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2024-04-10

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通用9篇)

篇1: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保持轻松心态备战政法面试

在政法干警考前的一周里,相信广大考生已经对面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平时的训练中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但是最终面试结果却差强人意。失败的原因不是知识储备不足,而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以至于前功尽弃。所以现在为广大考生如何做好笔试后的好面试心理准备进行指导。

一 不要受笔试成绩影响

考生笔试成绩一般差别不会太大,所以经常会有考生问“老师,你说我的分数能逆袭吗?”“老师,我跟第二名差别很小怎么办”,所以笔试结束之后,有的考生因为成绩优异排名靠前而雀跃不已,有的考生因为排名靠后而心灰意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只要下定决心用心准备,还有很大可能实现梦想。因此,一定要及时地将心态调整过来准备面试。笔试成绩已成为过去,不可改变,做好应对面试准备,排名靠前者可以再面试考试时稳固胜券,而靠后者也可成功翻盘,实现华丽的逆转。所以,要从心理上重视面试,积极进行备考。重视面试,首先要摆正心态,正视面试考试。“反正就是问些问题,随便回答就可以了”的心态不可取,“裸考”的心态要不得,沉迷于对考试规律的分析的做法同样要摒弃。近年来面试题目难度在加大,涵盖面也越来越广,盲目寻找规律反而会陷入误区,建议各位考生不如多进行知识储备,勤加练习。

二 乐观自信 注重细节

在面试中,保持一个乐观自信的心态非常的重要,面试还没有开始,很多人的信心大厦就已经垮掉。他们知道在事业单位考试录用中,面试是最关键的一环,因而习惯性地无限度地夸大面试中的每一个因素,把每一个因素都当成难以逾越的大山。结果,他们不战而败,弃甲投降。

同时在面试时,要注意细节的把控,主要体现在礼仪以及答题上面,不必自怨自艾,不必妄自菲薄,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不必怕在面试官严厉的目光下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动摇信心,做一个自信的考生。

在面试快要进行的前几天准备时间里,考生要学会梳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的平稳,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带着正常的情绪去进行面试。

更多河南政法干警面试资料:

河南政法干警面试培训课程: 河南政法干警面试备考专题:http://ha.huatu.com/zfgj/

篇2: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控制适度的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高或过低的压力都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压力本身并不可怕。很多时候,人就是因为有压力才使自己的能力得以超常发挥。所以,如何把压力调整到适当的程度,是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要使气球既膨大又不爆裂,关键是要让内外压保持平衡。高三学生目前的状态就好像一只气球。有的人内压不足,扁瘪的,无精打采没有状态。也有的人内压过大,有一触即发爆裂的危险。对高三学生中的三类人:优秀生、中等生、困难生,我的建议分别是:

学习优秀学生目标高、压力大,进入名校的竞争相当残酷。这些学生被称为在“钢丝上跳舞的人”,高考不能有半点的闪失。所以优秀学生一定要做好自我减压,力求走稳,千万不要因为内压过高而让“气球”爆裂。

学习中等学生的压力来自外在的更多一些,如老师希望你再刻苦一点、家长希望你再努力一点,他们共同的愿望是,通过最后的复习,你的学习成绩上个台阶,你的报考学校提高个档次。这些学生就像一只外压大于内压的气球,调适不好,就会被压扁。因此,中等学生要确定“跳跳摘桃子”的目标,学会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尽自己所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主要是面对高考如何树立信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的竞争留给这部分学生的空间不大,但也应该看到“独木桥”不止一座。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民办大学,都是可以走通的“桥”。所以,对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应该认清目标,建立自信,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拥有平和的心态

在高考前,有些考生会祈祷:“上帝啊,保佑我好运、保佑我成功。”美好地祈求确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毕竟也是一种虚无缥缈地奢望。在高考中一定会出现三种情况: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失常表现。一般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超常发挥,而最害怕的是失常表现。所谓拥有平和的心态,就是具有正常发挥的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心理。其实,超常发挥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失常表现是可以避免发生的情形,只有正常发挥才是我们要力争把握的状态。沉着、理智地应考,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是最大的成功。

保持充沛的精力

高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竞争。所以,我们除了要有一份稳定的心态之外,具有健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同样是高考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怎样才能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呢?我的建议是:

1、合理的作息时间。早上6:00起床,晚上11:00前就寝,午间适当休息。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才能保持体力,才能精力充沛。

2、适度的运动与休闲。打球、游泳、散步、跑步、听音乐、阅读新闻、看电视都是有益的活动。但考虑到高三学生“惜时如金”的特点,建议选择散步、听音乐、阅读新闻等方式,避免大运动量的激烈活动。

3、科学的营养保健。牛奶水果、主食茶点、鱼肉蛋虾等都是必须的营养食品,尽量保证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注意食品安全,广告不可全信。

篇3:高考克服急躁情绪 保持平静心态

不到十天就要高考了,近几天,有不少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己的孩子表现出焦虑的情绪,食欲也不好。“对考生而言,这一段时期心理有压力是正常的,如果调整好心态,适当的压力还是一种动力。所以,现在,考生的头等大事就是调整好心态。”昨天,记者走访了嘉兴市部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专家,他们向广大考生如此提醒。

据介绍,考生在考前焦虑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过度焦虑、适度焦虑和低程度焦虑。过度焦虑主要表现为考前过度紧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很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过度焦虑的学生可分为两种:一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家长和自我的期望值过高的学生,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适度焦虑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考前心理上有一定的紧迫感,但不过分紧张。适度焦虑是一种动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考生尽快进入“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低程度焦虑主要表现为考生对一切都无所谓,甚至自暴自弃,考生在心理上也没有什么负担,抱有这样一种心态的考生对高考没有足够的把握,对自己也没有充足的信心,这种心态在高考中是不可取的。

专家对此建议,考生应积极地自我暗示——时常自言自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行”等来鼓励自己;每天早上起来,对镜子中的自己微笑,以此增强自信心;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找同学打篮球、踢足球好好出一身汗,以此得到心理的放松。

桐乡高级中学的心理学教师吴丹说,最近高三年级学生的各种模拟考试不断,有个别同学在考试后发现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自己不但没有提高,相反在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复习后仍停滞不前。其实,在这一阶段,考生往往脑袋里一团糟,学习效果不好,以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因而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种现象称为“高原反应”,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高原反应”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考生学习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考生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其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在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吴丹表示,这个时候考生记最重要的首先是克服急躁情绪,注意情绪的调节;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比如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另外,还可以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

高考生必读:克服急躁情绪,树立坚定信心

有人说“高考是千百万考生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的大比拼”,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考前30天内不会再期望智力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做好身心状态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调整心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急躁情绪,树立坚定信心。由于各学科都要求把基础知识压缩在30天内完成一遍过滤,因此很多考生感到任务极其繁重,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这样很不利于知识的认真梳理和记忆。此时必须注意一点:所有知识毕竟不是初学,我们已经经历了高一和高二的初学、高三一轮的打基础、二轮的查漏补缺,因此生疏、遗忘的知识点毕竟很少,此时需要我们依据考纲将基础知识再认真过一遍,巩固已知,补充遗忘或未知。明确了这一点,就应该有信心把摆在自己面前的厚书“变薄”。

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按计划踏踏实实地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一定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无论你在平时的测试中成绩如何,都不能代表一个月后你的高考成绩。如果你因为平时测试成绩很好而不认真复习,高考时可能会因“遗忘”“手生”而白白丢分,因此你没有骄傲自满的理由;如果你因为平时测试成绩差而产生畏难情绪,高考时会让你“不战自败”,信心丧失殆尽。实际上,高考生物试题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为主要考查点,因此,做好最后的冲刺,高考时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3.劳逸结合,不能太过于疲劳和压抑,应该有适当的调试和放松,否则不利于备考时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不利于高考时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人的遗忘速率大增,记忆能力急剧下降。事实上,很多考生也有这样的体会:很疲乏的时候,一个单词读很多遍都记不住,或一道题想半天也没有思┞贰…郁闷得很,可是休息一下,再读这个单词就很容易记住了,或解题的“灵感”也来了,这就是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初入高三到现在,我们一直处在高强度的紧张备考中,很多同学的身心状态犹如强弩之末,再搞疲劳战,很不利于备考和应考,因此,考前30天内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劳逸结合应为上策。

4.根据考试时间,调整兴奋点。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钟,这种内在的生理规律,决定了你一天中不同时段内身体、心理状态的高低。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去适应高考时间,将兴奋点(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到上午9[DK]:00~11[DK]:30,下午2[DK]:00~5[DK]:00。可能很多考生觉得,离高考不是还有几十天吗,只要我最后几天休息好就行了。实际上,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到高考前你想强制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可能会适得其反。

5.备考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回顾贵在持之以恒。很多同学坚持一两天后,发现很多知识都已经记住了,慢慢地就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如何让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呢?首先,要不断地给自己增强信心的心理暗示。如当复习了很多知识点,发现自己都记住并理解时,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应该对自己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给予肯定;当发现有个别知识点没印象的时候,[JP3]不应该有恐惧心理,应该庆幸自己又及时堵上了一个漏洞。其次,通过做题发现知识缺陷,鞭策自己必须认真梳理各基础知识点。

6.在考前的30天里,既不能松懈,也不能过度紧张,要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我们可以将考生的心理状态比作弓弦,箭射的远近关键在于弦的松紧状态:如果弓弦太松,根本没有弹力,箭都射不出去;如果绷得太紧,会导致弓拉不开或扯断弦。只有张弛适度的弓才有很强的弹力,才能将箭射得最远。同样的道理,如果过分紧张,可能会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如果没有紧张状态,可能会出现松懈、麻痹大意的现象,因此,考前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很有必要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考生在高考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分紧张,怎样调整呢?首先,要明白考前有一定的紧张感是正常现象,没有人能在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面前没有一点紧张感,只要紧张状态并未导致失眠、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不良症状出现,就不要为此担心。其次,觉得压力大时,要学会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缓解压力,告诉自己有点紧张是正常现象,告诉自己一定能面对考试。再次,如果不能自我调整,可以找心理老师、班主任、比较亲近的老师或同学进行倾诉或交谈,这样可以释放一些压力,从而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

如何调节考前急躁心理 4招教考生淡定

面对急躁,坚定信念很重要。最好的办法是坚持到最后,即使是失败了也问心无愧。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克服焦躁心理的具体办法,不妨一试:

①加强计划性。复习之前首先要冷静地思索一番,总复习定个书面计划,短复习做到心中有数,第一步做啥,第二部干啥都做个安排。这样,复习起来就不会焦头烂额了,慢慢就会养成稳重的复习习惯。

②积极的自我暗示。复习前心中可以默念“沉着”、“冷静”、“坚持就是胜利“,在暗示下进行复习,这样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③急躁时切记做事要始终如一。复习中的大忌就是虎头蛇尾,所以在行动时,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还要有满意的结尾,因此保持善始善终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措施之一。

④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性。未来克服急躁,可以在平时的复习之余通过下棋、书画等方法,磨练自己的耐性和韧劲,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急躁的习惯。

如何助考生克服心理障碍

时过二月,高考一天天临近,据人教学习网的特级教师了解,现在有很多高三生的心理压力过大,而其实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是来源于家长,家长和孩子都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出路和目标。生活中,有不少考生的父母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孩子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家长的殷切期盼,每天的提醒叮咛,也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加在了孩子本就不轻松的肩上。

面对高考,家长首先要放松心态:高考是什么,不就是一次平常的考试嘛!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当今社会成材与成功的路有很多。即便高考不理想,只要孩子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肯于付出,条条大路通罗马。

指导孩子合理归因。导致一些孩子惧怕考试的另一个因素是,孩子把考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为“我脑子笨”、“我天生不适合考试”等,自我评价过低。孩子在面临高考时,如果总是看到自己的弱点,甚至夸大自己的不足,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

家长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要让孩子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面对考试失误,学会合理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结于“自己天生脑子笨和能力低”或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时,他们在心里就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其他人,无法取得成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动力,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最终丧失自信心。而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时,这个原因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些学生在失败后会“知耻而后勇”,增强自己主观努力的程度,促使他们加倍努力地学习。

正确对待分数和排名。高三这一年,可谓“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一些学校会对考试成绩进行排队,即便学校不排名,学生彼此之间也会比较一下。这种做法对于压力之下的高三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成绩好的学生担心其他的同学超越自己,成绩不好和考试失利的学生可能大受打击,就此灰心丧气。家长也对每一次的排名耿耿于怀,总在关注提高或退后了几名。其实,考试排名并非一无可取之处。考试排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位置,了解彼此间的差距。通过排名,和往年的录取情况做对照,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准确地定位。对于考试排名,家长和孩子应该做的是,在和其他学生做横向比较的同时,更要纵向和自己比,看看这次考试和上一次之间,哪些学科有进步,哪些学科还没发挥出最佳水平,想想下一阶段要怎样调整学习计划。

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在复习迎考期间,有的孩子觉得努力了半天也不见成效,对自己很失望,每天幻想“要是能取消高考就好了”;有的孩子一次大考成绩不好,害怕再次经历失败,干脆临阵退缩,不肯参加考试了。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要生存,就要学会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不到最后决不轻言放弃。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和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既然别人能挺过来,就要告诫自己“我也能行!只要我咬牙坚持住!”

多和孩子沟通,获得心理缓冲。临近高考,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会焦虑、急躁,这个时候,切不可见面就谈学习,一味追问成绩与排名。家长要把握时机,多和孩子聊聊天,侃侃大山,话题以轻松的内容为主,多说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最好能谈到孩子喜笑颜开,这样也许能让孩子把一天来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以便在心理上得到缓冲。

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复习、高考中的心理障碍

笔者刚刚带领学生参加完2011年高考,现在的高中三年级学生中,拥有良好考试心理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对考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恐惧和焦虑。有些学生的情况还十分严重,这些学生往往在考试前感到过度疲劳、紧张,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复习,在考试时则出现心慌、出汗、心跳过快、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高考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对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所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的焦虑同样会有此影响,如考试前焦虑程度过低,会使学生在考前的复习中难以紧张起来,不能高效率地进行复习,在考试中也难以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如果焦虑程度过高,又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难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复习和考试中去,甚至还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相反,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保持适当的紧张状态,调动充足的精力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记忆和思维的效率,有助于考试中的超常发挥。

据调查研究表明,在很多中小学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考试心理问题,特别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考试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考试焦虑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从“复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考试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两方面来说明,高三的学生如何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取理想的学校。

一、高三复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高三复习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高中课程的第二次学习。通过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在这个阶段,由于时间紧,学习强度大,再加上升学压力,有部分学生会产生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1、厌倦心理及其克服办法

厌倦心理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重复和教师所用教法的单调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在有的同学以为这些内容已经学过,炒旧饭,无新意,因而无兴趣,难以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使大脑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同学们要克服厌倦心理的办法是:

(1)改变角度,自己创设新问题,重新激发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不断地给自己创设一种使自己急于了解所学知识的心理状态,力求使自己不断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促使自己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办法就是变换提出问题的方式或角度。这样的复习,对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同学们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2)重新组织学习内容。重新组织学习内容,就是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专题,把分散在每课中的内容重新组合成某个专题,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内容尽管是以前学过的,但角度变了,要求高了,自己也就不会感到乏味,仍有新颖之感。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能力,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恐慌心理及其克服办法

临近高考这段时间,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高考产生“恐慌心理”,常常烦躁不安,严重堵塞思路,干扰学习质量。为此,临近大考的同学必须学会自我调控,消除恐慌心理。

(1)紧张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

要制定一个从自己实际出发的迎考复习的总体目标规划,分周分天安排任务;列出各科疑难问题纲要和难题肢解图表;从能学懂的地方学起,抓住不懂或似是而非的问题不放;当日事当日毕,不拖不欠。倘若做到了井井有条和紧张而有秩序,就意味着成功即将到来。

(2)要学会估测

每个同学对高考的有关问题要有一个接近实际的估测;绝大部分考生的知识掌握都有缺陷,学得很好,知识掌握很系统的,只是一小部分;各科考题中,基础知识部分占70%我能对付;如果某一科试题难了,“天塌砸大家”,我不会的大家未必会,高考主要的不是在难题上决胜负,更重要的是在基础知识上见分晓。

(3)及时向亲朋好友倾吐心中的烦恼

交一个或两个知心朋友,可以常常相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高山流水”无话不谈,可以面对知友亲人把你复习迎考中心理的难堪、忧虑、恐慌等一股脑儿倒出来,闷气、怨气一吐为快,经过相互交谈、规劝甚而批评,你定会茅塞顿开,改变思维方式,恢复冷静,为心理正常发展寻找一条出路。对此,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当自己感到沮丧、惆怅时,别人三言两语的指点迷津往往使自己如释重负,豁然开朗。

(4)善于寻找自己的支点,增强自信,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人各有优点和缺点。在取得成功时,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把自己看成一朵花,把别人看成“豆腐渣”;在自己受挫的时候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在你心理失去平衡时,你完全有理由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比如你的总成绩不如王五,可是你的英语却比王五好的多等,以此唤回自己的自信心。

(5)迅速把烦躁和不安转嫁出去 面对一次次模拟考试,因成绩不理想而心情极为烦躁不安的时候,你可努力选择一种爱好——比如聊天、打球、下棋、种花、置身于大自然,看红花绿草,嗅花香草馨,听蛙声鸟鸣,或欣赏一段喜剧、闹剧、音乐、美美的睡一觉,看看科幻小说等等,借以调节自己的心理,迅速把烦躁不安转嫁出去,不要让模拟考试的成绩乱了自己的阵脚。不过,千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节制,当心着迷!

二、高考中的心理障碍极其克服

学生参加高考时的心理状态对于其考试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考试前和考试时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保持平静而适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对于考试中水平的发挥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就会影响考生智力水平的发挥,导致考试失败。考试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注意障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障碍是指在强度、范围、稳定度和速度等方面表现出的注意异常。

(1)强度方面的障碍。其表现一是注意增强,表现为对一定的对象的过分注意,即使细微末节也不轻易放过;二是注意减退,特别是有意注意减退。例如,有的考生在考场上长时间地注意考试的结果或某道难题,有的考生则难于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道题的解答上。

(2)注意的范围和转移上面的障碍。其表现一是注意狭窄,很难使原有注意转移;二是随境转移,很容易转移自己的注意。有的考生被一道难题难住后,很难丢开,自己明知这样不对,也无法摆脱,而有的考生稍遇较困难的题目,就转移注意,将之放弃。

(3)注意涣散。表现为有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持适当长的时间。

那么如何消除注意障碍呢?

(1)要使自己学习思想集中,首先要找出是什么东西妨碍自己注意思想集中,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可以试验一下这样一种方法:每当自己学习期间思想不集中时,就记下当时自己的脑子中想些什么。(2)采用心理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在手腕上绑一个橡皮筋,发现自己一开始胡思乱想或注意力分散时就惩罚自己一下。

2、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人们在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识过程中发生的困难和异常。考生记忆出现障碍的原因,就心理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过分紧张引起急躁、烦恼。这种内心的长期不安,会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使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大为降低,于是出现发“木”似的记忆障碍症状。

(2)对高考缺乏信心,甚至绝望。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大大降低。对自己记忆缺乏信心,正是记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绝望情绪甚至可以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大为降低,以致发木发楞。

(3)不会科学用脑。为了高考,拼命复习功课,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临考过度疲劳,大脑缺氧造成头脑昏沉,因而记忆困难。

(4)复习方法不当。只复习一门功课,而不交换复习其他功课,使大脑皮层某一部位长期兴奋,引起保护性抑制,造成头脑不清。

(5)怯场心理。在考试时,各种心理因素引起的紧张情绪,在大脑皮层达到一定兴奋程度,则在皮层的一个区域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按照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使保持知识的记忆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因此熟悉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如何清除记忆障碍呢?

①充分利用高效记忆时间。如前所述,每天人脑有四个记忆高效期,尤其是早晨和临睡前,更是记忆效果的最佳时期。应充分利用。

②复习方法的合理与多样化。文科与理科课程最好交叉复习,这样效果比较好。尽量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

③合理的休息。每学习一二个小时要有短暂的休息,可以做做体操,散散步,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使大脑尽快消除疲劳。

④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中午可以睡一小时左右,这样有利于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⑤预防怯场。教育心理学把临场情绪激动而造成回忆障碍的心理现象,叫做怯场。造成怯场的主要原因是紧张心理、焦虑心理。解决办法主要是克服焦虑心理。一是避免轻度怯场向重度怯场发展。其实人人都有怯场心理,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被怯场心理吓住。据调查,考生轻度怯场的也达80%左右。因此,你紧张,别人也紧张,这没什么了不起。当你想到这点反而会镇静下来,轻度怯场就不会向重度发展,而且你还会利用轻度怯场的激情,迎接挑战。二是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克服怯场的最好办法。在考试时,当你感到心理紧张时,请不要想考试,而想这是一次普通的作业,脑子里不想考试后果,而想这道题怎么答,就会忘掉引起紧张的因素,沉着应战了。三是不要患得患失。怯场往往与患得患失有关,把个人的名声看得太重最易引起紧张怯场。所以要提高思想境界,把个人得失丢在一边,这时走上考场就不用再考虑什么升学、就业的事,而应专心于如何答好试题。此外,下列方法也一定有效:

A、平常就多学学那些落落大方的人的言行举止。通过外表的转变带动内在的革新。B、上学或外出坐车时,一直在公共汽车中走动,习惯于让大家注意你。C、考试前一天到考场看看。可能的话,也可以坐到自己考试的座位上。

D、考试当天可带着亲密朋友送的一块手帕,宛如那位朋友就在身旁陪拌着你,这样可以使你稳定下来。

3、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固定性焦虑(由某种可知的原因引起的焦虑)。它是在考试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采取变式行为去应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

据调查资料表明,考生自述高考前紧张、焦虑、烦躁的有35.8%。焦虑、烦躁情绪在考生中比较常见,调查发现其在落榜生中占1/2,在考取生中占1/4。由此可见,考试过度焦虑会破坏考试情绪,降低考试成绩。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惧怕失败;二是自卑;三是精神紧张;为了防止高三学生得焦虑症,必须从克服焦虑入手。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正确认识高考的目的和作用。高考虽然是升学选拔考试,但并不是对一个人一生的结论,俗语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况且,现在的高考对人的年龄已无限制,今年不行明年接着来。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要求。所以,考砸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对考试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考试成绩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将来,不要过分看重成绩。总之,只要明确了学习和考试的目的,就能减轻紧张、减少焦虑。

(2)在复习迎考期间,应注意休息和参加文娱活动。考试焦虑感过重的学生常常是学习刻苦、用功的人。由于用脑过度,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因此,合理安排好休息和参加文体活动,让大脑皮层获得松弛和调节,对他们来说是十分主要的。

(3)为了解除焦虑情绪和增加自信心,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暗示。在复习期间,当产生焦虑感的时候,应当使自己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默默地仔细回想自己以前某一次十分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考试的情景,回想得越逼真越有效。然后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样会那么轻松而顺利地通过的。要是每天起床前和晚上临睡前也这样默想和自我暗示一遍,对降低考试焦虑的作用就更大了。

(4)花些时间“镇定情绪”。如果在考试时,由于焦虑十分严重,以至手脚发颤、无法控制、思维混乱、杂念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干脆停下笔来,做几次深呼吸,把“考试”暂时从自己心中排除出去,尽量什么也不想。这样经过半分钟或一分钟,待情绪镇定一些后,再继续答题。实践证明,花去的这些“镇定情绪”的时间是完全值得的。

(5)坚决回避反馈。反馈干扰指的是考试期间容易发生的心理反应。一门课考完后,许多同学喜欢对答案。这种反馈对考生的情绪影响极大。有的考生会因考试出现错误产生自责心理,造成情绪低落,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这种情况下,就要克制急于知道成绩如何的心理,坚决回避反馈。

(6)排除考场干扰。高考是大型考试,考场气氛严肃,空气紧张,对考生心理有明显的干扰。许多考生只要一坐进考场,甚至他坐的就是他平时上课的座位,他也会心跳加快,难以平静,影响考试。这种时候需要考生进行自握控制,把考场想象成自习室;试卷一发下来赶紧读卷,一般第一眼看到的试题是自己会做的题,就容易较快地平静下来;如果看到的第一题还一时看不出解法,那么只瞟一眼就赶紧看下一题,从会做的题开始,用一点胜利,稳定心理带动全面的胜利。

(7)克服自我干扰。考试中遇到难题会挫伤考生积极性;读卷时感到难题较多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考场中有人交卷出场也会增加考生的紧张心情……所有这些情绪,在考场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滋长。这些由于考生自我意识而产生的干扰也可影响考试。这时候考生应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采取措施,跳过难题,自我安慰,就可以排除这些干扰。

高考来临,学生家长应尽量克服“高原反应”

距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记者日前走访多个考生家庭发现,高考冲刺阶段不仅高三学生面临较大精神压力,家长们也进入“心理高原期”,“高原反应”甚至比考生更严重。

家长:高考前度日如年

“现在心理很矛盾,既希望高考迟点到来,让孩子有更充裕时间复习,又希望明天立即高考,赶紧结束这种难熬的日子。”日前,在芜湖一中教师宿舍租房陪读的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随着高考临近,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每天都小心翼翼围着孩子转,生怕引起他情绪上的动荡。

南陵一中一位张姓家长无奈地说,儿子以前经常说她唠叨,现在快到高考了,为了不惹孩子心烦,自己都不敢怎么在他面前说话。她还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不敢当面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只好没事就到学校去和班主任、任课老师交流。“孩子学习挺刻苦的,每天夜里看书要到凌晨一点左右,我就把牛奶、蛋糕等给他准备好,晚上不时打开门偷看一下,一直到他上床睡觉,我才能安心休息。”

考生:最怕家人严阵以待

不少考生表示,高考前夕最怕看到的就是家长殷切而又紧张的眼神。因为一看到家长紧张,自己的心理压力无形又大大增加。

“我非常理解爸爸、妈妈盼子成龙的心情,但真的特别怕看到他们紧张兮兮的样子。”芜湖一中一位高三男生说,自从他进入高三下学期以来,父母的性格似乎一下子变好了,每天精心准备各种各样的营养餐,笑呵呵地围着自己转,但越是这样自己反而越紧张,就怕在考场上发挥失常让家人失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比孩子更明白当今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特别希望孩子能够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拿到一纸名校文凭好在就业时充当“敲门砖”。正因为如此,当孩子面临高考时,他们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专家: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家长时时刻刻紧绷着弦,这种情绪必然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对其安心备考产生不利影响。”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高考在即,与其让自己的紧张感传递给孩子,不如尽量以平和心态看待高考,尽量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帮助其顺利备考。

篇4: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今天距高考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这是我们高考前最后冲刺的时刻。每年这个时候,许多考生会觉得不知所措,或者是如何调整好考前的状态呢?下面小编就其中的几个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调整睡眠状态,形成规律生物钟

平和的心理状态,正常的精神规律是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在高考期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正常的体内生物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尽量保持平常的生活作息时间的规律,每天睡前,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幽暗、宁静的睡眠环境,如果因为精神紧张而难以入睡,可做慢速深呼吸,促使精神放松,平稳入睡。

从现在起切忌再“开夜车”,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十点或十一点。6月6日晚上切不可提前上床,否则很容易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使心绪烦躁不安,影响考试。

认真对待考前失眠,失眠主要是心里太紧张所致,只要放松,把考试看轻一些,便舍减轻心理负担。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帮助自己睡眠,如数数、深呼吸等。切不要服用安眠药,因为安眠药会抑制人的大脑,导致第二天考试不够兴奋

二:调整学习状态,适应高考时间

针对高考时间安排,在上午9:00至11:30和下午3:00至5:00的这两个时段内,安排进行相应科目的高强度知识技能分析、考核和巩固,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和强化体内生物钟,适应高考时间安排。关于体内生物钟的训练要非常严格,切不可在上述两个时段内做听音乐、吃零食、喝饮料、随意走动、上网等与高考规定相违背或无关的事情,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调整心理状态,集中精力备考

随着高考日的临近,不少考生开始胡思乱想或焦虑不安。人教学习网的老师建议考生在考前应调整心理状态,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一是要增加自信心。不要总是想着考不好,因为越是担心考不好,造成心理紧张就越是考不好。此时要相信自己,尽力就好,至于考试结果则不必再去多想。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对自己太苛求。二是多跟家长和同学交流谈心,从他们那里你会获得鼓励和帮助;三是可以跑跑步、做做操,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总之,考生要有一个乐观、自信、平和的心态,以最佳的状态,淡定从容备考。

今天距高考还有十天时间,这十天正是我们高考前最后冲刺的时刻。每年这个时候,同学们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就其中的几个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问题

一、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考前的焦虑根本原因在于压力过大,过度紧张。压力有的来自于家长,老师,我们自己,甚至亲戚朋友的言语都会成为压力的来源。其实高考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如果对自己有益可以接受。有的言语虽然出于好心,但意见并不一定正确,也没必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解决方法:

第一、要有合理的高考预期

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心理状况来确定合理的高考预期。预期要适度,目标过高会使自己产生挫败感,在考场上会增加考试焦虑。有时将期望值降低一点,紧张就消除了大半。不求超常,只求正常,只要发挥出自己的平均水平就算达到了目的。

过分紧张是一个极端,完全放松又是另一个极端。有些同学为了缓解压力,彻底放下了高考负担,整天追逐打闹,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放松是彻底放松了,但也将十几年的学业荒废了。

第二、解决烦躁不安的最好方法是马上行动。首先摸清自己的知识底码,针对高考考点和考试题型找几张纸拉一个清单,将完全掌握的列出来巩固复习,将不会的列出来看看还能不能有所突破,将薄弱题型列出来进行专项训练。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只要每天有事做,每天有付出,每天有收获,焦虑的心情会慢慢平静下来。

问题

二、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许多学生说,明明知道快高考了,也知道最后应该争分夺秒的抓好复习,但自己在这个时候怎么也紧张不起来,产生不了最后一搏的劲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是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考试、训练、复习,使同学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倦怠抵触情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造成了一种正常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可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不少考生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还在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娱乐和锻炼时间。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它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应该予以纠正。

第二,可以改变一下学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做题复习带来的厌烦心理。比如根据错题编一份考题考考自己,还可以把一些必须背下来的内容用录音机录下了放给自己听,甚至可以假扮老师装模作样的给自己上一堂课,讲课时将老师平时反复强调的内容大声说出来,时不时的模仿老师的声音对自己大喊几句:“某某同学,注意听讲,下课我查你笔记;某某同学将我刚才讲的重点背一遍。”

第三,没人的时候模仿李阳疯狂英语的样子,振臂高呼,给自己打打气,或将激励自己的句子挂在墙上,贴在桌子上,帮助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问题

三、考前失眠怎么办?

考前失眠一般源于对考试结果的过分担忧,然而对于同学们而言,更可能是长时间作息没规律造成的。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休息,晚上学习到一两点,早上四五点钟又起来了,中午又

不注意午休。结果是神经衰弱,耳鸣惊悸,每天不能进入深睡状态,稍有一点声音就睡不着。解决方法:

第一、合理作息。最后十天不要再开夜车,晚上十点四十之前一定要静静的躺在床上,全身放松,慢慢进入睡眠状态。因为只有睡眠充分才能换来第二天的精力充沛。也不要因为高考临近过早上床,不要打乱平时的学习习惯。过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更难以入睡。中午一定要进行四十分钟左右的午休。现在有的学生中午仍呆在教室里,设想一下,十天以后6月7日下午的数学考试,8日下午的英语考试中,你的思维会缜密,头脑会清醒吗? 第二、不要对失眠过分担心。其实越想睡着,越睡不着。不如躺在床上顺其自然,什么也不想。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也可以顺着想一些美好和谐的事情,如蓝天,白云,寂静的山林,鸟儿的歌声等,顺其自然,慢慢的就入睡了。实际上,多年的统计证明:高考前的一两天失眠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

问题

四、最后十天有哪些分数增长点?

最后十天,同学们要保持适度紧张,始终处于适量的做题状态,保持解题手感,同时适当弥补知识漏洞,达到到复习与训练的完美结合。

第一、归类总结。

高三后期,同学们都做过不少综合训练,也参加过不少模拟考试。这些试卷中,不乏有很多好题。同学们应每科挑选10套左右有代表性的,你认为比较好的试卷,把这些试卷归类整理,将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再熟悉一遍。所谓典型题,是既能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又能考查解题能力的好题。单独看某一套题,很难看出命题规律和解题规律,如果将这些试卷放在一块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发现命题规律,也能发现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从而达到弄透一题,旁通一类的目的。

第二、反思错题。

对错题再一次反思纠正,每个老师都可能这样强调过很多次,但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认为花同样的时间,不如再做些新题、多见些题型。殊不知,错误往往带有顽固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现在可能又模糊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难理

解;有些错误概念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需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重复犯错暴露出知识的薄弱和方法的缺陷。十套题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同学们在高考中可能出所有错误类型。考前如果你把这些错题都搞清了,在高考中你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蹈覆辙。第三、回归基础。

在高考前十天,同学们应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回归笔记。高考试题中有不少内容是与记忆有关的。原来记熟的知识,现在可能有忘了,考前正是集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时间。同学们应将以前记忆不太牢固的知识点、基本概念、模棱两可的内容、典型习题、重要公式、定理定律、方程式等再强化背诵,记忆一遍。另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旁批注解、课外小实验也是我们最后要注意的地方。

第四、训练规范,注意细节。高考解题不规范是造成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网上阅卷对规范解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在考前一定要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按照要求试做几套模拟题,做完之后,对照评分标准的严格打分,看还有哪些方面不符合规范。同学们,十天后的高考是什么?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曾经是希望,是奋斗,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财富。对于你们,我觉得更像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让我们一起精心准备,豪情满怀,奔赴这场青春的盛宴吧!

篇5: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考生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调整心态就变得尤为重要。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以最好的姿态迎战高考。模拟考试后别忘了将短板补上老师们经常说,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数与高考(微博)分数有密切的关联。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考生就会灰心丧气,预测自己高考可能会失败。有的学生摸索出自己成绩的规律是好一次坏一次,而高考恰恰是考坏的那次,由此陷入恐慌。   作为考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前的每一次月考。通过月考能够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复习思路的欠缺,改善复习策略,同时制订具有弹性的阶段性目标。人对压力的承受是有一定限度的,变压力为动力的精神是好的,但不能盲目地压迫自己,那样不但不会提高成绩,反而会挫败自信心。优秀生主动加入学习同盟有过成绩优秀经历的考生,进入备考阶段出现情绪波动的几率要高于其他考生。这是因为,成绩优秀的考生虽然学习动机强,但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缺乏弹性思维,固执地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名牌大学,一旦无法达到就觉得天崩地裂,甚至会想,“趁着落败之前赶紧撤退吧!”他们没有勇气面对不成功的结局。   其实优秀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强势学科作为“投资”,主动加入同学的学习同盟,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强势学科中的思考,同时虚心地向同学求教自己在弱势学科中遇到的问题。许多考生固执地认为只有进入名牌大学才能成就人生,事实上,进入名牌大学只会让你比周围人有更多的资源,但是如果你的情商低,无法将这些资源进行积极地归纳,内心产生的痛苦往往多于周围人。以“积极休息”调整状态离高考还有半个多月,考生面对成堆的书籍和试卷发出慨叹:“我总是无法完成复习计划,时间不够用呀。”“每天读书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成绩不提高,我是不是很笨?”“班里的男生太刺激我了,高中6个学期,我觉得他们玩了5个学期,成绩却进步得飞快,我好像一直在后退”……   这个时候,要记住科学的复习计划是成功的基础。有的考生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不顾实际的可操作性将每天安排得满满的,在执行中一旦无法按时完成,则会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制订计划时要想到自己是人,不是读书的机器,计划宜粗不宜细。另外,复习的节奏也很关键,要做到梳理知识与做题热身相结合。一味地做题,忽略回归教材整合知识,可能对高中阶段的知识没有整体的把握;而一味看教材而不做题,则缺乏临场感,做题效率不高,俗称“手生”。   有的高考专家主张考生临考前三四天要全然放下,不念书了,放下包袱。这种方法属于“消极休息”,导致考生高考时没有题感。因此,高考前一周,要保证做几套质量有保证的仿真题,保持应考状态。父母要营造和谐的环境有的考生在中考时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这无疑在内心形成一个“痛点”,如果在高一高二年级没有引起重视,及时调节,进入高三出现考试焦虑的几率很高。他们会突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充满质疑,将自己的负性情绪全面唤起。   尽管考试焦虑的症状都是相似的,但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却各有不同,比如父母关系、亲子互动、家族攀比、师生关系、学习方法、情绪管理等等,如果问题严重,父母可以找心理咨询师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面对孩子的焦虑,父母要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考试、认识自己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恢复他们内心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地审视自己,不要将成年人的一些消极观念和焦虑传递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是家有考生的父母可以给孩子的最好支持。

篇6: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非公务员不嫁助推求稳心态

11月25日,201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开考。宁波国考考场前出现不少豪车,一对情侣开宾利前来参加考试,男方前后考过6次,因为女友母亲要求:考不上公务员,别想当女婿。(11月26日《现代金报》)

如果说将选婿的标准进行物质的细致量化,是基于逼仄现实生活的考量,房子绑架婚姻是源自生活对房子的刚性需求,这些尚情有可原,但“公务员”、事业编制亦成为婚姻的硬性前提条件,无疑荒诞不稽。显然,“女儿非公务员不嫁”的腔调,无疑是势利、功利甚至是偏执的表现。

试问,国考也是挤独木桥,每年考后必定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要是都是“女儿非公务员不嫁”,叫“非公男”情何以堪?换句话说,“体制内的生活”固然舒适、安稳,但若自身的志趣本不在“公务员”上,进而无处安置自己的理想,最终也仅是旱涝保收而已,而付出的则是自由成长的欢喜、挥洒泪水时的激情。何况,透过新闻知道,报道中男子的“专业成绩蛮好”,那么凭借良好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另寻一份能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工作,便无法支撑起一个安稳的生活、一个舒适的家?

本来,事业编制背后附加条件的诱惑,囿于社会的逼仄环境,一方面,正在催生新新人类——“稳一代”。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87.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有很多找工作“求稳”的青年。另一方面,“嫁人就嫁公务员”也已成许多女性的潜意识。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曾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称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要是丈母娘等外在因素再“怂恿”,年轻人恐怕只会坐实了“稳一代”——进取精神衰落、无所谓梦想和理想。

篇7:求稳弃难保持心态--高考保温期的备考策略

复习过程以课本为主,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开展复习,不能脱离课本仅凭某本参考资料复习。事实上,教材是复习中可利用最有效的资源教材是提高复习效率最佳的“捷径”,回归教材切实夯实基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深化对“双基”掌握和运用,激活教材知识。

2.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网络,复习过程尽量以知识体系为主,把同一知识体系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复习。努力做到知识系统化。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取和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站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高度上来认识数学问题。

策略二、加强对高考命题和“考试说明”的研究。

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课改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高考题一般来源于几个方面:

(1)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

(2)历届高考题成为新高考题的借鉴,特别是全国题,它的发展变化在各省市命题中起引领作用;

(3)课本与课程标准的交集成为新高考题的创生地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理念、新内容对命题者的影响。

策略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

2.控制好教学要求的深度,正确定位;

(1)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定位):先做后批再讲;

(2)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要求(定位):重视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达到纠错、深究的功能,用好题组教学。

策略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1.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

3.努力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4.教会学生应试的常识与复习的方法。

<<<返回目录

高考前怎么高效备考

钻研题型示例,了解命题原则,规范答题过程。题型示例可以说是考试说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所给出的例题往往都是历年来的高考经典题目。对于这些题目,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透命题人给出的解析,力争弄清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把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另外,高考阅卷中常见的失分原因——解题步骤省略或不规范,也可以通过研究题型示例解决。我们在研读题型示例中的大题或者解答题时,要着重注意一下解题步骤应该怎样写,哪里要详细写,哪里可以省略。我们平时模拟考试阅卷一般没有高考那么严格,这些易丢分的细节很难被我们发觉,那么在研读考试说明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好好把握这一“捡分”机会。

<<<返回目录

高考备考期饮食要注意什么

适度加餐,维持良好体力和脑力。

如果考生餐后经常昏昏欲睡,两个小时精神不振,那么可以午餐时先吃半碗蔬菜,然后蔬菜一口、肉类一口、主食一口这样轮着吃,白米饭白馒头等稍微减量。这样血糖上升速度减慢,餐后就不太容易困倦。同时,可以携带一瓶甜豆浆、甜牛奶等,在两小时后精神不好的时候用来提升血糖,能保证三个小时中精神饱满。

保证夜间睡眠良好,第二天充分恢复精力,发挥思维效率。

晚上不要吃得太油腻,以免影响到睡眠质量。建议晚上吃些绿叶蔬菜和豆制品,其中的钙镁元素有利于稳定情绪。晚间可以适当走路放松,降低大脑兴奋性,有利于顺利入眠。千万不要熬夜复习,考前一天再突击,除了让考生更疲劳更紧张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篇8:高考备考策略

化学临考复习首先要回归课本,然后要注意“四忌”。

一忌手忙脚乱。临考前,考生们可能会心慌意乱,总感觉自己备考不足。这时,千万别慌,要沉下心把近3年高考试卷和最近3次大型模拟考试试卷拿出来,将错题按照题型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制定复习计划。

二忌泛泛读书。要牢记最近几年高考热点知识,关注社会、科技、生活中的一些热点化学知识,把课本上的重点实验及操作方法、方程式看一下,回顾错题本。

三忌盲目地大量做题。现在大量做题并不能使成绩大幅提高,反而会挤占知识点的复习总结时间。而且,临近高考时出版的一些资料编写得比较粗糙,有错题或者错误答案,会干扰考生。

篇9: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理性。语文考试和语文学习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周国平老师对语文阅读中的标准答案说不,可以理解;因为那是站在读者解读的角度。但是,只要是考试,就一定有答案或评分标准。大家读《红楼梦》最后对其主题的理解是一致的,那很可怕;但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没有答案,怎么说都更可怕。

高考的答案什么样?一般是从问题的指向和限制出发,通过给定的信息来全面、清晰、条理、准确地阐明观点。核心是“理性”,而不是文学化、生活化的个性甚至任性。因此,逻辑严密、清晰、精炼、规范的回答是首选。并且,语文考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思维和品质。所以,无论是“考试”还是“语文”的本质属性都主要是“理性”。

2、务实。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虽然不算多(浙江省24个考题),但是每个考题(往往1—2个考点)的知识含量却惊人。如浙江卷第1题(字音字形)需要准备多少?文学阅读会考哪个文学类型、哪种风格,哪个国家、那个时期、哪篇文章?所以,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扎扎实实去落实——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3、精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题考到了“点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送王昌龄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2分)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那么,课本中的“点染”一个小知识点是否要精细理解和掌握呢?

二、备考方针

(一)三大任务

1、夯实基础。例如文言文阅读板块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之、其、而、以、何、乎、乃、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直译,字字落实,通顺无语病),断句(明大意,抓标志),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理解该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明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技巧。这些都需要回归课本以及通过大量课外练习来落实。

2、构建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知识体、知识系、知识网”构建知识体系。如小说欣赏图谱(要素):

(1)核心层——主题;

(2)内容显示层—人物、环节、情节;

(3)形式语言层——叙述、情感(节制)、结构、虚构。

三个层由外而内嵌套,每一个要素还有若干的分支。如“叙述”包括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叙述速度等,“叙述角度”又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3、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一是“熟练”,二是“解题技巧”。在考点确定的前提下,解题是有一定规律的,也需要一些术语。另外,从阅卷实际出发,这也是必须要训练的。

(二)三大角色

1、解题者。这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解题者需要遵循认知规律,尊重知识本身,尊重试题的考察目的和命题逻辑;并准确、清晰、精炼地作答。

2、命题者。学生还要成为“命题者”,即站在命题者的视角去审视、揣摩整张试卷及每一道题、每一条答案以及其文字表述和评分要求。思考命题者的考察目的、命题方向、语料选择、问题指向、陷阱布局、分数设置、答案逻辑、答案表述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条件的可以参考往届高考试题试着命制试题和答案,并比较、揣摩命题者与自己的命题异同。

3、阅卷者。学生应从阅卷者的临场体验和实际出发,从对方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答题情况,找到失分的可能原因,完善自己的答案。比如评分标准(采分点、赋分原则与方法等)、批阅方法与节奏、阅卷感受与好恶(特别是作文)等,做到对症下药,精准答题。

(三)三大抓手

1、《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该书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高考语文知识。且每年都进行修订和调整,具有一定的时鲜性。最为可贵的是该书不是以试题(特别是解题技巧总结)为本位,而是以语文知识为本位,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正道。

2、课堂统一的复习资料。这是和老师、同学保持一致。统一使用一套资料,能够确保复习的内在逻辑及轨迹一致,防止知识遗漏、顾此失彼和摇摆不定。

3、近年高考真题和本省市的当年模拟题。首选是高考真题,因为有质量保证。另外,时鲜的各地区、联盟模拟题也可以作为适当的参考,看看其他地方是如何理解本年度高考的,以弥补自己的复习盲点。

(四)三大行动

1、多记。语文知识浩如烟海、细致入微,不多记怎么行?每天都要记忆,而且要反复记忆。文科大都如此,这是基本功,如英语记单词一样。如字音字形、成语俗语、文学常识、文言词汇、名句默写、作文素材等。

2、多读。语文的阅读量决定了语文的水平。语文考试早已不是以考知识为主了,能力的获得必须以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为保障。各种类型的文章都要阅读,时鲜的文章也要阅读。如实用类(自然、社科)、论述类、文学类(四大文学样式)作品,时事政治、文化科技类文章,适当的其他学科书籍也可阅读(如历史、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经典著作或文章)等。

3、多写。高三一定是多写(高一高二另论),因为每月的月考作文就必写。还有大量的练笔。阅读要打破学科界限,写作要规范操作,切记“作文不是创作,也不是问答题。”既然是考试,就有要求和等级。高考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是斗智、斗勇、斗才的事。

三、复习方略

(一)三大备考意识

1、从难。每年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我们无法预测下一年是易是难。上一年易不等于下一年难,反之亦然。命题的不可知和不可预测因素太多,任何碰运气和押宝的复习思想都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因此建议选“从难”。另外,近年高考(特别是一本)命题比较注重区分度,应引起关注。再者,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考试区分度不高。所以,如果想拿高分,解决难题是至关重要的。

2、从实。如前所述,一年时间里,语文这种积累型、素质型的学科更要扎扎实实去复习,不得半点偷懒、马虎。

3、从细。因为语文考试区分度不大,所以要想拿高分,只能在细微处比对手做得更好,更到位。

(二)三大复习路径

1、研究。首先是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方向和着力点。包括考试说明、历年考题、考试信息和考情研究。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信息(不是只有老师关注)。高三教师往往会接受有关培训,最好学生也能获取相关信息。《考试研究》、《浙江考试》(浙江省)、《语文学习》(高考专刊)等可以参考。

2、练习。这一年就是不断练习。需要指出的是,练习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练习不是为了评价谁高谁低。这一点积极心态是要的。所以说,错题本啊、标记啊、试卷(练习)整理啊等都要做好。

3、巩固。巩固是争取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是为了更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将有关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即我接受这样的认知内容、认知方法和认知路径。这才是学习,或者说这才是高三复习的真谛。

(三)三大解题思路

1、全面。语文答题最常见的失分原因是答不全。为什么答不全?可能是知识掌握不完整、不扎实,知识体系不严密,认知思维不系统,解题思路清晰,语言表述不规范、精炼。表面是相关知识不会,但背后往往是认知不清,是对该问题的本质没有完全掌握,任何操作问题最终都可能是理解问题。

2、清晰。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是在认知、思维和表述三方面。条理清晰是解题必备技巧,平时加强思维和表述训练,特别是口语表述训练。

3、规范。无论从答题者、命题者还是阅卷者的角度,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减少失分中最容易被忽略地方,当然还是高手和低手的区别所在。细节决定成败嘛。

(四)三大温馨提醒

1、对自己要求严一点。语文不易拉开分数,拉开了就不易追上。所以,如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2、每天进步几小步。迈小步,不停步;有积累就有收获。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抱有太多功利的思想。即使今天学习的语文知识没有考到或用到,今后也许会用到;也许十年,也许五十年后;此生用不到,下辈子(传之后代子孙)也许能用到。这是文化及其媒介的力量。

3、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失败者往往倒在离成功不远的路上。没有参加完高考就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能轻言放弃。成功者往往是坚持不懈做一件事的人;也许他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一定是最清醒、最执着的。

四、成长因子

高三不是人生的开始,也不是人生的结束,它只是你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高中不是人生的入口,也不是出口。既然选择了高中,就注定要不断负重前行。因此,“成长”是青春的核心主题,也是这一年的所有收获。那么,“成长”会包含哪些重要因素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三个因素我觉得很重要。

1、测试。高三一年,测试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向我们走来。以平常心对待,无论难易,无论苦辛,积极对待,认真准备,待考如常,这也是高考要求的素质,平和、正常地发挥你的水平。因为未来人生还会有无数的“测试”等着你,而且往往都是你不曾遇到过的。要不悲不喜,因为测试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2、完善。测试是为了完善自己,测试只是过程或者开始,完善才是目的和结果。需要及时改进,巩固练习,内化接受。

上一篇:《走进法律》教案设计下一篇:草稿 2011年河渠希望小学少年军校学校简介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