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2024-05-17

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共12篇)

篇1: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3.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5.加强班级队伍建设,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6.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学生进行教育。

五、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科教卫生月

1.开学报名注册。

2.庆祝教师节活动。

3.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最美教室”的布置,办好卫生与科技方面的黑板报。

4.校园“常规教育”活动。

十月份: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月

1.结合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培训大队委候选人,参加学校大队部的改选活动。

3.勤俭节约教育

十一月份:文明礼仪教育月

1.开展“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

(1)开展“学习礼仪知识,争做文明公民”主题教育。

(2)开展“友爱和睦我先行”主题教育。

(3)以“维护公共秩序,塑造公众形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2.召开家长会,表彰优秀家长。

3.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4.进行小干部的培训。

十二月份:法制安全教育月

1.听法制副校长(天生派出所)杨刚到校进行法制辅导讲座。

2.以“遵守交通规章,文明礼让出行”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3.进行安全预演。

4.开展秋季运动会

5.元旦庆祝活动。

一月份:

1.上交德育工作总结及其他德育资料。

2. “班级之星”的评选。

小学班级工作计划篇三

一、班级情况

我班这学期共有59名学生,其中女生23人,男生有36人,通过一年的学习,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班里大多数孩子已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都比较认真。具有爱集体,爱劳动,团结友爱等特点。但也有一些同学上课不敢大胆发言,学习主动性不强,贪玩又粗心,自觉性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班里孩子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做个文明的孩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我工作的重点。

二、班级管理目标

1、行为习惯目标:培养孩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认真听讲,排队快、静、齐,认真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护教室校园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学习能力目标: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规范书写,准确率高,勤于阅读的能力

三、措施和安排

1、加强班级纪律教育,保证学习的数量和质量。

2、健全班委会组织,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

3、树典型,带一般。加强优秀生的教育,让他们成为班上的榜样、主力力量,从而带动全班进步。开创“小老师‘活动。

4、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平时注意关心他们的学习,鼓励、指导,让他们形成一种向心力,乐于学习。

5、进行“金星”的评比。一周下来,表现好、有进步的,奖一颗星星,表现特别好的,多奖一颗。学期末进行统计,谁的星星多,谁就获得大奖。希望在评比中让学生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好的要求更好,后进的要求进步。

6、进行“比一比,谁的字美”的评比。要求学生把字写好,每一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抄写作业得“优”的,奖励一面红旗,期末进行统计,谁的旗子多,就成为“小书法家”。希望在评比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7、在故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尽可能每天都给学生读一篇故事。

8、充分利用学生园地展示学生的习作,举行故事会、儿歌会和画画写字比赛,让学生互相学习,展示他们的实力。

9、学校与家庭合力,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引导;发现学生的缺点,要及时教育。

10、做好成长记录袋。

11、配合学校做好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研讨会的准备工作。

篇2: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本期我班共有幼儿39人,其中男孩人,女孩人,均属于独生子女。师大本单位子弟25名,外单位子弟16名。其中,新插班幼儿7名。幼儿年龄在3岁半~4岁半之间,跨度比较大,个体差异性较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幼儿通过小班一年有规律的集体生活,他们在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这五大领域方面,能力均有所发展。尤其是常规、情绪方面已步入正轨,幼儿已习惯,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他们的身体素质普遍增强了,在上学期的期末体检中,全班幼儿在身高、体重、血色素三方面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幼儿的求知欲、观察能力比以前明显增强,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有所增强,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服务习惯已初步形成,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初步分辨事物的好坏、美丑和是非观念,具有将强的班集体荣誉感,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但由于幼儿具备一定的年龄特征,因此在行为和情绪的控制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与人交往的合作性、协调性还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在本学期加强培养、训练。

二.本期班级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工作目标: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则,坚持一切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宗旨,面向全体幼儿,以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其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参加各项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措施:

1.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广泛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家园教育观念的一致,使家长能更多、更积极的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

2.继续开展主题网络教学,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趣味性较强、对幼儿成长有促进作用的主题。

3.加强幼儿游戏、生活、学习常规的训练,学习克制不良情绪和行为,对他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予以帮助。使幼儿在园生活既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又井然有序。

4.继续开展科研课题识字教学,在原来的“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基础上融入一种新方法--TPR全身活动识字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玩中有学,学中在玩;兴趣第一,生动活泼。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们爱识字、识好字,并长期保持其饱满的积极情绪。

三.卫生保健工作:

1.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坚持做好日常用具、玩教具的消毒,注意室内通风及空气消毒,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2.配合保健医生做好幼儿的预防接种、体格检查工作。按时据实填写“消毒记录”、“家访记录”、“出勤记录”、“交接班记录”等一系列表格。

3.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在流行疾病高发期定时给幼儿服用预防药物,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强晨检工作,日常对幼儿多关心、多留意,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户外活动时间,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醒幼儿根据天气变化,随时注意在活动中增减衣物。及时为汗湿、尿湿的幼儿更换衣物。对生病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爱,按时为其服药,留意其情绪变化及身体反应。

四.家长工作及个别教育:

(一)家长工作:

1.按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协调、沟通作用。

2.不定期的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

3.继续建立“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定时公布周工作安排和主题网络图,争取家长对工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4.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家长进行多方沟通、交流,争取家园一致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

5.根据主题活动安排,积极动员家长配合制作各类玩教具,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

(二)个别教育:

1.帮助本期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积极训练新的生活常规,巩固已有的学习生活习惯。

2.鼓励全班幼儿对新朋友多多予以帮助与关爱,加强对杨逸飞、高子乔、李苗苗等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与同伴尽快友好相处。

3.对个别男孩不守规则、有危险行为的现象及时制止,并开展安全意识教育,让其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班级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有了良好的班风才能有好的学风,如何促进良好班风班纪的建设,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引导好他们更加稳定,更加积极地去完成工作任务是本学期我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根据本班情况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化,全班共46人,男生29人,女生17人,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协作精神强,但也有部分同学心浮气躁。本学期转入3人,其中两人李子豪、叶宇晗,学习基础很差。

根据班级管理安排,能够做到人人有岗,人人有事做。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勤学、进取、超越的班风。

三、具体措施:

(一)班主任自身素养方面

认真履行学校班主任常规管理制度,经常性的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主动与副班主任配合,积极向各优秀班主任学习,尽量把班主任工作做细、做精。

(二)学生常规培养方面

1、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利用晨会时间带领学生重温《一日我会》以及遵德守礼十二条的学习,让学生按要求去做,同学间互相监督,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互相监督。根据学校的部署,严格按照要求去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2、加强后进生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3、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4、家教结合:经常保持与否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学期,力争把所有的家长走访一次,甚至多次。利用多种渠道不厌其烦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5、做到人人有岗,人人有事做,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分工和职责所在,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组内成员之间加强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优秀的同学要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6、重视心理辅导: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和家长联系,体贴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7、抓好少先队工作: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少先队工作,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将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结合实际搞好各项活动。

8、重视文体工作:教育学生上好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阳光一小时和大课间活动,重视各项比赛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完善班规,会唱校歌,及时更新班级博客。

(三)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1)组织好学生做好一日常规。

组织学生参加每一周的升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做课间操班主任坚持跟班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精神饱满,姿势正确,动作符合节奏班主任工作计划,做操完毕听口令整理好队伍,依次返回教室。

(2)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继续做好班级值日制,期初制定班级岗位安排表和细则,每天在黑板上书写“今天我为大家服务”的人员名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的能力。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3)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我将重视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为了防止交通安全、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会加强安全宣传,多提醒,多查询,时刻警钟长鸣。

(4)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每周前四天如无校广播,则由小组轮流主办晨会活动。坚持每周开展班队会活动。

四、班级主题活动安排:

月安排

8月:开学筹备月:开学筹备、制定班级计划;黑板报布置;

9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行我雅”推普月:开展配音比赛,书写活动,啄木鸟行动等“亲近母语”推普月;养成教育;追梦少年海选

10月“我们的节日”感恩月:庆祝国庆节,开展诗歌朗诵、演讲、红歌演唱,建队日活动 、

11月“手拉手,文明伴我行”创新未来”科技月:开展科技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和评比活动;消防日活动;区班级教师博客评比、环境小卫生评比

12月“幸福德育――亲子共读”阅读月:开展好书欣赏、好书换客;法制教育、元旦筹备;家校共建论文

1月:诚信考试、假期安排

周安排:

第一周:加强安全教育,学习《一日我会》《尊德守礼十二条》。抓好学生常规,早日进入正常秩序。

第二周:小组实施方案落实、评价晋级制实施。

第三周: 中秋节,我们的节日。

第四周: 家长会

第五周:十一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六周:中队委员选举

第七周:大课间活动规范。

第八周:晨跑。

第九周:准备期中考试继续抓好安全教育。

第十周:总结期中考试,吸取经验教训。

第十一周:卫生工作。

第十二周:校庆活动。

第十三周:健康生活从我做起。

第十四周:预防冬季传染病。

第十五周:再次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安全教育。

第十六周:安全,我们的幸福生活。

第十七周:复习安排。

篇3:小学班级管理措施之我见

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其领导的力量在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道理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是适用的,小学阶段与其他学段相比较,班级中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更具有权威性,学生对班级干部更加尊重,这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班级干部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要认识到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做好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班级干部是教师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实施者、组织者、领导者。可以这么说,班级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只有通过班级干部的有效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些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是事必躬亲,认为学生办的事情就办不好,只有自己亲自出马似乎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样的认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显然是不适用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要把对班级干部的管理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促使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在班级干部的管理中要做好选人的工作,要选择那些做事情认真、负责,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并且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 选择这样的班级干部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其次,要充分做足班级干部的培训工作,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锻炼班级干部,让他们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磨炼自己,成就自己,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管理才干,教师还要注意在管理过程中对班级干部进行必要的指导,让班级干部能够学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因为作为学生,班级干部可能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更有发言权,解决起这些问题来相对而言更加得心应手,这是老师往往所不具备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优势,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要以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班级管理工作虽然不能说有太多的大事,但是也绝不能认为班级管理工作都是小事。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不能只重视抓班级干部的管理,而忽略了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在管理中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具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善于言辞,在沟通中善于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而有的学生虽然不善沟通,却在一些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心灵手巧,善于做各种具体的工作;还有的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善于组织各种班级的活动等。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才能特点,不拘一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让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此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如,在班级管理工作实施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工作表格,这个工作表格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明确的管理分工:有的负责擦黑板,有的负责浇花,有的负责收拾卫生角等等。明确的分工使不同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管理才能,让管理工作的实施更具有实效性。

三、要以及时的管理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评价在教育的实施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正面激励,让学生在肯定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并在有效的评价中,学会改正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以此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管理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评价要以公正性、客观性、激励性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要针对每一名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评价的方式相结合,可以针对班级工作的现场进行及时的现场评价, 也可以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进行总结性的评价等。这些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推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的评价策略也要有所不同。对于有些骄傲情绪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评价不要过于频繁,并且评价也要点到为止,这有利于他们克服骄傲的情绪。而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推进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就要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此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摘要:近些年来,广大小学班主任教师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比以往要重视许多,但是现实中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还面临着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班级管理措施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篇4: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关键词】“3+4”班级 课堂教学 主要问题 对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和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当前进一步加强中职与本科衔接试点班中职教学工作的几点要求》精神,更好地了解“3+4”试点教学班(以下简称“3+4”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中高职有机衔接模式与运行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跟随常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先后到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和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职业技术学校对“3+4”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督导。通过随堂听课、与学生交流、与教师座谈,课题组认为,当前“3+4”班级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教与学的激励机制被弱化

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学工作调研发现,“3+4”班级普遍缺少一种学习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教与学的激励机制被大大弱化。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效果缺少了比较刚性的评价标准;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早已看到了未来的升学目标,缺少更大的理想追求和学习激情。

本来,“3+4”模式的运行实现了中职与应用本科专业对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教学内容与课程衔接,实现了贯通直升的人才培养和升学体制,这些是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最大的改革亮点。与对口单招相比,“3+4”模式有利于淡化应试教育的弊端。在“3+4”培养模式下中职生不需要参加全省范围的升学考试,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完3年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之后,只要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就可以直接进入对接本科院校学习。没有了高考,教学摆脱了应试,“3+4”班级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负担明显减轻,教学生态得到很大改善,有效教学、自主学习、愉快学习成为可能。但由于“3+4”模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制度还不健全,没了高考这样的指挥棒,教与学的激励机制反而被大大地弱化了。

(二)考核标准不统一,对课程教学要求的把握难度较大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教育局对“3+4”班级的考核标准没有做出统一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要求的把握难度加大,特别是各试点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存在教材使用、课时设定、教学进度和要求等自由度和差异度比较大的问题。例如,在教材选用上有的学校选用的是中职教材,而有的学校选用的却是普通高中教材,并且在选用普通高中教材时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不一致。配合课堂教学的练习更是随意度大,有的学校学生练习配套有学案,比较规范,而有的学校是教师自主选择习题,比较随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3+4”班级是由不同的高校牵头,高校在教材选用上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各高校没有统一教材使用;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也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在教材选用、教学进度和难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出现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使用不同教材的情况。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课堂教学不规范

由于“3+4”班级是个新生事物,也是各试点学校的特色所在,因此政府、社会和家长对其关注度都比较高,各试点学校对“3+4”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也都很重视。为保障“3+4”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各试点学校都精挑细选,专门为“3+4”班级配备了工作经验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师德高尚、文化素养好的文化课教师;技术过硬、敬业精神强的专业课老师。但调研发现“3+4”班级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中缺少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板书设计与书写比较随意,教学节奏较慢,教学容量不足的现象。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量也不够,存在学生的配套练习完成情况不佳、教师作业批改不够认真、学生学习负担相对于同年级普通高中明显较轻的现象。

(四)教学理念不先进,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虽然各试点学校都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经过随堂听课发现教师课堂上基本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除了少量外语课、电工基础等使用了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外,其他课程几乎一律是传统教学手段。数学、物理、机械制图等课程教学的大量作图均由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绘制,尽管这样能体现教学中的思维过程,但是图示比较随意、粗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除部分课程外,教师用PPT教学的很少,真正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仍然是极个别教师。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担任“3+4”班级授课的大多数教师原来从事对口单招教学,由于受年龄和传统教法习惯性的影响,现在适应新课改要求难度较大,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二、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务实调研,明确文化基础课考核标准

江苏省教育厅开展的“3+4”衔接试点项目虽然不是简单的中职生“专升本”“专转本”,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学历提升教育。它是面对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挑战,从加快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出发,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学制衔接,以此推进省域现代职教体系的完善。“3+4”班级学生由中职进入对接的高校也是有门槛限制的,学生中职3年学习成绩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才能直接升入本科段学习。但是由于该模式实施时间较短,这个相关要求还没有很好地明确,因此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特别是要统一明确文化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为此,由常州市教育局牵头,召集各试点中职学校和对接高校,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明确了“3+4”试点教学班的文化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即中职阶段文化基础课应基本达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这个要求不是高考水平,而是指对学生知识体系和基本能力的要求。制定这一考核要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因如下:一是这个要求对于“3+4”学生来说并不太高,因为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都达到了常州市B类高中的招生要求(即单科成绩平均80分以上),其学习能力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二是考虑到未来本科教育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如果一味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可能会很困难。

基于这个要求,为了强化激励机制,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具体措施:

首先,将中职与本科的转段要求贯穿中职三年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学业成绩、技能水平达到规定要求才能升入本科。除高校对核心课程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也都要实行教考分离,转段时应对中职三年各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考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市教科院介入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指导,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制定或修订等学科教研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和统一考试等。加强“3+4”班级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导向作用。建立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制定《“3+4”班级教师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办法》,通过校系两级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和督促广大教师潜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普通高中协作,加强普职沟通,通过互相听课,中职教师学习普通高中教学经验,普通高中教师指导中职教师把握文化课教学要求。

(二)健全机制,统一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

1.成立常州市“3+4”试点教学工作指导小组

常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对“3+4”试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批,决定文化课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审核并批准各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进度安排,指导校际教研工作,确定文化课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方式。

2.成立各课程校际教研协作组

由常州市职教研究所统一协调,各试点院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组织成立各课程校际教研协作组,首批先设德育、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教研协作组,其余专业教研协作组将逐步组建。校际教研协作组将统一制定各课程教学标准和考核评价方案,安排教学进度,提出教材选用建议。制订校际教研计划,科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教研,跟踪教学过程,调研教学成效。经过课程校际教研协作组的讨论,对不同牵头高校、不同专业的中职文化课在教材选用、课时设定、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课程校际教研协作组讨论一致认为,作为基本文化素质,工科、文科专业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主干文化课必须开全,数学、外语、物理使用普高教材,便于教研合作和统一考试要求。

(三)完善机制,规范教学运行管理

根据常州市教育局要求,我校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3+4”班级教育教学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健全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在执行上下功夫

为规范“3+4”班级教学管理工作,学校依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原先中职校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3+4”班级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涉及教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科研管理七大部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2.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定期召开“3+4”班级学生信息员会议

督导室通过学生信息员会议,了解学生对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及建议,并及时反馈测评结果,与学生反映问题较大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次会议通过师生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将反馈的信息以《督导简报》的形式及时与职能部门、系部交流与沟通,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每学期由教务处定期组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测评,由学生对任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网上测评,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系部,作为学校、系部综合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

3.明确教研室工作职责,强化考核评价环节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师资业务水平,撤销原有教研组,成立22个公共基础和专业教研室。制定《教研室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即做什么;制定《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明确工作内容,即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加强对各教研室工作方法的指导、工作过程的督促,审查期初教研室工作计划、定期批阅周报表、阶段性告知工作重点、落实各教研室目标的达成;在校园网教研频道开通各教研室网页,进一步加强了对教研室工作的实时指导和反馈;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学年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以评促建。

(四)借助平台,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

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加快信息化教学步伐,建立教学资源库平台,要求所有“3+4”班级教师均建立教学空间,不断充实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尽可能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直观和可视化,从而进一步扩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果。

篇5:大班班级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目前已进入汛期,中岳小学针对夏季安全工作的突出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安全工作的教育与管理,大力打造平安校园。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是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学校在校园制作有关板报,让每位学生了解“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并定期检查督促落实。

2、是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分管安全领导抽查各班的晨检记载落实情况,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是每天进行环境清理,重点做好食堂、教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及饮用水设施的清洁与卫生消毒处理工作,全力进行灭蚊蝇,消除有可能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各种隐患。

4、宣传各种安全常识,特别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雨季来临时学生的上学安全和天气炎热时学生的游泳安全,充分利用校班会、黑板报、学校广播等载体,大力做好防火防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并告知学生家长,共同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重申不得私自外出游泳,高度注意用电安全和交通安全。

5、是强化防溺水教育。气温的不断升高与汛期的来临,溺水成为一个突出的安全问题。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把防溺水的有关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6、学校加强门卫管理,严防学生私自外出。同时把学生按片分成路队小组,上学放学严格按路队统一行动,相互监督,杜绝私自下水现象。

7、是落实预防雷击的各项措施。各班办一期防雷击为主题的黑板报,让学生了解雷击产生的`原因、预防雷击的方法。

8、是加强食品卫生的进入渠道监管。学校分管领导每天到商店检查食品、冷饮和雪糕等商品,严防“三无”产品和过期变质的食品进入校园,从源头上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

9、各班主任同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行责任追究

-------------------华丽丽的分割线-----------(一)、考核内容

班级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一是班级的常规管理,包括出勤、升旗仪式、早操、眼保健操、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衣着仪表、班会、黑板报、公物保管、校规校纪。二是班级的其他工作,包括参与学校大型活动,上报材料及取得的成绩情况。

(二)、考核细则

1、出勤

满分10分。迟到1人次扣0.5分,旷课每人次每半天扣1分,不足半天按半天计,扣完为止。考核部门:教导处。

2、升旗

满分5分。要求:人数齐,按秩序进出场,遵守纪律,列队整齐,唱国歌响亮。一项要求不符合扣1分,扣完为止。考核部门:大队部。

3、早操

满分5分。要求:人数齐,列队整齐,动作标准规范,保持安静。一项要求不符合扣1分,扣完为止。考核部门:教导处。

4、眼保健操

满分5分。要求:人人都做,穴位准确,室内安静,少数人不认真,不安静,扣1分。少数人不做或部分学生不认真,扣2分。全班不做操扣5分。考核部门:总务处。

5、教室卫生

满分10分。要求:地面干净,门窗无灰尘,窗台无灰尘,墙壁无印迹,物品摆放整齐,一项要求不符合扣2分,扣完为止。考核部门:总务处。

6、包干区卫生

满分5分。要求:每日晨扫,全天保洁。考核部门:总务处。

7、衣着仪表

满分15分。要求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按要求佩带校徽、红领巾。发现衣着仪表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每人次扣1分,扣完为止。考核部门:大队部。

8、班会课

满分10分。要求:班会课班主任到场,教室安静,学生不做与班会无关的事情,组织有序,准备充分,效果好。一项要求不符合扣2分;主题班会要有教案,有会标,班主任到场,效果好,课后有反馈材料。一项要求不符合扣2分。考核部门:大队部。

9、黑板报

满分5分。要求每月一期,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充实,书写工整规范,形式美观活泼。一项要求不符合扣1分,不出不得分。考核部门:大队部。

10、公物保管

满分15分。要求:教室内公共财物无损坏、遗失现象,无课桌椅乱刻乱划现象,无破坏学校公共财物的行为。视公物损坏的程度和情节轻重酌情扣分,扣完为止。考核部门:总务处。

11、校规校纪

满分15分。要求: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视违纪情节轻重酌情扣分,扣完为止。考核部门:大队部。

12、学校大型活

满分10分。要求:学校组织运动会、校会、观看演出等集体活动时,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守纪。考核部门:校长室。

13、上报材料

满分10分。要求:材料及时上报,内容认真规范,符合要求。考核部门:各科室。

14、取得成绩加分

1)校运动会:团体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4、2分。

2)竞赛活动:地、市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分别加3、2、1分,省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加5、4、3分(同一竞赛以最高档次计分)。

(三)、考核方法

1、各科室根据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每周考核一次,每周五下午将考核结果报大队部。

2、大队部每周一将上周班级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并公布。

(四)、几点说明

1、各部门应认真对待考核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考核结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3、班级出现学生违法、犯罪、安全事故等问题,不得评为先进班集体。

4、各考核条目的考核细则由各科室负责,本办法的解释权在校长室。

5、此办法为试行稿,学校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篇6:小学六年级班级工作管理措施

1班集体建设: 现在班级是六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三、四、五年级最顽皮的年段之后,毕竟是长大了许多。这学期,我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意识。学生知道自己身处在集体之中,应该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在集体中出现比较重大的事情时,大家利用晨会、队会共同讨论、商量怎样处理。让学生有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我想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以利形成凝聚的班集体。

2注重班干部培养: 班干部是班集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本学期,我在班干部产生上采用了任命和竞选相结合的办法。让出五个名额由班级学生通过竞选产生,自荐和推荐相结合。通过竞选,不但选出了班级学生喜爱的小干部,更主要地培养了学生积极竞争,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我想后者是更为积极重要的。3抓班级常规及少先队活动: 班级常规始终紧抓不放。学生在校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规习惯的保障。在学习习惯中,紧抓课前准备,抓课堂纪律。牢记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保障,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接受进去。抓学生的作业书写,养成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和爱惜书本的习惯。抓学生学会听话,养成专心、专注地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常规习

惯中,抓劳动常规,抓卫生常规,抓学生两操,教育学生懂文明、讲礼貌。结合学校评比常规四颗星,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本学期结合学校校庆,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引导学生意识到:爱校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每个人都有责任。本学期按照大队部要求,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办好墙报。在活动中,学生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培养了集体观念。另外,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方面,系统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其中,班会课及晨会课是最佳的教育时间。我们知道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定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对他们进行各种感人至深的熏陶、教育。

4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这样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5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给他们充分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管理计划管理班级,并及时总结,找出不足,以利再战。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从而

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指导学生科学利用课外时间,多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关心国家大事。.积极鼓励全班向校园电视台送节目和各大报社投稿,来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多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提高自立能力。尊重学生家长,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科学的教育方法。

篇7: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还准备利用农远工程的电脑,在开通了网络之后,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

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

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暑期里,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暑假快乐周”活动,“留守儿童”在老师地指导下看书、读报、作业、游戏,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周。

9、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10、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1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

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篇8: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一、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的主要误区

(一) 理念滞后, 目中无“人”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 个别教师为了求新、求变、求奇、求异, 忽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规律, 缺乏对于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科学、人本、趣味、生活的内心体认, 导致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 从互动中感受内容, 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掌握语文的热情, 导致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边缘化。

(二) 目标僵滞, 内容空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 出现了“泛目标化”的倾向。任何教学内容, 不分课型、不分学生、不分阶段, 一味地围绕着课堂达标效果开展教学, 导致重点、难点过于“拥挤”与“集中”, 使教师无法将学生的“爆发点”进行合理布局, 令学生无法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带着问题去学习, 失去了自主感知学习问题的动力。

(三) 教师失位, 指导弱化

课程改革呼吁学生“占领”课堂。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过犹不及”的现象。在学生拥有越来越多话语权的同时, 教师的指导地位被边缘化。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认知能力处在发展的阶段, 当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地位被弱化时, 易导致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层次性、差异性遭到削弱,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保障。

(四) 模式单调, 缺乏活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 存在为了构建“模式”而构建模式的问题。在不停地总结所谓的“5+2”“XX模式”的过程中, 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感觉认知, 忽略了对于语文文本的“静态解读”。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不注重教学活动开发。课堂教学的过程片面为了预设, 刻板的划分为若干个环节, 导致师生的学习无法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

二、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的应对举措

(一) 创新理念, 奠定课改实施的理念基础

设计课堂教学时一方面通过强调自主发展, 培养独立运用语文的能力、习惯与思维,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 共同营造热爱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良好氛围, 让语文学习接近生活回归自然, 从而达到通过学生分层学习能力的提升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的良好效果。如我在教《爱什么颜色》一文时,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 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并将其中的原因进行解析。然后本组内的学生对同组学生进行交叉点评。对于好的意见, 学生可以选择性接纳, 对于有异议的内容, 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 着眼目标, 打造课改实施的内容支撑

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支撑,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下手, 按照知识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 预设教学的路线图, 努力将问题转化为引导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轻重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 引导其结合重点进行思考, 从而为强化学科教学奠定基础支撑。例如, 教学《语言的魅力》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教师可以围绕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作用的教学目标, 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 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语言的沟通交往, 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语言的效用。

(三) 师生互动, 优化课改实施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宽广, 教师更应该在教学时要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角度更加多元化。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应将语文基础教学活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内容重构, 逐步将针对性和多样性融入其中。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多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 将人文关怀融入当中, 允许学生个性发展, 让一切的语文问题引导活动更加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如教学《太阳》一课, 上课前, 我先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然后根据所学所感所思, 自己动手绘制一幅太阳的图画, 然后让学生在课上交换作品, 进行看图作文, 并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刻画太阳的, 让学生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推动效能课堂的进一步产生。

(四) 创新模式, 激发课改实施的内在活力

教师结合特定的教学对象, 设计出符合特定课堂内容、形式多样的知识活动, 将层次和难易度区分开来, 增强其针对性, 通过知识面的扩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这一教学活动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外, 为了使语文基础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 可以将其层次性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相互融合起来。例如, 在学习《失踪的森林王国》时, 可以让学生表演戏剧。这样生动的形式, 使学生在互动的情景中体会到运用语文参与学习的乐趣, 促使他们产生问题意识, 帮助学生边参与, 边思考, 边体验,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特点, 实现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三、结束语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研究, 提升自身的学科技术水平, 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中, 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学生语文基础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进而提升自身的学科技术水平, 实现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相长, 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展现实效。

摘要: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出现了理念滞后、目标僵滞等问题, 要转变此种情况, 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实际, 在创新理念, 深化师生互动, 从而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走向深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误区,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汪藏海.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M].广东:广东大学出版社, 2010.

[2]孙耀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篇9: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关键词】 集中办学 班级管理 主要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70-01

从教育适应性的角度分析,“集中办学”是按照年龄划分把更为适合的教育对象集合起来,通过缩小彼此之间的差异,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七年级)集中办学后班级的管理展开研究。

1. 集中办学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是不存在“七年级”的说法的,小学和初中的分界点是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而“七年级”的称谓并非毫无意义,它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连贯性,也促进了两个阶段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融合。但从学生的管理层面而言,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以下简称:初一)还存在本质的差别,在集中办学后,班级管理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以下几方面较为典型。

1.1 教育理念落差大

在集中办学之后,六年级和初一共同享有学校资源,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了交流,但在教学方式上,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教育理念。

其中,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性格不稳定,教师基本采取的是全方位管理方式,从学习到生活,以现有的经验作为指导,强调的是学生执行效果,而并非更多地发展其自主能力。学生习惯性的接受老师的指令,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标准去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相对地,在进入中学阶段以后,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尤其是接触知识层面、社会阅历的增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希望更多的参与其中。在集中办学模式下,如果教育理念落差过大,会导致教育管理的混乱。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会不自觉地向初一学生看齐,在课堂上的举动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教师对待“不守纪律”的学生要么进行惩罚、要么不闻不问,人为地形成了明显的“年级鸿沟”。

1.2 管理手段不科学

在单纯地小学环境中,班主任或教师都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不会主动提出疑问,而统一选择按照老师的意见执行,这种管理手段本身就不科学。这一情况即便进入高年级阶段以后也是如此,教师说不能做的,就绝对不会触碰,甚至不会思考“为什么”;同时,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教师的信赖甚至超越父母,这种教育地位的不平衡现象,在集中办学过程中会逐渐冲淡,如六年级的学生效仿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加上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持续膨胀,就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师生矛盾,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

1.3 缺乏差异性认同

从教育角度来说,受教育个体中存在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作为教师不能忽略这种差异性,而采取统一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性作用,让学生不同的性格、行为和观念得到正确的发展。而六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填鸭式”的教学思想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独特创造力和创新力,虽然同出于一个校园,但课堂却如同两个世界,缺乏差异性的认同会导致动手能力的丧失和创造力的薄弱。

2. 集中办学后班级管理的对策研究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速集中办学的融合

简单地说,正确的教育观即“以生为本”的教学认识,一方面做好教学内容的集中办学“小初衔接”,另一方面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高创新意识,把学生作为班级工作的主体;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多交流多学习,认清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区别,寻找隐藏的规律,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集中办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尤其是打破小学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活跃的学生,不能简单地归纳到“不听话”“不守纪律”的行列,教师要多从自身反思,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借鉴高年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2.3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采取分层式教学方法

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创新力紧密相联,参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承认个性的发展,如同流水线一样的生产人才,因此造成我国人才缺少创造性。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可以满足每一个水平面上的学生学习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为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的关键是着眼于学生,让学生在集中办学的环境下更好地满足心理需求,不应过度的区分小学和初中的分别,要积极借鉴对方优势,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符合一般教育规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炳义. 集中办学与素质教育[J]. 教育探索,1999,03.

[2] 黄春平,翁荣跃.实行农村集中办学 提高教育投入效益[J]. 时代财会,2003,08.

篇10: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班级主要工作

1、班主任认真阅读《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做好相关的工作,收集并整理好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下的资料。各班的班主任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

2、各班语文教师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者,利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2分钟,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内容。

3、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个活动”:

(1)“国学经典”征文比赛活动:

2012.11.27—2012.12.14写征文,各班全员参与写作,由语文教师协助班主任挑选10篇优秀作文上交学校参评。

2012.12.14日下午由班主任交德育处宋主任。

2012.12.18—2012.12.20由德育处评选优秀作品。

2012.12.21由德育处颁发奖品。

(2)“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初赛由各班自行组织,初赛时间:2012.11.27—2012.12.14,各班通过初赛选拔出优秀者2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决赛,2012.12.14下午把决赛报名表上交到教导处。决赛时间:2012.12.25日上午。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3)“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活动,时间初定为12月26日上午。具体安排见“三个活动”的方案。

4、按照《书香班级评比方案》中的要求,组织学生努力争创“书香班级”。

5、按照《班级读书活动计划》,扎实开展好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展示能力搭建平台。

6、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管好班级图书角和班级好书交换站,做好图书借 1

阅登记工作。

6、宣传发动学生向班集体捐献2本及以上的好书,丰富班级图书角,增加班级图书的收藏量。

7、学校印发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属于循环教材,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妥善使用和精心保管,不能故意损毁或丢失。学校将在期末考试前收回该校本教材,凡故意损毁或丢失,按

奖金中扣除。切记!切记!

篇11: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1、组织好培训班学员的培训报到工作。

2、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做好学员报到、及资料的发放和记录工作,协助安排好学员食宿等各方面工作。)

3、开课前组织学员学习培训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向学员提出上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学员培训后建立学员花名册和通讯录,选好班干部,成立班委会。

5、培训前的破冰、互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热身活动:加强学员注意力,上课前的状态调整)

6、加强与学员沟通,及时收集学员反映的问题并上报。

7、组织好学员的培训评教工作。

8、收集、整理培训班学员所有的档案资料。

9、完成培训处交给的其它工作。

附件:

班级公约

各位学员: 大家好!为给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家学习生活更健康、快乐,特拟定以下规定,希望大家严格执行!

1、在上课前,请仔细检查自己的通讯娱乐设施是否调到静音或关闭状态,上课期间,不得发出任何铃声;

2、严禁迟到早退、擅自旷课,如有紧急事情,需及时跟班主任请假,待班主任同意后方可生效;

3、严禁在上课时间吃零食、抽烟;

4、严禁乱丢垃圾、烟头等杂物;

5、每个队负责一天卫生,并注意保洁;

6、每天必须展示团队文化、演练队歌、队训、班歌;

7、除下雨外,每天必须坚持早锻炼,早锻炼迟到早退也按照上课考勤处理;

8、尊敬老师、团结队员、服从班主任、队长、班长管理;

篇12:小学班级工作计划主要措施

为此,我们通过建立小组自主合作的班级管理机制,为学生在班务管理中进行自我德育提供可能。

小组自主合作的班级管理主要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宏观调控下自愿组合形成小组并在组内自主管理且以个人责任为主小组责任为辅在常规管理和班级临时性事务上向班级负责的班级管理运作模式。

一、发挥班级管理成员(班干部)的作用。

首先在班级中班主任老师应该确立班干部的地位,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给班干部树立形象,树立威信。可以在班级中每月或者每周评选出优秀班干部和最不负责的班干部。最不负责的班干部可以通过全班投票继续担任或则重新选出。这样可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竞争意识。

其次在班级里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出班级公约。以此来约束班级成员。

二,实行日思,周评,月评制度。

日思——每天抽出几分中时间由班干部主持,小组长或者班级其他成员说说在一天的时间里班级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的,需要在第二天改进的。哪些地方是做的比较好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有哪些人在今天违反了班级公约………

周评——评选出一周各方面表现做好的同学分别给以称谓如班级管理能手,班级进步之星等等老师给予一定的实质性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全班学生。同时也选出班级一周”叛乱分子”在班级中制作一个‘光荣榜’给这部分学生登上去。以此提醒全班学生和他自己。

三、总结环节,采取量化评比。

量化评比是小组自主合作班级事务管理机制的动力系统,是班主任引导小组自主合作管理的主要工具。通常应由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的学校标准制定出班级事务管理量化细则。如卫生打扫不符合学校标准,视情节应对责任小组如何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分;又如迟到一次如何减分;不同程度不同情形的常见违纪行为又当如何的减分等等。小组自主合作管理事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小组组员的违纪出勤情况对应该减分细则就可得出小组特定阶段的负分情况。各组的负分情况加以对比,就可评比出小组在特定阶段自主合作管理的优劣的排名情况。这一量化评比,评比的虽然是小组,但实则评比的小组组员在自主合作管理中的表现。比如某天的卫生减分了,造成减分的原因定是某个或某几个小组成员在履行小组义务时未能尽责;如违纪减分了,造成减分的原因定是某个或某几个小组成员在自律上出了问题。小组的量化评比排名,实则是各组的荣誉排名,排名靠后的,名誉受损。集体荣誉的受损,必然促进各成员的反思。集体荣誉受损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必然心生愧疚,不是因为自己原因的,便有遗憾之感。这遗憾恰是强化愧疚的放大镜,让过错者倍感良心的谴责,倍感愧对同伴的信任。这种灵魂深处的忏悔,较之老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和更强烈。这对促进学生的自律是可想而知的。

吃一堑,长一智。当下一个评比阶段开始,势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愿再因自己的过错而导致集体荣誉的受损。

四、责任追究环节,通过制造归属危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管理的关键就是落实责任。责任追究,是小组自主合作管理机制的保障系统。在责任追究中,责任主体有两类:一是小组,因为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小组,评比的主体还是小组,小组是当然的责任主体;二是个人,个人是错误行为的主体,也是受教育的主体,当然也应是责任的主体。不过两类主体各自承担的责任性质是不同的。小组承担的形式上的责任,主要是荣誉

排名、小组组员座位的整体移动(由绿区进入黄区或是红区);个人承担的实体上的责任,如责令检讨、保证或是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等等。

上一篇:中国文化要义读书心得下一篇:一年级上学期主题班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