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儿读后感

2022-07-08

第一篇:可可香奈儿读后感

香奈儿读后感

至魅儿香奈儿

-读《香奈儿的态度》后感

神秘复杂、羞怯警觉、思想细腻、性格生硬、言语简洁、手指灵动是保罗莫郎对香奈儿的看法。香奈儿,一位坚强的复仇女神,是半个世纪的巴黎传奇,她的孤独、她的事业、她的爱情、她的人生都时刻引起我们或歆羡或慨叹或敬畏的复杂情绪。香奈儿的世界仿佛如群星璀璨的银河。居于时尚与艺术之都巴黎,她所交往的朋友都是那个时代可圈可点的杰出人物。

香奈儿出身贫寒,甚至姨妈们也曾嘲笑她的祖母是一个牧羊女。少女香奈儿以她的骄傲和固执反抗着一切,分外珍爱自己,也分外渴望关爱。以一个牧羊女的身份投身与这场革命。工作之余,香奈儿过着清教徒一样的生活,阅读成了她唯一的爱好。她曾被毕加索称赞为“欧洲最有灵气的女人”。与众多艺术名流的交往显然给香奈儿的传奇平添了一种华丽格调。她并不美丽,但她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都具有让人难以抵挡的魅力。香奈儿独特的金钱观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她用金钱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修养与教养,与他们的出身毫无关系。她设计服装,也设计生活。剥落半个世纪的巴黎传奇,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设计师的光环。她用自己的设计为自己带来快乐。因为在那样孤独漫长的一生中,快乐毕竟是能够慰藉灵魂的东西。

要像她一样,做让自己让别人快乐的设计,吸取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建议精华,但是要坚持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想法。无论怎样,都不要迷失自己。爱自己,爱生活。“金钱给生活以点缀,但金钱并不是生活”。专注工作,专注生活。塑造一个迷人的自己,而不是在金钱里迷失的自己。

香奈儿的风雅和她的传奇一起随着另一代人的脚步流传,留下时光所无法磨灭的踪迹。

第二篇:可可西里读后感

在巴颜喀拉山以西,昆仑山以南,唐古拉山以北有一片广阔而神秘的无人地域。藏族人称其为“阿青公加”,意思是“青色的山梁”。在蒙古语里它更被称为“可可西里”,意思是“美丽的少女”。在这神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一种不凡的生灵在飞一般地成群奔跑。她们是这片极度冷清连空气都极度稀薄,非常不适于生命存在的广大地域里最优秀的生命,名叫藏羚羊。千百年来,正是由于人的生命难以接近这块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土地,才使得这种动物能够一代代地生存繁衍。然而,这些美丽的精灵却一个个地倒在血泊中„„

《愤怒的可可西里》这本书记载了作者与十位参与《可可西里一号行动》亲身经历的难忘事件,主要介绍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藏羚羊的悲惨命运。遭非法掠杀进行非法贸易。中央电视台的抓住这种现状进行现物实拍、报道这一事件,并呼吁拯救濒危动物,以保护自然环境。

读罢此书,心里一次次地涌出无法抑制的愤怒和悲伤。仿佛自己就是作者一样,也亲身经历了这次行动。

这是一个文明的时代,然而这就是“文明人”对那些“畜生”的文明事迹!真是悲哀!藏羚羊的悲剧,正是可可西里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而让它们走向悲剧的,只因人性的贪婪与残忍„„我想可可西里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她广袤浩瀚、奇丽壮观的景色之中,她,还蕴涵着生对死的抗争精神。可可西里,这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当那些被金钱利益诱惑的人,罪恶地抠动手枪时,我为他们的行为感到无耻和愤怒,同时,对倒在血泊中的藏羚羊感有深深的负罪感。当看到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藏羚羊的数目有所回升时,或许,我们能得到一丝安慰,但却决不是对人类的宽容。看罢本书,我总是想:“这些人死得值吗?”。但是,在这些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中,没有任何人比他们自己要更清楚进入可可西里意味着什么,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稀薄的空气,险恶的流沙,还有盗猎者罪恶的枪弹,这些都可能随时吞噬人的生命。的确,他们死得有些孤独,有些无助,但他们在一生当中所拥有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捍卫是其他人所没有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故事,可能,回触动埋藏在人们心中的良知,把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界的友爱重新荡漾在青藏高原的上空。

我是带着忧伤和悲愤的心情看完这本书的,然而,中国又何止只有一个悲惨的可可西里呢?人类什么时候才能觉醒?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做什么是有效的! 对于可可西里那个神秘却总是勾起人们血腥杀戮藏羚羊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某种悲哀的感觉。一本《愤怒的可可西里》,让人感受悲怆与愤怒,直面血腥和死亡,直抵人类灵魂深处......

书只是一个载体,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从灵魂深处去保护地球这个美丽家园!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的意义„„

第三篇:《可可西里》观后感

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可可西里》时带给我特别深刻的感受。原来人们是用生命来保护野生动物,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凶恶的盗猎分子。看似纪录片的电影,真实的描写了这些我一直觉得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

看到无人区那些只剩下一堆堆尸骸的藏羚羊,不光是巡山队员不可遏止的愤怒,相信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在愤怒。我不禁质疑,藏羚羊的毛皮就那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为什么要一再残杀藏羚羊来获取羊皮。把动物披在身上的人是最可耻最丑恶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也许盗猎分子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在不得已干盗猎这行,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是被逼迫的,也许藏羚羊皮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经济来源。可是,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某些自私的人类才使得藏羚羊具有了商业属性吗。为什么要牺牲的是藏羚羊,甚至是整个族群呢?作为人类自私欲望的牺牲品,藏羚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类不会满足于藏羚羊。水貂、狐狸甚至老虎、豹子,是不是所有动物的死尸都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呢。仅仅是一己之欲。人类从动物身上索取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了,对他们的保护力度又太小太小。作为日理万机的政府,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闲钱来管哪个动物又被杀了呢,也许他们也在享受这些动物的死去带来的福利。保护野生动物这事,还真是得靠人们自己的良知来进行。我们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者,只是和万物和谐的共存一处而已,没有任何权利主宰别的生物生死。反思吧,人性的自私已经害死了多少生命!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说的真好,不深入了解是不会知道事情的真像。偏远地区是很落后,也因为他们落后,少了很多物质的诱惑,不必烦恼房价,不会过分在意外在。他们活的单纯而幸福,他们同大自然打交道,满足最基本的简单生活,多好。可是当另一些人打野生动物的主意时,他们用生命来捍卫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生命可贵,即使是动物。良心、狼心,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影片最后日泰队长的死让我感觉到了一丝绝望。没有食物,汽车抛锚,队员伤亡,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行。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仍平静的坚持说:放下枪,跟我走。他的愤怒与执着、责任与艰辛都深深的打动着我。最后,连日泰这样的好人都死在了盗猎者的枪下。那么,还有谁都拯救这些藏羚羊呢?靠谁„„影片毫不遮掩地将好人送走,留这些无知的被金钱诱惑得没了自我的人们一走了之。留给我们如此绝望,如此凄凉。“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杀戮与死亡如此真实,生命如此苍白。突然感觉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矫情的环境里,所有的东西都被镀上了金色,披着美丽的外衣,虚假,都那么虚假。所有的人和事都做着互相欺骗的勾当,伪善横行。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是伪装的,你快乐吗?你为什么装的很快乐,又为什么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说起理想,大家都说戒了。说起信仰,大部分人说信仰是什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不活的真实点呢。做真正的自己,就算被嘲笑。活的简单点,生活不需要伪装和粉饰。做你自己想做的,即使在这个世界看来,你很天真。

第四篇:《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在蒙语中的意思一为“美丽的少女”又或是“青色的山梁”。

看完全片,我才了解导演陆川为什么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

影片《可可西里》经过全片的实地拍摄,即展现了可可西里的天堂般的美丽神圣,又刻画了可可西里地狱般的恶劣环境。同时讲述了一个关于为保卫藏羚羊而成立的西藏巡山队真实的感人故事。影片以天葬的仪式开场,以天葬的仪式结束,阐述了一个生命与死亡、信仰与永恒的轮回。给人以无比的震撼,纵使是好几天前看的,我也迟迟不能停止对片原始荒林的深省,脑中仍时时浮现出日泰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放下枪,跟我走„„

这是一首歌颂人类生命与信仰永恒的史诗,更是一个戈壁滩上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的绝唱。

由于政府的保护意识极其的薄弱,在藏羚羊濒危告急之时虔诚的藏族人民完全自发的组成了可可西里巡山队,然而它的诞生源与民间,他们没有编制,然而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的羊不能灭,我们的符号不能丢。就为了这个信念,他们与狩猎者展开了一常旷日持久而又艰苦异常的斗争,他们在浩瀚无边的可可西里第一次留下了人类文明的脚印,但也许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脚印。在那个不毛之地他们面对的环境是异常的恶劣,到处是风沙乱石,可他们的后面是正在遭受屠戮的濒危的藏羚羊啊!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坚持到底。为此他们不断的奋斗着,付出着,甚至是不知何时何地的牺牲,但他们也有亲人也有家啊。然而他们把藏羚羊当成是更亲的亲人,把可可西里当成是更大的家,因此无论在多么艰苦多么寂寞的巡山途中他门的信念从未泯灭,他们的意志依旧坚定,他们的目标依然鲜明。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羚羊,在他们眼中它们是和我们一样的生灵啊。可是他们缺钱,缺人,缺装备他们的步枪在面对冲锋枪的扫射时是何等的力不从心,但他们没办法啊,他们只有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藏羚羊更少的牺牲,这是多么一种难耐的无奈啊,他们的局面和当时我们英勇的八路军打天下时的小米加步枪对抗日军有着同样的意义,因此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也是最可敬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从生命上升至生灵意义上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光辉,他们同样也体现了我们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共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他们是在那个黑色的年代啊,他们的处境是那样的无法言语,他们中有一人在漫无边际的荒野孤身生活了三年,那可是几乎与世隔绝的三年啊!当他们面对流沙侵蚀时他们身旁却空无一人,当他们面对肆虐的狂风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时,他们的救援物资却因他们的同伴因遇流沙牺牲而搁浅,当他们经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跋涉赶上狩猎者时,他们却只有被包围的份,他们死不瞑目啊,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年迈的父母,可爱的孩子,温暖的家庭和正在一只只正在不断倒下的藏羚羊啊!

人!这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动物,具有无边的智慧,可是由于贪婪,我们毁灭了大片森林,由于贪婪,我们每年数以万记的物种在消失,也是贪婪几百万藏羚羊锐减到1万只。我悲痛,悲痛于人们的无知。

几百张羊皮在巡山队员愤怒的目光里静静的、躺的无边无际,像是在控诉人类的贪婪凶残,冷酷无情!盗猎者中负责剥皮的工人说“剥一张皮子五块钱。”撕

扯着那柔软的皮毛心里坦荡荡?活生生的一只动物,前一秒活蹦乱跳,后一秒鲜血满地,可怜死都无完尸。给你五块钱,你就撕下了自己的画皮,露出黑色的面孔。悲哀呀!无知呀!

影片从强巴无奈地倒下开始,然后是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的贯穿全剧的尕玉,再到雷厉风行的巡山队队长日泰,情深义重的刘栋,矜持忠恳的洛桑,青海师大的伊西„„最后才是狡奸龃恶的盗猎头领,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惟妙到了极致。但丰富多情的生命却在刹那间无声的停止了,一声枪响强巴的生命结束了,刘栋在全无征兆的情况下无声得被流沙瞬间吞噬,洛桑在白茫无际的雪山中挣扎道“我们走不出去了”,没有停顿,没有给观众调整情绪的时间,很快,日泰也倒在了盗猎头领的枪口之下。

仔细回味剧中的角色,日泰始终矜持着自己保卫可可西里的信仰,虽然因为巡山队的经费问题也卖过收缴的羊皮,但他从未触犯过自己信仰的底线,最后因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盗猎头领的厚待而遭受了灭顶之灾。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可以衡量评价一个人,正如磕长头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 影片中刘栋是一个较为浑厚丰满的人物,他有着自己的爱情,他本可以幸福,但他仍

选择了自己的信仰,无声的为日泰奔波卖命,然后无声得陷入流沙,恐慌抑或镇定,双膝入沙后,挣扎已是徒劳,他只能等待死亡.。而比起流沙的肆虐,更为令人恐惧的是被孤独所吞噬.因为那里没有光亮,没有声音,也没有了感情,只有孤独的躯体,他只能渴望死亡.幸好,他很快会因为窒息而亡,不然那里将会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地狱. 就这样,一个人以及他的七情六欲他的善善恶恶就此消失于荒漠,没有求救,没有哀号„„

接着是马占林,可能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也让自己当过医生的儿子救了肺水肿倒地的巡山队员,最后自己也救了主角尕玉一命。影片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很抽象,没有歌颂,没有讽刺,没有批判,没有鞭笞,五块钱剥一张羊皮的他我们或许只能用鲁迅的“麻木”儿二字来形容。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阿旺这个角色,他为了保卫藏羚羊不被偷盗者杀害在荒漠中一住就是三年,因为人手不够没有只能留他一人看守山区,是什么能过让他可以战胜恶劣的环境,直面孤独三年如一日默默地保卫着可可西里,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当那些藏羚羊挣扎的身躯、抽搐的四肢残酷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看见遍野血红的骨架、看见中国最后一片原始荒漠可可西里正在被卑劣的小人蹂躏你会如何选择?

我会选择孤独!

孤独的人固然是可耻的,因为他们往往狭小、自闭、消极、悲观, 但如果为了埋没孤独而刻意去屈求喧嚣、繁杂、势力、虚伪的世俗,我更愿意孤独地隐没在可可西里的流沙之中.

最后当我们看到可恶的刽子手遭到惩罚,看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时,我们落泪了,我们哭了,我们失声的哭了,因为我们可以仰天长啸:伟大的巡山队员们安息吧,你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藏羚羊有家了!在电影落下帷幕之时我想起一首诗:

当夕阳离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悲壮/当河水远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向往/在最危机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起胸膛/像熊熊的篝火把寒夜照

亮/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耸起脊梁/用生命和热血把祖国的命运承当/昆仑峰相连着黄河涌大浪/中华民族五千年气概何等辉煌!向伟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队致敬!

第五篇: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

——观《可可西里》论文

摘要:可可西里是一个多重代名词,是一个地理名词,是在可可西里那片土地的藏羚羊,是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的代名词,《可可西里》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迫切需要我们保护的环境和向巡山队员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关键词:可可西里牺牲保护环境实现自我找寻目标

《可可西里》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震撼,看完后久久不能从这部影片的画面中回到现实。

可可西里,又称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带”。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带。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000m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环境险恶,令人望而生畏。人类无法在那里长期生存,只能依稀见到已适应了高寒气候的野生动植物,且总数量有限。人们给这里起了许多可怕的绰号,如“神秘的死亡地带”、“死亡线”、“人类的禁区”、“生命的禁区”等等。 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体现出一种很孤独的气息,最尤为特殊的是西藏的天葬第一次添置到影片当中。开篇中就以强巴的死亡和对于猎藏羚羊拨皮的场景奠定了电影的主题思想与基本色彩。每当看到影片中有秃鹫的身影闪现是,总是在有死亡出现时,有尤为让人心惊是由四五百只藏羚羊的骨架,与一个个羊皮瘫在地上是很悲烈的场景,很想闭上自己的眼睛但又不得不去体会那种悲情。这部影片深深的塑造了每一位主人公与他们所做的事。不得不说,他真的让我得到深深思考与反思。影片对音乐的运用也是颇为出众的,它似乎永远是低沉悠扬的,仿佛是一种生命之声,如每当镜头对准连绵不绝的山脉时,沉重的音乐便会响起伴随着藏民的歌声,回荡在高原之上,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对于环境那是毋庸置疑的。当看到一只藏羚羊死时,我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当听到在几年的时间里藏羚羊的数量从100万只降到不足1万只,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但我们是否想到,那是从一只只的数量积累上去的,如果没有,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我们使用每一双一次性筷子时,我们可没有觉得我们的行为对于整个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但当每一个都这么想时地球已经被我们破坏的千疮百孔。为什么总是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去反思我们当时做的是有多么过分。韩寒曾经说过:“人本性贱”。我们是否能这个真正的改变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做不悔的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那些活着的或许是死了的巡山队员同样是可可西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下生活的太久太久,有父母的关爱,老师与同学的关怀,使我们忘记了血腥与暴力。那些电影中人物的真正的原型杰桑·索南达杰、哈希·扎西多杰、靳炎祖、尕仁、白辰、索南诺布、日尕、拉巴、纳美才仁、才仁文清、扎西才让、尕玛、仪加、扎江,让我们深深的敬佩。当他们面对流沙侵蚀时他们身旁却空无一人,当他们面对肆虐的狂风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时,他们的救援物资却因他们的同伴因遇流沙牺牲而搁浅,当他们经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跋涉赶上狩猎者时,他们却只有被包围的份,他们死不瞑目啊,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年迈的父母,可爱的孩子,温暖的家庭和正在一只只正在不

断倒下的藏羚羊啊!

我只想说,向我们伟大的巡山队员致敬!或许这样的斗争不会结束,但我们会斗争到底,为我们子子孙孙未来!

上一篇:科技创新节策划书下一篇:科目四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