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2024-05-22

部编树之歌公开课教案(通用3篇)

篇1:部编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树之歌

教学设计

坦头小学

陈赛娇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个字(杨、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仿写一句比喻句。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个字。教学难点:

1. 能仿写一句比喻句。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吧!小耳朵仔细听。

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只有一条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小朋友的脑筋转得可真快啊!)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的儿歌——《树之歌》。请拿出小手来一起写写吧!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齐读课题。(板书:2 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本文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圈出来。(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吧!)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找到了哪些树呢?按顺序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请看大屏幕!

(1)现在请自由拼读一下词语。(按课文顺序排列)

杨树

榕树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2)对照上面把它们圈完整。分开圈松柏

(3)红色字在读音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后鼻音)指读。

(4)这些都是树的名称,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木字旁)多音字:柏:bai(柏树)bo(柏林)(5)让我们边读边记住它们的样子吧!(配图出示词语)(6)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要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呢?(出示剩下的词语)带读,指读。根据意思来记字。疆 :古代是用弓丈量土地进行划分的。(书空)

3.看,生字宝宝躲在了树叶里,你能找到它们吗?

4.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亮啊!它们来到了课文了哪个大组愿意读一读呢?(配图读句子)

5.四个大组都读得很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研读第一句,学习比喻句

1.老师也想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说说你发现第一句话写的是树的什么特点呢?师读

2.杨树的特点是?高 3.榕树的特点是?壮

4.梧桐树呢?树叶像手掌。形状 5.出示(梧桐树叶像手掌),这句话里把梧桐树叶比作了手掌,说明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

6.你能说说类似的比喻句吗?

(图片提醒:银杏、牵牛花的叶子、荷叶、向日葵)7.自己想一想,同桌间说一说。指名3人

四、学写“杨、桐”

1.小朋友们学得可真认真!咱们这节课学习了怎么说比喻句,还要来学写两个生字哦!

2.出示“杨”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要注意什么?“木”捺变成点写在横中线上。横折折折钩要舒展。

组词:白杨、杨树

3.出示“桐” 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要注意什么?“木”捺变成点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同”竖在竖中线,里面的“口”的横折的横在横中线。

组词:桐树、泡桐 4.展示、交流、修改。

五、词语小火车

1.让我们坐上词语小火车,和生字宝宝们一起玩吧!

杨树、榕树、树叶、梧桐、枫树、松柏、桦树、银杏、水杉、金桂、桂花、木棉、棉花、守卫、守候、边疆、疆土、装扮、装备、耐寒、耐心、美化、化石绿化、手掌、掌心

2.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树之歌》,看看其他树木还有什么特点吧。

板书设计:

2.树之歌

树的形状

(白杨)(桐树)

(杨树)(泡桐)

树之歌

教学反思

《树之歌》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二年上册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感谢徐亭亭老师、范微微老师和余晓丽老师的指导,她们让我在部编版的语文课堂上走得更远更高。

在本次执教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1.在低段教学中,我对于最主要的识记生字教学还是有所欠缺。在第一遍阅读课文时应明确提出要“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读正确”,为认字服务打好扎实的基础。

2.在教授比喻句要注重内在,强调有相似之处,不是同类,才能用上“像”,才能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句。在低段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是过分拔高。

3.在朗读课文时,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4.通过学校里的树木图片,引领孩子们去发现生活。5.合理安排教识生字的时间。

篇2:部编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和树木有关的归类识字,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学习目标

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背诵课文,能够感知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0种植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植物园?谁能主动担任导游一职,给大家介绍这些树读的名字吗?(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它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杨树高大挺拔。

3.过渡:同学们,这些树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树)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树朋友。学习“梧、桐、枫、松、柏、桦、杉、桂”8个生字。

(1)(课件出示木字旁的8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树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找朋友。(老师手里拿木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吾、同、风、公、白、华”。口令:我是枫树的枫,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风”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2)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来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1)齐读第一句。巩固木子旁的形声字

(2)齐读第二句。学习“装”。(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如“装“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B.扩词。)(3)自由读第三句。学习“耐”和“疆“字。(A.扩词。B.生活地名识字。新疆)(4)自由读第三句。学习“银”、“杉“、”化“字。(A.换偏旁。银去掉金字旁换成双人旁是很B.形近字。化和代)2.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活动:一名学生拿字卡当“小老师”,其他组员抢答字卡上的生字,若有读错的情况,由“小老师”更正并教会。(2)开火车游戏,认读字卡并组词。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思考儿歌中都介绍了这些树的哪些特点?。4.指名边读课文边讲解。

5.你最喜欢哪种树?读出你的喜爱之情。6.同桌合作对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四、指导写字,1.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2.教师着重指导“杨”和“化”的书写。

(1)明确笔顺:杨的第五笔是横折折弯钩。化先写撇,再写竖弯钩(2)示范书写:学生观察并书空,发现并把握写字节奏。3.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五、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三句和树有关的谚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指名让学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师补充说明。

六、课堂总结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交到了许多树朋友和汉字朋友,希望大家用爱心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接读板书上的内容“杨树高,榕树壮……”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画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树,并配文字简单介绍。

篇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我是一棵小树苗》。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

松柏服装桦树

耐心边疆银杏

水杉化石桂花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梧、掌”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五、理解表达

1、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你知道下面句子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图谈意。

预设: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预设: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预设: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木”字旁的字,“杨”等左窄右宽,“壮”右面是士,不是土,不是犬,“桐”注意把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桂”右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2、你还知道其它与树有关的谚语吗?

预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三年杨柳五年桐,七年杉树绿葱葱。

八、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树之歌》”,一起来闯关吧!

上一篇:运动会裁判员誓词下一篇:保险营销话术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