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t恤diy的流程

2024-04-30

手绘t恤diy的流程(通用6篇)

篇1:手绘t恤diy的流程

热转印T恤制作流程

想要开创自己的热转印工作室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我们给出的设备建议与制作流程。热转印工具与设备准备:摇头烫画机 1台 价值约2200块, 爱普森R230打印机 1台价值约1550块,烫画专用墨水1套(六色),转印纸: ATT浅色深色热转印纸张。(或者让我们北京热转印厂给您出图,我们由于采用大型工业出图机进行生产所以成本非常低,出了图您直接拿回去烫画就可以了。)

准备好上面的热转印设备之后,接下来可以按照下面的制作流程来操作:北京t恤衫第一,先将图案打印到ATT纸上,然后将图案周边空白的部分用剪刀剪去;第二步,将摇烫画机压力要调大温度设定到195度,时间调到20秒,再开机并让机器温度升到195度;第三步,将要印的纯棉T恤放到摇烫画机的垫板上,将图案正面朝向衣服放置;第四步,将摇头烫画机手柄压下,过20秒,机器会发出报警声,然后抬起手柄,将烫画机头摇到一边,用手将图案的背纸揭掉就大功告成了!以上为针对浅色T恤制作,深色的也是同理,(深色的如果想要镂空效果需要用雕刻机把多余的部分给去除)只是要把深色纸上的膜揭下来放在衣服上,再放一张隔离纸或者转印贴即可。(压力较小,温度175度 时间为8秒)总而言之,做个性T恤是很简单的下面的图片是我们热转印的基本工作愿意图。

篇2:手绘t恤diy的流程

一、手绘T恤简介

根据服装批发网的资料融汇国际服装市场实际考察显示,手绘T恤这近几年呈现了疯狂发展的阶段。手绘T恤起源于欧美涂鸦文化的延续,但是更多青年人逐渐融进了服装系列当中。近些年大量的被国内的年轻朋友追捧。手绘T恤可能很多人把它当成一款服装,它跟女装风衣、男式西服一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手绘T恤流程

1、准备好以下材料:画笔、画板、小夹子、电熨斗、铅笔、橡皮、织物颜料。

2、注意事项:衣服的面料做好是棉质,为了便于颜色很好地吸附在服装的表面。如果是新衣服,那么最好在之前要进行清晰,因为一般的情况下,新衣服由于是新出厂上面含有浆,会影响染色。

3、用木板或者硬质纸块作为模板,将服装套与上面,以便进行绘画。其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小环节,衣服套在画板上之后要用小夹子将其固定;第二就是在服装与画板之间放上纸,将服装与画板进行隔开,避免颜色渗透。

4、先用2B铅笔或者更柔软的铅笔进行绘画,不要用力过大,不然会适得其反,影响整体美观。注意小细节有,再绘画的时候最好有草稿,或者根据喜欢的图案参照绘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5、上色:将需要涂上的各种颜色调好(一般颜料上面都有说明,如果不清楚可以咨询店家),然后均匀的涂抹在自己设计的图案上。注意的地方有,如果涂抹颜色不均匀可以反复操作,知道满意为止。第二,切忌在调色的时候不要用水进行调和,那样子会退色,要使用专业的调和油。

6、风干:涂抹好的衣服不要立即拿到太阳底下晾晒,要用电扇或者吹风机将其吹干。注意的环节有:第一在颜料没有风干之前不要把板子取下,以免串色;第二晒干后最好再用熨斗进行压烫操作吗,这样子的服装会使用更久。

三、手绘T恤总结

篇3:手绘t恤diy的流程

一、基于“T字账户”的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分析

1.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流程概述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数据, 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 要素费用的分配。通过这步核算, 将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按照发生地点分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进行归集;第二步,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分配;第三步, 基本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第四步, 期末完工产品的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2.基于“T字账户”的要素费用分配

(1) 材料和燃料费用的分配。各种材料和燃料购入时通过“原材料”和“周转材料”账户核算, 生产领用时按照“受益原则”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费用账户, 如图1所示。

(2) 职工薪酬的分配。企业结算职工薪酬时, 形成项负债, 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 同时按照“受益原则”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费用账户, 如图2所示。

(3)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动力 (如电力、水等) 可以通过辅助车间自给自足, 也可以外购。外购动力一般是先用后付, 按月结算, 结算时形成一笔“应付账款”, 也可以使用当时即通过“银行存款”结算, 结算同时按照“受益原则”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费用账户, 如图3所示。

(4) 折旧费用的分配。企业生产经营中所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消耗通过“累计折旧”账户核算, 同时按照“受益原则”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费用账户, 如图4所示。

(5) 其他要素费用的分配。除了上述四项要素费用之外, 企业日常经营中还会发生其他要素费用, 如办公费、差旅费、租赁费、税费等。这些费用一般在发生时即通过“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 同时按照“受益原则”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费用账户, 如图5所示。

通过上述要素费用的分配, 基本车间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的部分已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基本车间”账户, 属于期间费用的部分已分配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账户;辅助车间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已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辅助车间”账户。其中“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直接计入费用, “制造费用”账户核算间接计入费用。

3.基于“T字账户”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分配通过两步实现:首先将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然后再将“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按照“受益原则”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费用账户, 结转过程如图6所示。

通过上述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分配, 实现了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之间界限的划分。企业日常经营支出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部分全部分配计入了“基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基本车间”账户, 属于期间费用的部分全部分配计入了“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账户。分配结转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和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账户余额均为零。

4.基于“T字账户”的基本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

基本车间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先通过基本车间的“制造费用”账户归集, 为了统一归集产品生产成本, 需要将“制造费用”账户的金额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各个明细账, 结转过程如图7所示。

通过上述制造费用的分配, 将产品生产成本全部计入了“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分配结转后基本车间的“制造费用”账户余额也为零。

5.基于“T字账户”的期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

由于成本核算是分期进行的, 期末有的产品已经生产完工验收入库, 而有的产品还处于生产过程中。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需要结转到“库存商品”账户, 如图8所示, 结转之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即为期末在产品的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基础, 也是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成本会计前言内容的基础, 其核算的思路源于工业企业, 也适用于农业企业、物流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等行业。本文以最形象、最简洁的方式全面论述了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为成本核算理清了思路, 可以帮助成本会计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指点迷津, 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 .成本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 .刘索柱, 钱锐.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

[4] .万寿义, 王红军.关于制定成本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 2012 (1) .

[5] .李凌飞.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经济师, 2012 (10) .

[6] .高树凤.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措施.消费导刊, 2012 (9) .

篇4:手绘T 恤:感觉自己萌萌哒

前年,我在T恤上勾勒出美剧《生活大爆炸》四位主人公的頭像;去年,我画了一只高冷傲娇的大黑猫。今年,我打算给朋友们派发一点福利,于是一口气网购了十件纯白T恤。

手绘T恤与纸上作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所用的颜料不一样。为了避免绘制在T恤上的图案下水时褪色,必须使用防水的纺织颜料或者丙烯颜料。

我先在电脑上打开选中的图片,对照着图片用铅笔轻轻地在T恤上描绘出轮廓。注意,最好把图案绘制在T恤的上半部分,否则,衣服穿到身上效果会比较……囧。

接下来就是上色了。我用的是纺织颜料,所以额外购买了纺织纤维颜料,它是一种调和剂,可以促进颜料黏附在T恤上,并让图案的表层更为柔软。在纺织颜料中加入纺织纤维颜料和清水,调制均匀后,就可以上色了。之所以加清水,是因为完全用纺织纤维颜料调和的话,图案表面的黏性会比较大,将来折叠衣服时图案有可能会黏在一起!但清水别加太多,一般来说几滴就够了,加得过多的话,上色时容易晕染哦!

上色完毕后,用电吹风吹干图案,再把T恤晾晒一天,就可以下水清洗了。

我拍下画好的一件件T恤,在朋友聚会时把手机砸在桌上:“喜欢哪件,随便挑!”看着朋友们欢呼着一拥而上,我心中暗爽:嗯……有时候装装土豪,感觉还是蛮赞的!

【小贴士】

1. 用铅笔在T恤上打草稿时,不必描得很浓,肉眼能看清就行。如果勾错轮廓,最好不要用橡皮擦拭,那样会弄脏衣服表面。

2. 上色时一定要在T恤的夹层里垫上厚厚的报纸或杂志,防止颜料渗透到背面。

3. 用纺织颜料和丙烯颜料绘制的图案一旦干了就难以清洗。如果上色时不小心出错,请立刻清洗错误区域。实在来不及的话,只得等衣服干透后盖上其他颜色了。

4. 上色时不要涂得很厚,否则图案所在区域手感会很硬,影响穿着舒适度。

5. 完成手绘后,一定要用电吹风把颜料吹干。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电熨斗把衣服上图案反复熨烫几遍。让颜料自然荫干的话,T恤下水时容易褪色。

篇5:论古代恤刑及其现代价值

一、恤刑思想在古代刑法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且一直促进我国法律及其文化向着文明、合理的方向发展

恤刑最初见于《尚书·舜典》:“惟刑之恤哉”, 意指考虑到刑罚可能滥用失当, 量刑时要有悯恤之意, 使刑罚轻重适中。后世一般指对于老幼废疾者的减刑和对狱囚的悯恤。

我国古代恤刑的发展轨迹可以勾勒为:萌芽于西周, 形成于春秋, 理论化于汉代, 而法典化于唐代, 并被其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承袭推崇, 并将其内容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

西周时期, 人们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认识到了一味的强调刑罚并不能真正达到刑罚的目的, 因此有了“明德慎罚”的主张, 其思想的中心内容是重教化, 慎用刑, 使广大民众完全服从奴隶主的意志而抛弃“犯罪”意识, 从而避免“犯罪”的发生, 这是恤刑思想的萌芽;春秋时期孔子在全面总结西周统治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礼为主, 礼刑并用的政治主张, 孔子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1], 主张对罪犯施以教化;西汉时董仲舒认为“天以阴为权, 以阳为经”, “经用于盛, 权用于末”, “先经而后权”, 从而做出“前德而后刑”的推论, 进而论定“刑反德而顺于德, 亦权之类也”[2]。不仅认定刑与德应并存, 而且认为用刑不是反德而是顺于德。提倡先德后刑, 即德主刑辅;唐朝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3]的立法思想, 《唐律疏议》将传统恤刑思想进一步制度化与法典化。在刑狱实践上进一步强调从轻为度, 宽仁慎刑, 反对重刑的基本观点。将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礼教、宗法等级等纳入法典, 从而实现了礼法的合一、完成了法律的儒家化进程。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皆把儒家思想和唐律奉为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效法典范, 虽在律法的条文上有所删改, 但对恤刑的基本思想内涵却始终沿袭不变。

为了更深刻认识恤刑思想对历朝历代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大众的深刻影响, 现以极具代表性的汉代为例:汉景帝于公元前141年“著令:年八十以上, 八岁以下, 及孕者未乳、师、朱儒, 当鞠系者, 颂系之”[4]。“鞠系”即监禁, “颂系”即免戴戒具。此令就是在监禁期间, 对老幼、孕妇、盲人、侏儒等幼弱者给予免戴戒具的宽宥。汉宣帝元康四年 (前62年) 下诏:“自今以来, 诸年八十以上, 非诬告、杀伤人, 它皆勿坐。”[5]成帝鸿嘉元年 (前20年) 令:“年未满七岁, 贼斗杀人及犯殊死罪者, 上请廷尉以闻, 得减死。”[6]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再度下诏:“男子八十以上, 十岁以下, 及妇女从坐者, 自非不道, 诏所名捕, 皆不得系。”[7]

可见, 我国古代法律因恤刑思想而在老人、妇女与幼童等弱势群体的对待上已经具备了极其深厚人文思想底蕴。

恤刑思想对法律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 恤刑悯囚有利于维护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道德情感的良好秩序。恤刑不仅会抚平社会大众因犯罪而导致的道德创伤感, 而且对犯罪人本身的教育作用也不容忽视。

2. 恤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狱囚非法庾死, 有利于激起社会大众尊重人的生命与自由的思想观念, 并文明社会大众之精神。恤刑悯囚的主体是特殊的弱势群体, 或老至耄耋、或幼儿、或肢体残缺、或病入膏肓、或其他特殊情况, 对他们刑罚进行减免或狱中宽容, 既不致纵容犯罪, 又可减少古代大众对刑罚残酷之恐怖、厌恶感,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一点也是深合现代刑事法治的公正性要求的。

3. 有利于缓和各个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古代社会对被统治对象予以宽缓矜恤, 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如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以后, 立即布赦令, 遣放囚徒, 结果“兆民大悦”。此后帝王纷纷效仿, 在即位之初, 一般都颁布赦令, 实行广泛的赦免或减免, 以赢得人心, 稳固政权。很难想像, 如果在已有社会矛盾已经激化的情况下, 我们依然火上浇油不会产生更大的动荡不安的恶果。

虽然我们并不认同法律是统治工具的观点, 但是, 社会上尤其是像在古代中国等级森严的社会中, 各个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在因阶级利益冲突而引起的刑罚中, 恤刑思想在缓解各个阶级阶层的紧张状态, 使各个阶层之间产生相互谅解的情感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对现代社会中各个阶层关系的协调和整合也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二、恤刑极具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

那么是什么使得恤刑对我国古代法律文明具有如此巨大的促进作用呢?上文提到有关恤刑悯囚措施所包含的尊长怜幼、体恤废疾、宽仁慎刑等, 与我国古代文化中“仁”是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仁”、“礼”思想在我国久远的历史中就已经萌芽, 后经孔子提炼并正式提出后, 更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中, 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朝历代有关恤刑悯囚措施所包含的尊长怜幼、体恤废疾、宽仁慎刑等, 符合我国古代文化中“仁”的基本要求, 有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宽恕、仁慈之品格, 恢复受害者与侵害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古代中以“仁者爱人”为其核心的“仁”的涵义十分广泛, 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对人肯定的“人”及其“爱人”, 以及同“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道德规范, 用之可以匡正被弄混了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道德关系等, 可见以“仁”为基础的恤刑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历史渊源及文化底蕴的, 并且为古代残酷的刑罚注入了合情合理的人性基因, 推动着刑罚不断的走向文明。尤其是, 其将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一切人予以应有的关注和人道主义关怀的做法, 对我们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现代法治建设中, 我们必须坚持的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现代刑法的谦抑性, 其要求刑法介入社会的范围和程度应当适中, 在能够运用其他手段规范、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地方, 刑法坚决不予干涉, 同时主张刑罚的节俭而反对酷刑, 例如洛克等人“强调用刑应当慎重宽和, 亦即主张“刑罚内容的人道化和宽大化”[8];而现代法治、和谐的社会不仅要求是公正的, 而且是人道的。法治的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一个人道的社会, 是一个友善和道德的社会。其要求把人看作主体和目的强调要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解放人, 即以人为本。

可见, 我国古代恤刑具备着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今天, 我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发掘社会现实中的人文基础。法治表现为制度, 生成于精神。法治的产生注定要以人文精神为底蕴, 而我国极具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的古代恤刑思想, 正是我们所应当珍视而避免忽视或误读的。

三、作为具有独立品质文化之一的恤刑思想, 我们今天应当破除将其依附于阶级工具的倾向来解读的错误观念

目前, 我国学界倾向于推崇并大力引进西方法律文明, 导致许多人难以平心静气地研究和开发本土优秀的法律资源, 结果在偏执与误解之下, 不加细究而盲目移植国外法律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情况不无存在。

由于在中国古代社会, 人们一般认识不到法律的独立存在品格的维护权利、保障人权等特性, 而将其视作镇压老百姓的工具, 认为“法即刑”, 且事实上刑罚残酷, 因此, 当时的人们对法律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厌恶它, 排斥它。如此工具在主义的法律文化传染之下, 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法律就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包括具备优良品质的恤刑在内的古代法律传统也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加强阶级统治的结果。在这样的文化观念下, 我们许多人很难看到像恤刑这样的优秀法律传统中包涵的权利保障与人道精神等可贵因素。而武断地将法治建构过程中的窘境和困惑归咎于当代中国法治缺乏足以支撑法治的人文精神资源。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易于导致传统与现代的脱节, 而且法治建设也会因支撑土壤的开发缺失而难以奏效。

虽然在古代社会的环境下, 儒家所谓“恤刑慎杀, 先教后刑”的思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其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很大程度上被古代刑罚的残酷淹没了。但是恤刑所具备的人道主义关怀等优良品质是会永远流传下去并值得我们大力发扬的。

四、恤刑作为我国法制史一项极具优良品质的思想原则, 我们应当在法治的背景下加以解读并实现其现代价值

现代刑法法治观念认为“刑法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事实上, 刑事法治要求我们提倡以人为价值中心的人道主义, 这是对人的主体性原则的最高肯定。如果缺乏人道主义的制约, 刑法便很容易成为国家权力的专政机器。抛弃了人道主义的刑事法律只能是维护政权的工具, 而不是人民的宪章。

其实, 我国古代刑法历史中的“恤刑”观念所蕴含的人道精神及其推动刑罚方式的由酷到宽的趋势也表明了人道观念对社会的进步意义。可是, “中国古代法中的人道观念固然丰富, 但并不是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不是作为一种法治的精髓和原则, 不是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而存在, 所以不能因为存在这些观念就认为这是一种现实的和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9]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今天, 就是要大力发挥恤刑原则蕴含的人道精神, 重视刑罚的谦抑性和人道性, 从而实现真正的刑事法治。

而要大力发扬恤刑的优良传统, 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我国关于弱势群体的刑事立法现状。目前, 我国关于弱势群体的刑事立法主要体现在对未成年人、孕妇以及精神病患者、盲聋哑人犯罪的特殊保护方面, 尤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最为完备。如现行《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 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这里的八种犯罪, 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 , 应当负刑事责任。毫无疑问, 这些规定亦体现了恤刑原则蕴含的人道精神, 其在现代法治要求的大背景下更加令人理解法律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等可贵品质。这里需要补充完善的是, 对老年人犯罪的刑法规定上也应当有所重视和体现, 同时, 在刑事活动与刑罚的执行中我们也应当充分发扬恤刑的人道内涵, 实现现代刑事法治的公正合理、人道文明。

总之, 我国古代法律对老幼妇女、矜寡孤独、废疾笃疾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犯罪, 无论定罪还是量刑, 均从轻处理, 体现了法律保护弱者的精神, 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此类法律不仅形成早, 而且历朝历代辗转相承, 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 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要部分, 这在同时期的世界法制史上是少有的, 是基于人本主义而形成的民族特色, 我们应当给予传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说:“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 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10]法律文化亦是如此。法律文化不仅能传承法律知识, 还能教化人民, 即人民创造了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又塑造了人民。任何社会中对弱者的关怀与同情都是文明进步的要求和体现,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掘我国法制史中优秀的法律传统, 把握其中精髓并与现代法治建设连接起来, 我们便有希望激发、培养国民之优良道德情操及法治观念, 从而实现优秀法制传统的现代价值。

摘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法制史中, 恤刑思想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主义关怀的优良品质而备受历朝历代人们的青睐。今天, 为了使恤刑思想在建设我国特色法治社会中重放异彩, 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并实现其现代价值, 本文认为:一、纵观法史, 恤刑思想在古代刑法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且一直促进我国法律及其文化向着文明、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恤刑极具刑法的谦抑底蕴及现代法治所需的人文精神;三、作为具有独立品质文化之一的恤刑思想, 我们今天应当破除将其依附于阶级工具的倾向来解读的错误观念;四、作为我国法制史一项极具优良品质的思想原则, 我们应当在法治的背景下加以解读并实现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恤刑,人文精神,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论语·尧曰.

[2]汉书·董仲舒传.

[3]唐律疏议·名例疏.

[4][6]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5]汉书.卷八.宣帝纪.

[7]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8]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5.

[9]孙万怀.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33.

篇6:手绘t恤diy的流程

(一) 知识体系既成独立模块又紧密联系

首先,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各项费用要素的分配方法、辅助车间生产成本核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报表等内容展开,这些内容独立成块。 例如,费用要素分配方法主要讲授材料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及其他费用在各种产品中分配的方法,而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主要讲授辅助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费用在其他车间和部门分配的方法,即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这些费用的分配方法都是相互独立的。

同时,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这些独立的模块之间又存在相互分配的关系。 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从最底层开始(产品耗用的料、工、费),再到中层(辅助生产成本),最后是高层(产成品成本),各层之间具有一环套一环的紧密联系,如果底层或中层费用分配错误,会直接影响最终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二)计算量大、方法多

首先,成本会计相比较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而言,计算量相对较多。 例如,要计算某一种产品的成本,需先分配各种费用要素,然后计算辅助生产成本,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其次,计算方法也较多。 例如,计算材料费用时,有产量比例法、重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等;计算辅助生产成本时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等。

(三)实践性较强

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成本的计算是基础又重要的一个环节,操作性非常强。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企业特点和产品特点选择成本核算的适当方法,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成本的计算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基本的核算技能,还要拥有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和职业判断力。

二、成本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针对西北名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2级200余名在校生的访问和调查,以及四年成本会计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成本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

1. 内容陈旧。 首先,目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材编排一般只针对工业企业,即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少涉及旅游、酒店、物流等服务行业。 随着我国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将从事服务行业的会计工作,而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是缺失的。 其次,我国与成本会计相关的教材90%以上介绍的仍然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但随着企业间接生产费用占总成本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成本法是有缺陷的。 对于像作业成本法这样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有的教材只是简单介绍而已。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2. 教材内容繁复。 在调查中,40%的学生反映教材第一部分中关于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过于冗长,一些专业名词十分拗口,过于抽象,不易于理解。 45%的学生认为课本中公式较多,且公式全部是由文字表述。 这些问题难免使成本会计教学变得枯燥。除此之外,70%的学生表示例题中使用的表格太多,令他们一头雾水。 首先,教材中对于成本核算的过程都是以成本计算单即表格的形式完成的, 再加上关于料、工、费的原始凭证、劳务量记录表等,一道例题所涉及的表格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 对于初学成本会计的学生,由于缺乏实务操作和对专业名词的理解,一方面看不懂表格中数据的意义,另一方面不理解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以表格的形式描述成本的核算程序,学生往往是上课听懂了,下课复习时却看不懂数据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最后,单纯以表格方式核算成本也忽视了成本会计的“会计”二字,学生不明白各成本账户之间数据的结转关系,不会进行成本的账务处理。

3. 很少涉及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 现在大部分教材是以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职能为主讲授成本计算的过程,对于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职能,则笼统地以文字进行理论介绍,缺少相关案例,与实际工作脱离,将成本会计上成了数学课,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技能。

(二) 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通过板书或多媒体方式教学。 以板书方式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大量演算,这样不仅容易将成本会计上成数学课,而且学生听得枯燥,无法理解成本核算的完整程序和整体框架。 多媒体教学则要么将知识点凝练成几个要点,要么大段复制教材内容,并且人为地将成本会计内容分割为块,使成本数据之间缺乏逻辑连贯性,学生往往认为老师讲得太快、太多,不容易消化。

2. 教师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很多高校的成本会计老师虽然是科班出身,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从未从事过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 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缺乏生动的案例讲解。

(三) 缺乏实践教学场地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现在很多高校已经针对成本会计开设了相关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下将成本核算方法加以运用,但是学生仍然无法亲临产品生产的现场,对于实验课程项目的实践,只是生搬硬套课本的方法和公式而已,实验效果不好。

三、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增加资料、修订教材

首先针对教材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大学关于成本会计授课时采用的教材,将其中重要部分精拣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或课外读物,来拓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与国际接轨。 其次,针对教材中内容繁复的问题,则需要教材修订委员会对教材进行修订,或者教师可以搜集关于介绍成本会计历史和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的相关图像或音像资料,以这种方式使学生接受并加强关于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和产品生产流程的知识,同时解决对专业名词理解上的难题。

再次,对于课本中表格较多的问题,经过本人四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出“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加以解决。 该教学法对解决学生对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理解不充分、对成本计算方法较多容易混淆以及对成本账户之间关系认识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

1. 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是根据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结合各成本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描绘的关于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流程图(如图1)。 将课本中的表格简化为相应的成本T形账户,每一个成本账户代表一张成本计算单,每个账户的借方登记各种费用的归集情况和转入生产费用的情况,贷方登记该账户对外分配的过程(见图)。

2. 成本核算程序。

第一步,根据需计算的产品种类、批别以及企业拥有的车间部门设置成本计算单。 如本流程图针对了甲、乙两种产品、一个基本生产车间A、两个辅助生产车间a和b,分别设置了生产成本计算单和制造费用计算单, 均以T形账户方式体现。

第二步,归集本期生产费用。 首先将相关月初余额填列在各T形账户的借方,然后按照成本项目,归集本期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填列在T形账户的借方(图略)。

第三步,分配本期生产费用。 本期归集的生产费用需要根据费用发生的内在关系进行分配,分配的顺序如下:

(1)将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分配转入到相关辅助车间的生产成本T形账户的借方。 如图所示,一般制造费用账户没有月末余额。

(2) 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生产成本, 分配转入到其他的车间和部门,计入相关T形账户的借方。 本步骤需选择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 并根据劳务量的关系进行费用分配。 如图所示,辅助生产成本月末一般无余额。

(3) 将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分配到基本生产成本或者直接分配给各种产品,计入基本生产成本以及各种产品生产成本T形账户的借方。 此步骤中,基本生产车间归集的本期制造费用,是为制造产品而间接发生的,所以可以简化,直接在各种产品中按照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但必须注意的是, 仍然需要将制造费用的金额填列在基本生产成本T形账户的借方。 如图所示,制造费用一般无月末余额(除了使用累计分配率法分配)。

(4)将各种产品归集的生产成本在该产品的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中分配, 完工产品从生产成本账户贷方转出,剩余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即为本月在产品成本。 本步骤需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分配方法,如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

3. 成本T账户流程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方便操作。 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单讲解成本核算程序时,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成本计算单,并填列相关数据,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画表中,或者将成本计算单展示在多媒体幻灯片中,但是幻灯片空间有限。 而使用T形账户,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T形账户画起来非常方便,填列数据也很清楚,并且所占空间不大。

第二,帮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的使用。 在流程图中,能够非常清晰的分清楚各分配步骤,例如,在步骤(2)中,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相关方法(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等),而在步骤(4)在产品和产生品的分配中,则应该使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

第三,成本结转关系清晰。 使用成本计算单分配各费用时,其中的账户内在关系很难得到明显的体现,而T形账户特有的左右两边, 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逻辑性非常清晰,左边(借方)登记发生的费用,右边(贷方)登记转出的费用,相应的成本分配的账务处理也一目了然。

经过调研发现,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采用了该教学法的学生对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的理解较未使用此法的学生更加深刻,同时,未采用该教学法的学生很容易混淆辅助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与在产品和完工产品分配方法。 最后,采用该教学法的学生,对成本核算中,各成本账户之间的关系,理解更加清晰。

(三)案例教学法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影像资料教学法、案例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参与感,培养其兴趣,通过影像资料的播放使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有更生动的视觉理解;通过案例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加强会计的实践工作经验。

(四)增加实践场地

上一篇:心术观后感作文下一篇:农务财务管理细则(批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