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2024-05-01

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共8篇)

篇1: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神农架林区下谷中心卫生院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实 施 方 案

为提高下谷坪土家族乡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国家、省卫生厅及卫生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农村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全面提高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逐步提高农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2010年全面启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所有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通过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达到卫生室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确保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优质、高效、低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主要内容

辖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行“三制四有五统一”的管理办法。

(一)“三制”,即:聘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院长负责制

1、聘任制:辖区内的乡村医生必须实行聘任制。由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以上资格的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同意后报卫生院审 核,卫生院考察同意聘用的,由乡镇卫生院提出申请报林区卫生局审批。卫生院在收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与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一般为1年,年终考核合格的下一年优先聘用。所有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两证一合同”,即《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聘用合同》,方可享受乡村医生待遇。对不服从管理的,或出现重大医疗事故的,给予解聘或不续聘处理。

2、目标责任制:签订聘用合同的乡村医生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卫生院根据下谷乡预防、保健、医疗等总体工作任务,制定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与乡村医生补助挂钩,年终由乡镇卫生院组织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3、院长负责制:乡村医生的管理由卫生院院长负责,对不服从管理、工作不积极主动,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乡村医生院长有权解聘。经解聘的乡村医生由卫生院上报卫生局备案后,由卫生局负责收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二)“四有”是指乡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必须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公共卫生服务有登记。

1、看病有登记:乡村医生必须规范使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门诊日志》,并认真填写。

2、用药有处方:村卫生室在开展诊疗活动时必须使用统一规范的处方,处方书写必须规范、项目齐全,并按月归档妥善保管。

3、收费有发票:村卫生室在开展诊疗活动向群众收取医药费用时必须出具统一收据。收据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提供,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不得自行印制。

4、公共卫生服务有台帐: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乡村医生的重要职责,建立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台帐,是规范管理乡村医生的重要依据。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台帐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同时要将台帐管理作为乡村医生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五统一”即: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

1、统一行政管理:村卫生室按照行政区划统一由卫生院管理,卫生院充分履行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和指导职能,负责对全乡镇卫生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按照国家《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保证其发挥应有的功能。村卫生室的行政事务、人员聘用、工作目标、业务考核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进行管理。

2、统一人员管理:所有的乡村医生都由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聘用,统一颁发聘书并签订聘用合同,统一建立人事档案,统一调配使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乡镇卫生院人员调整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将其纳入到乡镇卫生院管理。

3、统一业务管理: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室业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指导村卫生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做到各项资料台帐登记完整、规范,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的诊疗行为。卫生院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例会,安排部署、研究解决村卫生室有关工作。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年至少举办1-2期乡村医生培训班,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指导和检查,进一步提高乡 村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指导村卫生室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有效利用,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管理,对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建档农民的看病就医、用药治疗、健康生活等给予指导,切实发挥健康档案在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乡镇卫生院要与村卫生室建立双向转诊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方便农村居民就医。

4、统一药械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药品购销渠道,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购销成本。村卫生室所有药品耗材全部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零差价配送。村卫生室必须提前1周将药品采购计划报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药品实行批号管理,并为每个村卫生室建立药品专帐。村卫生室不得以任何借口从其他药品经营商采购药品。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室合理用药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基本流程为:卫生室购药计划--卫生院审批--报有资质许可的药品经营机构--发货--卫生院验收登记—配送到卫生室—卫生室验收登记入账。卫生院登记主要是加强药品生产批号的管理,村卫生室非经卫生院登记批号的药品卫生院将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消从业资格,解除聘用合同。

5、统一财务管理:卫生院按照财务管理要求加强对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指导村卫生室建立财务账目,规范财务行为。村卫生室固定资产实行登记建卡,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卫生室要建立财务管理专帐,实行专户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每个村卫生室每年按业务收入的5%提取发展基金,用于个人养老金的缴纳和村卫生室的基本建设。每月按时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财务收支报表。各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统一的物价收费标准,并将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在醒目位置进行公开。严格落实有关财务制度,做到收费有凭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准备阶段(3月1日-3月30)。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我区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争取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确保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全面实施阶段(4月1日-6月30日)。对村卫生室人员摸底登记,并进行聘用;整合一村多点卫生室,逐步规范村卫生室建设;对村卫生室财务、药品、器械等进行盘存建帐。实行村卫生室药品购销程序与门诊统筹管理系统对接,以药品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以“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7月1日—7月15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完成后,及时将工作情况书面报送林区卫生局。请林区卫生局对我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组织管理

成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谢兴红 负责一体化管理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张 帆 负责所有业务的管理,包括考核细则的制定,业务的督导检查、村医的考核等日常工作

成 员:沈千兴 徐宗彩 负责卫生院和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工作、药品的调拨工作研究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六、监督检查

1、卫生院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村卫生室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村卫生室要督促其整改,确保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顺利实施。

2、卫生院每年年终组织对乡村医生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对工作认真,各项责任指标完成较好的,兑现年终补助,并给予奖励;对不服从工作安排,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乡村医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对不胜任工作的要坚决解聘。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篇2: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区卫计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下发《**区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考核办法》的通知,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全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建立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乡,乡村一体,共同发展”的目的,建立以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责、权、利明确,硬件设施标准,运营管理规范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形式

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由乡镇卫生院履行对村卫生室的行政管理,由院长刘水良同志负总责;具体管理由施中华同志负责;指导培训及管理,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施中华同志具体负责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日常监管工作。

附:

**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专班成员

长:***

组长:***

成员:***

***

***

(二)管理模式

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模式。

一、统一行政管理。现在每个行政村已设置了一所村卫生室,目前各村卫生室的人员基本不动。房屋要求80—100平方米以上,新建房屋达60平米以上,有健康信息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并按要求严格分开。按照村卫生室上划到乡镇卫生院管理的要求,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下属医疗机构,必须服从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工作安排,由卫生院按上级要求统一制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村卫生室悬挂村卫生室标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诊断室墙上醒目位置,主动定期送检。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处方制度、消毒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药房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安全注射工作制度、乡村医生职责、村级保健员职责、儿童免疫程序等,村卫生室按统一形式和要求上墙并执行。要求设有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内容定期更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监测、和报告。乡村医生必须承担公共卫生工作。

二、人员管理

乡村医生上岗,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必须具备有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以上的资格证书,由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上岗。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乡村医生的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对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的学历,具有助理医师,由卫生院考核,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乡村医生聘书后方可上岗,对不服从管理或出现重大医疗事故及公共卫生责任事故的,预以解聘并上报县卫生局注销执业资格,卫生院设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管理,该办公室设在坡渡卫生院,把卫生室纳入卫生院的日常工作的常规管理轨道,并建立了乡村医生个人档案,加强对乡村医生日常管理工作。

三、业务管理

1、村卫生室承担本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2、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配戴上岗牌。村卫生室使用的处方、门诊病历等,由乡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印制。

3、村卫生室必须完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服从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管理,负责做好服务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4、村卫生室按照确定的执业范围和诊疗科目,开展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坚持

24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对疑难、危重病人及甲乙类、肺结核等传染病人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严禁截留治疗。正确处理医用废物。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形并按乡镇卫生院要求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规范使用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并做好登记工作。

5、村卫生室对所有就诊病人一律写门诊病历,观察病人要写观察病历,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主要阳性体征)疾病诊断处理、病程记录等。处方书写要规范,用药项目书写要齐全,服药方法要写清,医生要签全名。

6、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坚持24小时值班,对急诊病人做到随到随诊,积极做好治疗抢救及转诊工作,抢救及转诊记录要详细。

7、要建立医疗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消除隐患,杜绝医疗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乡镇卫生院,并封存原始病历资料和物品,保护好现场,待上级调查处理。

8、乡镇卫生院应对全体乡村医生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各村卫生室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

9、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好服务范围内传染病防治和消毒隔离工作。

10、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各类帐、册、卡、簿,做到治病有记录、转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账目、出具证明有存档。

四、财务管理

统一财务管理,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卫生室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等业务活动由卫生院统一安排,统一监督管理。

村卫生室财务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兼顾公平、按劳分配、自负盈亏的办法,收支结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财务收支由卫生院和卫生室建帐,建立固定资产专帐和收支,药品调拔明细帐,由卫生院建立总帐,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帐目齐全,统一管理,各村卫生室兼职会计。

村卫生室应建立健全财务账目并接受卫生院及有关部门检查。村卫生室应按财务制度规范建账,账表(处方、票据等)与实物相统一,并日清月结,建立档案,不得弄虚作假,违反国家财经纪律。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修缮、医疗器械、办公桌椅添置和维修等项目由各村报批后自行支出。基金使用必须严格审批,做到支出用途明确,资金安排合理。

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做到合理收费,收费标准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对村卫生室的物价执行情况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五、药品管理。为确保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促进提高医疗质量,村卫生室药品配备不得低于100种常用药品,其中急救药品不少于10种,中成药不少于40种。

村卫生室所需药品、材料由乡镇卫生院统一代购,所有药品必须明码标价。

村卫生室药品要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的进、销、存制度。药品要分类存放,标志醒目,定期检查质量,注意药品效期,对过期、变质、虫蛀、鼠咬、破损等药品应及时清点并销毁。村卫生室一律不允许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司药人员司药时应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核对药品规格及剂量、用药配伍禁忌、医生签名等内容。发药时应将药品用法、注意事项、副作用向病人讲述清楚。

村卫生室根据本村实际用药情况向卫生院上报用药计划,保持一定数量的药品,但不能造成积压浪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药品过期霉坏的,按照谁进药谁负责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六、乡村医师考核

严格按照《**区村卫生室按季考核检查标准》执行,原则上村卫生室必须承担公共卫生,每季考核一次,评分、报送区卫计局。

**区**镇卫生院

篇3: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1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情况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从机构、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推进一体化管理,使村卫生室成为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的延伸。根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关系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分为两类:一类是紧密型,村卫生室由政府举办,成为乡卫生院下设机构;另一类是基本型,村卫生室非政府举办,所有制形式与乡镇卫生院不一致[2]。

1.1 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状况

全国各地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进程参差不齐。根据对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卫生厅(局)网站的查询,浙江省到2011年年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率达90.0%以上,紧密型的占46.9%。河北省在2012年的工作计划中指出所有的县(市、区)要全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江苏省要求2011年要达到70.0%,2012年提高到90.0%以上。广东省2012年已经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考核指标纳入乡村考核体系中。2010年全国由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49 678个,仅占7.7%[3]。总体来说,全国各地都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农村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但基本型的比较多,紧密型的较少。

1.2 统一机构的设置规划与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组织体系网络的健全是决定功能能否履行的前提条件。根据文献分析,各地均以政府主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开展标准化建设[4,5,6,7,8,9,10,11,12,13,14]。有的地方由政府筹资建设村卫生室,如广州市萝岗区财政共投入377万元,新建村卫生站22个,实现了村村有规范化、标准化卫生站[4]。重庆市渝北区财政投入新建81个村卫生室[5]。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政府投资新建42个村卫生室[6]。有的地区采取多渠道筹资方式建设和完善标准化村卫生室,例如山东省海阳市采取市财政拨一块、村集体出一块和社会筹一块的多元融资机制,新建村卫生室[7]。重庆市黔江区采取区财政对每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给予5 000元补助,采取三种建设方式,一是“村医出资、政府补助、产权归公、逐年折旧、离任还款、滚动运行、统一规划及选点建设”的筹资运行办法。二是以政府补助为主与村委会合并建设。三是由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和政府三方共同投资建设[8]。

由于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卫生机构配置更加合理,农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得到改善。2011年全国村卫生室比2010年增加了14 470个[15]。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例如各功能分区设置,对改善农村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村医卫生服务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3 统一人员的准入管理、执业管理和业务管理,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人员的准入管理是从入口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关键环节,从源头上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基础质量。根据文献分析,在执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都实行准入管理,择优聘用[4,5,6,7,8,9,10,11,12,13],但是,由于目前整体的乡村医师队伍水平不高,故准入管理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执业管理主要指实行聘用制,有利于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的关系,促进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监管功能的落实,从而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基本都实施了聘用制[4,5,6,7,8,9,10,11,12,13]。第一种聘任制村医是乡镇卫生院的在职职工,这种聘用制效力最大,乡镇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效果最好。如新疆哈密市[9]、轮台县[6]。第二种村医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外人员。如重庆市黔江区[8]。这种方式的紧密性稍低于第一种,需要同时采用经济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种村医只是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身份不发生变化。一般基本型乡村一体化都属于这种情况,如新疆南、北疆16县绝大部分地区[10],这种聘用制如果没有与聘任相对应的劳动合同关系和经济约束权,很容易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名义上是村卫生室的上级业务指导单位,但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乡镇卫生院对其的业务指导工作也是名存实亡,统一业务管理规范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医业务管理、培训职责,有利于提升村医服务能力;使服务内容达到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重庆市渝北区、新疆轮台县、哈密市和会宁县等地都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章制度、业务技术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和培训制度。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以来,医疗质量得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5-9、11]。如哈密市乡村两级的门诊人次从实施前的12.48万人次/年,增加到21.76万人次/年,住院人次从1 000人次/年,增加到8 300人次/年,未发生一例医疗责任事故。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5.08%[9]。

1.4 统一财务管理

通过统一财务管理卫生部门才能掌握卫生室业务开展情况、药品使用情况。各地实施了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种是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如会宁县成立了“会宁县卫生会计审核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以收支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及提高运行质量为核心”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业务收支实行日登记、周缴费和月报账管理[11]。第二种是收入上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经核算后发工资给村卫生室。如山东省青州市、湖北省云梦县。有的地方乡镇卫生院收取管理费,如龙口市收取6%~8%的管理费,凤阳县收取5%~10%的管理费[12];第三种是收入不上交乡镇卫生院。如新疆南、北疆16县财务管理一体化低,财务管理混乱、收支账目不清,部分村卫生室的收入不上缴乡镇卫生院[10]。

1.5 统一药械,保证农村用药安全

重庆市渝北区、新疆轮台县等地都实行了药品和卫生材料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销售[5,6,8],新疆南、北疆16县药品代购配送一体化的村卫生室占67.03%[11]。乡镇卫生院统一调配药品制度,有利于规范农村药物市场,保证用药安全。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地广人稀,村卫生室的网点分布范围广,给药物的及时配送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实施一体化管理,药物统一配送到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配送到村卫生室,降低了药物配送的成本,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1.6 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管理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能否有效开展中是关键的一环。各地基本上都统一了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补助经费发放的依据[5,6,7,11,12,13]。第一种是村卫生室的收入由公共卫生补贴和根据业务收入来决定的补贴两部分组成,如青州市[13]。第二种是实施基本工资、公共卫生补贴和根据业务收入来决定的补贴三部分组成。例如轮台县村医财政补助500~800元经费作为村医的保底工资,业务收入扣除药品费用后,其他费用全部返还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后发放补助资金[6]。第三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如新疆南疆大部分村卫生室只有1人负责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再扣发经费就更难保证村医队伍的稳定,因而绩效工资形同虚设[10]。

1.7 信息网络一体化,加强新农合门诊基金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大部分省份已经出台政策,不仅要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而且还逐步提高报销比例[6]。因此,村卫生室门诊的实时报销及基金监督就成为新农合基金有效使用的关键,而村卫生室的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利于新农合基金门诊实时报销,监督新农合基金有效使用。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许多地方都实施了信息网络一体化,如青州市可通过网络平台对村卫生室报销补偿情况进行适时监督,实行即时结报[13]。哈密市实现了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三大信息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9]。

2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基层卫生组织体系网络的健全、机构的完善是决定基本卫生服务功能能否履行的前提条件,故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要求各地按照区域卫生规划配备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建村卫生室以及对现有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信息化建设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时,增加了设备、网络维护和缴纳上网费用等支出,需要资金投入并维护信息化系统的运行。

2.2 村医职责和利益的严重不对等

村卫生室的主要职责是履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两类卫生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具有较显著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其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导致市场机制的失灵,通常由政府提供服务。目前,国家发放了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村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工作不能营利,但能够从公共卫生津贴中获得相应的补偿,而且报酬的数额是根据乡镇卫生院对其考核后发放,与其工作绩效是相关的,对于激励乡、村两级联手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强基层,保基本”的政策导向以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政策目标弱化了基本医疗机构的营利性。但是对于基本医疗这一块,由于大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提供补贴,在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后,村医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获取的报酬仍然是自己的实际创收甚至更少。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地方,村医面临着提供医疗服务的收入仅靠药物以外的其他收入,这时输液治疗及其他非药物治疗将会变成村医获利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村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对村卫生室的补贴明显不足,村医的职责和利益严重不对等,要么会导致村医走上乱输液的道路[17],则既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又浪费了新农合基金,降低了基金的使用效率;要么会导致村医队伍流失,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陷入新的困境。

2.3 基本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难以形成对村卫生室的有效管理

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有制不同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难以形成对村卫生室人、财、物的有效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的任制及各项行政、业务管理措施,行使的监督管理功能,易陷入有名无实的状态,更多意义上是形式上的一体化而不是实质的一体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是基本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2.4 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医的编制问题突出

对于紧密型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分支机构,村卫生室人员是由乡镇卫生院下派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村卫生室没有编制,只能占用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导致一方面乡镇卫生院超编;另一方面人员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9]。但紧密型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才从根本上理顺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关系,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结成利益共同体,乡镇卫生院有动力管理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各项管理和监督措施。紧密型的村卫生室比非紧密型的更为重视预防保健工作[18],紧密型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3 对策

3.1 政府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采取多渠道融资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了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网络的完整和有效运行保证了农村卫生工作政令畅通,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新农合制度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充分认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构建合作共赢和分工协作的良性机制。把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深化农村医改的重要举措。政府的重视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健康权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政府应该尽力保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全体公民的可及性,提高健康的公平性。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是卫生改革的目标。其次,由于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市场机制下供给达不到最佳需求量,而且也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所以,欲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政府必须采取干预措施,采取公共筹资或政府提供的方式。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也可采取多渠道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3.2 完善对村医的投入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费、药物零差价销售补贴

村医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以由患者个人和新农合基金共同支付,采取提高体现医务工作者劳务价值的诊疗费的方式,具体金额的制定可根据各地经济及人均收入水平等情况来决定。诊疗费可以由新农合基金和个人共同支付,村卫生室所有收入都上缴乡镇卫生院,诊疗费返还给村医,这样既弥补了在提供基本医疗时收入的不足,又让村医的收入与诊疗量有关,鼓励多劳多得,提高村医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较好地解决了用药安全、减轻了居民疾病负担和控制乱开药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村医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该措施大大降低了村医的收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根据政策损益补偿规律,在一项政策中受到损害的利益,应有其他的政策予以相应补偿,以保持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如果这块损失没得补偿,就会大大降低政策的效力,直接影响到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应给予药物零差价销售补贴,补贴方式不要与药品的销量建立关系。政府应完善村卫生室的投入机制,提高村医的待遇和补助标准。

3.3 综合采取多种管理方法,促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顺利实施

由于所有制的不一致,针对基本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仅仅利用政令推动原理,单纯采取行政手段,容易造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流于形式。需采取多种管理方法并用,采取经济方法,乡镇卫生院根据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考核情况发放补贴,通过影响村医的收入而促进其接受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运用法律方法,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各项责任;采用社会学心理学方法:运用宣传教育、激励和思想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村医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

3.4 对于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应给予村医编制

篇4: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城乡一体化有效促使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近4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进一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因此,很多城市都大胆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明确了涵盖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城乡一体化,大力开展土地、户籍、社保及农村金融等方面的创新工作。以此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是最基层一级财政,乡镇财政具有与农村最近、与农业联系最紧密和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特点。因而,在落实城乡一体化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它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乡镇财政自1983年开始建立以来,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弱化,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履行各项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的财力基础和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此,一是要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匹配与事权一致的财权;二是要改革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理改革。面对日渐形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乡镇财政角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逐步调整、完善和清晰,职能由收入征管为主转变为管理服务为主,具体定位在:提供基本財力,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保证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保证补贴资金发放;强化财政支出引导功能,助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扩大服务“三农”的其他职能。

二、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迫切要求其管理精细化

目前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呈粗放式管理特征,普遍存在重收入、轻管理及疏于管理、善于变通、淡化责任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是乡财县管改革后,预算编制管理有所加强,但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不到位;二是乡村财政性资金监管上,存在职责不明、合作不够、措施不力、监管不严等问题;三是乡镇机关财务管理分散,制度不健全;四是村账乡代管后,村级账务管理有所规范,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还很落后;五是乡村债务的控制和化解上,缺乏可操作性的手段和兼顾制约、有激励效应的配套措施;六是财政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与现代管理要求还有差距。

这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必要性。在全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力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既是应有之义,又切实可行。通过依托于制度建设、程序规范、全程跟踪、效绩考核等手段,乡村财政财务可以达到全面、精准、细致、规范、高效管理的目标。

三、坚持“六化”推动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

我国各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要以乡村两级涉及的所有财政性资金为主要管理内容,以其信息流、资金流为管理主线,以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和相关软件平台为基础,大力探索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切实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着力提升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一)精心发动组织,营造立体化的实施氛围

首先,坚持规划先动。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制定实施意见、方案,做好前瞻规划。其次,坚持宣传发动。将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再次,坚持高位推动。各级政府要成立跨部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最后,坚持部门联动。财政、农办、审计、纪委等部门要将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自身工作的要点,做到联合推动、常态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流程

在管理体系上,从宏观着眼,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建立与现代财政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岗位作为财政管理流水线上的作业环节,环环相扣。首先,在预算管理上,县乡共编预算并经乡镇人大批后,录入电脑审核拨款,确保预算方案的较好执行。同时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进行职责分工和完善。其次,在日常收支管理上,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健全岗位体系。对一些涉及审核、审批及法定管理程序的业务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构建管理环节职责清晰、范围明确、工作具体的岗位体系。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建立“结算专户”核算-网络审核-备案-问效的工作流程。

(三)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科学化的管理基础

1、要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要逐步完善“划分收入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全额上解,统筹考虑支出,分类引导发展”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此外,还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发,按照增加财权减少事权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县乡财政关系,做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2、要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要进一步围绕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总体要求,完善工作机制。

3、要进一步规范村账乡代管制度。通过实行村账乡代管,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但从目前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反映,各种违规违纪支出依然存在。因此首先,要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不规范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否则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其次,可延伸代管制度。将村账乡代管体制向村民小组延伸,在资金流大的组实行组账村代管制度。再次,应立足财政、农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运行体制机制。

4、要进一步强化乡村债务监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债务潜在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必须建立乡村债务的有力约束机制,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及实时信息化监控体系,严控新债的发生。

5、要进一步加强涉农补贴发放管理。建立一卡通发放项目的稳步增长机制,确保发放项目、范围与社会发展、农民期盼的同步。

(四)加强考核检查,确保精细化的管理效果

为全面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一要细化考核办法;二要将其纳入乡镇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三要实行乡财干部的岗位目标管理。此外,应加强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乡镇预算、日常收支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四费”开支、涉农补贴发放、村账乡代理等,做到每年不少于一次。在检查方式上,采取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联合检查。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困难财政所的办公用房问题。一要制定困难财政所办公用房改造和重建计划,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应逐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解决;二要建立困难财政所办公用房建设情况的专门档案。根据档案并按照困难程度确定实施顺序。其次,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为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各级财政部门要在乡财信息化建设上统一规划,并应安排信息化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六)着力提升素质,打造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职业化要求。因此,要真正实现乡村财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打造一直专业化的乡财管理队伍。一要经常开展培训活动。重点为基层财政干部举办总会计、单位会计、信息员、村账乡代管会计等专题培训;二要开展乡财业务的“比武”竞赛。通过知识竞赛、业务考试、“晒账”等形式的“比武”,既可提高基层财政干部“赶、学、比、超”的热情,又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篇5: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践行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构建职责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转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在认真总结我市20xx年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解决突出问题,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在20xx年全面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等统一由乡镇卫生院管理,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制度。有效解决好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主要任务和分工

乡村一体化管理要在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等予以规范管理。

(一)科学规划设置

1.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在500人以上)设置1所村卫生室,常住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可不再设立村卫生室,人口500人以下且步行不超过15分钟的相邻行政村,原则上可联合设置1所村卫生室。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规范名称、统一标识标牌。村卫生室的命名原则是:乡镇名+行政村名+卫生室。如一个行政村设立多个村卫生室,可在村卫生室名称前增加识别名。村卫生室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2.合理设置乡村医生岗位。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数量、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乡村医生岗位设置方案,原则上每千服务人口设置1个乡村医生岗位,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

(二)实行统一管理

1.统一人员管理。乡村医生按照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的原则,由本人申请或村委会推荐,镇政府同意,乡镇卫生院考核,报市卫生健康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用,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协议(合同)由市卫生健康局统一制定。

聘用的乡村医生,自行缴纳社会保险,按照《市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实施方案(试行)》给予补助。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采取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生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乡镇卫生院出现岗位空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在岗乡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乡镇卫生院可对本乡镇范围内乡村医生进行调配。乡村医生原则上在所在行政村的村卫生室执业,对没有乡村医生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采取调配辖区内乡村医生代管或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坐诊等方式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确保各行政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全覆盖。对拒不履行合同内容的,乡镇卫生院可以依据合同辞退乡村医生。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称评定政策,制定基层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定对论文、科研、学历不作要求。

2.统一财务管理。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等补助资金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做到单独设账、单独核算。乡镇卫生院要严格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不得截留挪用;要加强村卫生室国有资产管理,核清政府投资建设的房屋、购买的设备、办公用品等,乡镇卫生院要为每个村卫生室建立固定资产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村卫生室的账目及收费情况。卫生健康局要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长效运行保障政策,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培训和业务监管。

乡村医生收入由基本医疗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以及承担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补助组成。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等经费,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相关政策的通知》(冀卫办基层〔20xx〕6号)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补助资金使用要与县域医联体政策相衔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按规定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农村居民健康服务项目,增加乡村医生收入。

3.统一药械管理。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根据临床需要,村卫生室的药品及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配送和管理,严禁从非法渠道购进。完善村卫生室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做到账物相符。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统一业务管理。乡镇卫生院明确村卫生室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严格落实村卫生室各项技术规范。乡村医生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医疗安全制度,按要求完善各种医疗登记。

5.统一准入退出管理。对现任乡村医生统一进行考核聘任,聘用的乡村医生须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等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新申请注册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中等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并考试合格。对未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鼓励其开办个体卫生室或诊所。

结合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在保证服务需要和队伍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大学生村医项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高职(专科)院校培养等途径,不断优化乡村医生学历和年龄结构,逐步将乡村医生数量调整到合理结构和规模。

建立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和考核不合格退出机制,原则上乡村医生年满60周岁不再注册和签订劳动合同。对达到退出年龄,身体健康、群众信赖的乡村医生,经村委会、镇政府同意,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返聘,对于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允许开办个体卫生室。乡村医生在聘用期内,发生重大医疗卫生事故且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违纪违法等原因不能继续胜任工作,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合同。考核结果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反馈给村委会和镇政府。

6.统一绩效考核。市卫生健康局要制定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为重点,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对乡村医生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签约续聘、待遇发放的重要依据,合理拉开乡村医生收入差距,使其绩效收入部分占总收入部分比例不低于60%,切实调动乡村医生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乡村医生全面履行职责。

(三)实施标准化建设

1.开展标准化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按照《关于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冀卫办基层〔20xx〕3号)《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基本标准》《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试行)》,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活动,利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同时,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符合设置条件的行政村原则上都有1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室。

2.强化医疗设备配置。参照《关于印发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主要设备基本设备标准的通知》(冀卫规财〔〕135号)和《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冀卫基层函〔〕12号)中设备配置B档要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试点单位的基本设备配置。

3.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大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数字化医疗装备投入,通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HIS系统、药品进销存信息化、线上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村延伸,实现住院、门诊与医保联网结算,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管理。

(四)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1.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依托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糖尿病和高血压培训等项目,采取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组织实施工作,遴选培训学员,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绩效管理,确保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一批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

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免费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每3―5年进修一次。乡镇卫生院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定期例会等形式,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乡村医生每年至少接受不少于2次免费业务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村医到乡镇卫生院跟班进修,每年不少于20天;对医学理论与实践基础较好的,经乡镇卫生院推荐可以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跟班进修不少于15天,时间可累计计算。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有中央资金支持或市县自行组织的全科医生培训。

2.落实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为依托,推动建立医师定期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为农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3.推动医联体建设。依据《市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县乡医师“一对一”精准帮扶制度;建立完善县乡医师挂职制度;牵头县级医院要结合医联体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扶持建设特色科室,要给予人才、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适应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需求。

4.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争取中央财政投入,予以资金支持基层中医药发展。以项目督导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力度,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5.加强镇村医师调配使用。全市范围内要合理使用大学生村医。因村医到龄、考核不合格或主动退出等因素致使村卫生室出现“岗位”空缺,优先调剂大学生村医到“村医空白点”村卫生室执业;仍不能够满足需求,实施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进行巡诊,彻底解决“看病难”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村卫生室运行保障机制。由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村卫生室长效运行保障政策,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运行维护,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要将村卫生室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费予以保障。要将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二)强化医保政策。市医疗保障局要会同卫市生健康局加强乡镇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的健康管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对达到社区医院标准或“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要在医保总额、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镇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同志任组长,成员由卫健、人社、医保、财政局长和各镇镇长组成,办公室设置在市卫健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目标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9月底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二)强化部门联动。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在政策衔接、工作导向上保持协调一致。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协商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三)加强督导评价。今年省市医改办继续将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医改年度考核;市级多部门将联合开展专项督导,进行全市排名通报。市卫生健康局要建立督导、通报、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日常工作督导,发现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对点提出整改和推进措施,确保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篇6: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国务院、国家体改办等八部委《关于加强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契机,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诊疗水平,根治办医滥、乱行医等卫生现状,保障城关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原则,以巩固农村卫生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重点,从而建立起一支科技含量高,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应社会改革需要,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队伍和卫生保障体系,促进城关镇卫生事业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姜永宾;副组长:李勇、黄河、齐玉萍;成员:刘祥体、王一民、黄山、朱良玉、李惠;办公室设在防保站,李勇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严格审批各村卫生室设置规划,组织好村医考核工作,各村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统筹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加强村卫生室的阵地建设和配套,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形式

城关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组织形式以城关镇卫生院院建院管为主体,即所有的标准化公益性村卫生室由城关镇卫生院分批进行建设,其房屋产权归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公益性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下由乡村医生负责经营,并承担相应职责。

四、工作目标

通过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按现有行政村重新整合村卫生室,进一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规范农村医药市场秩序,理顺村卫生室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医疗保健网络,提高镇村卫生组织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和卫生服务利用率,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加强村卫生室内部管理,做到医药统一明码标价,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项目,切实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放心的卫生医疗保健服务。

五、管理模式

1、统一人员准入: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全镇标准化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从具备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的人员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并承担辖区公共卫生工作。

2、统一药械购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由城关镇卫生院在“质优价廉”的原则下,从合法供货渠道公开采购,统一调配,统一价格。

3、统一财务管理:标准化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常规收费项目上墙公示。并对各村卫生室全部财产、物资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帐和业务收支帐,药品调拨帐。按照政策法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标准化村卫生室开展业务活动形成的债权债务由标准化村卫生室法人承担。标准化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并定期向城关镇卫生院报帐,接受城关镇卫生院监督检查。

4、统一业务管理:城关镇卫生院负责对标准化村卫生室人、财、物统一管理;负责对所辖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业务的指导和管理;负责指导并督促标准化村卫生室认真履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宣传等职责,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

六、目标考核

由城关镇卫生院根据村卫生室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预防保健制度、医疗质量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医德医风制度等,以及防疫保健、医疗业务、卫生室管理等各项目标责任书和考核办法,并每年与各村卫生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常年认真进行检查督办,年终严格考核结帐。

七、整改步骤和措施

1、宣传发动。4月30日召开城关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动员会,各行政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卫生工作法规和各级文件精神,宣传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营造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2、清算核资。5月4日至5月10日,城关镇卫生院将对各村卫生室所有药品医疗器械及其固定资产进行核资。凡化债不及时、处理不清楚的个人或卫生室一律停岗或歇业。

3、组织考核,重新聘用。4月30日至5月15日,凡已参加一体化服务的从业乡村医生必须向城关镇卫生院提交《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或执业助理证书,执业医师证书,《毕业证》、《身份证》及《职称证》,经考核合格后,重新聘用上岗,否则将视为自动退围处理。

篇7: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规律,对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强化服务功能,实施卫生行业管理的农村卫生体制,根据石卫(2012)36号,石柱土家自治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乡村卫生服务一 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加强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村卫生机购功能定位,强化全镇卫生行业管理,变松散的医疗、预防保健为紧张型的服务,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监管到位的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

今年卫生室全部要求七统一、九有,即吊牌命名统一统,房屋设置统一,使用设备统一,使用证件统一,制度建设统一,财务和物资管理统一,其他统一(业务、药品采购、工作报表、着装等);看病有日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转诊有依据,防保有卡证,消毒有记录,收支有台账,资料有档案,补偿有公示,做到上报及时,底数清楚。

二、新农管理:

1.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加大村级卫生室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政策的宣传,从2012年1月1日起,凡违返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政策的,凡上级部门查实我镇有违规行为,所扣违规金费全部由处方医生承担,年底我院还要从药品零销价补助金中按违违规金的10%扣取。如:门(急)诊病人一般诊诊疗费用按每人次每疗程8元标准补肋,同一天在同一个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只能收取一次一般诊疗费用,不允许再收取挂号费、门诊诊查费、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动脉加压注射、皮下输液、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等治疗费用。相反,违规收取的费用不予补偿和救肋,情节严重的合管中心将按5一10倍处罚。

2.处方录入:(1)、无网络板的:

无网络板的卫生室处方录入由黄宁平和颜洪负责,处方录入补助费按2.4%半年计算一次,补助计算方式以处方录入网络数据为主要依据,参照送录登记表,补助计算标准,录入人员1.6%,医院0.8%,录入补助费经财务台账。每月1、10、20号录入人员必须在医院收取处方并逐项登记,20号另加当月的处方登记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并逐项登记,录入人员一次不来收取处方,从录入补助经费中扣20元,25号必须录完当月的处方,当月不按时录完处方从录入补助经费中扣20元,退回的处方张数和金额要求接收人员登记签字,每月1、10、20号不按时送处方和20号不送当月登记表、民政救助登记的,年底考核一次扣0.2分。

(2)、有网络板的:

有网络板的卫生室每月26号一28号必须将当月的处方、登记表、录入数据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交颜洪,不按时上交处方、登记表、录入数据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年底考核一次扣0.2分,处方和登记表要求做好封面捆好交医务科保管,黄宁平收的处方、登记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由颜洪负责按时收取,应交报账员的交报账员应交医务科的交医务科。

(3)、处方保管:

各卫生室要将处方存根联按年月做好封面捆好归档存放,交医院的处方每月1一2号将各卫生室交来录完的处方和登记表做好封面捆好交医科,做好交接记录,不填写封面的从录入补助金费中扣20元。

(4)、补偿公示:

各卫生室每月必须将当月的补偿进行公示。3.转诊:

村级卫生室不能救治的病人必须先转入我院,转诊医生祥细填写我院统一下发的住院证,联系我院120或相关医生,接诊医生收取住院证后并签字转财务室存档。4.药品采购:

严禁采购非基药,发现一种非基药年底考核扣1分,每月1、10、20号统一用药品采购表填写,注明配送公司再申报我院转送配送公司配送。药品采购申请表不送我院转报的一律不认可,今年各卫生室药品基数以2012年各卫生室1月5日盘点的数据作为财务基数,每月统一经我院转报配送的药品作为收入账,每月的新农合补偿金作为支出账,公共卫生补助、药品零销价补助和其它账务都作为卫生室收支账,全年(药品年初盘点基数加经我院转报配送的药品数)减去(新农合发生金额加年底药房现有数),所得数就是私自进药数按8%扣,如:(年初盘点数2万加全年进药数1万合计3万)减去(新农合发生数3.5万加药房现有数0.5万合计4万),3万减去4万等余一1万(私自进药数),1万X8%二800元。

三、公共卫生工作:

根据市、县对公共卫生工作一系列要求和服务规范,扎实推进和细化服务项目,制定有力措施,有的放失的体现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各项工作施行三定制度(定人、定岗、定指标)工作指标细化到人,常规工作和指令性任务联合分段考核。

(一)卫Ⅺ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讲座每年≥12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不小于40人,宣传栏要有2个,每月更换一次,每次要有照片存档。村卫生室卫生宣传专栏≥12次。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60%或以上。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12次。

2.健康管理

(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5 %,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8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3.儿童保健(1)我镇的预防接种门诊要打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时接种,我镇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 %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4.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60%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二)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健康体检率60%或以上。

2.开展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和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三)重点疾病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3.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

4.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一次体检并将随访和体检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四)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1.下路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责任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按要求进行上报。

2.健康档案责任医生要求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死亡、外来人口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上报。

3.做好辖区内围产儿、0~6岁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报告率100%,并开展出生缺陷报告。

(五)卫生监督协查

1.卫生监督协查员要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名册,协助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体检、培训率达100%,五病人员调离率100%;并要求收集报告农民家庭宴席信息,记录完整正确。

2.建立健全辖区内职业危害企业名册,记入职业危害因素和接触有害有毒的职工人数,督促职业危害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和健康体检

3.建立健全辖区内学校卫生档案,每年进行卫生检查不少于四次,要有笔录,同时对水厂进行枯水期、丰水期的二次卫生检查,形成笔录。

4.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档案,每年对其的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等的检查不少于四次,同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六)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1.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责任医生等相关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好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配合查处率100%。

2.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合格率达90%或以上,要有记录,并且完整。

篇8:下谷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1 现状

林甸县下辖4镇4乡3个林、牧、苇场,83个行政村,552个自然屯,总人口27.1万人,其中农村21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所,村卫生室83个,医务人员409人(乡镇卫生院176人,乡村医生233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农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之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布局不合理。“以家代室”,“一少一多”的现象突出,“一少”就是绝大多数村卫生机构一室一人,独立经营,服务能力有限;“一多”就是有的一村多室,无序竞争。二是医疗条件差。大多数村卫生室的房屋破旧,医疗用房面积狭小,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基本医疗设备陈旧,而且不足,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着服务能力的提高。三是管理不规范。药品保管尤为突出,过期、失效药品不能及时处理,药品储存环境和保管条件差,购药渠道不正规,威胁着群众用药安全。四是承载力有限。由于受布局不合理和医疗条件的影响,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难度大、成本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难以达到方便快捷的要求等等。因此,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规范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认真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新时期医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成为县委、县政府加快提升民生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2 主要做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卫生局多次召开医改推进工作座谈会,认真研究探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方法、步骤,核心和焦点是解决村卫生场所及基础设施建设、村医整合及管理、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及综合利用等相关问题。在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决定采取“六化”措施,稳步推进林甸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按照“六化”措施,在四合乡新生村、三合乡建设村等7个村卫生室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林甸县于2012年11月,在全县83个行政村全面推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保障村卫生室正常运行,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卫生室支付2.5万元用于村卫生室的取暖等运行费用,并纳入财政预算。

2.1 深化产权改革,推进房屋公有化

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房屋是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前提。林甸县卫生局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市、县两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加快实施“一村一所”建设步伐,利用两年的时间,共投资1162万元(市、县投资比例为5:5),建成83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8715m2,实现了一村一所全覆盖的目标。建成后的村卫生室面积均达到105m2以上,设有“四室一房一厅”(诊疗室、处置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药房和静点大厅),房屋产权公有。同时,还为每个村卫生室投入资金1.7万元配备办公桌椅、微机、打印机、液晶电视、DVD播放器、消毒锅和雾化器等必要的医疗和办公设备,共计投入资金141.1万元。在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同步加大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力度,2012年,投资148万元对四合乡卫生院进行了全面改扩建,新增住院床位20张。2013年,计划再改造4所乡镇卫生院,用3年的时间将8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全部改造完成。

2.2 创新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化

人事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改革原来的用人制度,村卫生室负责人采取任命制与聘用制相结合,从乡镇卫生院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充实到村卫生室担任负责人,也可由乡镇卫生院根据考核,在素质好、能力强和威望高的村医中聘用临时负责人。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全面整合,根据村型大小与服务人口数量合理调整人员分配,统一纳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凡纳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全部实行聘用制,由乡镇卫生院颁发聘书并签订协议书。工资在《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规定的门诊统筹和一般诊疗费总额预付款、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偿等四项补助中获得,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对不愿意参加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可以自动退出,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如有意愿继续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可按相关规定为其办理个体诊所。县卫生局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委托书,委托乡镇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统一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院长是村卫生室的法人,实行责权统一。

2.3 构建网络平台,推进管理信息化

网络信息化管理是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以信息化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协调市级投入资金570万元,建设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网络平台,整合分散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借助这一平台,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一卡通”和即时结报,公共卫生系统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的信息化,基层HIS则实现了基础数据维护、门诊收费管理、门诊发票管理、电子处方管理、电子病历管理、药品进发存管理、药品目录管理、诊疗目录管理和综合查询与分析等功能。

2.4“三管一统”,推进财务管理统一化

财务规范管理是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三管一统”,即:管台账、管药价和管现金,统一财务管理。村卫生室的日常费用、村医工资由乡镇卫生院核定审批,真正实现“村财乡管村用”。村卫生室设立报账员,实行财务报账制度,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款、账表和实物统一,日清月结,达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对村卫生室的物品,如房屋、设施和办公用品等清理作价、登记造册和统一管理。

2.5 统一药械管理,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加强对村卫生室药品购置、销售和药械管理的指导和管理。从2012年3月1日起,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非基药全部下架,县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规范村卫生室用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等,村卫生室所需药品由乡镇卫生院按照村卫生室申请统一报批、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确保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

2.6 完善考核体系,推进收入分配绩效化

绩效考核是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坚持按岗定薪、易岗易薪、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和规范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等工作任务细化到个人,并根据工作任务完成质量,分档次兑现绩效工资;建立常规考核、专项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新机制。常规考核主要是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季度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村卫生室内部实行月考核制度;专项考核主要是对单项开展的业务工作进行专项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总体的绩效考核评价之中。量化考核主要是依据职工个人工作量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获得报酬、岗位调整和表彰奖励的依据,真正做到奖优惩劣。县卫生局每季度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一次考核,乡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一次考核。

3 运行模式

针对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弱化、管理不到位以及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实际,在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同时,林甸县卫生局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大力改善百姓就医环境。

3.1 加强院、室管理

由县卫生局下发委托书,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全面管理,并同乡镇卫生院院长签订责任状。村卫生室法人全部由乡镇卫生院院长担任,实行责权统一。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严格约束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行为。

3.2 强化业务培训

对村医进行医德医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和中医中药等相关知识的全面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全县有74名村医参加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各乡镇卫生院利用召开乡村医生例会等形式,培训相关医学防病知识,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一批素质高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县医院的内、外、妇、儿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临床指导;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造福百姓”为宗旨,鼓励各乡镇卫生院采取为敬老院提供免费体检等多种形式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3.3 规范执业行为

严格要求从业人员持有资格证。村医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执业助理以上执业资格证;村卫生室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规范村卫生室执业行为,切实加强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做到看病有登记(门诊日记)、用药有处方、输液有许可、收费有标准、公共卫生服务有台账、进药有凭证、转诊有记录和管理有系统。每月及时向乡镇卫生院报送月财务报表和药品统一配送采购计划表。

3.4 完善管理制度

为保证乡村卫生机构规范运行,林甸县卫生局建立和完善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人员管理制度,规范执业人员的聘用和岗位培训,村医实行一年一聘,每年业务培训不少于45天。二是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收支实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乡镇卫生院设立会计1名,村卫生室设兼职记账员1名,乡镇卫生院对各村卫生室设立总账,收支明细账和财产物资明细账,村卫生室设现金日记账,财产物资明细账。三是建立公物管理制度,对村卫生室药房、药品、医疗器械及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管理。四是建立诊疗服务制度,对医疗器具消毒灭菌、诊疗操作流程、诊疗登记和处方进行规范管理。先后投资91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订制了宣传图版和制度图版,统一制度上墙。

3.5 推行服务券制度

林甸县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改变传统资金支付方式,推行服务券管理模式,群众凭服务券免费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共发放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券2000余人份,慢病服务券3万余人份;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19万份,建档率为90%,电子健康档案130026份,电子建档率为65%。林甸县1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群众受益点逐步增多,受益面和受益率不断扩大,百姓的满意率快速提升,政府在公共卫生上的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主要成果

通过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百姓就医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4.1 村卫生室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改造后的村卫生室环境优雅、设施配套、管理有序。卫生室面积均达到105m2以上,设有“四室、一房、一厅”,并配备了电视、光盘等宣教设备。静点大厅可容纳20人同时进行输液,居民在进行输液的同时可接受健康教育。村卫生室统一外观标识,统一上墙制度,统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性台账资料,增加了诊疗设备投入,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4.2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后,乡、村两级卫生服务实现了优势互补,乡镇卫生院不仅能够对村卫生室实施有效的管理,而且对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行为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够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大大提高了乡村卫生服务质量。同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为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保障,基本上做到了有资金、有项目、有人员、有设备、有协议、有考核和有奖惩,政府购买、百姓受益,促进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证了群众诊疗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目前,十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落实,全县建立健康档案19万份,建档率为90%,并正在积极探索基于慢性病防治为核心的健康村创建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4.3 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得到了保障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时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村卫生室所需药品由乡镇卫生院按照村卫生室申请统一报批、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不仅降低了虚高药价,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而且确保了药品质量,保障了药品使用安全。以前,某些乡村医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用药不规范,甚至私自购买廉价药,再高价卖给老百姓,导致百姓的用药费用高,安全难以保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统一了进货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控制了虚高药价,百姓的医药费用真正降下来了。同时,县卫生局将426种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增加的基本药物的名称、剂量、产地和价格做成公示版,在村卫生室上墙公示,百姓用药清晰明了,花多少钱自己就能算出来。

4.4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有效缓解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实施,切实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新建卫生室选址综合考虑地理交通、技术力量和服务半径等问题,村民家到村卫生室就是几分钟的路程,既方便又快捷。同时,乡村医生还可以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建成后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百姓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就能实现看病、买药划卡报销。农民看病诊疗费、注射费和往诊费取消了,进县城看病的路费和食宿费用也省了。有人算过一笔账,以前百姓常用的抗生素类药剂头孢呋辛在乡村医生家中点一针需要35元钱左右,现在使用基本药物也就是15元左右,再报销70%,百姓只花4~5元钱就能看病了。新闻媒体形象地把村卫生室称之为18万农民的“健康保姆”。

4.5 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明显增加

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比较规范,看病报销比较便捷,百姓在乡村诊疗的人数明显增多,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同时,自2013年开始,林甸县还修订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提标扩面。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门诊就医,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最高报销额由原来的60元提高到100元。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最高报销额由原来的8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对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中成药以及使用针灸、牵引等适宜技术治疗的,在报销时提高10个百分点,对70周岁以上参合老年人住院报销时提高5 个百分点的补偿。通过对三合乡、红旗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一个月的门诊量、住院患者及业务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两个乡镇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倍以上,业务收入分别增加了26%和33%。

5 几点思考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一项融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要确保改革成果,让群众持久受益,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5.1 政府主导、财政支持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运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规范基层医疗秩序,保证农村居民能得到安全、方便和价廉的预防医疗保健服务,持续改进居民健康。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增加财政投入,为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体现政府主导原则,注意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相结合,理顺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要保证财政补偿到位,保证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足额到位。

5.2 确立乡镇卫生院作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主体地位

乡镇卫生院不仅是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提供的核心和主体,也是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巩固和加强其管理主体的作用。要抓好基本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等基础工作,使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操作得到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较好落实,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5.3 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须保障好乡村医生的利益

把村卫生室纳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利益会受到根本性的触动。解决其利益的保护问题,包括乡村医生身份、待遇和养老问题,是关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应充分考虑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前后乡村医生收入水平的变化,在权衡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和补助经费配额时,适当提高村卫生室的权重,增加乡村医生收入。

5.4 探索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共同发展

借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成功做法,研究探索县乡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总的目标设想是:以县医院为龙头,立足农村基层,坚持“机制同制,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原则,围绕“一个平台”、“四个统筹”和“五个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县院带乡院、资源要素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实现林甸县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一个平台”: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四个统筹”:技术设备统筹共享,人才资源统筹调配,资金投入统筹管理,医疗服务统筹衔接”。“五个机制”: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卫生资源共享机制,卫生服务便民机制,基本药物监管机制,财务管理核算机制。以此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解决好百姓“看病难”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春600字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来院进修规定和进修人员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