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与网站内容那个更重要

2024-04-14

外链与网站内容那个更重要(通用5篇)

篇1:外链与网站内容那个更重要

通常我们看到此类问题如果是新手SEO或者站长都会第一时间在脑子里闪现出几个对网站优化的因素,如:网站结构、内链的设置、URL地址标准化、合理的页面布局、外链的发放、友情链接、用户体验、内容等,但是什么是最终导致网站排名的,其实这个大家都含糊不清,不知道具体是谁影响了谁,基本没有人能正常的给予一个答案,一切都是基于靠猜(甚至极端的就一个模式走到底)。

网站推广模式

1、网站的流量;

2、网站自身的内容。

无论你是从事做高质量的内容还是做外链,搜索引擎都将视为是可以带来流量的(当然这些流量不是垃圾流量)才是最好的。

1)一个网站具有稀缺和用户所需要的高质量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有一个正规的企业网站,没做任何外链,已经有四五个月没有好好的更新文章了,但是因为之前积累了很多高质量的稀缺性文章,从而在这几个月里他依然能保持在各大搜索引擎首页,虽然排名会有写波动,但是始终保持首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起初该网站在日日夜夜更新用户所需的高质量内容时已经吸引了每天平均400左右的独立IP,因为该内容是稀缺的高质量内容,所以就算该网站再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更新了,但依然不会被用户遗忘,依然会被搜索引擎的用户所搜索到,

如果想要网站重新爬升到第一第二名,那么只要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更新就可以促使流量回升上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网站的内容,对网站还是有很大的用处,即使网站文章不收录,只要是你的内容是高质量的,那么百多就会加权,文章迟早也会收录。

网站外链

2)外链对网站是否有直接作用

其实这个问题更加简单了,只要你的外链能带来流量,就会对网站排名有用。不应当发布一些垃圾外链,欺骗外链,诱导用户进入网站(如果是垃圾外链,会引起用户跳出率比较高)而造成无效的访问,那么肯定对网站有反作用。

搜索引擎判断外链是否有价值,主要还是依靠用户的页面浏览时间及点击数,如果是用户喜欢的,那么这种内容就是可以获得流量的,那么最终都将会被转换为网站排名的一部分参考依据。外链方面,相同内容不能太多,链接布局不能全相同,同一个网站不要发布太多的外链,链接多样化我觉得才是重点。

补偿一下新站的排名:

1、一般情况下新网站上线需要做到内容与外链一个都不能少,新站没有权重,只能通过其他高权重的平台把蜘蛛引过来。蜘蛛引过来之后,就需要站内有强大的内容作支撑了,不然,蜘蛛还是白跑一趟,还会降低对新站的信任度。

2、网站自身架构的完整性和代码的梳理,不要还没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大量扫荡,这些也会造成大量用户流失。

篇2:外链与网站内容那个更重要

通常我们看到此类问题如果是新手SEO或者站长都会第一时间在脑子里闪现出几个对网站优化的因素,如:网站结构、内链的设置、URL地址标准化、合理的页面布局、外链的发放、友情链接、用户体验、内容等。但是什么是最终导致网站排名的,其实这个大家都含糊不清,不知道具体是谁影响了谁,基本没有人能正常的给予一个答案,一切都是基于靠猜(甚至极端的就一个模式走到底)。

那么今天笔者就与大家分享下,网站外链和内容哪个对排名影响更大。首先我们需要分析 网站靠什么来决定排名?无论是现在的百度、sogou、360、haosou或者soso都具备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对于搜索引擎而言,关系网站排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1、网站的流量;

2、网站自身的内容。

无论你是从事做高质量的内容还是做外链,搜索引擎都将视为是可以带来流量的(当然这些流量不是垃圾流量)才是最好的。

1)一个网站具有稀缺和用户所需要的高质量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有一个正规的企业网站,没做任何外链,已经有四五个月没有好好的更新文章了,但是因为之前积累了很多高质量的稀缺性文章,从而在这几个月里他依然能保持在各大搜索引擎首页,虽然排名会有写波动,但是始终保持首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起初该网站在日日夜夜更新用户所需的高质量内容时已经吸引了每天平均400左右的独立IP,因为该内容是稀缺的高质量内容,所以就算该网站再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更新了,但依然不会被用户遗忘,依然会被搜索引擎的用户所搜索到。如果想要网站重新爬升到第一第二名,那么只要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更新就可以促使流量回升上来,

电脑资料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网站的内容,对网站还是有很大的用处,即使网站文章不收录,只要是你的内容是高质量的,那么百多就会加权,文章迟早也会收录。

2)外链对网站是否有直接作用

其实这个问题更加简单了,只要你的外链能带来流量,就会对网站排名有用。不应当发布一些垃圾外链,欺骗外链,诱导用户进入网站(如果是垃圾外链,会引起用户跳出率比较高)而造成无效的访问,那么肯定对网站有反作用。

搜索引擎判断外链是否有价值,主要还是依靠用户的页面浏览时间及点击数,如果是用户喜欢的,那么这种内容就是可以获得流量的,那么最终都将会被转换为网站排名的一部分参考依据。外链方面,相同内容不能太多,链接布局不能全相同,同一个网站不要发布太多的外链,链接多样化我觉得才是重点。

补偿一下新站的排名:

1、一般情况下新网站上线需要做到内容与外链一个都不能少,新站没有权重,只能通过其他高权重的平台把蜘蛛引过来。蜘蛛引过来之后,就需要站内有强大的内容作支撑了,不然,蜘蛛还是白跑一趟,还会降低对新站的信任度。

2、网站自身架构的完整性和代码的梳理,不要还没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大量扫荡,这些也会造成大量用户流失。

总结:

篇3:外链与网站内容那个更重要

传统上, 对于升学来讲, 没有什么比分数更直接更重要了。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孩子:准备参加高考, 梦想是清华、北大, 然而, 成绩虽然还可以, 但离这两所顶级名校还差得远。这样的孩子大多是放弃梦想, 找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现实目标;还有些人连年复读, 希望得到命运的眷顾, 结果自然是悲多喜少。这样的情况倒也不是中国独有, 国外也差不多, 毕竟名校不是人人都能上的。

有个名校求学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米克·海根 (Mick Hagen) 的美国高中男生身上, 他的梦想是进入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 (常春藤盟校之一) 。可惜的是, 他的考试成绩注定了他与这所名校无缘。不过, 米克并不甘心放弃, 他在网上开设了一个个人网站, 并在上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业资料。老天不负有心人, 他的网站竟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官的垂青。然后, 奇迹发生了———他被梦想的大学录取了。多数人以为, 故事到这里就是一个完美结局了。但更有趣的是, 米克在普林斯顿大学里并没有读多久。大概是因为他觉得大学生活枯燥, 因此只在那里呆了一年, 就像比尔·盖茨一样辍学了。离开学校后, 他根据自己的成功求学案例创建了Zinch网站, 通过让学生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方式增加升学机会。这回, 他又成功了。Zinch在美国大受欢迎, 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除考试本身外最重要的求学、招生服务工具之一:学生用来展示自我, 学校用来发现人才。国内学生想出国上学还有大量的考试等着呢———托福、雅思只是第一步, 还有SAT、GMAT、GRE等难关在后。这些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要, 像中国的高考一样, 它常常是名校的敲门砖。但是仅有分数也不够, 名校每年得到的入学申请多如牛毛, 在这么多优秀的学生中甄别和选择其实也并不容易。美国Zinch公司中国区总裁麦彻同向记者介绍说, Zinch网站能给世界范围内的莘莘学子一个新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与素质, 供名校参考。与此同时, 名校也可以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学生建立直接的交流。

那么在目前美国的高校招生体制中, 非分数因素究竟如何起作用呢?麦彻同认为, 要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了解美国名校招生的历史。他解释说, 美国名校招生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美国人也一直在摸索更为合理的招生路径。50年前, 大部分美国名校, 比如哈佛、耶鲁, 都是通过传统的社交圈推荐的方式接近生源的。后来, 美国大学觉得这样的方式很不合理, 当然也远远不够多元化, 于是就选择了相对公平的SAT考试来挑选学生。几十年后的今天, 美国的多数学校还在沿用这个招生办法。但时代变了, 美国学校越来越觉得, 使用老办法选择优质生源有些力不从心, 网络技术的发展恰逢其时, 所以催生了Zinch这样的网站, 它能为高校展示更为鲜活、立体的生源。

篇4:内容比技术更重要

“抓住瞬间,内容比技术更重要。”Marco下意识地说出这句话。这不仅仅是摄影师的拍摄哲学,也是管理者要遵从的自然之道。

追求摄影装备的发烧友对曼富图会比较了解。英国威泰克旗下的曼富图的总部设在意大利,他们为专业摄影、电影、戏剧、生活娱乐和视频市场设计和制造各种相机和照明设备。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摄影已经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本来属于小众市场精品的曼富图也开始被大众所了解,Marco希望自己对摄影、生活、工作的理解能给摄影发烧友带来不同的体验。

技能不足以让内心丰富快乐

“抓住瞬间,内容比技术重要。”Marco第一次领会这句话是在威尼斯和妻子一起学习摄影。从男人的本性来说,Marco比妻子更关注学院派、技术流,在摄影技巧上也有更多研究。但是每每看作品时,妻子的作品在表现力上却总是胜Marco一筹。“我想不纯粹是因为她的天赋比我好,而是她拍摄的视角不同,她更懂得抓住让她感动的那一瞬间。”

“抓住瞬间,内容比技术重要。”Marco时常会提起这句话,这也给了他很多的管理灵思。要在英国血统的摄影器材公司成为一名出色的CEO,Marco不仅要有英式商人的严谨,同时还要回归血统本源,有那么一点意大利式的浪漫和热情。

因为Marco要服务的摄影师群体内心敏感、充满灵感。在理性而科学地研究客户之外,如果没有对艺术的同好,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产品将很难唤起这些“生活艺术家”的共鸣,而这些同理心和共鸣不是仅仅用技术就能表达的。

来威泰克之前,Marco一直在消费品制造公司工作,其中不乏500强企业。他以前的工作敬业而精准,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紧固在机器上,每天按部就班地随着商业世界运转,稳步高升,直到走上500强公司总经理的岗位。

2007年,当Marco已经步入事业上升期,他把全部心神都投入工作时,疲惫感却不时地袭来。他感觉自己有些焦虑,有些烦躁,但是说不清原因。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路线在走,前程似锦,但是Marco却觉得内心深处有一个愿望始终未被捕获到。那一年,公司送他去商学院进修。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Marco在学习商业和财务技能之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他渐渐地意识到,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他过于关注在工作上的精益求精而忽略了个人内心的想法。

“一个人可以学习大量的技能,但是却不能因此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丰富而快乐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丰富而快乐的内心,人就会疲惫,也会失去别人的尊重。于是Marco试着把自己的人生重新做了一个规划。家庭被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旅行,Marco通过探索世界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当考虑到第三位时,Marco发现运动和工作发生了冲突,于是他决定放弃耗费时间的航海运动,保证在满足前两者的前提下还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对于这种取舍,Marco终于发现内心取得了平衡。

“内容比技术更重要。”Marco再次重复这句话。工作与生活都是丰富心灵的内容,两者之间的相互助益靠的是一种感觉,就像Marco钟爱的烹饪艺术,调配下料的次序和用量是技术,而作为内容的食材则是根本。只在某个稍纵即逝的瞬间,食材和调料会发生最佳反应,而这也是Marco对待工作与生活所要掌握好的火候。

工作因想象而温暖

Marco喜欢旅行,更喜欢做一个探索者。他去过乌干达,也到过热带丛林,这些游历丰富了他的视野,让他了解到如何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沟通。无论走到哪,Marco都会发现图像永远是人与人之间无障碍交流的手段,利用网络来传达视觉艺术的想法便闯入了他的脑海。

“当你看过去十年最大的变革时,你会发现网络推动了全球化,带来沟通方式的全新改变。”年轻人、老人、资深人士、入门者都在通过社交网络表达自己。“在网络社区,唯独图片可以比语言分享更多的内容。”

为此,Marco为公司建起了Imagine More的网站。在网站的构思中,Marco摒弃传统的摄影器材公司一贯专注精良技术的做法,而是牢牢扣住“社交网络”、“分享精彩时刻”、“表达个人创造力”三个关键点,让摄影师和博主用图片来讲故事。

“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技术虽然稍逊,但是他们独特的想象却赋予了图像独一无二的灵魂。”一个孩子在日落瞬间按下的快门可能不如专业摄影师表达得那么完美,但是那一刻给孩子带来的感动却是意义非凡。这一瞬间无关技术,只关乎想象。“只有把这一时刻捕捉住并加以分享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摄影的乐趣,技术不重要,人人皆可参与。”

这些想法都是Marco在旅行途中产生的。“人需要想象,变化无尽的内容让想象无远弗届,会让更多的人热爱摄影。”

因想象,商业世界有了感动,因感动,商业世界才有了人情味。Marco在激发人们的想象之前,自己得先有一颗容易被生活、被艺术、被他人感动的心。“每天早上醒来,我会想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消费者更开心。当然自己有爱好,有颗快乐的心才能去真正体会消费者,商业世界不纯粹是冰冷的竞争。”

想象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个团队,温暖是连结人与人心灵的通道。“我们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流方式,更为自然,更为细水长流。我有一间私人办公室,同事可以进来谈事,也可以一起出去喝杯咖啡或一起吃个早饭。”无数的灵感就在这种温暖的交流中产生,摄影师乐于分享他们的想法,员工也乐于贡献自己的灵感。

温暖的基础是信任,信任的基础是坦诚和透明。Marco每三个月会与曼富图工厂的千名员工会面一次,倾听员工的声音,讲解公司的愿景。

“在工作中给予员工清晰的指引很重要,我们通过对话来增进互信。”在工作中,他更是强调每个员工要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了解身边同事的工作内容。最为重要的是,Marco鼓励员工从错误中学习,从机会中学习。承担责任者即使失败了,反而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机会,“前提是,只要你不惧怕挑战。”

“雇员和摄影师是我们最大的点子来源,信任会给每个人带来归属感,人会因为温暖而激发工作的意愿。”

威泰克虽然还不是世界五百强,但是它的高成长性和在专业领域的声誉却给了员工无限的空间和对未来机遇的想象。“造就一个让人乐于共事的环境的方法是让员工与组织一起成长,我们不要求每个员工都能成为专业人士,但是我们会关注人们长期、点滴的进步。”

是的,每一个想象的背后,都是心灵得以自由释放的成果。Marco愿意带着员工捕捉每一个关键的成长机会,用想象无限成就专业领域冠军的梦想。

篇5: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片段一]从薄到厚,全面分享知识

课始,袁老师引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关于读书的真义:“但凡读书,都须经过两个过程:‘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由此,她引导学生感悟到这种读书的方法其实也适用于数学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读书的方法,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来整理与复习有关比的知识。

师(板书1∶2):看到这个简单的比,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呢?

(学生静静地思考。)

师:关于它,你想怎样介绍这个比或者想起了哪些和比有关的知识?你能不能用“说”的方法把它说得厚一些?

生1:这个比的前项是1,比的后项是2,比值是1/2,中间的符号是比号。

生2:比可以看作除法。例如,比的前项可以看作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可以看作除号,后项可以看作除数。比值相当于所得的商。当然,还可以把这个比看成分数,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分数线就是比号,所得的分数值就相当于比值。

生3:与1:2相等的比有2:4、3:6、4:8……

师:如果有一个比值是1/2的比的前项是1/4,后项是几?

生4:1/2。

师:在复习一个知识的时候,如果我们经过检索,写出了很多与它相关的知识,却不能确定有没有写全,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翻翻书。请大家边看边想,想想我们能不能把1∶2说得再厚一些?

(学生浏览课本。)

[赏析]袁老师将“读书的真义”引申到复习课之中,这一招甚为巧妙。课中,学生始终围绕1∶2积极地展开分享式学习。通过“说”的方式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都系统地呈现出来。同时,袁老师还将传统方法“翻翻书”重新领回课堂。她不仅考虑到了各个层次学生整理复习知识的能力,使不同的人在复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还在无形之中告诉学生,除了合作交流外,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同样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此外,袁老师还有意识地将比与已学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相结合,拓展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片段二]从厚到薄,内化知识体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说”已经把这个比说得很厚了。接下来,我们换种方法,你能不能用“画”的方法表示1∶2?你有多少种不同的画法呢?

(学生画图,个别板演。)

师:谁愿意选一个说一说你看到的1∶2?

生1:我选第5个,第一条线段是1份,第二条线段是第一条的2倍,所以第一条与第二条的比是1∶2。

师:这里还有哪些图表示的意思和这幅图表示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你能不能把这些图表示的1∶2变得薄一点?

生2:第1幅图中,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的比也是1∶2。

师:还有哪幅图也表示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比?

(师生在交流中擦去与第5种相同的第1、2、3、4种,剩下第6、7种,并重点辨析第6种。)

生3:第6种网状图表示1份,空白图也是1份,他画的是1∶1。

生4:是的,他应该把空白图画2份,这样网状部分和空白部分就是1∶2了。

生5:我觉得这样画是可以的,他想的是,网状部分和空白部分是2,再画一个网状部分是1,这样网状部分与整体的比就是1∶2。

师:还有哪一种和这一种是一样的?

生6:第7种。

师:在画1∶2的时候,无外乎两种情况,哪两种?

生7:第一种是部分与部分比,就是把1∶2看作3份,然后取其中的1份和2份比。第二种是把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和整体作比较,就是1∶2。

[赏析]数学知识的复习不在求全,重在求联,关键要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知识网络。袁老师首先组织学生“画”出心中的1∶2,将学生的不同理解直观地展示出来,然后以“哪些图表示的意思和这幅图表示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实现异中求同,让学生从厚到薄地精简知识,抽象地理解比的意义。最后,用“还有哪幅图也表示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比?”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带着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在辨析中理解1∶2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比,也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的比。

[片段三] 举一反三,在现实问题中运用知识

师:在下面的信息中,你能找到1∶2吗?

( )和( )的比是1∶2。

生(齐):浓浆和纯净水的比是1∶2

师:除了1∶2,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不同的比?

生1:浓浆和纯净水的比是3∶6。

生2:浓浆和润喉茶的比是3∶9。

师:刚才我们说了1∶2,画了1∶2,你觉得接下来,我们还可以怎么学?

生(齐):用一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比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以润喉茶为例,如果想知道纯净水有多少毫升,请你用1∶2把它求出来,可以吗?

生3:不行,还必须知道润喉茶或浓浆有多少毫升。

师:如果有一个已知数据是400毫升,你会把它看作什么的容积,并求出纯净水有多少毫升呢?先自己编拟一道题,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板演。)

生4:400÷1×2。

生5:400÷(2-1)×2。

师:这里的两个400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谁能看懂他们的想法?

师:同样的400,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它变得厚实了。请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400表示的意义都不一样,那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生6:都乘以2。

师:为什么都乘以2?

生7:因为纯净水是浓浆的2倍。

生8:都是先用除法,再用乘法计算的。

生9:都是先用除法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这样的两份是多少。

师(总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比的知识,其实,复习和读书就是一回事,都须经过两个过程:“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赏析]复习绝不是简单的低水平重复,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袁老师以开放的浓浆问题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考角度深化对“比”的理解,同时,还辅以“自编习题”的形式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

综观全课,袁老师以“由薄到厚”“由厚到薄”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复习,分别从“说”“画”“用”三个层面带领学生梳理比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触类旁通,系统地理解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进行了复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而且有意识地构建了与比有关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比的知识。很多学生已能熟练地将这种“读书真义”复习法娓娓道来,相信这种方法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上一篇:要孩子之前的注意事项下一篇:地理模拟讲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