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2022-08-14

第一篇: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摘要:文章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师发展,分析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构成,梳理高校商务英语师资现状及商务英语教学现状,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法和途径。研究发现,商务英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商务知识,加深对行业法规和条例的理解,把握国际商务动向;可借助虚拟学习空间及移动学习实践,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能力;可利用互联网实践商务技能,提升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师资 教师发展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5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对具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素质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之一,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互联网的发展为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文章首先分析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进而剖析高校商务英语师资专业知识与能力现状以及商务英语教学现状,最后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方法和途径。

一、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及教师专业能力构成

1.商务英语专业特点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建的一个英语类专业,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是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的三大特点。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1]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和英语结合的复合专业,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比较而言,商务英语专业在知识要求上注重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跨学科知识,在能力要求上突出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多强调实践性和动态性。

2.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构成

复合型、双师型师资对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2,3]作为一门复合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新兴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丰富的商务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4],要求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既精通英语又熟悉商务知识,这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师资建设提出了挑战。[5]王立非、葛海玲[6]认为,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应由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构成;为保证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规划和出台英语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体系。

二、高校商务英语师资现状

1.商务英语师资专业知识与能力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复合型、双师型师资比例较低,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主要由经管类、英语类和实践类专业人员组成,教师的商务知识和经验有待积累、实践能力有待加强。[3]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英语专业,往往欠缺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缺乏商务管理和运营经历和经验,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7]孙欣、康海波[8]对六所地方院校的商务英语师资进行调查后发现,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都毕业于纯语言专业,虽精通英语语言,但不懂商务,缺乏英语出色、专业知识扎实、又有从业经历的教师。李蒙蒙、胡凌[9]对国内65所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商务英语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商务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多为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于商务英语专业或商科专业的教师不到四分之一。由此看来,为实现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需做好英语教师转型为主的商务英语师资配备。[10]

2.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由于缺乏商务专业知识和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尽管可以使用英语授课,但对商务领域的内容大多针对性欠佳、实操性不强,教学局限于从书本到黑板。[8]郭文琦[7]指出,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无法引领学生开展多样的商务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李蒙蒙、胡凌[9]认为,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专业化程度较低的商务英语师资虽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和文学基础,但商务知识多为二手知识,这直接影响到授课效果。刘法公[10]提出,为实现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需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师资现状及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必须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应完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国内专家多倡议通过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8,9],丰富商务英语教师的商科知识和跨文化知识;通过校企合作,亲历商务工作场景,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外实验基地建设,锻炼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

三、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师发展途径

1.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商务知识

商务英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不断丰富商务知识。其一,国际商务网站上有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商务英语教师可借此学习专业知识。以商务展会而言,登录英国知名家居和礼品展会Gift Fair的官方网站https://,即可查阅到展会安排、展馆布局、参展商信息、参展商品信息等,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其网站积累国际商务会展知识,学习商务会展英语词汇。其二,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阅读,收听或收看商务新闻、行业法规和条例,把握国际贸易动向,增加对国际商法的理解。中国日报英文版网站的Business板块中有大量更新及时、制作精良的商务类图文、视频资料,是极佳的专业知识来源;中国商品网有汉语和英语两个版本,通过对不同版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加深对专业术语、条例的理解。其三,商务英语教师可借助?W上在线课程学习,提升商务英语水平。借助edx、Futurelearn、学堂在线、爱课程、智慧树等国内外慕课平台,商务英语教师可以自主学习贸易、管理、经济、金融类等商务类慕课。

2.借助虚拟学习空间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能力

虚拟学习空间及移动学习实践对商务英语师资发展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有着深远影响。移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变得更容易、更灵活,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有助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有益提升学习者的信心和兴趣。[11]新媒体为虚拟学习空间的创建创造了条件,在过去的40年,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在英国和欧洲大陆提供远程教育,进而发展国际战略。[12]国内外慕课平台有大量外语教学类课程,外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定期发布电子学术刊物,通过注册或登记邮箱等方法,商务英语教师可定期获得电子刊物,了解教学新理念、新方法。鉴于目前的科技创新,当今教师的教学和自身学习策略也应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高科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能够灵活使用移动设备和数字化教学材料,从而将移动学习纳入教学与学习过程,补充和丰富传统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资源、听说训练设备、互联网等各种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教学模式。[13]商务英语教师可充分借助虚拟学习空间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教学能力。

3.基于互联网锻炼商务实践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由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为商务英语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提供了契机和平台。首先,国内外慕课平台有大量商务、外语教学、文化类课程,一些企业亦开发了在线商务课程,外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比如,阿里巴巴外贸学院网站上的外贸专业能力、电商管理、外贸平台操作方面的在线课程,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了学习外贸知识和实践商务技能的平台。其次,互联网的发展致使跨文化商务沟通方式方法改变,商务英语教师可借助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利用电子邮件、Facebook、Skype、微信等现代沟通方式与商务机构和人士进行信息交流、商务谈判和跨文化沟通,提升自身的商务实践能力。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和英语结合的复合专业,复合型、双师型师资对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仍需丰富商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互联网的发展为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商务英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商务知识,加深对行业法规和条例的理解,把握国际商务动向;可借助虚拟学习空间及移动学习实践,进行在线课程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能力;可利用互联网实践商务技能,提升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中国外语,2015(1):4-10.

[2]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J].外语界, 2014(2):10-17.

[3]郭桂杭,李丹.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师发展――基于ESP需求理论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8(5):26-32.

[4]王利民,袁晶,陈海涓.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76-78.

[5]卢艳华.师范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建设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5):95-97.

[6]王立非,葛海玲.论“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J].外语界,2016(6):16-22.

[7]郭文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1):217-221.

[8]孙欣,康海波.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概观及师资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6):93-94.

[9]李蒙蒙,胡凌.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65所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武陵学刊,2017,42(2):140-144.

[10]刘法公.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核心任务的实现[J].中国外语,2015(1):19-25.

[11]Teodorescu,A. Traditional VS Modern Approaches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conomic Field[J]. Knowledge Horizons. Economics, 2013,5(2):153-156.

[12]Peters,H. Global English Online ?C A Case Study of a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 in a Business Context[J].Language and Literacy, 2014,16(1):111-138.

[13]李兵.商?沼⒂锪⑻寤?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07-308.

责任编辑:杨国栋

第二篇:“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摘 要:互联网是一场革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促进专业成长,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教学的开展,我们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正日益改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依托互联网即网络培训,能有效的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在实现。

关键词:网络教研 网络培训 微课程

互联网思维原意是指商业领域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马云提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都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教师,也必须尽快地适应时代并及积极应对。作为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促进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教学的开展,我们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正日益改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依托互联网即网络培训,能有效的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集体合作,网络备课

备课,顾名思义,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它是教学的初始、基础环节。有人把互联网思维比作是思想界的文艺复兴,其宗旨是将商业回归人性,重视网络社会中的人性价值,去中心化,平等、开放、协作和分享。而学校教育所提倡的精神正是如此,为此,我们利用互联网环境,构建网络集体备课新模式,即“个人备课、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这种新的备课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例如校英语组,由英语教研组长牵头,分工备课内容,各教师备课完成后同年级组教师组织研讨、多次修改、最后上传至指定文件夹共享,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修改。教师在此过程中分享并收获他人经验,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教育教学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积极运用互联网的多媒体系统,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借助PPT教学,或者借助电子白板,摆脱鼠标的束缚,所有操作都在白板上实现,促进了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三、真实高效,网络研讨

教学研讨中,听课、评课是促进教师进步和成长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教师们往往碍于情面,在评课时多说优点,少说甚至不说缺点;或者,本想与授课老师沟通却由于教研活动的时间有限未能及时实现,久而久之,这种教研活动便失去实效,既不能促进授课教师的上课水平,也不能促进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但互联网时代,利用“教研博客、论坛、QQ群”等,能及时有效的避免以上种种弊端。网络交流,教师们不用面对面交谈,减少了心理压力,各层次的教师畅所欲言,上课老师能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听课老师撰写听课反思,授课老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研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

四、智力源泉,教研博客

“博客”,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志 ,它以网络为载体,是一个能快速有效的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轻松自在的与他人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教研博客更是教师们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在博客里,教师们展示和分享教育教学理念;吐露教学心声、询问教学困惑等,这样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开阔了教学视野,教师们互相学习和研究,促进了自身专业的进步。

五、高效“加油”,网络培训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剂,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教学技能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深度和质量,所以,教师是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借助网络培训,教师们集体学习,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最大化,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及时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学修养,事半功倍。

六、未来教室,微课程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未来教室”已经在国外从设想走向现实。借助互联网,学习已进入微时代,即为微学习。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以任何学习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学习轻松高效,随时随地。例如小学英语,教师尝试选择某个语法知识点,通过简短精悍的视频设计上传至网上,学生可以随时点播,随时观看,自主学习。微课的短小精悍,相对于枯燥冗长的学习材料,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微课也可以把学习知识分成一个小小的片段,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的同时,深化了信息技术,吸收了新兴技术,必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也将明显提升。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着革命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时俱进。技术的更新是永恒的,发展的速度也是飞快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借助于互联网,教师们的眼界将更为开阔,研究将更为实效。E时代,让我们依托高科技,让教育事业不断创新。

第三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学科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

二.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教师的专业人格;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4. 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5. 专业自我的形成;

6.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三.发展的阶段

1.关注阶段;

2.拟关注阶段;

3.存关注阶段;

4.务关注阶段;

5.我更新关注阶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提高自主反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丰富专业知识)。

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第四篇: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宋鑫 3013212076 摘要: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即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揭示了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师评价改革要考虑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原有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教师评价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评价;行政性;发展性;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现代教育评价起源于被誉为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R.W. Tyler)。泰勒在1934-1942年进行了“八年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他所提出的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与原则证明了教育评价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至此,教育评价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教师评价则是教育评价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也称行政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

一、两种教师评价的特点

(一)行政性教师评价

1.行政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为了方便对教师的管理,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处罚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而向过去的,特别注重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通过评价,一方而要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其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另一方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惩罚的条件。

2.行政性教师评价强调学校目标的实现。它强调对教师的管理和领导者的权威,注重考察教师的成就、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组织口标。但是行政性教师评价往往以奖励和惩罚为目的,通常只注重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关心评价的最终结果,难以使教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制甚至反对,有时还会影响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在评价组织上,传统的教师评价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仅仅把教师看成评价与管理的对象,缺乏评价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者不向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或只向少数教师提供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由于大部分教师的工作表 第 1 页 共 1 页 现既不符合奖励的要求也不够惩罚的条件,因而,评价结果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反应,而不能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只能调动部分教师而不是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行政性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刺激了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针对教师评价过分注重奖惩功能而提出的,强调评价与奖惩脱离,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1.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教师长期的发展,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现有的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未来发展的融合。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在对教师工作各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整体的客观判断。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或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的单项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整体素质与表现所进行的综合评价。评价不仅涉及到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

3.评价主体沟通的双向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他们以信任和合作为基础,通过对话和协商共同制定双方认同的评价目标和发展计划,共同承担事先发展目标的职责。在评价中要重视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发展,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强调评价中各种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

二、两种教师评价方法的区别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所以行政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奖惩为目的,后者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前者关注的是教师工作行为的结果,后者关注的是教师素质发展的过程。行政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不同管理理念的产物,是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批判和继承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不排斥行政性教师评价中的科学合理的因素,而是克服和改变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局限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三、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

(一)正向功能

第 2 页 共 2 页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导向、激励、推动作用。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国学者也认为评价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教师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教师评价具有反思功能,引发教师的反思行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负向功能

1.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使绝大多数教师产生非常担心、惧怕甚至憎恨的心理,缺乏一种安全机制。他们担心和惧怕自己会受到误解,担心自己不再被别人信任,担心不了解评价者,担心评价者不能胜任评价工作,担心教师评价制度成为解聘劣质教师的依据,担心教师评价出现人为的偏差。

2.降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层次。心理学家阿布拉汉姆·马斯洛认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在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日趋提高的环境中,教师更追求自身的发展,以实现自我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把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愿望,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并有所成就。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只与最终的奖惩直接挂钩,这样的评价失去了了普遍的激励作用。罗素曾说,“我们并不认为工资是主要的激励手段。真正的激励是出现于员工感到自己有所贡献的时候”。 3.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很长时间以来,在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受“考试分数决定论”的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由此可见,传统教师评价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得以强化和巩固。而且传统的教师评价,导致广大教师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很少关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这往往使他们难以更新学科知识,难以及时掌握学科前沿,更难学习和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而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观念等也难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

1.适应教师不同的发展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教师的不同需要,为教师设置看得见的目标,让他们感到有动力。例如,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分别着重于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科研

第 3 页 共 3 页 的反思。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当构建多元性评价体系,将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合;定性、定量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提供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有的放矢,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应过分夸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实施需要一定的投资力度,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但实际情形却由于其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差和“温和性”,过于注重评价过程而不太注重评价结果;过于强调教师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奖惩不免有失客观公正,从而难以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过于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容易出现教师评价的报喜不报忧。

3.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现行的教师评价更多的从教育管理者的价值需求出发,更多地采用对教师职业行为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以便于对教师的鉴定和分等,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价的终点与教师的奖惩、选拔相联系,直接关系到教师职位的升迁和发展前途。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伤害了部分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向了对短期效果的追求,而对有助于职业长期发展的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不予关注,违背了评价之原旨,而且影响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甚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4.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无论是企业、公司还是学校、医院,任何组织一旦形成和谐的组织文化,就会对该组织的运作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要求学校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获得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认可;人际关系和谐,干群关系融洽,教师在一种充满信任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学习和进步;教师享有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为确定教师升迁或惩罚服务的。这种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中的优劣标准直接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意志,间接服从于社会利益按贡献等级分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奖惩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教学效益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的假设之上的,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和上级行政部门对教师群体的调控,基本功能是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评价的方式是考核教师任教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样的制度下,名利的分配成为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为平衡利益服务的基调下,功利主义和局部效应的需要难免会使教师评价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以至于影响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干扰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阻碍教学改革的进行,阻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虽然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改革,大赛教师评价改革要考虑我国现行 第 4 页 共 4 页 教育体制,任何一蹴而就式的改革反而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伤害。改革需在原有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循序而进,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教师评价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翔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3]周燕萍.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2005(01). [4]路晓倩,施耀凯.试论教师专业发展与发展性教师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 [5]司福亭.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将从一个适当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教师轮岗制。教师轮岗制,其全称应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

首先我们来看下,颁布教师轮岗制的目的。第一,从根源上遏制“择校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缓解择校难问题,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所谓校长交流轮岗,即在达到规定任职时间的上限后,调往另一所学校任职。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说:“老师走,学生跟着走,名校对师生资源的垄断,势必造成校际差距不断加大。”所以择校热的根源是择师热,从根源上遏制择校热的关键是对师资的控制。城乡和不同城市间的师资差距已经形成严重的教育生态问题,之前是硬件差距,现在则演变成了软件差距更加突出。比如在上海市,市中心的一些重点小学比如卢湾实验小学,硬件条件与郊区学校差不多,甚至郊区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加优秀,但是软件差距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重大差距,卢实验拥有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7名、市名师培养基地学员2名及在全国、上海市等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奖项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该校的学校思维创想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艺术创意项目、篮球特色项目等在全国及上海市享有较高声誉。这些都是在校长的带领下,整个教师团队建设成功的,显而易见的,在郊区大部分的学校没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所以家长们有条件的话,都会尽量把孩子送往重点小学,有着优秀师资队伍的小学。

第二,改善“逆均衡”流动。如果薄弱学校的中青年教师一旦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经常会被名校挖墙脚。所以校长教师轮岗制,将优秀校长和教师调到薄弱学校去轮岗,对于改善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追求职业理想,实现事业抱负,提升自身价值。面向知识社会教学是基于共同体的学习:迎接和应对未知;学习正在自己学习时没使用过的方式教学,在团队中工作和学习,开发并吸取集体智慧,培养变革和冒险的能力。同样在超越知识社会的教学中提到社会公平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情感理解、世界认同;学习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变单一的互动关系为持久的结合或联系;加强情感理解能力;致力于持续的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去轮岗,在开始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考验他们的耐心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上面要有一定的高度。我觉得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去接触不同层面的孩子,在好的学校好的班级适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于这里,她们就需要不停的去改变她们的教学方法去适用不同层次的孩子,与不同学生不同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身还有许多的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其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轮岗制,它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了《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说:在具体举措中,要合理确定交流轮岗人员范围,其中城镇校、优质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10%,骨干教师交流不低于20%。在原则上,这是硬性规定的,也就是在轮岗交流的老师中必定要一部分优秀教师,他们可以带动薄弱学校的老师向新课改中的教师新角色转化,努力做到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引导者,毋庸置疑,骨干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科目必定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他们专业学习上有一定的高度,对于课程设置与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们可以很好地把这些已有的经验认知带到薄弱学校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而他们本身也是终身的学习者,教育的研究者,可以成为团队领导者,我觉得对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养是百里而无一害的。校长杨坚提出:校长、教师的交流期限也应该按教育规律办事,无论小学、中学一般以3年为期形成一个内循环,因此,教师的交流应该以3年限期为宜,而校长到一所学校建设与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班子,实施理念,验证理念,则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校长交流应在5年或以上。从这个角度看,教师轮岗制对于郊区或者偏远地区学校的长期发展是有帮助的,至少在校长任期内,学校的发展都会按照一个轨迹行走,而原来的教师们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同时轮岗交流也能改变教师缺乏交流性,改革之前很多学校的教师从入职到退休都在同一所学校教书,易使教师产生惰性,学校里老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轮岗交流则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并增强教育的活力,突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限制。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中也提到知识与实践两者不可或缺,教师学习既要作为个体学习也要在群体中学习。当薄弱学校里的老师到好的学校里面去,他们可以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增加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自己专业能力额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师轮岗制一些还不成熟,需要相关政策加以扶持的地方。

第一:教师情绪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情绪在逻辑上取决于认知;个体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诠释或认知情境之后的结果,个体是情绪的所在地,但社会脉络决定了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基础、为何种原因,以何种方式体验到了哪些情绪。教师从事的是“人的工作”,离开师生间的人际互动,言传身教无从发生。情绪作为人际互动的产物,师生间的人际互动能够加深双方的情绪理解,使双方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如果教师指导自己有朝一日会被轮岗到其他学校,那她在这所学校之前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都会付之一亏,她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建立一个新的人际交往关系。而且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默契程度都是与日俱增的。很多时候教师开的玩笑只有她那个班的学生能懂。这种不定心的情绪会影响到教师平日里的正常授课。

第二:师德问题。首先优秀教师的存在会带动学校的发展,也是吸引生源最主要的成分。校长基于对学校利益的保护,可能存在以下道德风险:优质学校将本校较差的一些教师冒充优秀师资轮岗到别的学校。所以出现了“县管校聘”,但是这样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既然教师的去留都由政府决定,他也就无须为留住好教师、提高一般教师的水平而努力。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教师轮岗制度下学校可以接收更优秀的师资,学生生源因师资力量的改善而得到稳固。薄弱学校也可能将本校较差的一些教师冒充较优秀师资轮岗到别的学校,从而保留本校较好的教师资源。

就优质学校的教师来说,在教师轮岗制度尚未常规化之前,基于我国以往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他们希望自己不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因此,他们可能采取各项措施来应对这项政策,甚至可能通过行贿或通过各种权力关系来延缓自己的轮岗时间,从而造成教育腐败。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他们很可能通过行贿或通过权力关系将自己尽快轮岗到原来的优质学校。 就学生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有可能通过游说教师轮岗制度的主要实施者,对校长进行施压不要调走自己子女所在班级的教师,将自己的子女转到教师未参与轮岗的班级等方式来应对。

综上所述,教师轮岗制在原则和远观上还是有很大的展望前景,如果能切实落实下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促使各个层次的教师在其专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望做到新课改中提出对教师角色的希望,对建立更多更完善,交流性更好的教研组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它还在摸索的道路上,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的保障和校长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牺牲。

上一篇:护理人员问卷调查表下一篇:怀念美好时光的诗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