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职业故事

2024-04-27

励志职业故事(通用11篇)

篇1:励志职业故事

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老总,刚刚三十九岁,就有亿万身家,更难得的是,他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背景。在一个商务会议休息间隙,我非常好奇地请教这位老总,为什么能够从白手起家干到现在的亿万富翁。他笑了笑说:“只是因为我很早就‘习惯被拒绝’。”这个说法非常奇怪,看我满脸迷惑的样子,老总笑着开始具体给我解释他这句话的意思。

因为家穷,他高二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在深圳,他费尽周折,被人拒绝很多次后,终于在一家饭店找到了做服务员的差使。

他不怕吃苦,饭店的脏活累活抢着干,光土豆丝,他每天就得切满满三大盆。一天,一个厨师悄悄地说:“兄弟,我看你能吃苦,做人也挺机灵,嘴巴也不笨,我感觉你挺适合做销售的。”

于是,他辞职了,开始找销售这个行业。但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刚十八岁,年龄还算小,又没有销售的经验,于是,总是被人拒绝。

深圳那么多的工厂和公司,他不信自己找不到一家公司接纳自己。于是,一家家地找,一家家地被拒绝。最后,一家卖电池的公司接纳了他,底薪很低。他买了辆二手自行车,自行车后面带着两箱子电池,遇到小卖店就上门推销。结果,总是被拒绝。一天,一个超市老板在门口和别人下象棋,他在旁边看,老板赢了棋,他适时地夸奖老板水平高,老板扭过头看看他:“你这小伙子真有意思,我都拒绝你三次了,你还不死心,真有股子倔劲啊!这样吧,我买你一百板电池(一板四节),如果质量好,以后我还进你的。”于是,在经过这个老板的三次拒绝后,终于成交了第一笔生意,自己也拿到了第一笔销售提成:四十元。

经过努力,二十岁那年,他成了全公司最好的销售员,每个月的销售提成就能上万。

虽然销售业绩相当可观,但是,电池行业毕竟销售数额不大,于是他跳槽到一家公司做安全防护产品的销售,这个行业的客户都是矿山、油田、消防、石化、井架等需求很大的客户,通常,只要做上一单,销售额就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就是个小合同,也能达到几十万。

于是,他跳槽到这个行业发展。虽然以前干过销售,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以前苦心经营下的销售网络没有任何作用,还得从头开始。

他每天就是打电话,从百度搜索到相关的公司,然后打电话进行推销,这样的推销电话,他每天能打几百个,虽然都是拒绝,但是,他毫不泄气。终于有个矿山因为应付上级主管单位的安全突击检查,临时需要购买一批安全防护产品。“瞌睡正好遇到枕头”,他签了这个八百多万的合同。还有一单合同是因为一个客户和一个公司产生了矛盾,客户一生气,准备换公司,这个时候,他的电话打来了,于是,签订了这个三百多万的合同。

他每天至少打四百个电话,试用期三个月,他打出了几万个电话,绝大多数是拒绝,成功率甚至达不到万分之一。但是,正是这不到万分之一的成功率,正是这两单共一千余万的销售额让他顺利转正,成为这个外企大公司最年轻的销售员。

后来,有了销售网络和一定的资金后,他开了个公司,代理一家安全防护公司的产品,事业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面临很多拒绝,所以,习惯被拒绝非常重要。

当你对“被拒绝”习惯了,面对恋情的失败,你才不会暴跳如雷甚至产生共同灭亡的邪念;

习惯被拒绝,当你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才会更加鼓起信心向前走;

当你习惯被拒绝的时候,生意场上才能真正做到生意不在人情在;

当你习惯了被拒绝,你才真正学会淡定;

当你习惯了被拒绝,你早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篇2:励志职业故事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更多个性签名

选择做鞋匠呢?听了他的哭诉,父亲没有生气,而是极力地宽慰他说:孩子,鞋匠怎么了,我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有什么好自卑的?再说,无论是总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在这个世上生活,就得穿鞋。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鞋匠,那些嘲笑你的人就只能光着脚丫在大街上行走了。你可别小看做鞋这项工作,如果你做好了,大家都喜欢穿你的鞋子,那么你将成为本世纪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你务必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别人可以看轻你,但你自己绝不能看轻自己。听了父亲的回答,他的眼前不觉一亮,是啊!全世界有60多亿人口,如果有一亿人穿自己做的鞋子,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那以后,他不再自卑,开始跟着父亲认真地学习做鞋的技术,并且还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发明了七百多种与运动相关的专利产品,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双运动鞋,第一双冰鞋,第一双多钉扣鞋,第一双胶铸足球钉鞋……当别人再次问起他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鞋匠。多年后,他成了世界上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他的产品成了专业运动员和普通市民追捧的时尚,他就是风靡全球的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adidas)的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AdolfAdiDassler)。从创业至今,阿迪达斯一直是行业的领跑者,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每年的营业额达到几十亿美元,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一名

篇3:解读娱乐节目中“明星励志”故事

一、“正能量”意义非凡

纵观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 有不少都是邀请明星参加一些他们难以完成的活动, 在明星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 传达出“明星励志”的精神内涵以发挥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以此将节目打造成一档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节目并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借由观众的励志渴望与诉求, 同时迎合了主旋律的要求, 使节目集情感纽带和理性诉求于一体。在这种情况的引导下, “正能量”与“明星励志”被绑合在一起出现在大众面前, 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 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 表达着我们的渴望, 我们的期待。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 无疑这种励志的、健康的“正能量”社会意义非凡。

回顾这些年的电视娱乐节目可以发现, 真正能吸引眼球的不是那些常规的歌唱舞蹈环节, 反倒是节目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及传递出来的励志精神, 芒果台2007年的一档娱乐节目《勇往直前》就是个例子:嘉宾杨乐乐为了参与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赠希望小学的活动, 在节目中克服恐高心理毅然挑战了澳门233米的高空蹦极。作为一档打着慈善旗号的明星挑战极限的娱乐节目, 如果不提及这是节目运作的策略的话, 无疑明星的这些举动是非常打动人的, 用流行词汇来说就是传递了“正能量”。与《勇往直前》相类似的娱乐节目还有东方卫视曾经推出的《闪电星感动》, 它也是需要明星在节目里勇于克服外界环境和个人心理的障碍, 完成节目组规定的挑战内容以达到获得募捐的目的。这样的内容安排往往可以获得催泪的效果, 逐渐地“正能量”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应用普及了开来。两档跳水节目《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也是抓住了这一点。但是实践表明, 多元文化渗透的今天, 观众心里那块柔软的部分已经不再像文化单调、贫乏的时候那样容易被打动, 他们逐渐厌倦了舞台上的唱歌跳舞, 舞台上的哭泣也开始让观众麻木、反感, 观众开始质疑眼泪的真假。相比眼泪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明星挑战极限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 那种情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那种情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看起来也更真实可信。这些打着明星励志旗号的节目很好地把握了当下观众的心理状态, 知道观众现在需要的是枯燥生活中的一剂猛药, 而不是惆怅的“咿咿呀呀”。电视娱乐节目曾经经历过一段极尽媚俗之事来迎合观众的层次, 各种赤裸裸的仅仅为了满足观众“偷窥癖”和“暴露癖”的节目随着大众鉴赏水平和要求的逐步渐趋被摒弃, “正能量”与“明星励志”结合在一起也算是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 散发出时代的光韵。

二、“励志”成人气比拼

当下, 很多娱乐节目中的“励志”成分渐渐被受邀明星的人气所“压制”。2006年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明星慈善节目《闪电星感动》在节目播出第一年反响颇好, 观众认为节目制作感人, 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流泪, 为受助者哀叹, 更为帮助者赞叹。但是随后节目的弊端渐渐显现, 明星最终筹得善款的多少总是与他们当时在娱乐圈的人气直接相关, 因而不出名的明星怕筹得善款太少丢人而不敢来, 而出名的明星来了, 作秀的行为却也接踵而至。

就2013年上半年热播并引发争议的跳水类娱励志娱乐节目来说, 他们打出的旗号就是“明星励志”。的确, 表面上看, 跳水节目十分励志。一方面, 明星挑战自己的勇气让观众敬佩;另一方面, 他们的跳水得分又与募捐钱数挂钩, 这样就能时时刻刻牵动观众的心。然而仔细想想, 这样的励志是必要的吗?为什么总让人感受到作秀的味道?“唱歌秀不能不说还有那么点励志功能, 而跳水秀呢, 有人说这也是励志, 可从头至尾也找不出这种励志的必要性, 如果说纯粹为了收视率, 恐怕更合乎逻辑。”1同时, 大红大紫的偶像明星和人气平平的普通明星之间的人气差异也让人感受到了所谓“励志”的别样味道。人气旺的明星无论节目中的表现何时都有人为他吹捧, 大肆夸赞他们的“励志”, 仿佛其他选手都是暗淡的砂砾, 置身事外且无所作为, 他们默默跳水同样在“励志”, 但却难以引起关注。这不禁让人想问:这样的“明星励志”, 究竟是“拼励志”还是“拼人气”?

事实上, 现在很多娱乐节目就是这样披着“明星励志”的外衣用“人气比拼”的方式达到他们追名逐利的目的。对于电视娱乐节目需要提高收视率来创造效益的现实需求, 我们认为无可厚非;但是, 一味寻求商业利益而忽视公众利益却是我们无法认同的。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众多类似的传媒实践中我们已是有目共睹了。长此以往, 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将会出现, 公众娱乐审美能力逐渐下降, 同时娱乐文化传播行为更加浮躁。这种缺乏创新的节目制作模式会将节目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能力磨得消失殆尽。同时, 互相模仿、以请到大牌明星出席作为王牌来博取观众眼球的行为还会渐渐将节目推向不正当竞争的道路上。随着这类“明星励志”节目的增多, 公众势必会逐渐习惯这样的审美模式, 这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大创伤。当代,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如果说“明星励志”也被当作一种消费品来消费, 消费人气、消费光环, 甚至被当作工具来使用并被当作优越感来耍弄, 那么良心恐怕也会被拿来消费了。

三、“励志”形式多复制

一档好的娱乐节目, 除了普遍需要的以人为本、科学为上之外, 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创新与文化。当前, 我国娱乐节目形式单一, 文化内涵缺乏。于丹曾说:“电视是大众文化, 要做好传播就要了解俗文化。别以为经典是高高在上的, 经典和传统文化不仅是素材, 更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理念”2。在含有“明星励志”元素的娱乐节目中, 节目中关于“明星励志”内容的简介, 无论是VCR的制作还是文本的配备, 都是大同小异, 以此来表现明星的“励志”未免单调乏味。

就跳水节目为例, 节目中多数的时间被用来展现明星如何训练, 而这些视频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空洞、单一——每个明星的视频都大同小异, 着重点不约而同地都是表现训练的辛苦和意外的受伤, 倘若不是一张张脸庞的不同和每张脸庞所代表的人气指数的不同, 每个分别出场的人有什么区别?这样重复的励志形式反映了当下十分严峻的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 这使制作与播出资金投入重复, 增加了支出成本, 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同时, 很多娱乐节目一味模仿, 甚至有“东施效颦”之嫌, 这样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目光, 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3这样下去, 不仅电视娱乐节目制作方面, 甚至整个文化发展方面, 缺乏创新所显现的诸多后遗症都将在往后的时间渐渐显现。俗话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机械复制的逆流中, 娱乐节目势必失去其原真性, 褪去它的光韵, 甚至会渐渐有了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趋势, 这不得不引起注意。

四、“励志”竟“扭曲舆论”

这里所说的“扭曲舆论”是指媒体抓住一个热点或话题, 又或是抓住当事人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行为, 按照自己的心理, 大肆渲染、炒作、批判、扭曲舆论, 让事态朝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样一些媒体的做法, 就是典型的“扭曲舆论”。这样的行为, 往往给被报道的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同时也会造成大众传媒的功能失调, 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4

商业化时代的游戏规则是, 明星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身价有自己的自由, 对于电视台或节目组的邀请, 他们有权利选择参加与否。可这原本十分简单明了的游戏规则在许多媒体面前, 却变得复杂起来:许多节目希望邀请到大牌明星参加节目, 若是没有邀请到, 那么“耍大牌”“胆小怕事”“整容”等各种负面新闻则会接踵而来。无论这是事实, 还是节目组因为“泄愤”无端捏造, 它们紧随明星拒绝节目的邀约而来, 终究会将观众的目光引向对明星不利的一面。

同样以跳水节目为例。一线明星多未参加跳水节目, 这一情况在两档跳水节目之外被炒得沸沸扬扬。如果他们不愿意参加某竞技娱乐节目, 就会有人说他们是胆小, 说他们整容;如果他们不小心错过了某慈善娱乐节目, 就会被扣上没有爱心的帽子, 甚至名誉扫地。现在, 我们的娱乐节目多用这种心理战术“绑架”明星, 让人不禁为之哀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法律制度愈发完善, 人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维护。但近年来,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言论自由和舆论压力却在齐头并进。许多公众人物的个人自由迫于舆论的压力被一再地禁锢。一些节目组看到这种毁人名誉的消息时, 不仅不想办法制止, 反而是任由其蔓延。或许在他们看来, 这样的消息越多, 娱乐节目就能吸引更多的目光, 收视率提高了, 参加节目的明星承担了怎样的恶名就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之内了。明星参加娱乐节目以提高人气, 娱乐节目却利用明星来造新闻, 扩声势。发展到最后, 节目可能会红火了, 但明星的结局如何就得看造化了。归根究底, 这些都是电视娱乐节目所谓的宣传造势, 但切忌让舆论在哗众取宠中走向扭曲。

舆论本来是发挥监督制约作用的, 在渐趋异常的变化中, 监督却成了舆论的绑架, 因此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效应:一方面它造成了对公众视野的混淆, 阻碍了人们探寻事实真相的脚步, 而未履行其自身引导的职责;另一方面, 过度的关注和错误的舆论引导同样对当事人自身是一大伤害, 违反了娱乐节目以人为本的宗旨。

《中国达人秀》同样是一档外来引进的节目, 开播的那一年它的很多参赛选手感动了中华大地。娱乐节目在利用“明星励志”制作节目时, 要控制好娱乐和励志在节目中的比例, 不能让其过度娱乐化, 或是励志内容虚假, 而要充分挖掘节目本身的资源, 达到两者的平衡。同时, “明星励志”所带来的公益效果, 也是节目组所要重点考虑的, 要将公益放在首位, 在此基础上再思考适当增添“娱乐”元素的问题, 5摒除安保措施不完善的安全隐患、利益为上收视争先的道德隐患以及“励志”为先忽略平安的教育隐患。

电视文化流行的今天, 思想的颠覆性逐渐沉沦于老生常谈当中, 如今连简单的“励志”也无奈地由社会逻辑向欲望逻辑转变, 不免悲哀。励志不是一朝一夕的改变, 而是水滴石穿的积累。“明星励志”若是少些流于表面的文章, 多些真情流露的关怀, 未必不能得到完美践行。

注释

11 .人民日报《文教周刊》2013年5月2日评论

22 .《于丹畅谈电视节目如何做好娱乐又不失文化》, http://www.dahe.cn/wenhua/whxw/t20071101_1188732.htm, 2007年11月1日

33 .《从娱乐节目解读中国电视同质化的利与弊》

44 .《“舆论绑架”现象及其规避》——《新闻战线》2007年6月10日第六期

篇4:“青蛙”的励志故事

The race began. Honestly, no one in the crowd really believed that the tiny frogs would reach the top of the tower. You heard statements such as "Oh, way2) too difficult!" "They will never make it to the top." "Not a chance3) that they will succeed. The tower is too high!"

The tiny frogs began collapsing. One by one ... Except for those, who in a fresh tempo, were climb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 crowd continued to yell, "It is too difficult! No one will make it!"

More tiny frogs got tired and gave up. But one continued higher and higher and higher. This one wouldn't give up! At the end everyone else had given up climbing the tower, except for the one tiny frog who, after a big effort, was the only one who reached the top!

Then all of other tiny frogs naturally wanted to know how this one frog managed to do it? A contestant asked the tiny frog how he had found the strength to succeed and reach the goal.

It turned out that the winner was deaf!

Therefore, always be positive and, above all, be deaf when people tell you that you cannot fulfill your dreams! Always think "I can do this"!

从前,有一群小青蛙组织了一场跑步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非常高的塔的顶端。一大群青蛙聚在塔边观看比赛,为选手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老实说,那一群观众中没有谁真的相信小青蛙们能够登上塔顶。你能听到这样的议论:“哦,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小青蛙们开始纷纷倒下了。一个接着一个……但仍有一些青蛙踏着轻快的步伐,越爬越高。旁观的青蛙还在嚷嚷着“这太困难了!没谁能成功的!”

更多的小青蛙爬得筋疲力尽,而后就放弃了。但是有一只却继续爬着,越爬越高。它不肯放弃!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登塔,只有这一只小青蛙,在尽了很大一番努力后,成为唯一一只胜利登顶的青蛙!

其他所有小青蛙自然都想知道,这只小青蛙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位选手问这只小青蛙怎么会有成功登顶的力量。

原来,冠军的耳朵是聋的!

所以,请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当别人告诉你,你不可能实现梦想时,要学会充耳不闻!总是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1.contestant [kEn5testEnt] n. 竞争者

2.way [weI] adv. 大大地;非常

篇5:职业规划个人成就的励志故事

2006年9月开始了我的高中学习生涯,就读于当地的第一中学。由于开学伊始老师对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同学缺乏了解,于是在一节班会课上要求对班干部公开竞选,事出突然又缺乏准备时间,再加上同学们彼此都不是很熟识带有些许腼腆,竟然在老师宣布开始后没有一位同学上台竞选。凭借初三时当了一年团支书的工作经历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室相对沉默几秒后,我自信满满的走向讲台陈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这一职位的期待。老师当即任命我为本班团支书,并在高中那个生涯当中一直担任。

——学习驾驶

2009年暑假高考结束,生活仿佛没有了目标,妈妈建议我学开车。就这样我来到县驾校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学习。虽然接触过车,但是一直对开车没有兴趣。这样开始起步时困难重重,特别是后期路段驾驶时总习惯性地将油门当刹车踩,因为这不知道被教练训斥了多少回,后来我决定改变学车态度,一有空就开着舅舅的车找一处车少人少的路段练习。2月后我成功拿到驾照,看着自己两个月来被强烈的阳光晒黑的皮肤,心中升腾出些许成就感。

——记者团工作经历

2009年有幸考入北京物资学院外语系开始大学生活,由于在马哲课上的积极精彩地发言,被任课老师推荐到大学生记者团并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刚接触新闻稿件时相当不适应,另外也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在社团老师的指导下,先后在我校大的赛事和社团活动中撰写新闻采访稿,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并乐在其中。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完成拍摄任务20余次,拍摄照片近上百张,采写新闻并发表17篇,在换届选举中成为记者团人物部部长。要问我在大学一年级收获到了什么,那就是在记者团的工作的经历,在此学到了太多别处无法学到的东西,这里是展示在摄影、摄像、写作才能的最好平台。大学生记者团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

——志愿服务工作

上大学一个月后即军训结束后,我加入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兴顺实验小学为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举办一场有声有色的运动会,寓教于乐和孩子们相处很融洽。重阳节在通州后南仓社区给社区的孤寡老人送去节日的礼物和我们志愿者温馨的祝福,我们的活动受到老人们的一致好评。其中一些老人还拉着我们志愿者的手,对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志愿活动,拉近我们大学生和老人间的距离,也更好的促进了我们投身志愿服务中。由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大一第二学期我被任命为组织委员,协助会长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工作,五月换届选举中被破格选为新一届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为此我应该珍惜大家对我的信任,努力工作,开展更为优质的志愿服务工作。

——武校磨练

小时候体弱多病,爸爸妈妈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把我送到县里面设备和办学水平都比较高的杜彪武术学校,在那里呆的两个月对我影响极大。令我难忘的是每天早晨五点吹哨起床空腹跑步5公里最让我吃不消,每次跑都是最后一个跑完,然后是对速度慢的学员惩罚训练,这大大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身体素质,虽然对教练员的严厉大为不满,却在无形中学会了忍让和承受。每天早中晚三次训练使我明白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两个月后我身体比以前健壮许多,和教练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掌握了训练方法,平时有时间就多跑跑步,身体素质也提高了。我至今能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良苦。

二、通过职业规划学习谈对自己的今后职业发展趋向认识:

2010年迎来了一个就业高峰,本年度高考生957万,应届毕业生有630万之多。面对国内咄咄逼人的就业压力,不能不令每个身在其中的大学生为之担忧。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坎坷重重,虽然最近经济一直是增长态势,但增长趋势明显比不上往年,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是很重要的,当前国内对英语方面的人才很需要,其次语言类专业只是工具,到了国外英语就不算是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很必要。

我的五年规划(2010——2015)

大一一年来,熟悉了校内外环境,通过社团学生会认识了许多朋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交际沟通能力,在对本专业认识方面也有所增强,了解了许多职场就业的信息,并且向学长学姐询问他们实习就业情况,另外我积极投身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学习借鉴一些人际交流经验。在语言学习方面,不断巩固充实自我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毕业后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方方面面技能。 2010年9月——2011年6月 在积极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目标是在二年级的学习中考取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这一年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重要阶段,这期间课程安排上比较空闲可以考取一些比较重要的证书,我希望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考取人力资源师的资格证,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占取优势,并开始对今后的专业走向进行大致规划,加强社会交流与实践。

篇6:励志职业故事

但你知道吗?把这场赛事带入杭州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而且是一个90后海归。

葛骏崧,西装笔挺,言谈老练,对着精心准备的拳王争霸赛资料侃侃而谈的时候,你看不出来这是一个90年出生的90后,但你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拳击的真爱。

一个体育运动重度爱好者,从小就接触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看到球就激动”。同时,也是一个体育方面天赋异禀的大神,不经专门训练,也可以轻而易举拿到各种奖,哦对,他还拿过绿城育华的金靴奖。

2009年杭二中毕业后前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留学,获得经济与传媒双学位学士毕业。“海归”身份对他的影响可不止说话时会不经意蹦出几个英文,在美国,他开始爱上一项“勇敢者、男人的运动”——职业拳击。

“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但乒乓球、羽毛球或许只能作为爱好,真正的运动一定是要身体接触。在国外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代表亚洲人。但是国外对于亚洲人的曝光很有限,当我看到曼尼帕奎奥作为菲律宾人、亚洲人冲破自己体重的束缚,成为世界上8个不同重量级别的金腰带获得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看到他场下腼腆谦逊和场上勇猛无比的反差,也发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自己的爱还不够,葛骏崧在今年5月份决定成立宏德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将职业拳击赛事带到杭州。“现在举办这么高规格的比赛,就是为了给浙江的运动爱好者一种启示,让他们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项运动,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受到的关注度,与世界杯,F1方程式赛车,以及NBA是齐名的。”

周六现场的氛围也让他出乎意料。“座无虚席,真的没想到。很多人都是站起来看,整个氛围很像拉斯维加斯美高梅酒店、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的那些国际大赛。”

而这还只是开始,之后的每年,葛骏崧都会举办至少2场职业拳击赛事,像10号这样的高规格大投入的赛事至少会有一场,而浙江其他地区也会有多场。他认为,“体育,理应成为杭州除了互联网、历史名城以及中国美院所在地、艺术之都之外的又一个国际化标签。”

在葛骏崧的脑海里,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观众培养计划:通过赛事的举办,让杭州的观众从不了解拳击,到开始了解规则,到认识拳手,再到自己产生兴趣去打两拳,进而参加一些业余拳赛。

篇7:贝利乐观坚强的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没有风雨的天空,生命就没了永恒的底色,这样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其实,渴望没有风雨、苦难的愿望,不但不可能而且也很愚蠢。世界上的苦难、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意志薄弱人的眼里,苦难是魔鬼;而在意志坚强人的眼里,苦难则是天使。

苦难让我们变得坚强,苦难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要让苦难支配了我们的生活,要微笑着面对苦难。对生命热爱的人,会把苦难看作是一种磨砺,在与苦难抗争的同时,唱出那最为动听的生命之歌。

1940年10月,贝利出生于巴西吉拉斯州的一个小镇。

在巴西,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踢球。贝利很小的时候便和小伙伴们玩起了足球(当然是光着脚踢)。贝利与其伙伴们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他们买不起球。但困难没有阻挡他们踢球的爱好,于是他们就自己做了一个:先找一只最大的袜子,塞满了破布或旧报纸,然后把它尽量按成球形,最后外面用绳子扎紧。他们的球越踢越精,球里面塞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有些袜子是他们从晒衣绳上直接取下来的,袜子的主人还蒙在鼓里。一个男子汉夏天不穿袜子照样可以走路,可是到了冬天贝利他们仍然没有袜子穿。他们只是这样想:有了东西当球踢,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7岁那年,贝利的姑姑送给他一双半新的`皮鞋。他把这双鞋当成了宝贝,只有星期日上教堂才舍得穿,穿上它感到很神气。他特别记得这一双鞋,因为有一天他穿了它踢球,结果鞋子就给踢坏了,为这还挨了妈妈的罚。他本来只是想知道穿着鞋踢球是什么滋味!

也就是从7岁起,贝利经常去体育场,一边看球,一边替观众擦鞋。球赛结束后爸爸来接他时,他赚的钱已超过两个克鲁塞罗!他们手牵着手回家,父子俩都是有收入的人了!

贝利8岁时进入包鲁市的一所学校学习。他仍然光着脚踢球,不管严冬,还是酷暑。他的球技在这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已经让许多大人刮目相看了。就在这前后,人们开始带着赞美的叫他“贝利”了。

篇8:励志职业故事

安静于2007年6月毕业于九江职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 她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和广播站播音员。2009年9月她考入兰州大学, 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其间, 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2011年9月, 她进入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 这段经历坚定了她到美国深造的决心。她于2014年8月赴美开始在克莱蒙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

讲座中安静结合自身的经历, 与大家分享她的人生感悟和成功经验, 激励学弟学妹们明确人生目标, 规划好人生步伐。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倔强的生长;有所为, 有所不为;寻找自我, 保持平和的心态;完善自我, 拥有广博的胸怀。她指出,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么宽广, 事业就有多么壮阔。她深信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一定会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如大海般广博与辽远的胸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安静博士的精彩分享深深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 大家感慨万千。人生路漫长而曲折, 唯有坚定信念, 迎难而上, 披荆斩棘, 路才会越走越宽。会场气氛热烈, 掌声频频。这场讲座拉近了校友与学生们的距离, 既激发了学生们的拼搏斗志, 也体现了校友不忘感恩、回馈母校的宝贵精神。

最后, 九江职业大学黄报声处长代表学校向安静博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同时希望大家以安静博士为榜样, 勤奋刻苦, 立志成才, 为母校增光添彩。

篇9:百年品牌的励志故事

起源于自行车生产

1895年圣诞,机械师Laurin(1865-1930)和商人Klement(1868-1938)开始管理一家自行车厂,这就是有名的L&K公司。当时公司只有7人,从事自行车的生产和维修,以Slavia做商标。捷克语Slavia是“奴隶”的意思,由于当时捷克被奥匈帝国奴役,他们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忘国耻。

据说,当时正被奥匈帝国所统治的捷克境内26岁的年轻人Klement的自行车坏了,当地无法修理,只能寻求原产地的帮助更换新的零件。他把自行车寄回制造地德国,并用他的母语捷克语写了一封请求信一同寄回去。原产地厂家对其充满了鄙夷:“你请用我们看得懂的文字写信。”一怒之下,Klement决心自己开设自行车厂。做到1898年,L&K公司开始改生产摩托车,这个车厂的摩托车质量很好,逐渐成为欧洲知名品牌,到1905年,转向生产汽车,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寥寥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以斯柯达命名

1905年,斯柯达历史上最为经典的车型之一Voiturette问世。凭借Voiturette A,斯柯达确立了在迅速发展的全球市场中的稳固地位,荣获了“汽车金花冠”的称号。一战后的1925年,斯柯达同当时国内最大的工业集团斯柯达 Pilsen集团合作,开始生产以“斯柯达”命名的汽车。这次意义重大的合并,标志着斯柯达作为汽车品牌的诞生。

30年代生产的 Skoda Popular具有流线型的特征,堪比当时的德国大众甲壳虫、法国雪铁龙的2CV和意大利菲亚特米老鼠500。斯柯达也成了欧洲、乃至世界著名的品牌。1946年推出的Popular、1954年推出的Octavia及后继车型Pelicia都成为了斯柯达历史上的典范之作。而60年代推出的斯柯达1000MB、80年代推出的Favorit以及1987年首次在布鲁诺国际车展上推出的外形优雅的斯柯达 Favorit掀背轿车也都相继成为汽车历史中的经典车型。

斯柯达经典重现

斯柯达汽车的性能一直不错,在RAC Rally比赛中连续17年获胜,这是整个东欧集团、苏联的汽车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到80年代,斯柯达出品了运动型的Rapid,性能非常好,在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卖得很不错,被西方车评家叫做“穷人的保时捷”(the poor man's Porsche),可见其优异和价廉。

在欧美车迷的心目中,斯柯达是价格合理、设计不错、性能优异的形象,并且驾驶性能很好,操纵性能有运动车的乐趣,很多人喜欢。后来,斯柯达加入了大众汽车集团,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技术的吸收、经验的吸取,如今的斯柯达已经成为大众旗下最富活力的一个品牌,2005年,百年汽车品牌斯柯达正式落户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系列车型迅速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1895年

1895年的圣诞,机械师Vaclav Laurin(1865-1930)和商人Vaclav Klement (1868 -1938)的完美组合开启了百年斯柯达品牌的征程。

1905年

公司转向生产汽车。第一辆汽车Voiturette(意为:小型汽车)在1906年的布拉格车展亮相,但汽车的巨大利润和发展前景吸引着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后来这款带有1.005升V型双气缸发动机的车型成为捷克最佳经典车型。

1924年

斯柯达获得许可生产豪华车型Hispano Suiza,这款极尽奢华、堪称当时世界上最贵的汽车,它的底盘价格甚至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贵。

1934年

进入30年代中期,斯柯达蓬勃发展,销量急剧上升,也正是这时,经典的Superb系列开启了它的时代。第一辆Superb是1934年生产的640,搭载6缸发动机,轰动一时。

1975年

斯柯达汽车推出的130RS跑车成为了汽车运动中的传奇并赢得无数荣誉。在六年后的1981年欧洲场地车锦标赛中,130RS在这个级别的六轮比赛中拿下满分,平了宝马635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1996年

投放市场的Octavia第一次采用了大众汽车A级车平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此前的1994年,推出Felicia车型,截至2001年Felicia车型销量已经突破142万辆。

1999年

1999年,在法兰克福举办的第58届国际汽车展上,斯柯达发布了其在两厢掀背式车型领域开发的第一款紧凑车型Fabia,迅速风靡全球。几经换代,Fabia的全球销量已达350万辆。

2001年

2001年,斯柯达重新启用Superb品牌进军高端市场,集斯柯达精湛的造车工艺和大众汽车集团领先技术于一身的斯柯达旗舰车型再次扬帆起航, 让消费者体验到了物超所值的宽敞空间与精湛工艺。

2005年

2005年 上海大众汽车与斯柯达汽车公司在捷克共和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欧洲享誉百年的斯柯达汽车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

2014年

随着系列车型的不断完善,斯柯达在销售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斯柯达汽车成功销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斯柯达全球销量达到1,037,200辆。

篇10:励志职业故事

要做一番事业,或者能否拯救一些失恋、失意以及失落的心。励志的名人、草根、英雄们用各自不同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或许他们想说成功可以复制的,快来看我走的路线啊,你也可以有。事实上,谁的成功能被轻易复制呢?有一类故事说,某人在失误中发现了商机,或者科学家由于误差创造了人类大发现。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多得叫人烦躁甚至抓狂,哪有心思去想什么大发现?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还是你,成功者还是成功者,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更多的一类讲某人贫困潦倒,但志向不改,通过自己的恒心终于天降奇遇,稳准狠地抓住了机遇并开创新天地。每当看完之后我都热血沸腾,就像看壮丽恢宏的电影大结局。慨叹对方的坚持与幸运的同时,总会反观渺小的自己。为什么我不这么坚强?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运气?甚至于感叹为什么我没有经历过这些挫折与成功。之后很可能是自我防卫般的条件反射,给自己找几个台阶下,我之所有没有那么辉煌的成功是因为经历平淡,之所以没有决心与毅力是由于缺乏锻炼……人啊,就怕这种文过饰非。还有一些这样的故事,它们情节跌宕起伏,看上去光怪陆离,虽是事实,看上去却缺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更多个性签名

少现实性。好假啊我们看了会大呼一声,然后忽略掉故事本身的意义。对于这样的故事的确无可奈何,有时生活本来就比戏剧还要戏剧化。而有一类故事,我笑称它为最后的半个烧饼。一些名人伟人在经过大师的点拨、棒喝,或者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的提示下,顿时开了壳,从此踏上一条金光大道大展宏图。或许我们看完这类故事,会想我就等这叫我质变到量变的情节发生了,这完全是现代版的守株待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师的质变是由于量变的稳扎稳打而成的,导火索不过是一个触点而已。《百喻经》里有段小故事叫《欲食半饼》,此人吃到第六个半烧饼的时候吃饱了,痛悔早知道就只吃最后的半个烧饼了,白浪费了前面六个。我们在笑这个愚人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或许也常犯此类错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守护得坚不可摧,就是多伟大庄严的故事都无法撼动他。哲学家奥修说过,要做一个脆弱的人,这个脆弱便是指心灵的开放程度。一颗完全脆弱的心就如一张白纸,能接受任何的涂鸦创作。《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有一颗脆弱的心,到了每个师父那里都是无知愚童,笨是笨了点,但总比自我强大的徒弟可教。哪个师父是傻瓜,会认笨人为徒?反过来说,哪个师父都是精明人,知道这脆弱之心最珍贵。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应力,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每个人心里都有

篇11:励志职业故事

于是.他开始当小工,在动物田清扫狮子笼,在戏院当带住。工作了5年之后,他的视野开阔了,他决心成为电影明星,尽管他知道自已有口吃的毛病,又没有文化,人不是长得特别漂亮,但是,他一旦有了想法和决心,他就开始了行动。他找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名录本,开始一个一个去推荐自己。

“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做得了电影演员呢?”“算了吧,我们才不会要你哩。” “走远一点,这里不是你做梦的地方!”……讽刺、挖苦、嘲笑、瞧不起.应有尽有,一个一个都拒绝了他。

越是这样,史泰龙觉得:“我一定要成为好菜坞的电影明星。”他始终告诉自己“过去并不等于未来”、“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暂时停止成功。”他鼓足勇气不断地重新推销自己,结果还是一样,500家电影公司都拒绝了他。

“你死了这条心吧。”“你不要再来了,我们公司不欢迎你。”1000次的拒绝丝毫没有阻止史泰龙去实现做电影明星的梦想和决心。

有了1000次行动后全部遭到拒绝的教训,史泰龙根据实际体验写了题为《洛奇》的剧本,又一次走进电影公司。

“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不一样,我带来了一个剧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还给了他,还有人不仅不看而且连人带本都给轰了出去,总之仍然没有人答应他。幸好,他没有气馁,没有停止行动。他仍然告诉自己:“过去并不等于未来。” “我并没有失败,因为我在行动,我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这是多么激励的语言啊!皇天不负有心人,到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上只剩40元现金了,非常需要钱。可是当他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由他来主演的时候他急了:“No!No!”他第一次拒绝了别人。 直到1855次的时候,史泰龙终于如愿以偿。

上一篇:系统工程方法论文下一篇:慢点别走那么快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