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2024-05-13

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精选8篇)

篇1: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企业资源规划ERP》

第一次课程作业

姓 名:

班 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1班

日 期:2014/3/10

我国ERP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形成。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与企业协同等方面。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资源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基础上,通过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全面、合理、系统地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和人员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什么是ERP ERP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由美国企业界首先提出并应用,其核心内容是计划(Planning)。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对ERP定义如下: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随着ERP由概念层次逐渐地被国内的软件厂商通过软件来实践,特别是融入了“管理实施”概念之后,Garter Group给ERP所下的定义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被完全更新了:

1)ERP不只是―个软件系统,而是―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渐段其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至了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3)从软件系统的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

用,可以支持跨平台的多组织的应用,并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

二、我国ERP应用现状

从1981年中国引进第一套MRPII软件开始,ERP在我国已经应用了30多年。进入21世纪,科技部提出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有些早前应用MRPII的企业也正在升级使用ERP,以使其功能更加完整、强大,提高集成化程度。在这一阶段,只想能力需求计划扩展,把生产车间计划、销售、财务导入ERP系统,基本形成闭环MRP,或者已经形成MRPII或ERP。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软件发开的迅速发展和ERP市场的深入开发,我国已经能过自主研发ERP系统,其中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的软件厂商已达到十多家

(一)ERP市场状况。目前,国内外的ERP系统数量繁多,国外著名的ERP软件公司有:SAP、ORACLE、ROSS、People—Soft、SSA、ASW和QAD等,国内的有用友、金蝶、金思维、浪潮通软、深圳天思、神州数码、台湾鼎新电脑等。在中国市场中,国内管理软件销售收入已经超过国外软件,而且国内软件总收入,尤其是以用友为代表的重点国内品牌市场份额都大幅超越国外软件总体收入和SAP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市场份额。

(二)ERP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就目前我国所出现的ERP实施成功率低、ERP市场混乱、缺乏信息技术应用人员、ERP应用不成熟、管理咨询不足、用户企业满意度不高、安全问题突出等诸多问题,不仅需要ERP软件商进行更适合我国国情的ERP软件的研发与上线工作,还需要增加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应用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ERP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在很长时间后才能体现ERP的价值。因此实施ERP项目,企业应当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实施ERP。首先企业高层要充分认识到ERP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整个系统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调动下属至整个公司的员工积极性,对ERP系统的应用其推进作用。其次将ERP的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结合起来,使ERP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ERP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近30年来,ERP在国内发展经历了MRP II的初步应用、ERP推广应

用、ERP产业创始、ERP深入研究、ERP产业茁壮发展等几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加之管理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进—步融合,ERP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未来的ERP将会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及更强的功能。随着国家863计划对ERP的支持,国内ERP发展逐渐迅速起来,但与国外相比较,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中国国情、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国内ERP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本土品牌ERP公司的崛起。从近几年看,用友、金蝶、浪潮等几家国内较大的ERP公司对国外的SAP、Oracle等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凭借在设计上更适合国内企业以及在实施和服务方面的优势,用友、浪潮等大的ERP公司迅速占领国内一部市场。

2、与SOA的结合。早在两年前,用友、浪潮、金蝶等ERP公司都发布了基于SOA构架的ERP产品。在新的构架下,业务功能、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另外一个方面。SOA构架能让用户的ERP系统更加的灵活,实施的成本更低。

3、与先进的管理思想进一步交融,增强其适应性。未来的ERP将会在继承当前ERP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最新的先进管理思想或模式,如敏捷制造与敏捷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精良生产管理模式、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协同管理模式、跨企业的协伺项目管理模式等,并将其管理思想与ERP业务处理模式结合。此外,应与不同国情的管理模式相适应,例如针对中国这样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型ERP管理模式,如基于主动动态成本控制的ERP管理模式、基于时间成本双主线的ERP管理模式、基于资金流模型的ERP管理模式等。

4、运用各种前沿技术,迅速向网络化,互联网办公模式靠拢。基于Internet的ERP将融合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及Internet技术,在全新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上,基于WEB的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资源整合、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跨企业物流网络管理、代理商和分销商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使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成为可能。此外,JAVA技术和面向Internet的数据库技术将使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安全性和扩展性,使企业的应用从原有的办公室桌面,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的计算机、终端,甚至移

动电话、PDA、信息家电等新型的终端产品,实现前端办公室,商务智能、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应用。

四、总结

ERP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方面的主流软件,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并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得力工具,同时越来越多的ERP软件开发公司和实施顾问公司的成立,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级顾问,这些都为ERP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纵观ERP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历程,有喜有忧,但前景乐观,未来将成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必要工具。加快企业体制改革,深化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加强职工信息化知识培训,增强企业领导层管理水平和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力度等都是提高ERP在我国企业推广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篇2: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国际经济的竞争,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本土市场的国际化,也导致中国企业不得不主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进行国际化运作的管理。当今,企业信息化大行其道,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占国内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想展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以即使在目前中国企业实施ERP成功率并不高的前提下,实施ERP仍然是大势所趋。

随着国际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的今天,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借贷融资困难、大企业或许能顺利度过难关,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90%的中小型企业如何实施ERP项目,为企业发展,完成企业管理革命的转变?

就在目前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实施ERP,ERP应用的合理利用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怎么样的利益。一些上ERP项目失败的企业在思考、ERP厂商在思考,我也思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ERP应用、经济环境、趋势分析、发展

一.中小企业现状与启示

自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缓、人民币升值、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导致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如订单减少,销售收入锐减,库存产品积压,成本大幅增加,利润快速下降。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必然导致融资困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停产、歇业、关闭的企业占了很大一部份。行业内,制造业受影响尤甚;而以自主品牌为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注重开拓国内市场的情况明显要好。

自2009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企业订单逐渐增多,形势开始趋好。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企业在如下几方面得到启示:必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商务模式的创新,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路线;必须从为别人代工发展到做自己品牌,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必须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更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和供应链整合降低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重塑企业,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路。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ERP应用现状

按照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将职工人数在300~2000人,销售额在3000万~3亿,资产总额在4000万~4亿的企业,称为中小型工业企业(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项指标的下限,其余为小型企业)。

按照这一标准,中小型工业企业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即销售额在500万以下(几十人~100人)的企业,或称为初创型企业。

这类企业还未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市场尚不稳定,生产经营流程也不规范,管理粗放,基本处于人治阶段,信息化意识薄弱,尚无信息化应用或仅有少数企业拥有单元应用(如工资管理、库存管理等)。

第二层次:即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到几千万(100人~200人)的企业,或称为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已基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市场亟须扩大,产品亟须改进升级,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正由人治过渡到法治(部门职能逐渐清晰,岗位职责走向明确),管理亟须规范;信息化普遍涉足单元应用,但缺乏人才、技术、资金,不愿意投资十几~几十万建立独立的ERP系统,但信息化意识普遍比初创型企业强。

2011年随机挑选了62家销售额在500万~1亿的企业进行调研,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使用情况

已经使用的和正在实施管理信息化的36家,占调研企业总数的56.4% 未使用的27家,占调研企业总数的43.6%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内容的需求

希望使用采购、销售、库存(进销存)软件的42家,占调研企业总数的67.7% 希望使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8家,占调研企业总数的12.9%

希望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含工资管理)软件的5家,占调研企业总数的8.1% 希望使用其它管理软件的7家,占调研总数的11.3%

——这一层次的企业中,普遍缺乏覆盖物流、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财务与成本管理的较完整的ERP系统。

第三层次:即销售额在1亿~3亿的企业,即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

这类企业已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大部分企业已拥有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品牌,市场营销渠道已经建立,生产经营已入轨道,管理已从人治阶段过渡到法治阶段(部门职能清晰、岗位责任明确,ISO标准基本贯彻)、信息化意识较到位。根据珠三角的调研,90%以上的企业建有独立的网站和单元信息化应用。3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ERP系统,这类企业的ERP呈现如下特点:

1.基本采用国产品牌软件。头些年采用定制开发的较多,这几年大多采用成熟软件+适量的个性化开发。国产品牌ERP在这一层次已基本一统天下

2.应用面不平衡。

3.应用效果好的企业,基本都是企业老总重视,把ERP应用作为企业基础建设来抓,做到资金上年年有投入,不仅投入硬件,而且偏重软件;不仅投入产品购买,而且投入应用维护;企业有自己的技术队伍(2-3人),或者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软硬件服务商采用外包办法签署长期服务合同。企业从信息化产生的效益中尝到了甜头,使信息化真正融合到生产经营管理中,成为企业成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仅有单元应用的中型企业,建议从单元应用过渡到较完整的ERP应用。可以先拉通物流(进销存)到生产制造这条线,解决交货期控制,降低库存,减少采购成本,提高质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实施人力资源、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块,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集成。

2.对于已建立较完整ERP系统的企业,建议根据企业实际,向信息化应用的深度或广度发展。

3.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成长型企业(500万~几千万销售额)及初创型(500万销售规模以下)企业,——即通过租赁方式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中小企业由传统的向软件商购买软件产品,向咨询服务商购买服务转变

为向软件平台运营商购买产品和应用服务,企业本身不用建立局域网,不用再操心IT技术与人才问题,投资也会大大减少。4.借助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2010年,软件产业最热门的话题非云计算莫属,ERP产业也不例外。基于云计算的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我们预计在云计算的推动下,企业管理形态将日益优化,企业管理者身上的压力也将得以大大减轻。由于ERP是运行在协同和数据完备的基础之上,而云计算能够为其提供较完备的数据,因此,ERP在数据完备的基础上功能会有较大的提升,借助于这种提升会对ERP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怎样能够在这种新的条件下把过去某些可能想到但是做不到的解决方案加之付出实施成为现实等等。这种运维方式也是对ERP功能的延伸。5.重视培训,并贯穿始终。培训是一个老话题,可它却是目前ERP实施中最大的难题。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基于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而是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先进与落后,以及企业应用ERP与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必然关系。

三、结束语

总之,ERP的应用与企业实际出发。企业应把ERP的应用与企业创新及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ERP应用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创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规模分析中商情报网

2..徐晓飞.现代企业资源计划与管理(企业现代化新概念新技术及其应用)丛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2

3.刘姣。浅析ERP在我国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09)31。

篇3: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1 昆钢ERP项目的实践内容

昆钢ERP项目包括内容有:销售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 建设目标为:实现ERP基本框架;基本实现厂级以上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合成;培养昆钢的信息化骨干队伍。ERP的功能基本能够覆盖昆钢的整体业务流程和业务范围,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也是ERP系统的基本要求。随着物流的变化, 信息流及时变化, 同时驱动资金流的运转。所以整个过程中, ERP的功能又是也财务为核心的。

2 传统财务与ERP财务管理

*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只是模仿财务本身处理的过程, 是一个工具性的软件。而ERP系统则能及时、动态反应业务的情况, 支持标准成本, 支持全面概算, 和动态资金的控制, 并能摆脱人员大量算账的过程。

归根结底,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集成”, ERP以财务为核心的功能, 使财务决策、计划控制的管理职能直接面向物流, 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前移和动态控制。昆钢ERP财务系统的控制功能包括:财务系统集成控制;标准成本的控制;资金的控制和系统集成、分析、查询。

3 昆钢ERP项目财务成本管理实施内容

昆钢到现在为止ERP项目财务成本管理实施内容包括:

(1) SAP财务模块, 包含总帐模块、应收模块、应付模块、固定资产模块, 另外还实施了成本的部分功能。

(2) 完成FI模块与采购、销售、项目管理等模块的集成。公司存货采用物料号管理, 简化了与存货核算相关的一系列科目。成本核算主要使用了成本中心、启用功能范围, 简化了成本类科目的设计。

通过使用ERP系统, 使昆钢的整个财务管理有了重大的改进, 主要改进点为:

(1) 完成昆钢股份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调整, 股份公司由原来的二级核算模式转为一级核算模式。

(2) 完成了昆钢股份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化管理, 并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管理的集成, 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3) 完成昆钢控股集团下属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的统一, 其中既可以说是辅助核算工具的统一——采用了统一的软件系统, 也可以说是核算方式的统一——采用了统一的会计科目表以及统一的会计报表出具逻辑。

(4) 完成了整个昆钢内部公司层面的会计信息共享, 为高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下属单位信息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证。

ERP的使用, 通过引入一个管理软件, 引入一定的管理思想,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实现, 积累了大量的管理数据, 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 昆钢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ERP系统中自开发程序的性能问题

由于是第一次上ERP系统, 经验欠缺及项目工期太赶, 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部分根据业务流程进行定制开发或配置的“自开发程序”仅仅满足了功能要求, 以及满足了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 对性能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周到, 部分报表查询汇总很慢, 比如查询功能如下的ABAP代码中就有一些是没有考虑性能要求的, 这在后期使用中随着数据越来越多, 人工查找优化代码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例如 (以下源代码中部分不适合公开发表的敏感内容已用■■■进行屏蔽) :

类似以上这种有性能问题的ABAP源码在整个项目实施中的规模大致是十万行数量级的, 而且还在随着业务的变化不断变换演进, 靠人工进行优化, 就有限的人力及时间投入的话,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2 数据的问题

如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不能保证, 那么ERP系统的使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主要表现在数据及时性方面:因新老系统 (或手工) 并行的工作量大等原因, 业务数据不能及时进入系统,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不能正常月结对账, 最终使试运行期延长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3 流程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恢复到旧流程的风险和持续的流程改进, 在ERP推广小组离开后, 某些业务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自行改变标准流程;上线后流程显得越发重要, 但却容易忽视流程的持续改进。

4.4 技术的问题

技术是系统这个最终载体的基石, 如果各模块不能很好的整合到一起, 那么就很难协同工作;操作界面的繁琐也会影响到使用效率, 让用户感觉到新系统不方便, 产生厌烦感;数据量的猛增, 系统运行效率低, 让使用人员明显感到查询、处理时间过长, 或者运行不稳定, 影响工作, 也会使其产生厌烦感, 把系统当成包袱。

5 针对实施ERP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1) 针对ERP系统中自开发程序的性能问题, 经过多次论证及摸索实验后, 发现可以使用SQL分布式管理框架中的SQL分析器, 来对相关程序的部分SQL语句进行“半自动化”的性能分析, 辅助进行源代码性能调优, 大大提高了人员少、时间紧, 需要优化性能的代码量大的矛盾, 极大的提高了排查效率。该解决办法的大致操作步骤如下:

a.将疑似有问题的代码复制粘贴到“分析器”的“代码输入框”中, 进行语法及源代码查错, 如果有错误, 可以根据提示进行更改修正。

b.运行“预定执行计划”, 从返回的图形结果中, 分析找到影响性能的瓶颈因素加以处理, 如图1。

(2) 针对数据问题, 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数据准备计划和阶段数据的准备文档, 成立数据准备小组并统一数据准备标准, 尤其是需导入和分工准备的数据, 必须按标准操作, 保证数据的完整导入、核对。

(3) 针对流程问题, 必须持续流程的改进, 引导业务部门推动流程的标准化。

(4) 针对技术问题, 在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各流程之间的衔接, 考虑业务部门之间的接口, 尤其是一体化测试, 必须保证测试的是整套业务, 测试和运行中充分考虑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 考虑财务业务之间的接口。

6 结论

篇4: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关键词】ERP;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成本管理

一、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1.ERP的概念

ERP是由美国最早提出来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系统,通过ERP系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字化信息,将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和企业的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而确保更好的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对各项会计数据进行核算,根据核算的结查来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态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分析,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将ERP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效的确保了企业会计数据核算的速度,对企业财务预测和分析进一步优化,确保了企业财务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ERP系统,为企业财务预测工作提供了精确的、真实的、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外侧了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而且在ERP应用在财务管理中,有效的确保了企业财务预测工作中所依据的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通过信息数据的实时变化,确保了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动态变化及时掌握。经过ERP系统处理后的会计信息,不仅对企业的财务变化情况能够更精确的进行反映,而且还能够确保企业财务预测与现实状况中接近。另外,在ERP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时,还具有查询作用,企业管理者可以能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查询,从而为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决策的一体化,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效率。作为企业虚拟财务系统,ERP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企业运营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管理者进行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也能够根据运营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避免企业因此受到较大的损失。

二、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ERP系统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对企业会计数据进行记录、登记、核算、分析和预测,从而对企业财务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掌握。由于企业会计数据种类较多,所以在ERP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进行应用时,需要根据数据种类的不同进行相应模块的核算。通过ERP系统来对各项会计数据进行核算,然后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这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算所在,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在核算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和细致,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ERP系统通过汇总企业各项业务和其他模块的数据,然后对这些记录进行整理,有效的确保了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ERP系统在企业财务预算中的应用

日前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也引入了ERP系统。企业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企业财务预算是在企业财务计划实施要做好财务评估工作,然后再进行计划的实施。ERP在企业财务预算中进行应用,其主要以财务控制、预测和分析为主,在整个过程中更重视企业财务计划实施的调研阶段、计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及实施后的反馈情况。通过ERP系统,可以有效的确保企业预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确保企业每一步预算都能够更合理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利用ERP系统,企业可以从购买到投资、从销售到生产、从预算到损益等实施财务预算,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确保出多种预算方案,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ERP系统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通过对企业管理计划进行全面预算,从而在虚拟业务中进行计划的实施,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全面预算模式,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3.ERP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企业成本的最小化,这就需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通过ERP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进行应用,将成本会计管理、财务项目查询及项日获利情况都纳入到ERP系统中,对每一类定单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定单的实际成本进行结算,从而对项目标可行性进行确定。ERP系统同时还要与企业内部的系统进行联网,从而可以分析对比计划中的定单成本和实际成本,对企业的定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就需要ERP系统要制定一个计划成本方案,从而对企业项目成本进行核算,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并进下不对企业项目标获得情况及市场最新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将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预算,并进一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计划。

三、结束语

ERP作为一种新的企业资源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但当前我国在ERP系统实施的时间还较短,在系统的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并及时借鉴和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将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以使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更加美好的前景,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燕浅析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5)

篇5: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生意社3月14日讯

我国印染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课题,而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除了先进的设备仪器等硬件条件之外,先进的印染企业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印染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要求。而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代表了更为先进的方向,其中,典型的ERP系统在许多行业中已经被成熟的应用。特别指出的是,ERP系统在纺织生产和服装生产中也已成功的应用,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印染企业的ERP系统应用是大势所趋。

1.ERP系统在印染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1.ERP系统简述

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面向供需链的集成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软件为载体,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简要说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并最终实现对企业资源信息的管理。

ERP系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2]:第一层次即ERP管理系统,其作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层次是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各环节、各机台都纳入该系统;第三层次是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的,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

总的讲来,ERP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的管理系统。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对于供需链的控制。

1.2.印染企业ERP系统中的管理思想

深刻的理解ERP系统内在的管理思想是企业了解ERP,选择ERP,用好ERP的关键。尤其对于具备实施ERP系统条件的印染企业在开发实施ERP系统时,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注入ERP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紧密结合了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发出的ERP系统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时能减少企业调整适应的周期。

在ERP系统的IT外衣下,蕴含着长期积累和吸收的管理思想。[3]ERP系统不是程序开发、数据库链接和硬件网络等IT技术的简单组合,其正真的核心是基于IT技术手段所要实现的是对于企业所有资源的整合与控制。

现代印染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企业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趋势,二是企业组织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三是印染加工工艺流程长,工序多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四是印染企业多为外向型企业,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复杂。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印染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参数,需要频繁的信息交互。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交流不畅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提高效益,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由此,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快速平稳传递的需求是发展ERP系统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企业管理中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许多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即更为注重供应链的管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区。悉尼工商管理学院的DavidWalters的研究指出,供应链管理与需求链管理之间的联系相当脆弱,尤其是对于需求链的管理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ERP系统的建立,同时强调了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无疑更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1.3.ERP系统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当前,ERP系统已经逐渐由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小规模、传统产业转移,印染产业的上游纺织企业及下游服装企业都在ERP系统上有了成功的实践,ERP在印染行业中正处于应用推广阶段。

1.3.1.中、日、韩印染企业管理比较

中日韩三国的印染企业的生产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层次,三国的印染产品也各有特色。目前中国在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日韩企业在印染新产品的开发上却更为擅长。尤其要指出的是,日韩的印染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升级,而中国印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比较分析得出,三者的管理还有深层次的差异。

日本印染企业管理严谨而系统化。以日本PAKARGB印染公司为例,其厂房布局合理,采用自动库房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又使得产品摆放更为整齐。同时为了有效利用热源,高温高压染色机另外套上保温层,提高保温效果。不仅仅是严谨管理,日本印染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也十分突出。拥有百年历史的泷定名古屋株式会社在资料保存上也很有特色。该企业的资料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世界的流行面料(包括当时的中国纺织品样本),虽然时间久远,但资料中的布样摆放依然平整有序。

韩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普及化、实用化。数字化技术是韩国染整业技术领先的关键,韩国的印染企业中有针对化验室、生产车间使用的诸多数字化管理设备,最有特色的是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设备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正是以上的基础使得韩国印染企业实现了减员增效,同样一个日产10万米的印染厂在中国需要300左右的员工,而在韩国只需要100左右的员工,用人是中国同类企业的1/2~1/3左右。

中国印染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客观的说,许多印染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企业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浓厚,开发市场的意识薄弱,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6]中国的印染企业在企业管理的严谨化、系统化上还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单纯的以绩效管理作为管理手段往往存在很大的质量控制上的隐患。同样的情况下,韩国印染企业却在管理中推行员工收入与个人产量脱钩,避免因赶任务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上还达不到普及和实用的程度。

1.3.2.中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分析

目前中国的印染企业已经具备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实施ERP系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基础平台的ERP管理系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存在的差距较小。见诸报道[7-8]的深圳中冠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开发的“深中冠ERP系统”和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ERP管理系统都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增长。

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中国印染企业最大的不足在于管理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数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由此导致在信息化管理中不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印染产品生产的重演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的工艺参数有几十个之多,要将这些参数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之内,单纯的依靠人力是很困难的,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取而代之是必然的选择。

此外,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印染企业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上的某些不足。ERP系统作为信息交互的平台能使整个企业生产管理类似于一个供需链,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如果同时配备数字化的设备更能实现管理者对各类信息和数据参数的实时掌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生产方式,为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中国印染企业应用ERP系统的进展与前景

2.1.中国印染企业ERP系统开发的背景

中国的印染企业开发应用ERP系统主要是为了应对由于先进设备的快速增长与信息化严重滞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印染色彩的高要求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的矛盾;先进设备与技术参数的矛盾;印染装备技术快速扩展与管理能力提升缓慢的矛盾。

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是基于解决以上诸多矛盾的需求,而且ERP系统中各个模块化子系统能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2.印染企业ERP系统发展的各阶段

ERP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由调研开发ERP管理系统到整个系统运行自如,需要经过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阶段、MRP(Materialrequireplanning)阶段、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阶段、ERP阶段。

MIS阶段,企业需大量的采集原始数据,该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要具备查询和汇总等工作的功能。尽管MIS处于ERP的起始阶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不高,但该阶段是一切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ong-RueyDuh等对于台湾一家实施ABC管理系统进行ERP管理的纺织企业的长期观察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采集,ERP管理很难发挥实效。

MRP阶段,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管理,旨在借助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订单、库存的管理,满足企业根据订单展开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还能方便企业掌握物料需求信息和实际库存信息,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目标。

MRPⅡ阶段,在前一个MRP系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的管理,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功能。此外,还要将财务系统纳入该系统,在企业内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ERP阶段,该阶段高度整合前面各个阶段的功能,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ERP系统将企业内封闭的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对接,实现对整个供需链的全局控制,成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平台工具。

目前,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印染企业多数处于MRP与MRPⅡ阶段,一些规模型企业正处于向ERP系统过渡阶段,少数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系统管理。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顶级的印染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基于ERP系统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规模型企业正努力构建ERP系统,现有的MRPⅡ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也开始选择MRP或者MRPⅡ系统来进行企业管理。整个印染行业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上形成一个金

字塔模型,特别是底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层次的提高抬升了中国印染行业整体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2.3.印染企业ERP系统的发展前景

ERP系统是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以ERP系统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中一个具有指向意义的发展阶段。当然ERP系统除了主要的构成不变之外,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在2000年,ERP概念提出10年之后,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Group再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RPⅡ。ERPⅡ强调协同商务,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在同行业范围实现一体化和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企业可以提高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入,增加灵活性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ERPⅡ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我国印染行业的产业链完整,区域化集中优势明显,使得全行业在未来实施协同商务模式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此之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整个印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有更大的提升,实现以ERP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语

篇6:ERP应用分析案例分析答案

1、企业简介

某化工企业集团1994年是国内民爆器材的重点骨干企业,是省内同行龙头企业。公司销售网络健全,产品远销海外,深受国内外好评。因为企业的计算机比较少,但是逐步投入的PC也只能应对当时业务的增长,并且企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并且企业的生产规模收到限制。由于生产的过程比较复杂,手工操作会出现误差,导致企业的工作重复、周期长,客户的满意度低。

企业选择了ERP-PS生产制造系统后,促使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规模、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竞争力等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解决了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帮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效果。

2、项目背景

在ERP实施前,公司只有财务部门才使用财务软件管理,其他部门都是用手工管理(如采购、库存、生产、质检等)。企业投放的计算机较少,只能应对暂时的业务增长。缺乏统一的规划,系统之间网络不通,数据格式不同,部门之间不能互用,数据无法共享,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出现问题:

生产管理与计划的制定,对生产规模的壮大出现瓶颈,业务的增长企业的订单设定具体参数无法用简单的人工分解,无法解决整个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得生产过程中计划发生变更,造成一系列的延误和混乱。在仓储、质检方面也由于手工操作使得物料不统一,工作重复多、周期长、客户满意度下降。

措施:

篇7: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前面对ERP1的主要管理内容和应用流程都作了介绍,但是读者不难发现,在这些介绍中都是以一个管理职能为基础展开的。但是,真正体现ERP对于管理促进的特征是信息共享,几乎任何一个供应商在对企业进行ERP产品讲解时都会谈到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在财务和业务之间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也就达到了财务和业务的同步管理。所以本节内容就是想通过进一步分析ERP1中的各种管理内容的关联应用,一方面对信息共享进行一些解析,另外一方面也再次证明 ERP1做为实施ERP的第一步所具有的合理性。由于任何ERP产品都是十分庞大的,就像不可能将所有流程都进行一一介绍一样,也不可能将所有关联的信息共享应用进行介绍。在ERP1的范围内同样如此,所以这里选择一些最能表明财务业务同步管理的关联应用来进行解析。

1. 销售业务与财务的同步管理

在没有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中,所有业务管理之间的联系都是要通过各种单据的传递来实现的,这些单据是一种依据、一种证据、一种责任。为了这种依据、证据和责任,手工管理不得不呈现出一种低效率,这种低效率就是在对这些单据的等待、核实、汇总、分类、统计中形成的。所有的企业管理操作中不能没有依据、证据、责任,所以,这种低效率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在此,在ERP1的应用程度范围内,分析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三者之间是如何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达到销售业务与财务的同步管理。

首先在销售管理中其销售业务是从销售订单开始的,这里再重申一点,销售订单是ERP特有的概念,它与企业内的销售合同是完全不同的,它是ERP为了适合计算机应用而创立的一种形式。在企业的销售管理中,一旦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就相当于是确立了一项销售任务,当然销售合同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老客户或许仅仅是一个电话或传真的确认。不管它的形式是什么,总之是确认了一项销售任务。此时,在ERP的销售管理方式中,就是要将这项销售任务录入到销售订单之中,销售主管可以对这张销售订单进行审核,一旦审核完成,也就相当于确定了一种销售任务的依据、证据、责任。销售订单与合同的区别在于合同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种交易的约定,而销售订单是企业内部的一种销售任务全过程的记录,包括任务下达、执行和完成结果。如果每个销售合同就是一项销售任务的话,那么销售订单可以由销售合同自动产生。但是,销售管理中可以是几个销售合同构成一项销售任务,此时一个销售订单对应着几个销售合同。也可能一个销售合同会派生出若干项销售任务,此时,一个销售合同对应着几个销售订单。

在ERP中,一旦销售订单经过了审核,就相当于确定了一项销售任务,此时的信息共享体现在,所有与该项销售任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都看到这张销售订单,当然,信息共享绝对不是仅仅看一看,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才是共享。

身可以用销售订单直接产生发货单,而无须再重新填制发货单。

● 库存管理可以根据发货单直接生成销售出库单,无须重新填制销售出库单。

● 核算存货时可以直接根据销售出库单产生记账凭证,无须重新再做凭证。

● 销售发票开出时,可直接取用销售订单中的客户、品名、数量、价格。

● 可以根据销售发票自动产生记账凭证。

在ERP的财务管理中,由于财务根据记账凭证进行记账的过程也是自动完成的,所以销售出库自动产生的记账凭证也会自动记入相应的账簿,这个过程可以是实时的,此外,对于销售业务而言,所开发票同样可以用生成凭证的功能来自动生成凭证。由于生成凭证的时间可以是任意的,且可以一张单据生成一张凭证,也可以多张单据生成一张凭证,所以可以做到实时管理。即任何时候只要发生了销售业务,随时都能直接反映到财务账簿中。这在手工管理状态下是不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销售业务与财务同步管理的含义。这种同步管理,彻底改变了财务事后记账的传统方式,使财务能够发挥对业务的监控职能,使得管理者随时都能从企业效益的角度了解业务的进展。同步管理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由于凭证的生成是实时自动的,所以凭证的记录是细致而精准的,在系统中完全可以由凭证追溯到业务上,即可以由记账凭证追溯到销售订单,这在管理上体现为可以由管理指标的变化,追查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当然,销售信息的共享绝不只是在已经阐述的这些内容上。尽管不能一一列举,但有一点是必须要指出的,那就是当企业下一步实施ERP2以后,销售订单的共享在生产计划管理中是更加重要了,它是生产计划的依据、证据、责任。

2. 采购业务与财务同步管理

采购业务与销售业务一样可以做到与财务管理同步。采购管理同样是以采购订单为核心达到各相关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采购任务的下达反映在采购订单之中,采购任务的执行情况都可以围绕采购订单通过信息共享完整记录下来。采购订单与销售订单类似,也是ERP中特有的一种用来进行采购管理的形式。

一旦采购订单通过审批,就意味着采购任务已经明确,此时所有各相关部门都可以看到采购订单,并且可以直接引用采购订单中的数据,诸如供应商、品名、数量、价格等等。

● 可以通过采购订单直接生成到货单。

● 可以通过采购到货单直接生成采购入库单。

● 可以根据采购订单直接生成采购发票。

● 可以根据采购入库单直接生成记账凭证。

● 可以根据采购发票直接产生记账凭证。

这样的一些信息共享在手工管理状态下都是不能够做到的,这是ERP能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原因所在。同样其真正提高管理水平的地方仍然是实现了采购业务与财务的同步管理,实现了财务对采购业务的监控。

3. 精准的库存可用量共享

由于库存管理是整个企业物流状况集中表现的地方,所以库存管理中的信息与其他各管理业务共享就显得尤为突出,在此以库存物品的可用量为例,来说明库存管理与其他管理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关联应用。

一般在ERP软件中,都会有类似让ERP用户自己定义企业的可用量的公式设置。

可用量与四个因素相关,即现存量、冻结量、预计入库量、预计出库量。其中现存量和冻结量是一种固定状态,而预计入库量和预计出库量则是根据不同企业的管理要求自己进行选择设置。如果选择了出入库时都要做可用量检查,则在出入库的操作中就会自动给予提示和警示。显然这种库存管理的精确性在手工状态下是无法做到的。

该可用量用于销售管理业务时,用来检查是否可以立即进行交货,因为对于销售管理而言,很多时候都会遇到需要马上交货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往往意味着客户将收入送到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交货,对企业的机会损失是最大的。而如果盲目接单又交不了货,则企业信誉又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再则如果因为交了货而影响到其他订单的按时完成,这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这种时候显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知道一个准确的可用量,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该可用量用于采购时,显然能够明显地帮助采购人员控制采购数量,尽量避免重复或过剩采购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和浪费。当然对于采购的指导意义最终要等ERP2 实施以后,在生产计划生成的过程中,对于采购量的计算依据这个可用量来运算,此时才是可用量最能体现出对采购的作用之时。

此外从图3-10中也可以看出,本身可用量的计算公式中就是考虑了采购和销售的因素的,销售和采购都是使得可用量在一个时间段中成为动态数量的直接原因,这种动态就是实时管理最现实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最能体现ERP优越于手工的地方。

4. 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

前面在介绍ERP1的管理内容时阐述过一个观点,那就是“由于ERP的财务管理使得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彻底改变,或许给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但是,必须要清楚地看到,如果不实施ERP1,而仅仅是实施一个财务管理。那么,财务工作的效率是不会得到彻底改变的,此时的改变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些四则运算量的减少,其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尽管手工管理已经无法与之相比,然而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则还远远未能体现。惟有实施ERP1之后,通过与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了财务业务的同步管理,才是真正彻底改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指导作用。

财务对于业务信息的共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可以根据出入库单直接自动产生记账凭证,无须再输入凭证;

● 可以根据采购和销售发票直接自动产生记账凭证,无须再输入凭证;

● 可以同采购管理共享供应商信息,直接引用方便了应付款的管理;

★ 企业成功实施ERP的管理秘诀

★ 如何评价ERP实施的效果

★ 物流管理促使ERP变革

★ 如何评估ERP实施带来的隐性成本

★ “金蝶ERP实施顾问”专才班毕业典礼

★ 7s管理实施规定

★ 项目实施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

★ 狼王的对手管理寓言

★ 学校精致管理实施活动方案

篇8:erp软件应用现状分析

关键词:ERP,中小企业,应用,对策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背景环境下, 产品的种类、规格的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而客户 (消费者) 对于产品的质量、交货条件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在当前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商业环境下, 企业必须具备更快的市场反应能力, 必须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系统协作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传统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手段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即企业资源计划) , 作为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 正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条捷径。尽管ERP技术本身并非改变企业盈利状况的直接良药, 但如果运用得当, 很可能是改变企业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

随着ERP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意识到应用ERP管理手段的战略意义。尽管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存在着分歧, 但可以断定的是中小型企业作为商业大环境中的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 大都受制于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及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相对于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来说, 中小企业在启动ERP管理的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更多的潜在风险及不确定因素。

1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纵观制造型中小企业的ERP技术应用现状, 大体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的应用水平[1]:

1.1 基础应用层面

处于这一应用层面的企业尚未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 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整体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其ERP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财务、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应用。针对中小企业的ERP市场的软件行业门槛比较低, ERP软件开发商的技术良莠不齐, 如一些功能单一的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MIS系统都被称为ERP, 因此可供中小企业挑选的ERP软件颇多, 一般均可满足企业的需求。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实施的ERP技术都停留在基础应用的层面, 而涉及到ERP技术的高级应用, 如涉及到订单处理、货款接收, 以及其他一些较高级的顾客增值服务, 如在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方面的应用, 中小企业大都远远落后于大公司。

1.2 协同应用层面

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将ERP技术应用到生产运作管理的层次, 如MPS/MRP (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工具的协同使用, 可使企业做到销售和生产的同步化。MPS/MRP的核心功能是将外部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需求, 以解决企业的四大生产问题, 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需求什么。其原理是解决市场的多变性和生产的均衡性之间的矛盾, 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来增强企业计划控制的工具。在这一层面的应用中, 除了MPS/MRP的模块, 还需要有SOP (销售与运营计划) 、CRM (顾客关系管理) 等模块的协同运作, 才能真正通过库存控制管理和快速客户反应达到计划管理的目的。目前只有部分中小企业可达到这一层面的ERP应用。究其原因, 除了企业本身未能重视计划管理的作用外, 目前的ERP软件商也未能提供功能完善的产品, 因此制约了这一层次的ERP运用。

1.3 精益应用层面

ERP的应用处于精益管理层面的企业可以实现拉动式的生产, 围绕这一生产方式, 企业可进行精益化的管理, 譬如利用电子看板等工具对生产进行持续性的改善。除了生产现场方面的改进外, 企业进行ERP精益管理通常还需要整体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支持, 如将企业内的日常管理系统如OA (办公自动化) 、HR (人力资源) 与ERP相连, 将行政、公文审批流程与业务需求进行对接, 形成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 甚至将企业内部流程管理与企业外部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产业的对接, 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目前能推行ERP精益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仍是少之又少, 这不仅与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有关, 也与ERP软件市场的产品供给、产品质量等因素有关。

2 影响中小企业ERP运作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企业应用ERP绩效的因素大体包括管理因素、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 如表1所示, 它们的影响程度和转变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技术因素对ERP实施的效果影响最大, 转变的难度中等, 组织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中级, 同时较易转变, 环境因素对ERP的影响较小, 但转变的难度最大。

续上表

2.1 管理因素

管理是主体 (人) 通过客体 (对象) 来实现主体目的的一种活动, 管理因素应当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形式、管理手段等。现代管理活动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过程, 它需要管理主体依靠思想的灌输、感情的互动、制度的维系等多种形式来达成管理的目的。在中小企业中的管理人员, 尤其是企业领导者作为管理的主体, 又尤为重要。通常中小企业的人治色彩较为浓郁, 企业领导者对ERP的认知程度高低、是否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等因素将影响企业ERP的实施效果。其次, 管理流程涉及到管理的形式和手段, 也是制约中小企业成功应用ERP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流程问题一般包括物料流动未制度化、操作工艺未标准化、各部门间信息脱节等。最后, 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ERP的应用。ERP系统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 而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革新。ERP系统的实施不可避免会冲击企业原有的体制结构和责权制度[2], 若原有的管理制度不能获得相应的改善, 譬如企业最基本的进、销、存管理制度与ERP系统相抵触, 则导致ERP运行效率的低下。由于管理因素的掣肘作用, 目前中小企业对ERP的应用多处于基础应用层面。

2.2 组织因素

在企业组织当中, 组织因素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配合关系。组织是管理的对象, 是管理的客体, 它包括三个层面:组织的资源 (组织中的个体) 、组织的结构 (组织形成的群体) 和组织的文化 (组织形成的群体文化) 。首先, 企业员工的素质与ERP的成功推行有很大关系, 良好的员工素质, 如对新兴事物的接纳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将会对企业ERP的推行带来正面的影响。其次, 组织结构也是影响ERP运行的重要组织因素。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为纵向一体化的垂直领导职能方式, 这一信息沟通与传播方式与ERP所倡导的实现企业信息最大共享和最小冗余相悖, 所以即使企业形成了专门的ERP专项小组, 也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组织中各职能部门成员的抵触。此外,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形成的组织文化, 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形态和观念体系的总和, 对企业职工在ERP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协调和激励等作用, 因此对企业ERP的成功与失败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目前由于组织因素的影响, 多数中小企业对ERP的应用难以向更高级别迈进。

2.3 技术因素

与ERP技术相关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ERP软件技术开发商有关, 包括技术的安装、运行、维护和升级的难易程度, 如界面的友好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网络化[3]等;另一方面与技术的使用者, 包括企业内部外部员工对技术的建设与使用有关, 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对ERP的运行影响颇大。一般来说, 典型的制造型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 这些必备的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非常重要, 不仅涉及到实施过程中基本参数的选择, 而且数据库的静态与动态管理体系是ERP实施的直接载体[4], 因此决定了ERP运行的直接效果。目前由于技术因素, 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降低对ERP的应用层次, 譬如由于技术原因, 本可以进行精益层级管理的企业不得不仍然仅进行ERP协同层级的应用。

2.4 环境因素

影响ERP运行效果的环境因素分为行业内环境因素和行业外环境因素。所谓行业内环境因素, 即行业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力, 如行业的特性是劳动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 行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垄断程度和竞争性质, 以及行业中是否已具有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榜样, 或者供应链成员是否施加压力等。如沃尔玛要求其供应商采用条码技术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便加强供应链的整合, 出于供应链合作、竞争优势、销售渠道、顾客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考虑, 企业不得不提高ERP的施行水平。行业外环境是指来自行业外部的压力与动力, 如公共管理 (税收、行政管理等) 、政府干预、消费者的要求等外来力量对企业施行ERP的影响。

3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对策

3.1 采用渐进模式推行ERP的运作

由Davis提出的技术接受理论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简称TAM) 认为, 技术使用者对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认可的程度越高, 表明对技术的使用意向越高, 因而对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该模型自提出以来, 已被多方研究并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模型[5], 这一理论的实质是假设有用性和易用性对技术的使用具有正相关性, 从而可以推断出, 通过不断的逐步学习可以提高认知者对技术的有用性及技术的易用性的认知, 最终可以达到技术使用上的成功。

采用渐进模式在企业中推行ERP可得到技术接受理论的支持, 通过逐步学习的过程, 认知者对ERP技术的有用性及易用性的感知可获得逐步提高。ERP信息技术认知的获得是通过学习或经验而来, 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导入也应当遵守这一循序渐进的模式。在认知的初级阶段, 技术使用者的认知是不成熟的, 只能掌握一些初级的使用诀窍, 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未能与企业整体的商业流程相整合;当企业内部为新技术作了一定的准备, 即企业员工的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及企业内部的流程得到了利于ERP运作的优化重整, 企业才能开展ERP的管理。

按照这一螺旋上升式的运行机制, ERP启动的前提依次是:内部流程的重整、顾客关系的重新管理、物流业的跟进、重组外部的供应链。虽然按照这一渐变模式, 企业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ERP带来的效益, 但它们可以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调整战略的方式, 从而规避ERP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而且还可以逐步积聚用于投资的资金及人才, 保证最终的成功。

3.2 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ERP作为企业的重要IT资源, 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 更是一种从根本上体现管理者管理思想的管理模式。它的优势来自于在企业组织中传输、释放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完全代替人的决策, 因此信息的优势并非万能, 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而导致优势丧失, 不合理的企业文化因素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因素有可能会削弱它的价值。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长期的人治色彩浓郁, 上下级之间通常以非正式的交流居多, 在管理决策上也大都凭借主观性的实操经验;企业一般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纵向结构, 权限的多级分层使基层操作人员的决策能力、能动性有一定的欠缺, 不适合信息化的管理流程, 这对于基于ERP管理的电子供应链的构筑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 企业应当谋求在管理模式上创新, 对原有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重新界定。这些管理模式的创新表现在日常的管理流程中是:经理的控制职能应逐渐转换为企业的支持顾问职能, 领导者将更多的决策权力下放给下级员工, 其职能范围是作为业务的洞察者、策略的谋划者;日常的管理程序逐步精确化和数字化, 日常的管理决策逐步数据化和客观化, 如物料的流动形成制度化, 操作工艺形成标准化。

此外, 企业还应当成立一个跨职能部门的ERP项目小组, ERP的建设是一项涉及管理和技术的综合性工程, 讲求全体实施人员的密切配合, 这一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的做法将有利于ERP实施过程的信息协调与沟通。ERP项目小组负责制定计划的总体方案, 如资源的合理配置、政策的制定、各部门关系的协调等[6]。项目小组成员由企业内外有关的业务骨干、技术专家组成, 真正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便于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3.3 从长远规划上构筑ERP实施战略

ERP实施战略应当作为企业商业战略的补充, 因此, 从长远规划上构筑ERP战略具有特殊意义。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管理的局限性往往从一开始未能为其ERP战略的构筑制定一个长远的、正式的、系统的计划, 从而导致ERP计划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制定ERP计划之初, 企业首先要合理选择ERP战略的构筑模式, 其关键在于理性分析中小型企业的内外部商业环境。企业的外部商业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性、外部供应链成员等;而企业的内部商业环境包括: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产品的性质、所需的技术参数、对建立ERP战略的迫切程度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内外部商业环境因素, 企业才能对ERP战略的构筑模式进行合理规划。

其次, 企业要分别制定ERP计划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参照同行业中的较大型且管理较规范的企业, 进行定基瞄准 (benchmarking) 管理, 即在计划过程当中定时进行绩效评估, 查找差距并分析差距。

除此之外, 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运作计划也应当对ERP计划起支持作用, 营销策略、物流策略、财务策略、人力资源策略等都应为ERP的实施提供支持保障。其中物流策略和人力资源策略对ERP计划的影响较大, 譬如企业的物料编码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库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编码工作, 对于ERP的有序运作息息相关, 同时企业人才的培训工作也是ERP成功的有利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俊俊.ERP系统需要集成管理、全面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7 (11) :23-25.

[2]齐伟超.中小企业实施ERP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56) :45-46.

[3]刘雨博, 金振东.中小企业实施ERP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3) :56-57.

[4]蒋庆记等.浅谈影响ERP生产制造系统的技术因素[J].山东冶金, 2005 (3) :12-15.

[5]DAVIS F.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 (4) :89-91.

上一篇:读书笔记读后感300字下一篇:初中学校工会工作计划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