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技术

2024-04-09

茶叶生产技术(精选8篇)

篇1:茶叶生产技术

生产、保管、饮用茶叶和用茶叶招待客人方法 生产、保管、饮用茶叶和招待客人。生产茶叶并不麻烦,就是要掌握茶叶从采摘到烘炒、揉搓的一点小小的技巧。在这里只教你怎样揉茶:揉茶最好是在烘炒过程中用力揉搓,能够把茶叶中油脂提炼来时停止加热,将其冷却,这样才会在喝的时候感受可口、生津、止渴、舒心、醒脑、明目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多跑2~3道,这种味道会让你磨齿难忘。饮用的时候取少许茶叶(茶杯容积的1%),兑进少许滚烫开水只需将茶叶淹住泡一会儿,将兑进去的开水从茶叶中泌干,然后再重新根据食欲兑开水,这样才会感觉这杯茶好喝; 给客人兑茶时一定要记住第一杯只兑七分!茶叶要放在恒温、密封、避光、的环境下才可以保鲜,保管不善就会透气、受潮、见光,就会变色、变味,出现这种状况就叫变质。变质的茶叶除了入药外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将受潮的茶叶放进没有油渍的干净锅里用文火慢慢焙炒约两分钟,等冷却后保藏还可以继续饮用。

若不想饮用的茶叶一次取20g用布片把它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比专用的除臭剂还管用、环保。用2~3个星期后它会变得软趴趴的,这时候,就可以它清洗水槽或脸盆,用时不需要加水直接在水槽四壁摩擦,看看失效的茶叶去油渍也是克星!

篇2:茶叶生产技术

一、茶叶生产技术考试介绍

为闭卷考试,时间是90分钟,百分制。考试题型及分值情况为: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填空题(每空

2分,计2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问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采用“双及格”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必须分别及格才算通过考核。

二、重要的概念(名词解释)1.休眠期2.育成品种3.打顶采摘法4.浅耕

5.窨花

6.茶树的生态环境7.扦插繁育8.合理采摘9.鱼叶10.采摘周期11.物理防治12.底肥

13.茶树的总生育周期14.无性繁殖15.基肥16.地方品种17.嫁接换种 18.顶端优势 19.毛管水 20.生物防治 21.营养繁殖

三、重点问题

1.茶叶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有哪些?2.选择苗圃地时应注意什么?

3.扦插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什么?4.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有哪些?5.简述陡坡梯级茶园的开垦。6.简述平地及缓坡地如何开垦7.茶园灌溉适期有哪些主要指标?8.茶叶采摘的原则是什么?9.如何剪取穗条和插穗?

10.茶树优质高产的环境条件有哪些?11.简述农业防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12.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活动特性如何?13.遮荫棚有几种?如何搭建?

14.茶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15.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有哪些?16.绿茶类名茶制作的共性有哪些? 17.山地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有哪些? 18.名特优茶如何把好采摘关? 19.如何提高茶树经济学年龄?

20.简述微量元素对茶树品质成分代谢的作用 21.茶园施肥的基本原则与分期调控技术?

22.优质高效茶园对土壤性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3.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4.生物防治的特点和主要措施? 25.影响茶叶贮藏的主要环境因素?

篇3:茶叶生产技术

1 科学管理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茶叶产业的经营过程由“田园生产管理→机械加工→市场营销”组成, 千家万户的茶叶生产经过这个经营链条, 使茶叶走向市场, 达到茶叶发展实现品牌战略、文化战略、市场战略、科技战略的目的。在这个经营链条中, 田园生产管理是这个经营链条的关键:

1) 科学管理可以获得优质的茶源, 为实施品牌战略提供高档次的货源。

2) 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产量, 为实施市场战略提供充足的货源。

3) 科学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 提高茶叶生产经营效益, 是实施科技战略的体现。

4) 建立高规格的生态茶园和以机械化为生产过程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是实现文化战略的基础。

近年来, 夷陵区邓村乡、下堡坪乡等茶叶生产基地, 以加强茶园科技管理为突破口, 在夷陵区农机推广站的指导下, 实施茶叶修剪、采摘、中耕机械化技术管理, 为茶叶生产实施田园科学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为茶叶产业体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 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对茶叶生产的特殊作用

为了配合夷陵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茶乡”的建设构想, 根据宜昌市农机局关于全国100个农业机械化综合试验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要求, 夷陵区农机推广站以邓村乡为主要试验示范基地, 进行茶园机械化科学管理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是以茶叶修剪、采摘、机械中耕、机械制茶为主要内容配套实施的茶园综合科学管理。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在邓村乡建立了5个茶叶机械修剪、采摘服务大户, 全乡农民共计购买茶叶修剪机械1520余台, 台刈机械30余台, 采茶机械24台、制茶机械96台。经过一年多的实际应用, 茶叶机械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机械化修剪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过去, 茶叶修剪大多依靠人工修剪, 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 修剪质量差, 使茶叶产量不能增产, 有的因为没有很好修剪, 萌芽不良, 产量下降, 质量降低。人工修剪1亩茶园, 一般需要3个工作日, 而机械修剪一般只需要2个小时, 而且修剪质量好, 特别是在茶叶采摘期, 及时修剪有利于下次茶叶早发快发, 增加采摘次数, 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

2) 机械台刈为茶园更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一般情况下, 茶园经过5年的采摘后应进行一次中台刈, 10年以后应进行一次重台刈。茶园台刈更新改造, 是茶叶生产中最繁重的活动, 人工台刈1亩茶园需要10~12个工日, 而且人工刀削创口面积大, 又极易使茶树基杆破裂造成损伤, 形成枯枝病枝, 易受病毒感染。机械台刈每亩茶园仅需2个工日, 而且创口面积小, 有利茶树早发更新。在生产实践中, 机械台刈的茶园新苗萌发的时间比人工台刈的茶园萌发的时间提前一周左右, 萌发的植株也要多于人工台刈的茶园。

3) 机械采茶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 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茶叶机械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明显而又具有技术优势的特点是机械化采茶, 机械化采茶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证明了它所具备的优越性。 (1) 劳动效率高。一般机采每亩茶园仅需2个工时, 可采2叶1心鲜叶100~120kg。2008年4月, 夷陵区农机推广站在邓村二组对机械采茶的效率和质量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一般人工采茶每亩需要5~6个工日, 48个工时以上。机械采茶的效率是人工采茶的32倍。鲜叶及时采摘, 有利下次茶叶萌发, 采摘后进行修剪, 能促进茶叶多发快发, 比人工采摘下一次采茶时间可提前3天。机械采茶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效益问题, 更是质量和产量的同步提升。人工采摘时, 断口变黑, 影响质量, 机械采摘不会产生变黑现象。 (2) 机械采茶能保证鲜叶的质量。机械采茶由于靠风力收集鲜叶, 能够保证叶片的原状, 而手工采摘因需靠双手收集鲜叶, 叶片多有折痕, 影响茶叶的外观品质, 在对机采鲜叶与手采鲜叶进行对比时,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过去, 我们总是认为机械采茶不能采芽茶或高档茶, 但是, 经过多年的实践, 机械采茶是能够达到精制的要求的, 而且颗粒的大小基本上一致。当前, 夷陵区1.1万公顷茶园, 如果只依靠人工采摘, 以每公顷茶园采摘一次需要90个工日计算, 1.1万公顷茶园采摘一次需要99万个工日才能完成, 这对于夷陵区来说, 人力资源是一个很大的压力。2007年, 我们在三斗坪镇石牌地区进行茶叶生产调查时, 发现大量的茶园因无劳力采摘而浪费了, 对于这些用汗水换来的资源白白浪费, 实在是非常可惜。所以说, 茶园生产管理运用机械化技术, 是非常重要, 而且迫在眉睫的事。

4) 机械化中耕是建设有机茶园的基本条件。当前对于食品、饮用品的绿色认证和无公害化的检测, 关键在于使用的农药和肥料。当茶叶在使用有机肥料时, 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作业。大面积的进行人工开沟施肥, 在当前已经非常困难, 劳力缺乏是主要矛盾, 茶园机械中耕是解决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经过2008年在太平溪、邓村进行茶园中耕试验, 效果非常成功。应用经过改进的微型耕作机械在盛产期的茶园可一次完成中耕开沟的工作, 且工效也很高。这对于提高茶园的生产能力和提高茶园的绿色认证条件, 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 茶叶机械对茶叶生产的发展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机械化是茶叶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

3 需要改进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夷陵区的茶叶生产, 在今后的工作中, 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

1) 要切实提高对茶叶生产管理机械的认识。茶叶机械在夷陵区的试验推广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 真正被茶农接受还是最近两年, 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地方仍然没有推广开来, 其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 觉得一台机械花费几千元不划算, 看不到后期效益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还需要进行大力引导和支持, 加大扶持力度。

2) 要研究茶叶种植要求与农业机械配套的农艺技术, 改变种植模式和规格。农业机械在使用中有它的特殊要求, 最少应该有适宜作业的环境, 夷陵区现在茶叶种植密度太大, 机械无法进入。实际上, 全封密的茶园影响通风透光, 容易滋生病虫, 影响光合作用, 使茶叶外形、品质差, 又不利机械植保和作业, 所以, 改变茶叶种植模式和规格, 是实行茶叶综合生产管理的必要条件。

3) 改良茶叶品种, 以利机械化生产作业。夷陵区在茶叶生产方面对茶业的品种改良有很好的技术资源, 特别是经过无性繁殖的茶叶品种, 具有芽壮芽齐的优良特性, 非常适宜机械化作业。要在新建茶园和改造茶叶时, 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技术资源,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进入创造条件。

篇4: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关键词】严格选地;严格苗检;三改一补;合理施肥;加工包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吃的要绿色无污染,喝的也要绿色无污染。中国人的喝,主要指的是喝茶。喝茶也成了国人的一大消费,尽管现在各种饮料异彩纷呈,但相对来说,茶叶销售还是占据了市场饮料行业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喝出健康,这是国人对饮茶的一大要求。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茶叶栽种、生产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要阐释的也就是在人们高需求下,茶叶面临污染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1.严格选地建园是保证茶叶无公害的前提

茶叶栽种者(或公司)在种植无公害茶叶前,要对准备建园的荒山进行水、大气、土壤测试,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选择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的地点,茶园周围8公里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3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

2.严格苗检

无公害茶叶的茶苗引进时,要进行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苗检,最好经过质检部门的检疫,对“病”苗坚决说不。严格苗检,可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对茶苗百分之一的疏忽,对整个茶园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3.严格“三改一补”

无公害茶叶有时候因地制宜,种植户在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节约成本对一些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改造时时,一定要按“三改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和缺株补植”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来操作,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目标进行山水园林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4.合理施肥

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和矿物肥料。

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且经过高温发酵后杀死了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除去了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生产季节可少量使用无氯速效化肥,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全年肥料施用总量的15%。

5.防治病虫

病虫防治必须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不挂万漏一,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5.1强化农业防治

无公害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①选用抗病虫良种,角质层厚的、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抗病虫能力强。②合理密植,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条植,亩植3000株左右。③适时修剪。据不同树势在每年的茶季结束或春茶前进行轻修剪、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并同时剪去枯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④平衡施肥。据生产茶类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N、P、K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能力。⑤中耕除草。⑥分批多次采摘。⑦冬季清园封园。茶季结束,应将茶园以及茶园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蒿杆清理出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施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危害。

5.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为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毒“8010”防治茶毛虫、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杀鳞精防治茶尺蠖、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农抗101防治云纹叶枯病。

5.3化学防治

指定专人负责茶园病虫监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进行防治,绝对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提高喷药效果。

6.加工与包装

好马配好鞍,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与包装,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有时候,一道工序、一个有创意的包装,可以使茶叶的价格翻倍。严格要求加工设备及环境卫生整洁、无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剂、品质改良剂等化学添加剂,杜绝有害金属包括铅锡锰镉等金属材料作为加工工具,选用阻氧、无味无毒、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在包装贮运及其它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触以上金属外,汞、砷、铜等也要杜绝,同时要严格监测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其它致病菌、黄曲霉素等的发生状况使之完全符合无公害茶叶的检测标准。我们纳雍的茶叶,不是茶质不行,是加工工序陈旧和包装技术落后,此两个弊病也严重影响到纳雍茶叶的出口创汇和外销,同样的茶质,如果放到云南或者浙江去加工和包装,经济价值要翻两倍以上。

7.无公害茶叶的一些知识

无公害茶叶,大家对其只有一些表象的浅认识。很有必要对种植户(或公司)详细解释下。无公害茶是一个科学名词,指这种茶叶不含污染物质,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对消费者没有公害,它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总称。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分为A级和AA级两种,由我国农业部和各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地进行环境检测和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低残留茶是近几年来针对欧盟制订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量(MRL)标准而提出的。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颁证,我国有机茶由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及其批准的有机茶开发分中心审批和检测,证书有效期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进行检查颁证。

篇5: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是绿春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更是大兴镇的特色产业,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镇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一项经济来源。全镇现有茶叶面积2.4万亩。为进一步提高我县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现将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新茶园建设

1,园地规划:我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新茶园规划要因地制宜,一般选择海拔高度1200—1800米之间、土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肥沃,周围植被良好,气候温和,坡度适中,交通便得的地方作为新茶园。

2、园地开垦:沿等高线开挖水平台地,台面宽2米,台距1.5米左右,道路、排灌系工程、绿化带、场部(茶厂)要合理布局,园间有一定的植被。

3、茶树良种繁育技术:一般采用短穗扦插和茶籽起直播两种方法,短穗扦插法采用半木千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作插穗,穗长5厘米,带一叶一腋芽,苗床采用黄壤卫生土,苗床保持湿润、遮阴,于6—11月份扦插,一龄茶苗出圃定植;茶籽直播法即采用完成成熟的茶籽鲜果直播。

4,茶树种植技术:挖种植沟深80厘米,宽60厘米,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或100公斤复合肥,采用单株定植方法,株距40厘米,亩植2000株左右,定植时间在6—8。

二、茶园管理

1、幼龄茶园管理:常耕锄培土,防止牲畜踩踏,防治病虫害,补植缺株缺塘,保证全苗,进行定型修剪,培养理想的茶蓬。

2、投产茶园的管理:冬季深翻,一般深翻15厘米左右,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进行整型修剪,使茶树保持一定的树型高度和茁状的发芽面,巧施追肥,每结束一次采摘,及时进行叶面喷施,常用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我县采摘期发生虫害较重的是小绿叶蝉,一般先用高效无毒茶叶专用农药(如安纳A0—18等),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

六、DDT、甲胺磷、敌敌畏、乐果等),冬季喷施波尔多液进行封园,保持茶园丰产稳产。

3、采摘技术:采摘方法有留一叶采摘法、留二叶采摘法、留鱼叶采摘法三种,鲜叶标准分为五级,即一级:多为一芽一叶及少数一芽二叶组成,芽叶整齐,鲜嫩度好;二级:主要由70%的一芽二叶和30%左右的一芽三叶组成;三级:由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各占一半;四级:由较粗的一芽三叶和细嫩单片对夹叶各占一半;五级:主要由粗老单片,对夹叶,芽叶比重极少,鲜叶贮运中要做到采下的鲜叶及时松散地放入茶萝中,防止发热变红。

三、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是批单位面积产量低的茶园,在我县单产低于30公斤的茶园属于低产茶园,应作为改造提高对象,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是:①老茶园树势衰老,新茶园栽种质量差,幼期失管;②生态条件不适宜;③开垦质量差,肥培管理差;④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等。

四、改造技术要点为:

1、改土:冬季深耕15—20㎝,进行客土培园,重施底肥,一般亩施1000—1500公斤农家肥或复合肥40—50公斤,套种绿肥。

2、改树: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良,树冠改造一般采用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深修剪剪去树冠表层的三分之一,重修剪剪去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台刈高度距地面15㎝左右,即根颈处;根系改良,以深耕方式断伤部分衰老的茶树根系,促其再发新根群,于根系旺盛生长前的9—10月间进行,或在树冠改造的同时,结合增施有机肥或茶树专用肥进行。

3、改园:重新补植缺株断行部分,改换劣质品种,整修梯坎,套种绿化树种,恢复成密植丰产园。

4、加强常规管理,提倡病虫草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农艺等方面的措施,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六六

六、DDT、草甘磷、甲胺磷、敌敌畏、乐果等)逐年向无公害茶园转化。

五、无公害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是指不含污染物质或即使含有少量污染物质,但低于规定的允许标准,对消费者没有公害的茶叶的总称,它包含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A级和AA级)、有机茶三类茶叶,这三种茶虽属无公害茶,但三者的生产依据、标准不一样,它们之间仍有较大的区别。

1、生产和加工的依据不同,绿色食品(茶)是根据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低残留茶则是根据当前欧盟提出的农药残留标准而进行生产的;而有机茶的生产和加工标准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准则而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

2、生产和加工的标准不同,绿色食品(茶)A级和低残留茶的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也允许使用化学肥料,但产品中的残留必须符合我国农药残留标准,而有机茶和绿色食品(AA级)的生产过程中则禁止使用一切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而只能使用有机肥或生物农药,产品中不得含任何数量的农药和化肥残留。

3、管理方法不同,绿色食品的颁证是由我国农业部和各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和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低残留茶目前尚无管理系统和颁证制度;有机茶的颁证是由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进行。我国有机食品的最高管理部门是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茶的审批和检测由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及其批准的有要开发分中心(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IFOAM规定,有机食品茶AA级和有机茶证书有效期为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进行检查颁证。

篇6:《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一、茶叶生产四大产区

茶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尤其在长江以南山区更是如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产茶遍及2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个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广东和福建的中南部、云南和广西的南部。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大叶青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的中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可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的中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南部。宜制绿茶、乌龙茶、花茶和名特茶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肃、陕西和河南的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山东的东南部。所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较优。

二、茶叶分类

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中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乌龙茶)等六个类别。这种分类较科学的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三、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

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是:芽体膨大,鳞片展开,鱼叶展开,真叶展开,驻芽形成。如不加采摘,任其自然生长,驻芽一般经短期休止,继续生长。我国大部分茶区,每年可重复生长3~4次。如经采摘,则在留下的小桩上,顶端2~3个腋芽又能各自萌发成下一轮新梢,再供采摘。所以,在合理采摘条件下,茶树出现明显“轮性”生长。轮次多少,随地域条件、品种特性、肥水管理和采留标准而不同,一般热带8~10轮,亚热带5~7轮,暖温带3~4轮。

四、茶树根系及其生长高峰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由种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称为主根,可深入土层2~3米,甚至更深,但一般为1米左右,所以植茶土壤一定要保持深厚(70~80厘米以上)。在主根上着生的统称为侧根。由主根上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各级分枝的侧根。侧根分布面很广,深达60~80厘米。在条栽茶园中满布行间,交叉伸展。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细小根,统称须根,大都分布在土壤的耕作层,深在5~45厘米之间,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和明显的趋肥性。

篇7:春季茶叶生产指导意见

今年我市茶园受冬春长期低温阴雨影响,茶树萌芽晚,开采时间迟。目前正值茶苗春季旺长,茶园蚜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繁衍,杂草滋生时节,加强茶园管理指导,是确保幼龄茶苗快速成园,保持成林茶园旺盛长势,增加可采茶青的关键时期。各县区茶办要继续扩大冬春科技大培训的成果,一是抓好无性系扦插育苗及管理技术知识农民培训;二是依托市、县共同挂牌指导的14个茶叶示范基地,抓好茶青采摘和名优茶加工技术培训,引导茶叶企业和广大茶农采好茶,制好茶、卖好茶;三指导茶叶加工企业、大户按照市农委、市质监局已推广实施的《安顺茶》地方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田间管理,提高管理、加工、采摘质量,提高单位面积茶叶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在当地农民中选择有文化、有技术、有组织能力的种茶大户、采摘能手、加工能手进行重点帮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各项技术落实到位。近期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茶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在病虫防治技术上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技术,将各项防治措施对茶园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主推技术为生态控害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对蚜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虫口密度高必须用农药防治的茶园,可用1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

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均为5-7天。

二、及时施肥浅耕除草。幼龄茶园在春末杂草多,采摘茶园在春茶采摘结束后,要结合浅耕(10厘米左右)除草,追施夏肥。追肥应依茶树树龄、生长势、产量高低,做到看树、看肥、看地、看天、合理施用。常用的尿素、硝酸铵和含氮量较高的(N:P:K为4:1:1)茶叶专用复合肥都是茶园夏季追肥的好品种。追肥用量依树龄大小,生长势 1

强弱,茶叶产量高低,茶园土壤养分水平,茶园耕作管理水平等因子加以综合考虑,一般亩用尿素10-15公斤。

篇8:茶叶的多种采摘技术

1、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 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 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 留得太少, 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 使光合效率降低, 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 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 采得过少, 留得过多, 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 而且叶面积过大, 树冠郁闭, 分枝少, 发芽密度稀, 同样产量不高, 经济效益低下, 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 幼年期茶树, 以培养树冠为目的, 应以养为主, 以采为辅, 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 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 应以采为主, 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 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 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

留叶多少, 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 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在生产实践中, 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 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 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 那么, 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 实行提早封园, 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 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 加以实现。

2、留叶方法

茶树年龄不同, 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幼年茶树, 主干明显, 分枝稀疏, 树冠尚未定型。所以, 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2次定型修剪后, 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 夏、秋茶实行各留2叶采。第3次定型修剪后, 骨干枝已基本形成, 可实行春、夏茶各留2叶采, 秋茶留1叶采。以后, 再花1年时间, 实行春茶留2叶, 夏茶留1叶, 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 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 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1) 幼年茶树新梢的打顶采摘法

成年茶树, 树冠已基本定型, 茶叶产量高, 品质优, 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内, 应尽可能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 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 应以留鱼叶采为主, 在适当季节 (如夏、秋茶时) 辅以留1叶或2叶采摘法, 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2) 茶叶采摘标准与留叶方法

衰老茶树, 生机开始衰退, 育芽能力减弱, 骨干枝出现衰亡, 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 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 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 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 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 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 在改造期间, 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 养好茶蓬, 待树冠形成后, 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3、采摘周期适时采摘

采摘周期适时采摘菜叶, 对增加产量, 提高品质, 保养树势, 直至提高经济效益,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3d是个宝, 迟采3d是根草”,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 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时, 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 茶季较长, 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 春茶应每隔3~5d采摘1次, 夏、秋茶5~8d采摘1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 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 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 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 特别是春茶前期, 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 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 机采批次, 春茶为1次, 夏茶1~2次, 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 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d左右停采封园。

4、集叶贮运

集叶贮运不论是手工采摘, 还是机械采摘, 对采下的鲜叶, 必须及时集中, 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 并防止挤压, 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上一篇:哈市火锅营销计划书下一篇:绣春刀2观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