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2024-04-09

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共3篇)

篇1: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所占的比重较多,提出了包括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些新的提法和观点。

一、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某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

二、我国民生的现状

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越发彰显。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民生改善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较好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党把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意义重大。首先,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能够有效的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党执政水平的提高;其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发动内需拉动的强大经济引擎;最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加社会发展的和谐因素。可以说,民生已经是我国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正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对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

三、如何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设民生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为民谋福利。建设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从民众最为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宗旨,以民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

建设民生政府,就是要重点关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等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

首先是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发展优先,加快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城乡无差别义务教育政策,逐步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不同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等。

其次是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公平,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工资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次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最后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13年4月8日

篇2: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摘要: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这次报告真实生动,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宏伟蓝图。尤其是报告关于民生的论述,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都把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关键词:十八大

民生

重中之重

(一)十八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论述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次大会给未来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报告指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代中国经济强劲快速发展,与之相随的是,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党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施以及完善了各项助力民生的措施。如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提出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十分令人鼓舞。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都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所关注的诸多问题中,民生问题可堪称“重中之重”。这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把民生问题放在了更高的地位。

(二)对十八大报告的深刻理解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积极的成效。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重点工作。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这桩桩件件,落实在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

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蓝图,为广大百姓画出了一幅美好幸福的画卷。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宏伟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学有所教”。主要体现在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今后,在解决好上学难的同时,关键是要解决“上好学”,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劳有所得”。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据专家分析,要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太低,不利于消费需求的释放,应把这个当做大事,2020年应把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到40%左右。

“病有所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

“老有所养”。十八大报告明确,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充分突显了中央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住有所居”。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专家认为,深化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应走“以时间换空间”路线,具体包括以阻止恶性循环为目标,实施行政管制的制度;以弥补制度缺失为目标,率先突破核心制度的改革;以攻克制度失序为目标,依序跟进配套制度的改革;以校正制度扭曲为目标,适时推出关键制度的改革;以克服制度模糊为目标,持续完善具体制度的改革;以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为目标,逐步废止临时性行政管制的制度。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幸福民生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举措,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已是一个现实。这些年来,因为国家免除农业税、推行惠农政策,我那些在乡村的乡亲们,不但免除了农民负担,还能够拿到种粮补贴;因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他们在县城住院可以报销60%以上的医药费;因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也开始每年可以拿到养老金了。这些补贴、养老金以及报销的标准或许还不够高,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实惠”。乡村的这些变迁,令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民生的变化。

民生幸福一直都是我们党的工作着力点和关键点。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桩桩件件,落实在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教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保障、社会稳定、收入分配改革等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大会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制度办法,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十八大报告绘制了一幅崭新的未来蓝图,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也会越来越幸福。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积极的成效。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民生改善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较好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最直接、最生动、最现实的体现。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继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桩桩件件,落实在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一个国家昌盛,人民和谐美满,幸福安康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教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保障、社会稳定、收入分配改革等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大会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制度办法,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有待于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到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三)对自己的启发

篇3: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浅谈十八大精神与我校校训—— ****** 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此次大会是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党领导着全国人民一定会赢得新的更大胜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总书记的报告中,我看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这极大增强了我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

身为******大学的一名人民教师,秉承着“******”的校训,从十八大的精神中,深刻体会到高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我校建校**年以来,始终追随党的领导,肩负着党赋予的使命,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接班人。世事变迁,我们也在不断的改新革面,科学发展。但始终不变并坚持践行的是我们的校训—— ******。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育人方针,也是一个学校的发展灵魂。我校正是秉承着“******”的校训,不断的发展壮大。历史证明,我们的校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符合时代的主旋律。从历史资料中可以考察到,“**”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此处的明德的“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依照道德规范明确自身责任来做事。身为一名教师即使知识再丰富,如果没有责任感,没有良好的师德,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同样,十八大报告中也传递出这样的精神,求才先求德,领带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认明责任才能更好的防止腐败现象,正确的领带人民群众加快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出自《朱子语录》中,“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短短四个字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人要有丰富的学识,并要努力去行动、实践。其强调的是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在高校中,求学是学习的过程,但求学不能脱离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习主席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意味深长,振聋发聩,反映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执政使命的深刻认知,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的发展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大学的发展也将上升到新的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我愿以十八大报告精神武装自己,秉承“*******”的校训,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上一篇:游荆州古城800字作文下一篇: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