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像一棵树

2024-05-09

让生命像一棵树(精选6篇)

篇1:让生命像一棵树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还记得小时候偎在母亲身边听故事的那些时刻吗?或午后、或黄昏或沉沉黑夜。还记得手捧一本泛黄的小人书坐在小板凳上痴读的童年岁月吗?或房前、或屋后,或葱葱树下。

人生的美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些歌谣那些童话那些传说,那一页页图画一串串文字一个个人物,像盏盏明灯,照亮了长长的成长路,像缕缕春风,在你小小的心田催生着梦想。

没有书的童年,是黑暗的。有书的童年,是灿烂的。

读书滋养心灵,读书启迪智慧,读书丰盈生命。

优秀,始于阅读,尤其是童年时代的阅读。

阅读,开启孩子对每门学科的悟性。

、独立、自制,心智成熟,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气质华丽。读书的孩子看得见未来。他们从小就有梦想,他们要做一个不一样的男孩儿或者女孩儿。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通往外面的路很长很长,知道人生需要奋斗,他们看得见自己的努力感受得到自己的成长,他们忍得了学习的清苦,他们知道每拼搏多一天,想象中的未来就更接近自己一天……

也许你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你并不知道,一个孩子,在小学时期的阅读积累到底有多重要。

小学六年,功课相对轻松,孩子记忆力最好,是读书的黄金时代。自古至今,但凡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都有丰富的阅读积累。

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足够量的阅读,到了初中高中,语文成绩很难提高,这是从应试的角度去谈。从成长的角度,一个不读书的孩子,怎么会有思想。即便成绩再好,也是空心人。

而一个成绩平平的孩子,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一定比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朱永新)

所以,小学六年,大人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素心烂读的积累,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最好途径。

我们所说的读书,是具有高贵血统的书,是经典,是文学。

文学,是点亮孩子童年、抚摸孩子灵魂的。阅读文学经典,就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善良的种子、真诚的种子、优雅的种子、克制的种子、浪漫的种子、乐观的种子、喜悦的种子、诗意的种子,想象力的种子、智慧的种子……好多好多,也说不完。

每读一本书,就播下一颗种子,一路播种一路成长,伴着阳光雨露,那些生命就长成了棵棵大树。这棵棵大树枝繁叶茂,枝叶间有跳跃的阳光灿烂,有欢快的鸟儿鸣叫,有甜美的硕果累累,树荫下,有成片的青草碧绿,有盛开的鲜花吐艳,还有不息的清流潺潺。

今天,面对自己的童年,我们都成了回忆者。

而此时,面对孩子们的童年,我们要做引领者。我们有责任领着他们,亲近文字,走近文学,。我们渴望,他们在文字的滋养下,带着一双不平庸的眼睛,优雅的心情,与世俗不一样的气息,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让阅读点亮童年,让生命长成大树!

篇2:让生命像一棵树

生命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泌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枯萎;生命是跳荡的火火焰,熊熊燃烧,热气逼人,但若不添材加油,火焰就会熄灭。是啊,生命是可贵的、火热的、积极的,让我们珍爱生命,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

为了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是自己的,我们要好好爱惜它,它才能茁壮成长;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做些有益人生,有益社会的事,生命之花才会迎着朝阳开放。这才是真正的珍爱生命。就像保尔说过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然而生活中,我们在看到大部分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见到了一些学生,他们整天旷课、进网吧玩游戏、抽烟、赌博,甚至吸毒。他们摧残的不仅是自己的健康,而且是在消耗自己有限的生命!生命诚可贵,为了自己的生命之花,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为了一切爱我们的人,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仅仅是你自己的吗?不,它还属于亲人、朋友、同学。为了他们,我们也应该好好的生活。曾经从报刊上看到过一则报到:台湾某高校曾经发生过集体割腕自杀的惨剧!社会的竞争力让他们稚嫩的心灵选择了逃避,竟想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试想,他们走后,他们的亲人、朋友该多伤心啊!生命竟脆弱到经不起一丝挫折的考验,这不禁令人匪疑所思。我们应该知道成长的经历就是要我们经受苦难,生命才会变得坚韧。没见过经历风雨之后的花朵开得更灿烂,更坚实吗?在你遇到困难时,细细品味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经受住考验吧!无论都大的困难。生命不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那些爱我们的人。为了一切爱我们的人,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为了他人的生命,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前不久从新闻报到中得知一起交通事故。两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为乌有。事故的原因是肇事司机没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这个司机能珍爱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这场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在英国,司机既使是在野外也能自觉遵守红绿灯,他们深知爱惜自己的生命,其实也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为了他人的生命,我们也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不轻易凋谢。

珍爱生命从现在做起,珍爱生命从我们做起。

学会珍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如花般绽放。

篇3:生命就像一根火柴

年轻人满不在乎地回答道:“何必那么急呢? 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 时间有的是!再说, 我的美好蓝图还没有规划好呢!”

“时间不等人啊! ”老人说着, 把年轻人带到一个黑暗的地下室。

“我什么也看不见! ”年轻人说。

老人擦亮一根火柴, 对年轻人说:“趁火柴没有熄灭, 你在这地下室里随便选一样东西。”

年轻人借助微弱的亮光, 四处努力辨认地下室的物品, 但还没等他找到一样东西, 火柴就燃尽了, 地下室顿时又变得漆黑一片。

“我什么也没拿到, 火柴就灭了! ”年轻人抱怨道。

老人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同这燃烧的火柴, 转瞬即逝。朋友, 你要珍惜啊! ”

篇4:让孩子像棵树那样成长

这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一棵稚嫩的小苗提早枯萎了。然而这个悲剧不仅反映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孩子自身心理素质培养上存在令人震惊的空白。

悲剧为什么会出现

根据日本和东欧的研究,在15~25岁的人群中有一个自杀高峰。当一个人陷入表面上无法容忍、无法解决的困难处境,并且认为只有结束生命才能摆脱困境时,将会出现自杀行为。自杀的动机可以是失望(主要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焦虑恐惧,特别是在面临危险、疾病、罪错的暴露、丧失自尊以及会受到别人的鄙视时——一部分是由于自己的过错,另一部分则是由于没有根据的误解。一起偶发事件,即便是小事,却可能引起处于困境的青少年出现过激反应。激动和紧张等可导致思路中断或思维短路,所以在自杀行为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此时当事人不再考虑以后解决问题或提高适应能力的可能性。孩子的自杀行为往往很令人吃惊,起因与自杀行为也常常不相称。表面上不重要的、一时的恼火或一点失望,就可使孩子误认为自己不能再被父母和周围环境所接受,认为自己在同龄人面前已失去优势,等等。

青少年有时也将死亡作为一种威胁,主要是想表明自己的不幸,想得到支持、帮助,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自杀企图常发生在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尤其是女孩。自杀可作为对难以容忍的现实的逃避,以及对毫无希望的未来的逃避;它还可能是向外界的求援和呼吁,有时还是以使别人羞愧、丢脸、报复别人或使人感到惊恐不安为目的。自杀行为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这些原因相互交叉重叠。自杀可以是自我摧毁,也可以只是一种倾向;可以是针对自己,也可以是面向他人;可以是威胁恐吓,也可以有很严重的后果。

青少年由于其年龄特点,自杀方式相对成人比较简单,大多数用家中备用的药品或农药自杀,年龄稍大(10~14岁)也有自缢或跳楼者。据美国资料,已有10岁儿童使用枪支自杀的报道。儿童自杀因一时冲动所致者更普遍,少有经深思熟虑后自杀者。从开始有自杀动机到采取自杀行动多在一天以内,甚至在几小时内即可发生。从自杀未遂的儿童中了解到,他们所采用的自杀方法大多是从影视剧中习得的,值得引起家长注意。

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本事件中的少年14岁,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孩子对人、对父母、对世界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自主、自立,喜欢自己尝试去做一些事,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隐私,喜欢跟自己的朋友出去,而不喜欢被人教、跟家人出去散步、上街、看电影。由于躯体和心理方面快速的发展,他们会出现不稳定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情感与欲望控制不好。他们往往希望别人能把其当做大人看待,时时关心自己在与人交往时扮演何种角色,会不会被人接受,等等。假如不被同辈们欢迎与接受,就会感到苦恼,并怀疑自己,对自己所表现的角色感到迷惘……这是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家长应根据他们的特点灵活变通,过分的保护和过分的放纵都是不合适的。

家长可以寻找机会与他们讨论和交换意见,体会孩子所关心与需要的事,争取他的信任与亲近,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帮助,让他有机会学习你处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着重于矫正过去,而在于督促发展目前的适应能力,以面对将来。另一方面对其任性行为要及时加以限制,减少他们内心因无法自控而产生的担心与焦虑。如果家长、老师期望过高和干预过多,孩子无法满足自我成长的要求。

篇5:让学生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读书

实验初中小学部

宋金凤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简言之,多读书,可以让人变聪明,变得有智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读书的妙处,因此,我所任教的班级我都会努力的让学生喜欢读书。让学生喜欢读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初步引导

每年接手新班、面对一批新学生的时候,我都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喜欢读书,但我从不逼迫他们读,只是经常向他们“汇报”我的读书篇目,把我的读书故事说给学生们听,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种“老师很喜欢读书”的印象。同时,我还会把我读过的好文章读给学生听,这可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了,有许多学生自己不喜欢读书,却非常喜欢听别人读书。每次当我说“下面我给你们读篇文章”时,学生无论在干什么他们都会赶紧停下来,端端正正地坐好,等着听文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那种期待的笑容常常让我感动。刚开始读文章的时候,读完后我只是问问学生“这篇文章好吗?”他们都会说“好”,我却并不跟他们做过多的交流,一般情况下,读完了就读完了,但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许多学生的“若有所思”,我知道,文章的“好”已留在他们的心里了,我初步的目的已达到。这样读过几次之后,我就不会只是问“文章好吗”这样简单的问题,我会问“文章好在哪里”,让他们稍做思考,自由发言,尽管发言的学生并不多,但只要有发言的就够了,这时的我就会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让发言的学生得到满足,让没发言的学生也有一种想“发言”的欲望。下一次读的时候,发表看法的学生就会多一些。读了一个周以后,有时我会在读文章之前给学生布置个小作业,如:请你记下这篇文章中富有哲理的一个句子或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等,读完文章后,我会拿出一点点时间让学生交流各自记下的句子。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用心”听,并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也有的时候,遇到非常精彩的文章,我会和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我就会与学习及做人联系起来,而不是孤零零地就文章说文章。

一般情况下,读我看过的好文章给学生听不会超过两个周的时间就会有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好文章主动推荐给我,让我读给同学们听,这才是我真正希望的,从此,好文章就由学生推荐,我几乎就没有机会了,不过,偶尔我还是会把我认为非常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觉老师在和他们一起读书。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读书、推荐文章,开始时我会给推荐文章的学生以一定的奖励,如:给推荐文章的学生加分等。逐渐的,当推荐文章已蔚然成风时,“奖励”便悄然消失,没有谁会为了分而推荐文章,因为读书已成为他们的习惯,他们之间攀比的是谁推荐的文章多。实践证明,对于引导学生读书来说,两个周足以让我们看到“星火燎原”的美景胜景。

二、深入引导(家庭作业中体现“读书”)

我觉得学生只是“喜欢”读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应用以及提高文化品位与素养。因此,尽管学生已有积累本、日记本和读书故事本,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仍然注重“阅读作业”的布置,即每天晚上让学生读两到三篇的文章,并在作业本上写清楚所读文章的题目以及从中积累的两个或三个富有哲理或有一定意义的句子。我之所以这样做,我是想真实地知道学生的阅读情况,因为家庭作业的批改比较频繁,学生的积累情况很容易就被掌握。通过“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我就能够知道学生阅读的文章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始时,许多学生的确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是值得积累或背记的,只是随便抄了几个,所抄的句子毫无意义。如:有的学生把这样的句子抄了下来:“我欣喜若狂。大声喊着:‘爸爸,你跑到哪里去了,你让我找得好辛苦呀。”还有一些学生整段整段的抄,抄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平淡的语句。这样的学生看的书大多是作文选之类的所谓的“学生书”,于是,我会向他们推荐几本好书,并给予个别的指导,再把积累出色的同学给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取经学习。慢慢的,那些不会积累好句子的同学也就学会积累了。

我总觉得,不会积累的孩子又怎么会懂得如何读书呢?而会读书、读好书的孩子他的积累一定不会差。学会了“积累”,才可能学会“运用”,不会积累,运用又从何谈起呢?所以,通过“阅读作业”的批改是很容易掌握学生的读书积累情况的,这样才能够形成“读书带动积累,积累带动读书”的良性循环,在学生独自读书积累时,他才会掌握方向,不至于见什么就积累什么,使“积累”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三、发挥小书柜的作用

为了满足孩子们读书的需求,我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小书柜的作用。小书柜里的书由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书带来分享,我指定两名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借书、还书工作,借书、还书都要登好记,以防丢书或把别人的书弄坏。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时间,第二天的课外活动为还书时间,一般从借书到还书不得超过三天时间,这样保证好书大家都能尽快分享。小书柜里的书一百多本,一般情况下,我们一个月换一次小书柜里的书,即:当所有孩子把小书柜里的书轮流看完时,我就让孩子们把这些看完的书带回家,再从家里拿来别的书,这样,孩子们就能经常看到新书,也更激发了他们看书的兴趣。

四、课后交流读书感受

业余时间里,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有关读书的感受,我们彼此都会告诉对方自己最近读的什么书,内容如何,感受如何,我们当然会经不住诱惑,互相借阅一下那是常有的事。有时,我也会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福尔摩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这样在交流的时候,我和学生的共同语言就更多,彼此会贴得更近,学生往往会滔滔不绝。也有的时候,我会和学生看同一本书,看完后,我们一起写读后感,再进行交流,交流后,我们的收获总会更多!当然,我也会定期把我写的读书故事、读书感悟读给学生听,他们常常会因为听老师读老师的读后感而兴趣盎然,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喜欢读书、继续读书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地把读书推向深入。

我们班,不定期的举行读书交流会、讲述名人读书故事、好书向你推荐等读书交流、比赛活动。通过交流、比赛,大家既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思想,净化灵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新学期开始,我们班已经进行了一次“我的读书故事”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真实的读书故事写下来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在分享精彩的读书故事时感受他人读书的乐趣,从中受到启发,因而激起每个人对“读书”的更加热爱。

其实,想让学生长久的喜欢读书,还有其他许多的方法,其中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会上当我面对着全体家长时我也向他们汇报了我对读书的看法和做法,以及读书将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益处,然后,我告诉家长们我要求孩子们每天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请家长朋友们方便时督促一下,并在买书方面对孩子们不要太吝啬了,家长们很支持,也很赞成。会后,许多家长都咨询到底让孩子读什么书,并让我写下一些推荐书目。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班掀起了买书热,几乎天天有孩子告诉我家长又给买新书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上开展 “好书向你推荐”活动,巩固一下这大好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发掘孩子们读书的潜能。

篇6:老师就像一棵树

老师就像一棵树

于昊源

树,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树人”一词正是指具有树的品质的那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时时陪伴着我们.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我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他们为我解决困难,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一次考试成绩发布后,结果竟然让我难以相信,与之前相比,简直是一落千丈.回到家中,天也已经是阴气沉沉地,狂风吹打着树木,我独自一人坐在屋里哭泣.这时爸爸和妈妈走进来告诉我说:“不要伤心,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你不断地努力,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就像窗外那棵树一样,在经过狂风的摧残后,仍然笔直的挺立着.听过爸爸的话,我渐渐变得坚强起来.爸爸就像一棵树,我就像一棵小草,树木永远为小草遮蔽烈日与狂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总是默默的奉献着.我的老师每天都为了我们的学习忙碌着.每天为了给我们批改作业都辛勤的工作着.一滴滴汗珠从她的额滴落,但她从不抱怨,总是日复一日辛勤的工作着.老师就像一棵树,辛勤地培育着一棵棵幼苗.清晨,天刚亮的时候,环卫工人就这工作了.一滴滴汗水早已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他们每天都辛苦的工作着,不管是在炎炎的烈日之下,还是在雨雪交加的夜晚,他们都默默的工作着.他们不求回报,不求感激,只求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卫这一方净土,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环卫工人就像一棵树,默默无闻地向社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正是这一棵棵普普通通的树组成了祖国这片茂盛的大森林.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变得更加的繁荣与富强.愿天下每一个人都能做一棵树_--------一棵无私奉献的小树.

上一篇:执行专员述职报告下一篇:永远永恒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