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发展现状

2024-04-19

车联网发展现状(共8篇)

篇1:车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车联网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基于车联网技术的UBI成为车险产品创新的一个热点。UBI的发展与中国车联网市场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那么中国车联网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车险公司和车联网公司如何看待中国车联网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就此话题开展了调研。

一、中国车联网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预计将突破20%。国金证券研究所对中国和日本的车联网市场发展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国都会经历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应用成熟期四个阶段,而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整体时间点落后日本2D3年,预计会突破10% 的临界点,由市场启动期进入高速发展期。

车联网公司普遍认为,中国车联网市场还处于“探索期”或“市场启动期”。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车联网公司从业人员的专项调研中发现,当被问及“您认为中国车联网市场目前处于哪个发展时期?”,50%的受访者选择“市场启动期”,44.4%的受访者选择“探索期”。

大部分中国车主对“车联网”概念不了解。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车主的调研中发现,他们对车联网这一概念还不够了解。在调查中表示“完全不了解”或“不大了解的”受访者占比接近60%,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受访者仅占22%,这也与车联网处于市场启动期的情况相吻合。待中国车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后期或应用成熟期时,预计了解车联网概念的车主将占绝大多数。

二、中国车联网细分市场发展情况

前装车联网市场DD车企主导,封闭性较强

前装车联网市场主要是指汽车出厂前包含在整车上的电子产品和服务,当下前装市场以车企为主导。前装车联网市场中代表性的车载系统包括通用On Star、丰田G-Book、福特SYNC、宝马的iDrive和上汽inkaNet等。前装车联网的特点是注重安全服务,体现出比较强的封闭性。据易观智库预测,中国搭载前装车联网的乘用车将超过400万辆,渗透率将达15%以上,而乘用车前装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后装车联网市场DD多方参与,开放性强

后装车联网市场指汽车销售以后,在汽车上加装电子产品和服务。后装市场参与者众多,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均介入该领域。目前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进军后装车联网市场,谷歌建立OAA联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力推安卓系统进入汽车行业;苹果推出Carplay;百度推出Carnet。国内后装车联网市场的主要模式是“OBD+手机端App”。由于这种车联网模式对汽车数据的获取比较有限,与汽车内部电子系统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服务质量上有待提高,而且容易面临服务同质化的困境。

车险公司更看好车联网前装市场,车联网公司更看好后装市场: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车险公司从业人员的调研中发现,40%的受访者认为五年后“汽车前装市场”将在中国车联网市场中居主导地位,选择“汽车后装市场”的只占28%;而来自车联网公司受访者的看法正好相反,有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汽车后装市场”,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汽车前装市场将居主导地位。

机构营业用车市场DD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强

相比家庭个人用车市场,车联网在机构营业用车市场的普及率更高,其主要原因,一是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二是市场对车联网服务的需求量大、接受度高。

国家出台专项政策,强制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和“两客一危”安装车联网设备,促进了车联网在机构营业用车市场的落地。207月1日,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订安装计划,确保于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太平洋产险理赔部有关人士曾表示,从车险理赔经验来看,超速、疲劳驾驶、未按固定线路行驶是“两客一危”等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后,可以有效监督驾驶员行车行为,强化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对于家庭个人车主而言,影响他们接受车联网服务的一大因素就是对个人隐私的担心,他们不大愿意自己的用车情况被第三方掌握。而对于用车机构的负责人来说,他们很希望了解自己所管理车队中每辆车的实际运行情况。例如采用车联网解决方案后,物流公司可以实现对公司车辆的油耗管理、驾驶行为评估、视频监控、信息互联、偏线报警等,对所有司机驾驶行为优良度进行排名,督促司机减少不良驾驶行为、降低油耗、减少物流成本。对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管理不善的车队,会出现司机偷油、多报路桥费等现象,而利用车联网解决方案,可有效监控车辆经过了哪些收费站、加了多少油。

除物流公司等商业车队外,车联网应用对提升校车安全保障同样意义重大。例如,校车通过使用中国电信开发的“InteCare行翼通”车载信息系统,当发生车辆碰撞时,车载终端可以立即向服务平台自动发送报警求助信息,中国电信呼叫中心会协助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另外校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驾驶员也可以主动通过“一键呼救”功能,迅速向服务平台报警。

家庭个人用车市场DD缺少满足刚需的产品服务,市场接受度尚不高

对于习惯了免费享受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家庭个人车主而言,无论是对前装车联网还是后装车联网产品服务的接受意愿都不高。当下前装车联网和后装车联网的市场增长大多依靠新车销售或新车机搭售来实现,现有车辆对产品服务的续费使用率不高。前装车联网由车企主导,多强调安全服务,比如紧急救援等,而此类车联网服务是车主使用频次比较低的服务。以通用安吉星为代表的前装车联网服务多是让车主免费使用几年,然后由车主自愿选择是否续费,目前车主的续费率一般在30%左右。上汽自主研发的智能行车系统“inkaNet”在荣威350上的续费率大概在20%~30%。

对于后装车联网服务而言,个人车主还不大需要对自己的驾驶行为、车辆运行情况等车辆信息进行深度采集和分析,因为目前这种数据分析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益处。目前个人车主在车内的联网服务多体现在导航、娱乐、通信等方面,而这些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很好完成,不必使用专门的车联网设备,尤其是付费使用。

篇2:车联网发展现状

摘 要:本文概要介绍了车联网概念及原理,发展现状和主要组成要素。对车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领域以及发展瓶颈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字:车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ITS

车联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又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概念来自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汽车智能化趋势中,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两者的相互作用将会使“物联网”的应用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新的血液,使这一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车联网主要用到的技术有两个:ITS和RFID

ITS指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RFID指即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组成。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当今车联网系统发展主要通过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相辅相成配合实现。车联网系统的未来,将会面临系统功能集成化、数据海量化、高传输速率。车载终端集成车辆仪表台电子设备,如硬盘播放、收音机等,数据采集也会面临多路视频输出要求,因此对于影像数据的传输,需要广泛运用当今流行3G网络以及还未普及的4G网络。

据了解,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

车联网的应用领域

一是安全应用,包括碰撞预警、电子路牌、红绿灯警告、网上车辆诊断、道路湿滑检测等。通常这类应用利用短距离通信实时性的特点来为司机提供即时警告 二是效率应用,包括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拥塞检测、路径规划、公路收费、公共交通管理等,这类应用致力于改善公众和个人的出行效率

三是商业应用,包括面向普通服务业的基于位置的服务,如最近的餐馆、最便宜的加油站、商场促销信息等,为服务业添加新竞争手段。

四是信息娱乐应用,包括视频和音乐共享、基于位置的餐厅评论、拼车、社交网络等。

总结

推行车联网会带来的好处

1)管理部门无需再在各城市、各高速建设小范围的单一监控网,而是以极低的成本真正实现车辆、道路的全国统一管理。所有车辆实时在线,无论是本地汽车驶到外地,还是外地汽车驶来本地,管理部门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所需的车辆信息。

2)对于车辆定期检验、排放控制、走私车及套牌车查处、盗抢车追踪等,都有了简单快速高效的手段。

3)通过对路口路段汽车数量、车速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全国各城市及各条公路的交通状况,实现真正的智能交通指挥。必要时,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汽车电子信息网络,将指令或通告发送给汽车终端或现场指挥人员。

4)可以设定热点区域,对驶入热点区域的汽车进行差别计价收费。

5)汽车电子信息网络还可以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无论是在城市内的高速公路,还是贯穿多个城市的长途高速公路,根据汽车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经过的信息,直接实现不停车计费,准确快捷。

6)可以实时收集反馈的车辆车况信息,对有问题的车辆提前干预。目前车联网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着一些瓶颈

1、技术短板

车联网通过车身网络连接,还可以获取车身中各类传感器数据,处理后用于报警或远程诊断。然而,绝大多数用于信息采集的高端传感器,其芯片核心技术并不为中国公司所掌握。与此同时,通信网络带宽瓶颈,也成为车联网一个技术难题。3G网络带宽并不能满足未来对图像和流媒体的传输需求,而4G网络和DSRC(专用短程通信)的自主网技术等也还没有完全突破。

2、模式难行

真正的车联网应该是多个信息系统一体化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是互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相关标准统统没出台,连起步阶段都不能算。不过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实现的,马上能见到效益的,也只有这种模式。但即便是现有的这种模式,也并不能确保在商业模式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刘兆元.物联网业务关键技术与模式探讨[J].(2010-03-05)

[2011-02—10].

[2] 王 洁 蒋 寅.车联网产业链及运营商合作策略分析[J], :车

联网技术与应用[201206]11-16.[3] 李寿鹏.车联网来势汹汹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蓝海[EB / OL]

篇3:车联网频谱使用现状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几乎同时诞生的汽车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在21世纪初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车联网的概念也由此营运而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组织大量的汽车、基础设施和行人,形成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施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网络,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时间经济成本和交通风险。

2 车联网的概念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其中,作为车联网无线通信的基础资源,频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均已开展相关的车联网频谱研究工作。[1]

3 国内外车联网频谱使用现状

3.1美国

美国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研究V2X系统频谱分配问题,目前已形成较为全面的V2X系统频谱分配标准。

19 9 7年5月,美国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向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申请将5.9GH z频段中的75MHz(5.850-5.925GH z)作为专用频率,分配给基于DSRC(专用短程通信)的智能交通业务。1999年,FCC为ITS配置了5850MHz-5925MHz共75MHz的带宽,目前用于IEEE 802.11p技术标准。其中,5850MHz-5855MHz的5MHz是预留的保护频段,余下的从5855MHz-5925MHz频段共划分了7个信道,每个信道的带宽为10MHz。同时,对每个信道的业务进行了定义,包括1个控制信道、2个安全服务信道和4个非安全服务信道。具体如图1所示。[2]

3.2 欧盟

20 0 2年,欧盟在ECC/DEC/(0 2)01决议中定义了基于车车/车路间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的交通应用为RTTT系统(Road Transport and Traffic Telematic Systems),并以非排他的形式为该系统分配了三段频谱:一是5.795-5.805GHz(可能扩展至5.815GHz),该频段用于初始的R 2V系统,特别是用于公路缴费系统。在一些国家可以将5.805-5.815GHz频段作为附加的子频段。二是3-64GHz,该频段可以用于所有的V2V(车到车)和R2V(路到车)系统。三是76-77GHz,该频段用于车辆或公共基础设施的雷达系统。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7月5日委托CEPT对智能型运输系统及合作系统安全相关应用的频谱需求展开研究以及论证。2008年8月,欧盟通过针对道路安全的ECC/DEC/(08)01决议,决定欧盟会员国在该决议生效后6个月内,以专用频谱的形式将5875-5905MHz频段用于ITS的道路安全应用,同时要求各主管部门考虑未来的应用需求将5905-5925MHz频段作为ITS业务的扩展频段。同年,欧盟发布了ECC/REC(08)01,建议将5855-5875MHz用于ITS的非道路安全应用,但这20MHz频谱不是智能交通专用频段。ITS-G5C标准可采用无线接入系统使用的免许可频段,在此频段内ITS业务和RLAN(无线接入系统)共享频谱,不得要求互相保护。具体如图2所示。

3.3 日本

日本的总务省在上世纪9 0年代末将57 7 0-5850MHz划分为DSRC信道,主要用于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和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应用。

日本从2 0 0 6开始DSRC相关的试验,先在5.8GHz频段进行了测试,并在2007年发布了试验指导,在2008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另一方面,由于日本的数字电视业务将在2012年空出700MHz的部分频段,因此ITS论坛向总务省申请在700MHz频段上分配一段频率给ITS的道路安全应用。在2012年2月份A R IB发布的规范ARIB STD-T109《700MHz B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中正式将755.5-764.5MHz频段规划给ITS的道路安全应用业务,带宽为9MHz,中心频率为760MHz。

3.4 中国

我国车联网的专用频率规划方面起步较晚,但在汽车非主动安全业务方面的频率规划上具备一定的基础。2002年在我国发布的《关于使用5.8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中将5725-5850MHz用于作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高速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及车辆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等无线电台站的共用频段;2013年发布的《关于调整5725-5850兆赫兹频段频率使用事宜的公示》中发布规划将5725-5850MHz频段作为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智能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电子收费等)、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及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等无线电台站的使用频段。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频谱资源作为车联网发展的基础资源,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车联网的频率规划研究工作,做好应对车联网频谱需求量暴增、电磁环境日趋复杂等挑战的准备,维护良好的电波秩序,从源头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保证。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车联网频谱的规划情况,提出了车联网的发展为无线电管理带来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车联网,频谱

参考文献

[1]武锁宁.车联网:值得关注的课题[J].中国电信业,2010(08)

篇4:中国车联网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车联网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2014年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预计2020年将突破20%。国金证券研究所对中国和日本的车联网市场发展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国都会经历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应用成熟期四个阶段,而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整体时间点落后日本2—3年,预计2015年会突破10% 的临界点,由市场启动期进入高速发展期。

车联网公司普遍认为,中国车联网市场还处于“探索期”或“市场启动期”。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车联网公司从业人员的专项调研中发现,当被问及“您认为中国车联网市场目前处于哪个发展时期?”,50%的受访者选择“市场启动期”,44.4%的受访者选择“探索期”。

大部分中国车主对“车联网”概念不了解。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车主的调研中发现,他们对车联网这一概念还不够了解。在调查中表示“完全不了解”或“不大了解的”受访者占比接近60%,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受访者仅占22%,这也与车联网处于市场启动期的情况相吻合。待中国车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后期或应用成熟期时,预计了解车联网概念的车主将占绝大多数。

中国车联网细分市场发展情况

前装车联网市场——车企主导,封闭性较强

前装车联网市场主要是指汽车出厂前包含在整车上的电子产品和服务,当下前装市场以车企为主导。前装车联网市场中代表性的车载系统包括通用On Star、丰田G-Book、福特SYNC、宝马的iDrive和上汽inkaNet等。前装车联网的特点是注重安全服务,体现出比较强的封闭性。据易观智库预测,2016年中国搭载前装车联网的乘用车将超过400万辆,渗透率将达15%以上,而乘用车前装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后装车联网市场——多方参与,开放性强

后装车联网市场指汽车销售以后,在汽车上加装电子产品和服务。后装市场参与者众多,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均介入该领域。目前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进军后装车联网市场,谷歌建立OAA联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力推安卓系统进入汽车行业;苹果推出Carplay;百度推出Carnet。国内后装车联网市场的主要模式是“OBD+手机端App”。由于这种车联网模式对汽车数据的获取比较有限,与汽车内部电子系统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服务质量上有待提高,而且容易面临服务同质化的困境。

车险公司更看好车联网前装市场,车联网公司更看好后装市场: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车险公司从业人员的调研中发现,40%的受访者认为五年后“汽车前装市场”将在中国车联网市场中居主导地位,选择“汽车后装市场”的只占28%;而来自车联网公司受访者的看法正好相反,有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汽车后装市场”,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汽车前装市场将居主导地位。

机构营业用车市场——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强

相比家庭个人用车市场,车联网在机构营业用车市场的普及率更高,其主要原因,一是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二是市场对车联网服务的需求量大、接受度高。

国家出台专项政策,强制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和“两客一危”安装车联网设备,促进了车联网在机构营业用车市场的落地。2014年7月1日,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订安装计划,确保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太平洋产险理赔部有关人士曾表示,从车险理赔经验来看,超速、疲劳驾驶、未按固定线路行驶是“两客一危”等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后,可以有效监督驾驶员行车行为,强化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对于家庭个人车主而言,影响他们接受车联网服务的一大因素就是对个人隐私的担心,他们不大愿意自己的用车情况被第三方掌握。而对于用车机构的负责人来说,他们很希望了解自己所管理车队中每辆车的实际运行情况。例如采用车联网解决方案后,物流公司可以实现对公司车辆的油耗管理、驾驶行为评估、视频监控、信息互联、偏线报警等,对所有司机驾驶行为优良度进行排名,督促司机减少不良驾驶行为、降低油耗、减少物流成本。对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管理不善的车队,会出现司机偷油、多报路桥费等现象,而利用车联网解决方案,可有效监控车辆经过了哪些收费站、加了多少油。

除物流公司等商业车队外,车联网应用对提升校车安全保障同样意义重大。例如,校车通过使用中国电信开发的“InteCare行翼通”车载信息系统,当发生车辆碰撞时,车载终端可以立即向服务平台自动发送报警求助信息,中国电信呼叫中心会协助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另外校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驾驶员也可以主动通过“一键呼救”功能,迅速向服务平台报警。

家庭个人用车市场——缺少满足刚需的产品服务,市场接受度尚不高

对于习惯了免费享受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家庭个人车主而言,无论是对前装车联网还是后装车联网产品服务的接受意愿都不高。当下前装车联网和后装车联网的市场增长大多依靠新车销售或新车机搭售来实现,现有车辆对产品服务的续费使用率不高。前装车联网由车企主导,多强调安全服务,比如紧急救援等,而此类车联网服务是车主使用频次比较低的服务。以通用安吉星为代表的前装车联网服务多是让车主免费使用几年,然后由车主自愿选择是否续费,目前车主的续费率一般在30%左右。上汽自主研发的智能行车系统“inkaNet”在荣威350上的续费率大概在20%~30%。

对于后装车联网服务而言,个人车主还不大需要对自己的驾驶行为、车辆运行情况等车辆信息进行深度采集和分析,因为目前这种数据分析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益处。目前个人车主在车内的联网服务多体现在导航、娱乐、通信等方面,而这些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很好完成,不必使用专门的车联网设备,尤其是付费使用。

篇5:读车联网感想

我看的118-135页正是苹果和谷歌在车载系统领域涉足的情况。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公司可以发展借鉴的地方譬如118页提到“在车载系统方面,车企们在软件领域并不擅长,尽管他们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技术。还有119页车企就是想通过车载系统的植入广告赚钱。121页除了技术挑战外,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才是车企们最该重视的因素。122页的汽车厂商专注高端,无暇顾及中低端产品线。还有人机互动、专属设备等元素出现。

在这次厦门会议上也提到了新生代消费者对汽车产生新的诉求。现在的汽车是个交通工具,彰显的是身份和地位,追求的是舒适和享受,人们关注的是舒适性、安全性能、动力性能、操控性能、车身及内部空间。未来的汽车将是彰显自我个性,使用用途多元化,追求多功能的集合。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娱乐平台、社交平台、信息平台。关注的是娱乐功能、智能导航、车载多媒体、个性外观、信息推送、通讯网络以及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这就给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我们需要在现有的XXXXXXX能定位和提供数据方面,加上导航、电子狗、天气预报、安全、信息等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而由功能机向智能机方向探索。

篇6:车联网演讲稿

等电器设备,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础和平台。

2这是我们建设完成的“基于电子车牌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服务器终端实现了面向

公安交管的城市车辆电子车牌照管理和车辆动态监测,车载终端实现了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

务和行业的应用服务。

3这是系统的硬件设备。它由车载标签、阅读器、传输设备和智能小车组成,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功能。

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网上车管所子系统,该系统发布后,可通过输入有效的账号密码来

使用该子系统的各个功能,大家所看到的是电子车牌中所存储的车辆信息表。

其次向大家介绍的是车辆违章监控子系统,用以来监测进入监测区的车辆是否有违章行

为"如果是,则自动生成违章记录,上传到中央控制子系统,并采集其它违章信息,为违章处罚提

供依据,同时车载终端会发出语音提示,及时制止违章行为。这里我们设计的自动监控模式

实现了对交通车辆的闯红灯、违章停车、违章超速、违章逆行等违章行为的监控

(违章超速监控:在车辆违章超速多发路段,相距一定的间隔设置两个阅读器,分别监测各

自监测区内的车辆,然后通过读取时间计算出交通车辆的行驶速度,最后将行驶速度与车辆法

规中规定的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车辆是否在违章超速驾驶,若是,则记录车载电子标签

ID号码,并采集其它相关的违章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终端。同时车载终端会发出语音提示,您

减速慢行

相近的原理下,向大家介绍违章逆行、违章停车、违章闯红灯)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车辆追踪查询子系统,该子系统可实现违法车辆稽查、肇事逃逸追查、被盗车辆寻找等功能。

当智能车在沙盘上行走时,我们可以在服务终端的地图上清晰的看到车辆行驶的轨迹。

在系统中选择肇事逃逸追查系统菜单,输入查询条件可获得,可得该条件下的车辆通行

记录以及车辆信息,同时系统可智能的绘出路线图,调取路口或卡口的监控录像,我们就可

以进一步的缩小侦查范围。

然后向大家介绍的是停车诱导及收费子系统。停车场空车位监测系统的数据来自设立于

停车场出入口的收费系统。当车辆进入停车场入口通道时,入口处的读卡器会进行连续监测,再将数据上传到停车场数据库,并核对各项信息是否准确,如无误,则栏杆会自动打开放行。

篇7:车联网与信息安全论文

车联网为什么值得大家关注呢?首先这是一个潮流,其次车联网和物联网一样,发展起来很快。但是两者又不一样,不能把车单纯看成一个物,因为在物联网,我们往往会偏重一些小的比较简单的东西,车太复杂人也包含在里面,所以整个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我们建议不把车联网放在物联网信息安全里面。物联网的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的,而车联网的操作系统归到智能终端的领域里,所以车联网应该与物联网是不同的层次。

一、车联网是走向自动驾驶的必然道路

谈在到和自动驾驶的关系,我们认为车联网是走向自动驾驶的必然的道路,因为自动驾驶有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在无人驾驶发展的过程中车联网是必要的阶段,可以不断地增强信息技术对驾驶的辅助,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看到汽车行业确实在发生变化,和信息领域有关的变化,首先是软件。在汽车里面,软件的复杂程度已经越来越大了,过去很简单,有一些小的控制软件,但汽车很庞大,它的软件、操作系统非常复杂。同时我们想到了互联互通的要求,在互联互通的时代,汽车要联网,物体要联网,人要联网,所以车联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样就有新的问题产生了,就是安全的问题。汽车出问题了,出事故了,我们认为安全是safty,现在是信息技术的安全是security。过去我们汽车技术不好,会驾驶事故,而现在出了事故就不是传统的安全而是信息领域对抗情况下的安全。所以对我们来说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我们看到车载电脑的时代已经来临。过去计算技术的控制,例如有刹车的控制,气囊的控制,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车载电脑是一个联网的电脑,很复杂的系统。所以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汽车里面,所以我们要看到是一个复杂的计算系统。是不是豪华汽车才是呢?根据统计,不久后几乎全部的汽车都将走向同样的发展方向。而且我们往往会片面地认为车载电脑就是车里的音像系统,听听广播和路况,看一些视频之类的,或者是通信。这是不对的,这只是一个很小部分的,应该更多的是整个车载联网系统,是驾驶和自动控制的系统,所以应该看的更远一点。

车载电脑很多人说是平板电脑呢,事实上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车载电脑和平板电脑有很大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要复杂很多。平板电脑更多是要娱乐,但车载电脑很重要的是整个车的`控制,比如说自动驾驶,整个功能都由车载电脑来承担。所以娱乐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平板电脑是不一样的,这是个人的消费品。那么,车载电脑是不是和手机可以等同呢?我想也不太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放在里面,个人信息就在汽车的屏幕上显示出来也不太现实,所以在使用各方面跟平板电脑有很大的差别。

从软件的角度来看,汽车这样一个车载电脑或者是车联网的电脑还是不太一样的,首先有大量汽车的设备,整个汽车的构件也会通过电脑连在一起,同时有一些功能有很大的差别。此外,易用性很重要,要做到很好用,有的时候宁可做得少而精。最后我们要考虑成本、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这都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要很好地把它们组合起来,面面俱到但要特别注意可靠性的问题。手机故障了重启了或许还可以用,但车停机重启这个责任谁来负,因此有很大的技术挑战。

应用场景也很不一样,过去平板电脑、手机用的那些APP不一定都需要在汽车里用,主要还是导航的功能、控制的功能、信息的交付的功能。此外,易用性有特殊的要求,人在开车的时候不能看着屏幕而出事故,汽车APP使用的控制方法一定要和平板不一样,人基本上不能离开方向盘,必须要全神贯注,不能看屏幕很长的时间。

二、建立产业联盟助力中国车联网发展

智能城市非常重要,而汽车对智能城市和交通来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智能城市的设计中,汽车车载网络起着重大作用。汽车车联网应该是通向驾驶汽车的必由之路,我们可逐步摆脱驾驶这种枯燥、繁琐的任务,使之代替人的劳动。今后我们还希望通过车联网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通畅,使得我们的驾驶更加安全。

这里又不免会谈到车载电脑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保障汽车能安全地连接到英特网上,另外是操作系统,这已经不是过去汽车单独的部件控制。现在在车联网的时代,汽车非常地复杂且需要联网,对它的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我们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要求。我们希望汽车行业今后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新的合作开辟新的领域。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了安全。这个安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而是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安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使用的车联网的芯片、软件等也好尽可能是国产的,因为这种安全都是在对抗环境下的安全,有攻方、守方,所以对我们芯片和软件的核心部件都需要特别高的要求。我们希望中国在操作系统方面提供自主可控的国产的操作系统,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同时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也给我们很大的发展的机会。

中国有十多亿人,每个人大概平均来讲有几个智能终端。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智能终端以10亿量计,很快会突破百亿。这样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操作系统能够知道这个终端主要的信息、身份、喜好等,所以如果谁掌握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实际上很容易取得非常大的数据,谁掌握了大数据以后,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动都可以预测。因此,没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那么要保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恐怕是很困难的。

包括车联网在内,所有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在云计算下,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是经济社会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我们要保障数据的安全和网络安全,我们要把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做出来,可惜中国目前来讲基本上没有。企业势力、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另外过去附加层面上也没有很好地做顶层设计,没有很好的形成国家意识,各自为政。

未来我们希望做一些产业联盟的方式,从产业创新来整合资源,这样我们可以借鉴民间资本来做。我们希望学习苹果、安卓、微软,它们现在都有应用商店,可以更好发动全社会开放应用,完善生态系统,而不是仅靠一家公司。

篇8:浅谈车联网的发展

从1990年美国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 (Networked Coke Machine) 开始, 早期实践应用阶段的物联网就已经出现。直到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才由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 并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中确立。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 让所有能够对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009年1月28日的一次“圆桌会议”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 奥巴马总统对此概念予以积极回应和支持, 并且将其经济刺激计划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其相关项目的研发建设。促成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欧盟已将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纳入到预算高达500亿欧元并已经开始实施的欧盟“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 (2007年-2013年) ”中。

在我国, 自2009年以来, 物联网闪亮进入在中国信息化产业的舞台, 并很快红遍全国。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 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 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物联网产业规模达五千亿之多, 足以可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重视程度。

2010年7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九届中国信息港论坛“车联网”产业链合作研讨会, 研讨会发布了最新的“车联网”的技术及应用状况, 总结了“车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解析“车联网”的热点及难点问题, 深层推进了“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合作, 对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7月31日由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主办的第三届节能运输大会在北京开幕, 中国交通运输部在大会上发布了《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 (2012-2020年) 》, 为未来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2 车联网概念

车联网, 即“汽车移动物联网技术”, 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 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 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1]。这一技术概念的核心是交通信息网络控制平台通过装在每辆汽车上的传感终端, 实现对所有车辆的有效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即ITS, 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这是对现有交通模式的颠覆:车不再是独立的个体, 而是庞大的城市智能车路系统有机体中的一员, 将不会再有堵车和交通事故。它可以使每部汽车有序入网、行驶, 在路网中被准确控制。挖掘路网最大潜力, 实现不限行、不限购、不限使用, 从而确保交通零拥堵。智能交通不是事后管理, 而是提前介入与预警, 实现人、车、路一体化发展。

3 发展车联网的意义

推进车联网能有效缓解我国的交通压力, 特别针对大城市的道路拥堵问题、汽车消费带来的能耗和环境问题、交通事故频发三大问题, 使我国的交通实现安全、畅通、高效。

3.1 提高道路效率

在中国内地50个城市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排名中, 北京以52分钟居首, 广州、上海则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 调查显示79.3%的人感觉上下班交通拥堵33.6%称非常堵。[2]相比较国际大都市, 我国的拥堵经济成本和机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达到最高。智能交通技术的使用可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 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 使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 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 行车时间减少13%至45%, 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综合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 将每一辆汽车作为一个信息源, 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 进而实现对一定范围内车辆的统一管理。

3.2 降低汽车能耗

汽车的能源消耗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 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 居全球第二。国家发改委发布信息称, 2012年, 中国生产原油2.0748亿吨, 同比增长1.9%;进口原油2.7109亿吨, 同比增长7.3%;出口244万吨, 同比减少3.5%。就原油表观消费量看, 去年中国共消费了4.7613亿吨, 同比增长了4.9%。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 交通运输业的汽车耗油占到石油消费的40%。污染排放上, 我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 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 并且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也已经日益严重, 大约有30%的汽油是消耗在堵车时候。[3]

3.3 减少交通事故

从公安部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4.6万起, 造成1.1万人死亡, 5万人受伤。且在东部经济发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优越的地区交通事故总量大, 伤亡人数多。智能交通技术将大大地提高交通道路管理水平, 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比现在降低20%, 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30%~70%。通过ABS、EBD、ESP、碰撞规避系统、障碍物检测系统、行人保护系统等主动安全装置, 以及安全气囊、能量吸收等被动安全装置增加汽车安全性。事故发生时, 能够及时进行紧急救援, 减少事故死亡率与致残率。

4 车联网为我国带来产业升级机遇

4.1 为汽车产业带来产业升级, 提升汽车的信息技术含量

2013年1月11日下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2年全年全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12年,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 同比增幅略高于上年。年产销创历史新高, 再次刷新全球记录, 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从1989年到现在, 电子装置在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30%以上。在一些豪华轿车上, 电子产品则占到整车成本的50%~60%。今后汽车升级主要由电子技术驱动, 70%的汽车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

车载信息娱乐方面, 整车及传统车机企业正面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的挑战, 汽车正在集成越来越复杂的功能, 拥有更多的人机交互、更直观的驾驶辅助体验、更多的媒体影音娱乐项目等。对于中国等新兴国家来说, 以往高端车的一些配置正在呈现向中低端车转移的趋势, 如更高品质的音响、图形显示仪表盘、后座娱乐影音, 还有更直观的3D导航技术、全自动空调、泊车辅助系统等。当然, 对于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等的很多小型车, 低成本的车载音响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安全方面, 近年来与车辆安全系统相关的产品呈现飞速增长, 其中高度成长性产品包括车道偏离警示、转向头灯照明系统、整合式发电机与控制、车间距离警示装置、胎压监测系统与电动停车煞车装置。富士通半导体高级产品工程师李丹认为,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有着更高的增长速度和潜力, 但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中国本土的系统厂商比较擅长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音响、导航、集中式车身控制器、传统仪表等应用, 而对动力总成、安全系统等核心技术则少有涉猎。

4.2 车联网与通信行业携手发展

国家自从2009年将物联网列入五大新型战略产业以来, 各部门积极合作推动车联网的大力发展, 并且该产业在通信和电子信息传输发面已经具备了基础:

4.2.1 3G网络为车联网提供网络基础。

当今车联网系统发展主要通过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相辅相成配合实现[4]。未来的车联网系统, 将会是对这些技术的有效集成。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基础通信网, 车联网将以其为基础, 通过3G通信网络提供宽带化的无线信息传输通道, 可以处理图像、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这为建设车联网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4.2.2 车联网将为通信业提供巨大市场。

车联网产业链涵盖汽车制造、电信制造及运营、软件开发等多个产业。其中, 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提供者是车联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运营商而言, 随着传统业务的饱和, 开拓行业应用成为其近年来的关注重点, 车联网因此成为其发力的主要领域。据相关部门估计到2020年, 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之比将达到30∶1。我国目前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亿, 未来将达到5亿, 车联网的应用和推广, 可以为3G网络带来庞大的用户市场, 并衍生出丰富的行业应用。

中国电信在车联网方面的起步则比较早。早在2009年12月, 当物联网的概念在中国出现不久的时候, 中国电信就和安吉星联手, 面向通用旗下的部分汽车推出了车联网服务。此后, 中国电信还与丰田、北汽、比亚迪等厂商合作, 为它们提供CDMA通道, 实现对车辆运行状况的实施监控。然而, 运营商对于开拓车联网市场的迫切性在中国联通表现得尤为显著。在2G时代, 中国联通处于市场跟随者的地位;进入3G之后, 联通在技术制式上占据了优势, 因此将行业应用视为重点, 希望借此提高市场份额。作为通讯设备商的华为、中兴以及先前有着移动互联网背景的上海际时空等企业群体, 基于在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应用开发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而选择进入车联网行业。国内主要的通讯设备提供商都非常看好车载市场的前景, 并把进入车载市场作为中兴通信新的战略方向及未来业务拓展的新的增长点。

5 车联网新技术与应用

5.1 车辆安全

汽车安全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包括作用在事故发生时的碰撞安全系统和事故发生后起作用的碰撞安全措施。主动安全即车道保持系统、碰撞预警系统、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倒车辅助系统、电子防盗、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等。[5]统计资料表明, 全球道路交通事故的总数约占安全事故的90%左右, 造成的伤亡人数占所有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的80%以上。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超速。真正的“主动型安全装置”应该是对速度的控制, 上海大众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也推出一种汽车智能速度控制器, 具有速度控制能力, 管理者可以用事先设定的方法强制约束汽车只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行驶, 从而大大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5.2 事故管理

事故中自动定位、紧急求助是事故管理最重要的功能, 通过车内电脑控制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在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第一时间向救援机构发出求助信号, 并确定汽车所在的准确位置, 给争分夺秒的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帮助。在被动安全测试方面, 无论是欧洲NCAP还是美国NHTSA-NCAP, 其最近的测试结果大部分车型都能取得4星或5星评价。因而, 主动安全受到更多关注。汽车主动安全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事故隐患, 在事故发生之前避免其发生。主动防撞技术就是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原理是采用雷达、红外线等多种方式来监测车辆周围的道路交通状况, 一旦发现有两车相撞的危险时, 就会给驾驶员发出提醒信号, 或者自动采取制动、转向等措施来避免碰撞。

5.3 车辆监控

车辆智能监控融入了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通讯与信息安全技术等将人员、车辆的监控管理、指挥调度、目标跟踪、应急报警、信息发布等多种增值服务集于一体, 形成集位置监控、报警处理、运输任务调度、运营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用GPS/GSM/GIS和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的基于Web的GPS网上车辆监控调度报警系统, 车辆接入用户只要在任何地方任何方式接入Internet登录到http://www.xmgps.com网站, 使用IE或其他浏览器, 即可实现对车辆的位置查询、轨迹跟踪、调度信息发布、历史轨迹回放、防盗防劫报警等功能, 在网页上的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出来。通过安装便携式车载终端, 通过系统监控网络, 将对其行经路线、疲劳驾驶、是否超载、紧急报警等进行监控。如发生和发现事故, 监控平台第一时间通知事发地公安、交管、消防、环保等部门。

5.4 车辆调度

车辆调度系统集GPS、GIS和现代通信技术于一体, 将移动的目标位置 (经纬度) 、时间、状态等信息实时传送至调度监控中心, 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显示, 并可对目标的位置、速度、运行时间、车辆状态等进行监控和查询, 为调度管理提供可视化数据依据。在公交车管理中智能公交车的试行, 实现了通过GPS自动报站和实时跟踪掌握车辆定位、公交车速等功能。各线路公交车的行驶位置, 司机如果不在正确的线路上走, 在监控屏幕上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指挥中心就会向司机发出预警。这样有助于防止司机虚开班次、脱线行驶、滞站、溜站等。当有的线路公交车辆过密或过疏, 指挥中心都可统一调度。GPS还能自动生成车辆一天的运行情况, 司机每开一个班次的进站、出站时间都被清晰地记录, 而这些以前都是需要站务来签的, 现在则可通过GPS自动生成。司机通过刷自己的工作卡就可轻松查询到自己的运营情况。

5.5 电子不停车收费 (ETC)

汽车自动电子收费系统 (ETC)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 通过车载电子标签与收费站自动收费车道上专用短程通讯, 从而达到车辆不需停车自动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可大大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 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安全快捷畅通的优质服务。汽车电子与通信技术能够为实现安全驾驶和创造优秀的交通环境起到很大作用。车辆与收费站之间通过无线数据通信进行有关计费信息的交换,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收费数据的处理, 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全电子收费系统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交通流量的基础。应用WLAN技术, 应用一种全新的ETC系统解决思路和实现方案, 代替传统应用中的RFID (射频识别) 技术, 实现一种新颖的低成本、高效率、功能完备、性能指标优良并符合我国收费公路路况特点的ETC系统, 可以为ITS (智能交通系统) 信息的传递提供技术基础。

5.6 信息娱乐

汽车正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 新一代的汽车信息娱乐 (IVI) 系统将能与智能电话同步音乐、地图和通讯录等成为人们随时需要的重要信息;可以独立下载当地的商业内容和多媒体内容;停车时还可以从家用PC上下载音乐与视频, 并且不耽误炒股等重要的商业活动。随着国内3G网络逐渐铺开, 3G汽车的概念应运而生。3G汽车可在车内实现与Internet的真正无缝链接, 依托强大的网络系统, 3G汽车可实现3D导航、实时路况提醒、车辆位置监控以及更精准的导航指示等。基于Internet的延伸, 3G汽车可在车内实现视频电话会议, 进行各种在线娱乐服务。同时, 依托车载信息服务商的平台, 车主可通过寻求呼叫中心帮助, 获取用车、生活和工作甚至娱乐等所需的全方位资讯, 诸如道路救援、股市行情、酒店查询等。

6 车联网发展趋势

“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欧洲大力发展CVIS系统及信息平台, 美国大力发展IVHS系统及信息平台, 日本大力发展的是SmartWay系统与信息平台。欧洲CVIS信息平台, 车辆将可以直接与路况“对话”。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十字路口或者是其他基础设施上的接受器模块, 就能直接获得最新路况, 了解潜在的危险。

更重要的是, 汽车移动物联网并不是一项纯粹的投入, 它还将带动如汽车零部件、芯片、软件、方案提供、网络供应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完全可以在全球率先应用汽车移动物联网———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中国各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 将达到交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人车路在ICT贯穿下的协调发展, 正如动感电影《2030, 行!》中展现的2030年上海的城市交通。

参考文献

[1]闵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D].南昌:南昌大学, 2012.

[2]牛文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3]武锁宁.车联网:值得关注的课题[J].中国电信业, 2010, 6 (1) :45-47.

[4]徐永兵.解读“车联网”[J].商用汽车, 2012.

上一篇:党建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下一篇:本领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