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整改措施

2024-05-09

危急值整改措施(精选15篇)

篇1:危急值整改措施

“危急值”检查总结与改进措施

我院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在不断实践中被我科医护人员知晓并自觉执行,现就我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如下并提出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极大地降低了临床风险、保障了我院医疗安全。

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我科未发生因未报告危急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在工作中能检测到危急值并处理得当,既避免了一些凶险现象的发生,又避免了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修改了一些危急值项目和数量,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密切联系临床与医技科室,从实际出发服务于临床,最终服务于患者。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情况,通过与各相关科室医生及医技人员进行多次座谈和沟通,使危急报告制度更加实用和有效,也得到了临床医生护士的认可。

加强临床与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医技科室与临床在危急值的报告方面的沟通非常顺畅,我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得到了医技科室的肯定和积极配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与医技科室定期沟通、协商,多听取医技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在危急值报告项目、数值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期满足临床的要求,同时有少部医护人员重视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全科医护人员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学习,重点在加强流程、项目范围的学习。

篇2:危急值整改措施

2014年第三季度危急值管理检查和评估

为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本季度医务科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现总结、整改如下:

一、改进有成效。

经过院科两级的继续努力,本季度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前有明显改进,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继续努力,提高了工作责任心、规范了诊疗行为、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1、此次检查医技科室未发现危急值报告延迟、漏报等情况。临床科室未发现“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等情况,能做到登记规范、临床科室管床医生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低年资住院医、护士等接受到危急值均能及时向上级医师等汇报。

2、院里为临床、医技等科室均补充了人力资源,并对这些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科室工作压力。

3、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工作效率均有较大提高。护理人员等也能及时执行医嘱,保障危急值执行流程等各环节到位。

二、发现不足、持续改进。

经过前段时间的改进,我院在危急值管理、执行方面有较大提高,但仍发现个别科室医护人员,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对危急值制度及流程能够熟知,但没有规范落实到工作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对低年资住院医及新上岗人员。

2、加强职能科室监管力度,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与奖金挂钩。

3、继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强调科主任的管理力度。

四、有效性评估 较前有明显提高

2014年11月20日

篇3:检验危急值系统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检验危急值,系统设计,短信平台,医疗安全

0 引言

2011年底, 卫生部下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 》 (卫医管发[2011]33号) , 并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细则》) , 要求医院认真贯彻落实。《细则 (2011年版) 》的第3章第6项是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要求医院确定危急值项目, 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 并将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作为核心条款, 对危急值系统的建设程度和功能也做了明确要求。

一直以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以下简称“北医三院”) 的检验危急值报告都是用电话通知、手写记录来完成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各项检验危急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的前提下, 一旦出现危急值, 在确认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后, 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的医护人员, 同时写下标本接收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或ID、科室床号、检验项目结果、标本检验时间、检验者、审核者、报告发布时间、电话通知时间、电话联系人等信息;护士接到电话后进行记录, 复述无误后通知医生并记录;医生接到通知后进行处理, 并记入病程。这个过程存在错记、漏记、通知处置不及时、事后追溯困难等缺陷, 而且整理、查阅记录费时费力[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检验危急值处理的效率, 真正达到卫生部文件的要求, 北医三院研究和优化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反馈流程, 并开发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检验危急值系统服务于临床。

1 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危急值项目、判断标准和原先的报告流程是由检验科和医务处会同临床科室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制定的[3]。而在新流程的制定上, 信息管理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 新流程省去了电话联系、记录、整理等环节, 从而简化了原有流程[4,5,6], 缩短了危急值的传递时间, 使危急值提示准确而醒目, 检验危急值报告、反馈流程如图1所示。

2 技术实现

危急值系统涉及内部局域网的住院电子病历、临床护理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外部局域网的短信平台, 而内部、外部局域网采用了逻辑隔离而非物理隔离的方式, 所以在这些系统的服务器之间安全、高效地交互、转换数据成为了系统设计中的难题。为此, 北医三院设置了一台消息服务器, 以连接各个系统, 集中存储数据, 提供报表的访问接口以及访问短信平台, 并将其部署在防火墙的DMZ区内, 作为内外局域网交互数据的中转站, 由路由协议限制其访问, 以保障网络安全, 具体规则有: (1) 内网服务器能够访问消息服务器; (2) 内网服务器必须在防火墙端做地址映射, 消息服务器才能通过访问映射地址进行数据传输; (3) 消息服务器能访问外网服务器, 反之则不能。危急值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检验技师使用“检验之星”发布报告时, LIS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将检验项目、结果与预设的危急值范围进行比对, 如果属于危急值, 则弹出危急值报警界面, 请检验技师确定是否发送危急值, 并且可以填入提示内容。危急值信息首先被LIS发送至消息服务器, 消息服务器存储数据的同时将其转换为HL7格式, 然后发给EMR和HIS服务器接口程序, EMR和HIS进行存储后, 将信息显示在患者的主治医师和所在护理单元的工作站界面上。危急值提示框弹出后, 应用程序被锁定, 强制用户处理危急值, 程序界面如图3、图4所示。然后, 系统将处理内容发给消息服务器进行汇总。在上述过程中, 消息服务器调用HIS服务器接口发送数据的同时, 获取到患者或医生的手机号, 将其和危急值内容发给外网的短信平台接口程序, 从而向用户手机发送短信。

统计功能由消息服务器的Web Service接口程序实现, 采用B/S模式, LIS、EMR系统通过调用接口后传入参数 (例如科室码、病房码) 的方式实现了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限制。这样, 检验科、医务处领导可以查阅全院的危急值以及科室、病房的数量统计, 检验技师、各科的质控专员可以查询所属部门的危急值信息, 并且可以通过已处理、未处理、几分钟未处理等条件进行筛查。

为了达到实时性的要求, 应用程序增加了发送数据的功能模块, 并对接口程序的返回值进行了记录。考虑到可能出现服务器宕机、发送程序或接口程序异常等情况, 系统采用轮询程序作为补充, 将显示未发送成功的记录在24 h内反复发送。这2种方式结合, 保证了数据交互的可靠性。

3 实施效果

2012年7月12日, 检验危急值系统启用, 截至同年12月31日, 系统运行稳定, 共发送危急值提示4 352次, 已经能够替代手写危急值记录本, 数据的实时记录使得责任划分更为清晰, 危急值的处理时间大大缩短, 并且能够由系统计算得到。危急值数据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BI技术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7]。医护人员通过程序获悉危急值, 使得危急值的体现更为直观、清晰、准确, 有利于迅速处理危急情况, 降低了医疗风险, 杜绝了医疗隐患。监督人员可以方便地查阅危急值内容, 及时了解危急值处理情况, 切实有效地督促和协助临床工作[8,9]。从总体上讲, 危急值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使危急值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有序。

4 讨论

检验危急值系统的应用虽然很顺畅, 但是尚存改进空间。首先, 有些值属于危急值范围, 可对于患有特定病情的患者来说, 无需上报, 从临床的反馈中发现, 在血液病科这种情况偏多[10], 而系统对于危急值的判断只是数值上的, 没有涵盖诊断的因素, 所以增加了一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有些危急值需要从检查、治疗、检验、诊断等方面综合判断, 因此, 为了提高系统对危急值判断的准确性, 北医三院计划采用2种方法: (1) 引入临床知识库产品作为辅助手段; (2) 修改危急值系统和报送流程。具体方法是:检验科报告的危急值改称“疑似危急值”, 由医生判断其是否属于真正的“危急值”, 只有确认属于危急值后, 系统才生成危急值报告记录, 并要求医生填入处理意见。其次, 有些医生处理危急值后忘记书写病程记录, 对此, 电子病历程序计划增加将危急值、时间、医生信息和处理意见等内容插入危急值病程模板, 自动生成病程记录的功能。 (3) 修改并完善危急值报送、反馈制度, 制定信息化后的危急值管理规范, 尤其是具体规范一些细节, 例如:医生对危急值的应答标准、处理时间等, 使管理和技术相辅相成。

检验危急值系统为全院的危急值系统建起了框架, 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医三院将以此为起点建立起涵盖面广、安全、稳定、高效的危急值报送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海东, 吴晓宇, 朱杰.检验科危急值的设立、报告流程及临床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24) :2 173-2 174.

[2]刘月皎, 魏源华.危急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8 (3) :277-279.

[3]宋守君, 孙长华, 马起龙.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危急值”报告制度[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11) :24-26.

[4]郑君德, 陈涛, 刘汉欣, 等.推行信息化危急值快速回报, 保障患者安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9, 7 (2) :15-16.

[5]钟初雷.检验危急值短信自动发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09, 4 (10) :36-37.

[6]高志宏, 贾海波.检验危急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7) :70-72.

[7]沈飞英, 卢晓佳, 冯景.面向危急值的检验流程的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4) :1 782-1 784.

[8]徐茂云, 步晓冬, 魏巍, 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检验危急值实时检测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 (2) :27-28.

[9]谭伟峰, 刘荣炽, 戴倩莹.检验危急值报告系统的研发[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09, 6 (5) :62-63.

篇4:浅议团体体检检验危急值管理

【关键词】团体体检;检验;危急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企业及事业单位往往组织定期的团体健康体检;在新生入学、各类人才就职之前,也要组织全员的团体健康筛查。在众多的体检结果中,尤其是老年团体或慢性病患者的体检结果中,难免会出现“危急值”。检验科的“危急值”(panic value),也可以叫做“警戒值”,意味着在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的时候,受检者可能正处在危险的边缘,他们随时有可能突发致命疾病或随时爆发疾病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负责医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从而给予出现危急值的被检验者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体检中出现的危急值及时做出报告,不仅体现着团体体检防患疾病爆发或恶化的目的,保障受检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减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团体体检中检验危急值的报告,作为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一个部分,既有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共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方面。本文将从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处理和危急值报告三个方面探讨团体体检中检验危急值的管理。

1.规范血液标本采集操作

危急值的出现及其意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质量好与坏。血液标本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团体体检中,有时候需要医务人员到达相应单位设立简易采血点,采血中明显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我科室以往团体体检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分析,不难总结出以下常见的问题:血液标本在进食后才采集、血液标本所反映的信息与编号以及受检者的信息不符、血液标本发生溶血、血液标本过于稀释、血液标本被污染、血液标本中出现细小凝血或血液标本凝固等。

采血医务人员的技能不精是造成血液标本凝固或溶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止血带束缚的时间过长或对穿刺部位过于强烈的刺激、在所涂抹的消毒液尚未干透就开始行静脉穿刺进行标本收集、抽血时混入的空气过多或混入污染物、摇匀标本的操作不当(如未混合均匀或过分震荡)、采集血液标本持续的时间过长等。另外,部分医务人员的粗心大意往往导致标本血量不足、贴错号码或将错误标本送出,从而使得个别血液标本与受检者的信息不符。

对于这些问题,应该从医护人员和受检者两方面着手进行控制。首先,检验科医护人员应自觉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从而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从容、规范的进行采血操作;其次,在采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一人一采”,防止出现血液标本与编号及受检者信息不符;第三,团体采血所收集的血样往往需要远距离运输,要对相应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并防止其在送检的运输过程中受到剧烈震荡;最后,止血带等工具的使用以及所采集的血液标本量也应该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质量。

2.改善血液标本处理流程

团体体检的受检群体,整体而言,危急值出现的几率相对于临床病人还是较低的。而在团体体检时,医务人员工作量大,血液标本处理过程中负担较大,不利于及时发现并反馈个别受检者的危急值。因此,有针对性的改善团体体检血液标本处理流程,不仅可以提升体检结果处理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危急值筛选的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1危急值项目及参考值的确定

团体体检的首要目的就是全面检测受检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因此,其血液标本危急值项目应在临床检测危急值项目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些虽不危及受检者生命,却有可能对受检者健康带来威胁的项目(如淀粉酶的测定等)。

危急值参考值范围的制定,应该结合受检群体的具体情况及体检的具体要求,适当的扩大或缩小危急值确定的参考范围。例如要选拔飞行员的团体体检,对危急值报告的参考范围就应该适当的扩大,确保受检者在之后工作的安全;而对慢性病群体进行团体体检,危急值的确立范围就可以适当的缩小,避免额外的报告而增加工作负担(如长期透析的患者群体,其肌酐及尿素值按照一般的标准都会是危急值)。另外,对于特殊群体的团体体检,危急值参考范围的制定也应适当的调整(如对于儿童团体,就应该参照儿童危急值标准,对危急值参考范围进行调整)。

2.2 疑似标本快捷处理通道的建立

在团体体检中,部分受检者可能已经存在了一些病理性的症状,或者出现了提示某些疾病的体征(如过度肥胖的受检者可能提示存在高血脂)。因此应设立快捷处理通道,对于这类血液标本,及时有效的分析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疑似标本得到及时的处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效率;另一方面减轻其他标本处理中的压力,提升检验质量。

3.完善危急值报告程序

对危急值及时报告,是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团体体检中更应该完善危急值报告程序,确保查出的异常情况及时得到反馈,发现潜在病情或者了解慢性病受检者病程发展情况。

当团体体检结果中出现危急值时,尤其是通过快捷通道送达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在危急值参考范围时,检验员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操作是否规范(若有疑问之处应立即重做);其次,确认标本检验环节无异常后,应确认出现危急值的标本是否存在异常,同时也要确认该标本的其他相关项目是否存在异常;最后,确定血液标本确实存在危急值时,要立即与负责医生联系,报告该危急值并做好记录。

对于团体体检结果中出现的危急值报告,不能只停留在体检表和检验相应科室的登记本上,而应该及时反馈给受检者,并及时提供干预措施或开展治疗。另外,对于团体体检结果中出现的危急值,应定期分析总结,从而增加、删除或修改检验项目,确保更加适合对应的受检团体。

总之,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团体体检检验危急值,定期组织人员讨论、修改特定群体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报告参考值,加强检验科与体检中心的沟通交流,保障医疗质量的提高。定期总结分析危急值报告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追踪了解受检者病情的变化,确保受检者在得到危急值反馈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及时参与治疗。通过对团体体检检验危急值报告持续改进,将有助于增加团体体检的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邱骏,顾国浩,王雪明,等.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2]张真路,刘泽全,赵耿生,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52-453.

[3]唐燕芳,林暖君.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提高团体体检血标本送检合格率[J].当代护士,2007,6(学术版):100.

[4]袁慧,曾小丽,蒋朝晖,等.2003~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6(6):692.

篇5:门诊危急值流程

由于门诊工作的特殊性、患者流动性大等原因,门诊检验科危急值报告一直存在缺陷。针对本院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门诊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的意见。

1.门诊检验科参照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关于重新修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通知精神,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及相应危急值范围;

2.危急值发生后,检验科工作人员首先按照程序检查检测标本及检测过程的准确性,或对相关项目进行复检。在确认结果准确可靠后,检验科人员审核报告并发布危急值;

3.危急值发布方式:采用网络传输方式,通过医院局域网报告至相应诊疗科室的工作电脑,以便临床工作人员及时接受到危急值报告,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4.危急值报告目标的确立:综合考虑门诊临床科室和门诊检验科的实际工作,建议门诊危急值通过IP地址识别的方式,报告至相应门诊科室护士工作站(门诊导诊护士、电脑配备情况以及及建议见附表);

5.危急值报告的接受:危急值报告后,相应的工作电脑会自动跳出报警窗口,相关导诊护士通过工号、密码登陆并解警后,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6.危急值未处理反馈机制:接受到危急值报告后,相应的工作电脑报警三次,每次间隔五分钟。三次报警后,如相应工作人员未采取解警措施,系统将自动反馈至门诊检验科工作电脑。检验科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方式通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在案;

7.危急值报告TAT管理:从采集标本开始,检验科LIS系统自动记录标本采集、分析、审核、发布危急值、危急值接受、危急值反馈(若未及时处理)的时间(精确至秒)及相应的操作人员(通过登录系统工号识别)。所有记录数据可随时读取并定期备份,为流程改进及相关部门进行缺陷管理提供依据。

检验科

篇6:检验危急值报告

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及危急值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危急值?所谓危急值是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处于危险的边缘或危险状态中,所以危急值表示危急生命的检验结果,把为种数据称为危急值。

结果:例如当血清钙小于1.5mmol/L时出现全身性痉挛的危险性极高;而当血清钙大于3.5mmol/L时出现高血钙危象的可能性很大,过高和过低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这两个数据都可以看作是血钙的高、低危急值界限值。

结论:有时出现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真实检验结果,患者并未出现相关的危急症状。

如果医生能及时地得到相关检验信息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就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否则会错过抢救的最好时机。

【关键词】危急值;处理意见;重要意义

一旦出现危急值,就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意见,在结果得到确认后,通知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所以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立检测项目危急值

1.1 血液化学参考值如表1。

1.2 临床检验见表2。

1.3 血培养+。

篇7:危急值的通知

新医发〔2015〕32号

关于印发《如皋新姚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等文件的通知

各科室: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考评办法》的相关要求,为强化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提高危急重症病人的管理水平,为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如皋新姚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技科室危急值项目及范围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

1、如皋新姚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

2、如皋新姚医院医技科室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如皋新姚医院

2015年12月18日 如皋新姚医院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临床、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全面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和程序。各科室应设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三、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立即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再次报告临床科室,才可以将正式检查(验)报告结果发出。

四、医生或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必须进行复述确认。如果申请科室与医技科室沟通后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及时反馈医技科室,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医技科室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医技科室对确认危急值应通过电话向申请科室或申请人报告“危急值”,临床科室医师必须根据患者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

五、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门、急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要迅速联系 2 病人并做必要处置。

六、门、急诊或体检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

八、门、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及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中,体检医生应及时将诊治措施记录在体检报告或急诊病历中。住院病室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九、临床科室(包括门急诊、体检等)必须在病人处置后10分钟后电话告知医技科室,医技科室做好是否随访并追踪病人情况。如果15分钟后没有接到临床科室电话,医技科室必须再次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在正常上班时间向医务科报告,非正常上班时间向行政值班报告。

十、医技科室要对本科室“危急值”进行不定期地校正,每年收集整理本科室危急值报告资料,及时了解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标准的修改要求或新增危急值项目,并作科学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并以书面报告交医务科备案。

十一、医务科定期督查各科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落实奖惩;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落实整改。

篇8:如何应对检验危急值的出现

【关键词】危急值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06-01

检验危急值,在检验结果中,会经常出现;作为检验工作者,如何应对检验危急值的出现,是每一位检验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事实。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做出如下的体会和总结。

1方法

1.1 做好质量体系[1]建设和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要从医生开单做起(急诊除外),医生开单时就告述患者,留取标本前应注意的事项,包括饮食、药物、运动、体位等的影响;留取标本后,标本应及时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更不能久置于室温;标本到科后应立即进行离心、接种、理化处理或冷藏;

1.2 科室建立危急值操作规程[2],建立危急值数据,建立危急值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危急值考核制度,建立危急值登记记录。经常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让人人知晓制度和规章,掌握熟悉操作流程。

1.3 检验工作者,应经常学习危急值操作规程,学习相关资料,主动和临床沟通,掌握临床病情,熟知危急值数据,掌握操作规程和制度,熟知操作流程。

1.4 建立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必须与实验室的LIS系统连接,才能方便医生读取危急值报告。

2结果

从2006年完成制度管理和记录到现在,已经执行了7年,在这7年,科室没有发生过大的差错,为临床科室解决了无数的诊断难度,挽救了很多生命;记录有大量资料。

科室在2010年建立了LIS系统,并在2011年与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使医生接电话后,马上就能看到危急值报告。

統计今年1~3月份,生化危急值占检测(包括血气、肌钙蛋白检测)例2.62%(25073/659),临检危急值占检测例数的1.108%(29240/324),微生物危急值占检测例数的2.055%(15808/31),急诊(指夜班急诊18::0~7:30)危急值检验占检测例数的6.5%(4927/345)。

3 讨论

熟知检验危急值:每个实验室都建立有危急值,你首先应记住“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总结工作经验,吸取以前的教训;在工作时,出现危急值数据,你一眼就能加以识别,不会让你手忙足乱,而且工作会得心应手。

科室发生过一些小的差错,如登记不完整,电话不到位,识别不清楚等,经过培训后得到解决。

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报告,认识不清,2006年刚开始给临床报告危急值时,临床科室认为是检验科的事,与临床科室何干?发生了一些抵制情绪,有的科室甚至只听电话,不记录,不传讯,造成危急值报告不到位,差错就必然出现;后经检验科申报院部,由医务科对危急值报告进行统一管理,不作为的科室,将得到惩罚;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重要性的培训,要求放射科、B超、心电都要进行危急值报告;经过培训和制度的健全,危急值报告得到了大的改观。

医院网络没有建立之前,实验室实行电话告知,经常出现医生接听电话后,对数据有疑问,或者是对报告不清楚,造成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矛盾,后来LIS系统[3]和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暨方便了医生读取检验结果,也方便了检验科的报告发放,减少了科室与临床之间矛盾和问题,使危急值报告能顺利成章。

建立危急值报告评价制度,本制度能够对检验人员的报告质量进行监督,也能对临床在危急值报告接收后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双监督制度,对于减少差错和医疗事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危急值报告得到了最适宜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小平,夏偕田,主编.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指南.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8.

[2] 叶应妩,王敏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J].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4-115.

篇9:危急值检查结果通报

危急值的出现说明患者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使病情得到改善,确保医疗安全,所以危急值及时报告和处理非常重要,2017年6月16日,医务科对我院今年上半年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了检查。

按照核心制度中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各相关科室要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辅检科室相关人员知晓本科室“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有记录;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

经过对妇产科、骨一科外科、内一科的危急值报告、登记、病程记录和处理的全面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各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表格式不统一,登记内容不一致;2.各科均存在漏登,记录不详细及处理未在病程上记录的情况。

篇10:危急值报告和处理规范

危急值是指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出于生命危险的边缘,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结果并处理,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 则将失去最佳抢救时机。临床应高度重视。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应首先确认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确认无误后才可将危急值发出,立即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同时报告本科 室负责人并做好登记记录。

2、临床医师和护士接到报告后,应口述核对无误后,在“临床危急值报告接收登记本”上逐项登记。应记录病人姓名、结果、接收时间,报告人姓名、电话等。护理人员接到通知应尽快(在半小时内)通知相关医师(经治医师或值班医生),相关医师视结果决定是否通知上级医师。如果认为结果存在误差应重新留取标本复检,医技科室应重新复查并报告临床科室。

3、主管医师需在接到报告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危急值结果,同时制定诊疗措施,跟踪落实做好记录。

4、如果是门诊检查发现危急值,应及时联系患者,落实治疗措施。

5、医院定期组织学习,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1:内科病区危急值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内容:危急值制度及报告流程 主讲: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本管理制度所指的检查、检验科室包括医学实验诊断中心、心电图室、医学影像中心、超声科、病理科等。

2.医院、科室建立危急检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检验项目,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以适合于我院病人实际需要。

3.相关检验、检查科室建立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的程序,做好详细记录,同时为临床诊断提供预警提示。

4.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接听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接听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姓名与电话,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界限值的报告后应及时识别,若与临床症状不符,应关注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有需要,即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若与临床症状相符,应有处理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科室负责人和医务处。

6.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

7.危急值报告是医疗纠纷、事故处理中举证的重要依据,必须无条件遵守此规定。对不执行、不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引起的纠纷和差错事故,按医院相关规定加重处罚。

8.原则上,按对危急值标准进行讨论、修改。临床科室如要求对标准进行修改,需写出书面要求,科主任签字后交相应医技科室修订,并报医务科备案。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解决。

9.质控与考核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管理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和报告流程。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患者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凡医学实验诊断中心、心电图室、医学影像科、超声科等检查、检验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

2.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3.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篇12:危急值制度培训总结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实践中被广大医务人员广泛知晓和自觉执行,在此作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并总结记录,以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这项制度的作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极大的降低临床风险、保障我院医疗安全。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我院未发生因未能预见危急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医技科室在检查中及时预见到危急值且处置得当,又避免了一些凶险现象的发生,避免了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二、补充了危急值报告项目和数值,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密切联系临床,从实际出发服务临床。在以后的实践中,我院还会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调整危急值项目和数值,让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加实用有效。

三、加强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院医技与临床在危急值报告方面的沟通十分通畅,下一步应加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定期协商工作,在危急值报告项目、数值、程序方面定期沟通协调,不断调整和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13:超声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患者;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6)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7)大面积心肌坏死;

(8)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

2.立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对报告情况作详细记录。

篇14:危急值报告制度考试题

姓名:成绩:时间:

一、填空题(每空2.5分,共100分)

1、“危急值”是指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的某检验(检查)结果值。如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危急值信息,可获得最佳抢救机会,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2、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并制定危急界限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

者首先要确认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否正常,__________是否

正确;核查__________是否有错,检验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正常,__________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________________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

4、临床科室接电话人应__________危急值结果、立即转告__________,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医技科室和各临床科室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记录报告情况。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__________;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结合临床情况即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7、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_____________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8、血红蛋白的低值危急值≤_____g/L,高值危急值≥_____ g/L。

9、白细胞的低值危急值≤__________/L,≥__________ /L。

10、血小板的低值危急值≤_____/L,高值危急值≥_____ /L。

11、凝血酶原时间高值危急值为≥_____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_____s,纤维蛋白原低值危急值≤_____g/L,高值危急值≥_____ g/L。

篇15: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范文

一“危急值”指检验结果与参考值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扰措施或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避免严重医疗后果的发生。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及时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暂定血钾、钠、氯、钙、血糖、尿素、肌酐、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锂浓度等12个检验项目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项目、危急界限值和危险性见下表:

检验项目 危急界限值 危险性 生化检验项目

血清钾(K)<2.5mmol/L 低血钾症、呼吸肌麻痹 >6.5mmol/L 严重高血钾症、可有心律失常、呼吸麻痹

血清钠(Na)<120 mmol/L 造成机体电解质失调 >160 mmol/L 严重脱水,可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80 mmol/L 低氯血症、爱迪生病等 血清钾(Cl)>115 mmol/L 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血钙 <1.5 mmol/L 低血钙性手足搐愵 >3.5 mmol/L 甲状旁腺危象

>36mmol/L 急性肾衰

>350umol/L 中度至严重的肾损害 血尿素 血肌酐 成人空腹血糖 <2.5mmol/L 缺糖性神经症状、低血糖性昏迷

>22 mmol/L 高血糖性昏迷、渗透性多尿伴严重的脱水和酮中毒

>1.3 mmol/L 可能会有中度症状 血清锂

血常规检验项目 危急界限值 危险性

血红蛋白(HGB)<50g/L 严重贫血或急性大量失血等 >200g/L 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血栓,造成全身器官缺氧

白细胞计数 <2.5*109/L 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能 >30*109/L 急性白血病可能或重度感染

可能有严重的出血倾向 血小板计数 <50*109/L >1000*109/L 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

红细胞(RBC)<2.0*1012/L 严重贫血或急性失血等

三、当患者检验标本的测定值出现符合危急界限值的结果时,需立即按照如下程序处理: 1危急值确认

1)检查标本的采集、储存、运送等是否正确,重新核对样本编号,确认无加错误。

2)检测人员立即报告审核者,审核者首先根据审核程序,分析质控、定标、试剂的情况是否正常,当天其他已做标本该项目的总体情况有无异常,确认实验有关的基础是否在正常状态。

3)确认本次测定符合该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无操作错误。4)确认出现危急值的标本有无异常,该标本其他项目有无异常。对该标本进行一次重复测定,确认危急值是否重现。2危急值报处理流程:

(1)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检验科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临床联系人(接收)、备注等项目,并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5)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医院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6)医务科对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做到持续改进措施。附:

发现检验危急值 ↓

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检确定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要求对方接听人员复述结果)↓→危急值登记本

报告上级医师,评估病情,及时处理 ↓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3.危急值的复检

上一篇:家装施工流程重要步骤下一篇:认识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