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巧算教案

2024-05-24

二年级巧算教案(精选6篇)

篇1:二年级巧算教案

一。课题:

运算的速度来自运算技巧

二。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凑十法:1+9=10,2+8=10,3+7=10,4+6=10,5+5=10

28+22=50,16+14=30,53+27=80,47+53=100,25+75=100 熟练掌握凑整法,为凑整可向其他数字借数,把其他数字拆开 三.教学过程

①引入方式 列举生活实例

②新概念如何讲

③例题

1.361-85-215

2.228-(128-66)

3.188-(128+45)

4.246-169+69 =361-(85+215)

=228-128+66

=188-128-45

=246-(169-69)=361-300

=100+66

=60-45

=246-100 =61

=166

=15

=146

5.96+(104-53)

6.837+(66-237)

7.273+297

8.497-298 =96+104-53

=837+66-237

=270+3+297

=497-300+2 =200-53

=837-237+66

=270+300

=197+2 =147

=666

=570

=199

一 基本题

1.29+54+71

2.99+15+85

3.76+24+38+62

4.97+23+77

5.1+3+5+7+9+11+13+15+17+19

6.1+3+11+17+49+99 7.13+14+15+16+17+55

8.2+3+15+36+27+85+64+88

9.5+6+7+8+9+10 10.2+13+25+44+18+37+56+75

11.31+32+33+34+35+36+37+38+39

12.23+54+17

13.35+19+31

14.24+45+55

15.52+36+48

16.15+21+85+19 17.20+68+32+80

18.72+84+28+16

19.469+58+31

20.41+42+43+44+45

21.2+4+6+8+9+5+7+1+3

22.53+54+47+46

23.28+59+13+72+41

24.44+55+66+56+45+34

25.81+23+35+48+77+52+19+65

二典型题

1.96+16

2.77+12-27

3.54-35+46

4.85+19

5.83+99

6.27+75

7.53+35-33+65

8.54-40+36-32+38-24 9.10-20+30-40+50-60+70-80+90

10.20-19+18-17+16-15+14-13+12-11

11.56+36-40-30-46+68

12.36-35+34-33+32-31

13.(22+24+26+28+30)-(21+23+25+27+29)14.11-12+13-14+15-16+17-18+19-20+21

15.(2+4+6+8+……+30)-(1+3+5+……+29)

16.(2+4+6+……+100)-(1+3+5+……+99)

17.37+95 18.48+84

19.66-21+34

20.59+48-29

21.167+35-67

22.89+29+19

23.67+97+6

24.15+25-35+45-55+65-75+85

25.97+57+47+9

26.478-128+122-72

27.1870-280-520

28.464-545+99+345

29.537-(543-163)-57

30.4995-(995-480)

31.4250-296+96

32.947+(572-447)-372

33.7443+2485+245+567

34.437-(37-25)

35.63+54+128+37-28

36.2000-253-1347+1596

37.666+(268-166)

38。321-243+143

39.3675-(12+14+16+18+20)

40.8376+1548+62-3248

41.526+112+88-56-44-26

42.437-33-34-43-237

43.499-(173+27+99)

44.923-(423-188)

45.298+68

46.(287+503-113)-(303-213)

47.572-395

48.1006-398

49.9+99+999

50.2691+842+309

51.397+47

52.836-596

53.446-99-9

54.236+164+68

55.458-99

56.6471-2471-3250

57.3007+498-2998

58.1541-499

59.2745-396

60.1534+498

61。958-596

62.328-199

63.780+370-580-170

64.380-(250+450)

65.998+199+97+6

66.9999+999+99+9+4

67.3996-1998+2994

68.109+98+497+1696

69.858-597

70.写出9+9+9+9+9+5的三种简便方法

篇2:二年级巧算教案

1.提高学生计算连加算式的能力。

2.能够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连加进行巧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将两位数运算中的巧算迁移到三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亚搬新房,爸爸和小亚一起去买家电。

(1)出示实物图: 第一次买了电话、台灯和电风扇。爸爸请小亚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小亚列出算式:389+163+237,你同意吗? 第二次买了微波炉、电熨斗和榨汁机,478+243+22

2(2)小胖说这是两道三位数连加题,计算蛮复杂的。他对两位数连加的有些知识已经有些模糊了。小丁丁说没关系,让我们先做一些口算题,帮小胖回忆一下。

2.出示:

32+17+48

19+26+3

440+12+

525+22+15

11+24+19

9+13+20

(1)举例交流算得快的理由。

板书:凑整十数

(2)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个位数相加是10

3.小胖想起来了,连加可以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些特殊的两位数连加可以巧算。那么三位数连加会不会也会遇到特殊情况?

出示课题:三位数连加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

389+163+237

478+243+22

2(1)选一题试算

(2)交流:

389+163+237

478+243+222

板书:凑整百数

2.分步出示竖式计算:

(1)小胖算了这道题后感觉三位数计算太难了,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计算要非常仔细。

(2)小丁丁也是列竖式计算,把163和237先加起来,也是为了凑整百数。

(3)虽然每人采用不同的计算形式,但计算结果相同,说明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判断:能不能巧算

A 278+374+226

B 62+279+13

5C 117+184+129

D 146+126+25

4(1)为什么可以巧算?三位数连加巧算的关键是什么?

(2)146+126+254,哪两个数是好朋友? 讨论:凑成整百数的两个三位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个位数相加是10 十位数相加是9 整百数个位、十位都是0。那为什么个位数相加是10,十位数相加是9呢?

(3)小结:你们真聪明,用两位数巧算凑整十数的方法,又发现三位数巧算的关键是凑整百数,并找到凑整百数的两个三位数的特点,不仅要看个位,还要看十位。两个四位数巧算最好凑整千数,要看个位、十位、百位。

4.过去用连线表示巧算的过程,现在要求用递等式把巧算的过程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看书自学。

(1)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新发现?

(2)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三位数连加一般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了小括号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

(3)用什么方法让163和237先算?(交换加数的位置,按照运算顺序就是它先算,所以这里不用小括号。)

(4)比较小结:第一题,好朋友已经在一起,不要交换位置,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第二题,好朋友不在一起,交换位置后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三、应用拓展

1.独立练习:

(1)278+374+226

(2)146+126+2

54书写时要注意:好朋友已经在一起的,要添上小括号先算。好朋友不在一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依次计算。

2.将117+184+ 改编成巧算题。

(1)改编后的加数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么想的?

(2)117+184+116,117+184+183,117+184+116+18

3任选一题练习。

四、小胖总结

篇3:二年级巧算教案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安全,从小养成安全、健康的运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科学预设艺术生成》一书,水平一(二年级)体操棒单元第5课时,本单元属于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教材。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棒操的基本动作方法,还能利用体操棒做多种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与游戏;本课发展了学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规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安全、合作与创新意识。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模仿出简单、实用的挑棒、劈棒、刺棒等动作,为了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本课以情境贯穿整堂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棒操教学中,教师采用标准形象的示范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欲望,为以后学习轻器械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水平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模仿力与表现力,但同时也存在着精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依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本课以情境设计贯穿整堂课,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其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严肃与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体验了合作与创新带来的乐趣,也激发了运动潜能,提高了运动能力。此外,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规范了拿棒、放棒、练棒的方法,教育学生不能拿棒乱打、乱闹,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道一切活动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

篇4:二年级美术《吊饰》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吊饰,能利用不同的媒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貼等手法,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资源:⑴教师:电脑设备、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绳子、中国结、民间吊饰实物。⑵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小吊饰、彩色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橡皮泥、绳子、水彩笔、树叶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它们?这样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吊饰与生活的关系。然后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来问大家:“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来猜猜它们叫什么?”最后我揭示谜底,出示课题。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问:“它们为什么叫做吊饰,而不叫坐饰、摆饰呢?”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吊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叫做吊饰。

二、分步讲授新课

1.吊饰的结构。欣赏课题(教师所做的吊饰)。分析吊饰的结构。

老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吊饰的主要部分称之为主体部分。然后又根据吊饰的概念引出悬挂部分和装饰部分。

2.吊饰的制作步骤。⑴看吊饰问:如果让你做,你先做哪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应先做主体部分。⑵和学生共同探究主体部分的制作。①学生思考并回答吊饰的主体部分可以是什么形状。平面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动物外形等;立体形:圆柱、圆锥等(师板书);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师引导并板书,学生思考并回答;③探究装饰部分和悬挂部分的制作。师生共同探讨在什么部位装饰及怎样装饰。悬挂部分可以有几种悬挂方式。

3.欣赏联想。欣赏课件学生的作品,启发联想。

三、小组合作,愉快表现

两人或四人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吊饰。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悬挂、主体、装饰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出要求:①安全方面;②卫生方面。教师提出建议:师生合作开店——吊饰坊,学生的作品送到店里。师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播放音乐:喜洋洋)。

四、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顾客选出自己最想买的吊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改进意见。作者说明创作意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

欣赏课件。感受其他材料制作的吊饰。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材料,试着用其他材料做吊饰,做好后可以送到店里来。

六、板书设计(略)

篇5:二年级巧算教案

(二)专题简析: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325÷25

分析与解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计算下面各题。

1,450÷25

3,3500÷125

5,49500÷900练习一 2,525÷25 4,10000÷625 6,9000÷22

5例2:计算25×125×4×8

分析与解答: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这就启发我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计算下面各题。

125×15×8×425×24

125×25×3275×16 练习二 25×5×64×125125×16

例3:计算(1)(360+108)÷36(2)(450-75)÷15

分析与解答: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或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题计算简便。

(1)(360+108)÷36(2)(450-75)÷15

=360÷36+108÷36=450÷15-75÷15

=10+3=30-5

=13=25

练习三

计算下面各题。

1.(720+96)÷24

2.(4500-90)÷45

3.6342÷21

4.8811÷89

5.73÷36+105÷36+146÷36

6.(10000-1000-100-10)÷10

例4:计算158×61÷79×3

分析与解答: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因数或除数的位置。

158×61÷79×3

=158÷79×61×3

=2×61×3

=366

计算下面各题。

1,238×36÷119×5

2,624×48÷312÷8

3,138×27÷69×50

4,406×312÷104÷203 练习四

例5:计算下面各题。

(1)123×96÷16(2)200÷(25÷4)

分析与解答:这两道题都是乘除混合运算式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两道题的特点,采用加括号或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其方法与加减混合运算添、去括号的方法类似,可以概括为:括号前是乘号,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添、去括号要变号。

(1)123×96÷16(2)200÷(25÷4)

=123×(96÷16)=200÷25×4

=123×6=8×4

=738=32

练习五

计算下面各题。

1,612×366÷183

2,1000÷(125÷4)

3,(13×8×5×6)÷(4×5×6)

篇6:小学一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教案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

上一篇:安全整改承诺书下一篇:村计划生育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