推广使用,就会将规范化的管理和业务专家的管理经验普及到每个口岸海关,从而使全国

海关的执法尺度整齐划一,并使全国海关的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到海关业务专家的水平。对于一票货物而言,无论它在哪个口岸进出口,都将按同样的监管方式得到处理,并受到同样水准的海关服务。

4.有利于海关廉政建设

EDI与电子商务使企业能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货物的进出口手续,海关对货物的处理意见又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传递的,因而是减少了海关关员与企业的直接接触,大多数货物做到了“通关不见面”,这有利于海关的廉政建设。

商界用户的效益:

1.简化手续,节省人力

人工申报需要企业先到海关报关大厅进行书面文件申报,再到货物提货,而EDI使企业免去了上门申报这一环节,通关手续大大简化了。企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进行货物申报,使报关员在遇到业务或数据问题时可随时找到本单位有关人员的帮助支持,从而使申报工作变得十分方便。例如,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原来要十多位报关员,天天往返首都机场海关办理报关业务,现在只需要两人,一周到机场两到三次即可完成所有报关业务。

2.减少单证,避免差错

据国际上保守的估计,在国际贸易交易费用中,繁琐的手续和众多的纸面单证产生的费用占货物交易价值的7%-10%之间。不仅如此,纸面单证的人工处理大大提高了出错机会,进而会影响货物的流通速度。而EDI与电子商务则能减少单证,避免差错,因为电子数据交换比纸面单证交换更迅速、更精确、更经济。与交易有关的信息以电子方式传输到全球只用几秒钟,而通过邮政部门传递纸面单证需耗时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又由于电子数据可以用计算机能处理的格式进行传输,它可以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直接录入计算机系统,这就降低了出错的潜在危险,从而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无论是简化手续,节省人力,还是减少单证,避免差错,其最终结果是能节省人、财、物和时间资源,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无纸报关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是法律问题。首先是关于电子计算机报关单证(即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报关单位申报交验的各种单证,必须加盖报关单位的印鉴,方为有效。但实行无纸报关后,报关单位不再交验书面单证向海关申报,而是将有关单证通过电子传输进海关的计算机,进行申报。那么,报关单证只有电子签名,而没有加盖印章,是否有法律效力呢?所以,急需有法律来保障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其次是关于电子数据是否可以作为证据的问题:当报关单位与海关发生诉讼时,海关中储存的报关单证转换成纸质硬拷贝后作为证据出示在法庭上是否可以被接受呢?我国现行证据条件还未明确规定,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实行无纸报关后,海关的案件调查审理工作将难以进行。第三是关于海关对申报不实行为的处罚问题:对于报关单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申报不实的行为和对于报关单位的经办人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申报不实的行为,已有《海关法》和《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而实行无纸报关后,会出现由于报关单位以外的单位非法使用电子计算机(有意或无意),冒用该报关单位的名义进行海关申报造成申报不实的情况以及由于电子计算机本身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的原因,客观造成申报不实的情况,我国还没有在法律中作出明确处罚规定,甚至对于海关是否可以直接进行调

查处理都没有法律依据。

二是技术问题。第一是关于网络标准问题。海关与报关单位的电子计算机进行联网,实行系统互连,应当做到标准化。只有采用同一标准,不同的计算机才能进行“对话”,实现数据交换。目前,我国需要解决从Decnet标准向OSI标准转换问题(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才能使海关的计算机顺利与报关单位的计算机联网。第二是关于建立电子邮局问题。随着无纸报关将来的全面推广,用户越来越多,海关的计算机就无法与报关单位和有关监管进出口业务的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直接联网。这就要求成立一个公共的、供全社会使用的中介机构———电子邮局(国外称GE公司,电子邮件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报关单位、有关政府部门的计算机都要通过电子邮局才能与海关的计算机联网,进行无纸报关。电子邮局就象电话总机一样,外界的电话,都要通过总机,才能与内线电话通知。第三是关于报关单随附单据的程序问题。计算机中不仅要有报关单的详细内容,而且应研究把报关单和随附单据同时储存和显示于计算机中供海关人员随时查阅使用的程序。而目前,计算机中报关单“随附单据”一栏,仅有随附单据的代码而没有其详细内容。第四是关于计算机对各种单证的识别问题。海关的计算机必须有识别如进出口许可证、纺织品配额证以及各种批文的功能,程序设计应尽快满足此项功能的需求是很关键的。第五是关于计算机对各种不正常单证的自动处理问题。海关的电子计算机应能在引起任何麻烦之间识别出不正常单证,并发出不接受申报或退回处理的指令或指出错误之处并提示改正程序

六.结束语:

实现“无纸通关”,是大势所趋,对此,需作必要的准备。一是投入资金,主要用于购买EDI软件通讯设备、主机设备等。二是注意培养复合型的人才。EDI申报人熟悉海关对申报数据的要求和对申报程序的规定;海关关员兼通审单、征税、查验和统计知识;设计人员也需是技术和业务的行家。

采取以EDI技术为中心的通关模式是中国海关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纳入全球化经济,与国际接轨。参与世界经济较量的需要:也是全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推行电子商务的结果;更是最终规范通关市场、提高海关通关能力的——个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EDI与报关》——吕一群

《海关EDI自动化通关系统》——杨国勋

《实现数据交换建立现代口岸》——宋仲铮 於武进 孙斯敏 《我国EDI工作开展概况》——赵鹤君 《北京海关EDI通关系统》——杨荣

《中国海关监管系统的一场革命从市场角度看海关EDI的运用与发展》——葛基中 《浅谈EDI 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李霞

《E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初探》——陈治刚

《EDI技术在出口收汇核销中的初探》——刘庆昌 周先强 张学贵 曹峰建 《广州海关EDI通关业务介绍》——江列平《海关业务中的EDI-无纸报关》——黄巍 杨玲

《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背景》——摘自慧聪商务网

《海关EDI与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展望》——摘自慧聪商务网

篇2: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致尊敬的各位客户:

上海海关今天召集各大报关公司召开会议,宣布无纸化报关事宜,现将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第一,出口报关

2012年三季度起开始在6家AA类报关企业开始实行

2013年开始在全市A类报关企业分批开始实行

2014年开始在全市B类报关企业分批开始实行

2014年底全部报关企业全部实行

开始无纸报关后,企业将安装新型预录入系统,录入后生成报关单号,完全按照电子数据发送报关信息,不再用任何纸质单证。海关在接受到电子申报信息后,根据电子数据审核报关信息,决定放行,查验,还是有问题退单。届时查验率将会上升(海关原接单申报现场关员将充实到查验和电子审核岗位)。对于海关评级高的企业和报关公司将采取要么不查要么就连续查验和查验出问题不管级别连续查验,连续出问题降级的方式规避企业的不规范申报及各种违法行为。同时海关查验现场也会逐步实行现场摄像上传,中控室根据上传数据决定查验结果(尚无时间表)。同时海关后道(包括改单,退税联)也将逐步采取无纸化,通过电子数据的收发完成相应工作。海关还将开放新的平台,通过平台和报关公司和企业实时沟通解决在通关过程中遇到的相应问题。

第二,进口报关

进口报关无纸化相对于出口来说相对复杂(涉及到各种许可证件和税金的缴纳),在出口报关无纸化进行到成熟情况下开始。但是为了规范进口申报过程,海关即日起开始实施进口放行单证不予抽档,马上封存。许可证,税单订错只能等到一个月单证流转到南汇海关单证集中存放点后才可以抽取。免税单证征免打错不予改单只能照章付税后,再退税。

第三,所有单证无纸化后,没票单证报关单将被自动扫描进入海关相应系统,供海关相应稽查和各级海关领导实时调阅。避免不规范或是违法行为的发生。

终上所诉,我们认为无纸化申报是整个报关甚至外贸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将会带来很多连锁性的反应,对报关公司和货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了通关效率的同时,也更加规范了整个流程的透明性和合法性。以前很多可以钻空子,打擦边球及灰色地带将不可避免的被压缩甚至被取消。这就要求报关企业更加要将精力投入到提高服务质量上去。这也正切实符合了我们一贯提倡的靠服务取胜的宗旨。此外在控制客户结费等方面也需要我们和您一起讨论商量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规避无纸化带来的一些弊端。

上海-Polly-货代

篇3: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将报关行纳入出口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承担方的做法,将有利于打击和制止侵权行为,防止侵权人通过“空壳公司”进出口假冒产品而导致权利人无法索赔,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如何适当界定报关行的“合理审查义务”,仍需要在个案中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和认定。在我国常见的出口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海关出口流程中主要包含了三方主体:(1)货物代理商:简称货代,也就是接受发货人或者收货人的委托,代为办理货物的运输及海关出口通关程序的一方。 (2)进出口公司:即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在海关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手续的单位或企业。 (3)报关行,即接受进出口公司的委托,以进出口货物公司的名义,向海关办理代理报关业务,从事报关服务的企业。 一旦海关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侵权货物时,在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经海关备案的情况下,海关将会作出没收侵权货物,以及对当事人也即进出口公司进行罚款的决定。且不论知识产权是否经过海关备案,权利人均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求当事人的侵权责任并要求损害赔偿。 在很多侵权案件的通关流程中,海关出口报关单据上体现的出口人是进出口公司,货物代理商不在报关单据中出现。报关行往往只是提供“做单证”等书面的报关服务,并不实际参与货物的现场查验。因此,海关处罚的对象和权利人追诉的对象,最直接的相对人就是进出口公司。为了逃避责任,侵权人往往会通过“空壳”进出口公司(即仅通过工商注册登记,具有进出口资格,但并没有实际经营的企业)来进行通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权利人对进出口公司的追偿得到法院支持,实际上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难以对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进行追偿,从而难以有效地抑制此类侵权行为。 在最近一起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诉云南随想贸易有限公司和义乌市鼎峰报关代理有限公司的商标侵权案件中(法院案号:(2011)金义知初字第10号),原告对此类案件的追偿做出了突破,将报关行和进出口公司作为共同侵权人,追求其连带赔偿责任,得到了义乌市人民法院的支持。 该案中,原告主张,被告作为专业报关单位,在没有审查进出口公司货物的知识产权情况下,提供报关服务,系故意为侵犯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提供便利条件,其行为已经构成商标侵权,应与进出口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专业代理报关业务的企业,依法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与出口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但该案被告报关行在代理报关时,故意隐瞒报关出口的货物中有侵权商品的事实,出具未如实记载出口货物种类的报关单,法院认定其系明知被告进出口公司实施侵权行为而为其提供帮助,因此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该案所引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是否应当赋予报关行一个“合理审查”义务,使其与侵权货物的出口商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要求报关行承担连带责任的积极意义在于,避免侵权货物的货主和货物代理恶意利用“空壳公司”逃避责任。实践中,侵权货物的货主、货物代理、和报关行之间的协议中往往已经包含了货物被海关查验的风险承担。如果货物被查扣没收,虽然海关处罚对象是空壳的进出口公司,但实际缴纳罚款的多为货物代理。一旦要求报关行承担连带责任,那么报关行为了转嫁风险,势必会将该部分责任通过合同,甚至收取一定担保的方式,预先将责任转移给货物代理和货主。对于权利人而言,这样的责任承担方式就绕开了“空壳”的进出口公司,真正将侵权责任落实到了直接的责任人,也就是货主或货物代理这方。在货主和货物代理恶意逃避责任的情况下,权利人可以向报关行求偿。报关行是由海关登记注册的(往往和海关在同一幢办公楼内)企业,相对稳定并具备一定的赔偿能力。这样权利人可以较为有效地救济自己的权利。报关行承担责任后,仍可以通过合同或者担保金的方式向货主或货物代理追偿。 要求报关行承担连带责任, 将有利于适当强化报关行的“合理审查义务”。关于报关行对于货物的“合理审查义务”的具体界定,可根据不同案件情况予以认定。比如在上述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的维权案件中,报关行未如实记载出口货物种类的报关单,因此法院据此认定报关行没有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综上,笔者认为,将报关行纳入出口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承担方的做法,将有利于打击和制止侵权行为,防止侵权人通过“空壳公司”进出口假冒产品而导致权利人无法索赔,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如何适当界定报关行的“合理审查义务”,仍需要在个案中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和认定。

篇4:EDI报关系统研究

关键词:EDI技术的应用;系统;无纸报关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66-2

0 引言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中的贸易伙伴的技术,按照一定标准的经济信息格式,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变化和自动处理之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贸易伙伴可以发出命令,通过EDI查询商品信息、接受订单货物运输和银行结算事宜。那是,贸易相关的程序不能使用的纸质文件,那么完整,EDI也被称为无纸贸易。

①研究背景。

EDI的最初设想是从交通运输业出来的。1968年美国交通运输行业建立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对电子通信标准研究和开发的可行性)。1978年、美国建立了国家X12 EDI委员会,制定了X.12标准。欧洲紧随其后,在1986年也同时推出了“行政、商业和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业。后来在联合国的协调和联合国EDI标准制定的主持下,UN / EDIFACT,作为国际标准,在1990年三月开始正式推出,UN / EDIFACT标准是国际标准化正式接受为国际标准ISO9735组织。此后的EDI发展十分的迅速,同时 EDI终于实现了在国际标准全球化的统一。贸易、海关等相关领域的快速普及和推广,使无纸化贸易的第一个模式。

②本文的研究内容。

自1990年中国引入EDI技术,EDI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举行了中国EDI标准研讨会和国际贸易无纸化策略和技术研讨会,根据会议的结果EDI列入85个重点应用。1991年、国家科委、外经贸厅,联合组织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协调小组”,申请海关等部门综合管理,成为亚洲EDIFACT(ASEB)的组成成员,有效地促进我国EDI技术的推广应用。

1 EDI技术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逐步推广和普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实际应用,法律和技术方面问题渐渐突显出来。

1.1 EDI报关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1.1 法律方面的问题

①在EDI的报关过程中,计算机可以根据交易双方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发出要约和承诺,因此,EDI合同的成立,并不需要当事人的现场参与。理论界对该要约的有效性和接受性的有效性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否认观点认为,主体是没有资格的,更多的是考虑到当事人主观意思和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而肯定观点认为,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合同中事先约定计算机程序,那么计算机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意志的体现和执行。因此,合同当事人双方应该承担责任,承认计算机系统做出决定的有效性。类似的规定欧盟委员会已经在合同签订由EDI的研究报告。

②要约撤回问题。

关于撤销和撤回要约以及撤回承诺,《合同法》是这样规定的:提供(承诺)退出,退出(承诺)提供的意义应该在(承诺)要约到达对方之前或同时到达其他侧;要约撤销通知应发送接收受要约人的要约的通知到达之前。然而,EDI的主要特征是电子数据传输,计算机可以非常快速的处理和发送和接收信息,其功能是全自动处理,尤其是EDI系统,几秒钟只能即可完成发送邀约,也可以几秒钟内地对要约做出承诺。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于要约或承诺的撤回,几乎不可能做到“送达前”或“在同一时间”。那么在电子商务中这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我国合同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对此学者有些观点可做参考:受要约人应当提供全部背出来的时间(特别是法律规定的),使其能够撤销要约;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只要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失或不便,得到另一方的同意,要约或承诺可以撤回。

③合同的书面形式。

当今大多数国家对贸易都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即书面合同是有效的要件和证据,这正是提倡“无纸贸易”的EDI迥异,这个现今成为EDI发展应用实际中的最大的法律障碍。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即成立了工作组(现在称为电子数据交换工作组),对EDI无书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足可体现出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该组织提出如下结论:鉴于许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必须有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才能完成贸易,有的是有效的作为合同文件,有的作为证据。对书面形式的法律要求,也许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合同的存在及其内容是有形的证据,以减少纠纷;使当事人明白合同的法律后果,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书面合同或证书信任;基于管理,如税务、会计、审计。因此,报告指出,在法律上彻底废除了书面合同形式是不可能的,那么设法使电子EDI书面形式化,即可解决此问题。我国新合同法中的第十一条规定已在电子数据交换中作为合同的书面形式之一。

④争议的管辖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EDI交易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因为在EDI交易,传统冲突规范的连接点的一部分是不被适用的,例如传统的合同签订地很容易被判定出,即是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该地地理位置。但是在EDI贸易中,合同双方可以不到现场,可以各自在不同的地方,通过计算机即可签订合同,那么合同的签订地就很那确认。对于此类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在合同签订之前在合同中对此类问题争议纠纷在合同中做好规定,适用于合同法适用的合同纠纷适用的法律。

⑤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问题。

传统书面合同的一项重要法律功能是证据效力,也就是说书面合同是确定合同成立和证明贸易内容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EDI合同由一系列的电子数据组成,其存在的形式和传统书面合同的形式非常不一样,并且由于电子数据非常容易被修改而且不留痕迹,这些特征使得EDI合同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很难被采纳。对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设定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作为仲裁者,例如电子合同的备份的EDI服务中心的争议作为仲裁证据,但这第三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责任义务,并由谁又来监管它的中立立场,又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1.2 技术方面的问题

①互联网兴起对EDI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更方便更经济,建立贸易平台简单,并且快速产生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快速普及,互联网电子商务逐渐被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采用。这给EDI平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是沃尔玛宣布与IBM合作,全球采购和物流控制的建立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这意味着它从传统的EDI切换到更便宜的网络技术。

②EDI服务中心重复建设,分散了用户,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③EDI技术受地域限制。目前EDI技术只在发达的地区得到应用,而相对偏远的地区,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大量贸易的需要,EDI的技术使用并不普及。

1.2 中国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发展历程

①初步调研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关开始EDI报关的研究工作。开始是通过参加各种关于EDI的国际会议,研究组织,渐渐中国海关自己掌握EDI报关的核心工作和核心技术,并且开始自主研发EDI报关软件开发。

②研究开发阶段。

1992年9月,海关总署办公会议正式批准EDI电子报关系统工程项目设项,并且建立专门的EDI项目领导小组的指挥软件开发,并从全国海关抽调计算机专家与海关事务专家形成工程组。工程组先后完成了EDI电子报关系统需要14 EDIFACT标准报文子集;系统设计的总体技术方案,普货通关软件设计,快递货物通关软件设计。根据运行平台的EDI电子报关系统,基于两种α和英特尔的服务器;根据应用范围,为普通货物(陆地、海上和空中运输)和快递货运(快件货物)两种;从EDI应用深度,有仅支持货物进出口报关业务的,还有不仅支持普通进出口海关报关业务的,还支持特殊海关事务的系统。

③试点应用阶段。

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1994年初,EDI通关系统试点应用首先开始在北京首都机场海关,同年的九月在外高桥保税区、浦东、上海海关也加入试点测试。起初,仅用于一般货物进出口清关。随着EDI通关系统的开发成功,将系统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各种特殊业务的使用。

④推广应用阶段。

EDI电子报关系统在北京和上海两个海关试点成功后,海关总署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始推进EDI普及使用的计划。到了1997年底,基本全国范围完成了EDI电子报关业务的普及,各重要海关口岸基本都使用EDI系统。 EDI系统处理的普通货物进出口报关占总报关量的1/5,而快递货物的报关量则占到总体报关量的4/5。

⑤快速发展阶段。

在实现进出口报关的EDI通关后,海关又将EDI的业务拓展到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外汇结算和支付、出口退税申报核查等更多的业务范围。例如,海关总署于1998年8月,制定了进出口报关单海关申报表网络核查制度,该系统利用中国电信公共数据网络、WWW服务器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数据加密、传输加密、审计追踪一组等安全措施。该系统先是投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银行外汇结算和支付申报核销业务的进出口企业的申请。其系统用户,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当地分公司,所有国内外汇业务经营的银行单位和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 结论

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下,EDI已经成为报关主要方式 。然而,互联网的开放性有安全风险,因此所带来了安全隐患,这让海关以及广大的企业用户感到担忧。但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随着加密算法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突破,会为EDI的发展拓展更宽广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 李俚,程鑫,黄海院.一种面向海关EDI通关系统的物流数据交换方法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06:44-46.

[2] 徐伟.日本口岸通关详解[J].中国海关,2014,06:34-37.

[3] 陈红升,李碧华.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国家单一窗口建设与通关便利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4,11:22-30.

[4] 陈穗敏.浅谈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引进原因及应用[J].广东科技,2015,16:88+77.

[5] 张文凯.海关信息化:IT运维外包的风险管理[J].上海信息化,2014,01:62-63.

篇5: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报关实务 教学改革 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9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经济交流都得到迅速提升,尤其在2004年施行“新外贸法”后,我国对外贸易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由此产生的货代、报关和物流公司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持职业证书上岗的报关员成为了国际商贸和国际物流的重要执行者,可见,通晓报关理论、熟悉报关运作流程与业务管理技术、掌握报关实务技能的高素质人员培养越发重要。而在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报关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之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海关报关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以我国海关报关实务为主线,系统论述与此有关的基本知识,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等多门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由于该课程偏重实务,但实际教学时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微乎其微,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突出围绕职业岗位和工作项目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该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1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都会开设海关报关实务课程,但对其课程的性质设置并不一样,有的院校把其设置成专业必修课,有的设置成专业选修课。课程定位的含糊不清,使得学生轻视了该课程在社会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性。

1.2 教材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为了适应我国蓬勃发展的进出口贸易,海关总署几乎每年都会发布新的进出口报关业务的规则,而这些变动并未及时的反映在学生使用的教材当中。其次,目前高校使用的报关教材编排大都模仿培训类的考试教材,而此类教材的编写大都是为了方便报关员考生复习备考,知识点虽然很全面,但形式枯燥,内容大多都是介绍报关的规则、法条和一些生硬的报关程序,这对于没有接触过实际业务的学生来说,初学起来不易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涨。

1.3 学生的偏见

有些学生认为,报关员的工作没有前途而言,而且工作比较辛苦,每天奔波于海关、银行和外管局之间,做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其不知,要想真正做好一份报关员工作,需要积累大量经验,在欧洲和日本这样的国家,报关员也同律师、教师、医生一样,都是专业人士,不仅具有良好的薪水福利,而且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在我国,虽然目前报关员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大国强国地位的确立,报关员必将成为社会择业的热点。

1.4 教学方法单一化

目前,高校的报关课程大多采用老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不多见,加之,报关课程本身是介绍一些法条和规则程序,使得课堂内容并不鲜活,枯燥无味,学生在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对知识点也只是死记硬背,并未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5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进出口报关课程是一门偏重实务性质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报关技能和报关程序,为其将来职业选择奠定良好基础。而目前高校该课程的讲授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后续的实践教学环节支持,未能建立报关实训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

2 改革思考

2.1 清晰定位课程,使学生全面认识本专业

应用型大学办学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而海关报关实务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在定位该课程性质时应考虑社会的实用性,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加大对该课程的资源投入,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进出口业务是一条线,那么该课程就是这条线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点,不仅从事报关员执业的人要掌握报关技能,对于从事外贸行业的其他岗位人员也要懂得报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样才能使其工作顺利进行。

2.2 合理选用和建设立体化教材

首先,高校报关课程的设置目的并非等同于社会培训性质的课程,即该课程的讲授并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报关员。因此,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侧重选择那些可学性、易学性较强的教科书,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参看一些实际中的案件和资料,对于正确理解报关规则和程序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由于报关业务是一项政策性强、实践性强的工作,涉及对外贸易、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因此,教材的及時更新成为课改当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尽量选择最新版教材的同时,可以辅助多媒体、音像、网络课程等,既补充了新的知识点,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报关课程的知识点细节较多,容量较大,通常一学期的授课时数无法系统深入的介绍报关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和新颖化,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和数字资源,对平时学习内容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并对这些信息组织整理、下载和体会,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帮助自身学习。

2.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可以配套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报关过程。如,播放海关缉私的录像,可以加深学生对海关权利的印象。讲述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程序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角色扮演海关、报关员、企业等,具体实施报关流程,增加切身体会。同时,在理论课时之外,应较多的安排实训课程,利用模拟实习软件,让学生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对通关业务进行训练。

2.5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主要是与外贸企业联系磋商,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邀请相关人员来校作报告,向学生介绍外贸企业的实际工作和发展经验,使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平台。其次,与海关、外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系,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港口、集装箱堆场和海关监管场所,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堂所讲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旭鹏,朱启松.普通院校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物业,2010(5):103-104.

[2]张克金,瞿莉莉.商务英语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视角(中旬刊),2011(10):65,94.

篇6: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关报关实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理實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高职教育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二、《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海关报关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进出口商务单证、外贸跟单实务等先行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以理论为基础,时效性强的操作技能课。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国家贸易管制政策、海关法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报关的专业操作技能,能熟悉各种贸易方式下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能核算税费,准确的填制报关单。

(一)课程特点

1.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不强

《海关报关实务》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像对外贸易政策、国家贸易管制政策、海关法这些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学起来相对吃力。

2.专业性、可操作性强

《海关报关实务》专门研究国际贸易流程中的报关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出实际工作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3.课程知识点多且碎

《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且碎,大部分内容都是海关方面的相关理论,且很多都是条款或硬性规定,而这些东西又是考试时会涉及到,要求他们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难以理解,且枯燥无味。

4.教学内容随海关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每一年国家在进出口政策,海关法律法规,报关操作细节,商品编码等方面都会有调整,所以课程的内容每年都会发生变化。

(二)《海关报关实务》教学现状

1.以教师为中心的单项式课堂讲授

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项式课堂讲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情绪。

2.教学重点与考证脱节

由于国家实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必须要通过全国的报关员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报关员。而报关员考试考核的知识点非常细且多,重点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高职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实践性较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做,比如如何取得报关资格,如果登陆报关系统报关、报关单填制等等。

3.缺乏实训环节

大多数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容易重理论轻实践,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实践环节少,有的学校老师在授课时甚至没有实践环节。

4.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现在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学历或职称,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以至于目前学校的老师大都是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没有工作经验。

三、《报关实务》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实施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的实施,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改革,还涉及到教学场地、实训软件、师资水平、教学研究、课堂管理、考核方式等各个环节。

(一)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对于《海关报关实务》这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将授课地点直接设在配备了黑板,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训室内,同时实训室内要配备相应的报关实训软件,比如H2000通关实训系统等。在授课时,教师既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又能充分利用各种仪器设备使学生讲练结合、动手动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一体化授课教师培养

要想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学生,既要使学生能通过报关员考试还要能学会如何去做,就必须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同时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动手技能。所以应鼓励《海关报关实务》的任课教师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假期到报关企业锻炼实习。同时可从校外引进有实际报关经验的企业人员或者在海关工作的人员对在校专职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到最新的一线报关的相关知识。

(三)一体化教材建设

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找到适合的教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一般采用有海关总署编委会所编写的《报关员资格考试统一教材》,该教材没有实训的环节,都是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比如化学工业出版社俞学伟主编的《报关实务》,有一定的实训环节,可是知识点不够全面。因此在听取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一节课都在讲,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充分利用实训室中的各种硬件条件,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并且合理的安排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时间,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技能。

(五)一体化课堂管理改革

课堂管理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行理实一体化,课堂管理的尺度把握甚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尺度过松,容易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授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执行力度下降,滋生学生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尺度过紧,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使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六)一体化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单一的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的优劣,这样的考核方式不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要求,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小组考核是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对项目完成的情况,实行成绩评定 二是上机操作考核成绩,以学生提交项目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三是期末闭卷考核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学完一个项目就丢掉一个项目。教师把把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所占比例分布为:小组考核、上机考核30%、综合考核40%。

四、结论

《海关报关实务》在实践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又是我们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改革,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报关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继峰.《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与探讨.教育教学,2010.

[2] 魏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科教文汇,2012(5).

[3] 孙文平. “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环节.教学研究,2003.

[4] 王艳娜.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0(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无纸报关——EDI在海关报关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报关无纸化海关通知08-03

海关报关流程范文05-27

出口海关报关流程06-24

我国海关报关程序07-18

出口海关报关流程04-22

报关人员的海关管理08-02

海关周末不接受报关08-13

报关单位向海关申请05-07

中国海关报关制度研究05-16

海关报关员记分告知单05-19

上一篇:大学不加入任何社团下一篇:中考的化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