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党课讲稿

2024-04-21

经济发展党课讲稿(精选5篇)

篇1:经济发展党课讲稿

党的__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动人图景:“十四五”时期将达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35年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__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今日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亿万人民心中。

__之后的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视察长江,走访运河,调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关切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鲜明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年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2019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神州大地被越来越多的绿色点染,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全球首位。各地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腾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经济社会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步伐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公共交通出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等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最终也会伤及人类自身。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再忽视大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警告,不能再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何继续走下去?在2020年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绿色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用绿色倒逼升级,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紧紧扭住“全面”这个关键词。“全面”就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入手,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治理城乡生活环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三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河湖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四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中国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篇2:经济发展党课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亮点有以下几点。

亮点一: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强调要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亮点二: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亮点三: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强调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

亮点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亮点五:高度重视和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亮点六: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重大政策创新和重大项目,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提供持续动力和根本保障。

亮点七: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亮点八: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宏伟愿景。

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第一,消费需求;

第二,投资需求;

第三,出口和国际收支;

第四,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第五,生产要素相对优势;

第六,市场竞争特点;

第七,资源环境约束;

第八,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

第九,资源配置方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

第二,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第三,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第四,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五,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

第六,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目标、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脱贫攻坚进入夺城拔寨阶段,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明确了路线图。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精准践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处理好一些涉及重大问题的诸种关系。创新理念一应处理好脱贫与致富的关系。脱贫与致富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脱贫是生存问题,致富是发展问题;

脱贫是公平问题,致富是效率问题;

脱贫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富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

脱贫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应保尽保,致富只能运用普惠性制度公平竞争;

脱贫,政府必须全面兜底,确保生存权,致富,政府只能创造软硬环境,提供发展条件,不可全部包揽;

脱贫,必须微观,精准到户到人,致富,只可宏观,针对大环境,搭建好有利致富的市场平台;

脱贫的责任主体应是以县为单位的“块块”,致富的责任主体应是从上到下各涉农部门的“条条”及社会各方力量。

在脱贫问题上应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基本住房保障,三是基本教育保障,四是基本医疗保障。

在致富问题上应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改善条件,二是提高能力,三是创造机会。二应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扶贫开发应既重瞄准个体,更重扶持合作。不合作无法抵御来自市场、自然、政策及国际的风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合—分—合”的变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实现从“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飞跃,让农民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合作”,成为合作组织的真正主人、主导和主力。1898年光绪曾发上谕“各州府县力推农会”,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努力。尽管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0多万家,但贫困地区数量太少、体量太小的问题依然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三应处理好死钱与活钱的关系。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必须的,但要想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还应推进政策性金融批量注入贫困地区,并大力发展互助合作式民间金融,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让农民在世界货币战争的“正规战”中学会“游击战”,让九亿人口的中国农村不再成为货币战争的盲区。要克服贫困地区存贷比高达70%-80%的恶性循环现象。皮凯迪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近100年来,人类社会财富增长了8倍,而富人的财富增长了128倍。在金融成为经济的重要主导时代,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没有较大规模的“活钱”注入,财富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大的起色。协调推进一应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在一定历史阶段,财富也是守恒的,而财富的分配则是不均衡的,有人富就有人穷,有人穷就得扶。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种动态现象,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要不断强化扶贫开发是国家意志、国家理念、国家战略的政治导向。

中央明确提出,通过五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基于现行标准的确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标准会不断调整,每调一次就会有新的贫困人口出现。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我国贫困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的贫困问题仍然会存在。对于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应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决不能把扶贫开发当成一冲锋就能彻底解决的短期行为,应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是一个国家永恒的课题这个社会现实,从法律、政策及理论架构方面建立扶贫开发的支撑体系。二应处理好口袋与脑袋的关系。“读书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已在贫困地区流行。口袋装满了,脑袋空着,口袋照样会瘪下去,只有先让脑袋不断充实起来,才能让口袋持续膨胀起来。首先,引导舆论重视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让有钱人读书,让读书人有钱”的氛围,把“经济人社会”改造成“知识人社会”。决不能让“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现象重演。其次,从制度上规正人们对知识的偏见。凭什么会种田会养鸡会养猪是低素质,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是高素质。

再次,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强化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强化职业教育,让农民学以致用;

强化农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第四,改精英教育模式为生存教育模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学习掌握一项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克服千军万马都挤一条高考独木桥的弊端。三应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对上负责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上面的要求与下面的实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下负责就是要瞄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区域的实际需求去雪中送炭,让“顶层”的温暖真正传导到“基层”的百姓。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基层贫困群体,我们党的宗旨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对下负责才是最好的对上负责,不能对下负责,就是对上失职。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注重多少人脱了贫这个“数字面子”,更应紧盯始终让所有穷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实惠里子”,确保让贫困人口有真正的获得感。绿色引领一应处理好温饱与环保的关系。在“温饱”已基本不成问题,“环保”却成了问题的今天,必须按照总书记“两座山”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决不能让“环保”成为“温饱”之后的“瘟疫”。“温饱”问题好解决,“瘟疫”问题解决起来可就难了。一是该堵的堵。如果引进来项目影响水绿山青,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二是该罚的罚。实行“反向激励”,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

三是该补的补。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四是该给的给。政府应从环境的外部性去考量,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补偿,而不是象征性地搞一点安慰。二应处理好大开发与大开挖的关系。地下挖煤、劈山开矿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但大开发并非只是简单的挖掘地上地下资源,它可以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可以是新兴产业的开发;

可以是无中生有的再造,也可以是传统技艺的继承。当务之急,应从挖地开山的“大开挖”转向无形资源的“大开发”,如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产品加工、活化传统技艺。乡村旅游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是进城打工。开发乡村旅游的第三次创业将使中国农村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应从注重物的改造转向人的改造,通过“人”的发展,解决“口”的问题。杜甫当年感叹“国破山河在”,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国在山河破”。开放互动一应处理好职能部门与涉农部门的关系。中国扶贫开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是通过五个“一号文件”推行普惠式扶贫;

1986年开始各级成立扶贫机构,扶贫进入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的扶持时期;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各涉农部门已由过去的配合扶贫变为扶贫主体,每年投入的资金比专项扶贫资金要大得多。各涉农部门应按照总书记五个一批的要求,实行“谁的孩子谁抱走”,把部门资金和项目重点投放于贫困地区,勠力同心为贫困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应处理好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但是,政府决不能在攻坚战中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应全面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可以进行荣誉激励,可以花钱购买,也可以引进第三方等措施,让一切愿意投身扶贫事业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能为、可为,让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尽显其能、相互配合、协力攻坚。三用处理好财政拨款与社会捐助的关系。扶贫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仅靠财政拨款还远远不够,应充分发动社会广泛募集资金。美国每年的社会捐助和财政收入基本相当,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总额在75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高校仅2014年就获得捐赠374.5亿美元,由此我国社会“众筹”资金的潜力可见一斑。对此,应从道德层面给予激励、从文化层面给予影响、从制度层面予以规正、从法律层面予以约束,构建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有识之士主动反哺穷人、帮助穷人、扶持穷人,真正把“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共享成果一应处理好穷人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家想通过市场降价减少生产,而穷人只会生产某种商品,降价反而会让他们为保收入生产更多产品。本来养五头猪的收入需要养十头才能保住。生产没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经济学家都通过提价节约资源,但富人不在乎那点小钱,照样消费,而穷人面对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只能减少其他开支维持生计,不仅没能节约,而且降低了生活水平,更严重的是拖累了市场。经济学家想通过统一标准提高质量,但标准一高成本就高,穷人买不起,只好消费更差的产品。扶贫开发必须真正弄懂“穷人经济学”。懂得穷人经济学,不仅要懂得穷人经济学的特殊性,更要懂得穷人之为穷人的根源。如果还把穷人视为可怜可悲、低等下贱的形象,仍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他们,以一种怜悯的姿态恩赐他们,而不从本质上去探讨贫困的根源,那么再高深的理论都谈不上懂得穷人经济学。决定一个舰队的速度不是看最快的那一艘,而是看最慢的那一艘。社会不能只研究让有钱人挣到更多的钱,不研究让没钱人挣到生存的钱。只有克服歧视性贫困,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二应处理好传统穷人与现代穷人的关系。传统穷人解决基本生存可以自食其力,现代穷人则必须支付必要的生活成本。煮饭,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捡柴,今天农民工到城市只能买煤买电;

喝水,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挖井,今天农民工只能买自来水、矿泉水;

走路,传统穷人可以多花时间步行,今天的高速公路必须花钱乘车;

信息采集,传统穷人口口相传,今天的信息社会要花钱买电视、收音机、订报刊。现代社会制度的设计本质上就不允许存在穷人,但由于各种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现代穷人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有些人“苟活于生存线之上、生活线之下”,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民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多,但喝不上水的事从来没有过,今天农民工在城里没钱就很难喝上水。因此,必须为现代穷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应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保障一批。

四、新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第二,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第三,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管理不是对需求侧管理的简单代替,二者各有侧重、相互促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在解放各种要素上,如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制度要素等。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供给好的政策和制度,第二个层次是供给好的要素,第三个层次是供给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篇3:经济发展党课讲稿

摘 要:微型党课作为一种党教新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党课的有益补充。对微型党课的源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微型党课的优势特征,实现了从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的转变,话语权、话语方式、话语体系的转变,以及教育媒介上时空的超越。继而提出需进一步提升的建议,澄清微型党课的“能指”与“所指”,实现微型党课中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

关键词:微型党课;互联网+;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64-02

微党课作为一种党教新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党课的超越和补充,贴合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认识、学习特点,微党课已成为党教阵地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就微党课的源流、优势特征、问题表征等进行阐述,以期对微党课的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一、微型党课的源流

微型党课的源头可追溯到1998年宁波江东区白鹤街道组织的基层党员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以演讲比赛形式开展,比赛以“心中的榜样”为主题,要求参赛者围绕主题展开短时演讲,演讲内容需要从身边生活取材、讲身边事、话身边人,将身边真实、微小、有说服力的事例真情演绎出来,这次演讲比赛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基层党员反映“身边的人講身边的事,虽简短但真实、感人,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党课教育”[1]。此次比赛也成了宁波市微型党课的开端。

白鹤街道党工委从这次演讲比赛中受到启发,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党课形式的新载体,率先试行探索微型党课,白鹤街道党工委首先在街道机关党支部试点,党员轮流“上阵”,围绕某一个主题,每人限讲十分钟,人人都可以成为党课“讲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半年试行过后,党员积极性显著提高,并且这种新型党课便于组织,易传播且能引起听者共鸣,实际效果显著,操作方式可行。经过街道机关党支部的试点,又在全街道所有党组织中推广,仅到2006年年初,已累计有近2000人次站上微党课讲台,受教育党员、群众达数万人之多。

此后宁波市委宣传部对这种新型基层党课新模式给予高度关注,对微型党课的教育内涵、形式、手段、组织、特点等不断探索,从2005年开始,宁波市委宣传部以江东区白鹤街道为实验区,在该区所属党组织开展长达一年的区域试验,重点在社区、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中试行微党课,这次实运行为微党课在全市推广积累了丰富经验。直到2006年,宁波市委宣传部结合之前对微型党课的实践和探索,在江东区召开全市基层党课教育现场观摩交流会,开始在全市全面推开微型党课这一新模式。

宁波微型党课新模式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新型党教载体,得到全国党教领域同行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逐步被大家接受、欣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宁波微型党课新模式先后获得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大奖”、浙江省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创新奖等,并在2010年,“宁波微型党课”收录至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这一宁波模式成为广为人知的宣讲创新案例。从2011年以来,“宁波微党课”曾多次受邀荣登中宣部讲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多家知名媒体对宁波微党课创新模式进行宣传报道,全国各地出现微型党课比赛热潮,微型党课的理论研讨也在不断进行,经过多方的积极实践、探索,微型党课在整个党教活动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传统党课共同占据着当前党教工作的主阵地。

二、微型党课的优势特征

微党课作为一种新型党教形式,从教育要素的视角分析其优势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内容:从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的转变

传统党课呈现的往往是宏大叙事的教育内容,施教者基于特定的立场观点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教,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是“一对多”的模式,教育内容也往往是以同一种理论教育不同的人,这种宏大叙事的教育呈现方式,容易将受教者视为同质的受众,忽视了受教者的主体性、个体差异性,没能考虑到受教者的特殊性,很难引起受教者个体深层次的体验、共鸣。微党课将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导向日常叙事,将身边生活中的事例、故事、新闻等融入党的理论政策中去,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更能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抽象、普遍的理论观念转化为具体的“个人观念”,这种日常叙事方式强调每个参与者的个人体验、差异,主体性得到彰显。

(二)教育主体:话语权、话语方式、话语体系的转变

微党课中教育主体包含施传者和受教者,在传统党课与微型党课中,教育主体的话语权、话语方式及话语体系存在诸多差异。传统党课的施传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采用的话语方式是“一对多”的“灌输”,相应的话语体系是“官场话”。微党课实现了话语权的变更,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党课的主角,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界限模糊了,角色时刻发生着转变,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话语霸权,微党课场域中的主体关系变为“交互主体性”,话语方式转变为民主的“对话”,话语体系倾向于“日常语”。以上转变使得党课不仅具有“政治性”,同时具有“生活性”、“民主性”、“教育性”、“可悦纳性”。

(三)教育媒介:超越时空的界限

传统媒介条件下,党课的教育媒介受到特定时空的局限,表现为单一、实体、封闭状态,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党课组织形式,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微党课打破传统党课的时空局限,使得教育媒介(微信、微博、论坛、网络直播等)更加多元,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开放[2]。微党课凭借多元的教育媒介,可以随时随地宣传和学习党和国家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使得参与者以主体心态参与互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实效性。教育媒介的多元、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微党课的生命力,这也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

三、当前微型党课发展中的问题表征

微型党课作为一种党教新模式,在党教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互联网+”时代党课的新生力量,微型党课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以下问题进一步澄清:

(一)微型党课的“能指”与“所指”

“能指”与“所指”是语言学中的概念,据语言学家索绪尔的阐述,“能指部分是具有物质性质和物质形式的用以承载符号内容的中介物,是承载符号内容的表达层面,是符号中我们能看到或听到的那部分,也即符号的形象或声音,是所指的中介物”,“所指是符号在其使用者心里的表象完全是符号使用者的心理活动”[3]。就微党课的“能指”意义而言,主要是能看到、听到的表达手段,是微党课的表层;微党课“所指”涵义是微党课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主讲人所要传达给受众的核心思想,即微党课的内核层。

实践中,微党课往往重其“能指”、轻其“所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形式大于内容。在微党课的舞台上,往往能看到很多新颖的形式,主要有“朗诵版”、“演讲版”、“表演版”。微党课的“朗诵版”形式,全程配备背景音乐,“朗诵者”的声音、姿态很容易使人进入听朗诵的状态,虽有意境但内容匮乏;“演講版”的微党课,“演讲者”在台上激情昂扬、振奋人心,但激情过后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演版”的微党课可能有道具、朗诵、动作等,是上述两种版本的综合体。笔者认为,微党课的形式固然必不可少,但需明晰其定位——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辅助”不是“核心”,如果过于花哨,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其次,“微言”不能“大义”,众所周知,微党课的基本特点是:微言大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微言”不能“大义”的困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事例太小、太普通,难免落入俗套,以致不能担负起申明“大义”的重任;二是所选事例与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相关度不高,或者与受众的生活经验相关度不高,难以达到“共鸣”的效果。

(二)微型党课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学界已有众多讨论,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理论联系实践”,言外之意,“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理论”需要主动迎合“实践”,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是双向滋养、双线互动的,不仅需要“理论联系实践”,而且也要“实践联系理论”,“实践”也要主动寻求“理论”的滋养。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也投射到了微党课领域。自宁波微型党课推广后,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微党课比赛热潮,从各自单位比赛到市赛、省赛,以致全国比赛,通过不同层级的比赛,确实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授课能力、微型党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但就目前而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笔者以“微型党课”、“微党课”为主题,通过当当网、孔夫子旧书网、卓越网以及超星电子图书等检索平台,围绕“微型党课”集中阐述的理论研究较少,多是微型党课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此外,还有分散于其他领域的涉及“微型党课”的相关研究,如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论、网络党课的教学设计等。微党课理论研究不足也导致了实践层面的偏差,如实践中微型党课“形式大于内容”、“微言不能大义”、微党课的纯粹技术导向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实践者对微型党课的整体认识有关。

四、结语

微型党课是党教领域对“互联网+”时代的积极回应,相对于传统党课而言有其时代优势,传统党课与微型党课之间是互补、互进的相辅关系,二者不存在取代关系,有研究者表明,“在高校党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集中授课式党课固然存在着问题,但仍然是党员教育的‘主渠道,微型党课这一教育形式就是对传统党课的有益补充”[4],并进而提出传统党课与微型党课相结合的新思路,微型党课的发展,一方面要以二者的结合为导向,为实现更好的有机融合而不断提升微型党课的品质,另一方面,微型党课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规避目前实践中的一些模糊概念,澄清微型党课的“能指”与“所指”,回归微党课作为课程的本质特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理论研究,实现微型党课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党教育人的全员性、经常性。

参考文献:

〔1〕江南.宁波有个微型党课[N].人民日报,2011-8-30.

〔2〕黄晖.新媒体时代高校“微党课”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2).

〔3〕么加利.“地方性知识”析——地方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2,(4).

〔4〕姜冬乐.传统党课与微型党课相结合的路径探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

篇4:经济发展党课讲稿

同志们: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面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工作安排,在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除了要抓好自身学习外,还要带头到基层党支部上党课。

下面,我就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如此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总书记指出:“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从679亿元跃升至90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

70年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中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

上述成就,是新中国7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并不是全部呈现。70年的巨变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

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先进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汇聚起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一个人民立场鲜明、社会基础牢固、组织纪律严明、社会动员能力超强的先进执政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来说,意义凸显。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只有把党的领导坚持好,把党建设好,把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最大优势发挥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团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初心使命就是守住底线,敬畏规则,建设更有凝聚力战斗力的组织,做规矩上纪律上的合格党员,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要下更大力气。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从严治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风们完全有因此而自豪,但我们不能自满,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体党员必须警醒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二、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带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新思路,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党委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做管党治党的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对党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

对于党委班子来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既是政治责任、政治担当问题,也是政治态度、政治立场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好从严治党是本职、不抓从严治党是失职的观念,从自身严起,发挥好示范标杆作用,以高度政治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指党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谁来抓、谁来负责、谁是第一责任人的重大问题,对于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管理和监督,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

三、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内涵,是我们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行“一岗双责”政治责任的基本保障。

回顾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总书记总结了6个方面:

1、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2、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3、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

4、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5、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

6、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扎紧不能腐的笼子。从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发展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党的建设全面从严的实践发展与认识深化。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敢于执纪问责。

(一)全面从严治党和主体责任的内涵

第一,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

党章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级党委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政治责任。

当前,一些单位管党治党、正风肃纪方面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把主体责任看偏了,有的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纪委的事,没有主抓主管;有的认为是党委书记、副书记的事,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

有的认为是纪检监察、巡视部门的事,没有担起本部门和自己应负的责任。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事关全面从严治党成效,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高度,来认识主体责任的政治属性,不断强化管党治党的使命感责任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第二,主体责任是分内责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多部党内法规,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和规定。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还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作了专门阐述细化。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的党章,把“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从严管党治党的主要措施。

这些都凸显了各级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成败系于责任、成效连于责任。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尤其是书记、副书记,必须强化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的意识,始终把管党治党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第三,主体责任是全面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从当前情况看,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的抓问题处理多,抓教育管理少;

有的抓具体事情多,抓建章立制少;有的抓眼前工作多,抓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少。各级党组织要树牢主体责任的全域观、全时观、全员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管住管好全体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确保人员、时间、内容、领域的全覆盖。

第四,主体责任是终身责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实行终身问责”。有权就有责,失责必问责。不追责问责,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有担当作为和铁面无私的问责。各级党组织要用好“问责”这个“紧箍咒”和“安全锁”,确保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实,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具体内涵。

1.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既肩负着领导责任,也肩负着示范责任。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2.班子成员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一岗双责”。

是指对职责范围内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负主要领导责任,即要对分管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正职出现的不廉不勤以及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问题,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要积极指导分管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措施,部署、督促抓好落实。

要切实担当协助书记之责,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行使集体领导权力,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助党组织书记落实好主体责任。要担当管理监督之责。

加强对分管领域和人员的经常性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早提醒、早纠正。要担当风险防控之责,盯住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督促指导分管部门和单位严明纪律、完善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要担当以身作则之责,坚持严字当头,严守从政之道,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信条,从修身、用权、律己等方面“练好内功”,在本职岗位上真抓实干,在实践中修炼自己。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有以下的要求:

(一)从严抓思想建设。

抓思想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是第一位的。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引用一个红军过草地时的故事。红军的一位厨师每天起来给战士做早饭,第一个问题问不是问别的,而是问今天部队朝什么方向走。

连一个厨师都知道方向是根本,说明方向的重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已经写入了党章和宪法。

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来讲,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搞清楚我们在新时代的方位方向。

就是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好、参与好党内重要教育学习活动,像抓群教活动、抓“两学一做”一样地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内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以严的理念和举措确保党的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搞清楚我们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常抓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

加强党性锻炼,自觉以党章为准绳,以党纪为标尺,经常反躬自省,做到慎初慎独慎微。通过落实《准则》和《条例》,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党规党纪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成为自觉,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搞清楚我们在新时代的责任义务。

(二)从严抓管党责任。

从严管党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但光靠书记一个人是不行的,要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各级党组织和班子领导都要主动担责,主动履职。

按照责任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积极履职,主动担责,敢于直面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二是要抓好党内法规的贯彻落实。

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密码。与国外一些组织关系松散、党员自由散漫、纪律规矩松弛的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并不断发展的先锋队组织。

完善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组织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和独特优势。有了制度,关键是执行。对于我们班子成员来讲,如何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就是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

如何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就是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依靠制度管党治党。

三是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不折不扣。

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的原则,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党集中统一、始终坚强有力的重要制度规定。

坚持“四个服从”,核心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也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以巡察整改为契机,认真总结、举一反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自觉把贯彻落实巡察反馈意见作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长足动力。

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四个责任制”要求,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和压力传导覆盖到基层,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三)从严抓基层党建。

抓好基层党建,是各级党组织、党组织书记的职责所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是本职,抓好党建是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要主动强化党建“主业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基工程,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要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发挥政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承担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力亲为履行责任。

一是书记亲自抓。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抓书记,关键就是抓责任落实,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环节亲自督查,困难问题亲自帮助解决,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同向用力、集中发力,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重点抓。

强化政治功能,严格基层组织生活。突出解决好党组织地位和功能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虚化问题,以及党员意识淡化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整改提高。

三是长期抓。

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推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制度和机制建设以及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是解决常态化的有效手段。包括,制度建设常态化。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

着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好党的组织生活不严肃、不经常、不认真等问题。队伍建设常态化。从党委的角度来讲,要严格选拔标准,完善培养选拔机制,选优建强带头人队伍,着力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年龄老化、素质老化、结构老化的问题,加强针对性的选拔和培养。

组织活动常态化。要创新活动载体,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实现领导干部服务基层常态化,机关服务基层规范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主动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化。

(四)从严抓作风建设。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是重塑党的形象的“第一行动”。

党的十八大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帷幕,推动了作风建设持续好转。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深化作风建设,离不开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上率下行,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纠“四风”不止步,着力查处隐形纠变异,突出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痼疾。纪检监察部门严查公款大吃大喝、旅游送礼、奢靡之风,紧盯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问题,严查节日期间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收送礼金、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防治“舌尖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顽疾,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落实市委部署,重点治理有关帮扶、民生领域、“文山会海”等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推动作风建设落地生根,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树立清风正气。

(五)从严抓监督执纪问责。

把纪律挺在前面,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严防“破窗效应”,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要落实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对发生问题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该执行纪律的坚决执行纪律,不搞下不为例。要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四种形态”,特别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有权必有责、问责必从严、失责必严究。

要严格落实纪律处分有关规定,对执纪过程中发生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承办人责任。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始终保持高压严治态势。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当好纪委后盾、严肃追责问责。

篇5:经济发展党课讲稿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中国战火频频、兵燹不断,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发自内心期待同世界各国人民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的侵略、凌辱、掠夺达百年以上,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我们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依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纵观世界历史,和平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期待与殷切向往,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注定都要失败。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以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党确立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庄严承诺,以脚踏实地的努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更不是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国际社会更加意识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更加意识到担当作为、守望相助的宝贵和金贵。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其他国家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齐心协力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才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人类才能共创美好未来,各国人民才能永享和平、安宁、幸福。

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中国始终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始终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当前,个别国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安全,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破坏与危害,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处理国际争端,坚决反对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人民必将一如既往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共同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坚决反对破坏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和发展权利、破坏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坏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企图。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极端反华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维护世界霸权目的,不遗余力把中国渲染成对手甚至敌人,不择手段遏制打压中国发展,恶意抹黑攻击中国共产党、挑拨离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的关系,中国人民决不容忍、绝不答应。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深知和平的可贵,但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定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核心利益。

上一篇:家庭温暖的作文600字下一篇:1Z21建设工程项目策划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