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2024-04-2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共9篇)

篇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 写童话 范例文

文具争功

在一个宁静的夏天夜晚,我被喧闹声吵醒了。我仔细一听,原来是书包里传来的声音。我轻轻地把书包拿过来一听,哦,原来文具们在争功呢!

铅笔先骄傲地说:“你们想想,人们每次写字画画,都得用我,我的功劳难道不是最大的吗?” 橡皮生气地说:“你每次写错字,还不是我把你的错字给擦掉,不然的话,你纸上早成大花脸了。”

尺子说:“橡皮老弟,你只说对了一半,要不是我给他画格子,他的字能写这么好,这么整齐吗?所以功劳最大的是我。”

削笔刀大声地说:“你这忘恩负义的铅笔,你有什么了不起啊,要不是每次我把你削的尖尖的,你能写出字来吗?这功劳应该是我最大”。

纸气愤地说:“你们吵够没有?要是没有我,你铅笔削得再尖,往哪儿写去啊?铅笔没得写,你橡皮还有擦的吗?你尺子往哪里画呀?你们说的全不对,我的功劳才是最大”。

我轻轻地把书包打开,说道:“你们都别争了,你们每个都有功劳,我离开你们其中的哪一个都不行,以后我会更加保护你们,爱护你们。”说完,它们不做声了。我也去睡觉了。

蜜蜂和蝴蝶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蜜蜂,他长着大大的眼睛,薄而透明的翅膀,它擅长采蜜。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蜜蜂开始忙碌起来,整天飞来飞去采花蜜。

一天,他在采花蜜时看见一只蝴蝶在悠闲地玩耍。蝴蝶看到蜜蜂在忙着采花蜜,在一旁嘲笑他说:“蜜蜂你真傻,春天那么暖和,风景那么美,你不尽情地玩一玩,还忙着采蜜干什么?”蜜蜂说:“我采蜜不光为了给自己和孩子们储存过冬的食物,还为了能让人们喝上香甜的蜂蜜。”说完,他又忙着采蜜去了。

转眼间,冬天到了,蝴蝶因为贪玩,没有储存过冬的食物。瞧,在家里挨饿。蜜蜂呢?因为辛勤劳动,储存了很多食物。瞧,他正和孩子们在蜂窝里吃着甜甜的蜂蜜呢。所以说,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哪来收获?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

文具店里陈列着一些美丽的文具,里面居住着三个特别好的朋友——铅笔、橡皮、转笔刀。它们整天盼望着未来的小主人把它们买下后发挥他们的本领。一天,小主人小浩发现了它们,就把它们买回了家。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三个好朋友又相聚了,不知怎么一回事,大家都差点不认识了。于是,都相互诉起苦来。

铅笔哥哥开了头,伤心地说:“你们看我这副模样,头上那顶小帽子不仅成了黑团团还破烂不堪。小浩不高兴的时候,把我当出气筒,扯烂了我的帽子伤了我的头皮,头也被弄疼了。我去找医生,连医生都同情地说:„你这个伤太重了,没法治!‟”

“我更糟糕呢!我衣服上原来有一个兔子图案,被他用钢笔涂涂画画,这还是小事,有时,他用小刀把我弄得伤痕累累。”橡皮痛哭着说。

转笔刀妹妹说:“小浩成天把我到处乱丢,而且削铅笔时还使劲转我,肚子里的垃圾不给我清除,里面有很多细菌,弄得我锈痕斑斑。”

小浩在床上听见它们的诉说,感到羞愧。他连忙把它们整理干净,摆放整齐。从此,小浩再也不虐待它们了。

纸与笔的故事

纸与笔本来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纸觉得自己洁白如雪,比白雪公主和鲜花还要美丽。于是,他就指责笔说:“你这个臭东西,一天到晚只会在我的身上画来画去。多亏有橡皮大哥的帮助,不然我就变成„丑八怪‟了。”铅笔非常生气,他说:“我这是为了把你变得更加完美,你应该谢谢我才是。你把我的杰作擦了,我就不说了,可你还不分昼夜地骂我,你到底还有没有人性呀?等一下你如果再骂我,咱们法庭上见!”

纸没有法子,只好去求腊爷爷,腊爷爷就送给纸一些腊油。纸就把腊油涂满全身。

第二天,主人在做数学题时要用纸打草稿,可是却一个字也写不上。开始,主人还以为是笔坏了,可是笔在其他纸上都写得一清二楚。主人这才发现是纸的错。主人一气之下就把纸撕碎了,不用说,纸就一命呜呼了。所以说,纸为了自己干净,连自己的作用都不顾了,真是愚蠢。

文具盒里的故事

有一天,钢笔爷爷干完了活便躺在铅笔盒里休息,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忽然它被一阵乒乓的打斗声和激烈的争吵声惊醒,原来,铅笔、橡皮、转笔刀扭打成一团。钢笔爷爷急忙把他它们分开,问:“你们为什么打呀?”铅笔、橡皮、转笔刀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比谁的本领大。”

铅笔说:“所有的文字都是我写出来的,要论本领我最大。”

橡皮不服气地说:“要不是我及时地给你修改错误,你能写那么好的字吗?”

转笔刀急了:“铅笔断了的时候,不是我用牙一点点咬出来的吗?我为了让你能写字,把我的牙咬得好疼啊。”三个人你一言我一句地又争起来。

这时,钢笔爷爷说:“那我给你们想个法子辨输赢吧!”只见他一拍脑门,眼珠一转,便想出一个既巧妙又公正的法子来,兴奋地说:“你们每人写一篇作文,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限时5分钟。预备——开始!”钢笔爷爷一声令下,它们便开始“奋笔写书”了。

铅笔想:这样的事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由于兴奋,第二个字就写错了,急得他直在原地打转转。橡皮只能擦不能写,不仅把纸弄得皱巴巴,还把纸擦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洞。转笔刀嘛,他只能用铅笔末洒字,不一会儿,末用完了,它只好用牙刻,把纸弄得破烂不堪。

三个人看着自已的“杰作”,傻了。这时,钢笔爷爷又说:“现在你们一起合作写一篇,试一试。”铅笔开始写起来;写错了,橡皮急忙去擦;铅笔头断了,转笔刀赶快来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完成了一篇整洁的作文。钢笔爷爷笑了,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团结就是力量啊!”他们三个意识到了自已的错误,羞愧地低下了头。

篇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1.观潮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3.鸟的天堂

在课堂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

4*.火烧云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

5、古诗两首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篇诗歌,孩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

6、爬山虎的脚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7蟋蟀的住宅

今天,我又一次认真看了我执教的课文《蟋蟀的住宅》。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思考着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提升。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9巨人的花园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了引导者,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10*幸福是什么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

11去年的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 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

12小木偶的故事

今天我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觉心情特别愉快。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这就是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母语。

13白鹅

我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

14*白公鹅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沛;三是我自身的原因

15、猫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不仅关注他们的本生的感悟,更关注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提升感悟。

16*母鸡

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待进一步的思考,过于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由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犹豫,延误了时间显得有些拖沓;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在平时花功夫加以落实。

17、长城

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以次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

18、颐和园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每了解一处建筑时,都应该联系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这个总体印象。又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我找了很多图片来辅助教学,教法上比较陈旧。

19秦兵马俑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应以学生自己的学习为主,老师的引导或讲解为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够强求,老师不能完全放手,因此,在教学中我决定有扶有放地进行。对于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这两部分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对于兵马俑类型众多这一部分则处理的简略一些,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自学空间。《古诗两首》

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戴宁强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朱劭凯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 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许承硕站起来问:“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

21、搭石

《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 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 , 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 , 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 , 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 , 李 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 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 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 , 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 18 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 , 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23*卡罗纳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起了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24*给予是快乐的

回顾这堂课,我觉得还是有些收获。首先,课堂开始扎实起来,学生读完课文后,我着重出示了几个词语让学生学习并要求他们誊写。这一过程我还亲自走下去监控,果然发现学生的“诞”字写错较多,我马上在堂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环节原来在上独立阅读课文时我是不会设计的。

在这堂课中我仍然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重点通过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本堂课我采取了:自由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很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包括读得节奏、读得重音、读的表情等我都指导得比较到位。我感觉学生的读也还是比较令人满意。通过读学生也较好得理解了课文中几位人物的情感。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故事性非常强,我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课文所有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完生字词后,就让学生标段后,把课文分成几个大部分方便学习,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课堂其实是很随意的,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也可以同桌、四人小组读书,学习任务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文中的三个故事,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明白文章所传达的感情。

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有的自己读、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读,有的还把对话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来,在活动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全班一起学习课文时,已经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和他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感悟。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对于学生读课文,放手也是一种好方法。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 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27*乌塔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30、电脑的住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时,初读课文我觉得用列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较好,这个环节的确不错,因为这篇课文的条理清楚,讲述具体,语言风趣,吸引力强。落实初读时,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形象生动说明电脑住宅的功能和作用,课文运用了想象和联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同时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选词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 系,这一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提供了语言积累。课中开展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作表演,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客人”介绍电脑住宅,推选讲解员。讲解时允许学生使用课本语言,激励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实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这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是一些优生大显身手的时刻,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只能作为听众了,也就自然充当了“客人”的角色,即使给他们作为“评委”来评价表演的同学,他们也显得有些困难。

最后,用“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作为作业,这样既教给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爱科学的情感,实现听、读、说、写的互动迁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时,通过朗读,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在学生讲述的时候,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在这一点上,教师处理的不够灵活,或者说是不够全面。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令我最困惑的是一点: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究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教学参考书说是“拟人”,但是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却不少学生说了“比喻”,他们认为这是把植物的种子比作乘客。忽然,我也愣住了。想一想,其实学生说的也不无道理。我们一直强调所谓拟人,就是赋予事物人的思想、动作、语言等等。但题目却没有显示出相应的思想、动作、语言,如果硬说是“拟人”的话,确实与之前定下的判断原则相矛盾。有老师也认为是“比喻”,他也这样教给学生。但是,令我顾虑的,是教参······经过短暂的挣扎后,我决定还是跟随教参的说法,勉强跟学生说这是“拟人”。我知道有不少认为是“比喻”的学生不服气,但那种连我自己也说不清的情况下,只有跟着教学大纲走了。

篇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 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出示) : (1)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2)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3) 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 真棒!来, 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 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 (生气地) 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 (高兴地) 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 (大声地) 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 老师读课文, 老师停下来的时候, 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 (生:嘎嘎嘎) , 音调严肃郑重——— (生:嘎嘎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 (生:嘎嘎嘎)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 (生:嘎嘎嘎) 。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 但是没有重复, 这样写起来很生动, 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 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 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 很吵, 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 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 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 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作时, 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 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 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 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 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 巩固记忆, 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 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 并且掌握词语意思, 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就像海绵, 看似都吸收了, 然而挤一挤, 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 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 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 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 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 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 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 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 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 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 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 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 只有在“悟”的过程中, 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悟有所得, 才能成为素养。

如果说“习得”是一种接受, 是一种训练, 那么“悟得”就是一种思想的生成, 生成了学生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链接, 使外在的知识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如果说知识可以习得, 那么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方能悟得。

篇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篇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我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绿树成阴的夏天,粉装玉砌的冬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迷人的秋天。

秋天,树叶枯黄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似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秋天,苹果熟了,一个个苹果挂在枝头,一阵风拂过,满树的苹果轻轻地摇动着,好像在说,你看我多漂亮,粉都粉都的,白里透红,像刚出生的婴儿的脸蛋,好多人忍不住都想亲我一下;秋天,菊花开了,一朵朵菊花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大家你追我赶,竞相开放,把整个秋天装点得异常美丽;秋天到了,小动物们也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瞧,小蚂蚁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到处寻找食物,一旦发现目标,就赶紧通知同伴来帮忙,大家拖的拖,抬的抬,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就将食物搬回了家里。

秋天同时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顶着暖和的太阳,哼着动听的小调,不知疲倦地收割着麦子,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我喜欢秋天,喜欢你那优美的舞姿,好看的脸蛋,迷人的景色,喜欢你给辛勤劳作的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我爱我家乡的一年四季

我的家乡很美丽,有蔚蓝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山峦,一碧千里的草地,五彩斑斓的花朵,清澈的小溪,可爱的小动物〃〃〃〃〃〃

春天,小燕子随着温暖的春风,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小草悄悄地伸出了头,伸一个懒腰。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新绿的叶子。小溪也渐渐的融化了,花儿快乐的展开美丽的花瓣,伸出大大的绿叶。我和伙伴们在草地上玩耍,有时候玩累了就躺在松软的草地上〃〃〃〃〃〃

夏天,万物生长的季节。树叶在不停的生长着,就连阳光也无法射穿。小溪里的鱼春天还很小夏天都有我的大拇指那么大了。我们常常在小溪里捉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当炎热的时候,我们就在高大的杨树下玩耍,老人们在那里说说笑笑,高兴了还“杀”上两盘。夏天是我们喜欢的季节。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山上的果实都熟了。我们经常到山上去摘水果。树上的叶子落了,草也落了,花也枯萎了。从远处看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山上的树叶也变黄了,从村里看山像一座金山。如果到山顶往下看,那就更美丽了,在山顶往下看,稻谷被分割成一个“田”字。蚂蚁大的农民在田地里工作。

冬天,村里的树木,房屋、道路、还有山上都覆盖着白雪。就像给大地披上一件白色的大衣。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冰上滑冰。到处都充满着我们的笑声。每到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阳光就会

照到雪面上。那时荧光闪闪,如果直接用眼睛去看会非常刺眼。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一年四季!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

篇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小乌龟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的壳十分坚硬,像一块钢铁做的挡箭牌。

以前,我以为乌龟不吃肉。那次我买肉回来,一不小心,把一块小肉掉进了小乌龟的家。只见小乌龟迅速游过去,一口就把肉吞了下去。从那以后,我时常喂些肉给它吃。

小乌龟捕食最有趣了。有一次,我捉了一只吓放在鱼缸里。小虾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全然不知道危险将降临在它头上,小乌龟慢慢地向前移,离小虾只有几厘米了,小乌龟猛扑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小虾一闪,小乌龟扑了空。这时,小乌龟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到鱼缸的尽头了,小虾来了一个急转弯,害得小乌龟一头撞在玻璃缸上。这时小乌龟改变了战术,拿出看家的本领——装死。

小虾看乌龟一动不动,还真以为它死了呢,毫无顾忌地游来游去,得意得不得了。小乌龟见时机成熟,等小虾游到自己旁边时猛地一咬,哈哈,成功了!它津津有味地吃着“战利品”。

怎么样,我的小乌龟很有趣吧!

大公鸡

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

大公鸡很美丽。它的一身白羽毛就像一身白缎子,闪光发亮。它那火红的鸡冠,好像一朵盛开的鸡冠花。嘴和腿都是金黄的,有两根尾毛特别长,像唱戏的帽子上的雉鸡翎,显得十分威武好看。平时,大公鸡喜欢在院子里踱方步,有时追逐母鸡戏嘻,有时飞到柴堆上引亢高歌。

大公鸡很谦让,它天天领着伙伴儿寻食儿,自己寻到一点儿,就啄一啄,“咕咕咕”地叫几声,让给身边的母鸡吃。每次看到这情况,我不由得要称赞它,心想:“那些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甚至坑害别人的人,真还不如我的大公鸡呢!”有时,我撒了一把米,一群鸡争先恐后抢着米粒,而大公鸡却舍不得吃,它得到一些米就“咕咕”地呼唤着母鸡和小鸡来吃,吃完,又领着鸡群去寻找食物。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公

鸡先让别的鸡进窝,自己守在门口,好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大公鸡很勇敢。邻居家的公鸡要侵扰它的伙伴,它就挺着胸猛冲上去,伸长脖子,展开翅膀,一跳很高地和侵略者斗。这时,它浑身的羽毛都竖了起来,像是都变成了刀枪在刺杀敌人。它那弯钩似的嘴一啄就是一嘴毛,有时啄往来犯者的冠子连跳几下。有时,人家啄了它几下,但是它并不泄气,反而更凶了,直到来犯者逃跑为止。它拍拍翅膀长叫一声,像是在宣布:“我胜利了。”

大公鸡很勤劳。它每天早上醒得最早,天还不亮,它就“喔喔喔”地啼叫,随后别家的公鸡都跟着叫起来。这里叫,那里叫,此起彼落,就像轮唱、对歌和大合唱。它啼叫三遍后,妈妈做饭,我起床读书,爸爸起床看报。大公鸡像是广播电台的报时员,天天准时报晓,从不会有差错。

大公鸡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小狗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汪汪”,它穿着一身雪白雪白的衣服,毛绒绒的,非常漂亮。它的眼睛像明亮的黑珍珠,它的耳朵像两把利剑,它还有那蒜瓣似的小鼻子,翘着一条短短的尾巴,摇来摇去,可爱极了。

别看它个子小,它可是我们家的“保安司令”。它耳朵非常灵,每当有陌生人从我们家走,它就会“汪汪汪”叫个不停,吓得人家赶紧跑开。如果有陌生人来我家,它就会汪汪汪地叫,千方百计想把别人赶走,直到我们家人对它说:“这是我们的朋友,是客人。”这样它就不叫了,对客人哼唧哼唧,调皮得用头蹭蹭人家的腿,伸出蹄子蹭蹭客人的脚,好像在跟人家握手呢,跟人家亲热一番后,就坐到一边玩了。自家人回来了,大老远它总是欢蹦乱跳地,它一见到我,就跑到我的面前摇着尾巴,瞪着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回来了,可算有人陪我玩了。”然后就坐到我旁边看我写作业。我们家自从有了它就再也不担心安全问题了。

它还非常聪明,每当我给它洗澡的时候,如果是凉水,它就会跳出来,冲我大声得汪汪叫两声,好像在说:“太凉了,你想冻死我呀。”如果是热水它也会跑出来,大声得汪汪叫两

声,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是不热不凉的水它就站在水里一动不动,乖乖地站在澡盆里,让我给它洗,洗完澡了我给它吹风,左边吹干了它自己转身让我给它吹右边,右边吹干了,它直起身子躺下让我给它吹肚子,一会儿全身吹干了。然后它就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怀里睡大觉。

篇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会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还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我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是在感情读文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我学会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理解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学习导航:用心去做,我们将会遨游在那片知识的海洋,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导: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欣赏视频: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一同来欣赏长城的美景吧。

3、谈感受:欣赏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观图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1)介绍观察点。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2)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 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看远景图。指读思考: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作者为什么列举出 “一万三千里”这个资料?(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看近景图。自读思考:

(1)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细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垛子、-瞭王口、射口城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读描写瞭望口和射口的句子,然后读描写城台的句子。

(2)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句子理解:

(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4)观看视频谈感受。【百度视频】优酷网 秦朝修筑长城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5、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作者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共同感受作为中华儿女的这份骄傲吧!)

四、课外拓展 提升自我

1、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数据,写一段宣传长城的解说词。

2、为长城写一则公益广告词。

3、以“小小导游员”的身份介绍长城景点及相关的故事。

4、小组合作:办一份与长城有关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作者联想:劳动人民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路子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师生对话缺少配合。班级个别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它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相脱节。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像。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练习题无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成,只能留到课后作为作业。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以次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使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篇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进行整体备课时,笔者对第23课《卡罗纳》的教材用件的拟题存在了异议,觉得有必要进行指瑕。笔者认为,此课的标题对小学生的习作,特别是习作拟题方面无法形成“正能量”,甚至是一种误导,理由如下 :

一、本标题将“配角”当成了“主角”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接触了不少的文本资源后,他们都知道,标题若是以人物为题的,这个人物一定是这篇课文的主角,也就是说,故事一定是围绕着这个主要人物展开的。这是一个文学常识,小学生也定然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定式。

但,当我们细读这篇课文时,你会发现,卡罗纳并不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从文本着墨来看,老师、“我”花的笔墨不少,老师有两段话,“我”有心理活动,有具体的动作等,还有关切卡罗纳的其他不知名的同学,当然,还有家长代表——“我”母亲。若从篇章用墨来看,定位卡罗纳为故事主角,显然是有偏颇的。

二、本标题将“事件”当成了“人物”

笔者认为,本标题在命题上最大的失误——本个故事围绕着卡罗纳母亲刚去世,他要回班级上课,教师提前对学生们进行“安民告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遵循教师制定的“二要”“二不许”——要庄重严肃,要热情对待 ;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紧接着,篇章的内容就紧紧地围绕着失去母亲之后的卡罗纳回到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同学和“我”是怎样对待他的,放学后,“我”母亲又是怎样善意地用“推开我”这样与往常不一样的举动,“推醒”“我”拉卡罗纳一块儿回家的情景。

从全篇描述来看,卡罗纳失去母亲,成了一位可怜的孩子,这是这个温暖的故事的“引子”,故事的铺展都是围绕着这一意外惹人生怜的“事件”展开,这是事件,并非主要人物,这个事件,对这个篇章的主题内容而言,仅是“线索”,并非主线,若以“人物取代事件”,显然也是不恰当的拟题。

三、本标题将“单元”当成了“空气”

编者在编写整组教材时,一定会考虑到整体性、连贯性与一致性。该课位于该册教材的第六组的第四课,其他几课除了《古诗两首》外,分别是《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但从命题上看,《搭石》符合本文的写作特色——借物抒情,借回想家乡的“搭石”及乡亲们围绕搭石发生的系列感人的、平凡的场景,娓娓道来这一家乡特有的风景,篇章篇末深情写道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围绕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与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抽取骨髓,辛苦奔波,连夜为大陆的小钱移植骨髓,拯救生命的动人故事,篇章的主旨也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得以揭示,本标题与篇章主题浑然天成。《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拟题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基本是相同的情形。

既然,本组教材的其他几篇课文,在拟题上有着一以贯之的命题习惯,为何到了第23课,在文本拟题上就突然出现“变式”呢?是编者的有意为之?还是编者的疏忽呢?在这一课的文本拟题上,笔者在质疑编者将单元组的存在无视化,将其当成了空气。

四、本标题将“原著”当成了“摆设”

在本课的课后,编者安排了一个“资料袋”,详细介绍了原著《爱的教育》,在这一课的“导读”部分,编者也鲜明地指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

笔者更喜欢《爱的教育》的原名——《心》,从原著中,读者可以从一百个故事中感受到一颗颗跳动的真挚与火热的心。译成《爱的教育》,旨在希望读者能从这一百个故事中接受爱的洗礼,感受爱的阳光,以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让读者接受爱的教育,接受熏陶,人人都成为有爱之人,笔者想,这应该是作者、译者的共同期许吧。

既然是这样,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射到《卡罗纳》一文上,卡罗纳留给读者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哭”,未进教室时,“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也是失去至亲至爱的亲人的人之常情);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翻开书后,看到母亲拉着儿子手的插图时的“号啕大哭”(这是触景生悲的真实表现)。若以《卡罗纳》为标题,试问,卡罗纳除了伤悲之外,他还能给读者留下什么?若牵强地解释,只能说,从卡罗纳的表现中,可以告慰读者的是,卡罗纳是一位孝顺的孩子,对母亲是怀有真感情的。仅此而已,这与《爱的教育》全书的题旨应该是不合拍的。就全文内容而言,卡罗纳能从失去母爱的阴影与低谷中走出来,得益于老师、同学、家长的细心、温馨的呵护,给他时间,处处提防着刺激到他,担心伤到了他,等待着他的慢慢坚强。这份爱,是献给卡罗纳的真爱,这份爱的施与者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才是这篇课文所要告诉读者的爱的真谛,这篇课文仅是一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因此,就全书的内容来看,本课的拟题显然也是与原著主旨“格格不入”的。

鉴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卡罗纳》一课的标题拟定欠妥,对文本的价值意义而言,不利于学生用“文本”影响自己的语文学习。故此,笔者建议,该课的命题应该修改,若是拟题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选项供参考 :《期待坚强》《传递温暖》《爱的目光》《温暖的宽慰》……

教材虽然是例子,但对语文教师,对学生来说,教材又是重要的凭借,用批判的视角看教材,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因为爱语文,爱教材,真诚地希望她能越变越完美,越变越规范。

摘要:教材选文,一定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学段,精心选择与编排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材选文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力的发展。因为,典范式的选文对小学生语文知能与智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9: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范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

设计理念:

这是一次看图习作,由于题材的局限,学生往往写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老师教学要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且合理地想象,从静止的图片中引出动态的故事来,让学生把人物想象成真实的,说成鲜活的,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并学会情感表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把故事较完整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师: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同学們,我们学习的第六组课文都是用真情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好文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感人的图片,每张图片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出示图片)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感动、温暖、想哭……)

是啊,这些人非亲非故,但这一切却让我们感到他们之间互相关怀、相互照顾的浓浓亲情,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们课文里也有一张图片,它的名字就是——胜似亲人。

(设计意图:在教学伊始,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和热情提供帮助的人。让学生产生了解图片内容和想象图片情景的欲望。)

二、指导看图,合理想象

1.师:谁能把胜似亲人的意思给叫大家说说?(“胜”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2.师:说得真好。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上面画了些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提醒:有人物的图画按照先人后物的顺序观察)图上画有谁?(小姑娘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呢?)她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3.理解图意,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用“我从这幅图画上看到了……”的句式写一写图上的情景。(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老奶奶的动作、神态,想想她会怎么说?小姑娘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4.讲评学生试写片段,对细节写得好的学生多家表扬。

(设计意图: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通过学生直观的印象,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训练学生写简单的句子,让学生感觉写起来并不难,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姑娘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有其他亲人吗?小姑娘是偶然路过,还是经常这样?小姑娘的家里人支持她吗?小姑娘和我们身边的哪个同学很像?老奶奶搂着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小姑娘被搂着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小姑娘告别老奶奶时又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以后会怎样做呢?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观察得很仔细,这么一张简单的图片啊,大家看了就能讲出这么精彩的故事,大家真得很棒哦。老师认为刚才写得很精彩的同学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观察仔细、想象丰富、感受深刻。下面,请大家把这张图片所呈现的精彩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充分的想象,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写起来很难。最后一个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完成习作,修改成文。

2.课外阅读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

上一篇:网络文明工作制度下一篇:工程技术部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