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近义词

2024-04-13

炫耀近义词(通用11篇)

篇1:炫耀近义词

炫耀的近义词及反义词-怎么给炫耀造句

【近义词】

夸耀 显摆 卖弄 炫夸 夸口

【反义词】

藏拙 谦逊 谦虚

【词语的解释】

亦作“ 炫曜 ”。亦作“ 炫耀 ”。

1.闪耀;光彩夺目。《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d。”《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众色炫d,照烂龙鳞。” 颜师古 注:“言采色相耀,若龙鳞之间杂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京宫殿》:“殿上椽柱一色皆金也,炫d夺目。”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红色的革命的火花,在他的思想里炫耀着。”

照耀。

《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d虹U。” 李善 注:“言山高,如虹U炫d其上。”

华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慑曹属。”

惑乱。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h、巧辩之惑君也,犹炫d君目,变夺君心。”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碗赋》:“虽 离朱 之聪目,内炫曜而失精。”

显扬;夸耀。

汉 桓宽 《盐铁论・崇礼》:“炫d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北史・和跋传》:“t臣皆敦尚恭俭,而 跋 好修虚誉,炫曜於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至,裘马|从,炫耀里。” 靳以 《雅会》一:“时时炫耀着自身美丽的春天,在严寒的后边来到了。”

【词语造句】

1、弟弟得了一百分,得意的向我炫耀。

2、我觉得要做到大智若愚首先在你的心里不能太好斗,太想炫耀自己。

3、小雨滴滴的下,好像是在炫耀他那美丽的身姿。

4、柯林斯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喜爱炫耀、心胸狭窄的蠢汉。

5、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篮球,我拿到同学面前炫耀了一下。

6、任何人都没有可以炫耀的资本,因为炫耀本身就是一种浅薄。

7、树上的知了,身着漂亮精致的衣裙,整日高声炫耀自己的嗓门,到头来换来的是无尽的寂寞。

8、不用炫耀,称职不称职,群众心里有数。

9、不要将先天的优势刻意拿来炫耀,把因而得来的幸福视同理所当然。

10、帮助人为的不是炫耀自己的好,只不过是为了提高素质,培养自己罢了。

11、不就是得了100分嘛,有什么好炫耀的呀?

12、周一上学,就看到同坐明明炫耀新买的书包。

13、小强很傲慢,总是炫耀自己。

14、小明买了一支新钢笔,从书包拿出钢笔来炫耀。

15、小明拿着得了100分的试卷到处炫耀。

16、战争狂人总爱炫耀武力。得了一次作文竞赛奖,就成了他时时炫耀的资本。

17、自以为拥有了一切,但不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

18、课堂上他向我炫耀了他新买的苹果手机。

19、喜欢钓鱼的人,鱼竿的多少以及品质的高低也会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

[炫耀的近义词及反义词-怎么给炫耀造句]

篇2:炫耀近义词

xuàn yào

【释义】

显扬;夸耀。

【近义词】

夸耀 卖弄 夸口 炫夸

【反义词】

谦逊 谦虚

【解释】

亦作“ 炫曜 ”。亦作“ 炫耀 ”。

1.闪耀;光彩夺目。《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d。”《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众色炫d,照烂龙鳞。” 颜师古 注:“言采色相耀,若龙鳞之间杂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京宫殿》:“殿上椽柱一色皆金也,炫d夺目。”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红色的革命的火花,在他的思想里炫耀着。”

照耀。

《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d虹U。” 李善 注:“言山高,如虹U炫d其上。”

华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慑曹属。”

惑乱。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h、巧辩之惑君也,犹炫d君目,变夺君心。”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碗赋》:“虽 离朱 之聪目,内炫曜而失精。”

显扬;夸耀。

汉 桓宽 《盐铁论・崇礼》:“炫d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北史・和跋传》:“t臣皆敦尚恭俭,而 跋 好修虚誉,炫曜於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至,裘马|从,炫耀里。” 靳以 《雅会》一:“时时炫耀着自身美丽的春天,在严寒的后边来到了。”

【造句】

整个事情都未免太炫耀了。

她爱炫耀一切最新式的服装。

艾琳爱好炫耀和虚荣。

谦虚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财富。

他到处炫耀他的钱财。

喜欢自我炫耀的人总令人讨厌。

这给了她一个炫耀才华的机会。

她们在炫耀她们可以转让的黄金。

我不喜欢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

他老爱炫耀知识。

他们太好炫耀。

你有不少天赋和优点,可用不着去炫耀。

庆功会应该开成一个毫不炫耀摆阔的会。

得克萨斯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的33万人口。

和儿童一样,他喜欢炫耀,梦想通天的本事。

帕格觉得迪格对一个老朋友炫耀得太过分了。

我们生而为人可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伦理上的偏见的。

虽然他想大出风头,不过我以为他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柯林斯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喜爱炫耀、心胸狭窄的蠢汉。

大力士喜欢炫耀自己的膂力,酷嗜锻炼肌肉之类的运动。

篇3:解析炫耀性消费的动机

1.1炫耀性消费的定义

炫耀性消费是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于1899年在其著 作《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的,用来描述为了显示自身的财 富和社会地位而过度地消费的暴发户和上层阶层的行为。

1.2炫耀性消费理论的发展

尽管炫耀性消费的概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提出来 的, 但这一现象在封建社会和前资本主义时期就已存在。 那 时,贵族们是通过拥有的奴隶、女人的数量,以及所拥有的食 物炫耀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地位的。

经济学家们对于这一古老的经济现象很早就开始关注, 对它的研究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他们研究炫耀性消费的动 机、性质、效用和产生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引入了博 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 使炫耀性消费理论得到全新的发 展(邓晓辉,2005)。 但无论是炫耀性消费概念的提出者、制度 经济学家凡勃伦,还是其后的经济学家,他们对于炫耀性消费 的讨论都是建立在其“地位信号(status signaling)”这一功能基 础之上的,并冠之以非理性的不正常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总 的社会福利(Rae,1834),反而是一种浪费,给社会福利造成损 失,如果没有时尚和对时尚与社会地位的追逐,所有的消费者 都会受益; 明晰的社会结构将有助于降低显示信号的动机 (Pesendorfer,1995)。

20 世纪中叶以后 , 社会学家 、 消费者行为学家和营销专 家引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对炫耀性消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自我完善功能和寻求社会认同 这一更显著更重要的动机。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来临,市场营 销人员和广告商共同努力为公众灌输了物质环境决定社会 身份的观念(Turner 1965),使消费作为证明个体社会和自我 身份的证据之一的功能合法化,“消费”也变得越来越倾向于 “炫耀性 ”,只是这时炫耀的不仅仅是财富和社会地位 , 还包 括品味和生活方式。 炫耀性消费不再是凡勃伦时期的企业界 大亨和暴发户的专利,它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因为人们越来 越习惯于通过他们的物质生活方式评价和沟通他们所处的 社会阶层。

炫耀性消费会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因此经济增 长迅猛的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及最具潜力的 炫耀性消费大国。 解释当代中国的消费现象需要对炫耀性消 费,尤其是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有深刻的理解。

2. 炫耀性消费的动机

经济学家、行销专家和消费者行为学家、心理学家由于看 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有不同的理解,经济学 家对炫耀性消费倾向于持否定的态度, 把它看成是需要加以 限制的行为; 行销专家和消费者行为学家把它看成是可以善 加利用促进销售的行为; 心理学家则把它看成是满足或补偿 心理欲求的合理存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因特 网、 电视和电影通过文化渗透悄悄地把经济发达的西方世界 的文化价值观传输到发展中国家, 逐步改变着那里传统的价 值体系和消费习惯,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融, 也调节着整个地球村的文化。 埃里克·阿德诺在他的《消费者 行为学》 中说: 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深刻的是文化价值观 (Arnould,E.J.,2007)。因此对于炫耀性消费的动机的理解也应 随着文化的变迁而有所变化。

2.1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

2.1.1理论框架的建立

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有两种动机: 一是歧视性 对 比 (invidious comparison ),指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通过炫耀性 消费来力争区别于财富水平较低的阶层;二是金钱竞赛 (pecuniary emulation) , 指财富水平较低的阶层力图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效仿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以期被认为是其中的一员 (Veblen, 1964) 。概括地说, 炫耀性消费主要是为了显示财富而不是满足商品的实际的使用价值, 这种消费的动机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正是这种动机的存在, 产生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 (Veblen effect) , 指仅仅因为某一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对它的需求的现象 (Creedy&Slottje, 1991) 。由于“凡勃伦效应”可以用价格来衡量, 有些学者便把“炫耀性消费”和“凡勃伦效应”混同了起来。而实际上“凡勃伦效应”只是炫耀性消费在价格与需求量关系上的具体表现之一 (邓晓辉, 2005) 。

2.1.2 对原始动机的探讨

与凡勃伦同时代的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谈到炫耀性消费时认为它的产生是由一种普遍而永久的欲望、自豪感的驱使。之后,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也提到:“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欲望。”

2.1.3 引入人际影响因素

20世纪中叶, Morgenstern和杜森贝里把消费者之间的人际影响引入主流消费理论,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炫耀性消费产生的机制。杜森贝里构建了一个考虑人际影响的效用函数, 并得出了结论:人们的消费行为相互影响, 存在攀附倾向。

2.1.4 分析消费动机

Leibenstein从消费动机的角度把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区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内在品质的需求, 不受其他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如果消费者消费商品和劳务不是为了享受其内在品质, 那就属于非功能性需求。而非功能性需求中最重要的是影响效用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又分为从众效应 (bandwagon effect) 、势力效应 (snob effect) 和凡勃伦效应。从众效应是消费者追求潮流, 他人购买越多, 自己的购买欲望就越强烈;势力效应是消费者追求标新立异和独占性, 他人购买越多, 自己的购买欲望就越弱;而凡勃伦效应则表现为价格越高, 购买欲望越强 (Leibenstein, 1950) 。Leibenstein的研究成果成为后来炫耀性消费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2.1.5 引入博弈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被逐渐运用到炫耀性消费理论的研究中, 经济学家们对炫耀性商品的分类, 购买决策、凡勃伦效应的存在条件及炫耀性消费的供给方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进一步说明凡勃伦效应是供需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Corneo和Jeanne对炫耀性消费的产生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一是担心被认为是穷人 (从众效应) ;二是希望被认为是富人 (势力效应) 。这正好和凡勃伦最初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的两个动机“歧视性对比”和“金钱竞赛”相吻合。而他们对于炫耀性消费理论的创新则在于提出消费者消费炫耀性商品的动机在于追求炫耀性商品的信号价值 (signaling value) 。只有价格上升能够提高商品的信号价值时, 凡勃伦效应才能起作用。商品价格在市场上一般是统一的, 而它的信号价值在不同的人群中却是不同的。他们还得出炫耀性消费不是有闲阶级 (势利者) 的专利, 所有的社会阶层都有此偏好的结论。Jaramillo对炫耀性消费的内涵提出了新的阐释:炫耀性消费推动了社会分离, 将社会分割成各种社团, 因为他们将从与该社团的交往中获益, 比如友谊、求职信息、商业机会等在社团外不能获得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团可以被视为一种地方性 (或阶层性) 公共物品 (local public goods) (Jaramillo, 2003) 。可见, 炫耀性消费本身并不产生效用, 人们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地位而追求地位, 炫耀性消费活动之后的收益非常重要, 也就是社团形成后带来的地方性公共物品。

2.2 市场行销专家和消费者行为学家的观点

根据凡勃伦对炫耀性消费的描述, 炫耀性消费有如下特点: (1)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有意的, 目的明确的外显行为; (2) 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实际的使用价值, 而是通过购买商品显示或让他人感知自己的社会地位; (3) 炫耀性消费炫耀的是财富和地位, 故商品价格往往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价格越高, 消费欲望越强, 也就是所谓的“凡勃伦效应”; (4) 炫耀性消费原是用来描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通过集聚财富富裕起来的暴发户的行为特征。

2.2.1 理清概念之间的差异

一百多年来, 经济学家们围绕着凡勃伦给我们预设的标准, 特别是在显示“地位”这一突出的特点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使得有些学者把“地位消费 (status consumption) ”与炫耀性消费等同起来。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学家Aron O’Cass与Hmily Mc Ewen专门研究了“地位消费 (status consumption) ”与“炫耀性消费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指出两者具有不同的建构。并把地位消费定义为一种因为重视自身身份地位而获取及消费象征相应身份地位的商品的消费行为。它受消费者的自我监控水平及人际比较的影响, 并且存在男女两性差异。炫耀性消费则被定义为为了提升自身形象, 通过公开的消费行为让他人感知自身的身份地位的消费行为。它只受人际比较的影响, 并且不存在男女两性的差异 (Aron O’Cass&Hmily Mc Wen,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Vol4, 1, 25-39) 。也就是说地位消费行为可以是不公开的, 如穿着价格昂贵的品牌内衣;而炫耀性消费行为一定是公开的, 其他人能看得到的。

2.2.2 从文化变迁看炫耀性消费特点的变化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要深入理解消费者行为就必须对文化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文化的形成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凡勃伦的理论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是现代主义哲学盛行的时期, 这一哲学强调理性和秩序 (正常) 。当时的人们习惯于把事物标签为有序的 (正常的) 和无序的 (不正常的) , 于是炫耀性消费被简单地冠以非理性的不正常的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资本在全球的迅速扩张, 数码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影、电视及因特网所带来的文化渗透,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终压倒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占据了全球的主导地位。东方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也开始逐步向个人主义转变。尤其是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使得后现代主义随之产生, 这时强调的重点不再是生产, 而是市场、销售和消费 (Baudrillard 1975, 1981;Ewen 1988;Mourrain 1989) 。过去简单而理性的消费者被更复杂的消费者所取代。“消费”成为个体定义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一种方式, “行销”作为这时最主要的制度强化了这一趋势。消费者开始设想“自我”可以通过消费, 像商品一样被定制、生产、定位和促销 (Firat et al.1995, P42)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的“自我”和社会形象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现象:产品作为一种象征被评估、采购和消费。“消费”成为人际沟通的媒介, 商品的象征意义成为消费者自我概念和社会关系的外在表达。消费成为自我实现, 自我证明的方式 (Firat 1991) 。消费者不再只是消费商品本身, 他们还是消费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形象 (Cova 1996) 。

当消费进入象征的领域, 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一定要通过拥有昂贵的物品, 花钱少但品位高的物品就可以和昂贵但没有品味的物品相媲美。“文化精英”们可以把很平凡的便宜的产品变成一种独特的品位。“品位的象征”与“地位的象征”是截然不同的。以品位为基础的消费可以从以前被边缘化的艺术形式、艺术品中获得灵感。从牛仔裤被“文化精英”们接受并成为与众不同的标志可见一斑 (Triggs 2001) 。

可见, 在新的历史时期, 炫耀性消费的特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炫耀的内容不再只是财富和地位, 或者说现在社会地位是通过有教养、有品味的消费微妙地展示出来的;二是炫耀的动因有了明显的改变, 从强调拥有具体的物品到强调体验和象征意义 (Pine, Gilmore and Pine, 1999) ;三是炫耀性消费的实践者也不再局限于暴发户和上层阶层, 而是越来越大众化, 几乎各个社会阶层都有此偏好。更概括地说是“炫耀性”已成为当代消费的普遍特点。如果我们还是固守凡勃伦在一百多年前给我们预设的有关炫耀性消费的概念, 将无法深入地理解和解释当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2.3 对炫耀性消费动机的新阐释

市场营销专家和消费者行为学家对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提出了新的阐释。

2.2.3. 1 炫耀和提示信号

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怀有这种动机。他们会消费那些看得见的、能彰显他们的权利和地位的商品。“价格”对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很重要。价格越高, 购买的欲望就越强, 也即“凡勃伦效应”。

2.2.3. 2 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除了受个人的情感欲望的驱动外, 还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有限的供应对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很重要, 供应量增加就会降低购买的欲望, 也即“势利效应”。后现代主义者拒绝主流价值观和所有一切“正常”的事物, 他们渴望“做自己的事”, 对独特性有更高的要求。产品生产者和广告商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鼓励消费者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商品, 给它们赋予不同的意义, 创造出更新的自我表达和交流方式,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但消费者对独特性的要求到底是怎样的?这又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2.2.3. 3 社会认同 (镜中观我)

这是炫耀性消费更显著更重要的动机。它来源于人们通过使用象征性的消费品直接提升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的从众行为。在模糊不清的状况下, 人们更倾向于参照他人找到解决方案, 而这个参照群体是与他们一样的或是他们认同的高一级的群体 (Burt 1982, p.1291) 。

一言以蔽之, 炫耀性消费的目的就是通过外显的消费行为向他人传达“我是谁”, “我是属于什么群体和阶层的”等重要信息。

2.3 心理学的理论视角

关于炫耀性消费的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概括起来的动机主要是其自我完善功能 (self-completion) , 即获取有声望产品的行为是为了缓解自身身份危机和不安全感 (Braun和Wickland, 1987) , 或无力感。

3. 讨论

炫耀性消费这个古老的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发展到21世纪, 已经成为“消费”的重要特征, 然而对于它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假设和简单的案例佐证的层面, 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急需对它所产生的深层的心理动机进行深入的探索。

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很准确地描述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消费特点, 然而, 后来的研究者们过于拘泥于凡勃伦所界定的理论框架, 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以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来考察炫耀性消费, 造成许多类似概念的混淆和重叠, 如对“炫耀性消费”与“位置消费”、“地位消费”、“奢侈品消费”、“补偿性消费”、“凡勃伦效应”等概念之间的异同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影响了炫耀性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现实的解释力。

篇4:有关“炫耀”的阴谋

人们有权对价格两倍于传统产品的新技术提出自己的置疑。例如,为什么我要高清晰电视(HDTV)?用家庭娱乐机作网络冲浪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拥护 HDTV 的人,那么这个栏目可能会让你不高兴,因为我怀疑高清晰是浪费大多数人的金钱。

举个例子,去看一看iPod的销量和iTunes的下载量。看了就知道,高保真音频的下载量并不是最多的。当然,这并不表明高音质音频没有市场,但至少意味着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全频带的录音。

欧洲大多数电视观众都喜欢能买得起的大屏幕电视。宽屏电视的作用似乎就是让电子设备制造商们放弃 4:3 的模拟显示器,迫使消费者升级到 16:9 的型号,仅此而已。好吧,你可以用新显示格式看4:3的老电影,但会浪费新显示器上30%的面积。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时,人们接受的清晰度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模拟电视了,而是采用 MPEG2 的有线或卫星电视。只有那些能看清足球的比赛节目才采用全数据速率、低损失的视频,大多数人一般注意不到这些。

在牛津大学最近的一次测试中,O2给人们提供在手机上看电视的选项。这种形式很受欢迎,同时它也表明向高清晰电视的转化存在着对立面。在澳大利亚的相同测试中,3 家移动网络都为客户提供了可在手机上观看的板球节目,没有人抱怨手机视频的分辨率太差。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媒体中心PC感到激动呢?它当然是高清晰的,但如果你同意HDTV在欧洲还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市场概念,它还能有什么可取之处吗?你无非得到了一个价格2千英镑的大屏幕宽屏显示器和一台免费的计算机,因为整套系统售价就是2千英镑左右。换句话说,如果你到市面上买电视,这些钱也足够了。是的,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实际上微软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购买由它控制数字版权管理(DRM)的东西。

如果像某些消息灵通人士所预测的那样,微软突然猛醒并闻到了iPod咖啡的香气,那也是由于相同的原因。微软并不打算用自己的iTunes去获取更多收入。它只是想在音乐行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如同音乐交易中的一个看门人。

四年前,我曾解释过微软在Windows Media和第10版播放器中加DRM的野心,现在一切照旧。微软的策略是使自己占据收费站的位置,如果你要购买或销售音乐,你就必须使用微软的技术。这个策略确实不赖,但前提是没有其他人能造出一个收费更低的收费站。

而苹果公司用iPod和iTunes造出了这个收费站,这是一种授权音乐销售的方法。虽然与微软的收费站相比,它有好有坏,但看来它很可能会成为现存的业界标准。

iPod已经推出视频iPod,这意味着苹果公司正在将自己的阵地推向视频领域。但它的目标是低分辨率的移动视频,而不是HDTV。

说HDTV的宣传是微软的阴谋,它企图用DRM垄断市场,也许这种想象力有些过于丰富。如果这确是一个阴谋,那么出钱购买昂贵设备的那些人却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需要它。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毕竟,两个 HDTV 频道就要占去中 80Mbps的绝大部分带宽。

篇5:炫耀的近义词

中文发音:炫耀[xuàn yào]

词语解释:从各方面(多指金钱、权力、地位等)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

篇6:炫耀的近义词和造句

2) 他这人好卖弄小聪明,没想到偏偏在这种事情上赔了夫人又折兵。

3) 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警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4) 佩吉卖弄了她的舞步,而沃尔特在讨好观众方面也不甘示弱,就拿出了倒立横翻筋斗和后翻筋斗的拿手好戏。

5) 老王又开始卖弄起他的油嘴滑舌了。

6) 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7) 他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说话老爱引经据典,有时难免令人感到厌烦。

8) 装腔作势,过分卖弄的人,总是要露原形的。

9) 李花主任是谁,自己在李花主任面前卖弄,真是不自量力。

10) 她很喜欢卖弄,可是她没有真才实学。

11) 他爱卖弄自己的学问。

12) 成明好显摆些文字相片微博说说什么的,但他后来失落的发现,她连他的空间都从不迈腿进去,姑奶奶没那个闲空。

13) 正巧这时候林骏义又开始向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显摆,张富贵连忙支棱起耳朵。

14) 王亚东没有理他,他不是有意想在同学们面前显摆自己有多牛,只是他天生爱静,再加上天气原因,这才忍不住喊了一声。

15) 他原本对于记诵的天赋就高,再加上皇甫静为了显摆,也说得仔细,一遍下来,也不用重复,他已将各种暗器的特点与释放手法要略记了个一清二楚。

16) 他们真当我是隐形人,居然还在不顾廉耻的谈嫖论妓,显摆私生活,还兴致高昂,意犹未尽,真是乐而忘忧。

17) 人嘛!都喜欢在人前显摆一下自己多有能耐,世俗就是如此,杨虎当然未能免俗。

18) 老妻少夫的婚姻是大傻鞋,看上去滑稽穿起来方便脱下去容易。不过,穿上它只能在卧室里自我感觉,如果跑到街上显摆就难免会成为话柄。

炫耀造句:

1)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2) 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心理健康,是不设防而又不受害。

3) 每棵柿树都燃烧着一团热情的火焰,向人们炫耀着一张张橘红色的丰收喜报。

4) 君子要有所建树,必须从不贪图虚名,不炫耀自己开始。

5) 我喜欢花,我更喜欢在夜晚开放,不炫耀自己的花。因而夜来香就成了我的首选。我最喜欢在夜晚时分,看她是怎样绽放笑脸的。

6) 小草,有时站在大山的头上,默默地,从不炫耀它自己。

7) 爱心是一轮炫耀在初春的太阳,使精神颓废的人看到人生的美好。

8) 你可以炫耀自己富有,但不要炫耀自己有富有的父母。

9) 梅从不与百花争夺明艳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会飘来,那怒放中的梅花,开得那么艳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10)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美丽的照片,炫耀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这些照片是留给我们自己看的。

11) 微风中,小草翩翩起舞,花儿停止了卖弄,蝶儿停止了炫耀。

12) 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13) 海水顽皮的向天空炫耀自己的蓝蓝的外套.

14)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15)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16) 裙中宛如百花世界,姹紫嫣红和繁花似锦成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瞧!一朵姿色优美的牡丹映入眼帘,一摆一摆的,像是在炫耀着它那匀称的身材。叶先生和他的舞伴玫瑰小姐走入会场,它们宛如“热恋情人”,手拉手。

17) 百合花,虽然长得美丽,但她不骄傲:她虽然有迷人的香气,但她不炫耀。她代表着纯洁,像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她平时只是默默无闻地生存着,可是在花束里,她总是在正中间,其他的小花只会把她衬托得更加美丽。

18) 这只小狗可漂亮了,身上的毛油黑发亮,四个小脚丫竟然是白色的,好像是在向人们炫耀它有多干净,贝贝的头上长着一对时而耷拉时而竖起的耳朵,一对滴溜溜的转动的大眼睛似乎在想怎么样抓住小偷。

篇7:炫耀的反义词

藏拙、谦逊、谦虚

意思:

光耀的样子;华丽奢侈;夸耀。

英文翻译:

make a display of; show off; flaunt; make a show of oneself; peacock; strut; florid

详细解释:

亦作“ 炫曜 ”。亦作“ 炫耀 ”。 1.闪耀;光彩夺目。《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众色炫燿,照烂龙鳞。” 颜师古 注:“言采色相耀,若龙鳞之间杂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京宫殿》:“殿上椽柱一色皆金也,炫燿夺目。”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红色的革命的火花,在他的思想里炫耀着。”

(2).照耀。《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 李善 注:“言山高,如虹蜺炫燿其上。”

(3).华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慑曹属。”

(4).惑乱。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説、巧辩之惑君也,犹炫燿君目,变夺君心。”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碗赋》:“虽 离朱 之聪目,内炫曜而失精。”

造句:

1、他从不炫耀自己有多聪明。

2、他炫耀地向我们展示他的新设计。

3、有那么一些人爱炫耀自己的财富。

4、他穿白色服装到处炫耀。

5、他老爱炫耀卖弄。

更多相关作文推荐:

1.炫耀的反义词是什么

2.诚心的反义词

3.坚强的反义词是什么

4.带有反义词的四字成语大全

篇8:《欢乐之家》的炫耀性消费解读

关键词:《欢乐之家》,凡勃伦,炫耀性消费

一、引言

伊迪斯 · 华顿是出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纽约的贵族, 她虽然是贵族但并不热衷于参加聚会等娱乐活动。相反, 她从小热爱文学创作, 虽然受到家庭的阻止曾经放弃过这一理想, 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伊迪斯 · 华顿29岁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37 岁才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0 岁才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不过, 她却是一位高产的作家, 一生发表了25 部长篇小说、86 篇短篇小说, 以及许多关于旅游、室内装饰方面的著作, 可谓说硕果累累。

《欢乐之家》是华顿的成名作品。小说发表于1905 年, 短短三个月内就销出了14 万册。在当时这本著作不仅受到了读者的极大欢迎, 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认为本书是“一本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小说”。一百多年来, 本书不断再版, 直到2012 年还有新版书上市, 并先后被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和电影。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 世纪初的纽约, 主要讲述了上流社会美女丽莉 · 巴特, 在即将到30 岁后急于寻找归宿, 嫁入豪门, 但却阴差阳错遭人陷害落入社会底层, 最终含恨而死的过程。

二、炫耀性消费理论

在1899 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 经济学家凡勃伦首次把“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引入了经济学。凡勃伦讲到“在任何高度组织起来的工业社会, 荣誉最后依据的基础总是金钱的力量”。 (凡勃伦, 64) 而“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 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 因为尊荣只是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的”。 (凡勃伦, 34) 炫耀性消费就是能用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 (邓晓辉, 戴俐秋, 2) “为了有效地增进消费者的荣誉, 就必须从事于奢侈的、非必要事物的消费。要博取好名声, 就不能免于浪费。” (凡勃伦, 73) 伊迪斯 · 华顿无疑是“炫耀性消费理论”的观察者。华顿的小说主要写纽约贵族生活, 在她笔下的有闲阶级那里, 炫耀性消费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准则。小说《欢乐之家》中有明显的炫耀性消费行为, 这种炫耀性消费不仅仅存在于物质方面, 也存在于精神层面。

三、炫耀性消费在《欢乐之家》当中的表现

3.1 对服装、首饰的炫耀性消费

对服装、首饰的炫耀性消费首先体现在丽莉的母亲——巴特夫人身上。巴特夫人贪慕虚荣, 认为自己一定要过着富豪的生活。巴特夫人认为, 如果要让别人认为自己过的体面, 请一个出色的厨师是必须的, 无论花费多大, 人也要穿着体面, 随时能从巴黎订购最时尚的服装, 及时购买相中的珠宝。如果没有满足她的这些需要, 她就会向巴特先生控诉, 说她过得是 “猪一样的生活”。 (22)

显然丽莉也受到了母亲的影响。父亲破产之后, 她寄居在姨妈家中。虽然自己已经失去了过上流社会奢侈光鲜生活的经济基础, 可是丽莉仍不甘心, 她一直努力想回归上流社会的生活。如果想得到人们认可, 最起码应该穿上漂亮的服饰, 这是丽莉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塞尔登家中, 丽莉就曾对塞尔登说:“人家邀请女人, 既看中她本人, 更看重她的衣裳。这么说吧, 衣服就是人的背景, 人的包装, 它不会带来成功, 却是成功的一部分。谁会喜欢邋遢的女人?社会要求我们, 只要还有口气儿在, 就得讲究穿戴, 打扮得漂亮。” (11) 而我们可以看到, 丽莉在生活中总是有着偿还不尽的债务,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付给首饰店和服装店的。丽莉之所以再没钱也要玩桥牌的原因之一是她希望可以赢钱来买更多漂亮的衣服和珠宝。在在金钱社会里, 服饰华丽是女人成功和社会地位的生动体现。 (孙薇, 168) 丽莉对服饰和首饰的炫耀性消费其实是因为她想通过穿华丽的服饰和佩戴贵重的珠宝获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羡慕。

3.2 对文化的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的另一个体现是在文化上。故事中有一个人物是格莱斯先生。叔父去世后给他留下的其中一个遗产是美国文献。起初, 格莱斯先生对这些书没有丝毫兴趣。但后来事情发生了转变, 作者在小说中这样写“他还真的渐渐把藏书当成了自己的功劳, 只要偶尔听到有人提起格莱斯家的美国文献, 就自鸣得意。他生性怯懦, 极力避免受人关注, 却喜欢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印在报刊上, 不但视之为为巨大的乐趣, 还当成是对自己不擅酬酢的补偿。” (20) 事实上, 格莱斯先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书籍。他并不知道美国文献的学术价值, 也不一定会关心它们是否精美, 他所看重的是美国文献的稀缺性。从本质上看, 美国文献在他的手中和钻石、名表等奢侈品是一样的, 都是用来向别人炫耀从而获得荣誉的手段。在这里书籍代表的并不是文化财富, 也不是个人学识, 它们代表的是昂贵、稀缺的商品, 若不是因为这样, 格莱斯先生也不会有兴趣继续购买和收集它们。

3.3 对情感的炫耀性消费

凡勃伦认为在消费社会当中, 女性被视为商品供男人观赏和购买, 她们处于被物化、被符号化的境地, 是男性炫耀其地位和财力的最有力工具。在《欢乐之家》中, 主人公丽莉 · 巴特虽然有众多的追求者。但这些追求者也仅仅把丽莉当作是炫耀的装饰品, 谈不上付出了真正的情感。丽莉的父母过世之后, 姨妈收养了她。此时的丽莉不过二十出头, 聪明美丽, 娴于交际, 毫无瑕疵。数不清的男人去追求她, 但是又有哪些是出于真心呢。在他们的眼里丽莉只是一件高级商品, 他们所想的是如果能得到这件女性商品, 会给男人增添多少面子。哪个男人能娶到她, 不仅能代表这个男人家底殷实, 而且还能极大地满足这个男人的虚荣心。就算是走上跟前跟她搭上几句话, 也会给自己增加点面子。拥有丽莉就像拥有一件珍贵孙薇艺术品一样, 可以博得众人的羡慕。对这些男性来说, 丽莉“只是一个供评价检验的物品。” (Cynthia Croffin Wolff, 15) , 而不是一个值得付出感情的人。

以小说中罗斯戴尔向丽莉求婚的例子最为典型。罗斯戴尔向丽莉求婚正是因为他看到丽莉身上的有利可图性, 她想借助丽莉的名声向上流社会攀爬。他对丽莉的求婚不是出于爱情, 而是认为与丽莉的结合会让自己在上流社会上显得体面。小说中罗斯戴尔说:“我这辈子想要的东西都能拿到手。我过去想要钱, 现在我的钱都多得不知道该怎么投资了。现在钱对我已经不算什么, 只想把钱花到我喜欢的女人身上。我要想让我老婆压倒其他所有的女人。” (182) 显然, 丽莉对他而言只不过是用来为自己锦上添花的装饰。如果丽莉不能给他带来荣耀, 那么她自然也不会有价值。当丽莉名誉受损, 被上流社会抛弃后,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丽莉的结婚要求。由此可见, 在消费社会里, 原本神圣的情感也沦为了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

四、结语

《欢乐之家》中的故事发生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这时消费主义盛行, 人们有着无尽的欲望, 对炫耀消费无比渴求。有闲阶级为获得他人的尊重, 赢得社会地位, 进行着炫耀性消费活动。而他们的炫耀性消费活动不仅存在于对服装、首饰、文化的炫耀性消费方面, 还存在于对人类情感的炫耀性消费方面, 男女双方为实现各自目的, 将婚姻视为相互相利用的工具, 结婚对象成为投资目标, 与其说是婚姻, 倒不如说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华顿通过对其作品《欢乐之家》中上层社会人们生活的描述, 批判了炫耀性消费行为和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的扭曲:看重财富地位, 想以炫耀性消费来展示荣耀和地位, 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精神生活空虚的担忧和对交易式婚姻的厌恶。正如华顿所说“一个轻浮的社会通过它的轻浮所毁灭的一切来获取其存在的意义”, 这无疑是对弥漫着炫耀消费和纵情享乐之风的“欢乐之家”的无情批判。 (Edith Wharton, 156)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富足的中国社会, 炫耀性消费也存在于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 对于这种消费方式所带来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有所警觉。

参考文献

[1]Wharton, Edith.A Backward Glance[M].New York:Appleton Century, 1934.

[2]Wolff, Cynthia Croffin.A Feast of Words:The Triumph of Edith Whart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3]邓晓辉, 戴俐秋.炫耀性消费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 (4) .

[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 译.商务印书馆, 2007.

[5]孙薇.精英传统与消费文化:伊迪斯·华顿“老纽约”小说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4.

篇9:炫耀性消费

很多时候,我们买一样东西,看中的并不完全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东西显示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者其他,所以,有些东西往往是越贵越有人追捧,比如一辆高档轿车、一部昂贵的手机、一栋超大的房子、一场高尔夫球、一顿天价年夜饭……制度经济学派的开山鼻祖凡勃伦称之为炫耀性消费。他认为,那些难于种植并因此昂贵的花并不必然比野生的花漂亮,对于牧场和公园,一头鹿显然没有一头牛有用,但人们喜欢前者是因为它更力口昂贵、更加没用。

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炫耀性消费的商品称之为凡勃伦物品,甚至画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经济学家们发现,凡勃伦物品包含两种效用,一种是实际使用效用,另外一种是炫耀性消费效用,而后者由价格决定,价格越高,炫耀性消费效用就越高,凡勃伦物品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

前些天看新闻说,天津一个商场两周内卖出了20多部Vertu手机。Vertu手机多少钱?最便宜的好像4万多,最贵的20多万,天津人嘛时候这么有钱了呢?按照凡勃伦物品的两种效用来分析,用一部20多万元的手机打电话时,耳朵和嘴巴使用的通话功能可能只有几百元,其余的20万元都打在脸上。又有新闻说,去年的天价年夜饭价格再创新高,达到了20万元,同理,在享用一顿20万元的年夜饭时,舌头和胃享受的大概也只有几百元,其余的部分也都吃在脸上。

按照凡勃伦物品的定律,如果价格下跌,炫耀性消费的效用就降低了,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对于一位凡勃伦物品的崇拜者,同样是这部20万元的手机,如果现在1万元卖给他,他也许根本不会瞧上一眼,同样是一顿20万元的年夜饭,如果现在请他免费品尝,大概也会被拒绝。因为这些物品里只剩下实际使用效用,不再有炫耀性消费效用。

凡勃伦说,有闲阶级在炫耀性消费的同时,他们的消费观点也影响了其他一些相对贫困的人,导致后者的消费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炫耀性的成分。啊!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那条300多元的牛仔裤,我敢肯定至少有300元属于炫耀性消费。

篇10:炫耀是贬义词吗

例如:一些学校的人带手机去炫耀

炫耀造句

1、弟弟得了一百分,得意的向我炫耀。

2、我觉得要做到大智若愚首先在你的心里不能太好斗,太想炫耀自己。

3、小雨滴滴的下,好像是在炫耀他那美丽的身姿。

4、柯林斯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喜爱炫耀、心胸狭窄的蠢汉。

5、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篮球,我拿到同学面前炫耀了一下。

6、任何人都没有可以炫耀的资本,因为炫耀本身就是一种浅薄。

7、树上的知了,身着漂亮精致的衣裙,整日高声炫耀自己的嗓门,到头来换来的是无尽的寂寞。

8、不用炫耀,称职不称职,群众心里有数。

9、不要将先天的`优势刻意拿来炫耀,把因而得来的幸福视同理所当然。

10、帮助人为的不是炫耀自己的好,只不过是为了提高素质,培养自己罢了。

11、不就是得了100分嘛,有什么好炫耀的呀?

12、周一上学,就看到同坐明明炫耀新买的书包。

13、小强很傲慢,总是炫耀自己。

14、小明买了一支新钢笔,他从书包拿出钢笔来炫耀。

15、小明拿着得了100分的试卷到处炫耀。

16、战争狂人总爱炫耀武力。得了一次作文竞赛奖,就成了他时时炫耀的资本。

17、自以为拥有了一切,但不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

18、课堂上他向我炫耀了他新买的苹果手机。

篇11:炫耀近义词

一个人吹牛说假话习惯了,他就会忘乎所以,连他自己也会认为是真的,因为他说的次数太多了,连他自己都被自己蒙骗了。就好像在一档娱乐节目里,有个小伙子向一个女孩求婚,谎话连篇,竟然痛哭流涕,评委老师评价他: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吹牛说谎吹到这个水平,就不能以无知者无畏来解释了,这应该算是老江湖了!

世界这么大,难免有鱼龙混淆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常有,而实诚人不常有,也因此经常听人说:江湖险恶。所以我们得时常擦亮眼睛,有必要时拿出照妖镜,照出对方的原型出来。

那些老江湖,一般都经过千锤百炼的,所以很难识破。但是也会有失手的时候,那就是当他们按耐不住或者不甘寂寞不甘人后的时候,比如下面这个网络段子的这条狗——

话说在某小镇,有一小伙养了一条价值百万的纯种藏獒。小伙逢人便炫耀他的这条狗如何如何了得,似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他的这条藏獒也貌似很凶猛,好像没有几个人是拽不住它的。

有天,小伙牵着他的这条狗路过一个偏僻的村庄,路边坐着一秃顶老人,身边还坐一只毛都快要掉光了的狗。他的藏獒就对老人身边的那条狗一顿嚎叫,那老狗理都没理藏獒。

小伙不乐意了,冲那老人说道:“老头,你那狗那么大,是什么狗啊?要不 咱俩的狗斗一下?你的狗若输了给我五百块,我的藏獒输了给你一千块。”

老人抬起头说:“年轻人,我正愁我的老伙计下个月伙食呢。要不咱们赌大点?我的狗输了给你五万块,你输了给我三万块就行。”

小伙马上火了:“我这是纯种藏獒,别说我没告诉你!赌定了 !”

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战斗开始,俩狗交锋没两分钟,藏獒败下来,再也不敢嚎叫。

愿赌服输,在众人面前小伙只好拿出三万块钱。虽然输了,但是小伙子仍然不是很情愿,郁闷至极,他问老人:“大爷,你那是什么狗? 怎么能这么猛?”

老人边点钱边说:“我也不知道现在它算啥狗,只是没掉毛以前大家都叫它狮子!”

小伙子彻底傻了眼!

这个世界上,在背后说你坏话诋毁你的人,肯定不如你,因为,比你强大的人懒得理你!

江湖很大,所以做人还是要谦卑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要炫耀自己,要尽量保持低调!低调!再低调!你炫耀什么,说明你内心缺什么,真正拥有实力的人,往往处于平静祥和的状态,就像那位老人和那条“老狗”,只是淡定从容地存在着。

假如你已经是狮子了,何须证明?假如你已经很优秀了,何须炫耀?假如你已经很强大了,何须吹牛?人生在世,不是用来和别人比较的。活出最伟大的自己,就够了!

作者|良子

上一篇:王寨中心学校班主任培训制度下一篇:欣赏别人提升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