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2024-05-02

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精选6篇)

篇1: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宗师——是学生们对他的尊称。

他姓宗,天定思想、学术上受人尊崇,可奉为师表的人。

初识他,是在全省大赛获一等奖的课例光盘里。

见他真人,是名师讲学团送课。那次,我们分在一组,正赶上过圣诞节,我献一曲《合欢》与他。

合欢——生命共同体的追思。想自己,嫁给教育,合欢成为师生的联体意象。记得,上师范时,合欢陪伴窗前。花开,一把把粉红的小扇子,加上毛茸茸的质感,无形中添了说不出的温润。花底的淡白,从中部慢慢化为粉嫩,根根纤细地分散,又娇娇地紧密成粉团儿,如美人,星星般点缀于绿叶的世界。那时,自己时常做着轻盈翩飞的为师梦——合欢——那该是生命一体的教育妙境。也从此,成为我的教育信仰。

他说,合欢,也是他的教育追求。

他曾写过一篇散文《绒花》。

合欢的别名叫绒花。

文章的开头很别致:

绒花开了,高考也来了。

绒花落了,暑假又走了。

宗师一直教高三。他这样描述新接手的班级:

踏着缤纷的落英,走在去教室的路上,面临的又是一张张新面孔,该把注意事项提前写在黑板上,免得各种事情杂在一起,顾此失彼。

走进教室,只有一个貌不惊人的男生坐在位子上收拾东西,黑板上写满了上届高三填报志愿的各种信息,我搜寻了半天,才在一堆乱纸中把黑板擦找出来。

从眼角的余光中,我发现那个貌不惊人的男生一直好奇地看着我,我心里想:“傻学生,看不出我是班主任?收破烂的都带着蛇皮袋子,我带了吗?”

男生看出了我要在黑板上写字的意图,马上跑过来:“老师,我来。”手脚麻利地擦完黑板,我又写了几条注意事项。才回身问他:“你叫什么?”,他看看我,又低下头:“张斌。”

“去后勤把咱们班的清洁用具领回来!”话音未落,他已不见了。

当晚霞拥抱整座教学楼时,我黑着脸,来到教室,我想看看这个新组建的班乱成什么样。

出乎意料,教室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尤其是讲桌,一尘不染,黑板擦安静地躺在桌角,下面还垫着一张纸。

“请今天参加清扫教室的同学举手!”教室里举起的只有张斌那只孤零零的手。我情绪激动,顺势宣布:“张斌为高三四班班长!”教室后面几个男生发出了怪笑,我心一沉。

回到办公室,我翻看了学生情况登记表,大吃一惊,张斌连续两年,成绩都是年级后十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学生干部名单还要报政教处,想到政教主任眼镜后面的两道寒光,我不寒而栗。思来想去,灵机一动,我在张斌的名字后面加个括号,里面写上“暂代”,我得意地笑了。

美丽的绒花依旧飘落,“差”生班长**也正在发酵。

“一个差生当班长,怎么能带动全班?”年轻的政治老师直言不讳。

“你是年轻的班主任,班长选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班成绩,高考考不好,你是难逃其责啊!”秃顶的数学老师意味深长。

“差生当班长,将来评三好,发展学生党员,你怎么报?再说,听说县长、局长,校长的孩子都在你们班,不好办啊!”一位老班主任偷偷地启发我。

我的心天天随绒花飘落,张斌的脸上却是每天都如绒花般灿烂。

学校的各种活动,班内的大小事务,张斌都组织、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人缘还挺好,威信也挺高。我还真舍不得,也没理由换掉这个“差”生班长。

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随着樱花的飘落,让我外出培训二十天的通知也飘来了。

来到政教处,主任头都没抬:“你外出培训,你想让谁代理班主任?”两个月的差生班长**,让我急于证明自己。

“不用谁代理!”

“不用代理?”镜片后的两道寒光射了过来。

“主任,我们班挺稳定的,班长也负责;再说,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又有您的指导和检查,我看没事。”

寒光收回去了,想了片刻,主任还是答应了。我真想知道是哪句话打动了他。

人在外地,牵挂的种子却种在了班里,每天都在疯长着。

在绒花树叶飘零的时候,我急匆匆回来了。

在同事们亲切的问候声中,我的心也慢慢的平静下来。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教室,叫出张斌:“没出什么事吧?”他愣愣地看着我:“好好的呀。政教处还总表扬咱们班呢!”

第二天一早,政教主任叫住了我,没有了往日的寒光,还笑了一下,我真想闭上眼睛,这也叫笑啊,比哭还难受。

“不错,还真的不错,尤其是你那个班长,还经常在课间找学生谈话,很称职,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啊!”边说边寒光四射。

我也从心里喜欢上这个质朴、勤快的“差”生了。

我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观察他的学习习惯,又拜托科任老师也开导他,但几次考试下来,他的成绩就如冬日里的绒花树一般,没有任何生机。

“老师,我是不是天生就笨?一样的学,就是不开窍,我没脸再当班长了!”他有点绝望了。

我沉思好久,几年的职场生涯,我发觉一些治学格言和学习理论都具有欺骗性,像张斌这样的“差”生不但有,而且还有一批人,在一切以分数论的现实中,他们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

“绒花树什么最美?”我问。

“绒花。”他不假思索。

“树叶和树干呢?”我接着问。

“也美!”他想了一会才答。

“好好当班长吧,大家离不开你,当好班长也是成绩!”

绒花盛开的时候,他参加了高考,绒花落的时候,他上了一所民办学校。

以后的日子里,书信——电话——短信——QQ,始终没有间断联系。

现在,他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行政经理,车房齐备,网名叫“翠绿的叶子”。

他说,他也喜欢绒花,花美,半红半白,形似绒球,清香袭人。

读罢短文,故事的主人公“差生”班长似落英涨落,柔化了我的心。此处“绒花”成为维系师爱、维系教师渴求生命成长的物象,也成了高考苦情的反衬物。

苦情?

心,为之一颤。

“苦情”是“合欢”的又一别名。名字缘起一秀才,夫人叫粉扇,在生命尽头到来的时候她发下重誓:“从今往后,让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同心,世世合欢!”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都开了花,花期只有一天,所有的叶子随着花开花谢,晨展暮合。花开花落,如学生来了去,去了来。花开时日,教师牵挂日日,如叶子晨展暮合。这份“苦情”,可是宗师婉婉转转道出的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

“好好当班长吧,大家离不开你,当好班长也是成绩!”

成绩!

有朝一日能否放下“成绩”,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思绪回荡,心酸而已

一个简单的真理:把握信仰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合欢,本该是——无念为宗,为师自度。在信仰的力量下教学,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成绩”。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里,我找到了理解的线索:

带入一种更高层次的、超越了对立的力量——即爱的力量……如此,有分歧的问题促使我们自己努力提升到高于我们自己的层次;它们既要求又激发来自更高境界的力量,从而就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爱、美、善、真。就是因为有这些更高层次力量,对立的事物才能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得以调和。

聚集各种爱,直到信仰把一种更大的爱带入到教育情景中。忍受通往更高境界的“苦情”,我们就能在最深的层次教导我们的学生,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合欢。

篇2: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像开启了八倍速的播放器,每一帧都以肉眼不可辨的速度从视线里划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朋友渐渐分成了两个群体,一部分明确拥有一段稳定的感情关系或已经步入婚姻,另一部分则是处于一种持久的单身状态,这种单身状态不单指那些没有恋爱的人,还包括一些在一段又一段关系中快速地切入切出,却始终没有改变单身心态的人。这听起来有点荒谬,既然已经处于某种界定的稳定关系中,为什么还会存在心态上的独身状态呢?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问起他的近况,当然也包括感情,他告诉我,身边的姑娘有适合恋爱的,有适合结婚的,就是没有适合可以奔着结婚恋爱的,我调侃他说哪有这么多说辞,说白了还不是不够喜欢,他反驳我说,不是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程度,他们到不了那个程度。

其实这样的关系并不陌生,不论是刚开始交往,还是相处已久、关系稳定,有些人总能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一旦经历了新鲜感褪去的阶段,当内心那部分沉寂的、被动的、冷漠的、死气沉沉的感觉被凸显出来,就变成了看似做着热恋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内心却是一片空白。

有时候我们会把这样的原因归结于经历的后遗症,在承受了伤害之后内心形成的自我保护,又或者将其归结于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造成了内心的不信任和冷漠,但不论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自我保护,追根溯源是我们无法与对方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当今的时代和社会对于亲密关系有一些非常明确的仪式和界定,比如吃饭,看电影,约会,牵手,表白,情人节…....我们把所有可以用来纪念的节日都用来标记回忆,企图通过仪式感拉近距离,好像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就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可事实却是仪式感不少,幸福感不多。

我见过很多婚姻中的夫妻或者恋爱中的情侣,他们的生活看似紧密相连,实际上却对彼此非常陌生,这样的关系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假性亲密关系。

望文知意,这样看似亲密的关系是存在虚假成分的,而造成这样的假性亲密关系的原因,一方面是忽视了亲密关系的成长性和动态性,认为一旦某种关系确立就成了客观事实,这段关系的变化只会在限定的框架内产生,而放弃去进一步了解对方和优化自我的想法。这就导致了两个人的关系停止了生长,甚至发生倒退。特别是一方在不断进步而另一方停滞不前,就会出现沟通障碍甚至无法沟通的情况。

这一点在上一辈甚至上上一辈的人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我们常常听长辈们说“爱情最终会变成亲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认同这样的说法。但细究其因,是因为时代的伴侣选择模式造就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在婚姻和感情上忽略精神交流,而着重于情感依赖和身份认同感的培养,相处渐渐演变成了习惯、义务和责任。但不可否认,与他们不同,责任感、义务甚至道德的约束已经不足以让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人忽略自我感受和人生追求去要一个稳妥,我们需要更多的理由才能做一个决定。

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亲密,也就要涉及到造成假性亲密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建立的过程。事实上真正的亲密不是由那些每个人都会做的仪式和节日来造就的,这些只能作为菜肴出锅前的调味品,强化菜色的视觉美感,增加菜品的鲜美可口,却不能决定这个菜是米其林三星水准还是食堂大妈放飞自我的乱炖。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另外一些过程和行为来建立的,关乎了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而这些至关重要的能力却常常被大环境下盛行的消费主义、家庭和父母的压力等一系列现实因素混淆和模糊,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感情中真正想要获得的是什么,也就无从捕捉到那些真正使我们心动的东西,只能模仿和观察别人所做的那些流程性、仪式性的东西。

曾经有一个人和我说过,偏于精神的人给人的感觉会比较难以捕捉,而偏物质的人反而比较靠谱。这句话在我看来,体现的额是一个“want”和“need”的关系。在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我们要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我们根本的需要。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就是,我想要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其实我想要的是尊重;我想要很多衣服和包,因为我漂亮了别人就会认可我;我希望我的另一半对我专一,因为他只对我好,会让我觉得他重视我。这其中的“钱”、“衣服和包”、“专一的另一半”是我们的“want”,而“尊重”“认可”“重视”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need”。

在他看来一个偏物质的人比较靠谱,是因为他真正想要的.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关系,而并非一个真的觉得世俗一点的人更踏实可靠。事实上,一个偏精神的人,只要能在精神上建立某种信任、尊重和依赖,往往更能达到具有深度沟通能力和关系质量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不是每一段关系都能从始至终保持茁壮昂扬的成长趋势,也不是每段走到绝望的关系都没有绝处逢生的可能,我们在与不同的人相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在感情中真正的需求,明白自己到底渴望怎样的亲密关系,是这个世界上存在不多的过程重于结果的事情。

引用《一个人到两个人》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没一个成熟的个体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现在过得不开心,可能并不只是因为‘对的人’没出现,一定有一些应该由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那是不管对的人出不出现,你都应该先为自己做的功课。”

篇3:酋长随笔——你的旅行你做主

二十年前我们出国旅游, 来到市中心, 找到国旅中旅青旅, 浏览着陌生的地名拗口的景点, 掰着手指头数一数要去几个国家每天要看几个景点, 规划这这次旅行可以去到多少此生从未抵达的地点, 想象着亲朋邻里的羡慕……然后是漫长的准备资料, 签证, 跟着一面或红或绿的小旗子, 在大巴和加油站的空隙间迷失在异国的高塔教堂佛像海滩间, 饭点到中餐馆吃一份味同嚼蜡的团餐, 随身的胶卷越来越多, 冲洗出来时候却已经忘记了那些拗口的地名。

十年前我们出国旅游, 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携程, 你知道除了跟团之外还可以自由行, 英语好的年轻人开始自驾, 各种网站开始有攻略, 学会了一点点的去寻找特价机票, 埋头规划一个月的行程, 精打细算的看看十天八天的假期到底可以走多远, 不想错过目的地的任何一个看似美好的景点。出门前学会了带上方便面和榨菜, 对着路书比较着每一个字母, 唯恐错过了自己预想的某个建筑物或者某块石头……到了德国要去喝个啤酒, 到了日本记得不要错过拉面, 到了美国一定要记得啃个汉堡, 到了澳洲切记要一份生蚝, 还有巴黎的红磨坊, 英国的大笨钟, 欧洲的那些城堡, 拉斯维加斯的赌场, 手里的单反可以留下足够的影像, 摄像机的内存回来也可以看上两周……旅行回来, 松一口气, 过去的那些天, 真累!

而如今, 手机里装了无数的旅游APP, 琳琅满目的预订网站, 形形色色的攻略指南, 南极北极不再是不可触及的极点, 很多人出门也不再是为了打点。你想去新西兰守候绝美的星空, 我想去北海道泡个温泉, 爸爸妈妈愿意跟着邮轮走一走地中海, 孩子们更喜欢去非洲看动物去澳洲看海豚, 情侣们知道婚礼可以租个小岛二人世界, 家长们知道原来小学生也可以游学欧美, 学生们知道夏令营可以去大英博物馆, 吃货们知道原来米其林不只是轮胎, 美女们知道名牌不都在名品街……世界开始变平, 信息在你面前爆炸, 不再孤陋寡闻的你再一次陷入了选择的迷雾中难以自拔, 而太多的特价信息也刺激的你的心蠢蠢欲动——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然而什么才是旅行……

很多时候扪心自问:

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的地方么?

还是像古人说的那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是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抽身给自己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还是攒了半年的零用享受一下五星酒店的奢华和阳光沙滩的悠闲?

一度盛行穷游, 网上纷纷开始晒出某大神旅行的费用清单, 什么500元游西藏1000元走印度, 什么零元机票5元青旅, 你看到那些激情四射的青春面孔风光无限的山高水远, 看不到他们床单上的跳蚤行囊上的灰尘, 于是无数热血青年放下所谓枯燥的工作前赴后继的去寻找自己的跨越年, 然后呢......然后也许就没有然后了......

一度国家给了我们三大假期, 于是每到五一十一机场纷纷扰扰公路车满为患, 马尔代夫的岛屿成了中国岛, 大阪的机场成了中国闹市, 巴厘岛的梯田上站满同胞排队照相......朋友圈里相互刷着屏, 出去的在得瑟没出去的在嘲笑。

作为资深的旅行者兼专业的吃货, 过去的二十年里我走遍了大半个地球, 尤其是去年开始, 推出了极行部落, 开始定制旅行服务, 于是总有朋友问我:到底该选哪个行程呢?

这真的是一个好难回答的问题啊。

其实我从来都不太在乎我的朋友们选哪个行程, 你的旅行应该你来做主!

这就好像吃饭, 一个好的厨师, 应该是在菜单之外可以做很多功课......我给你一份菜单, 告诉你头盘主菜甜品, 你是我的客人, 选完菜单, 还应该告诉我你爱吃辣椒不爱糖醋, 爱吃热的不爱凉的, 爱吃海鲜但是不喜欢吃鱼, 主菜你可以配红酒也可以喝果汁, 甜品你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胃口大的可以加一份松露米饭, 喜欢面食就配个意大利面......

所以我要给你们一个部落, 先看看我的随笔, 看看有没有共鸣, 再看看我的照片, 看看喜不喜欢那里的山水天空季节色彩, 然后约三五好友或者带上爱人孩子, 挑一个想去的地方, 告诉我你喜欢吃的, 喜欢看的, 喜欢玩的, 早上是不是爱睡懒觉, 晚上要不要喝杯红酒, 出门要不要备点零食, 路上爱不爱逛下小店, 让我给你留好晨跑的时间, 让我给你订好飞机上的座位, 让我给你准备好孩子的玩具老人的药品, 让我给你订几顿家乡菜也安排好豪华的西餐......

旅行的日子, 应该要比平时更为惬意更加轻松;旅行的地方, 虽然陌生却应该是如家一样温暖;旅行的同伴, 应该兴趣相投爱好一致......

部落的行程, 只是给你们的参考, 不一定要严格遵守;部落的私导, 不仅仅是为你开车为你讲解;部落的酋长和客服, 不只想知道你的预算和目的地, 也想知道你的喜好和性格......

篇4:美国大兵:你信仰什么

其实事出有因。据罗伯塔说,其夫生前是个巫术信徒。她想在其墓碑上刻上代表巫术信仰的标记,但遭军方拒绝。他们的理由是:巫术标记没有被军方列入允许在仪式或墓碑上使用的38种象征标志中。

在美国,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国人一生中最重大的几件事——出生、成年、结婚、死亡,都要经历宗教的习俗与礼仪。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140多万美军中,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相信巫术等的官兵占95%以上。其中,基督教各派的信仰者最多,达122万人。穆斯林官兵将近1万名,犹太教和佛教的信仰者人数则稍多一些。巫术崇拜人数近十多年来呈上升趋势,已超万人,主要集中在海军陆战队和空军中,空军中巫术信奉者与穆斯林人数比例已经超过2∶1。在美军随身携带的“身份识别卡”上,除了兵种、部队番号、姓名、军衔、血型等标识外,还有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如C代表基督教(Christianity),B代表佛教(Buddhism ),J代表犹太教(Judaism ),I代表伊斯兰教(Islam)等,而无宗教信仰者则用NP(No Preference)表示。

“服务于上帝与军人之间”

的牧师大军

1775年7月29日美国大陆军成立之时,随军牧师制度相伴而生。此后,军中牧师人数不断增加,二战期间一度达到8800余人。目前,全军牧师总数为3040人,平均每700名官兵就有1名随军牧师,其中包括少量专门为女军人服务的女牧师。随军牧师为正式在编军官,穿军装、授予军衔、佩戴牧师标志,除不直接携带武器、指挥部队参加战斗外,其他待遇与同级军官完全相同。

美军对随军牧师的工作极为重视。国防部专门设有武装力量牧师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为少将军衔。在陆、海、空三军都设有牧师部长,亦为少将军衔。各军种都设有牧师部,并将牧师编配到了营级单位。

随军牧师一般具备较高学历、三至四年神学院学习经历以及两年以上民间布道经验,而且热爱宗教事业。他们被誉为“上帝意志的传播者”,在军队中操持宗教事务,主要任务是“培养生者、关爱伤者和超度死者”。平时,牧师经常利用礼拜日向官兵传经布道,宣传上帝“主宰一切”、“无所不能”、“无时不在”。士兵结婚生子,要征求其意见;夫妻不和,由其出面调解;对晋升调动不满的士兵需其“劝导”;处理各种纠纷以及吸毒、酗酒、性丑闻等违纪问题,也要由随军牧师协助解决。战争期间,随军牧师还要深入前沿阵地,利用战斗间隙做礼拜、祷告或发放慰问品,宣传“神力支配战争”,“美国的行动符合上帝的意志,必然会受到上帝保佑”等,对缓解战场上士兵的压力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二战中,美军在诸如硫磺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塞班岛的恶战中取得胜利,随军牧师的作用不容忽视。“D”日后,在盟军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战争就要结束了,因为上帝眷顾我们,否则为什么德军在D日出现了那么多错误,而我们却这么顺利。”士兵受伤时,随军牧师会及时地给予安慰,以缓解士兵的痛楚,鼓励他们战胜伤病,重返前线。一旦医生们断定伤员难以救治时,就会告诉随军牧师,由其为这些可怜的年轻人做临终祈祷,许多伤兵就是在祈祷声中平静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穆斯林神职人员不愿

向阿拉伯兄弟开战

对穆斯林官兵的管理始终是美军的一大难题。1993年,随着非洲裔美国人穆罕默德入伍,美军才有了第一个穆斯林神职人员。时至今日,全军中也只聘请了12名阿訇,这对有近万名信奉伊斯兰教的官兵来说严重不足。特别是海湾战争以来,随着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不断插手,军中的穆斯林经常采取抵触措施,频频发难,令军队高层颇为头痛。

2003年3月23日,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的第四天。这天凌晨1时左右,在被人们称为“嚎叫的鹰”的美军第101空降师驻地,第一旅的指挥官和参谋们还在“战术作战中心”的帐篷内紧张地研究战况,制定着第二天的行动方案。突然,门外人影一闪,随即两枚手榴弹飞入帐内。顿时,“战术作战中心”内血肉横飞——两人死亡,12人受伤。

很快,肇事者就被抓获,他是该师32岁的士兵阿桑·阿克巴尔,一名虔诚的穆斯林。第一次海湾战争时,阿克巴尔就因为宗教背景而没有被允许参战。这次来到伊拉克同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开战,他始终持抵触态度。袭击事件发生后,有士兵报告说,他们曾听到阿克巴尔愤愤地说过:“你们这些家伙来到我的国家,想要蹂躏我们的妇女,屠杀我们的儿童。”

同年9月21日,美国主流媒体又爆出新闻:关塔那摩战俘营穆斯林神职人员、美第一军神职指挥官詹姆斯·易上尉因涉嫌将战俘营的绝密情报透露给外国情报机构甚至可能是“泄露给基地组织”而遭逮捕,从而成为美国打响反恐战争以来第一个因泄密而被捕的军人。易上尉曾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是负责“开导”关塔那摩战俘营中被关押的660名外国战俘的精神“导师”。在伊拉克战争前,为了稳定美军穆斯林官兵的情绪,号召穆斯林士兵捍卫自己的国家和打击恐怖主义,美国伊斯兰教领袖和国务院还专门请易上尉出面给那些害怕被派到海外同穆斯林兄弟作战的士兵鼓劲。然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不久却在他的宿舍里搜出了“一个神职人员根本不应该拥有的绝密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古巴关塔那摩战俘营战俘监狱和警卫设施的地图”,同时还搜出了被关押战俘的详细名单以及美军审讯官的名字等绝密情报资料。据此,情报部门认为,他跟美国境内的极端势力,特别是那些已经被政府怀疑并正在接受调查的恐怖嫌疑人员关系密切,而且还怀疑之前战俘营内幕曝光事件也与易上尉有关。

在关押了一段时间后,军事法庭由于没能找出易上尉泄密以及与恐怖分子联系的直接证据,只得将其释放。出狱后,他写了一本书《在火炼中的信仰与爱国考验:为了真主,也为了祖国》。在书中,他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政治的虚伪和对世界穆斯林的仇视。

巫术崇拜,

男女军人共同的“舞蹈”

巫术崇拜是古代盛行的一种自然宗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巫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它却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英国重新焕发出活力,并很快蔓延到美军部队。60年代,美军公开承认了巫术崇拜是一种信仰,并允许其在军中公开活动。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对“超感知觉”进行研究,1978年,在马里兰州米德堡的一片森林深处,中央情报局正式成立了巫师“情报小组”。其成员由六名具有“特异功能”的巫师组成。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国防情报局、中情局、海关总署、禁毒署、联邦调查局,甚至连负责总统出访安全事务及日程安排的特别勤务局等先后有25个部门交给巫师“情报小组”共182项绝密任务,其中包括找出被意大利红色旅绑架的美国将军詹姆斯·多齐尔的下落、“遥感”暗杀总统里根的恐怖分子卡洛斯的藏身之地、查明朝鲜核反应堆所有钚料数量和存放地点,甚至还让巫师们担当寻找伊拉克核生化武器和萨达姆藏身之地的重任等。冷战结束时,这项巫术工程由于资金不足被迫叫停。此时,“超感知觉”项目研究已耗资2000万美元,不久,这一最先由军事情报部门提出,很快获得五角大楼首脑首肯并拨巨款支持的丑行被披露,人们纷纷谴责这种贻笑天下、威信扫地的荒唐行为。美国最具权威的俄勒冈大学心理教授雷·海曼先生对五角大楼的“巫师事件”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巫术崇拜并非是美国男军人的专利,许多女军人对巫术的狂热程度丝毫也不比男兵逊色。在美国最大的军营胡德堡内,每当月圆之夜,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白天还一身戎装的女兵,此时却身披带有头罩的袍子,在大祭司的带领下诵唱起舞。她们就是美军1996年首批经过核准认可的名为“胡德堡公开圈”团体中的军中女巫。

篇5: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我的回答是:伤感情的不一定是因为谈钱,反过来,谈钱也不一定就伤感情。

她回了这么一句:不谈钱才TM伤感情呢,伤的是自己的感情。

确实,现如今的适婚男女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男的。没有一般的个经历基础,哪个女孩子愿意跟着你过苦日子呢?现如今早就过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时代了。现在的女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能独立生活,再也不被男人牵着鼻子走了。

我的闺蜜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她是这样说的:没有你,我能过的很好,有你我只会过得更好。

其实,反而还真就有很多女孩子为了感情,可以抛弃很多东西,心甘情愿的去过着漂泊的穷日子,可是换来的又是什么呢?男孩子却还是在抱怨女孩子要的太多,抱怨社会太浮华,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那么差劲?人家女孩子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人家在家也是掌上明珠,凭啥跟着你过苦日子呢?

自己没能力就别抱怨世界不公,自己达不到那个水平,就别抱怨现如今的女孩子虚荣,你不虚荣你怎么也喜欢漂亮的身材气质好的女孩子呢?

你只知道抱怨你们的感情岌岌可危,就只是因为房子和名牌包包吗?难道不是因为你没有一点上进心?

你那么穷,你就愿意一直穷着吗?你舍得让她跟你一起受苦受累,你舍得让你以后的孩子跟着你一起在出租房里打游戏,喝二锅头?

如果真是这样,要你这个男的干嘛呢?

有一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贫穷从窗外钻进来的时候,爱情将从门里溜出去。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但却一针见血。

你穷,穷几年可以,穷一辈子是不是太可怕了?你穷,你拿什么守护你们的爱情呢?

抱歉,人家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就不要再说什么肉麻兮兮又做不到甜言蜜语好吗,能当饭吃?

她跟着你走过了最灿烂的年华,你都忘了吗?你舍得让她流着泪来控诉你们的过去吗?

曾经你也并不富有,她如果真的爱慕虚荣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那她压根儿也不会选择你这个穷鬼好吗?

上大学的时候,是谁把好吃的都匀给了你?又是谁在大冬天的给你洗衣服?是谁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到处发传单就为了给你买双耐克的球鞋……是谁每天下班回到那个鸽子笼一样的隔断房里给你变着花样的做好吃的?这些你都忘了吗?你摸着良心想一想,想一想你怎么对她的,她一心一意跟着你,守着你,爱着你,你怎么舍得让她继续过苦日子?她不就是想要一套房子吗?不需要多大,也不需要在繁华地带,只要有那么一个房子就好,属于你们的家,这要求真的很过分吗?

好吧。你是穷,你们家很穷,穷到底还是思想穷。你整天把穷挂到嘴边,以后你就叫穷好了,穷一辈子也没人管好吗?可是她做错什么了?她凭什么要搭上自己的一生跟你一受穷,只是因为你们相爱吗?那你的爱是不是太自私了呢?

好吧,你穷,你活该。你这么穷,还奢求什么爱情呢?你不知道爱情这个东西跟奢侈吗,你不是最讨厌奢侈品吗,那你还拿什么来守护你最奢侈的爱情呢?

End!

我是静话心是,一个爱文字的姑娘。

篇6: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是的。我没有答应,说有事儿去不了。”

“你说的阿奇是我们班的那个阿奇?晶晶的男朋友—阿奇?”

“废话,我们两个都认识的阿奇,除了他还有谁?”

“可是情人节那天,晶晶跟我在一起,她说阿奇在上海没有回来,那他怎么有时间约你逛街?”

“……”

我跟小玉是高中同学兼闺蜜,读书那会儿小玉跟阿奇有过一段故事,后来因为性格不 和分手了。那个时候,晶晶还没有跟阿奇在一起,她一直管阿奇叫哥哥,她的男朋友跟阿奇是好兄弟。暂时管他叫L吧,当年L跟晶晶在学校算是比较著名的一对情侣了。

说来也狗血,L家境清寒,父母常年有病,寒暑假,他都要靠自己卖土豆挣学费。那个时候我们女生,每个月最少也有五百块钱的生活费,L一个月只有三百,他的衣服全部都是哥哥穿剩下的。有的袖口已经破了,穿在里面的衬衫还有的打了补丁,很少看见他有一件新衣服。

晶晶在我们学校是一个名副其实白富美,每个季度不算自己买,光是她大伯给她买的都有五六套。每天都看她大手大脚的花钱,但是尽管这样月底都有余额。在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买一瓶矿泉水的时候,她已经每天一瓶营养快线。在我们一个星期只舍得吃一次蒸笼包的时候,她每天都是蒸笼包加两杯豆浆。她的零食寝室六个人一起吃都吃不完,甚至拿到班里来跟大家一起分。那个时候,我们觉得买一百块钱的鞋子就很奢侈了,她已经是全身名牌,她所有在学校的鞋子加起来都有好几千。

这样的两个人也不知道怎么了,就在一起了。L跟晶晶在一起后,很明显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的衣服开始没有那些旧衣服的踪影。开始吃零食,逛街,上网。每次晶晶喝营养快线都会跟他带一瓶。但凡跟他们很熟的人都知道,那些费用都是晶晶出的。很多人都为晶晶不值得,但是晶晶却自得其乐。到了大学他们还是在一起,我们都以为他们会结婚。谁知道,又是一年情人节,我跟同学逛公园,看见L在跟另一个女孩子接吻。他们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吻,可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那天晚上,我特意试探晶晶,“今天情人节,过的怎么样?怎么不见你发朋友圈?偶尔秀秀恩爱,也刺激刺激我这种单身狗。”

过了许久,晶晶回复:“他已经去武汉了,不在家里。都老夫老妻了,过什么情人节?”

这件事儿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晶晶,作为朋友,我觉得我应该告诉她。但是允许我有点小私心,两个都是我的同学,如果他们只是吵了一架没有分手,他会不会怪我呢?犹豫再三,我没有跟晶晶说。

一次同学聚会,我们几个玩的比较好的凑到一桌吃饭。有同学开L的玩笑,说:“你怎么回事儿,都是上班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讲卫生,衣服邋里邋遢的。”L还没有说话,晶晶就插上嘴,说道:“你管那么多干嘛?我是他媳妇,我都没有说什么,你说什么?”当时气氛很尴尬,晶晶在自称他媳妇的时候,L没有说话,一句话都没有说,淡定自若的吃饭。那一刻,我觉得她作为女朋友很掉价。有些同学为了活跃气氛,起哄说:“嫂子,亲一个,嫂子,亲一个……”晶晶乐得跟一朵花儿一样,脸颊红红的看着L,L没有任何反应,面无表情,继续吃饭。我看不过去,说道:“好好吃饭行不行?人家好歹是一个姑娘家家,你们开玩笑别太过火。”这个时候L开口说话:“早就不是什么姑娘了,怕什么?”L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说不出他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很讽刺,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男女之间的这种事情比较隐晦,我觉得不应该拿到桌面上说。大家都不懂L的心思,起哄的人也没有起哄,都在安静的吃饭。只有晶晶坐在一边,发愣,满脸写着尴尬,好像当众被人打了一巴掌。都看出了不对劲,没有说话。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晶晶哭了,质问L。

“没有什么意思,我说错了吗?你本就不是姑娘了,这是事实有什么不能说的?”L很少发脾气,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冷静淡定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很难让他生气,但是这次人人都看出来他生气了。直觉告诉我,他们之间肯定有很大的问题,按理说一个男人看见自己的女人哭泣,只有心疼,为什么会有生气呢?

“对,我不是姑娘,但是那是因为谁?还不是因为你,那天不是你跟我说太爱我,要跟我在一起吗?如果你不这样说,我怎么会跟你在一起?你现在又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你别说的那么委屈,我记得清清楚楚,你那天晚上一滴血都没有流。”

“你王八蛋……你凭什么这样说我?当初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一直都是我养你?那个时候你怎么不这样说话?你吃我的,用我的,穿我的,那个时候你怎么不说这些话?你忘记你当时是怎么哄我的?是谁给你买的第一部手机,你没有钱吃饭的时候,谁给你买饭?”

“你要是不愿意,我能强求你吗?都是你情我愿的事,你说这些干嘛?”

晶晶气哭了,跑了出去,L还留在桌子上吃饭,我跟几个女同学怕晶晶出事,跟着追了出去。这件事儿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他们的感情,原本我以为他们肯定会结婚,但是现在我肯定他们不会结婚。男人最在乎面子,晶晶在这么多同学面前让他难堪,揭他的短,看晶晶说话的语速完全就像是经常说。其实我们在坐的各位都知道,当年是晶晶在花钱养L。同时我敢肯定L对晶晶已经完全没有爱,如果他爱她,怎么会舍得大庭广众之下把他们之间那么亲密的事情拿出来说?一点隐私都不给她。如果他爱她,怎么舍得看见她哭不仅无动于衷,还满脸嫌弃。如果他爱她,怎么会说那些混蛋话。我只是觉得这两个人都有问题,晶晶不应该总是拿自己当年的付出一直说,L最在意的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流血吧?他们都是彼此的初恋,怎么会不是第一次?只能说L见识浅薄,不读书不看报,很多女孩子第一次的时候都没有血。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我想说这么没有文化的人,不要也罢。但我想应该不仅仅只有这个原因吧?

那天追出去,晶晶哭着说:“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小小,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他却要这样对我?”

“……”我无言以对。

在河边,晶晶跟我们说了很多,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她过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幸福。她说他们在一起以来从来没有逛过一次街,看过一次电影。每次他总是说不想动,不出去,有一次我把票买好了,叫他出去看电影。他都不出来,我再给他打电话,他关机了。她跟我们说了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事情,后来我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不分手?居然如此难受?晶晶沉默了,默默流眼泪。我知道,她还是舍不得,舍不得L,更舍不得这么多年坚持的爱情和付出的青春。

那天过后,没有多久就听说晶晶跟L分手了。原因是晶晶发现L出轨,L说没有时间陪晶晶逛街,却拉着别的女孩子买衣服看电影。冤家路窄,他们搂在一起喝奶茶的时候,被晶晶抓了个正着。分手后,晶晶没有像别的女孩子一样自暴自弃又哭又闹。对于这个结果,她很淡定,淡定的让L出乎意料。晶晶原本不喜欢在班级群里发消息,从那以后,她开始在群里晒旅行,晒美食,秀恩爱,今天收到几束花,明天去那里玩。到底是白富美,魅力还是在的,追求者开始络绎不绝的展开攻击。

分手后晶晶更加显瘦了,但是看的出来比以前快乐。或许对于这个结果她早在意料之中,只是在等待吧。从那以后L再也没有在班级群里出现过,一句话也没有说过。跟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断了联系。

更狗血的剧情还在后面,晶晶在她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阿奇。阿奇,一个非常可靠的男生,晶晶跟他在一起我们都很放心。只是当她把她跟阿奇的合照发到群里宣布我们在一起了,我们炸开了锅。人人都知道,阿奇跟L是好兄弟,他们居然在一起了?不可思议。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报以祝福。只是今年情人节,为什么晶晶又是一个人过?她说阿奇在上海没有回来,那为什么他会约前女友小玉逛街呢?又是该死的情人节,为什么历史总是这么惊人的相似?那天情人节,晶晶跟我说了很多她跟阿奇的事情,但最多的就是我给他买了什么,我为他做了什么,这样听着好累,实在受不了,我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总是在说你为他做的事情,难道他没有为你付出过什么吗?晶晶迟疑了一下,说道:“你没有谈恋爱,你不懂,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都一样,还是自己最靠得住。”这句话真的意味深长,但我知道阿奇绝对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他也算是一个富二代,为人仗义慷慨,也很细心。小玉跟他分手后还一直在念叨他的好,说他们实在是性格不合,不然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

上一篇:学习型单位创建实施方案下一篇:农业生产中禁用_可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