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真情刘文典阅读题答案

2024-04-14

赤子真情刘文典阅读题答案(共4篇)

篇1:赤子真情刘文典阅读题答案

1927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掌握大权不久的蒋介石,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安徽大学视察。刘文典则冷冷地掷出一句“大学不是衙门”。后来安徽发生“**”,蒋介石“责难”刘立典纵容学生闹事,“责令”他交出肇事学生,并“传唤”他到南京悔过。刘文典一肚子怨气:“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就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参加同盟会,曾任孙先生秘书,声讨过袁世凯,蒋介石一武夫罢了,能奈我何!”面见蒋介石时,他顶撞道:“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蒋介石说:“你这校长是怎么当的?不把你这学阀撤掉,就对不起的在天之灵!”刘文典毫不相让:“提起,我跟他在东京闹革命时,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哩!”最终蒋介石以“治校不严”为由将刘文典当场羁押。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送给学生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九一八事变后,广东军阀陈济棠准备反蒋,借刘文典骂蒋之名,重金聘他去广东。刘文典识破陈济棠的用心,感叹道:“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国难深重,理应团结抗日,怎能置大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坚决退还礼金。

卢沟桥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本人多次延请滞留北平的刘文典出任伪职,他均严词拒绝,为此惹怒日本当局,其住宅连遭日军搜查。在日寇面前,日语流利的他以“发夷声”为耻,他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后,他不再讲日语。

刘文典学贯中西,其学识博大精深,但他恃才傲物,狷介无比。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刘文典国学功底深厚,对国学大师也十分崇拜、爱戴。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机来袭,昆明城内拉响了紧急警报,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

刘文典深谙教学之道,授课有方,风格独特。他上课从不理会下课铃声,有一次,教《文选》只讲了半小时,他突然宣布:“今天的课到此为止。”学生们都以为他又受了什么刺激,要将哪位名人大肆品评一番,正欲洗耳恭听。刘文典接着说:“余下的课改到下星期三的晚上再讲。”在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注视下,刘文典扬长而去。等到了下星期三的晚上,他通知学生都到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集合。等大家都坐定后,刘文典出现了:“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这时候,满脸疑惑的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确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学生们围坐一圈,静听刘文典论讲《月赋》。他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充满新奇感与求知欲的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

从刘文典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有删改)

篇2:赤子真情刘文典阅读题答案

A.由于对蒋介石掌握大权不满,刘文典直言反击蒋介石对____的指责。章太炎先生对其行为大为赞赏,提笔送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B.刘文典位卑未敢忘忧国,多次严词拒绝日本人的延清,以“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告诫读书人要时刻心系祖国,发扬民族文化,杜绝外来文化侵略。

C.抗战时期,刘文典带领学生搀扶陈寅恪躲避日军轰炸,体现了他对真正博学之士的爱戴之情,“保存国粹要紧”的话语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校园给学生讲授《月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投身革命的事迹以及在安徽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地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个性鲜明、博学多才、率真可爱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3)章太炎为什么把刘文典比作三国时期的祢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文中说:“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人之狂”的看法。

篇3:赤子真情刘文典的阅读答案

A.这篇传记记述了刘文典在北大讲《庄子》时的幽默语言,这样写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突出了人物性格。

B.在____中,刘文典惹怒了蒋介石,他宁以义死,不苟且生。后由于他在学界的影响大,蒋介石最终释放了他。

C.____后,章太炎先生送给刘文典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从中可以看出刘文典的正直人格。

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先后在北大、安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地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6分)

(3)章太炎为什么把刘文典比作三国时期的祢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篇4:赤子真情刘文典阅读题答案

刘文典是国内研究《庄子》的权威,在他开设的“《庄子》研究”课上,他有一句经典的开场白:“《庄子》我是不太懂的!”那些初来乍到的同学一听,都想这位老先生没传说中那么倨傲啊,这不是挺谦虚的吗?但刘文典接下来的话就让人大跌眼镜了:“那也没有人懂!”

刘文典一生引以为豪的学问并不止《庄子》研究一门,在联大时,他还讲过元好问、吴梅村的诗,并且放出大话:“这两位诗人,尤其是梅村的诗,比我高不了几分。”

当然,刘文典最当仁不让的是他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他对其子刘平章说:“我的名呢,就是在校勘学方面可以留名五百年,五百年之内可能没有人超过我。”代表刘文典校勘最高成就的《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至今仍然是研究《淮南子》和《庄子》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不过,刘文典能够狂出全国性的名声,最关键还在于1928年他对蒋介石的冲冠一怒。

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到安庆巡视,为了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蒋介石一到安庆就派人向刘文典传话,准备到安庆大学“训话”。但是这个刘文典竟然以一句“大学不是衙门”拒绝了蒋介石到校“训话”的要求。

其实,刘文典还有很多不狂的时候。

刘文典在国学研究时抱着一种非常虔诚的心态。

刘文典在点校《淮南子》时,曾致信胡适道:“弟目睹刘绩、庄逵吉辈被王念孙父子骂得太苦,心里十分恐惧,生怕脱去一字,后人说我是妄删;多出一字,后人说我是妄增;错了一字,后人说我是妄改,不说手民弄错而说我之不学。所以非自校不能放心,将来身后虚名,全系于今日之校对也。”

校勘《淮南子》需要查阅《道藏》典籍,刘文典听说北京白云观里珍藏有明朝正统年间刊印的《道藏》一部,于是托朋友帮忙住进白云观,得以翻看此典。他在白云观潜心翻检《道藏》,足不出户,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以致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后养息调理了半年方才渐渐好转。

刘文典将“一字之微,征及万卷”作为自己校勘的格言。其学生李埏在向他借阅一本有关唐三藏取经的书时,发现书的天头地脚及两侧空白处都布满了他的批注。注文除中文外,还有日文、梵文、波斯文和英文。傅来苏忆及此事时,不禁感慨老师“其知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

“七七”事变后,刘文典因故未能及时南下,滞留北平。日本人闻知这位国学大师的名声,极力引诱他出任伪政府之职,但刘文典软硬不吃,断然拒绝。精通日语的刘文典在日本人面前不讲一个字的日本话,他说自己以“发夷声为耻”。

第二年,刘文典在友人帮助下,逃离北平,只身南下,“千里走单骑”来到西南联大,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刘文典听说周作人变节的事情,义愤填膺,说:“读书人怎么能那样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呀!”

到了1949年,昆明解放前夕,好友胡适邀请刘文典去美国,并为他联系好了在美国的具体去所,甚至为他们一家三口人办好了入境签证,但刘文典谢绝了胡适的好意,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全国思想改造运动中,表现得老老实实的刘文典竟顺利过关。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刘文典白天挨批斗,晚上还要加班写交代材料,残酷的政治斗争摧残了他的身体。据其子回忆,有一次批斗会下来,刘文典站都站不起来,最后还是由别人搀扶着,才颤巍巍地回到家里。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刘文典最终没能撑下去,于1958年7月与世长辞了,这个时候他刚撰写整理出《杜甫年谱》和《王子安集校注》的初稿。

上一篇:盈亏问题教学设计下一篇:与痛苦相遇议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