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2024-05-11

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共14篇)

篇1: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一、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要真实、完整、及时。

二、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包括:

(一)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性别、职业别和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流动人口情况。

(二)组织机构:辖区内的各级行政区划和卫生防疫机构数,各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接种的组织形式、接种点(门诊)数,免疫规划及冷链管理专业人员数。

(三)疫情资料: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病死人数、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相关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暴发疫情调查,漏报调查,发病与接种的关系等资料。

(四)免疫接种资料: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人数,接种率,接种质量分析,未种原因分析,接种率调查、检查考核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等资料。

(五)疫苗计划、分配,使用情况统计等资料。

(六)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七)监测资料:疫苗质量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冷链系统温度监测资料。

(八)其他资料:上级来文,业务会议、培训,及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查等资料。

三、免疫规划业务资料采用分类归档的方法保存,应于每年三月底前将上免疫规划有关资料搜集整理齐全、分类装订归档;并长期保存。同时注意有关原始资料的保存,以形成完整的免疫规划档案化管理体系。

篇2: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一、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要真实、完整、及时。

二、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包括

(一)人口资料:①各种免疫规划年报;②本辖区计生、公安等部门提供 的人口情况;③掌握流动儿童数、免疫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疫情资料:①主动监测登记本;②主要传染病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③AFP、麻疹、新破、病毒性肝炎等报表及其它资料。

(三)免疫接种资料:①常规免疫接种报表;②糖丸或其它疫苗强化免疫 报表;③未种原因分析;④接种率调查、检查考核等资料

(四)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资料:各种疫苗计划用量、领取、使用登记表 本。异常反应登记本、个案调查等。

(五)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①冰箱、冷藏包、冰排数量、运行情况 登记表;②冰箱温度登记表;③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④紫外线消毒及物品高压消毒等资料。

(六)其它资料:上级及本级有关免疫规划的红头文件、通知,业务会议、培训及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查等资料。

篇3: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状况管理

1.1 流动儿童的形成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市政建设的上马, 使大量经商人员和农民工的家属也随之大量涌入, 并通过购、租、借房的方式成为当地散居儿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加速, 买房、换房、危房改造设计的迁移人口和儿童在城区间大量流动。由于独生子女现象的普及, 婴幼儿在父母、祖母、外祖母家居住的家庭内部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

1.2 流动儿童管理在计划免疫工作的地位

让胡路区共有人口597708人, 暂住人口占其中的10%以上, 其中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达到50%~60%。自1992年开始对0~7岁的流动儿童进行上报统计以来, 数量逐年增加, 2009年上报流动儿童数量占0~7岁人口数的8.6%。2009年让胡路区在富强村随机调查了流动儿童和当地常住儿童各50人, 其中流动儿童的四苗合格率为73.1%, 当地儿童四苗合格率为90.8%。2009年让胡路区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中, 流动儿童占全区总发病数的30.8%。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目前仍是个薄弱环节。

2 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2.1 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一问题, 列入规划、加强领导、搞好各部门的协调, 有公安、劳动、工商、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搞好外来人口管理[1]。

2.2 建立健全基层计划免疫网络组织, 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及时畅通, 基层地段医生应每月定期对所辖地段适龄儿童状况进行清查, 及时对迁入、迁出儿童情况进行清查, 要查阅流动儿童的接种证、接种卡, 对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清的适龄儿童进行补种, 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3]

2.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对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抽查, 检查其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及预防接种情况, 促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在这些地段每年春季都要组织地段人员深入到村委组进行一次全面的查漏补种工作。[2]

2.4 对流动儿童的资料要实行规范管理, 设置统一专业的调查登记卡, 详细记载其预防接种情况, 转出转入时间、地点, 保证流动儿童接种工作前后衔接, 避免漏种和重复接种现象发生。

2.5 要依靠法律法规, 加强管理力度, 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规定, 实行奖惩制度。

2.6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动员,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 多方位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工作, 特别是利用4.25宣传日和开展强化免疫的机会深入到千家万户, 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这项工作。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流动人口问题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因无固定住所, 已成为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是整个计划免疫工作最薄弱的环节, 突出问题。近年来, 在一些流动人口中常常发生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局部暴发流行, 如麻疹、肺结核病、流感等。做好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工作, 对于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消除免疫空白, 减少易感人群, 阻断传播途径, 有效地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05年9月.

[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005年6月1日施行.

篇4: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为了解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着建证建卡率差、接种率低等问题。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垫江县境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2011年入托入学新生。

资料来源:收集各乡镇卫生院、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上报的辖区内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将收集的垫江县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疫苗报表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垫江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幼儿园7 500人,有预防接种证6 709人,持证率89.45%;入小学1年级新生11 526人,有预防接种证9 277人,持证率80.49%;Ⅰ类疫苗接種合格率,脊灰89.69%和73.46%;百白破81.57%和83.34%;麻疹81.91%和83.34%;乙肝91.33%和83.50%;流脑86.03%和54.92%;乙脑78.20%和74.55%。2~3岁入托儿童比6~7岁入学儿童,在持证率和Ⅰ类疫苗接种率上有显著增高,说明低年龄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好于高年龄组儿童。但均与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讨论

提高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率、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既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高“两率”。⑴利用妇幼部门的孕产妇保健资料,全面掌握辖区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时为其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从怀孕的第12周就要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开始健康管理。妇幼机构还要定期统计上月各乡镇、社区新生儿出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利用好此些信息:①对所有新出生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②对所有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并发放预防接种本、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⑵拓展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补建“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基层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新生儿家庭开展访视,要对0~6岁儿童建立《健康手册》。要将预防接种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去做,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要重点检查儿童有无预防接种证、免疫规划疫苗是否按时全程接种,要建立转介机制,若遇儿童无证和未接种疫苗,及时转介到预防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⑶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做儿保。⑷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1]。①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督促教育、卫生部门认真实施。②要加强对从事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让他们熟记0~6岁儿童,需要免疫疫苗的品种、程序、针剂次。③入学入托查验时,卫生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蹲守,现场督导查验工作。④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参与查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要宣传查验预防接种的目的和好处,求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⑸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篇5: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一、免疫接种资料:接种管理分为常规接种和临时突击性接种两种:前者主要是常规免疫规划的冷链运转,后者主要是指HIB、水痘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资料,以及出现疫情时的应急接种、突击性接种、强化免疫等。

1、常规接种:按运转次数可每2个月进行归类装订。

(1)上级运转方案;(2)乡级运转方案;(3)运转小结(每单月3日前将上两个月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4)表6-1国0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每月3日前将上月乡级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5)疫苗损耗报表(每单月3日前将上两个月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6)接种对象筛选表和接种前预诊、告知记录;(7)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漏种补种调查:方案、小结、统计表、登记表、不合格接种原因和未种原因调查分析;(8)接种通知单发放记录或接种短信发送记录;(9)接种通知单;(10)上级对接种门诊运转督导意见及改进结果;(11)表6-2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每月3日前将上月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12)常规接种率报表评价报告。只到八月份

2、临时突击接种工作:工作结束后及时装订,分每一项工作进行装订。

(1)上级接种方案;(2)乡级接种方案;(3)疫苗计划报表;(4)接种工作小结;(5)接种报表;(6)接种对象筛选表和接种前预诊、告知记录;(7)接种后接种率调查小结、统计表、登记表;(8)接种通知单;(9)上级对接种工作督导意见及改进结果;(10)其它:如宣传教育材料、目标责任书等资料。清红一曲

3、特殊人群(流动儿童)专帐管理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年汇总装订。

(1)方案;(2)调查登记表;(3)接种登记表;(4)接种统计表;(5)总结;(6)全年0-6岁流动儿童统计表、总结;(7)流动儿童专用卡片(册)。

4、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全年统一装订。聂茜

(1)相关文件、方案;(2)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登记表;(3)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接种情况登记表;(4)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汇总表;(5)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情况汇总表;(6)查验接种证总结。聂茜

二、接种证、卡(册)管理资料:

1、年度儿童接种证(卡)使用情况总结;

2、年度儿童接种证(卡)使用情况统计表;

3、每月出生人口统计表;

4、计生部门新生儿分月数字;

5、劳务费兑现资料:各村劳务费兑现数额及签名。

6、新生儿呈报单;

7、表4-3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单;

8、医院妇产科儿童出生接种疫苗登记表;

9、儿童接种证发放登记表。

10、表4-1预防接种卡(册)及出卡资料:(1)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包括方案、统计表、总结;(2)预防接种卡(册)、出卡登记表(包括死亡、转卡、已发相应传染病)、出卡卡片。

三、疫苗、冷链及注射器管理资料:

1、年一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报表;

2、表3-1冷链设备档案表;

3、表3-3冷链测温记录;

4、表3-4疫苗运输记录表;

5、一、二类疫苗专帐;

6、疫苗出入库登记表;

7、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

8、安全盒或截针器使用记录;

9、报废、回收、销毁记录(疫苗、注射器、安全盒等报废原因、数量、价值、签名、审批等);

四、安全注射资料:

1、异常反应和事故登记薄;

2、表5-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记录表;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4、接种反应及事故月报;

5、表5-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个案调查表;

6、有关临床检查、检验、诊疗及费用等情况资料;

7、“接种反应诊断小组”意见;

8、赔偿资料;

9、紫外线灯使用消毒记录;

10、消毒液(酒精)配置与更换记录。

11、接种室和接种器械(汤匙等)消毒记录。

12、乙肝疫苗接种前本人或母亲检验结果。

五、免疫规划针对疫情监测资料:

1、年月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报表

2、年月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主动监测表

3、年月新生儿破伤风(NT)疑似病例主动监测报表

4、表7-1年月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主动监测记录表(包括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

5、表7-2年月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主动监测报表(包括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

6、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调查资料:(1)传染病个案调查表;(2)样品采集单及检验报告;(3)诊疗情况;(4)随访记录;(5)密切接触者调查情况;(6)消毒情况及其他有关材料。

六、免疫规划管理资料

1、年初有工作计划,半年和全年各一次总结;

2、每季度对村级督导一次,有督导方案、记录和总结;

3、半年、全年对村级进行全面检查或考核一次,有检查或考核方案、量化的记录表、总结等;

4、全乡全年接种率调查工作(批质量保障法),每年底前开展一次,该项专一装订:

(1)调查方案;(2)调查小结;(3)年度接种率抽样调查统计表;(4)登记表;(5)辖区分村人户一览表;(6)抽样方法;(7)调查点;(8)不合格接种原因和未种原因调查分析。

5、免疫监测资料:(1)各级相关文件、方案;(2)登记表及监测结果;(3)总结;(4)其他资料。

6、免疫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每年年终汇总一次,元月底前报区疾控中心。

(1)表8-1年人口情况报表;(2)表8-2接种单位档案表;(3)培训资料;表8-3年免疫规划培训情况记录表;(4)组织机构资料;免疫服务形式统计年报;表(5)疫情资料;年度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统计表;年病发病、死亡与免疫史统计报表;(6)接种资料;(7)疫苗领发使用资料;(8)冷链设备及接种

器材使用管理资料;表3-2年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9)各类宣传资料;(10)监测资料;(11)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统计年报表;(12)其他要求的资料。

7、计算机信息资料备份、保存登记表。

8、专题调查资料;

七、综合管理资料:

1、例会资料:(1)会议计划及审批;(2)会议通知;(3)会议时间、内容、主讲、主持安排;(4)会议签到;

2、培训资料:(1)培训计划及审批;(2)培训通知;(3)培训结果;(4)培训签到;(5)培训时间、内容、授课人员、主持人员安排;(6)培训考试卷及操作评分记录等;

3、宣传资料:(1)上级通知;(2)乡级通知;(3)各级宣传总结;(4)宣传材料(书面、音像等);

4、为家长举办的健康教育课堂:(1)方案、(2)通知、(3)总结、(4)宣传材料(书面、音像等);

5、当地生活、卫生、经济、文化、地理、气象等资料;

6、统计、公安、教育、计生等部门人口资料;

7、其他资料。

八、资料分类装订及其他要求:

1、内容完整、充实、齐全,无逻辑错误、合理分类;

2、外观整洁、美观、正确切割、装订,适合长期存放;

3、正面封皮要标明“资料名称、子资料名称、资料整理单位、资料保存期限、资料来源时间跨度、本卷共()件()页、归档号、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等内容设计;

4、封底要标明“卷内备考表、本卷情况说明、立卷人、检查人、立卷时间”等内容设计;

5、卷内文件目录放在资料内首页,要有“序号、文号、责任者、题目、日期、页码、备注”等内容设计;

篇6:免疫规划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免疫规划冷链设备管理

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

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3、各级冷链管理、维护必须设有专人负责,并经过相关培训。

4、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

(1)各级使用的冷藏车、疫苗运输车、低温冷库、普通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箱、冷藏包按照省里规定,统一编号,建立冷链设备档案。

(2)冷链设备档案应详细记录设备编号、设备名称、牌号、型号、生产厂家、设备来源、使用单位、到货日期及使用、保养、维修、报废记录等项目,并保存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

5、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

6、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7、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情况。

8、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免疫规划冷链设备保养制度

1、保持冷链设备(制冷压缩机、速冻器、普通冰箱)外壳清洁、无灰尘、无油迹,冷凝器要经常清除灰尘。

2、需润滑的部件,要按时上油,并保持润滑油达设备要求,电压不稳定的地区要配备电源稳压装置。

3、电冰箱、速冻器、冷藏车、低温/常温冷库不装与生物制品无关的物品。冷藏车运输途中要中速行驶,避免剧烈颠簸。

4、电冰箱蒸发器结霜厚度4 mm时,应及时化霜或除霜,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擦干净,每周开机两小时。

5、每季对电冰箱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切断电源,检查电冰箱门封条、螺丝是否松动变形,彻底清除电冰箱内外暴露部分的灰尘和污物。

6、每年对制冷设备性能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和测试。

三、冷藏车管理制度

1、冷藏车专人管理,管理员须具有熟悉冷藏车使用性能和掌握汽车专业技术知识。

2、冷藏车为运输疫苗专用,不许混装其他(包括腐蚀性、挥发性等)的物品。

3、装卸疫苗要从速,尽可能减少开门次数。

4、每次运输疫苗要先期检查车上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输过程中做好行车记录,内容包括:车号、驾驶员姓名、行车日期、车上冷藏箱温度、环境温度、行车里程、消耗燃料、是否出故障、故障原因等。

5、每次出车完毕,做好车内外尤其是车箱体的清洁工作。

四、普通冷库管理制度

冷库管理需配备熟悉一定冷库使用常识和疫苗管理知识的人员,冷库管理人员需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实际操作。

(一)日常管理

1、普通冷库日进疫苗量按冷库容积的30%计算。如果入库的疫苗是使用冷藏车运送,并能保证有效的冷藏温度要求时,可不必考虑进库的进苗量,但必须做到快搬快运。

2、入库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设立标牌。在标牌上记录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远效期的疫苗码放在冷库里侧,近效期疫苗靠库门外侧码放。疫苗码放时应保持箱垛之间有空隙,距离蒸发器30cm左右,不得遮挡蒸发器风口。

3、普通冷库除贮放疫苗、注射用水外,不得贮放其它物品。

4、每天上、下午各记录一次温度,遇有停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做好记录。故障不能在短期内修复,应立即将疫苗转移到安全可靠的贮存环境。

(二)保养

1、每天进行一次运转情况的安全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库体外垫、机组、库房地面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冷库房屋清洁和排气扇的清尘。

2、根据冷库性能定期除霜,擦干化霜后的积水或污迹;库内外护板及蒸发器排管出现生锈腐蚀时,应停机及时进行除锈并刷防护漆

3、一般每2年左右进行一次大保养,整体库的大保养应安排在冬季。

五、低温冷库管理制度

冷库管理需配备熟悉一定冷库使用常识和疫苗管理知识的人员,冷库管理人员需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进行实际操作。

(一)日常管理

1、低温冷库日进疫苗量按冷库容积的15%计算。如果入库的疫苗是使用冷藏车,并能保证有效的冷藏温度要求时、可不必考虑进库的进苗量,但必须做到快搬快运。

2、入库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设立标牌。在标牌上记录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远效期的疫苗码放在冷库里面,近效期疫苗码放在库门附近。疫苗码放时应保持箱垛之间有空隙,距离蒸发器50cm左右,不得遮挡蒸发器风口。

3、低温冷库除贮放疫苗、冻制冰排外,不得贮放其它物品。

4、每天上、下午各记录一次温度,两次间隔大于6小时,遇有停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做好记录。故障不能在短期内修复,应立即将疫苗转移到安全可靠的贮存环境。

(二)保养

1、每天进行一次运转情况的安全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库体外垫、机组、库房地面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冷库房屋清洁和排气扇的清尘。

2、根据冷库性能定期除霜,擦干化霜后的积水或污迹;库内外护板及蒸发器排管出现生锈腐蚀时,应停机及时进行除锈并刷防护漆

3、一般每2年左右进行一次大保养,整体库的大保养应安排在冬季。

篇7:免疫规划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凡参加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持预防接种上岗证,明确目的,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制品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证以及反应的观察、处理方法,以确保工作质量。

二、接种前详细询问病史,凡有禁忌证者一律不得接种。

三、接种对象、部位、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应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

四、安全注射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掌握安全注射,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五、生物制品的运输和保存应按生物制品要求执行,凡不符合要求的生物制品一律不准使用。安瓿启开后应按规定在允许的期限内用完。

六、做好登记、统计、总结工作,及时报上级疾控部门。

七、对流动儿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定期摸底及时查漏补种,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档案。

八、预防接种副反应登记并报告。

篇8:城区免疫规划管理探索与分析

城区人口密集,问题复杂,是多年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为此,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现简述如下。

1 城区免疫规划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1.1 外来人口多,流动儿童难以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机械化、现代化作业的逐步实施,大批青壮年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城市建设和城镇居民生活之中。他们在城市主要从事建筑、制造、服务和商贸等活动,给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农民工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外来人口的出生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常住居民的人口出生数量[1,2]。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给城市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城市人口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处在生活底层的农民工,大多居无定所,来去无常;他们或租赁沿街小商铺、或居住在城中廉价的出租屋内,有的直接居住在建设工地;特别是家有超生儿童的农民工,其居住地点更是隐匿难寻。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强,导致他们的子女也随其碾转迁徙,成了名副其实的流动儿童。部分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难以解决,使他们沦为城市的散在儿童。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城市流动儿童真实底数难以摸清,再加上儿童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主动接受服务的意识差,政府管理措施不到位,部门协调不够等因素,使得流动儿童漏卡、漏证、漏种和不及时接种等现象十分严重[3],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成为传染病、多发病暴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4]。

1.2 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多,免疫规划无人分管

城市是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等数量较多。部分城市尚有上万人口的大型企业。

免疫规划工作虽然牵涉到千家万户,但我国城镇免疫规划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人力、经费、方法和制度等都不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单位无论人口多少、单位大小,均无人分管免疫规划工作,造成卫生网底缺失,给适龄儿童摸底调查及预防接种工作带来麻烦。

1.3 学校及托幼机构多,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不能落实到位

城区是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校园又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免疫规划工作搞得不好,极易造成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一旦疫情暴发,既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是预防适龄儿童漏卡、漏种的一个重要环节。《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条例》)第27条及第67条明确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后,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从《条例》的上述规定可见,教育主管部门是该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在工作实践中,部分教育主管部门未将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到正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中,对卫生部门的积极主动配合采取了消极敷衍的态度,造成该项工作流于形式或并未开展[5,6],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的发生和传播。

1.4 医疗卫生机构多,接种单位形式多样

城区设置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如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企事业单位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站,部分城市还设有民营医院及各类医疗保健门诊等。

《条例》第8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第21条第3款规定,“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由于城区人口集中,地域复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区卫生保健门诊分布广泛,卫生行政部门在指定接种单位时,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容易造成接种单位形式设置多样、服务模式不一以及监督管理困难等问题。

2 城区免疫规划管理现有的主要模式

2.1 城市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区管理模式

该模式基本属于我国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体系下的传统管理模式。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既往政策、制度及管理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当前,多数城镇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失控的现状,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2.2 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分区管理模式

一般由几家较大的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承担城区免疫规划工作,各接种单位分设预防接种门诊,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多家经营,共同管理,容易出现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的复杂格局。特别是部分医疗单位,重医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有收益轻少收益,造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高,给城区免疫规划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出现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现象。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城区连年出现的麻疹暴发疫情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2.3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区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或实施行为的单位。免疫规划是其重要职能之一。该模式适用于城市社区布局合理,政府投入到位,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肩负着“六位一体”的多重任务,若政府投入不足,较难达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要求,容易造成医防不分、一室多用和交叉感染等现实问题。

2.4 疾控机构独家经营,一体化管理模式

疾控机构根据城区居民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合理设置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各接种门诊由疾控中心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形成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考核的管理运行机制,使职责、任务、质量、奖罚和权益成为一个“抓手”,整体运行,整体推进,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该管理模式扭转了过去疾控中心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对其他接种单位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经费插不上手,管理监督到不了位,出现问题难以跟踪整改,考评、奖罚只能提供建议的被动地位,确保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7]。该管理模式的优点在城区强化免疫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8]。

3 讨论与建议

3.1 规范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以医疗卫生改革为契机,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免疫规划管理失控、防保队伍薄弱、卫生网底缺失、经费投入不足及运行机制不畅等现实问题。从目前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医防分设、一体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医防合一模式比较,具有运行机制较为顺畅、工作质量有所提高等优势[7,9],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2 利用科学有效手段,加强适龄儿童管理

城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是摸清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底数,提高其免疫覆盖率和接种及时率,避免漏卡、漏种和免疫空白[10]的发生。(1)从出生源头抓起,推行辖区各级各类医院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7]。详细收集所有新生儿预防接种相关信息(包括父母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等)。县级疾控中心每月月底由专职人员按时收回医院全部资料,用电话对信息逐一核对,按照居住区域将确认后的信息反馈到所辖各预防接种门诊,所属接种门诊人员通过电话预约,督促完成其他疫苗后续接种及建卡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免疫漏种儿童流向社会的问题。(2)强力推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以促使适龄儿童自觉到预防接种单位接受免疫,并办理相关手续。采取政府干预手段,使教育主管部门将该项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之中,督促其履行监督管理职能。(3)建立并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联络员管理制度,落实经费和考核机制[11],解决卫生网底缺失问题。公共卫生联络员可每月对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登记,并及时上报接种单位。学龄儿童要注明所在学校或幼儿园名称。(4)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开发和完善各项功能,尽早实现全国预防接种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解决异地接种和漏种问题。(5)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因其流动性、复杂性而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流动儿童,以其群体宠大,居无定所,与户籍分离为主要特征,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12]。本底不清是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最主要问题[13]。不同地方的流动人口在预防接种认识、意识和利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14],应根据其自身特征,有针对性地研究有关管理策略和服务模式[15]。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分类管理模式[16]可以适合于不同地区的特点,能完善免疫规划服务网络,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管理水平和免疫接种率。各地可借鉴该模式因地制宜,制订服务机制,以有效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流动儿童免疫接种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其特殊性质决定了需要全国各地区协调同步加强管理。国家应制定全国性“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办法”,各级政府根据本地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办法》应增加16岁以下外来人员的暂住登记,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情况[17]。

3.3 划分责任区域,落实属地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预防接种单位为依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强化覆盖面。原则上以居民的实际居住地作为其所在责任区域的归属地;接种单位不准跨区域接种,不许入园、入校进行接种,以避免造成人口资料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一类疫苗无人种,二类疫苗抢着种的不良现象。

3.4 协调部门关系,搞好宣传教育

篇9: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22

2012年3月南昌县疾病控制中心为了对全县冷链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接种门诊的冷链设备管理情况调查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报告。

方法

将调查登记表设计成统一的格式,进行实地考察现场登记,对主要调查项目冷排、冰箱、冷库等等固定资产的冷链设备进行查看和登记,最后在登记表中汇总。

结果

制冷设备损坏情况:低温、普通冰箱及冰库损坏率:全县曾经装备的普通及低温冷库、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共202台,其中损坏29台,损坏率14.36%,已维修19台,维修率65.52%,有4台已经失去维修价值并做了报废,见表1。

各级制冷设备损坏情况:县、乡(镇)二级制冷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损坏,见表2。

冷藏箱损坏情况:全县共装备冷藏箱30个,占装备的46.67%,见表3。

冷藏包损坏情况:全县共装备冷藏包547个,已报废62个,占装备数的2102%,见表4。

冰排损耗情况:冰排损耗率4237%,见表5。

[CSX]

表5冰排损耗情况

讨论

为促进冷链的正常运转,保证冷藏设备的完好无损是其关键问题。自从我国实施免疫接种,常规的免疫接种在加上一系列临时性的工作,如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等等,频繁的启动冷藏设备,会无可避免的出现损耗和损坏。同时还有极个别单位对冷链管理概念认识不足、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也使设备的损毁速度加快,尤其是乡镇,制冷类损坏要高出许多,主要是由于乡镇工作人员兼职,缺乏基本的技能操作和管理常识,不能科学地使用冷链设备。

县级3个冷库就有2个维修过,主要原因是冷库库房面积空间太小,库房内空气流通不畅,夏天库房温度升高导致冷库超负荷运转造成主机损坏,冰箱主要是经过多年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毁损,如主机使用不当被烧坏,蒸发管道因为被腐蚀出现穿孔现象。冷藏包和冷藏箱出现损坏的原因是密封不严,隔热层破裂;而冷排丢失现象频频发生。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制冷设备总损坏率1436%,造成损坏设备原因主要是存放环境条件太差,使用时间太长,同时接种部门在管理上有严重的纰漏,没有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所以专业人员必须秉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回收工作要及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冷链设备运行状况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落实,确保冷链正常运转。

[HT][FL)][HJ]

篇10:扶风三小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合理配合上级防保部门的工作安排,协助镇防疫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疫苗接种通知。

4、及时做好全校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5、做好全校学生的甲流、流感等疫苗的接种工作。

6、针对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开展紧急接种。

7、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禁忌症等。做好知情同意书的发放、填写和收缴工作。

8、做好接种的组织工作,班主任必须亲临现场,保证接种秩序。

9、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及时处理并报告。

篇11:免疫规划的规章制度

一、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制订并组织实施辖全市免疫预防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

二、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辖区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

三、制订第一类疫苗需求、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运送、管理。

四、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免疫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五、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分析和评价。

六、指导辖区接种单位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考评、督导和监测工作。

七、组织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八、指导和参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调查处理。

九、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十、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免疫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十一、负责辖区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的具体组织实施、宣传、技术指导、协调调度等工作。

十二、做好免疫预防其它相关工作。

接种单位工作职责

一、接种单位必须接受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局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管。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实行资质认证,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二、必须向社会公示开展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免疫程序、收费标准、接种流程、接种须知、咨询服务电话等相关信息,特别要明确公示免费提供第一类疫苗接种服务。

三、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一)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二)疫情资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

(三)接种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包括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扫荡”免疫)、未接种原因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未实行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地市,还应掌握辖区内接种单位数量、分布、预防接种服务人员资料。

(四)免疫规划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

(五)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四、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每年3月底前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下一年度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市疾控中心每年4月中旬前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提前1个月逐级上报。

五、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六、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七、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

八、预防接种门诊定期对责任市域内0-6岁儿童主动进行搜索、访视和管理,按规定及时准确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

九、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十、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安全接种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取得资质。

二、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德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三、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严格掌握禁忌症实施接种。

四、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应查验核对接种对象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种类无误后予以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五、预防接种服务人员所使用的疫苗必须是从合法的疫苗生产、经营企业采购,并按规定温度运输、贮藏的疫苗。

六、接种前应严格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七、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八、按照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接种剂量、方法和部位接种疫苗。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

九、疫苗接种统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安全盒,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毁型、消毒回收。

十、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如被污染的注射针头刺伤,应立即清洗刺伤部位,并采取其他处臵措施。

篇12: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本地接种的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簿,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等地方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预防接种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篇13: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取在该社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以及本地儿童200名为研究对象, 所有儿童的年龄均≤7岁, 200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中, 男120名, 女80名;随父母经商100名, 随父母打工者60名, 因其他原因来此地的有40名。本地儿童中有男孩110名, 女孩90名。流动人口儿童以及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 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0名该地儿童以及200名流动人口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免疫规划调查, 首先应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 包括出生年、月、日, 是否存在预防接种记录, 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等情况, 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疫苗接种的知晓程度。了解该地儿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五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的单苗接种情况及全苗覆盖情况, 仔细分析、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0软件对所有查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χ2检验, 接种率=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

2 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强, 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计划知晓率较低, 基层防疫医生服务不周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 (98%)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30%) , 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 (100%)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52%) , 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该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98%) 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儿童 (50%) , 见表1。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问题

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 与该地常驻儿童相比, 教育、经济、文化等背景相对复杂, 导致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工作一直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根据该次调差研究结果, 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明显低于该地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该地儿童免疫接种率高出10~26个百分点, 与张凤玉等[5]对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的研究结果相似。根据分析, 影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识淡薄

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主要来自外省的农村或偏僻山区, 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下, 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 家长平时大部分的精心都在为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 很少留意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 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异地生活, 儿童家长对现居住地防疫部门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并不熟悉, 有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打工, 而且居无定所, 觉得没有必要建卡、接种疫苗。

3.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较繁重, 免疫计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 加上投资经费不足, 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部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由于社会责任感缺乏, 并没有经常性的进行走访了解流动人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 及时查漏补种, 导致很多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建证, 进而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

3.1.3 流动人口儿童自身的性质

由于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较短, 流动性较大, 很多接种通知会因为频繁的流动而流失, 导致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 难以实施长期规范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

3.2 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于洋等人[6]对该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经过2年多的努力, 该地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已高达90%, 相较罗田发等人[8]在2009年对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五苗”接种率, 高出10个百分点。经过该次对社区流动人口童儿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 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3.2.1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的思想是规范行为的前提, 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计划免疫知识讲座, 仔细讲解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让家长明确计划免疫的最终受益者是儿童, 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同时应该加大对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的宣传力度, 以“进社区”、“进户”、“进外口办”以及“进报纸”等“四进”为载体扩展免疫规划的覆盖面, 进而提高流动人口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由于流动人群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免疫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醒儿童家长之间相互通知, 并免费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家长免费发放预防接种通知。

3.2.2 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目前, 很多社区对于外来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仅仅包括儿童的出生年月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内容, 信息报告比较单一, 导致经常出现流动儿童联系不上的现象, 不便于掌握流动儿童的动向, 应尽量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 国家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 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外来流动儿童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流动儿童管理小组, 并将职责落实到居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等片区管理部门, 居委会以及派出所应定期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来掌握本辖区外来流动儿童的动态, 并将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整理、汇报, 以便政府及免疫工作单位制定当地适宜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同时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小学、幼儿园进行集体接种的计划免疫活动, 每周指派专人深入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调查流动儿童的状况, 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 尽量避免接种的漏接状况。

3.2.3 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办证管理

为了提高社区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建卡率, 社区工作者应积极鼓励辖区内流动儿童家长当当地的防疫部门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 同时应建立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以便日后查阅,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将每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独立的信息账户, 并及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接种部门应定期走访社区, 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 便于预防接种人员定期核实, 并更新接种信息, 一旦发现有漏种现象, 应及时上门补种。

3.2.4 提高接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接种的医务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 首先应加强整个计划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多与流动儿童家长多交流、沟通。对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应要求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 同时应该随时了解工作的进展,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拉网式接种等多种免疫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 一直以来,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免疫规划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管理以基本投射点, 总结出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以及流动人口儿童特有的性质是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 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 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度, 努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服务质量, 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摘要:目的 分析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取该社区8周岁以下的200名流动儿童以及200名该地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 (98%)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30%) , 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 (100%)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52%) 。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教育是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宝永, 陈英, 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1, 10 (3) :228-229.

[2]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 2012, 44 (3) :1710-1711.

[3]万春, 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院, 2011, 19 (5) :23.

[4]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5 (3) :48-49.

[5]张凤玉, 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5) :763-765.

[6]于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3 (11) :214-215.

[7]艾卫旗, 白洁.陕西省子洲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初探[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10, 12 (4) :314-31.

篇14: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制度

【关键词】免疫规划,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94-01

在行政区域内施行系统化的免疫规划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关于免疫规划工作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常用接种率的评价和接种率调查的评价等[1-2],但这些评价方法都仅限于单项评价,因此,寻找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免疫规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德尔专家咨询法

通过德尔专家咨询法来建立综合性的免疫规划指标体系,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以匿名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并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先将所需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同一层次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给出判断结果)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1.2实施步骤

首先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咨询指标草案》,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管理、疫苗对于传染病的发病率等。草案确定后联系专家(可寻求免疫规划所人员、疾控中心人员及学校卫生管理教授等),建立咨询帮助小组并开展咨询活动:咨询专家首先评价《咨询指标草案》中各项一级指标的代表性,并给以差、中、好三个等级的评价,最后请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再请专家对各项一级指标的项目进行比较并打分,根据专家的评分结果计算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的权重结果。

2结果

《咨询指标草案》共包括了预防接种的开展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工作指标、免疫规划的财政投入及保障工作、医保覆盖情况和免疫规划工作效果指标在内的五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3、18、24、25、12,权重总和为100,具体评价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目前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最常用的质量评价方法有接种率的评价和接种率调查的评价等,但这些评价方法都只包括了免疫工作中的很少工作指标甚至只是单项指标,不能系统的反馈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3]。而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德尔专家咨询法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的指标体系,能够集思广益,综合各个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实用的、具有较强代表力的综合性免疫规划体系和评价方法。德尔专家咨询法采用匿名咨询的形式,同时消除了个人权威、资历和口才等方面的因素对回答问题的干扰,将参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推理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量化表达出逻辑性。

本研究考虑到文章的实际意义,只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制定了五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以期为其他地区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的方法与免疫规划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另外,考虑到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各地的具体情况,还可建立三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免疫规划工作,亦可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满足的实际的需要。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建立的免疫规划指标体系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例如可以通过加强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抗体水平等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4]。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刘萍,张斌等.德尔菲法探讨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工作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18-4120.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8.21.004.

[2]王青,王伟军.重庆市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8):2856-2858.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1.28.019.

[3]梁晓峰.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中国免疫规划工作现况分析--为《中国计划免疫》杂志创刊10周年所作[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5):333-338.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下一篇:集体游戏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