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推敲

2024-04-24

9推敲(精选6篇)

篇1:9推敲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生答:推敲)

1、首先请大家看一组词,谁能把它们都读正确?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如:吟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上这些词组,说一说《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学会了生字新词,掌握了故事大意,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叫做“走近”(板书)。但这还不够,读书还要“走进”(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贾岛的脚步,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他的求真、执着。板书:走进。

三、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请大家把书打开,50页上有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仪出示)师: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的叩响了朋友家的门。“咚咚咚……”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呀!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哪一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画面,你觉得用什么字好?(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夜深人静”;“惊醒。敲门声本来不是很响亮,不为大家所重视,而此刻它却能惊醒沉睡的小鸟,可见当时的静”。)

4、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2生读。

(你读出了月夜的宁静,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齐读,感受月夜的宁静和月色的美好。

5、贾岛月夜访友,可是不巧没有见着。眼前这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以诗赠友(这是事情的发生)

6、咱们班谁的朗读最好?请他来读读这首诗。

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在我们眼里,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可贾岛却还不满意。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四、只为一字,反复推敲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思考昨天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板书:反复推敲。

2、贾岛是一个用字极为严肃的人。再请大家默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他用字用词的认真与投入。

a.“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贾岛思考非常投入,一边想,一边还做着动作。

(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如果我把句子改成“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好不好?为什么?指名读。)

“吟哦”是什么意思?(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诵的是什么内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b.“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地很投入,进了城也不知道。

c.“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是那么地失态。(在如此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引得众人十分好笑。你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吗?)

d.“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韩愈的仪仗队来了,街上的人都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继续比比划划,还闯了进去。

3、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透彻,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的斟酌研究,反复掂量,就叫——“推敲”。

出示最后一节。齐读。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

五、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1、贾岛冲撞的是谁的仪仗队?认识韩愈吗?

师介绍:韩愈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的诗人,除诗歌外,论、说、传、记、杂文等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当时官居宰相一职,是个大官。

2、宰相大人的仪仗队一定很有声势,长安街上的行人、车辆都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仪仗队,而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用哪个字好。这一对比,贾岛对文字的讲究一展无遗。出示文字。)

3、“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怎么个“比划”?从这“比比划划”,“一边……一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4、同学们,专注地做某一件事,全然不顾自己所处的环境,做错了事,这样的事你听说过吗?在你的周围有发生过吗?学生交流。

而贾岛是在如此喧闹的长安街,在如此有气势有规模的仪仗队里,可见他是专注到了极致。指名读,齐读。

因为投入,贾岛(板书:冲撞仪仗)

六、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1、冲撞仪仗队后,贾岛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韩愈。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心里豁然开朗。请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七节。出示第七节。

2、“犹豫不决”什么意思?他犹豫不决的是什么?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情告诉韩愈,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做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 我昨天去拜访了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可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想来,觉得有一个用得不妥,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请大人指点指点。)

(b. 韩大人,昨天我深夜去拜访友人,虽然没有见着,可昨晚夜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可是我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似乎有点不妥,我正在考虑用“推”好还是“敲”好,就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4、当韩愈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可以看出我们的韩愈大人也(对用字十分讲究,精益求精。)

5、韩愈最后定“敲”字,理由有哪些呢?你能找出来吗? 学会交流。出示三点理由。

6、三个理由,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让贾岛再也不“犹豫不决”了。齐读。

7、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贾岛“连连点头”,最后(板书)“确定用敲”,有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七、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故事:在中国文坛上,流行这这样一句话:文人都似贾岛,那么社会上就会减少许多的铅字污染。关于贾岛推敲文字,老师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想听吗?贾岛还有个别称,叫苦吟诗人,他每次写完诗,都要苦苦吟诵,推敲用词。据辛问房的《唐才子传》称,贾岛每年在除夕守岁的时候,会拿出一年所作的诗,摆在案上,焚香叩拜。别人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先,拜父母,拜长辈,他却祭拜自己的诗作。这是他对精神,对文化的敬重,就是现在说的“敬业精神”。

八、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读书要“走进”去,还要会“走出”来。板书:走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课文已经学完了,在课一开始,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好笑。现在,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贾岛,我刚才说你是傻子,实在不应该,我没想到你是在推敲文字啊;贾岛,你的写作态度那么严肃,只为一个就认真地斟酌,我要向你学习;我以后也要想“苦吟诗人”贾岛一样,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总是听老师家长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也让他们学习贾岛……)

2、最后,严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出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就要像深秋的大树一样,主干清晰枝叶分明,又要像初春的鲜花一样,富有个性,艳丽夺目。多斟酌,勤推敲,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诱人,更讨人喜欢。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

把“推敲”的习惯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再读。板书设计: 9推敲 以诗赠友

贾岛 反复推敲 走近冲撞仪仗 走近确定用敲 走出

篇2:9推敲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意。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 李 凝 幽 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

2、简介韩愈:唐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

皎洁 妥帖 韩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拜访 幽居 即兴 吟哦(动作演示) 斟酌 宁静

五、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第三段:(第八自然段):讲“推敲”的引申义。

六、指导书写生字。

睡、驴、辆:左窄右宽。

篇3:精彩源于磨砺妙语来自推敲

第一,勤于学习,提升内涵素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体育教师要多看专业以外的文学作品,获取广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其次,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研读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等书籍,细致钻研教材,抓住教材的关键,把每个教学内容的技术要求、方法、原理提炼出关键词,用最简洁的语言讲准确、讲清楚、讲明白。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初次教学,如果教师照搬教材动作要领,这样讲解:“迅速移动降重心,两手掌根紧紧靠,手臂夹紧腕下压,两臂前伸插球下,击面对准飞来球,调整角度心理稳,蹬地提肩击球准,身体重心随球移。全身协调伴送球,稳稳当当把球垫。”那么学生听起来就费力,理解就费神,记忆就更费脑,练习起来就没有头绪,需要顾及的要点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不利于动作概念的记忆与动作练习。如果教师将动作要领提炼成“插、夹、抬、蹬”这四字口诀,学生记忆更易,动作练习有侧重,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第二,充分预设,精心准备语言。教学是动态的推进过程,可能会出现许多料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就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精心准备好应对的教学用语。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有团身不紧、两脚没有同时蹬地、没有低头、推手不及时等各种情况,教师事先就需要针对这些错误动作,分析其原因,提前思考好对策,备好教学用语。如出现滚动不自然的现象后,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练习认真,教师得表扬你,可惜滚动不自然,原因是腹部没有夹紧。如果你在腹部夹紧纸片团身滚,你将更精彩。”针对“滚歪了”的现象,教师可以这样点评:“你低头团身紧,所以你滚动很自然,但你滚歪了,原因是两腿没有同时均匀蹬地,建议你仔细体悟。”由于这些点评,针对性强,学生学练的有效性就会更高了。

第三,录音回放,微格分析语言。体育教学有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需要教师通过洪亮的语言来实现,但是不可忽略语言的轻重、快慢、高低起伏的变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如录音笔、摄像机等,将上课的语言,全程录音下来。然后运用定格、慢放的方式,逐字逐句进行整理记录,对教师的教学用语进行专题研究,微格分析。笔者曾参加常州市体育评优课,刚开始还对教学语言颇感自信,但将磨课摄像和语言记录后发现,一节40分钟的录像课,语言多达8000多字,且还有破句、病句,还有重复句。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分析不知道,一分析吓一跳。事后,运用此方法,在磨课中反复录音与回听,反复推敲所用语句,力求做到规范准确、简单扼要、抑扬顿挫,坚持练习不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用同行的话说,“孙老师的语言准确又精炼,还有鼓动性。”后来本人因此也获得了大市评优课一等奖。

第四,研读学生,语言贴近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要想粘住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儿童,研读儿童,熟知他们的接受水平,使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表达,既把要求讲准确、清楚,又要诙谐幽默,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水平一学生形象思维居主导的特征,宜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如讲解前滚翻要领,可以讲“小皮球,圆又圆,低头团身快又准”,让学生在学做“小皮球”的具体情境中愉悦学练。而对于水平二的学生,宜用挑战性的教学用语,如针对准备活动中前弓步和侧弓步,动作表现萎缩,不够力度的情况,教师可以用“迈开大步齐用力,一脚踏上‘钓鱼岛’”,巧用爱国情愫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高抬腿动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用“大腿抬抬高,手臂摇起来”,学生自然就兴奋起来。妙用比喻的方法,能将动作形象化,也能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练习蹲踞式起跑时,将起跑比喻成为“猫扑老鼠”;在器械体操时,将支撑摆比喻成“钟摆”;在练习投掷轻物时,将投掷垒球比喻成“甩鞭”等等,这些语言既形象又生动,不但容易使学生联想翩翩,而且还有助于快速掌握技术要领。

第五,自照镜子,综合运用手段。体育教学语言除了口头语言外,还包括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和哨音语言等。在教学中,这四种语言同等重要,必须合理全面地加以利用,不能厚此薄彼,独尊一式。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书面语言用的相对较少,而其他三种语言则经常运用。体育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顾一盼,一颦一笑,学生立即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些就是体态语言。建议教师自照镜子,练习体态语言。从第三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反复观察、研究、发现问题,便于对照问题,及时纠正,逐渐养成良好的“台风”。

篇4:三教《推敲》费“推敲”

一教《推敲》,照本宣科教教材

投影: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师:同学们,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里是用“推”好呢,还是“敲”好。

(生略)

师:大散文家韩愈又是如何推敲的呢?

(生读文中语句)

师:韩愈的话里讲了几层含义呢?

生:一是敲比推有礼貌;二是敲字反衬出了月夜的宁静。

……

反思:听课的教师课后跟我讲:经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是读懂了课文,懂得了用“敲”比“推”要好的原因,但也仅此而已。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要读懂语言文字,更要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斟词酌句的语言推敲方法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习作练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这样照本宣科能达到“教会”的目的吗?列宁说过:理论需要大量的经验支撑。于是,就有了如下二教《推敲》。

二教《推敲》,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在实施了上述教学流程之后,投影出示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推敲诗词文句的故事吗?

生1:我在一本书上读过,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山不同”,后来感觉重复,就将第二句修改为“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一来更像诗了。

生2:齐己写过一首《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说,既然是数枝开,说明不早啦,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很高兴。

……

师:是啊,古人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由刚才的几个故事,我们可以感觉到:精心推敲字句,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语意,可以更加生动的描形摹像,将文章写得更好更精彩。

某某同学周末在家里写日记,也认真推敲起来,我们帮一帮她?

投影出示:表弟一甩手,一片瓦从他手心里飞出去,在河面上连跳了几跳,落在了对岸,河面上顿时(漾 荡)起了几个(圆圈 圆晕)。

……

反思:教研组的教师感觉这个片断还比较精彩。第一,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借助丰富的语言案例形成语言概念的过程。第二,课外阅读的积累也给学生增添了相当丰富的语言案例,但只有经过课堂上教师类似于这种处理,学生才会学会归纳,从而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第三,理解和运用是一块硬币的正反面,理解后运用,运用中理解,语言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教《推敲》,教材不仅仅是一个例子

疏通课文之后,投影出示北师大版的《推敲》,引导学生细读,再跟我们手中的苏教版《推敲》比较,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苏教版写得好。比如,贾岛推敲的这句出自什么诗,他是怎么写这首诗的,这个背景的交代很有必要,否则是用“推”好还是“敲”好的推敲也没有必要了。

生2:我同意。“无礼和尚,往哪里冲?”像这样的话,如果是一般官员的差人说的,我相信,但竟然是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的差人说的,我不信。我认为韩愈平时肯定会教育差人要礼貌待人。

生3:我不同意生2的说法。旧社会当差的常常会狗仗人势,对老百姓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也是正常的。韩愈再是大文学家,但毕竟是一个大官,手下人飞扬跋扈也是可能的,所以北师大版写得更像旧社会。

生4:苏教版写出了韩愈选“敲”的原因,我们一读,就能知道他是如何推敲词句的。

生5:是啊,“贾岛知道韩愈是有名的文学家,听了韩愈的话,自己思量一番,果然觉得‘敲’更有韵味,于是采用了韩愈的意见。”这种写法,让人感觉贾岛很有点崇拜权威的意思,至少有种人云亦云的嫌疑。所以,有必要将韩愈的思考写出来,有理有据嘛。

……

反思:教材既然不仅仅是一个例子,那么,它就应该担负着完成语文教学总目标的使命,肩负着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任,肩负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基的任务。“例子”最终是为“目标”服务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样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是核心目标,“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途径。

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教材只是一个识记和接受的过程,而用教材教是一个领悟、探究、生成的过程,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吃透课标和教材,充分尊重教材,理解编辑意图,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引领学生多元理解与思维,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5:五年级上册9《推敲》(模版)

推敲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避让 闯进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犹豫不决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能将这种推敲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今后自己习作、遣词造句时养成推敲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指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贾岛的资料。3.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四、教学评价设计

《推敲》这篇课文是一则“文学典故”,因此教学本课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推敲的故事,还有让他们懂得它现在的意思和用法。教学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了解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明白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算难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推敲,因为推敲是一种习惯,一种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次“推敲”的训练点:

第一次,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摸”字用法的精当,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第二次,是在学习韩愈跟贾岛的对话时,指导学生加入提示语,不仅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而且也巧妙体现写作方法的引导。

第三次,是课后练习中三组词语的推敲。在学生确实体会好贾岛的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贾岛这种良好的习惯并引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正所谓学以致用嘛!

第四次,主要抓住两个板块进行读的指导,第一次读书指导是在第二自然段中,引导学生体会月夜的宁静,读出寂静的感觉。第二次读书是指导通过加入提示语的方法,引导学生

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读好贾岛和韩愈之间的对话。

五、课时 :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做做推和、敲的动作,提问你认为“推”是什么?(板书:推)大家比划比划。“敲”是什么?(板书:敲)大家也比划比划。这两个字合成“推敲”,这个词不再是那两个动作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什么由来呢?让我们从第9课《推敲》这篇课文里寻找答案(板书:9)„„

[设计意图:由趣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词

出示词语,指名读,其他学生或教师纠正字音

推敲 和尚 沉睡 骑驴 礼貌 街道 避让 闯进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2)学生接龙读课文。出示段落: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观察月夜僧推门的插图,提问:

1图中有哪些景物?给你什么感觉?

2、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段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给你怎样的感受?

出示段落: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骑驴推敲图提问:

贾岛在干什么?神情如何?该如何读下面的文章? 过度引读误闯仪仗队的贾岛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韩愈 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 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过度,引读两个诗人斟酌的结果是: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四个场景的内容。(1)(2)(3)(4)

(4)、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尝试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找两三名同学)(5)、小结讲故事的方法

1、抓住故事里的人物。

2、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讲。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段,谁来说说,怎么分段的?并说说段意。

2、谁再说说第二段的段意。又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扼要板书:

提示:按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层: 以诗赠友(发生)反复斟酌(发展)(高潮)确定用“敲”(结局)

(四)、精读感悟贾岛的精神

1、自学提示:贾岛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说说你的理由。在文章中划出关键词句,谈谈你的感悟。

交流汇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从中体现贾岛什么精神?

2、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贾岛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能结合一个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么?(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1)、知道仪仗队是怎么回事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上就是古代官员的仪仗队。

(2)、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3)、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学到这里,你又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4)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课文的能力;以读促悟,以演促悟,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加深领悟]

3、文末韩愈的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你的理解。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

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五)、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小结推敲方法:

(1)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3)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2、学以致用

(1)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2)我来推敲推敲:

●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说:“六元一件,十元两件!”

●老爷爷跌倒了,他艰难地移动着身体。这时,陈老师看见了,走下楼梯,来到老爷爷身旁,把老爷爷轻轻地拉了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式朗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推敲词句的习惯。]

(六)、作业

1、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七、板书设计: 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严肃认真

八、反思:

1、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2、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3、建议:一定要求学生预习到位,认真填写预习单。附件:

预习卡

预习任务

1、默读课文划出拿不准的字,理解不了的词语标记出来。借助工具书处理。

2、读第二遍试着概括自然段的大意。

3、读第三遍划出你喜欢的句段,并说说理由。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4、大声朗读二遍课文。

5、收集关于贾岛和韩愈的相关资料。了解“仪仗队”。预习检测

1、注音

皎()洁 好()人 妥()帖 簇()拥 斟()酌()莽()撞 差()人 宽恕()

2、理解词语

拜访: 皎洁: 即兴: 吟哦: 簇拥 : 斟酌: 宽恕: 犹豫不决: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四个场景的内容。

(1)(2)(3)(4)

4、预习了本文,我被贾岛 的精神感动了。

篇6:五年级组语文教案 9推敲2

五年级组语文教案 9推敲2(初稿)

学科 语文 (第 九 册) 主备教师 郭  哲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五年级语 文老师 课题 9推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师:导学法 生: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研讨赏析。 (一)研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的这首中描写的情景呢? 3、指导看图。同时指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多美的月夜啊!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来形容?(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6、小结:贾岛深夜访李凝不遇,但却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现款读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色。 7、访友不遇,写诗相赠。这就是故事的发生。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画出写贾岛反复推敲的句子。 2、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着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贾岛严谨的治学态度。) 3、“即兴”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即时”替代? 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交流,明确: “即兴”是乘着兴致做事,而“即时”指在恰当的时候做事,因此不能替代。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三)研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入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是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4、小结:贾岛不知不觉了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正好遇到了也是诗人的韩愈。故事进入了高潮。 (四)研读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出示: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讨论:能不能用“安静”替换。 4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理由充分,贾岛连连点头。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指导复述课文。 1、要想讲好这个,先得把课文读熟。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中呈现当时的画面。 2、学生练读课文。 3、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课文。 四、课堂小结。 1、说说“推敲”的意思。 2、从贾岛推敲一个字的故中,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设计 贾岛认为用“敲”字的理由是什么? 教后修改   课外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  2、读读类似的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9、推敲 访友不遇 即兴成诗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冲撞仪仗  巧遇知音 定音“敲”字 贾岛赞同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    

上一篇:时光不留作文下一篇:芦山地震震源机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