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2024-05-03

洛可可(通用11篇)

篇1:洛可可

洛可可建筑风格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篇2:洛可可

柔和艳丽的色彩和自然形态的装饰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就好似花的帝国——曼妙而唯美。当时主要采用的花卉是蔷薇和兰花,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蔓延的动感,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例如:在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下,法国式罗布衣袖比早期更加合身,袖口制作更是不同寻常,精细而复杂,并且带有边饰。在华托式罗布中带翼的袖口被细丝褶边所取代。这种褶边通常是两层,上面镶有穗子、金属饰边和五彩的蕾丝。袖子下边露出内衣袖口双层或三层褶边。褶边由细而宽,边缘装饰有蕾丝,这就是当时最迷人的“荷叶边皱褶袖”的经典造型。

对装饰效果的注重与表现

洛可可女装由内部的紧身胸衣、倒三角形脚片(斯塔玛卡)、裙撑(帕尼埃)和罩在裙撑外华丽讲究的衬裙以及最外面的罩裙(罗布)组成。紧身胸衣和裙撑这对孪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缔造了洛可可女装浪漫、迷人的华贵风情。作为洛可可女装最具代表的灵魂,其夸张的造型、超大的服装表面给设计师足够的装饰空间,使精致温婉的服饰艺术表现得栩栩如生。紧身胸衣一直是西方女装造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穿着紧身胸衣时,胸前通常配有呈倒三角形的胸兜,这是独立制作的服装部件,穿着时把它系在前开紧身胸衣的带子下面,也可以遮挡胸衣的开口,可以说是洛可可女装装饰的重要部分。肚兜上面常有精美的装饰,这

个部位是细节装饰美和工艺美的表现。裙撑作为洛可可女装的重要部分,和紧身胸衣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完美的 X 型。初期“帕尼埃”为钟形,后来“帕尼埃”越变越大,逐渐变成椭圆形,前后扁平、左右宽大。“帕尼埃”外层面积的增大给表层的装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前部敞开的罩裙以及裙子层次繁多是西方近代女装的重点。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衬裙和底裙。层层叠叠的裙子以它细腻精致、变化丰富的装饰形成着层叠的视觉效果,成为 18 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这种立体饰褶、服装面料的缝缀再造增加了服装在视觉上浮雕感、立体感。蕾丝是一种有透孔的网眼花边的织物,通常织有图案。最早是手工编织的织物,18 世纪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蕾丝的生产制造进入鼎盛时期。

因为其华美的材质、精致的手工和昂贵的价格是穿着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蕾丝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装饰经典。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袖子由肩部到肘部是窄紧贴体的,蕾丝边饰由肘部垂下,自然的张开。蕾丝袖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造型功能,使袖子整体呈现倒三角型的外观。这样的袖型在倒三角的躯干和矩形的下裙之间起到很好的视觉调和作用,与服装整体造型轮廓相搭配,从而把蕾丝从最初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演变为代表女性性感的服饰符号。花朵这个主题在洛可可服装领域主要表现在面料和装饰两个方面。漩涡状的藤蔓、淡雅的花卉时常得以运用和展示。刺绣工艺增添了贵族气质和浪漫气息。花朵在洛可可服饰上的运用除了表现在面料的图案上,还表现在大量运用天然或人造花朵对服装进行装饰。人们常把洛可可风格的女装比喻成“盛大的花篮”,在这个花篮里除了鲜花、蕾丝,还有蝴蝶结和缎带。它不仅运用在女装中,还大量频繁地出现在男装中,创造了男装装饰的鼎盛时代,装点着男装的浪漫飘逸。18 世纪服装的装饰重心转向女装,缎带、蝴蝶结被女装采纳,并成为最典型的洛可可女装的装饰元素。褶边、荷叶边的装饰是洛可可女装在装饰手法上另一重要特色。褶边是指将窄条形的面料捏叠成褶,在面料上整烫固定,形成两侧起伏的褶饰。褶边这种装饰常用于衣身边饰或者一些特殊的部位,比如前胸、裙边等这样的表面装饰。荷叶边是指将条形的面料一侧抽缩或捏褶,另一侧形成凹凸有致的波形边饰,宽窄根据具体装饰部位的需要而有所不同。荷叶边这种装饰在洛可可服饰中常用在裙服的袖口、罩裙前开缝的边缘以及内裙的底摆。荷叶边和褶边所形成的波浪形边缘轮廓线以及锯齿凸凹的外观效果,使衣边不再平直单调,而是层次起伏、轻盈飘逸,极具女性特征。这两种经典的装饰手段不仅是洛可可服饰装饰上的代表,而且它还延伸到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设计中,并且一直保留到今天。堆褶的装饰方法在洛可可女装中有多种变化形式,最有特点的一种是将裙摆的边缘向上堆褶后每隔一段距离扎系,使裙摆形成弧形帷幔,下面露出垂坠的衬裙。这种样式的灵感来自室内布艺装饰的特点。还有一种是将面料用针线在反面按照一定针法进行缝缀,从正面看有凹凸的浮雕感,这种工艺方法在现代立体裁剪中叫做“堆积”。堆积和扎系出的褶皱,有的工整规矩,有的随意多变,巨大的圆拱形的裙形上覆盖着帷幔样的褶皱。这种蓬起的视觉效果不仅丰富了面料机理,同时还体现了人工修饰的独具匠心。

篇3:日本设计教父加盟洛可可

当36岁遇到了73岁

贾伟36岁,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和创始人。

黑川雅之73岁,日本建筑、工业造型设计界教父级人物,被誉为东京的“达芬奇”。

一次巧合,让不同国籍、不同年龄的两个人从相识、相知、互相欣赏到结为挚友。这听起来就十分有趣。

他们相互称呼老黑、老贾,这是设计师的神交。

谈到此次合作,黑川雅之幽默地说道,“感觉在几十年的生活中,我在某个地方一直等着他,而他一定也在某个地方等着我。日本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希望将日本设计界的经验与中国设计师的活力相结合,巩固和传承中国文化。”

据悉,贾伟与黑川雅之结缘于2011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一次对话上,随后黑川雅之走访了洛可可,对洛可可的设计产生了共鸣,并表示愿意与年轻的洛可可设计师们一起创作,用自己一生的设计感悟指导他们。

“黑川先生是真正的国际大师,我在高中时就非常崇拜他,大学时依然如故。他的很多弟子都成为了国际大师。”从崇敬到真实的合作,在签约仪式上,贾伟丝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

“这辈子最值得你骄傲的事情是什么?”一次,老贾问老黑,后者答曰:“是我一直在认真的生活。”

“这对一个人来说其实挺难的。”贾伟表示,“73岁的黑川先生有着一颗20多岁的心,是一个精神劲十足的‘老顽童’。认真并富有生机的生活,这正是‘上上’品牌所需要的。”

打造中国的设计师经济

一直以来,设计对于中国而言,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话题。在各种国际顶尖设计思想和产物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日益显著的今天,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扑面而来的设计时代?

“签约黑川先生只是一个起点,未来还会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国际设计大师加入。打造一个顶尖的、国际的设计大师群。”贾伟表示。

其实,洛可可在3年前就提出了设计师经济这个概念。

据悉,洛可可从2004年由一个人发展到现在将近260人团队,明年将扩张到400人。“这是一种设计师经济,能够保证我们把对‘上上’品牌以及洛可可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复制到全中国乃至世界。”贾伟指出。

贾伟很崇拜黑川先生在日本发起的日本设计师联盟,更希望打造整个中国的设计师文化。

“各个级别的设计人才如何汇集?如何让设计师把对设计的热爱、对商业的理解以及对群体的相互信任融合成设计师群的概念?这是中国面临的问题。”贾伟表示,“我们也在跟黑川先生沟通、学习,努力打造设计师群的概念。”

创东方品牌之魅

此次合作开启了国内设计师自创品牌牵手国际设计大师的先河。

其实,虽被誉为“中国商业设计第一人”,贾伟在创立上上品牌之初,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在国际产品之林,树立起中国的设计。上上品牌给了他答案。

“上上品牌融合深邃禅意,凸显东方文化气质。”贾伟解释道,“其实设计就是一种语言,语言背后的内容是文化。希望中日设计师联手,用现代设计语义表达传统文化,打造代表东方人生活方式的品牌。”贾伟表示。

黑川雅之对此十分认同,他希望能通过上上禅品,做出既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气质,又能融合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具有中国气韵的当代设计。“上上品牌是一个很新的品牌,还处于婴儿期。希望通过合作,将上上的文化建造得更好”。

据悉,黑川先生今年将为洛可可开发4个系列的上上产品,包括上上的香道系列、茶道系列、灯系列、家具系列。

篇4:贾伟 洛可可“上上”梦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这是LKK洛可可设计集团旗下自主设计品牌——“上上”的出处,也是中国著名设计师、LKK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贾伟一直萦绕心头的上上梦……

许多人对“高山流水”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体验过以石代山、以烟代水的“高山流水”香台。70后的贾伟一脸阳光,举止儒雅,谈笑风生。在他颇具创意的花园式上上生活馆内,贾伟给我们演示了最有代表性的上上禅品“高山流水”香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不是我们眼中的山,也不是功利的山,而是我们心中的山。实用、意境和体验融为一体,这就是贾伟创立的上上“新香道”。

2011年9月,英国伦敦百分百设计展,当贾伟率领团队亮出自己的上上禅品“高山流水”香台的时候,全场惊呼了!这是东方人的设计!全场几百家展商、上万件展品,只有两件被美国《Discovery》探索节目报道了,“高山流水”就是其中的一件。

今年年初,在LKK洛可可北京总部的上上生活馆,享誉全球的日本顶级设计大师黑川雅之正式签约上上品牌。上上与黑川雅之的联姻,开启了中国设计品牌牵手国际设计大师的合作先河。

没有人能想到,中国设计师能在国际上获奖,而且7年捧走7项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德国红点大奖,成为惟一荣获三项国际设计大奖(红点、IF、IDEA)的中国企业。以工业设计起家的洛可可,仅仅用七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家国际知名的整合创新设计集团,成功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伦敦布局,拥有最多的世界500强客户、中国500强客户,每年增加5~10个世界500强客户,帮助客户开发了上千款产品设计。

创业:苦中作乐

在联想工作了五年后,因为一些客观原因,20多岁的贾伟毅然辞职创业。对此,贾伟的家里人表示支持。

那是2004年,贾伟成功注册了洛可可。公司开张了,实际上就是贾伟一个“光杆司令”,办公场地也没有。通过朋友关系,他租了一个每月500块钱的办公位,招了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工资2500元。贾伟心想,这个月必须接一个3000元的活,才能把他俩养住。终于承揽了一个日本空调设计的项目,客户问他多少钱?他说,三千,就要三千。首战告捷后,第二个月,又招了一名设计师,租了一个工位,就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

“我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向家里借过钱。”贾伟说,“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创业过程特别有意思。”创业第一年,贾伟一直在招兵买马租工位。当搬到DRC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的时候,他的公司已经有15个人了,俨然一个大公司,租工位时代宣告结束。

贾伟3岁开始学国画,学了14年。17岁的时候,他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当地书画家协会主席做老师。他发现国画老师就知道办画展,整天围着领导后面转。他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就跟父亲说,“我不想学画了。”他父亲挺惊讶,因为贾伟从小就想当一名画家。

正好他父亲有个朋友是柳冠中的学生,而柳冠中被称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人”。他父亲的同学说,现在有个专业是工业设计,挺好的。他父亲就让他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那时贾伟才上高二,也是第一次到北京。在工艺美院校园里就看见柳冠中教授,一群人围着他。柳冠中长得很帅气,特别有风度,贾伟一看就把他作为心中的第一偶像。当时贾伟还带了张写给柳冠中的纸条,他一问这人是工业设计系主任,就没敢拿出来,心想先学吧。但后来阴差阳错,他没有成为柳冠中的学生,考到了别的学校。

三年前,贾伟在广东参加一次演讲,柳冠中是主持人,贾伟是演讲者,讲完后在台上与柳冠中对话。柳冠中问:“为什么学工业设计?”贾伟说:“因为您,我坚定了学这条路。”

工业设计是新兴产业,创业初,贾伟一直在思考,到底国外的知名设计品牌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发现了一个规律:获国际顶级大奖。从第一年开始,贾伟就决定冲击国际奖项。那时候,申请获奖仅报名费就几千,获奖后还要交几万,客户不买单。他把作品寄到国外,心情很纠结,想获奖又不敢获太多。没想到第一次投奖就中了IF奖。一下子,洛可可就火了。紧接着,洛可可又获了红点奖和IDEA奖。

这期间,洛可可正赶上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浪潮。贾伟笑着说:“这个过程还比较顺,在我脸上也看不到太多的沧桑感,虽乐在其中,但心中还是有苦意的。”

为什么用“洛可可”这个词作为公司名字?贾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洛可可”是西方惟一采用东方文化元素、东西方结合的艺术设计时代。18世纪,中国大量瓷器进入欧洲,瓷器上的装饰在欧洲宫廷非常盛行。他想用东方文化做新洛可可主义。

转型:设计自己

作为设计者,有一个忌讳:每天给别人做设计,从来不给自己做设计。贾伟是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国设计师,他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想做好设计,又想管好公司,但这条路是最适合他的。

他生活在一个浓郁的商人家庭,还特别喜欢画画。艺术的熏陶和商业的氛围,给他奠定了文化创业的基石。刚开始,贾伟是设计总监,所有设计都要听他的,公司做到30人的规模时,感到十分疲惫。接下来,他把精力放在了管理上,没有接触设计。公司规模到了200人的时候,贾伟又觉得他离不开设计,需要创建一个品牌,于是三年前诞生了“上上”。

洛可可的发展战略是,第一步做设计服务,第二步做有东方文化和东方美学的产品。服务客户,自己的产品,两条腿相得益彰,实现实体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型经济的结合。

贾伟用7年做洛可可,做成了中国设计界最大的一个服务品牌,7年后,他要做属于东方文化的品牌。他说,“国外需要7年塑造一个品牌,我们可能需要14年或更长时间,这条路值得走下去。”

一个设计师,先要学会为客户做设计,做大量设计案例,积累经验;然后好好设计一下自己的人生和路径;最后选择为自己做设计,创建一个品牌。当你为自己做设计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为客户做设计,你会做得更好。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个过程就是从设计到商业再到设计,无限循环下去……贾伟将设计和商业管理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nlc202309031318

作为一个具有艺术情结和民族使命的设计师和企业家,他的内心也很纠结。白天忙管理,晚上十点以后才是他自己的设计时间。300多人的团队,并行100多个项目,设计产品五花八门,从摇篮到坟墓,从坟墓到天堂,什么都有。他们像演员一样,演绎着生命的轮回。

除了贾伟,洛可可所有设计师都是80后。如何管理好这些个性鲜明的年轻设计师,的确不是易事。通过学习研究,贾伟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体系——上上细胞管理。把公司变成一个个活态细胞(小单位),以1~7个人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领导),实行独立核算,1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体,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如果发现哪个小单位出现了亏损,公司的人力资源可以将其员工分批调走,最后若还亏损,将这个单位解散,该单位领导到别的单位做员工。

洛可可坚持“温和力量创造和谐设计”的经营、设计理念,因为做设计的人容易激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像一杯热水,洛可可希望所有的设计师温和但很有力量。同时,还不断营造温暖而有创意、激情的企业文化:公司一楼大厅的小黑板上有温馨提示;设置孕婴休息室;每天都有“阳光早餐”;每个月举办一到两个温暖活动;每年组织海滨旅游;连续4年组织设计师到日本考察……

贾伟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设计师到底需要什么?我认为,设计师需要快乐。我们这里有几个都是‘富二代’的设计师,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精神和快乐,而不是生计。不为生计做设计,设计才能做好。”

上上设计师团队只有4个人,他们一直在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看书,还到戏院听戏、实地体验。贾伟选人有自己的标准,首先要热爱东方的文化,其次有传承中能够创新的意识。

现在中国非常缺少传承中创新、中西方结合的产品,贾伟决定走精品战略,用设计赚来的钱养一个上上品牌,一个品牌好比一张桌子,必须要有四条一样的腿:研发、生产、宣传、销售,以及桌面(资本、资源、信念)。

“说句实话,挺难的。目前中国对设计的认可还比较小,在设计服务层面赚到的资本还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做‘上上’,真的是一种情结。”贾伟很坦诚。这种情结来自他上大学,老师给他讲:斯堪蒂尼亚风格、意大利风格、法国的浪漫主义……他问了一个问题:有没有现代的中国设计风格?老师坚定不移地说:没有!他问:为啥没有?老师说:没有就是没有,这还用问吗……

追求:上上之道

“外国人从来不谈中国设计,外国人给中国的一个关键词和标签是‘制造’(Made in China),负面标签是‘模仿’(Copy),所以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创新者和设计者挺起中国设计的脊梁。”贾伟颇为激动。

这个支撑着他一路走来,从起洛可可这个名字,到中国第一款东方美学产品“上上签”荣获红点大奖,继而推出上上品牌的新香道系列产品,未来还计划推出上上茶、上上居、上上装、上上饰品等产品,直到实现物质和精神、事业和家庭和谐统一的上上生活。

以前,洛可可在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客户要求做西方设计理念和风格的产品,很少要求做中国风格或东方情调的产品。整个市场也很少有东方文化的尤其是中国文化的、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基于东方的文化元素和设计风格。

三年前,洛可可创建“上上”品牌,开始探索有东方美学的、有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上上”在中国被称为极品,通过研究古代和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与闻香有关。从唐朝开始就闻香,到了宋代已经盛行香道。香道是上上的第一个系列,之所以从香开始,一是香道在市场更缺乏,人们对香道的理解更浅;二是香道更适合中国人的意境之美。

“原来点香就是闻香,现在除了闻香还可以观香、触香、玩香、听香、冥香。”贾伟介绍演示了几款“新香道”的香台产品,“高山流水”、“上山虎”、“荷塘月色”、“磨杵成针”。

“高山流水”香台,记录香烟的流淌,表达以小见大的东方美学,以小景观看大山水、大世界、大气象,体现动静和意境之美。贾伟希望能回归到中国设计的本源,静心以禅,用禅宗、道家和儒家的理念去做接近中国人内心的产品。

为了让香烟出现流水的效果,他们运用一个负压原理,改造了香椎和香台,这也是他们的两项发明专利。当然,上上也有自己的商业模式,看似卖香台,一个香台的价格将近4000元,实际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卖香。你买了他们的香台,必须不断买他们的香。只有用上上的香和香椎才能出现高山流水的效果。

香的价格不等,有8块钱一支,也有888块钱一支。这种商业模式烧的是心境。陈香有提神醒脑的好处,他们有不同味道的陈香,也有适合不同性别的陈香。销售渠道主要面向高档会所和中高端人群,甚至作为国礼赠送。

“我不认为这是奢侈品,而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贾伟语重心长地说,“日本最顶级的香道大师看了我们的作品以后,他都惊讶了!‘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石有怀遇之心,卵石光滑,又有凹处,通过烟的推动性,控制流速,表达出一种节奏感。这个时代,节奏太快了,人们已经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和脚步声。做企业一定要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每个人一定要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高山流水”是为了拉近中国人与山水的情怀。贾伟举了个例子,他们曾经给戴尔做了一个项目,戴尔让洛可可和一家美国设计公司分别研究强大(Power)这个单词,看中国人和西方人理解的强大有什么不同。两家公司调研后发现,美国人理解的强大是变形金刚、超人、原子弹、悍马车等人造物,中国人理解的强大是大山、大河、海洋、地震等自然力。可见中国人对山水的理解是在DNA里的,需要更强势的品牌和设计师的作品来唤醒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结。

“上山虎”记录香灰在香台上的整个轨迹。香点完了,香灰静静地躺在香台上。虎是山中之王,以虎喻人,以石代山,每个人像这只虎一样,希望登上人生的平台。用一炷香表达虎上山的轨迹,最后虎并没有征服这座山,留下了一段段的脚印。每个人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碌碌无为,都会有一个轨迹写在自己人生的平台上。这件作品的寓意是步步登高,虎啸人生路,香枝燃尽,轨迹犹存。

上上新香道系列作为首批东方美学产品和东方文化品牌,反响很好,现在正开发上上茶道系列。最终唤起东方美学,唤起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唤起一个时代对自己文化的觉醒。

“经济的复兴和文化的复兴,才能让中国真正崛起,让中国人真正找到自信。”贾伟表示,“以前中国的品牌有三种味道:第一种味道叫血汗味,第二种味道叫机油味,第三种味道叫铜板味,这三种味道铸就了中国曾经的钢铁长城——中国制造。今天的品牌必须要有人味,有人的品质、品味、品德,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贾伟呼吁,希望更多的设计师从建筑美学、服装美学、空间美学、平面美学、产品美学等几个角度,来进行共同的探索,最终找到中国人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的“上上之道”。

篇5:洛可可

洛可可家具风格实在巴洛克家具造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的家具形式。它吸收并夸大了曲线多变的流动感,大量采用C型,S型曲线,以复杂的波浪曲线模仿了贝壳,岩石的外形,致力与运动中的纤细与华丽,强调使用中的轻便与舒适,打破了对称的格局,并以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形象作为主要装饰语言,叶子和花交叉错穿插在岩石和贝壳之间,外形轮廓不规则的形式遮住了传统的结构,熟悉的雕刻形式与令人耳目一新的图案有机的.统一在一起。而这些富于想象的成分在这种并不实用的结构基础上是极其成功的,镜台,半圆狭台等家具的外轮廓都变得极其夸张,但橱柜、椅子和桌子的结构形式,都还是以矩形基座为基础的,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常见的装饰图案有:植物类,如小花叶,球花、系有丝带的小花束、花形优雅的花篮,玫瑰花等;古典乐器类,如小提琴、方孔竖笛等;打猎和捕鱼等生活题材,如弓、箭、火炬和女牧羊人的草帽;神话故事题材等。

一般来说,洛可可家具主要强调表面的装饰设计,以使人们的眼睛不去注意那些矩形的连接部分,另外,还发展了青铜镀金、雕刻描金、线条着色或镶嵌花线与雕刻相结合等装饰手法。所有这些做法都致力于追求家具本身的纤巧与华丽,强调适用中的轻巧与舒适,以均衡代替对称,形成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新艺术风格。这类家具都以青白色为主要基调,在此基础上以雕刻件、金色的自由曲线、贴金彩绘的浮雕进行装饰和点缀,这种精雕细作的家具构成了现实社会自由、轻松、浮华绚丽生活场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篇6:洛可可

也许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中,你可以遇到清晨的阳光铺洒在火山山谷的冰河雪地之上;露宿在库赛湖畔,能够享受帐篷缝中漏下来的星光;又或者是偶遇藏羚群,透过望远镜欣赏它们轻盈的姿态和水灵的大眼睛……。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境内,南沿与唐古拉山脉交界,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西长近400公里,南北宽约280多公里,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无人区(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在严峻的天气条件保护下,“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山峦巍峨连绵,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冷峻挺拔。这里同时是野生动物的天堂,230多种野生动物生活在广阔的土地上。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驱车在可可西里的空间里,你会意外地发现它们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撞入你的镜头。

(来自悠哉旅游网的推荐)。

#跟着大片去旅行#。

爱乐活生活医疗旅行。

电影《可可西里》

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篇7:洛可可

洛出书

作者:郭邕朝代:唐体裁:五古 德合天贶呈,龙飞圣人作。光宅被寰区,图书荐河洛。

象登四气顺,文辟九畴错。氤氲瑞彩浮,左右灵仪廓。

篇8:洛可可时期的喜歌剧艺术

歌剧从佛罗伦萨诞生之后由于正歌剧相对公式化, 千篇一律神像般的人物和说教式的情感被人们厌倦而开始逐渐衰退。作曲家为了打破这种僵局, 尝试性地在正歌剧中插入了幕间剧 (intermezzo) , 通常安排在歌剧两幕之间, 有时亦可安排在全剧结束后上演。幕间剧普遍分为两场, 16世纪时初具雏形, 17世纪逐渐定型, 18世纪开始在意大利喜歌剧中广为使用。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 具有喜剧特征。

1733年8月28日, 佩尔戈莱西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 的正歌剧《傲慢的囚徒》 (Il prigionier superbo) 在那不勒斯上演, 结果在其中加入的幕间剧《女仆作夫人》 (La serva padrona) 大获好评, 次日又要求再次上演, 不久便传遍意大利各地。这部幕间剧把机智聪明的女仆刻画得栩栩如生, 音乐轻松活泼, 充满生活气息。佩尔戈莱西在此剧中创立了一种形式, 这种新体裁用模仿正歌剧中咏叹调的独唱去嘲弄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歌剧, 使它在200年内成为意大利喜歌剧的基调。此剧的上演标志着意大利喜歌剧的诞生, 自此喜歌剧逐渐趋向成熟并从意大利传播出去。

一、喜歌剧的特点

喜歌剧这一术语指在风格上比正歌剧轻松的作品, 中文词汇来自于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 是欧洲各国出现的带有轻松风格的新型歌剧。他的“新”表现在题材内容、演出方式以及语言上。题材取自日常生活, 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较为通俗易懂。

喜歌剧在内容上打破了正歌剧以王公贵族为主角, 市井平民只能充当配角的局面。不再赞颂神话或历史的英雄, 而表现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主要采用日常生活中富有人情味或滑稽性的故事为脚本, 音乐多为较简单且通俗的旋律和调子。在形式上, 打破了严整、典雅的结构, 曲式自由, 只需少数人物在简单的布景里演唱, 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在表演技巧上运用散文式的歌词, 节奏随语言而动, 特别是绕口令式的宣叙调十分生动诙谐。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 终场时全体角色陆续登场, 以重唱、小合唱造成高潮以赢得观众的赞美。与此同时, 喜歌剧台本变得更为精炼, 伤感悲怆性格的情节脱颖而出, 与传统戏剧情节并存。

继意大利喜歌剧之后, 欧洲各国也出现了各自的喜歌剧, 颇有成就的属法国喜歌剧 (opera comique) 和德国歌唱剧 (singspiel) 。唱词上运用本国的民族语言, 打破了正歌剧时代意大利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 法国喜歌剧和德国歌唱剧对话用念白的形式, 而意大利的喜歌剧将对话配上音乐变成宣叙调来咏唱。意大利喜歌剧一直保持它特有的轻松戏谑的风格, 并且强调重唱与乐队在终场的作用, 始终以表现精神世界最个性化的情感作为中心题材。意大利喜歌剧的实际表现比法国喜歌剧和德国歌唱剧更成熟, 也更具艺术魅力。

二、喜歌剧之争

喜歌剧《女仆作夫人》在意大利取得成功之后, 在1746年和1752年佩尔戈莱西带着这部喜歌剧两度在巴黎公演, 引起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长期争论, 许多法国的文人、音乐家及皇室人士都卷入了这场论战。以路易十五为首的贵族保守派支持吕利、拉莫为代表的法国乐派, 认为它破坏了歌剧的神圣传统, 坚持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 维护所谓“法国歌剧传统”。以皇后和卢梭等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支持这种新的歌剧体裁, 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新鲜活力, 批评法国人刻板保守的趣味。

在论战难分胜负的情况下贵族保守派推出了一部叫做《狄东与清晨》的新作品, 并借助蓬帕杜尔夫人的威力大造声势, 试图压倒百科全书派, 但这部作品表现平平。而支持意大利喜歌剧的作曲家卢梭亲自创作了一部田园风格的喜歌剧《乡村占卜师》 (1752) , 他把意大利喜歌剧的长处和法国庙会滑稽歌剧中的特点结合在一起, 把歌唱和对白结合在一起, 把舞蹈和哑剧结合在一起, 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改革观点。

这场论争不仅仅推动了喜歌剧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 而且促进了法国早期喜歌剧的创作, 还形成了法国式喜歌剧的基本模式。这场争论不但解决了一个有关艺术风格和标准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 它开启了一个时代, 并以描写人性和人的感情为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三、喜歌剧的伟大意义

1. 产生了新的题材——从神性到人性、从神灵的世界走向民间

正歌剧是一种严肃的歌剧, 题材崇高, 多取神话中英雄牧歌式的故事, 描写的都是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有关帝王将相或是鬼神的传说。正歌剧中题材选定, 正是王权对人类的统治, 里面的神灵象征着王权的强大与庄重。喜歌剧开创了新的歌剧题材, 取材于日常生活, 描写的对象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逐渐转向了人间的真实情感, 这在歌剧史上可谓是掀开了伟大的一页。正歌剧给予人们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的激情, 是远离人间的所谓的崇高和质朴, 而喜歌剧这种新的歌剧题材, 真正把歌剧音乐从天上带到人间。

2. 人物形象的塑造——重视人物形象个性化的刻画

一部成功的歌剧不仅要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妙音乐之外, 而且更重要的是用生动的音乐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伟大的歌剧作曲家透过社会时代的因素, 诸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 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奥妙, 刻画更为典型的人物形象。

喜歌剧在继承正歌剧的优良传统之外, 用幽默, 讽刺等喜剧手法使之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 开始重视人物形象个性化的刻画和音乐在人物感情刻画上的作用。成功的歌剧往往要依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支撑, 而音乐则是人物造型的关键。戏剧性的音乐构成剧情的脉络, 推动剧情的发展, 把音符对准了有个性的人物, 大胆地歌颂人的爱情, 而非抽象的感情。

3. 发展了男中低音在歌剧的角色地位

我们不难发现, 在喜歌剧中男中低音角色往往比较多, 承担了歌剧最重要的角色, 这和当时歌唱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之前正歌剧的主角, 往往是女声占主要地位, 即使是男声角色, 一般由女中音或低音来替代, 这是当时的审美趣味和歌唱技术的因素所决定的。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 男高音声部在演唱高音时还是显得很困难, 而男中音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演唱可以说已经游刃有余, 所以男中低音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优势, 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女仆作夫人》中男中音乌贝托的音乐唱段一经上演便成为喜歌剧的典型, 体现出了意大利喜歌剧的成就之一, 充分发挥了男中音的潜力。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莫扎特创作出了伟大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的妙笔刻画出了费加罗活灵活现的角色, 论他的身份只不过是个佣人, 原先在正歌剧里只能是跑龙套, 可是在这部喜歌剧中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4. 促进交响乐的形成

喜歌剧的发展对正在成长的交响音乐特有的语汇产生了一定影响。喜歌剧的大师也都积极参加了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对于交响乐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创造, 这就是与剧本的内容相关, 并作为剧情前奏的序曲。后来曼海姆乐派 (Mannheim) 的创始人施塔米兹 (Stamitz) 父子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交响曲。

四、结语

喜歌剧所描写的对象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逐渐转向了人间的真实情感, 反映社会生活, 揭示社会现象和规律。喜歌剧使歌词与音乐巧妙的配合, 使音乐与人物形象相吻合, 把快活的旋律与急促的音型模式结合, 用男低音塑造性格突出的有趣的人物。所有这些特征都在后来的罗西尼和多尼采蒂的喜歌剧里, 以及在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 (Falstaff) 和费拉里的《四个鲁莽汉子》 (I quattro rusteghi) 等作品中得到再现和发展。

摘要:喜歌剧产生于18世纪30年代的洛可可时期, 由正歌剧中的幕间剧发展而来。取材于日常生活, 富于民族和民间色彩, 具有喜剧特征。喜歌剧把歌剧中描写的对象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灵转向了人间的真实情感, 这在歌剧史上可谓是掀开了伟大的一页。不仅为歌剧打开了新的天地, 而且为歌剧体裁注入了新的血液, 同时意味着对传统审美意识的挑战。

关键词:洛可可,喜歌剧

参考文献

[1]王沛纶.歌剧辞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3.

[2]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3.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7.

篇9:洛可可的“土豆魔法”

位于内蒙古武川县草原深处的宝坤农业创意庄园,正在把小土豆发展成大产业。“以前是一车一车卖,现在是一个一个卖。”当地农民乐开了怀,既能旱涝保收,还能脱贫致富。武川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年收入2200元,到庄园上班后,一个月收入就能达到1000元。

2009年初,北京洛可可国际创意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与宝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手打造中国首个“田园生活综合体”——宝坤农业创意庄园。该庄园占地面积2000多亩,以创意为先导,土豆为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养鸡、蔬菜种植、休闲旅游等产业,通过注入科技、文化、生态元素,立体打造武川创意农业。

“现处于1.0到2.0的升级过程。”洛可可创意农业首席执行官马达飞说,第一阶段就是个农庄,如今已成了创意农业综合体。今后还要投资17亿元,打造光伏农业,光伏发电的一部分用在温室大棚,剩余电量上网输出。

此外,双方还共同推出连锁快餐品牌“薯鲜升”,把土豆等薯类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建设百厨万店(100个中央厨房、1万个店面),采用先进的食品鲜烤工艺和标准化生产体系,以连锁加盟的方式进行店铺经营和扩展,打造城市健康新鲜食品产业链。目前,内蒙开了一家,2013年将在全国各地开几十家。按照预期,未来十年销售收入可以达到100亿元。

马达飞告诉记者,马铃薯在国外是主食,在国内是边缘化蔬菜,实际上,马铃薯是赐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随着高科技的马铃薯进入种植领域,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会得到民众认可。如果中国人对马铃薯的摄入量与欧洲人持平,可以减少1/10的粮食进口,而且增加土豆的附加值,既可以鼓励农民种土豆,又可以鼓励市民消费土豆,解决了土豆的生产、销售和市民的健康问题,市场前景广阔。

据了解,马铃薯等薯类作物可以设计开发出一系列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各种薯类产品,包括薯条、现烤马铃薯、紫薯汁、小食品等;超市薯类食品,如薯泥、薯粉条、马铃薯淀粉;做成薯类蛋糕、点心进入食品加工领域;纳入政府、学校、企业等集体采购的薯类产品。

创意嫁接农业

以工业设计起家、在文化创意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洛可可,为何把另一只脚踏进这靠天吃饭的“老土”产业呢?

五年前,一个农业投资人士(即后来的洛可可创意农业公司董事长),希望与洛可可合作,做创意农业。洛可可创始人贾伟对此十分慎重,考虑了一两个月后,欣然应允,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把创意农业与工业设计相结合,一点点去尝试,如农产品的包装、有趣味的农业礼品等,然后再进一步拓宽业务。

2008年,洛可可设立创意农业事业部,一年后正式成立创意农业公司。马达飞透露,除了机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双方都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创意,需要转型升级,而创意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有益探索,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马达飞表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是一道绕不过的槛。传统农业以生产型农业为主,如种植、简单加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现代服务型农业应运而生。

服务型农业以需求为导向,包括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过程,大大拓宽了传统农业的视野。例如,一杯茶,追溯到起点是农业,中间经过工业过程,后面的环节又涉及服务业,国外称之为第六产业(1+2+3),中国可以把它叫创意农业。还有,麦当劳的薯条为何又长又好看,因为它从品种、种植、加工到品牌、服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这就是创意农业。

据了解,创意农业由创意产业拓展而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在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日渐兴起。近年来,创意农业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内蒙等地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四年多来,马达飞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南征北战,学会了各地方言,仅湖南永州去年就去了13次。他认为,创意农业要实现顺利发展,离不开12个字:一是产融协同。创意农业需要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展农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二是政商协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的农村,打造田园式的生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要抓生产,更要发展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必须有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三是营盈协进。对一个服务型农业项目,既要运转起来,还能实现盈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打造美丽农庄

“创意农业让农村更美、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这是洛可可三年前提出的美好向往。在国内,洛可可既是创意农业理念的提倡者,又是创意农业实践的先行者。

建立了近100位国内外专家的创意农业智库,如种植专家、休闲农业专家、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专家、经济学家等,有针对性地提供创意农业解决方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农学院三所大学提供农业科技支持。马达飞还亲自发起成立新农学派,从学术层面思考创意农业发展。

特别是洛可可依托工业设计的领先优势,将多年在工业领域积累的创意方法,移植、吸收到农业领域去,并进行消化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意农业。

洛可可创意农业与通州区政府、金福艺农策划打造的“番茄联合国”,掀起了一场创意“番茄风”,胡锦涛曾专门进行考察。园区里有三十几个番茄品种,十几种颜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从营养价值角度而言,各种番茄所含的营养元素不尽相同,每种番茄也有每种番茄的适宜人群。番茄联合国庄园使更多的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以在通州找到一个好玩、好吃、想念的地方,真正体验到置身于“番茄联合国”的乐趣。

马达飞介绍说,除了种植、体验番茄,我们还推出了与番茄相关的产品,如番茄宴,所有的杯盘碗碟勺筷等餐具,都采用番茄元素,进行工业设计,增加了番茄的附加值。

篇10:洛可可

洛北村居

作者:韦庄朝代:唐体裁:七律 十亩松篁百亩田,归来方属大兵年。岩边石室低临水,

云外岚峰半入天。鸟势去投金谷树,钟声遥出上阳烟。

篇11:小兔可可作文

有一年的中秋节,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来给大家送月饼,看着玉兔蹦蹦跳跳,很快乐的样子,可可突然羡慕起了玉兔妹妹的生活:可以跟着嫦娥姐姐到处去旅游,多幸福啊!于是,可可就呆在家里,天天等着嫦娥姐姐的到来。

小熊贝贝来找可可玩,可可摇摇头:“不空不空,我在等嫦娥姐姐呢!”

小鸟晶晶来找可可去听音乐会,可可摆摆手:“不空不空,我在等嫦娥姐姐呢!”

小鹿甜甜来找可可去早锻炼,可可躲在被窝里:“不行不行,我在等嫦娥姐姐呢!”

终于,第二年的中秋节又来到了,嫦娥和玉兔来到森林王国,给大家送月饼。小兔可可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嫦娥姐姐,我不想要月饼,我想跟你去月球。”嫦娥姐姐笑眯眯地说:“可可呀,我知道你等了一年了,我送你两个愿望吧,不过你可要慎重考虑之后再许愿哦!”

于是,小兔可可许下了第一个愿望,来到了月球上,过上了玉兔妹妹的生活。一个月下来,可可发现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非常地忙,整整一年都在做月饼,根本没有时间到处去旅游。可可好奇地问道:“玉兔妹妹,你和嫦娥姐姐天天做月饼,不觉得很枯燥吗?”“不会啊!”玉兔回答说,“嫦娥姐姐做月饼皮,我做月饼馅,做出各式各样的月饼,到中秋节那天,我们就把月饼送给地球上每个小动物,大家分享到了我们的辛苦成果,我感到非常快乐呀。”

上一篇:非结构化WEB数据库与图书馆多媒体信息资源的组织利用下一篇:动嘴美术课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