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与棋子教学设计

2024-04-11

棋盘与棋子教学设计(通用5篇)

篇1:棋盘与棋子教学设计

“棋盘与棋子”的教学设计

唐元中心小学

王进喜 教学内容:

棋子与棋盘

教学目标:

1、了解象棋起源的故事,认识象棋棋盘与棋子,掌握各棋子的行棋规则及胜负的判定。

2、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棋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棋习惯。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渗透棋文化

会吃没有嘴 会走没有腿 过河没有水 败了没有罪(猜一文体用品)

二、认识中国象棋的棋盘和棋子

1、教学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象棋的棋盘是长方形的,它是由形式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相对组成。棋盘上有十条横线,九条竖线,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并在交叉点上活动。中间空白横道是“河界”,棋盘中,双方各有一个“米”字形的方框,叫做“九宫”。

2、认识棋子

象棋共有棋子32枚,分黑、红两种颜色,各16枚棋子,七个兵种。分别是(课件出示):帅、将各一枚,仕、士各二枚,相、象各两枚,马、车、炮各二枚,兵、卒各五枚。

三、教学各个棋子的摆法和走法

1、教学摆棋。

2、教学各种棋子的走法。

帅(将)是棋中的统领,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的存亡是一盘棋胜负的标志。它只能在自己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沿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不可以斜着走。

九宫中的斜线是专为仕(士)准备的,仕(士)是将(帅)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沿斜线每次只能走一格。相(象)和士一样主要作用是保护将和帅,相(象)只能在自己阵营里行走,不能跨越河界直接参战,它每步可斜走或斜退两格,因为相(象)的活动始此点恰好是田字的对角线,故俗称“象飞田”。当田的中心有棋时,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是所有棋子中攻击力最强的,它可以沿直线或横线在无阻挡的情况下走到任何一个据点,但不能跨越一方棋子去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移动与车完全相同。当吃子时,必须间隔1个棋子(无论对方或己方棋子),所以有这样的棋语——“炮打当头隔一家”,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种。

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也叫“蹩脚马”。

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这样,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强,故有“过河的卒子顶半个车”之说。

四、介绍象棋的行棋规则。

1、红先黑后

象棋规则规定,由执红棋方先走,黑棋方后走,双方轮流行棋,每次只允许走一着。

2、摸子走子

3、胜负判定

以吃了对方的将(帅)或对方认输为获胜。

五、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一堂课将要结束,现在的你会下棋了吗?学会下棋简单,学精象棋却非一日之功,希望大家今后能和象棋交朋友!

篇2:棋盘与棋子教学设计

小朋友们好!

我是大家的围棋老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围棋。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

上课之前,老师对小朋友们有几点要求。

1.上课时要遵守纪律,把手放在膝盖上或放在桌子上。上课时不要随便说话,如果有事请举手,老师让你说,你再说。

2.上课时要涌跃发言,发言前要举手,等都是叫到你时,你再站起来回答问题。

还有下课休息时,要先喝水,上侧所。不要乱打乱闹,不要乱动教室里的东西。

3.老师说上课了的时候,要马上回来,坐好,继续上课。小小手,放腿上。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老师。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尧造围棋 教子丹朱)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位非常能干的尧帝。尧帝有一个儿子叫丹朱,这个小丹朱呀,从小就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尧为此伤透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可小丹朱呢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晚上,尧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两个神仙,他们用树枝在地上画了几条横竖线,随手捡了一些小石头,开始玩一种游戏。尧帝醒来以后觉得很有意思,就照着梦中看到的制作了一副棋盘棋子,并且教小朱丹玩起来。想不到小朱丹一下子就迷上了这个游戏,变得不调皮捣蛋并爱学习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丹朱玩的什么游戏么?

对,我们刚刚讲了围棋的起源,它是我们的祖先尧帝发明的,是为了教育他的儿子丹朱。后来经过发展完善,成了现在的样子。

在学棋之前,我们一定要知道围棋的礼仪

静坐:

1、端正地坐在位子上,双手扶腰轻轻揉,帮助腰背放松并挺直。

2、保持端正坐好,双手朝下平放在膝盖上。

3、轻轻闭上眼睛和嘴唇,用鼻子轻轻吸气,慢慢呼出,保持微笑。给爸爸妈妈的话:静坐训练能调整孩子身体的活动节奏,改善其大脑的活动奏。上课前和下棋前先静坐,能让孩子的身心由兴奋状态转为平和状态,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心态相对平和下来。在家静坐时可以配合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注意引导孩子呼吸时用鼻子不要用嘴。欠身礼

欠身的礼节自古至今一直在使用,是通过降低自己的体位来表示对他人恭敬的礼节。

1、端坐在位子上,上身自然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面带微笑注视对方。

2、以腰为轴,上身前倾15度。

3、慢慢直起腰,还原成端坐的姿式 欠身礼这样用:

1、对弈前,向对方行欠身礼并说“请多指教”。

2、对弈结束,向对方行欠身礼并说“谢谢”。给爸爸妈妈的话

欠身是一个很实用的礼仪,请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下来,变成孩子的好习惯。入座礼仪

1、轻轻地把座椅向后拉开。

2、从座椅的左侧进入。

3、身体在桌子和座椅之间站直。

4、轻轻地坐下,身体要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

5、起身离座时要从座椅的左侧离开,动作要轻缓,不要弄响座椅。应该这样入座:

1、放置黑棋的一方称为“下座”,放置白棋的一方称为“上座”,入座时“上座”应留给老师或年长者。

2、与老师、比自己年长者、女孩对局时,应主动帮他们拉开椅子并协助他们先坐下,然后自己再入座。

3、女孩子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4、对局期间如要离开座位,应该先向对方说明原因,然后再起身离开。

5、对局结束后,年幼者应等年长者先离座后再起身离座。给爸爸妈妈的话:

良好的入座姿势和习惯是良好修养的表现,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好的开始,这个习惯能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优雅和落子

1、用拇指与食指从棋盒中捏住棋子。

2、食指连同棋子一起向后推,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盖夹住棋子,同时中指向前伸出准备接过棋子。

3、用中指与食指的指甲盖夹住棋子。

4、食指向前伸开,手掌张开。给爸爸妈妈的话

落子练习能训练手脑协调,小朋友初下棋时,为图方便会直接用食指和中指取棋子,家长应耐心督导孩子用规范的姿势,久之可以锻炼孩子拇指、食指、中指的灵活性、准确性和控制能力,因为书写也是使用这三个手指,所以这一训练可以提升孩子握笔写字的水平。对局前礼仪

1、入座时让年长者坐在上座(放置白棋一方),幼者要替年长者拉开座椅。

2、坐在下座(放置黑棋一方)的小朋友应该主动用白布擦拭棋盘,表示尊重和学习的态度。

3、对局双方如不认识,坐在下座的小朋友应主动先作自我介绍。

4、坐在下座的小朋友主动行欠身礼并说“请多指教”。给爸爸妈妈的话: 孩子在家对局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使用这些礼仪,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当孩子完成得好时,要慷慨地给予表扬。

猜先礼仪

1、坐在上座的小朋友抓取少量白棋,手握住放在棋盘中央。

2、坐在下座的小朋友取出1子(猜单数)或2子(猜双数),整齐地放在棋盘中间

3、上座的小朋友打开手掌,将白子每两颗排成一列,最后如剩下一子则代表单数,否则为双数。

4、猜对一方可选择执黑先下或执白后下,如需调换棋盒,应双手捧棋盒互相交换。给爸爸妈妈的话:

今天学习的猜先礼仪是棋道中一个很古典的礼仪,这个方式公平而有趣。请家长通过与孩子猜先帮助孩子熟悉这个好习惯。

对局礼仪

1、黑棋的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是正确的

2、下棋时东张西望、说话。是错误的3、用力拍子。是错误的

4、催促对方。是错误的

5、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手。是错误的

6、下棋时吃东西。是错误的 给爸爸妈妈的话:

养成良好的下棋习惯,有利于小朋友良好修养的形成。孩子不仅是在学习“棋道”,也是在学习“做人”。

对局结束礼

1、对局结束后,双方应复盘研究,切磋棋艺,增进友谊,复盘时要轻声进行,以免影响他人。

2、复盘后,双方应收好棋子(黑方收黑子,白方收白子)、整理好棋具

3、对局结束后,不管胜负如何都应该主动向对方行欠身礼并说“谢谢!”。

4、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老师的安排。给爸爸妈妈的话:

很多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本课的礼仪能帮助孩子做到输棋后不哭闹,不生气的离去,而是有始有终地完成结束礼仪。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会随着输赢的不断重复而得到有效 棋盘、棋子

棋盘是由许多条竖线和许多条横线组成的。它究竟有多少条横线,多少条竖线呢?

我们来数一数,先数竖线:一条、二条、三条。。。。十九条,有十九条竖线。

再数一数横线有多少条:一条、二条、三条。。。十九条,横线也有十九条。

就是说棋盘是由十九条竖线和十九条横线组成的,这十九条竖线和十九条横线在棋盘上又构成了许多的交叉点,那这交叉点有多少个呢?是十九乘以十九等于三百六十一个,下棋的时候,我们就把棋子放在交叉上。

我们看,棋盘上有许多小黑点,小朋友们看看它们像不像天上的星啊?这些小黑点就叫星,棋盘上共有九颗星。

这九颗星把棋盘分成了九个部分,这是上边,这是下边,这是左边,这是右边,这是左上角,这是右上角,这是左下角,这是右下角。这个部分呢?是中腹。中腹就像我们的小肚皮一样,围棋上也叫它草肚皮。

我们想一想,刚刚老师讲了棋盘,它是由十九条竖线和十九条横线组成,一共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盘上有九个小黑点,叫星,中间的星叫天元。星把棋盘分为九部分,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中腹。

(棋盘上最边缘的四条线,我们称为“一路”,离开边缘的第二条线我们称为“二路”,依次往外是三路、四路。五路以上就算是“中腹”的范围了。)

死亡线、失败线、实地线、势力线、落空线

1、一线”

找一找“一线”在哪里?我们用红色的线来表示一线。请幼儿在自己的棋盘上找出“一线”,找找一共有几条?

在围棋中如果你把棋子放在一线上,它的气就很少,一下就会被敌人杀掉,所以我们把一线又叫做“死亡线”。

2、二线” 请小朋友自己想想,二线在什么地方?请个别小朋友在棋盘上指出。演示在二线上下子,请幼儿说说它围的点多不多,因为围得点不多,很失败,所以我们叫它失败线。我们用黄色的线来表示二线 请幼儿在棋盘上找出所有的二线。

3、三线

师:我们找到了一线和二线,那三线在哪里?

请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大棋盘上寻找,教师与幼儿一起点评。一线叫死亡线,二线叫失败线,那三线叫什么? 师与幼儿一起演示,在三线中棋子的气有多少?

因为三线围的地盘又多又结实,敌人过来就可以围攻,所以我们把三线叫做占地线、实力线。

幼儿在自己的棋盘上寻找三线,请幼儿相互检查。

4、四线

请幼儿根据上次寻找的规律,找出四线,请个别幼儿到大棋盘找,其他幼儿在自己的棋盘上寻找。教师检查、讲评。

在棋盘上,棋子下在四线围得地盘容易被敌人从二线溜进来,但是四线离中间近,打起仗来有势力,我们把四线叫做取势线。

5、五线

请幼儿找出五线,幼儿自己寻找,相互检查。

棋子下在五线对边地的控制弱,如果被敌人从三线入侵很难吃掉对方,五线叫做虚线。

为了更好的记住棋盘,我们学一个儿歌。

小小棋盘四四方,横竖都是19行。九颗星星天上挂,天元就在正中央。

现今的棋盘则有19×19、13×13、9×9,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正式比赛所用棋盘为19×19,其他作为教学辅助。

二、棋子:

围棋的棋子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加在一起刚好和棋盘上的交叉点数361个相吻合。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黑棋 185子为胜,白棋177子为胜

三、基本规则

1.黑线白后:经过猜先之后,拿黑棋的人先下子,然后由执白的人再下,双方要轮流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一手棋)。

篇3:棋盘与棋子教学设计

本文所说的“地下电影”实际上是描述电影在既定大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源于一些实验性影片无法获得社会认可,只能进行秘密制作和小作坊放映,慢慢形成地下运作的状态,因而得名。这些实验性电影与主流的商业和记录片所不同的是:拍摄风格和制作方式打破了非常规的模式, 创造了一种新的视听语法,且在影片中,对性描写毫不掩饰, 全片传递着虚无主义思想。

(一)地下电影的兴起。五十年代末“美国新电影集团” 首领约纳斯·梅卡斯开始组织实验影片的放映,影片内容淫秽,放肆地描写一切禁止拍摄的题材。他在《我们在哪里—— 地下?——“美国新电影”》中宣称:“我们对自己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电影。因此我们要完全开放。我们将朝任何方向行动……我们就是一切事物的准则。”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地下电影也对于核心主题有着不同的追求,随后在西欧各国,地下电影的运动也逐渐开始。

(二)中国地下电影的命名。中国的“地下电影”是对处于中国90年代语境中出现在电影史意义上的一种独特现象的命名,它们并不完全属于“禁片”的范畴。有的可能违背了当时国家的意识形态,或者艺术审美与当时社会主流追求不吻合,再或者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道而驰,以至于被官方“枪毙”。中国地下电影更注重个体的感受,强调内在冲突和情感表达,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对传统的道德和观念进行叛逆和反思。

二、中国地下电影的焦虑语境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改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动,电影经历了逐渐由艺术品变成了大众娱乐消费品的现实过程,逐渐丧失了精神力量。而地下电影导演以自己的真诚和良知关注边缘人群,影片显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诚,准确的描写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的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

赫舍尔曾经说过:“在我们时代,离开了羞耻、焦虑和厌倦,便不可能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思考。在我们这个时代, 离开了忧伤和无止境的心灵痛苦,便不可能体会到喜悦;离开了窘态的痛苦,便看不到个人的成功。”地下电影尝试以自己的焦虑和敏锐来与社会进行真诚对话,试图以冷峻的态度和残酷的现实,唤起人们对陈腐观念和道德的反抗,期望大众从社会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中解放出来。

(一)地下电影导演个案分析。中国地下电影导演虽然风格迥异,却有一个共同特征:在题材的选择上都强调对残酷社会和人性情感的深入描写,以及对复杂人性与传统道德观念对立面的刻画。

1. 贾樟柯:我是一个在场者,而不是一个闯入者。从《小武》《站台》到《世界》《三峡好人》,贾樟柯的电影一直致力于关注当下的现实,关注底层生活的人们在不断变迁大环境下的生活压力和应对方法,虽然影片中主人公来自小县城和乡村,但贾樟柯对他们现实生活的直观呈现以及对他们精神层面的挖掘,却能使我们感到人类共有的生存体验和世俗情感的波动,感到生命的沉重和命运的力量。贾樟柯说: 十年前,我觉得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些被时代撞倒的人们。十年后,我觉得即使赶路,也不能忽视我们的情感。 《山河故人》有一句台词:每一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需要我们珍惜。我希望能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

2. 娄烨:如果我伸出手臂,我就会碰到你,我感到不安。 说到地下电影不能不提娄烨,这位颇有自我意识的导演一直坚持个人化的艺术探索,他在电影里呈现灰暗的城市,躁动的人们,纠缠的感情,始终描写阴谋、背叛、爱情、冲动、 任性、寻找、历史、政治与性。《苏州河》里被马达背叛的牡丹愤怒跳河,让人体会爱情的破碎和生命的无常。《颐和园》里因爱孤寂的余虹,因着对美好生活的狂热理想,激烈冲动的活着。影片里她说:“周伟,为什么我总是急于和你们, 我的男孩们做那件事情。因为,只有在做那件事情的时候, 你们才懂得我是善良的。”这种空无一物、试图以身体与命运对话的狂热,暗示着余虹的单薄命运和悲剧结尾。

3. 张元:一群焦躁的“寻找者”。虽然张元导演打算摒弃地下电影的道路往商业电影靠拢,他认为电影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但不可置否的是,他确实是中国地下电影的领头人。1993年《北京杂种》是一次极具叛逆的实验,影片呈现了摇滚乐队、怀孕女青年、地下音乐人、 穷画家、女大学生等多个个体的不同信念和生活,也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苦恼和失落。《东宫西宫》写的是一位同性恋热切渴望的寻找正常身份认可。为了表现同性恋生存状况的恶劣,影片塑造了一个紧张阴郁的社会空间。同性恋阿兰在厕所无缘无故被盘查,又被莫须有的“扰乱 社会治安罪”捉拿,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监禁,以至于阿兰为了寻求认可最后勾引警察。

(二)地下电影的“地下生存”。大多数地下电影制作成本低,只有拍摄者本人的资金或者很少的一点财政资助。 而制作团队的成员也非常紧凑,大多数的工作都由导演一人完成。由于无法在正常渠道发行,地下电影只能通过一些民间自发的观影组织和盗版DVD在国内传播,虽然近几年国内艺术电影爱好者有所增加,但地下电影在娱乐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冲击下,仍旧在艰难中求索。

三、中国地下电影的文化表达

中国地下电影之所以频繁出现于西方电影节,究其原因是西方电影节对中国地下电影的接受和兴趣点就是:“你从哪里感到需要谈论禁忌?是想攻击政府和社会的行为准则吗?”当中国政府对地下电影的压制和处罚被西方媒体所知晓后,中国地下电影被冠以“不同政见者电影”,西方的关注瞬间被激发,这些带着后冷战思维的西方媒体抛出的问题便集中在:“听说你是一位禁拍导演,但你却越来越多产, 你怎样看待政府允许这种现象发生?”在我个人看来,中国地下导演在意识形态和政治话题上,一直试图以避开和淡化的态度来创作,他们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个体命运的表达。 地下电影一直在试图寻找对话和被国内认可的机会。但西方却从电影里解读出政治意识并完成自己关于对中国的想象。

篇4:汪建伟跳出棋盘的棋子

—齐泽克

《教父》之所以在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在这个充满暴力和仇恨的故事中,最终的落脚点和最初的驱动力都是爱,父子之爱与兄弟之爱。老舍先生也曾说过,他想写一出悲剧,里面充满着笑声。由此可见,当技术和媒介不再是限制创作的因素时,创作的方向和内容便会自然转移到对各种复杂关系的梳理中,其中内含的个人态度和若隐若现的哲学观成为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作的长度和广度。或者可以这么说,在现当代社会,创作者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纠结于如何处理过剩的信息和过量的内容,而是站在“旁观者清”的立场上,借助现有的资源帮助自己思考和回答那些对自我、社会和世界的提问。在这一点上,汪建伟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经验,而他自己更像是一颗跳出棋盘的棋子,关注的不只是棋盘上的厮杀,而是一颗棋子的独立性和共同性,与其说他是当代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者。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汪建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但这并不是针对他在影像和戏剧中表现的内容而言,他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在于他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安排,以及其中一以贯之的个人观点和哲学性的诉求

看过他的影像作品的人,都会对其中的光线印象深刻。在拍摄大多数影像作品时,汪建伟有意地选取了顶侧光的光线。这样的光线从顶部倾泻而下,弥散在整个舞台上,既没有形成特定的焦点,也没有主次先后的划分,人物无论在舞台上的哪个位置都是逆光,被消解的轮廓和无法明确辨析的容貌营造出一种欲语还休的暧昧气氛。有时候舞台上的灯光更像是一只手电筒,它照亮了混沌却有指向更广阔的黑暗,而我们能够看见的部分恰巧是由那些被排斥的、看不见的东西构成的。这不免让人们想到他时常使用的另一个物象—反光条,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一个提示的世界,我们看不到的世界不等于它不存在。

知识共享

已知和未知是汪建伟作品中一对常见的辩证范畴,其中既带有对确信无疑的世界的警惕和自省,也涉及在探寻未知时出现的不确定。早在1983年,当汪建伟第一次接触到装置艺术时,他发现艺术不再仅仅等同于技术,艺术家可以使用不同的学科方法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只是人类众多知识中的一部分。这一发现颠覆了他当时所有的艺术经验,促使他在研究生阶段广泛阅读,以此来了解那些熟知领域之外的世界。在这一时期,他重新走入科学,艾什比(W·R·Ashby)的《大脑设计》(Design for a Brain)给他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尽管这本书讨论的是诸如生物的适应性以及学习机制这类复杂的问题,但艾什比却撇开了以生物学和细胞学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以控制论为基础把思维和学习看成是一种行为结构,提出建立社会整体的宏观模型,从模型总结机制,再从机制寻找相应的重大因素,为信息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些概念出发,社会演化的过程就成为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以及适应方式的变化过程,这与一切从细节出发(如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人口资源、心理性格特征等)来研究社会结构相比,显得更加容易,也更具科学性,同时为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人们原来以为根本不能使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的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创作于1991年的作品《文件 ·事件》和1994年的作品《循环—种植》是汪建伟对艾什比理论的尝试和运用,在这两件作品中,汪建伟以艺术家的身份介入到其他领域中,试图探讨不同学科在交流和融合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产生的新问题。这种探索在《专 · 业 · 余》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汪建伟和其他艺术家共同邀请了来自其他领域的众多专业人员,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完成一件作品,而在创作的过程中,知识的不对等、学科边界的模糊性,以及内容的不确定性逐渐浮现出来。

如果说知识的共享和学科的跨越是为了给艺术提供更多的参照物,寻找更多的分享经验,是在不放弃自己知识结构的前提下与别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完成用全部人类的知识做艺术的尝试,那么在学科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身份的模糊和消解以及主体性的寻找和重建则是汪建伟艺术创作的初衷和核心。身份是一种需要非常警惕的东西,无论是主观的划分还是被动的接受,身份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排外性和唯一性,它一方面漠视本来存在却未被发现、未被看见的世界,一方面任由唯一性滋生出的霸权和腐败肆意生长。知识的共享实际上就是在探寻身份之外的主体性,当学科间的界限被打破,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在一个不那么清楚的意义上产生,身份的不确定性会帮助主体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建构以差异为基础的共同体。

怀疑与选择

汪建伟说,他曾经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权力,这留给他的遗产是一种骨子里最深的反秩序的东西,是对一致性的天然的免疫力。或许正是基于此,汪建伟对“不确定性”格外偏爱,也努力避免做“太正确”的事。他从来不掩饰也不消除作品中的暧昧性,而是让作品呈现出自身的逻辑,让它可以被某部分经验识别,但又被另一种方法质疑。

在作品《屏风》中,汪建伟借用《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故事探讨了窥视与被窥视之间的关系,视觉权力与观看方式成为作品中耐人寻味的部分,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景观,但又可能被围观。在作品《征兆》中,他在同一个空间中并置了四段不同的时间,用叙事上几乎毫无联系的故事串联起整个历史的发展,那些介于正常与异常、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景象带给观看者瞬间的真实感,但随即又将他们带入更加荒诞的世界,用或平行或交织的关系网织就不确定性的艺术概念。如果说《征兆》是对历史和现在的并置,那么《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则是借助齐泽克的理论并置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空。但有趣的事,这里的“过去”并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这里的“未来”也并未许下任何诺言,这里的“现在”既没有被传统收回,也没有面向未来的腐败。这种“不确定性”在《黄灯》中表现的最为充分。“黄灯”本身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中间概念,它意味着对绿灯正确性的终止,也意味着对红灯正确性的否定,它只有在红灯和绿灯双方唯一性丧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自身的位置,也就是说它面对的是两个正确性的“敌人”,但限于自身的暧昧性始终无法给出任何答案。

无论是对一致性的天然免疫,还是对不确定性的呈现,它们都指向了对权力的质疑和对选择的欲望,比起“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做什么”。在怀疑和选择的过程中,全部细节都有机会呈现在全景中,主体不仅作为参与者也作为旁观者在其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从而捍卫自身的独立性,拒绝对个人经验的沉醉,也时刻对抗那些陈词滥调的“新”方法。在汪建伟的作品中,没有什么是可以明确的,也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在他看似散漫、毫无章法可言的戏剧、影响和新媒体作品中,“不确定性”是唯一可以找寻到的线索,对任何关系的怀疑都寓示着另一种选择的出现。

“一般性”的当代时间

时间是汪建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范畴。汪建伟说,他喜欢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原因之一在于戏剧可以“再来一次”,每一次排演都可以在经过一个完整的时间段之后再次回到原点,在最初的时间上“再来一次”。戏剧中有一个术语叫做“point of attack”,英文释义是“the point of attack is that the first thing the audience will see or hear as the play begins”,简单地说,就是戏剧在第一时间呈现给观看者的视觉和听觉印象。受阿甘本的影响,汪建伟在戏剧的时间安排中抛弃了希腊-罗马循环和连续的时间,也抛弃了基督教带有方向性的、不可逆转的线性叙事时间,他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种种时空并置在一起,平行呈现不同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这也与阿甘本对当代时间的论述相呼应:人类心灵有时间的经验却无对此经验的表征或再现,因此用空间的影像来描绘时间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汪建伟的作品中,观看者首先看到的并不是一个“point”,而是一个“scene”,一种“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艺术家用时间的影像串联起不同历史中的节点,这也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家影像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历史典故。

无论是“击鼓骂曹”还是“三岔口”,再或者“杨家将”和“韩熙载夜宴”,观看者很容易从这些故事中找到相似或相关的回忆与经验。但这些历史典故的作用并不在于让观看者回到过去找寻熟悉的经验,而是为了指向当下时间的“一般性”,这种一般性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是我们在观看不同时间面貌时产生的共同经验,也即是当代艺术独有的时间。

“文化首先是一种对时间的特别的经验,倘若时间的经验不变,那么新的文化也不可能出现,因此一场真的革命其原初的任务也绝不是仅仅改变世界,而是首先改变时间。”(阿甘本)现代政治思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上,却没有提出一个相应的时间概念,那些重写历史的人们很有可能会走向对“占有”的腐败,这种腐败一方面指向不择手段的获取,另一方面指向毫无节制的控制。而汪建伟的独特性就在于对当代时间的确立和表现上。

篇5:《巧推棋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巧推棋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巧推棋子》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有关“力与运动”的一个教学环节,本课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比较感兴趣的推棋子游戏活动,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学会判别摩擦力的方向、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光滑程度之间的关系等知识,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学会善于利用摩擦力更好地便捷于日常生活。

二、课堂教学环节

激趣导入:

师:各位同学,提起游戏,相信很多同学都喜欢吧,那么大家都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项非常有趣的游戏——巧推棋子,大家有没有兴趣参加?(板书:巧推棋子。)

学生兴趣非常高,纷纷举手表示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师:怎样推呢?今天这个游戏可是有一定规则的,请大家翻开书本,一位学生主动举手读规则,其他同学边看边记:

1、用一只手将棋子推出,棋子停留在对应的分值区即为本次得分,如果棋子滑出分值区线框外的范围则不能得分。

2、要求棋子是滑动而不是滚动。

3、每人可以推三次棋子,最后将三次得分加起来,就是游戏总得分。

教学过程:

第一步:了解摩擦力

活动一:巧推棋子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5人一组:

1人负责推棋子。

2人负责观察。

1人负责记录得分。

1人负责棋子的摆放。

游戏过程中,各组参与游戏活动的学生兴趣高涨,按照游戏规则认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一方面查看学生推棋子的方式,一方面纠正出现的错误操作方式,学生对于推棋子游戏兴趣非常浓厚。对于得分比较高的游戏小组教师让学生说说通过什么方法取得了较高的游戏得分?(生答:掌握好力度和方向)

师提出问题:是什么使棋子慢慢停下来的?学生思考,教师相机引导,得出结论,师评价,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第二步:探究与摩擦力大小的有关的因素

活动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第二次推棋子游戏:在粗糙的桌布上推;

学生继续分组进行推棋子游戏,游戏过程中学生发现第二次推棋子和第一次的感觉有所不同,棋子运动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师提出问题:通过两次不同的实验,大家体会到什么?

生甲:我感觉第一次推棋子的时候棋子滑动的快些……

生乙:垫了粗糙的桌布后,想把棋子推到相应的位置好像难度增加了不少……

生丙:两次用的力大小差不多,但是棋子运动的距离相差比较大……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之所以棋子两次实验中运动情况发生了变化,是因为我们更换了物体运动的接触面,第一次是在比较光滑的平面上推,第二次换成了比较粗糙的桌布。第二次棋子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发现棋子的运动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试验结论:响摩擦力的因素和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

第三步: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

1、学会辨识生活中不同的摩擦力,学生认真观察课本48页图片中的物体,分辨哪些是加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更正)。

2、说一说我们周围还有哪此现象与摩擦力有关

3、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的存在将会是怎么的情景呢?(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

生甲: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站在地面上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摔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生乙:如果没有摩擦力,有些东西我们就拿不稳,会从手中掉下来……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看来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其实摩擦力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

第四步: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参与了巧推棋子的有趣游戏活动,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也很认真。通过两次不同的游戏,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摩擦力的存在,而且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情。大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辨别不同类型的摩擦力,有时候我们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候我们需要减小摩擦力,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摩擦力和我们平日的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4、巧推棋子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与光滑程度有关

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三、课后反思

通过巧推棋子,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在两次不同实验自主学习获得知过程中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学会了辨别摩擦力的方向,最后归纳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课堂氛围,我有以下几方面课后反思:

1、选择学生喜爱的趣味游戏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

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引入快乐激趣的游戏话题,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出示的游戏规则也让学生们跃跃欲试。两次游戏实验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做好巡查和指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究新知。

2、让抽象的知识和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次不同的推棋子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用力的方向相反,是一种起阻碍作业的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本中图片展现的不同摩擦力有了一定的判别能力,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知道了摩擦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3、学会知识的运用

上一篇:形容女孩子漂亮的优美句子下一篇:雁洋军训德育基地讲话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