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棵树作文

2024-04-10

于一棵树作文(共12篇)

篇1:于一棵树作文

家里有一片果园,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开花、结果从未停歇。

那是一个收成很好的秋天,果园里所有的果子都已摘回了家中,只剩下空落落的秃树枝和几只偶尔停在树上的鸟儿。我独自一人,闲来无事便散散步,不知不觉中竟然来到了果园门外。

园里一副悲凉景象,天是灰的,地是灰的,树也是灰的,触景生情,我不竟有几分感慨。春夏之际,他们是那样朝气蓬勃、年轻、自信,又美丽。可是如今花掉叶落,孕育良久的果实也被人剥夺,竟落得这样悲惨的结果。

忽然,一阵阵清脆有力的“咔嚓”声唤回了我越飘越远的思绪。寻声探去,我发现爸爸在果园深处拿着一把剪刀,不知在做什么。只见地上落下许多被刚剪下来的树枝,秋风中,被剪枝的老果树显得越是丑陋、凄惨。

我十分不解,不由分说的抢下了爸爸手中的剪刀:“爸,你这是在干嘛啊!刚摘完果子就把树枝剪掉,这和过河拆桥有什么两样。你不是常告诉我做人要懂得感恩的吗?可难道对树木就不用去感恩吗?”

爸爸没有被我的突然出现和过激行为震倒。他缓缓的解释道:“孩子,你不懂。这也是为了让果树在明年能结出更多的果实啊!”我有些生气的反驳道:“还骗我,树枝都被剪掉这么多了,还怎么结果实啊?”父亲并没有立即回答我,他低头沉思了几秒后淡淡的告诉我:“明年你就会明白了。”

我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父亲还是把果园里的树几乎都剪了枝。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竟留下了一棵高大强壮的果树没有剪去一根枝条。我以为它能免除灾难全是我的功劳,不禁有些暗喜。

时间转瞬即逝,在我的期盼与担忧中另一个秋天到了。我与父亲一道来到了果园,当然我们都是这一年中第一次重回这儿。

看着被父亲剥削、压迫的树全部硕果累累,我惊讶极了。“我的果树一定会结更多更大的果子。”我安慰着自己可当我看到那棵未被剪枝的果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上满是青色的小果子,皱巴巴得缩成一团。

我大惑不解,只是呆呆的望着父亲。父亲却仿佛很高兴,爽朗的笑了两声后忽然换了副严肃的表情,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讲道:“孩子,看到了吗?这就是爸爸剪掉部分树枝的原因啊!一旦贪心留下所有的树枝,那么养料便会供应不足所有的果子都不会长大。所以必须舍得减掉一些树枝,让果树经历疼痛与磨砺,这样它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我心服的点点头,父亲看后接着补充道:“孩子,一定要记住,人和树是一样的啊!”

望着父亲走出果园的背影,我就像推开了一扇门,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见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是的,我暗暗的重复着父亲的话“人和树是一样的啊”......

篇2:于一棵树作文

这棵树在校园的角落里,我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它,这是一棵看起来年龄很大的树,它杂乱得伸着枝丫,孤零零地立在墙角,它的叶子已经全部坠落,只剩下干枯的树干,在寒风中发抖。现在已经是冬天了,这棵老树呀!它将如何度过这个冬天呢?你现在是不是在像我一样迷茫,我不知道是谁把你带到了这里,你一个人在这里,但我也不知道你之前又是怎样的生活,生长在哪里?那里是否舒适,是否暖和,我只知道你现在又孤单、又寂寞,又为如何度过冷酷的冬天而苦恼,我突然觉得它这么的可怜,我与它那么相似,同病相怜之意油然而生。上课了,我回了教室。

下了课,我准备再去看看那棵老树,一些同学围了过来,“仕帆,咋了,一脸不高兴,不是因为考试吧,那考试已经过去了,下次再努力不就行了?”“是啊,放开心情,别不高兴了,让考试成为浮云飘走吧。”……

大家劝我,安慰我,我发现我并不孤单,还有许多人关心我——同学、家长、老师,我也想开了,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不就了,心情渐渐好了起来。

再出来,看看那棵树,我发现它变了,不一样了,它和我刚开始看到的不一样了,我看到的是,一棵老树在冷风中坚强地直起腰来,渴望生存,不时有几只小鸟落在它的枝头上,吱吱地叫着,好像在鼓励它,告诉它要坚持下来,等到来年春天,重披绿衣。

是啊,它明年春天又恢复生机了,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呢?只想到它如何孤单、寂寞,其实,它并不孤单,小鸟与他作伴,它并不可怜,尽管秋风已掠去了它的绿叶,但它依然坚挺,这是一棵令人敬佩的树,我放假了,该回家了,等来年春天,我再来看它绿装上阵吧。

篇3:于一棵树作文

【分类点评】

近年来,中高考流行一种所谓的“文化作文”,从阅读中取材,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题材,这类作文,闪耀着名人、名著、诗词的光辉,读者容易被这熠熠之辉迷惑,觉得凡是这么写都是好的。其实大谬不然。

如何判断“文化作文”的优劣?文化含量的多寡是一个指标。笔者以为,是否接上了生活的地气是另一个指标,而且是更重要的指标。

试以这个指标衡量下面三篇今年中考的“文化作文”。

例文一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

2010年厦门一考生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诗文奇奇丽丽美,待我认认真真游。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漫步在林黛玉的诗歌里,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看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漫步在杜甫的诗歌里,读到的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豪壮;悟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真情;看到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和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漫步在李白的诗歌里,读到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悟到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看到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伤。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不仅看到了“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的李白;我还看到发“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的屈原,“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的白居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看到了……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看到了屈原遭放逐,却依然故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看到了陶渊明辞官回家,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到了李白被贬,依旧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到了……

漫步在诗歌王国中,我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悟到了生命短暂,世上没有永恒的侥幸让我们沾沾自喜,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让我们痛不欲生;悟到了要不为金钱名誉所惑,要做真的自己,善的自己,美的自己;悟到了……

人生曲曲折折弯,世事梦梦幻幻云;诗文真真切切情,我已完完整整游。

点评

这一篇乍一看,有目眩神迷之感,乖乖,这么多人物和诗文啊!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到《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再上溯到屈原,下探到蒲松龄。诗文名句更是句句为营,多达十九句,想绕开都难。按理说,足够文化了,初中生也就十五六岁,能知道、记得这么多,确实难能可贵。但,且慢,读了一气,都是说别人,作者自己呢?他的生活呢?倒数第二段,似乎是写作者的感悟,但细读下,什么“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悟到了要不为金钱名誉所惑,要做真的自己”,从前文找不到出处,前后没有联系。读到这里,终于醒悟,这是一篇典型的“混搭”式文化作文,这样的作文,完全可以提前准备,然后考试时,把准备好的文化油漆往题目身上涂抹,不管抹得怎样,只要亮丽、炫目即可。这一篇,可借用古人一句评语形容:“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例文二

书香作伴

2010年盐城一考生

因为书香作伴,四季之动情才跃然纸上;因为书香作伴,四季才显得华美而充实。

———题记

春天,书香飘散。最喜欢独捧一杯清茶,坐在门前的小树下,听着鸟儿悦耳的鸣叫,吮吸着花儿芬芳的气息。此时,最喜欢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在柔和的阳光下,畅游那爱的海洋,温暖注满全身。

———书籍让我在春天懂得了爱与奉献。

夏天,书香弥漫。最喜欢坐在操场树下的青石板上,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的斑斑点点,嗅着麦子成熟的清香。这时最喜欢捧一本《海底两万里》,在炙热的阳光下,纵身跃入作者想象的海洋,随着那奇异的潜水艇,去探索那两万里海底,去观赏海底特有的宁静与祥和。与作者一起在海中驰骋,去探索知识的宝藏。

———书籍让我在夏天懂得了探索与回报。

秋天,书香诱人。最喜欢爬上那高高的枫树,触摸那遍野红透、成熟的果实。此时,最喜欢读唐诗宋词,在落叶的帷幕中,吟诵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朦胧中,仿佛看到了那“长河落日”下的将士流下的两行思乡的眼泪,又仿佛看见了一颗颗保家卫国的炙热之心。

———书籍让我在秋天懂得了珍惜与爱国。

冬天,书香悠长。最喜欢在雪上踏出一串串的脚印,去接触那一份洁白,去感受那一份清纯。这时最喜欢捧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一份特有的洁白中,去感受保尔火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学会那一份顽强,去融化冰雪。

———书籍让我在冬天学会了坚强与自信。

点评

这一篇,写阅读名著诗文的四季感悟,与前一篇比较,略微接上了点地气。一是再现了生活场景,如春天“捧一杯清茶,坐在门前的小树下,听着鸟儿悦耳的鸣叫,吮吸着花儿芬芳的气息”,夏天“倚在操场树下的青石板上,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的斑斑点点,嗅着麦子成熟的清香”,所写确实是春夏季节的情景。二是写了“我”阅读时的感受,如阅读《海底两万里》时,“纵身跃入作者想象的海洋,随着那奇异的潜水艇,去探索那两万里海底,去观赏海底特有的宁静与祥和”。但老实说,没有往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所写内容是虚浮着的。譬如每个季节阅读后,都有这么一句话:“书籍让我在()天懂得了……”,但为什么在“春天”懂得爱与奉献,而不是在夏天、秋天?感悟的内容与季节没有内在联系。再譬如,阅读感受都是大路货式的,缺少个性化的独特的感悟。这一篇,可算是“肤浅”式的“文化作文”。

例文三

打开一扇窗

2010年厦门一考生

他,被贬了!

一纸圣谕便让他离开了纸醉金迷的京都。此后,“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他的人生注定要在羁旅中度过。

然而,殊不知他曾是少年成名的才子,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一时骅骝长嘶,奋蹄蹴地,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面对那狗苟蝇营的官场,他不平则鸣,针砭时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他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言论早已触怒了朝廷众小。于是,不可避免的,“乌台诗案”的暗流褪去往昔所有繁华,突如其来的落差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曾经博得欧阳修“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的赞美,享誉文坛;曾经赢得仁宗“今日我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称许,前程万里。然而此刻,只能住在破旧的定惠院感叹“拣尽寒枝不肯栖”。于是,他彷徨了,悲伤了,迷茫了。他的心灵囚禁在昏暗的小屋里,不见天日。

而当那天,当他推开了那陋室的敝窗,那一刹那间,他发现自己的周围不仅只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在那窗外,是“晓夕有变,江南堵峰在几席,此幸未如有也”的盛景。

那一刻,他醒悟了。那一刻,他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于是,我们看见了在白日,与渔樵为伍,泛舟赤壁的苏轼。我们看见在夜晚,睡听晚街(应为“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的东坡。他亲手建起一间东坡小屋,开垦几畦菜园,吃着“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东坡肉”,乐享人生。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让我们对此抱以一个淡然的微笑。试着学学东坡,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做飘渺的孤鸿横渡人世悲欢;做飘然的智者对蜗角虚名;做世外高人斜睨人生浮沉;做红尘过客,留下千古风流。

点评

跟前面两篇“撒胡椒面”式的“文化作文”相比,这一篇的题材要专一得多,只写苏东坡一人,只写他“乌台诗案”被贬之后的一段经历,作者将自己带入,将心比心,尝试着去理解苏轼由“彷徨了,悲伤了,迷茫了”到“醒悟”到安然自适的心路历程,从中领悟到面对人生不如意事需要心理调适,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这样,解读苏东坡的过程,就是阅人阅世的过程,读苏东坡其实是读自己,写古人其实是写当代人。文化题材一旦跟作者的生活、生命体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题材就不是故纸堆般死气沉沉了,就有了蓬勃的活力。

综上,从题材跟生活的联系看,第一篇作文最差,第二篇略好,第三篇最佳。前两篇要想更进一步,就得把自己的生活带进去,以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去诠释古人,解读诗文,表现出古代题材对于当代、对于“我”的意义。

写作指津

一、题材要有生气

在我看来,题材有活的和死的之分,接上生活地气的题材是活的,悬浮在生活之上胡编乱造的题材是死的。跟作者自己的生活、生命体验结合得越紧密,越生气勃勃;距离生活越远,越死气沉沉。

死的题材,无论作者怎么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因为写的是跟自己无关的内容,事情是别人的事情,人物是编出来的“我”,情感自然是挤出来的。写的时候,除了厚着脸皮、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往下面编怎么骗取读者的好感,作者的精神、心灵是一潭死水,不起一丝涟漪,他不会有疼惜、激动、痛苦和遗憾。

活的题材,是作者生活里、生命里长出来的,里面熔铸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感悟,有作者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有他的悲欢,他的爱与哀愁。写的时候,他需要沉入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记忆。随着文字的铺展,他的心扉也渐渐敞开,吹进缕缕微风,有时也会不自觉地触碰到伤疤,激起阵阵隐痛。

二、如何接上地气

1.接上地气,需要咀嚼生活。

有些同学不习惯写生活,一到写作文就不自觉地锁闭生活,靠臆想、虚构,或者组合嫁接见闻和视听、阅读记忆,甚至靠抄袭应付。个中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平淡、乏味,就是那么两点一线,上课、读书、做题,吃饭、睡觉那点破事,有什么好写的呢?

其实,只要学会咀嚼生活,就会发现平凡的日子也有很多趣味,平淡的题材也有很多意味。就以一日三餐的“吃”为例吧。

先看吃什么。除了日常的米和面,你还吃过什么?譬如你去年在西安姑妈家度假,表哥带你吃了西北有名的羊肉泡馍,把白面烤饼掰碎放在牛羊肉汤里,你起初觉得这种吃法很“侉”,但吃过才感到别有一番风味。再如今年清明你回乡下奶奶家,奶奶家门前有一棵刺槐树,刺槐的花正一丛一丛地散发清香,奶奶说刺槐花可以吃,尤其里面的花蕊,脆脆的,甜甜的,奶奶还用刺槐花包了饺子。你看,能吃到在米面之外不一样的东西,如羊肉泡馍、刺槐花,就会刺激你的味蕾,吃出不同凡响的滋味。羊肉泡馍,是西北的特色小吃,从中我们还可以“吃”出地方民俗味;而刺槐花,是乡村特有的景观,里面传达的是乡村滋味。

再看在哪儿吃。比如胡萝卜,冬天,胡萝卜炖羊肉;夏天,胡萝卜山药排骨汤,这些吃法你都不陌生。但如果哪一次你跟着家人去“农家乐”,在地里拔出一根带泥的胡萝卜,在衣服上揩下,到小河里洗下,拿起来就啃,味道肯定不一样。再如那一年冬天你住宿在学校,爸爸给你送御寒的衣服,也带了你最喜欢的胡萝卜炖牛肉,你们就坐在学校凉亭里吃,走过的同学都投以好奇的眼光,外面虽然冷,但你的心被焐得温温的。在田野里吃,吃出的是童年的趣味;在户外凉亭中吃,吃出的是暖暖的亲情。

最后再说说“怎么吃”。俗话说“吃有吃相,睡有睡相”,有人吃相很斯文,有人吃相很豪放。你的小表弟就属于豪放型的吧,每次去肯德基,你看他左啃右咬、上吮下吸,两个手上全是油,一转眼工夫,就风卷残云一般,把整整一桶鸡翅、鸡腿全塞进肚子里。吃完还不用纸巾揩嘴,而是吮吮手指,顺手袖子一抹,好似猪八戒再世。而你的小姨就很文雅,食不露齿,嚼不出声,慢慢地用筷子挑起那么一点,轻轻地往口里送,米“可历历数也”。你看,小小的吃相里折射出的,是年龄、性别、性格等诸多因素。

总之,学着去咀嚼生活,看似平凡的人、事、景、物、情,有不少有滋有味的地方,都是可以入文的。

2. 接上地气,需要理解生活。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不是童话,总在上演王子公主的美丽故事,生活里有很多冲突、矛盾,也有很多苦难、残缺,这些是生活本真的一面、底里的一面,跟生活的美好、和谐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丰富的生活。如果你不能理解生活纷繁与复杂的那一面,你就会自觉回避、屏蔽这些内容,不会把它们写进作文里。

譬如,不是每位同学都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拥有优裕的家庭条件。对这些生活内容,如果缺乏辩证、深入的理解,就会觉得这些是不光彩的事情,是内心的隐痛和伤疤,是不能向别人言及的,更何况写进作文弄得众人皆知呢?其实,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怎样对待生活,却完全操之在我。即使我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我也可以有阳光的心态;即使我没有富裕的物质条件,但我也可以有富裕的精神世界。生活里的不如意、不美好,未尝不是一种残缺的美。我们完全不必自怨自艾,低着头做人。我们一样可以昂起头,沉重的生活会让我们的写作更具深度,血和泪的浸润会让我们的文字更震撼人心,只有沉入到生命的湖底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和本真。以家境贫寒为例,你们家没有敞亮的厨房,厨房里也缺少漂亮的一体化橱柜、高科技的抽油烟机,你一回家,扑鼻而来的可能是一股油烟味,爸爸正在烧饭,炽热的火焰映红了他的脸,汗水像一只只可恶的虫子,爬满了他的脸庞,顺着脖子流下来,浸湿了衬衫,妈妈在呛人的烟雾中不断地咳嗽,围裙被滚烫的油溅出个个斑点。这些,非但不是不可示人的家庭秘辛,恰是蘸着生活朝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清新隽永,闪烁着生活的光彩。

再如,用语文课本里那些父母之爱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你可能觉得自己的爸爸整天忙于应酬,常常酒气熏天地回家,没有朱自清的父亲体贴;自己的妈妈一有空就坐到麻将桌上,几乎没辅导过你的作业,跟邹韬奋的母亲也没得比。但爱有千千种,有细腻的爱,也有粗犷的爱;有唠叨的爱,也有简洁的爱;有灵巧的爱,也有笨拙的爱;有丰富的爱,也有拮据的爱。试着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去体察,你会发现爸爸整天忙于应酬,或许是生活所逼不得不然,其实他最讨厌的就是酒桌上的觥筹交错。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全家人的幸福,为了你的前程,他只能憋屈自己、改变自己。妈妈爱打麻将,或许是她缺少文化、兴趣单调所致,但她总是在照顾好一家人的早餐、午餐之后才去棋牌室,而且没有一次耽误了一家人的晚餐。这里面需要多少自制,包含多少爱的责任啊。

某种意义上,理解生活,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理解生活的过程,既是拓展写作疆域的过程,也是增进真善美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

《新民晚报》刊载了上海市今年的两篇中考佳作,其中一篇正好可以例析这个问题。

黑板上的记忆

2010年上海一考生

“今天是谁擦黑板?”班主任一进教室便盯着黑板皱眉道。同学们的目光都向我扫来,我从座位上跳起,迅速奔向黑板,拿起黑板擦,用尽我最大的力气拼命地想擦去上节课化学老师留下的笔迹。

完工!我微笑着走向座位,谁知刚坐下,老师便说:“不够干净,等会儿让同学们怎么看啊?”

临近上课,同学们都已陆续地回到教室,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子弹一样向我射来,我仿佛已被击得遍体鳞伤。我低着头,咬着牙向讲台走去,拿起一旁湿漉漉的抹布,就向黑板扑去。刚擦了小半块,老班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你下去吧。不用擦了,你这样擦我等会儿还怎么上课?”

我可是真心想把黑板擦好而不是和你作对呀!我生平最讨厌被人误解。受了委屈,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读到这里,估计能唤起不少同学的共鸣:对啊,老师就是这样,经常误解我们、冤枉我们。往下面猜想,一定是作者直抒胸臆,抒发对老师的不满,抒写自己的憋屈,呼吁老师不要太霸道。我们接着往下看:

而你却又轻轻地拿起黑板擦,轻轻地拍去上面原有的粉笔灰,轻轻地擦着黑板。一声咳嗽在耳畔响起。你捂着嘴,眉头微蹙,却只一心想把黑板擦干净,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你的板书。

又是两声咳嗽。时光的碎片慢慢向我飞来,渐渐地,渐渐地拼凑在一起。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也曾是一名教师。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很偶尔地听到母亲轻微的咳嗽,起先没有注意,后来她的咳嗽愈发严重起来。问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没事。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母亲又咳嗽了,略有些愠意地向父亲抱怨了什么。当时我听得分明,父亲让母亲不要再做老师了,但母亲仍坚持着自己的事业。那夜母亲的低语,随着时光一起散去。

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仍是年轻时的模样。而我眼前的老师,二十年如一日,面对着这扬起的雪花。阳光洒在你微蹙的眉上,乌黑的发丝被白色的粉尘染成了霜。她只是希望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些。

她一定也曾在家中轻轻地咳嗽过。她一定也曾笑着说没事。她一定也曾经可以选择其他更健康的工作。可她选择了我们。

后来,再擦黑板,我也是轻轻地,轻轻地,想要拂去那被黑板染白的双鬓上的雪片。

一块黑板,一位老师,还有我的母亲。那便是黑板上的记忆。

读完全文,你一定也佩服作者,没有在委屈的思路上滑下去,而是由老师的咳嗽联想到了母亲的咳嗽,因为对自己母亲的理解和疼惜,也同理理解了老师,疼惜起老师。于是这部分内容没有出现预想的戾气,反而氤氲着母性的光辉。这篇佳作最值得推崇的一点就是作者出众的理解生活的能力,将本来一个冲突的题材升华到对为师者默默奉献青春年华的礼赞。

3. 接上地气,还需要旁观生活。

要把作文写好,主要靠多写、多读。多写是投入自己的生活,磨砺、熟悉对自己生活的表达,多读是旁观别人的生活,看别人如何咀嚼、理解、表达他的生活,学习、借鉴别人成熟、高妙的做法。

旁观的别人,既可以是成人,比如作家———我们的教材里全是这一类“别人”,平常翻阅的文摘类杂志里,也多是这一类“别人”;还有就是同龄人。大家年龄差不多,见识、水平也大体相当,本来没多大分别,高手所以为高,一般是写作上更用心。下面请出海峡两岸的两位同龄人高手,写“家庭破裂”的残酷题材。请旁观的你好好琢磨,最好能提炼出两三条可资借鉴之处。

在乎

2010年扬州一考生

“谨!”

“嗯?”

“如果我和你爸离婚了你会跟着谁啊?”

“哦,随便,我不在乎。”

我不在乎吗?爸,妈,我真的很在乎!

多久了,这个家清冷了多久了,我也不知道。依稀记得多年前和爸妈在江边野炊、垂钓,在马路上奔跑、欢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曾几何时,家的温馨抚慰过我,温暖过我。现在的家只是几块残砖搭成的空舍而已。家是一个冰冷、没有生命的枯燥词汇。但是,我在乎这个家!

爸,您工作忙,经常有饭局,饭后还会和好友搓上两局麻将。我知道这也许是生存所需,但在假期里,您就不能抽些时间陪陪妈,陪陪我吗?几年来,您陪妈和我的时间加起来有多少,您算过吗?您有几次和我主动谈过话?不是我不和您交流,是我真的没办法和您交流!听妈说,您给我找了第二个妈妈,这是真的吗?您忙,您有自己的事业,可您还记得这个家吗?您说,有些事小孩子不要管,我是不该管的,可您就问心无愧了吗?爸,家里需要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您!我是一个男人,但眼下能顶住这个家的男人是您啊!爸,有很多事我很在乎!真的很在乎!

妈,您也很忙,反正现在你们大人都很忙。您也经常不在家吃饭,您经常和奶奶吵架。确实有些事不是您的错,但有时您也有些过分。您和我所谓的交流只是想洞察我的思想中有没有您所不希望我有的东西。妈,您说您爱我,可这份牵强的爱我不要,您那只是关心罢了。妈,您现在要做的是好好辅佐我爸,共同支撑起这个家。您是半边天啊!妈,说不在乎只是伪装,其实我很在乎。

如果错误的婚姻必将结束,那就好聚好散吧!别将你们的错误延续到我身上!

爸,妈,也许我的看法你们并不在乎,但有一句话我必须说:“爸,妈,我真的很在乎你们,在乎这个家!”

那一次,我自己做决定

2010年台湾基测一考生

(注:台湾基测,相当于大陆的中考)

那一天,原本和谐的琴瑟出现了杂音;原本至死的宣示出现了裂痕。争吵,就像是一条涓涓的细流,缓慢地割蚀因婚姻而隆起的睦土,彼此再也无法容忍,甜言蜜语全成了互相伤害的利刃。离婚,就像深渊的恶魔缓缓地招手,而这一次我必须面对恶魔做出决定。

爸爸,总在我最无助时给我经验;妈妈,总在我最孤寂时给我温暖。爸爸,总会为了我做牛做马;妈妈,则在分娩时尝尽苦楚。我到底该如何做出抉择呢?双方都是我的至亲,双方都是我的最爱,若我这一生少了任何一方:少了爸爸,就像少了给我勇气的阳光,就如少了给我动力的养分;少了妈妈,就仿佛少了滋润着我的水分,就如同少了让我生存的空气。不管何者都是我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我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我望着苍天。

我心中激起的波涛仿佛可以吞噬天日,心中揪起的结,不管以多么利的刀刃也化不开。我是拔河绳最中央的准绳,踌躇在两方之间,但当双方都只在乎争夺的时候,有谁知道中间人的苦楚呢?那痛苦是足以毁天灭地的。然而,我仍必须做出决定。我千思万索。就在我苦无进路之时,我知道了———那一次,我自己做决定。我是峡谷间的溜索,我是琴瑟的调音师,我是和约的修复者。当我面对恶魔:他狰狞的面目软化,凶恶的眼神示出善意,黑暗的深渊成了光明的天堂,变成一位和睦的使者。

那一次,我做出了抉择,我知道我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与其说是选项,不如说是义务。因我是两者之间的交集,故我非得要让婚姻走下去。爸爸?妈妈?谁说这是唯二的选项?我两个都爱,我两个都要,报恩之时,我要两个一起报答,这就是我自己做的决定。

借鉴之处一:____________

借鉴之处二:__________

篇4:于一棵树作文

潘向黎,名字很像位男作家,其实是地道的大美女。1966年10月她生在福建泉州,少时移居上海至今。1991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衔。曾留学日本两年,先后在文学杂志和报社副刊任编辑。著有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穿心莲》和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相信爱的年纪》、《局部有时有完美》等多部。

潘向黎的写作风格温婉雅致,充满诗意,深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保持对现代都市的敏锐洞察。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评述潘向黎的散文:“她这些非常个人化的散文,充满个人的经历、事件、感受和感觉,却不是展示一己的狭小空间的得失与悲欢,而是通过心灵的关切,探询着世界的是非与人世的正误和曲直。她用那秀劲的笔,拨开混沌,寻找人间含金的细节,去努力证实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古典情结

潘向黎出生在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旭澜。良好的家教和父亲的熏陶使得潘向黎很小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后期,潘旭澜因重病,得以从“干校”回福建,见潘向黎读一些反人性、反文明的东西,于心不忍,写了一些唐宋诗词在小本子上让她讀。这让潘向黎从小就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长大后更是对于唐诗宋词信手拈来为其所用。潘向黎喜欢背书,因为她的爸爸对她说,好的东西要背下来,才可能是自己的。她还喜欢批注,她说,“书读完了,我也在里面了,页间有我的影子。”

坚守都市

写都市生活,是潘向黎一向的坚持。小说集里,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讲的都是都市男女的梦,是城市人的疲惫、叹息和欢笑,是他们的不甘和憧憬。在评论界倾向于深刻的农村题材,都市题材变成“得奖毒药”时,潘向黎说,“这也是一种文学观念上的歧视。”在她看来,“街道就是都市人的田野,咖啡馆其实就是我们休憩的田埂,为什么有人对咖啡馆那么耿耿于怀,却不留意咖啡馆里的人和思想?城市当下的生活就有许多鲜活的东西,变化太快了,而我的写作太慢了。”

内心有棵树

潘向黎是个喜欢创新的人,如她所言:“我就是要让你们想不到”,于是,她不会去听从出版商的建议,重复自己广受欢迎的题材风格,反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表达,时刻让人耳目一新。她说,“我内心有棵树,它不按季节,冬天开花,春天睡觉,所以与外界不太合拍。”获得“鲁迅文学奖”时,潘向黎的获奖感言是:“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荣誉,而是一种注视,目光明亮、诚挚,带着赏识,含着宽容,更有无限期许。这注视给我的温暖,足以抵挡时光带来的寒意。我知道:在我以后的写作里,它会一直都在,成为支持,成为力量,让我不放弃。”

潘向黎语录

一群人,我眼光一扫,喜欢的人和可能被谁喜欢我就知道了。

真正好的瓷器,让人想起的,是玉。

活着,并且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大的满足。

篇5:一棵树作文

刚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妈妈是棵银杏树,而我就是母亲众多孩子中的一个。我还记得,当时母亲对才出生的我说了一句话:孩子,努力前进,祝你早日找到你自身的作用,让自己的一生开花结果。”

从此,我便踏上了远去的路途,知道被人类洒向泥土,当我刚来到泥土的时候,还有些不太舒服,我努力地舒展着身体,希望能使自己更舒服些,不知不觉,因为长途的跋涉,我早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在阳光的照射下睡着了,第二日,我是被水浇醒的,我睁开惺忪的双眼一看,原来是一个人类的孩子再给我浇水,他一边浇水还一边自言自语道:“小树啊小树,真希望你能快点长大,好陪我一起去看这世间的繁多变化,以后我天天来给你浇水。”听了这话,我不知是感动还是深受鼓舞,我竟然努力的朝着太阳的方向开始生长,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我已经长大了不少,从前和我一样高的小花如今已经比不过我了,为此,我对常来给我浇水的小男孩充满了感激,我正想着却没发现他已经站在了我身边,我一看就被吓了一大跳,原来小男孩也已经长高了不少,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刻,他的脸上挂着两行晶莹的泪珠,他轻轻地走到我身边来开始向我诉说,我听了他的诉说却无能为力,只能轻轻地摇晃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开始鼓励他。过了许久,他起身要走,轻轻地说了句,“小树再见,谢谢你肯陪着我。”听了这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又一年过去了,我又长大了,这天,烈日炎炎,一位老人在路边晕倒了,人们在旁边焦急的帮助老人,却又束手无策,一个年轻女孩急忙说道:也许他是中暑了呢,快把老大爷扶到树下吧!“我看到老人躺在我身上,赶忙把叶子合拢一些,相帮老人遮挡些阳光,救护车来了,医生也来了,一个医生走到树下帮老人看病,嘴中还说道:幸好有这棵树挡着,否则情况就严重了。”我顿时自豪极了。

春去春来,这一年我开始开花结果了,一个小女孩从我身边走过,轻轻摘下了一片叶子,用稚嫩的童声说:“我要把它带回去做书签。”身上的疼痛似乎没有那么严重了,我又一次感到了甜的滋味,一个学者从我身边走过,看到我的果实开心的笑了:“银杏果可以入药,正好摘一些带回家给父亲治病。”又一阵疼痛感袭来,可我却不怕,因为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作用了,真好。

篇6:一棵树作文

一阵又一阵人类的惊呼声又在我的耳边响起。自从博物馆开馆以来,我每天都不断地听到这些惊呼声。我常常在他们的惊呼声中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还很小很小,生长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里。在那里,有我很多的亲人和朋友。每一天清晨,我都是在太阳公公温和的抚慰下、小鸟弟弟清脆的声音的呼唤下睁开双眼,迎接美好的一天的来临。傍晚,又在风姐姐的安抚下,月亮奶奶亲切的注视下甜甜地睡去。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甜蜜和幸福。

可是,有一天,我的家园里闯进来了一群带着巨钢齿的人类。只见他们手中罪恶的巨钢齿“呜呜”几声,我的一位亲人就倒下了。我的内心痛如刀割,可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的亲人们,一位、两位、三位相继倒下……当那一群人来到我的身边时,我害怕极了,紧闭着双眼不敢看。只听见他们其中一个说:“这里还有一棵小树砍不?”又听到另一个声音说:“这么小,踩死算了。”接着,我清楚地感到腰间传来巨大的疼痛,然后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不知道在黑暗中沉睡了多长的时间,当我重新睁开双眼的时候,周围是黑漆漆的一片。我想:这时候应该是晚上吧。就在这时,我感觉到一条小蛇从我的身上蠕动而过,我赶紧叫住了它:“小蛇老弟,你这是要到哪里去?”黑暗中,我听到小蛇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唉,这儿的植物越来越少,我的食物也越来越少,我得重新找一个可以让我活下去的地方了!”“但你也不用大黑夜行动吧!”“你当真不知道?”小蛇的语气充满了疑惑的意味。

在黑暗中,我摇了摇头,把自己的的遭遇告诉了小蛇。小蛇带着同情的语调说道:“别的我不知道,但自从我出生以来,这里的天空就只有一种颜色,什么时候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而我的亲人也越来越少!”“那小鸟呢?”我忙问。“小鸟,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就是……”“唉,又起风了,我得走了!”说着话小蛇的声音已经离我越来越远。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带着数不清的沙子朝我身上扑来,我的呼吸愈发困难,低头一看,落在脚下的沙子已经成堆,正要将我掩埋,我拼命地抖动,可是于事无补,眼见就沙堆要没过我头顶,一束光照到我的头上,随之听见一个欣喜若狂的声音:“看!树!这里有一棵活着的树!”只见一群穿着厚厚铁甲的人类一下子扑到我的身边的沙堆上,我疲倦地闭上了双眼。

篇7:一棵树作文

一天,一位面貌险陋的男人向这家的女主人买下了这棵树,屈指用了五十元,这棵树叹息着,等待着。

那家伙抽出卷尺,叼着香烟给这棵树量了量,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一批上等木材,哼哼,是我的!”这家伙邪恶地吐了一口烟灰,树有些不安了,它方才直冒冷汗。在这家伙凶恶的外表上,在他凶恶的脸庞中,在他凶恶的眼睛里,冒出了贪钱的鬼火,从而投射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目光,树更惶恐了。猛然间,他看见那家伙手中多了一把银光闪闪地,寒气逼人的电锯,他再想看一眼时,一股钻心的痛直满全身,电锯拉响了,“嗒嗒嗒”地钻进了树的身子,惨白的树汁滴在了地上,这是这棵树的泪。它抵抗着,树根都快被连土拔起,树上的鸟儿鸣叫着,飞走了。在这撕心裂肺的三十几秒,树倒下了,随着地面的轰隆声,树的灵魂飞上天,它感到飘逸,飞向它的归宿……

一棵树,没了。

篇8:于一棵树作文

所谓创新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 “新情况”, 用自己的耳朵听到 “新故事”, 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新问题”, 用自己的思想形成 “新观念”。必须是自己的, 只有这样才能与众不同, 才是创新。它基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所以 “实事求是”是写创新作文的基本要求。这儿所说的 “实事求是”是指文章中所写故事情节、人物及诸多描写, 宛如生活实际的再现。

除了遵循 “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外, 其实写好创新作文也是有 “法宝”的。当然这 “法宝”不可能是 “芝麻开门”之类的咒语, 更不可能是 “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而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明确地说, 写好创新作文的诀窍是有强烈的自我提高的需求, 要养成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牛顿观察树上掉下来的苹果, 发现了 “万有引力” 定律。达尔文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 鸟兽鱼虫怎样生活, 创立了 “进化论”。瓦特观察烧沸的水会把壶盖顶开, 发明了蒸汽机。这些名人的故事无一不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 才会有所创新。

观察不仅要求仔细, 而且还需要抓住特征。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 这样, 才能与众不同。

想写出好的文章, 必须有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

“成功离不开积累”。所谓“积水成渊, 积土成山, 积善成德”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积累素材呢?

1、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放进自己的材料库。在春天, 注意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舒的景象; 在夏天, 观察烈日, 甚至是狂风暴雨; 在秋冬, 观察一篇枫叶, 观察周遭的变化; 甚至可以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和商店里顾客与售货员的交谈……这些都可以帮助养成我们的观察习惯, 提高我们的观察水平, 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 所以在脑中留下的印象很深。当需要的时候就会历历在目。

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古人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写作需要多方面的材料和知识, 这就必须扩大阅读范围。读是写的基础。坚持多读书, 包括报刊杂志。我们在读书中不断积累, 比如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等等。并且在阅读中, 我们也学习到不一样的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 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我们的写作。

另外我们应该对材料分类记载。按事件的不同, 分为写人类、记事类、写景类、状物类、应用文类; 所写内容的不同, 可分为外貌描写类、语言描写类、动作描写类、心理描写类、自然环境描写类、场面描写类等。积累材料时, 不同的材料应存入相应的类别之中, 这样, 写作时就便于查找了。

3、积极参加活动, 努力创造素材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素材,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多参与实践活动, 如学校里举行的各种比赛活动等, 在活动中把缩减所闻放在自己的脑海。当写作时, 就有丰富的素材利用了, 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成功来自勤奋的积累。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 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观察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 观察如果离开了思考, 也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就像很多人都发现了苹果落地, 但只有牛顿通过思考苹果落地发现了 “万有引力”定律。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便善于质疑;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绝不会人与亦云。想写创新作文, 必须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要善于独立思考。决不能跟着别人说别人说过的话, 有的人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 或者写出来的文章不新、不深, 主要是他的思考没有个性。

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件, 但平凡的生活只要你用心体察, 用脑思考就能挖掘、提炼出有意义, 有价值的东西。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生活的原版, 肯定融进了作者的思考, 作者对生活理解的深刻, 他的文章也就深刻。

观察、积累、思考是我们写创新作文的 “法宝”, 当然, 前面要加上 “自己”两个字: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积累自己喜爱的、需要的、大量的信息, 思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然后, 将它提炼成属于自己的文章。这就是创新作文。

篇9:一棵树作文

当我还是游客幼小的树苗时,就被一群沙漠种植的志愿者们挖了出来他们小心翼翼把我放上车,生怕会弄疼我。我知道,这意味着我将要和这片小森林永久的分别开了,但是,我接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绿化沙漠,这几个字被永久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路上,我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几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沙漠地区,相机被种了下去,年少而又活力四射的我们在逐渐地长大……我长出了一条条粗壮的须根,深深地扎进了泥土里;树冠、枝条都在变长变大;我倍加努力地舒长开我的树叶,终于,我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于是我们被“派”上了“前沿征地,”我用我那矫健的身体来紧紧地抓住那些既顽皮又淘气的沙子,我知道,他们一定恨我恨到恨之入骨,因为他们再也不能再空中翩翩起舞了。

篇10:一棵树作文

不久,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便被那些可恶的人类打破了,他们闯进森林乱砍乱伐。我亲眼看到我的许多同类被他们砍到,送到大卡车里运走。我觉得,我也很快会被砍到。这时,我的小鸟朋友们来跟我道别,它们说这里的树都快被人类砍光了,我们捉不到虫子,只好到别处了。小鸟刚刚飞走,这时小河旅游回来了他说:“这里的景色都被人类给破坏了,我要到大海去,不回来了,再见。”小河说了这些话,便匆匆的走了。

第二天,那些人又来了,他们来到我的身旁,拿出锯子和斧子在我的身子上乱砍,我强忍着疼痛,对人类说:“不要砍……不要砍……。”可是他们好像听不见,最终我也被装进大卡车。

篇11:一棵树作文

在辽阔的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在大树上筑巢,在我们粗壮的枝干上玩耍。它们饮着甘甜的泉水,吃着林中香甜的浆果。它们每天和各种小伙伴儿一起玩,一起生活,非常愉快。而我就在五米高空俯视着这祥和的一幕。

这样祥和的日子,延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清早,我一觉醒来,觉得有些异常——平常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今天怎么没出来玩呢?昨天还在我的树下吃早饭的小兔一家,今天是不是起晚了?每天急匆匆赶去上学的小松鼠,今天又是怎么了呢?正当我苦思冥想时,“啊!”,我大叫一声,感到脚部一阵剧痛!我低下头一看,天呐,原来又是那批伐木工人!他们几个月前才刚刚来过一次,上次,他们砍走了树林西边的十几棵树。自从没了那些树,西边的土地和小溪没有了为他们遮挡大风的东西,沙土漫天飞扬,洪水冲毁了小动物的家,树林西边一片狼藉,满目疮痍。而这次,那些伐木工人又来破坏北边的树林,再这样下去,树林非毁了不可!我心中愤愤不平地想到。

篇12:春种一棵树

气柑当然不可能一直吊在树上, 那就变成了暴殄天物。除了留下一两个气柑守树以外, 绝大多数气柑都会采摘下来。乡村家家户户都有草叉, 一根五六米长的竹竿, 顶端套上一个U型的铁器。秋天打谷子后, 稻草扎把, 还要围着一棵笔直周正的树干做成草旋子。草旋子越码越高, 就得用草叉抛掷稻草, 草叉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到了腊月晾晒腊肉香肠时节, 得用草叉将系着肉挽子的腊货挂在室内的檩子上, 没有草叉就会变得很麻烦。拿草叉来叉气柑, 这应该是它的分外之事了。将U型叉对准气柑果实的果柄处, 转动草叉一使劲儿, 气柑就噗通噗通地往下掉。不用担心气柑掉在地上被砸坏, 气柑果皮再薄也比一般的水果厚得多。气柑落在地上, 说不定还得反弹几下, 一些孩子就将气柑当足球踢来踢去, 反正乡村气柑很多, 大人也不会去干涉他们。

用刀将气柑的顶揭掉, 一股芳香味就扑面而来。再沿着气柑顶端的切口处沿着果皮一刀刀从上往下切下去, 一般五六下就可以了。撕掉气柑外皮, 在头上戴一会儿, 据说可以预防头昏, 也不知是真是假。这时候, 一个白噗噗的气柑就呈现在面前, 继续撕掉那些白色的东西, 就能够看到一瓣瓣的气柑肉了。要想剥开气柑可不简单, 这活没有手劲儿可干不了, 一般女人都干不了这事儿。先用筷子将气柑瓣顶端的孔捅得大一些, 至少能伸进去两个大拇指, 然后使劲掰, 才能将气柑一分为二。如果用刀划开, 当然不是不可以, 但那种吃气柑的乐趣就少了。正如嗑瓜子一样, 如果别人将瓜子一粒粒剥出来给你直接享用, 你连嗑的过程都省略了, 那还叫嗑瓜子吗?我们嗑瓜子, 除了吃瓜子, 还想听到瓜子在牙齿或手中被剥开的声响, 这种带有一丝成就感的美妙, 只有喜欢嗑瓜子的人才知道。气柑和柚子不一样, 皮厚籽多味酸甜。我儿时吃气柑特别厉害, 一次可以吃一个, 但牙齿却受不了, 以至于现在看着气柑还有些发憷。

我家的气柑在没有挂果之前, 我们只有到邻居蒋伯家的气柑树上去偷偷地摘。乡里乡亲的, 按理说小孩子吃个把个气柑也算不了什么。但物以稀为贵呀, 整个院子里就蒋家有一棵气柑树, 虽然每次秋天要收获两三百个气柑, 但是蒋伯却舍不得分给大家吃一点, 他要带到乡场上去卖, 然后换酒喝。小孩子嘴馋, 你越不给他越想要, 于是就只有偷偷地摘。每到气柑成熟, 为了对付方圆两三里内的小孩子偷气柑, 蒋伯想了很多办法, 一是在树下拴上一条土狗守着;二是在树干离地两三米内抹上粪便;三是亲自守着, 用竹竿驱赶孩子们。有一次一个大孩子趁着狗打盹的时候刚爬上气柑树, 蒋伯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了, 站在树下用竹竿使劲儿戳那个孩子的屁股, 直到孩子求饶了, 连声说他再也不敢了, 蒋伯这才罢手。

蒋伯领着这孩子找到家长, 声色俱厉地说:“你家娃娃偷我气柑, 被抓住了, 你看咋办?”家长自然得道歉赔礼, 蒋伯得意地走了, 而转过身那孩子自然会遭到一阵暴打。这件事传开后, 家长们都开始严厉告诫大小孩子们, 再也不允许去蒋家偷摘气柑, 就是撒尿也不要向着蒋家那方向。现在不论城乡各地, 水果摊遍街都是, 各种水果琳琅满目,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三十多年前做水果生意属于投机倒把, 就算有钱也买不到水果吃。我们只有自己想方设法地搜集果树苗, 精心栽培, 试图在秋天能让家里的馋嘴猫们过过瘾。

公社乡场上有个果园, 全部种的气柑树。这里的气柑很出名, 籽小汁多, 甜酸味儿, 人人爱吃。果园的四周并没有围墙, 但是却栽满了荆棘, 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读小学时, 班上有个同学叫高山, 跟我十分要好。他爸是乡长, 带我去果园里看过。那些气柑树长得并不高大, 但是树冠却散得很开。春天果园气柑树开花了, 乳白色的花瓣, 虽然没有玫瑰好看, 但是香味浓郁, 一直深入到你的心里去, 让你沉醉不知归路。秋天气柑成熟, 黄澄澄地挂在枝头, 光看看就解馋。高山让我带一个气柑回去尝尝鲜, 那算是我第一次吃到果园经过园丁精心培植后收获的气柑, 比农家那些无人经管的气柑要好吃很多。

家里的那棵气柑树, 据说树种也是来自于公社果园的。这倒并不是我们在果园买到了树苗, 而是父亲曾经在乡场上买了一个气柑, 大家吃完气柑后将种子撒在了自留地里, 结果就长出了一棵气柑树苗。气柑树并不是什么高贵的树种, 根本不需要精心培育什么的, 就那样栽在自留地里。在给蔬菜施肥的时候, 母亲也会顺带给它上点肥, 就这样气柑树一年年地长高了, 到了我七八岁时, 果然就开始挂果了。“我家有水果吃了, 再也不需要到街上去买水果了。”当母亲给我们宣布这个好消息时, 大家都特别兴奋。现在想来, 这就是一个笑话, 气柑要吃, 但是其他的水果我们也可以吃呀!这就像蜜蜂采蜜, 不可能只钟情于油菜花, 其他的萝卜花、梨花、桃花等, 也可以兼顾嘛!

事实上, 我家还有一棵酸枣树的。每年秋天, 都会结一树的酸枣子。都是枣子, 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酸枣比起红枣的味道差远了。酸, 酸得人牙齿打颤, 浑身哆嗦。但院子里的小伙伴们还是喜欢来打我家的酸枣吃, 再难吃也比没有吃的强。那棵酸枣树至少海碗粗, 小孩子爬不上去, 就用石头在下面砸树干。父亲担心孩子们出事, 只要酸枣成熟了, 就架着梯子爬上去用竹竿打, 那些酸枣就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砸得在树下观望的我们好疼, 躲都躲不赢。据说这棵酸枣树是爷爷在父亲出生那年种下的, 也是为了让父亲小时候有水果吃。看来父母疼爱孩子的办法都是一样的。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 那棵酸枣树和气柑树都还在, 只不过再也没有人要吃酸枣了。至于那棵气柑树, 前些年大哥曾试着将其进行了品种改良, 嫁接成了柚子树。如今这棵树亭亭如盖, 一半结气柑, 一半结柚子, 成了我们家里的宝贝。每年中秋节过后, 气柑、柚子成熟了, 母亲就会打电话让我回家采摘水果, 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家的例行活动。我告诉女儿, 这棵气柑树是我出生那年栽下的, 已经四十年了。这下女儿不干了, 她说我们偏心。爷爷有棵树, 爸爸有棵树, 为啥她没有一棵树呢?

上一篇:异国恋题材小说推荐:迪拜恋人下一篇:教研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