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道德课材料

2024-04-10

上半年道德课材料(精选3篇)

篇1:上半年道德课材料

按照市文明办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我镇积极部署开展“道德讲堂”系列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开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了文明单位建设进程,提高了全镇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建设。

一、“道德讲堂”建设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围绕“道德讲堂”活动目标,结合我镇工作实际,把“道德讲堂”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将“道德讲堂”建设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不断创新“道德讲堂”工作机制,拓宽建设渠道,丰富建设内容,延伸建设内涵,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部室具体抓,干部职工全参与的“道德讲堂”建设格局。我们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支部负责人为成员的“道德讲堂”领导小组;制定了“道德讲堂”管理制度。组建了由支部班子、科室负责人和基层干部组成的宣讲队伍,宣讲队伍结构合理,有专业宣讲员、道德践行先进人物和有讲述愿望的群众组成,并对宣讲员进行了理论和宣讲实践培训,提升了宣讲能力,宣讲时宣讲员全部挂牌上岗。

二、“道德讲堂”活动主题明确,氛围浓厚。宣讲内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为进本范畴,并融入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在镇大会议室设立了“道德讲堂”,设臵了喷绘背景和专门标识,利用图书、音乐、图片等形式,设定专题,普及文明道德知识,文明道德小故事,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等,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并对“道德讲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道德讲堂”活动丰富,成效突出。在活动内容上,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形成了具体的活动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两次“道德讲堂”活动,并有活动记录,有影像资料。“道德讲堂”活动开展程序如下: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活动主题歌曲,讲述一个典型事例或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组织群众学习道德模范,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讲述道德事迹,诠释道德内涵。诵读《孝经》《弟子规》《道德经》《增广贤文》等一批具有道德影响力、感染力的书籍,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职工阅读,交流感想,在看、读、思、写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启迪心智,促进道德素养的提升。参加“道德讲堂”的全体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做出道德承诺,并互相赠送吉祥卡,表达美好祝福。这些活动,引导群众在认识、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为行动,推进了我们的文明建设活动进程。

四、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组织,注重落实。多年来,我们围绕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把它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一)深入扎实开展“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将“信仰、信念、信心”作为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开展落实。开展了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科学发展、创造工作新镇面的信心”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采取了理论学习、选树岗位标兵等多种形式。通过教育活动,组织引导党员着力解决了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思想消极、发展信心不足、宗旨观念淡薄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二)大力加强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双联”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常抓不懈。我镇将干部职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每年都制定学习方案,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培训。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不断推进。我们以文明单位建设为契机,深入扎实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群众在基层”活动;针对困难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实际情况,给他们以诚挚的关怀,让党组织的温暖,及时传递到他们心中;组织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了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开展了送温暖、街头义诊、大病救助、生活救助、创业培训等帮扶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了扶贫济困、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之,我镇的“道德讲堂”以其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让全体干部职工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之中,汲取了道德智慧、强化了道德修养,更积极地投身到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成为推动我镇事业发展的“新风宣传窗、文明播种机、道德展示台”。这是与上级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与亲切关怀分不开的;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全镇事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把“道德讲堂”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在下一步“道德讲堂”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焕发热情、激发斗志,提振信心,从而凝心聚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勇立新功。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建立激励机制,发现培育一批道德讲堂工作成效显著,“自身素养强、道德素质高、文化修养好”的党员干部。

看了上半年道德讲堂总结还看了:

1.道德讲堂心得体会3篇

2.道德讲堂心得体会500字大全

3.道德讲堂心得体会200字大全

4.道德讲堂心得体会大全

5.道德讲堂的心得体会3篇

6.道德讲堂心得感悟3篇

7.学习道德讲堂心得体会3篇

8.道德讲堂心得体会发言稿范文3篇

9.听道德讲堂心得体会3篇

10.道德讲堂心得体会之孝道

篇2:上半年道德课材料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国, 发达国家的道德教育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比如极其重视教育的发达国家――日本也和我国一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现今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 其国民整体素质之高, 甚至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为之叹服。促成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很多因素, 但笔者认为道德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 日本针对道德教育问题进行的实践及其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内学者对日本的道德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教育内容的介绍 (饶从满, 1999等) 以及中日对比 (王丽荣, 2007等) 等领域。但此类研究中多存在有重视宏观比较研究, 忽视具体课题;重视当代, 忽视历史等问题。曹能秀 (2007) 从对日本的道德教育的历史介绍, 到分析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再到阐述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不仅介绍历史还着眼于未来, 可算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日本道德教育研究, 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过, 曹 (2007) 虽然从原始社会至20世纪50年代的特设道德教育体制确立为止, 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历史从宏观上进行了概括, 但对于围绕“道德课”设置的论争问题, 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文在参考曹 (2007) 的基础上, 概述日本战后道德教育史。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围绕“道德课”的设置论争的特点进行总结, 寻找有益的借鉴。

一、战后日本道德教育史概观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 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2月, 驻日美国占领军当局 (GHQ) 向日本政府发出了关于停止修身科教学的指令, 就此一直处于各学科之首的修身科被废止。日本开始了摸索新的道德教育的历程, 他们模仿美国, 进入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时期。即学校课程中不设置道德科目, 认为道德教育必须通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完成。

进入20世纪50年代, 一方面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 美军转变了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围绕日本国际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 日本国内经济的逐步独立和政治独立程度也不断扩大, 但青少年犯罪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为恢复传统道德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当时的文部大臣天野贞祐于1950年11月提出“复活修身科”教学的设想。以此为契机就道德教育方法问题, 日本社会上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贯穿整个五十年代, 直至1958年“道德课”被设置为止, 论争暂时告一段落。

二、何为“道德课”

“道德课”相当于我国原来的“思想品德课”, 现在的“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但是, 与我国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它并非教科, 只是每周一课时的德育时间。因此日语中将“道德课”称之为“道徳の時間”。

与其他教科相比其特点在于:1.没有教材。教师授课一般使用“副读本”。“副读本”没有相关的国家规定, 各出版社均可出版发行, 学校采用何种“副读本”也主要取决于校长和教师的判断。2.不进行评价。因为不是教科, 也没有教材, 也就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 所以“道德课”是不进行学业评价的。3.教师无需具有相应的教学资格。日本和我国一样, 教师都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但“道德课”不是教科, 因此一直以来日本的教师资格证中, 没有有关道德课程教学相关资格。在学校中担任“道德课”教学的一般是班主任, 或者是“道德教育推进教师”。

三、“道德课”设置论争的特点

自天野贞祐提出恢复修身科教学设想以后, 各文部大臣也都一再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957年7月30日, 当时的文部大臣松本东再次提出“道德教育还是需要设置一个单独的科目进行系统授课”, 德育论争达到高峰。因篇幅所限, 本文不能对论争内容进行一一阐述, 但笔者认为此次论争有如下特点。

1. 反对恢复修身科

比如针对文部大臣松本东的道德教课设置发言, 1957年8月14日, 教育科学研究会提出“为了正确地实践道德教育, 我们要组织起来, 反对文部省恢复修身科”。另外, 当时的社会党也在其文教政策中提出“我们必须排除设置如战前修身科那样的特定科目来进行的道德教育”。诸如此类的反对见解, 在当时的报刊, 杂志上随处可见。但是, 反对恢复修身科, 并非只是“道德课”设置反对派的意见, 赞成派也有此主张。比如推进“道德课”设置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稻富荣次郎就指出“对于反对修身科复活问题, 我们绝不次于任何人”。也就是说, 虽然对于“道德课”设置问题存在着赞成和反对的观点, 不过归纳起来, 其共同特点之一便是反对恢复修身科。

2. 拥护“全面主义”道德教育

除了反对恢复修身科, 当时论争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对“全面主义”道德教育的拥护。在“道德课”设置论争中, 反对派最主要的论据便是“全面主义”。比如“道德教育说到底还应该是全教科的工作, 对于道德教育的强化政策是必须要谨慎的”。这里所指的“道德教育强化政策”便是设置“道德课”。另外, 1957年11月4日, 日本教育学会特别委员会制定了“有关道德教育问题点 (草案) ”, 在肯定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全部教育过程来完成的情况下, 指出“道德教科的设置, 会制约通过全教育课程进行的道德教育”。还有学者指出“特设时间不仅没有必要, 还会扭曲道德教育应有的正确状态”。这里所说的道德教育应有的正确状态无疑是指“全面主义”道德教育。

不过, 拥护“全面主义”也是“道德课”设置赞成派的一贯主张。比如赞成派代表人物平野武夫, 在提出“全面主义”是道德教育之“正道”的基础上, 指出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的弊端, 进而强调设置“道德课”的必要性。

可以说“全面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不仅是当时反对“道德课”设置的重要论据, 也是当时人们对道德教育应有状态认识。

综上所述, 在战后教育改革中, 日本首先进入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时期。进入20世纪50年代, 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围绕设置德育教科问题, 展开了论争。论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反对恢复修身科和拥护“全面主义”两个方面。最终, 虽然“道德课”被设置在教育课程中, 但是它并不是教科, 有很多的制约性。事实上“道德课”设置后, 依然强调“全面主义”, “道德课”只不过是“全面主义”道德教育的补充。日本的道德教育, 既强调全面主义又重视对其进行补充, 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另外, 除上述特点外, 德育论争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也是所有论争的起点和归宿。即人们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之上, 但是都在强调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是必要而且紧迫的。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全民参与才会有道德教育的良好发展。

当然日本道德教育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弊端, 笔者将其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逐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曹能秀.《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7年.

[2]饶从满.《当代日本小学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

[4]贝冢茂树.《战后道德教育文献资料集第2期17》.日本图书中心, 2004年.

[5]船山谦次.《战后道德教育论史 (下) 》.青木书店, 1981年.

报刊:读卖新闻, 朝日新闻, 东京新闻。

篇3:一堂日本道德课

在德育或政治教学中,人们往往为难以对这些“虚的东西”进行评价而头疼。每个人都知道,在这些事关品性与修养的课程上,笔试等知识性检测手段并不能准确反应教育的效果。那么,在评价上就只能扭曲,或者空对空吗?不仅仅是最终的检测,在课堂上如何当堂评价更是挑战,看看这个来自日本的案例。

在日本,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课上的学习,实质就是反省自己,追问自己的一种学习。由此,在道德课上就要确立反省自己、自我评价的立场或观点。而这个立场、观点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学生自己的想法、观念。所以,道德课也就是“大家一起找出自我评价的立场、观点,然后与它相对照,在对照中思考现在的我是什么样,今后我将如何生活”的一种学习。

本文从日本教师坂本哲彦《从自我评价观点追问自己——发问的本质》著作中,选译一教学实践案例,供我国的一线教师借鉴。

义务劳动——来自责任和活动的魅力

1 目标:理解义务劳动的心情,来自“责任”、“实践的可能性(未来)”、“活动的魅力”,进一步提高自己努力劳动的愿望。

2 对象:五年级学生。

3 资料:《车站前的广场,为谁所有》(日本东京书籍五年级)。

近来,车站前的广场又脏又乱,自行车都是乱放的。在儿童会上,五年级的我和六年级的洋子,在儿童会上提出要打扫广场。也有的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乱扔废纸的人真不好。”“为别人去打扫……”这时,负责儿童会的大叔说:“难道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地方吗?大叔和你们一起去打扫。”他向我们伸出了支援之手。

就这样,打扫广场,就定在了暑假的每周二和周五。我们先给一块铁皮刷白漆,然后在上面写上字做标牌,上面写着:“不要在这里存放自行车。”并把它挂起来。

近来,乱放自行车的逐渐少了。

4 自我评价的立场、观点(学习内容)义务劳动的心情,来自责任、实践的可能性、活动的魅力。

5 活动过程:

(1)导入(10分)——第一次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发问:

平常大扫除时,你们是什么心情?

◎学生反应:

——觉得挺麻烦。

——有时觉得总打扫一个地方,都嫌烦了。

——如果是自己喜欢打扫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的话,就觉得挺有意思。比起教室,我喜欢院子,喜欢扫帚,不喜欢擦桌布,特别是在冬天。

——打扫干净了,心情也好。

——有时如果一起劳动的是好朋友的话,也挺开心的。

从学生们的发言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是有意义的,很美的事情(打扫干净后,有了劳动成果,会感到很高兴)。但要做好,也要付出辛苦的。”学生明确和共同理解了学习内容所体现的价值。

(2)展开前半阶段(25分)——设定自我评价立场、观点。

◎教师发问:

反对洋子提议的同学,又是什么心情呢?

◎学生反应:

(A)小孩有必要做那样的事情吗?

(B)大人弄脏的,让我们小孩去打扫,真是可笑。

(C)光靠我们做不了吧?

(D)不危险吗?

(E)不好玩。不想做那样麻烦的事。

※A、B——责任;C、D——实践的可能性(可操作性);E——实话。

◎教师发问:

最终,你们还是去做了,为什么呢?

◎学生反应:

F:负责我们儿童会的大叔,和我们一起做事,帮助我们。

G:大叔说,这是为了我们这个城镇。

H:光男君同意做个牌子安装在那里。

◎支援(教师引导):

※比较A~E和F~H学生的反应,并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引导大家共同理解“打扫车站前的经过”。

——因为有大人的帮助,所以有了实践C、D的可能性和前提。

——只要住在这个城镇,就有打扫车站附近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取代A、B想法是合理的。

——这不单纯是在打扫卫生,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活动。所以引起了男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学生反应E中的心情将会弱化和改变。

※最后,总结出“从事志愿活动的想法”来自“责任”、“实践的可能性(可操作性)”、“活动的魅力”。并写下板书。

劳动的心情=做事的立场、应当做的理由(责任)+实践预设(计划性、协作)+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感(创意)

(3)展开后半阶段(10分)——第二次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提示:

今后,我们在儿童会或当地的活动中做志愿者活动时,如果能用今天所明白的道理去做,那就太好了。

(4)结束(5分)。

◎教师发言:

刚才的那个公式还没完,还有第四个要点。大家认为是什么呢?

那就是只要让劳动变得快乐,快乐地付出劳动,劳动的兴致就会高涨。解读:

从此案例中,我们基本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环节。

1 第一次自我评价活动——导入:教师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打扫卫生这样一常态的道德事件,追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状态,学生展开真实的第一次自我评价活动。

2 确立自我评价立场、观点的过程——自我对照和反省的过程:教师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车站前的广场,为谁所有》,进一步追问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并做适当引领,与学生在交流对话中一起归纳和确立自我评价的立场、观点:责任、实现的可能性(可操作性)、活动的魅力。

3 第二次自我评价活动一一修正和提升自己道德情感、态度、实践愿望:教师进一步让学生从自我评价的立场、观点通过对照和反省自己的道德情感和态度等,明确自己今后的道德情感、判断和实践愿望。教师给予一定的提升和总结。

4 最后,对道德主题——为人服务的志愿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由此学生在道德思维的活动、自我评价和提升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自己平素习以为常、存在着道德认识盲区的问题,得以梳理;对日常可能随意或消极对待的打扫卫生及其他的道德实践活动,得以合理的价值观的引导。

上一篇:活动开展的背景下一篇:联想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