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白杨》阅读答案

2024-05-04

《串白杨》阅读答案(精选6篇)

篇1:《串白杨》阅读答案

1.“没想到,那串白杨的幼芽拔不胜拔”,“拔不胜拔”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2.串白杨与白杨树有哪些不同?

3.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五叔什么样的心态?

4.五叔的“无可奈何”表现在什么地方?用“ ”在文中画出。

5.串白杨要求怎样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6.作者赞赏串白杨,实际赞美了什么?

7.对于串白杨和白杨树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篇2:《串白杨》阅读答案

2.(1)叶子和树皮的颜色不同,串白杨是绿中泛银,而白杨树则是纯绿色的;(2)生命力不同,白杨树栽到哪里长到哪里,栽一棵活一棵,而串白杨栽一处,长几处,栽一棵,长一片。

3.深恨串白杨。

4.那串白杨已长到周围邻居家的房前屋后,不知不觉五叔院子里的那些牡丹、月季又蔫巴巴的,半死不活,因为那些花丛中又冒出了串白杨的幼苗。

5.只要一个生存的权利,即只要泥土就行。(意思对即可)

6.无拘无束、顽强不息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7.“略”

★ 《白杨》

★ 孔融让梨课文内容

★ 金子课文内容

★ 新版二年级课文内容

★ 《珍珠泉》课文内容

★ 白杨读后感

★ 白杨教案

★ 白杨课件

★ 白杨说课稿

篇3:《串白杨》阅读答案

一、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思路

《白杨》写的是作者在去新疆的列车上的所见所闻。课文通过赞美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而赞美了边疆建设者们热爱祖国、献身边疆的精神。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文章先写在列车上看到沿途的白杨树,着重介绍了它生长的恶劣环境和高大挺秀的身影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接着借父亲和孩子的谈话表达了对白杨的深情赞美,通过议论“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抒发了作者对“爸爸”及无数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结尾讴歌新一代扎根边疆的建设者正在茁壮成长。

二、鼓励质疑,了解学生思路

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思路。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充分自学,在自学中质疑。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他们探索作者思路的过程,而有疑问说明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内容之间有距离。教师了解这一距离后,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缩短这一距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作者的思路,并遵循作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课文后,大多质疑:“为什么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树,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重难点。了解了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寻找差距,设计教学思路

在把握作者思路和了解学生思路的情况下,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作者的思路。

(一)设计好课堂提问

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设计课堂提问要以教材重难点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依据。在问题跨度较大,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时,教师要及时提一些小问题加以铺垫、点拨。

如针对上述学生的质疑,教师可安排以下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释疑:什么是“表白”?爸爸的心是怎样的心?他为什么要去边疆?为什么要把孩子接到新疆去?经这么一点拨,学生再读课文,进行讨论,就明白了:爸爸不仅是赞美白杨树,也是表白他决心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同时殷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样一步步导引,使学生的思路逐步展开,也就缩短了学生思路与作者思路之间的距离。

(二)选点训练

1.突出读的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地读,特别是对重点段落和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心惟,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2.进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联系的,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三个“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边疆建设者;只知道爸爸带他们去新疆念书,而不知道爸爸是让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新一代边疆建设者;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而不知道新疆还很荒凉,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将其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

3.进行说、写训练

篇4:以情感之绳,串阅读之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7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传统,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打好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但审视目前的科普说明类课堂教学,往往更多的是对说明方法的理性讲解和科学知识的大量渗透,缺乏的恰恰就是“读”。虽然科普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多多挖掘课文里的情感因素,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品词析句,潜心会文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让学生喜欢这类文章,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重视“阅读期待”、弘扬“个性差异”、养成“阅读习惯”未尝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阅读期待中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阅读期待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指向,把文本作为首要对象,激起他们亲近文本的兴趣与欲望,既读文悟义,又概括提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将学生的阅读期待指向与文本广泛、深度的对话中,在对话中品读语言、寻根思源。

如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上课伊始,我便紧扣文眼“心愿”,从“心愿”直接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愿,进而引出云雀的心愿。接着呈现课文中描写沙漠和森林的两个部分,让学生在比较中生疑:“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用心读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答案吧!”引导学生比照参读保护森林有哪些好处、破坏森林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这正反两方面的文字,帮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阅读中形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丰富表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强烈的震撼,进而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森林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实现文与意的有效交融。

这样营造的阅读期待,不仅学生阅读时兴趣高涨,更有学生情感、思维的参与。这样的阅读不再是停留在仅凭好奇心维持的读书活动中,而是以积淀语感为核心,能获得思维的快乐和情感释放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二、在个性化阅读感受中体验情感

科普童话大都以描写人物为主的,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之间的“对话”很多。儿童在阅读科普童话时,常常会被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这里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以《小稻秧脱险记》为例: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将生字的音读准确了,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书。

……

师: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生:我喜欢这里,“一阵微风吹过……又向上挺了挺身子。”小稻秧终于得救了,我们都为她松了一口气。

生:这个地方写得好,“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快把营养交出来!”它写出了杂草们非常凶狠、蛮横!

生:我喜欢“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这句话,读了以后,心里感到很舒服!

……

师:我还要让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你们还能读懂什么?

生又一次捧读课本。

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接着让学生紧扣着关键性问题进入文本,进行有目的地读书实践,最后还让学生通过读书交流自我的感受和理解。实质上,这些都在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着广阔的空间,为学生们课堂上个性的释放搭建着平台。而实践证明,这样的读,他们的确自由、快乐、积极。

三、在阅读习惯中升华情感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普童话类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学过程中,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要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学生去提,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篇5:白杨礼赞阅读答案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没啥特别的,可当我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感觉它是那么的美丽、勇敢、坚强。

它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它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是多么倔强的一种树呀!哪怕只有碗来粗细,它也是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饶,对抗着西北风。

它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种的伟丈夫!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白杨树一样坚强,不要轻易屈服。

《白杨制礼赞》中心思想:

篇6:白杨礼赞阅读答案

一.阅读 一。阅读第二段做题。

1.解词

(1)垠 (2)砥 (3)视野

2.“黄与绿主宰着”中的“黄”指________,“绿”指________________。

3.“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高原景色的目的是什么?

5.“并肩”前应填____-。与它意义相近的还有_____和_______。

6.给文段分层,并归纳层意。

7.“扑”与哪一个词呼应?体会其表达作用。

8.找出文段中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二.阅读第5、6自然段。

1.解词

(1)旁逸斜出(2)不折不挠

2.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一律”的含义是___________;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_____。

4.文中说和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说它“决不是平凡的树”,矛盾吗?为什么?

5.文段中的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6.能高度概括白杨外形特点和内在气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

7.给本段文字分层,正确的是( )

A123/45/67 B1/2345/67

C12/34567 D1/23456/7

8.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黄绿措综 坦荡如抵 妙手偶得 潜孳暗长

倔强挺立 旁遗斜出 艰强不屈 不折不扰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根据课文对白杨树的描写,补写出第一联的下联。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__________。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三.阅读第7段做题.

1.文段《 》,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

2.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3.将“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改为陈述句。

4.文中表明白杨树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开头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6.本段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7.段中并未揭示的白杨的象征意义是( )

A.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B.坚强不屈的守卫家乡的哨兵

C.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的精神

D.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

8.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写兽虫鱼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被人们赋予了极深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四川内江有家药店名叫“松鹤堂”,这一命名背后显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就药店“松鹤堂”的店名含义作一番合理的解说。

9.仿照句式,以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你别人。

答案:

一.1.(1)边界(2)磨刀石(3)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土高原 田野麦浪

3.高原既广阔又平坦

4.(1)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的不平凡

(2)暗写陕北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宛若 好像 宛如

6.……行驶/这时……

一层: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色

二层:写高原给人的感觉

7.“涌”(1)与“奔驰’呼应;

(2)形象而准确地写出迎面而来的情景和汽车速度之快

8.(1)汽车……是毡子

(2)站在青石壁顶,放眼望去映入你的眼帘的是宛延如一根细长白练的清水河,还有一张张巨大的青绿相间的棋盘。

二.1.(1)逃、斜、伸(2)屈服

2.那是……枝

3.步调一致 绝不

4.答:不矛盾,因为“普通”是指白杨的极常见,极易生长;“不平凡”是指白杨树的外形美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5.答:白杨象征着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6.力争上游

7.B

8.措—错 抵—砥 孳—滋 遗—逸 艰—坚 扰—挠

9.枝枝争上游

三.1.白杨礼赞 茅盾 沈德鸿 雁冰

2.由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你不会觉得它只是树

4.它伟大岸……夫

5.欲扬先抑

6.C

7.答:松和鹤都是长寿、吉祥和象征,表明店家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健康长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串白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串白杨课文阅读答案04-12

阅读白杨礼赞范文06-03

3白杨作业本答案05-02

白杨优质课05-24

华能白杨范文05-16

毛白杨04-24

白杨课文原文范文05-24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06-23

白杨礼赞作业练习06-23

白杨礼赞教案免费04-12

上一篇:4班班级励志口号下一篇:“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