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

2024-04-16

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

2018年围产期保健工作计划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特制定xxxx医院围产期保健工作计划

一、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妇幼保健任务指标,协助市、区卫计局按时召开全市、区产科主任研讨会,进行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建卡、早检查,进一步完善孕期的各项辅助检查项目,加强对HIV母婴阻断检测工作力度,力争检测率达95%以上,严格筛选高危孕产妇,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认真及时地填写保健手册和落实产后访视工作,逐步开展产后42天健康检查工作,认真做好各类登记。

三、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定期下基层进行围产期保健技术服务的指导,逐步提高围产期管理质量。

五、认真完成妇幼卫生工作的统计上报工作。

医务科

篇2: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

陈荣芳高荣兴 靖江市妇幼保健所214500

【摘要】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率,降低出生缺陷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我所与北京龙腾信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靖江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规范化管理措施和制度,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结果 :实现靖江市内孕产妇保健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结论:靖江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提高了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该平台运行实现了靖江市内孕产妇保健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了高危产妇筛查和管理率,降低了出生缺陷率、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

【关键词】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化围产期保健应用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发展妇幼保健事业的必然要求【1】,2011年,我所业务骨干与北京龙腾信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了靖江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使我市的产儿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对孕产期保健人员的保健信息实现有效的跟踪及利用,实现孕产期保健信息管理的集成化、层次化、信息化、流程化管理。在软件设计时我所产儿科业务骨干与北京龙腾信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使得界面更加友好,更加满足临床医生的工作需要,对许多数据采取强制性输入和逻辑判断,使得系统更加符合临床需求。

1.资料和方法

1.1建立覆盖全市的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利用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建立起覆盖到全市的妇幼保健电子信息化系统,并设立服务器接受全市妇幼卫生信息数据。靖江市人民医院、靖江市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产科门诊、产科病房、靖江市妇幼保健所产科门诊均建立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产后访视医生用手机通过妇幼网通把产后访视信息发送到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

1.2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的内容及功能设计。该平台包括个人平台、档案

管理、增补叶酸、孕产妇系统、出生证明、住院补贴,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绩效管理、三网监测、孕育通、基础数据等12个部分。个人平台可以发送信息。档案管理里的基础档案可以与两癌筛查、叶酸发放、孕产妇系统的基础档案共享,增补叶酸包括基础档案、叶酸增服个案信息,叶酸领用,叶酸发放登记。孕产妇系统包括基础档案、孕期管理、预约管理、业务报表、核对业务报表、门诊登记本、信息导出、条件查询,其中孕期管理包括初诊、复诊、产前筛查、分娩、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等。预约管理可对预约逾期不来产检的孕妇或者对辅助检查结果有异常的可通过孕育通及时通知。自动生成孕产期保健台帐、高危孕产妇管理台帐,门诊登记本、业务报表等。住院补助版块待录入分娩信息后,可自动生成出院分娩补助二联单。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版块,待新生儿做好筛查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上传给管理者,再传送到筛查中心。三网监测版块自动生成各种死亡报告卡。孕育通可向孕产妇定期发送孕产期保健知识。

1.3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的运用。孕妇怀孕后凭有效身份证建立CPU卡,凭卡可免费享受的基本服务:早孕建卡检查1次及初次化验检测1套(含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阴道分泌分泌物检查以及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孕中、晚期检查4次,时间分别在孕16-20周、21-24周、28-36周、37-40周之间;家庭产后访视1次;产后42天检查1次。一人一卡,不能重复建卡,不能随意更改末次月经。孕产妇持CPU卡可以在市内任何一家医院进行体检,读卡不仅能显示该孕产妇所有信息,还能提醒医生孕产妇是否在免费范围。

1.4制定绩效考核。平台中设计出绩效考核这一版块,进行工作量统计。有个人的工作量统计、有单位的工作量统计,还有绩效工作量统计。年底,根据卫生局年初制定了妇幼卫生考核标准,管理者根据平台中各医疗保健机构绩效工作量,下发公共卫生经费,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提高了各医疗保健机构及妇幼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5制定分级明确的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通过系统中软件设计及操作应用,将孕产妇高危评分标准整合到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中,对一些有固定高危因素者通过软件自动筛查出高危并做好标记,待孕妇复诊时会自动跳出前次检查时的高危评分及因素,提醒广大产科医生加强责任心,及时做好高危的转接诊工作。

2.结果

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的使用,实现了靖江市内孕产妇保健信息共享,把医护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登记中解放出来,节约了纸张和能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

例如,准孕妇需要领取或增服叶酸,直接通过平台,查询到该妇女的信息后,即可通过平台下发叶酸。传统的方法是手工登记妇女信息,工作人员因工作繁忙可能字迹潦草,加上纸质资料查找不便,导致查找妇女身份信息困难。采用综合管理平台后,查询妇女的信息准确、迅速,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详见表

1、表2:表1是我所门诊使用纸质孕产期保健手册和使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的CPU卡情况对比表,表2是我所门诊使用纸质手册和CPU卡高危孕产妇筛查率及漏筛率对比表.运用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医疗水平的措施

(1)建立覆盖全市的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国家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为全民建立标准化健康档案。妇幼保健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重点投入建设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重要组成之一。因此国家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级妇幼保健院建立统一的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系统,收集和管理的妇女、儿童健康个案数据,符合靖江实情的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正是在这种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我市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及2011年卫生部关于印发《孕产期保健工

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在市领导、局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我所业务骨干与北京龙腾信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了靖江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化网络是实施妇幼卫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与保障,建立符合实际的网络系统与应用软件是决定信息化管理成败的关键,各地区信息化存在相同性与差异性,软件的应用须符合实际情况,在不断地调整完善更新

】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地方需要的软件系统【

2、。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服务器的设立必须符合不断发展的需要,做好定期的维护和长期的规划增容工作,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化数据需求。

(2)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培养一支合格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提高应用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实现妇幼保健的各项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把信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大的业务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3、4、5】。信息化的实施牵涉到所有妇产科医务人员及妇儿保医生,首先在平台试用系统对靖江市内的所有妇产科人员及妇儿保医师进行操作培训,向每位医生讲解妇保系统操作指南,并让她们模拟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止。正式系统启用后,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发现系统中存在问题,及时与软件开发公司技术人员沟通,不断地更新平台。其次是通过制度规范与软件设计,制定强有力的考核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地区妇幼卫生信息数据的及时和准确。

(3)制定切实可行的妇保系统操作指南。明确各级管理者与使用者的使用功能与权限,必须制定软件各模块的操作指南,将妇幼卫生系统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平台使用办法相结合,实现手工报表向网络平台直报的转变,基础档案里的名字和身份证号不可随便更改,如医生录入错误,需提交出错说明至管理科室,管理者方给修改。以上举措让操作者做到规范操作,减少错填、漏填,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4)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将直接快速的反应区域内妇幼卫生工作的长期、短期变化,平台管理者将会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手的资料,做出相应反应,在每月的例会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责令及时更改,并可及时制定各项干预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本地区的孕产期保健水平。

(5)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安全。信息保密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所有使用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的电脑不能连接到其他外网,注意防毒杀

毒,确保卫生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总结

传统的围产期保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纸质手册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万一遗失,数据丢失,孕产妇的信息容易泄露,不利于保护孕产妇的隐私,更会加大医生的工作量,占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使用CPU卡,即使卡遗失,平台里孕产妇的各种信息不会丢失,下次体检补卡即可,读卡后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医生不用浪费许多时间重复询问孕产妇历次检查 情况。以往的各种台帐资料登记更是让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的医生苦不堪言,手工报表报送滞后,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差,信息僵硬,使用不便。我市人口流动人口多、她们流动性大,难以管理,采用纸质手册操作管理无法实现实时追踪观察,难以及时通过数据掌握区域内孕产妇保健工作情况,尤其对个案的处理缺乏统筹。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失约信息,通过孕育通发送孕产期保健知识,通知她们及时产检。在当前医疗状况下,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高危产妇处置停留在基层,未实现高危产妇的分级管理,缺乏对高危产妇的统筹干预措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建立一个符合靖江孕产妇要求的妇幼信息化系统势在必行,因此,妇幼保健管理平台应运而生。平台可通过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提高孕产妇检查率,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率和管理率,提高危急重孕产妇及时转诊及处理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人员可以在平台通过个人平台互相沟通,为降低出生缺陷率、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保障。

定期对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的进行反思。反思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若门诊医生过度依赖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在停电或网络障碍的情况下,医生如何快速敏捷地评判孕产妇的综合状况?如何如何更快、更好、更方便医生及孕产妇?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还需哪些改进?等等。

参考文献

[1] 郑建梅.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J].中国实用医药,2008,1,3,3:47~49.[2]王国强,王长青.妇幼卫生信息化系统在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的应用初探 中国卫生产业 2011,Z1,85-86.[3] 王忠红,韩腊娥.对妇幼保健机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实用

篇3: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

首先应明确围产保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围产医学是研究在分娩前后特定时期内, 各种危害孕产妇、胎儿的疾病和胎儿婴儿生理和病理的一门新兴学科。围产医学的基础是围产期保健, 它的目的是保障母儿健康, 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病残儿的发生率, 孕产妇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意义:围产期保健是孕期保健的发展与提高, 它在孕期保健的基础上充实了新内容, 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对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健康进行预测和监护, 实行母子统一管理。

围产期是指妇女从受孕到产后42天止这段时期。围产期1是指妇女从受孕到产后第七天这段时期。

围产期保健工作的内容为: (1) 普及产前检查, 提高孕妇28周以后检查的次数;矫正胎位, 纠正贫血, 防治妊高征及早产; (2) 新法接生, 推广科学接生, 提高住院分娩率; (3) 开展产后访视和新生儿保健。城市地区的围产保健工作, 内容为:⑴逐步普及围产期人工监护和实验室检查;⑵加强胎儿健康预测;⑶提高母儿统一管理质量;⑷开展围产医学, 提高产科质量。围产期监护的核心就是对高危妊娠的监护, 它包括:高危病房和计划分娩, 高危新生儿重点监护等。后者是属于我们的工作内容, 但我们是边疆县, 人口杂乱, 县城附近乡镇居民是一些少数民族, 文化素质低, 随之保健意识也就低, 我们只能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 多方面, 多渠道宣传有关围产期保健知识, 使群众容易接受并自觉参加围产期保健, 以保障母儿健康, 平安。

我对91年92两年内的专人管理前后的围保工作进行比较如下:

从上表可见, 专业负责管理的围产期保健工作比非专管理所产生的成效大, 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降低了孕产妇死亡。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残儿相应减少。要使以上各种指标减少, 必须是专业管理, 实行承包制, 使之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实行奖、惩制, 才能使围产期保健工作搞上去, 具体方法如下:

1、从思想上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 且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具体是每年下达的工作任务指标) 并签定承包及奖励惩合同书, 以合同上所要求的指标任务为准。

2、利用新闻媒体、板报、口头等各种形式宣传围产期保健的好处, 让所有的孕妇都意识到参加保健的重要性, 特别是从婚检开始就向新婚夫妇宣传新婚保健知识, 同时将保健手册发给新婚夫妇, 通知期孕后保健院或县医院进行早孕咨询及产前定期检查。

3、除婚检外的妇女如何知道其有孕?那就从多渠道了解⑴从所属的镇办事处、街道主管计划生育的人员中获悉;⑵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到, 或通过孕妇的左邻右舍处了解到;⑶明显看得出腹大的已婚孕妇直接当面宣传围保的好处, 动员其参加围产期保健, 一次动员不通, 二次、三次直到她接受为止;⑷配合县医院的妇产科门诊部住院部妇产医生做好补漏工作[1]。

通过上述宣传、动员后, 绝大多数的妇女是乐意接受的, 然后把参加围产期保健的孕妇, 列入你工作的重点, 对其进行早孕咨询, 孕中期卫生营养, 注意事项, 乳房的护理等有关知识的指导, 在检查过程中, 若发现高危孕妇时, 应进行嘱其提前入院进行剖官产结束分娩, 孕晚期宣传分娩前先兆知识及注意事项, 使孕妇有思想准备, 我们主张所有在县城及附近的孕妇都住院分娩, 特别是高危孕妇尤为重要。若遇到经济条件差的孕妇, 我们采取减免围产期保健费, 这样绝大多数孕妇就愿意参加围产保健了, 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也就自然上去了。孕妇生产后的产后家访特别重要, 对产妇产后42天内进行定期家访是专人管人员更要做好的事。如果产后访视工作做到持之以恒, 那么它会使建册率得到提高, 否则群众就会丧失信心, 不仅仅是体检的问题, 而是产后产褥期有关知识和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参加保健产家, 使之对育儿有进一步的了解, 以便能自己护理好自己和孩子[2]。

围产期保健工作是一项新兴的比较繁琐的工作, 要使围产期保健工作取得成功, 我认为仅仅是口头上宣传是不够的, 最主要的还是要专人管理, 其他人员加以配合好, 这样才能够完善此项工作,

总之, 围产期保健工作的经验总结有如下几条:

1、宣传工作要做到家, 让人们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得到政府、上级领导的支持, 专管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有责任心, 紧迫感。

2、定任务、定合同, 奖惩兑现。

3、对孕妇有礼貌、有耐心、细心、热情, 提高检查质量和产科质量。

4、因人制宜, 进行有偿或无偿服务, 让所有的孕妇都能得到保健。

5、坚持产后访视, 这点非常重要, 它将影响建册率。

6、与有关的院长的妇产科门诊住院部妇产科医生通力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

不足之处, 由于我们知识水平, 各种检查设备不够全, 将会影响我们的工作, 有待我们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增加技术设备, 以便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艳荣.围产期保健与优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20) :14-15.

篇4: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

围产期和围产期保健

在了解围产期保健以前,应先了解什么是围产期。顾名思义,围产期是围绕生产期的一段时期,也就是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是根据胎儿出生后存活机会而拟订出来的。正常怀孕期一般为四十个星期,在怀孕不足二十八个星期以前出生的胎儿基本上不能存活;当达到足二十八个星期时,他才开始有生存的机会,但此时死亡的机会仍相当多。随着怀孕期的延长,胎儿的生存机会也跟着增加,死亡的机会就跟着减少了。出生后的新生儿在应付子宫外的生活环境上是会发生困难的,甚至会发生死亡,而新生儿死亡大多发生在出生后的最初七天。因此,联合国所属的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围产期从怀孕足二十八个星期开始到产后七足天为止。这个时期的胎儿和婴儿统称为围产儿。

围产期医学是研究围产儿的生长发育,病理生理,损伤及其异常变化。围产期保健就是探寻研究保护围产儿的方法,使他们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和安全地出生。由于围产儿有相当时间是寄居在孕妇体内的,进行围产儿保健显然必须包括孕产妇保健。

围产期保健的内容很丰富,本文不能作全面的介绍。为了便于对一般读者进行科学普及宣传的目的,笔者拟分期介绍围产儿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几个关键环节,尽管=者之间存在难分难解的关系。

围产儿保健的关键环节

一、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2,500克之问的新生儿,他们大多是在怀孕足二十八个星期至足三十七个星期间出生的。这种婴儿体重越轻、月份越小,死亡的也越多。江苏省城市近年曾经作过一次调查,发现在死亡的新生儿中有47.8%是早产儿,可见这个环节如能得到控制,就可能避免大约一半的死亡。

早产儿容易生病和死亡,也可能发生智力和发育障碍,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发育好。在子宫里,胎儿是浸泡在恒温的羊水里的,不怕受寒受热,也不用自己呼吸、进食和消化,一切问题都由妈妈代劳了。但他们一旦走出子宫,就进入一个需要自立更生的陌生天地,可是他们的主要脏器如心、肝、肺、肾等还存在功能不足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弄清,肺功能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果肺功能不行,其他脏器的功能也差。因此,医学家研究出多种用羊水化验来测定肺功能的方法。有人用B型超声仪扫描胎儿和胎盘也能预知胎儿是否发育成熟。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定时测量子宫底高度,虽然准确性差一些,但有实用价值,所以每次孕期检查项目中常包括这一项。

在出生的最初七天中,早产儿保健有四件大事:保证呼吸、保温、注意喂养和防止感染。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呼吸不良,也许是早产儿无力管理呼吸,也许发生了肺炎,也许气管里有羊水、粘液或奶汁堵住。最严重的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它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产儿的呼吸需要严密的注意,特别要注意是否呼吸费力,不匀称,面部发紫,因为这些现象表示呼吸不良已达到了氧供应不足的程度。必须从速查明原因,及时进行治疗。

早产儿的第=个大问题是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常随环境温度高而发烧或环境温度低而体温不升,忽冷忽热的环境特别不利。因此,医院里常把早产儿放在恒温婴儿孵箱里。

早产儿的第三个大问题是不能很好地吮吸和吞咽,以致难以摄入足够的营养。喂养需要细心和耐心,可能需用滴管将奶汁一滴一滴地滴进他的嘴里。可是辛辛苦苦滴进的奶汁还可能被吐出来,或流入气管,影响呼吸。

早产儿的第四个大问题是易于受到感染,所以必须注意隔离,至少应避免与外界亲友的不必要接触和探视。

二、畸形儿在同产儿中有多少发生畸形不易准确地统计,国外学者估计在每百个活婴儿中约有两三个,有临床意义的畸形在每百个活婴儿中约有一两个。畸形的种类较多,有些影响很小,如多指症和多趾症等,有些影响容貌和功能,如兔唇、颚裂、生殖器畸形等,有的影响智力,如先天性愚型等’有些可以造成死亡,如无脑症,水脑症、先天性心脏病等。根据江苏省城市围产儿死亡的调查,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第三位原因。有幸生存下来的畸形儿,其体质和智力上的病残无疑使他本人受到痛苦,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长期负担。

虽然近年国际上有人研究切开子宫为胎儿行手术纠正畸形,但这仅是极少数研究人员的尝试,而且也只限于几种畸形。总的说来,严重的畸形是难治好的,所以对待畸形的最好对策是通过孕产妇保健来预防畸形的发生;如果畸形已有可能,最好的对策是早期确诊和及时终止妊娠。

三、产伤胎儿的娩出过程是生育长河中的一道关卡,在经过“关卡”的不长时间里可以遇到多种困难,导致手术产或胎儿缺氧。不论是难产还是缺氧都可以对胎儿造成产伤,主要表现为颅脑内出血。颅脑内出血是江苏省城市围产儿死亡的第四位原因。

篇5: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应当以保障母婴安全为目的,遵循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制订相关的工作规范和技术指南,建立孕产期保健工作信息系统,对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

(一)落实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对辖区的孕产 1

期保健工作进行督导、考核;

(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和孕产妇危重症急救网络,确定承担孕产妇危重症抢救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确保辖区内至少有一所承担抢救任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三)组建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负责孕产期保健的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

第七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受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孕产期保健技术管理的具体组织和信息处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定期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对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评价;

(二)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

(三)具体实施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有条件的可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四)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上报。

第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技术服务,按要求配合做好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定期收集孕产期保健信息,并报送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开展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乡镇(街道)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承担宣传动员孕产妇接受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进行产后访视等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九条 孕产期保健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各阶段的系统保健。

第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孕前保健,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孕前医学检查、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等。孕前保健一般在计划受孕前6个月进行。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怀孕的妇女提供孕期保健,包括建立孕产期保健册(卡)、提供产前检查、筛查危险因素、诊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提供心理、营养和卫生指导等。

在整个妊娠期间至少提供5次产前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根据不同妊娠时期确定各期保健重点。

对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危险因素。

第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妇女提供分娩期保健,包括对产妇和胎儿进行全产程监护、安全助产及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及处理。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供以下服务:

(一)对产妇的健康情况及产科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动态评估;

(二)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尽早发现产程异常,及时诊治或转诊;

(三)鼓励阴道分娩,在具备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实施剖宫产;

(四)规范应用助产技术,正确使用缩宫素;

(五)加强分娩室的规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

(六)分娩后产妇需在分娩室内观察2小时,预防产后出血;

(七)预防新生儿窒息,对窒息新生儿及时进行复苏;

(八)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检和评估,做好出生缺陷诊断与报告;

(九)按照规定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

第十三条 提倡住院分娩。对因地理环境等因素不能住院分娩的,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由医疗保健机构派出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家庭接生;无条件的地区,应当由依法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与当地医疗保健机构联系并进行转诊。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产褥期保健。包括为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开展母乳喂养、产后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指导,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

。行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至少住院观察24小时,产后3-7天及28天进行家庭访视,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检查。高危产妇及新生儿应当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控制方案、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 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应当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保障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的自查制度,定期接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质量检查。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开展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 对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为规范孕产期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第一部分 工作职责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一)制订辖区内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实 5

施。

(二)建立健全辖区内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体系和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网络,明确各级职责,实行统一管理。

(三)组织建立由妇幼保健、妇产科、儿科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孕产期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

(四)建立健全辖区孕产期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孕产期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五)组织管理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

(六)组织制订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关制度,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价。

(七)协调同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监督,处罚违法行为。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一)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

(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本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相关规章制度。

(三)负责对本辖区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报告、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有条件的可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四)组织开展辖区内孕产期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组织对专业人员的考核。

(五)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孕产期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开发适宜健康教育材料。

(六)做好辖区内孕产期保健相关信息的收集、核实、质控、统计、分析、上报等工作。定期总结本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情况,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向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反馈。

(七)提供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三、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一)遵照孕产期保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指南、技术规范,为辖区内的孕产妇提供系统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提供孕前保健、产前检查、助产服务、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和相关健康教育,进行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

(二)按照规定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孕产期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等情况,按照要求填报有关报表。

(三)严格执行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按照规定提供死亡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相关资料。

(四)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和监督。

(五)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成立由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辅助科室等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产科急救小组,承担辖区危重孕 7

产妇的抢救工作。

(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召开辖区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和举行专业培训,并指导工作。负责对依法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进行接生员的接生技术指导。

(七)村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负责辖区内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动员督促怀孕妇女于孕12周前到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孕产期保健册(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协助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做好产后访视。

2.负责收集辖区内妇女妊娠、婴儿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新生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的有关数据,定期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

3.按时参加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和专业培训,汇报孕产妇管理工作情况,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第二部分 孕产期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全程系列保健服务。

一、孕前保健

孕前保健是指为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以健康教育与咨询、孕前医学检查、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保健服务。

二、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是指从确定妊娠之日开始至临产前,为孕妇及胎儿提供的系列保健服务。对妊娠应当作到早诊断、早检查、早保健。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早干预。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一)孕期保健内容。孕期保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全身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其中辅助检查包括基本检查项目和建议检查项目。基本检查项目为保证母婴安全基本的、必要的检查项目,建议检查项目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状况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各孕期保健要点提供其他特殊辅助检查项目。

(二)孕期检查次数。孕期应当至少检查5次。其中孕早期至少进行1次,孕中期至少2次(建议分别在孕16-20周、孕21-24周各进行1次),孕晚期至少2次(其中至少在孕36周后进行1次),发现异常者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三)初诊和复诊内容。依据孕妇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孕期检查的时机,孕期保健分为初诊和复诊。1.初诊。

(1)确定妊娠和孕周,为每位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卡(册),将孕妇纳入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

(2)详细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史、生育史、避孕史、个人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

(3)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4)孕早期进行盆腔检查。孕中期或孕晚期初诊者,应当进行阴道检查,同时进行产科检查。

(5)辅助检查。

基本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阴道分泌物、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建议检查项目:血糖测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检测、心电图等。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辅助检查项目。2.复诊。

(1)询问孕期健康状况,查阅孕期检查记录及辅助检查结果。

(2)进行体格检查、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胎位等)。

(3)每次复诊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辅助检查项目。

(4)进行相应时期的孕期保健。

(四)确定保健重点。

根据妊娠不同时期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症、并发症及胎儿发育等情况,确定孕期各阶段保健重点。

【孕早期】(妊娠12+6周前)1.按照初诊要求进行问诊和检查。

2.进行保健指导,包括讲解孕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给予营养、心理、卫生(包括口腔卫生等)和避免致畸因素的指导,提供疾病预 10

防知识,告知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意义和最佳时间等。3.筛查孕期危险因素,发现高危孕妇,并进行专案管理。对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诊治或转诊,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评估是否适于继续妊娠。

【孕中期】(妊娠13-27+6周)1.按照初诊或复诊要求进行相应检查。2.了解胎动出现时间,绘制妊娠图。

3.筛查胎儿畸形,对需要做产前诊断的孕妇应当及时转到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4.特殊辅助检查。

(1)基本检查项目:妊娠16-24周超声筛查胎儿畸形。

(2)建议检查项目:妊娠16-20周知情选择进行唐氏综合症筛查;妊娠24-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5.进行保健指导,包括提供营养、心理及卫生指导,告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重要性等。提倡适量运动,预防及纠正贫血。有口腔疾病的孕妇,建议到口腔科治疗。

6.筛查危险因素,对发现的高危孕妇及高危胎儿应当专案管理,进行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转诊。

【孕晚期】(妊娠28周及以后)1.按照初诊或复诊要求进行相应检查。

2.继续绘制妊娠图。妊娠36周前后估计胎儿体重,进行骨盆测量,11

预测分娩方式,指导其选择分娩医疗保健机构。3.特殊辅助检查。

(1)基本检查项目:进行一次肝功能、肾功能复查。

(2)建议检查项目:妊娠36周后进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检查等。

4.进行保健指导,包括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纠正贫血,提供营养、分娩前心理准备、临产先兆症状、提倡住院分娩和自然分娩、婴儿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指导。

5.筛查危险因素,发现高危孕妇应当专案管理,进行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转诊。

三、分娩期保健

分娩期应当对孕产妇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动态评估,加强对孕产妇与胎儿的全产程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分娩期并发症,及时诊治妊娠合并症。

(一)全面了解孕产妇情况。

1.接诊时详细询问孕期情况、既往史和生育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2.进行胎位、胎先露、胎心率、骨盆检查,了解宫缩、宫口开大及胎先露下降情况。3.辅助检查。

(1)全面了解孕期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基本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孕期未进行血型、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检测者,应进行相应检查。

(3)建议检查项目:孕期未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者,入院后应进行检测,并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其他检查项目。

4.快速评估孕妇健康、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安危情况;筛查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以及胎儿有无宫内窘迫;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影响阴道分娩的因素;接诊的医疗保健机构根据职责及服务能力,判断能否承担相应处理与抢救,及时决定是否转诊。

5.及早识别和诊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监护,密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及时诊治妊娠合并症,必要时转诊或会诊。

(二)进行保健指导。

1.产程中应当以产妇及胎儿为中心,提供全程生理及心理支持、陪伴分娩等人性化服务。

2.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

(三)对孕产妇和胎婴儿进行全产程监护。1.及时识别和处理难产。

(1)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正确绘制和应用产程图,尽早发现产程异常并及时处理。无处理难产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予以转诊。

(2)在胎儿娩出前严格掌握缩宫素应用指征,并正确使用。

(3)正确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严格限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术。

2.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对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当做好防治产后出血的准备,必要时及早转诊。

(2)胎儿娩出后应当立即使用缩宫素,并准确测量出血量。

(3)正确、积极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产道,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4)产妇需在分娩室内观察2小时,由专人监测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5)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严格执行产后出血的抢救常规及流程。若无处理能力,应当及时会诊或转诊。3.积极预防产褥感染。

(1)助产过程中须严格无菌操作。进行产包、产妇外阴、接生者手和手臂、新生儿脐带的消毒。

(2)对有可能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做好产褥期卫生指导。

4.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

(1)产程中密切监护胎儿,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

(2)胎头娩出后及时清理呼吸道。

(3)及早发现新生儿窒息,并及时复苏。

(4)所有助产人员及新生儿科医生,均应当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每次助产均须有1名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

(5)新生儿窒息复苏器械应当完备,并处于功能状态。5.积极预防产道裂伤和新生儿产伤。

(1)正确掌握手术助产的指征,规范实施助产技术。

(2)认真检查软产道,及早发现损伤,及时修补。

(3)对新生儿认真查体,及早发现产伤,及时处理。6.在不具备住院分娩条件的地区,家庭接生应当由医疗保健机构派出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或依法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助产技术规范,实施消毒接生,对分娩后的产妇应当观察2-4小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当地医疗保健机构联系并进行转诊(家庭接生基本要求见附件1)。

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四、产褥期保健

(一)住院期间保健。1.产妇保健。

(1)正常分娩的产妇至少住院观察24小时,及时发现产后出血。

(2)加强对孕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产后病情监测。

(3)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营养、心理及卫生指导,注意产妇心理健康。

(4)做好婴儿喂养及营养指导,提供母乳喂养的条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及产后避孕指导。

(5)产妇出院时,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有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应当转交产妇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实施高危管理。2.新生儿保健。

(1)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2)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检和胎龄、生长发育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出生缺陷的诊断与报告。

(3)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必要时应当转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护及治疗。

(4)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

(5)出院时对新生儿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有高危因素者,应当转交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实施高危新生儿管理。

(二)产后访视。

产后3-7天、28天分别进行家庭访视1次,出现母婴异常情况应当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指导及时就医。1.产妇访视。

(1)了解产妇分娩情况、孕产期有无异常以及诊治过程。

(2)询问一般情况,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和恶露情况。

(3)监测体温、血压、脉搏,检查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及乳房有无异常。

(4)提供喂养、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方法等指导。关注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督促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检查。2.新生儿访视。

(1)了解新生儿出生、喂养等情况。

(2)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肤色、脐部、臀部及四肢活动等。

(3)听心肺,测量体温、体重和身长。

(4)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及预防接种等保健指导。

(三)产后42天健康检查。1.产妇。

(1)了解产褥期基本情况。

(2)测量体重、血压,进行盆腔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伤口愈合情况。

(3)对孕产期有合并症和并发症者,应当进行相关检查,提出诊疗意见。

(4)提供喂养、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方法等指导。2.婴儿。

(1)了解婴儿基本情况。

(2)测量体重和身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如发现出生缺陷,应当做好登记、报告与管理。

(3)对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4)提供婴儿喂养和儿童早期发展及口腔保健等方面的指导。

五、高危妊娠管理

(一)在妊娠各期均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系统。

(二)对每一例高危孕产妇均要进行专册登记和管理、随访。

(三)对本级不能处理的高危孕产妇,应当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作进一步检查、确诊。对转回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上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处理意见进行观察、治疗与随访。

(四)危重孕产妇转诊前,转诊医疗机构应当与接诊医疗保健机构联系,同时进行转诊前的初步处理,指派具备急救能力的医师护送孕产妇,并携带相关的病情资料。

(五)县(市、区)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设高危门诊,指派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承担会诊、转诊,并作好记录。及时将转诊评价及治疗结果反馈至转诊单位。成立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抢救组,承担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六)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全面掌握辖区内高危孕产妇诊治及抢救情况,对高危孕产妇的追踪、转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要求逐级上报。

第三部分 质量控制

一、卫生部负责全国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和质量控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价。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参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评价指标》(附件2),制订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控制方案和本地区质量评价标准。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次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抽查;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对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进行1次全面检查。

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具体落实孕产期保健质量控制工作。

(一)定期深入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现场考察、查阅登记、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考核,对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管理、技术服务、信息收集等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辖区孕产期保健服务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相关制度包括: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危重症抢救制度、孕产妇死亡评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产后访视制度、信息统计上报制度等。

五、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技术指南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孕产期保健工作自查制度,按月、季进行自查。定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妇幼保健机构的质量检查。从事孕产期保健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与考核。

六、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要求配合做好评审。

第四部分 信息管理

一、卫生部负责全国孕产期保健工作的信息管理。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信息系统,改善信息收集方法,提高信息收集质量。充分利用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掌握地区孕产妇的健康情况,确定孕产期保健工作重点。

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根据管辖区域的需求,建立信息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信息的汇总、整理、上报工作。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定期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信息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召开信息管理例会,对信息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四、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期保健手册、产前检查登记、高危孕产妇登记、随访登记、分娩登记、转会诊登记、危重症抢救登记、死亡登记、统计报表等孕产期保健工作相关的原始登记。各种登记要规范、准确、齐全。发生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应及时上报。

五、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机构内的信息收集,对信息进行审核,按照要求填报相应表卡,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同级妇幼保健机构。

附件:1.家庭接生基本要求 2.孕产期保健工作评价指标

附件1

家庭接生基本要求

住院分娩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家鼓励住院分娩。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无住院分娩条件的,应当按照本要求实施家庭接生。

一、家庭接生人员要求和职责

家庭接生应当由医疗保健机构派出的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或依法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员实施。

家庭接生人员应当具有正确判断产程进展情况和识别高危因素的能力,掌握正常助产操作、新生儿初步复苏以及转诊前处理等知识和技能。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业务指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

家庭接生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无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严格执行助产技术规程,实施消毒接生。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对出现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及时报告和转运。

(二)提供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三)督促孕产妇住院分娩,动员有特殊情况者提前住院待产。

(四)必须做到接生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单据,准确及时填写《孕产期保健手册》中的孕期保健、分娩及产后访视信息。

(五)协助做好辖区内的产后访视。

(六)协助做好辖区内妇幼保健相关信息的收集及上报工作。

二、家庭接生基本条件

(一)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卫生的房间作为分娩场所。

(二)应备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胎心听诊器(听筒)、骨盆测量器、皮尺、氧气袋、注射器、输液器、导尿管、棉棒、毛刷、消毒产包、必需药品及碘制剂、酒精等消毒液。

(三)使用由乡镇卫生院提供的消毒产包,或按照消毒常规自行消毒的产包,做到一人一包一消毒。保证使用的产包在消毒有效期内。

产包应符合规格,包括:大产单1个、大孔巾1个、裤腿1对、接生巾3~4块、隔离衣1件、外包皮1个、纱布5~7块、脐带卷2个、脐敷料1块、橡皮手套、口罩、帽子;器械类:弯盘(碗)2个、集血器、血管钳2把、剪刀1把、吸痰管1根、导尿管1-2根、持针器、圆针、皮针、肠线、丝线等。

(四)应备药品: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可拉明、肾上腺素、25%硫酸镁、地西泮(安定)、10%葡萄糖酸钙、庆大霉素、甲硝唑、林格氏液、生理盐水、四环素眼药膏。

(五)其他必备的物品:手巾、肥皂、脸盆、防水布等(可由产妇家自备)。

三、家庭接生服务要求

(一)接生前。

1.询问病史,查看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手册》,了解本次妊娠的经过及保健情况,了解既往疾病史及生育史。

2.体格检查,了解一般状态,观察有无贫血貌,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听心肺。

3.产科检查:测量宫高及腹围,听胎心,检查胎位与胎先露入盆

情况,估计胎儿体重,进行骨盆外测量。进行阴道检查了解宫口开大、胎先露下降、胎方位及骨盆内径等情况。4.评估危险因素。

(1)产妇危险因素:有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无不良妊娠史(如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骨盆异常等。

(2)胎儿危险因素:有无胎心异常、胎儿过大、双胎、胎位异常等。

(3)产程进展情况。

(4)是否有需要转诊的异常情况。

(二)接生时。

1.严密观察并记录产妇、胎儿情况,以及产程进展情况。胎儿娩出前禁用宫缩剂(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接生时做到“四消毒”,包括:接生者的手和手臂、产包、产妇外阴、新生儿脐带。3.应当正确助产,防止软产道损伤、新生儿产伤。

4.胎儿娩出后应当立即采用集血器开始收集和测量出血量,及时应用宫缩剂防止产后出血。

5.胎儿娩出后立即评估新生儿有无窒息。

6.正确助娩胎盘,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时发现胎盘胎膜残留。

(三)接生后。

1.产后观察2-4小时,如无异常方可离去。

2.监测产妇血压、脉搏,观察其子宫收缩、阴道出血、膀胱充盈等情况。

3.监测新生儿呼吸、心率,观察皮肤颜色及其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4.认真记录分娩过程。

(四)转诊。1.需要转诊的情况。

(1)既往患有心血管、肝脏、肾脏、内分泌等疾病,以及有异常妊娠或分娩史者。

(2)此次妊娠发生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妊娠过期、胎盘早剥、前臵胎盘、多胎妊娠、胎位不正、骨盆明显狭窄或畸形等。

(3)产程中出现产程延长、产程停滞、胎心异常等。

(4)产后阴道出血大于200毫升并仍有继续出血倾向;有胎盘滞留、胎盘残留、软产道严重裂伤等情况。

(5)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变(心率≥收缩压)者。

(6)新生儿窒息初步复苏无效。2.转诊前处理。

(1)利用急诊急救转诊网络,及时和本地医疗保健机构联系,争取转诊与会诊时间。

(2)根据不同情况,在转诊前给予必要处理与抢救,并携带相应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产包、氧气袋等)与药品(缩宫素、硫酸镁、扩容剂等),以备途中使用。3.转诊注意事项。

(1)接生人员应当护送孕产妇转诊。

(2)在转送途中,应当做好病情评估、监测与记录。密切监测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及胎婴儿情况、治疗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处理和治疗,并作好相关记录。附件2

孕产期保健工作评价指标

一、保健服务指标

(一)孕期建卡率。

(二)产前检查率。

(三)孕早期检查率。

(四)≥5次产前检查率(其中孕早期1次、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至少2次)。

(五)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率。

(六)艾滋病感染孕产妇获得规范抗病毒治疗的比例。

(七)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获得规范抗病毒治疗的比例。

(八)孕产妇梅毒检测率。

(九)梅毒感染孕产妇获得规范治疗的比例。

(十)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

(十一)产前筛查率。

(十二)产前诊断率。

(十三)产后访视率。

(十四)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十五)住院分娩率。

(十六)剖宫产率。

(十七)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

(十八)新法接生率。

(十九)高危产妇比例。

(二十)高危产妇管理率。

(二十一)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

(二十二)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二十三)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

二、健康指标

(一)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二)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三)孕产妇梅毒感染率。

(四)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

(五)孕产妇死亡率。

(六)孕产妇死于产科出血的比例。

(七)孕产妇死于产褥感染的比例。

(八)产妇死于妊娠高血压的比例。

(九)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十)早期新生儿死亡率。

(十一)围产儿死亡率。

(十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十三)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

(十四)出生窒息死亡率。

篇6: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年07月08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

卫生部日前印发《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教授王临虹介绍,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与原有相关规定相比,新发布的《办法》和《规范》有以下明显不同:强调了孕前保健的内容,要求为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规范的孕前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减少出生缺陷;明确提出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等不同时期的保健重点;明确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要求,加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管理,增加了血糖筛查等相关内容;对母婴传播相关疾病予以关注,将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纳入孕期初诊检查的基本辅助检查项目。

王临虹教授说,《办法》还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孕产期保健工作中的管理职能,强调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作为孕产期保健工作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规定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并配合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说,制定《办法》和《规范》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使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逐渐从原有的以技术服务和疾病管理为重点,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和健康管理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健康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要求。(记者 甘贝贝)

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应当以保障母婴安全为目的,遵循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制订相关的工作规范和技术指南,建立孕产期保健工作信息系统,对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

(一)落实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对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督导、考核;

(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和孕产妇危重症急救网络,确定承担孕产妇危重症抢救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确保辖区内至少有一所承担抢救任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三)组建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负责孕产期保健的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

第七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受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孕产期保健技术管理的具体组织和信息处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定期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对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评价;

(二)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

(三)具体实施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有条件的可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四)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上报。

第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技术服务,按要求配合做好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定期收集孕产期保健信息,并报送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开展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乡镇(街道)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承担宣传动员孕产妇接受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进行产后访视等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九条 孕产期保健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各阶段的系统保健。

第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孕前保健,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孕前医学检查、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等。孕前保健一般在计划受孕前6个月进行。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怀孕的妇女提供孕期保健,包括建立孕产期保健册(卡)、提供产前检查、筛查危险因素、诊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提供心理、营养和卫生指导等。

在整个妊娠期间至少提供5次产前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根据不同妊娠时期确定各期保健重点。

对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危险因素。

第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妇女提供分娩期保健,包括对产妇和胎儿进行全产程监护、安全助产及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及处理。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供以下服务:

(一)对产妇的健康情况及产科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动态评估;

(二)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尽早发现产程异常,及时诊治或转诊;

(三)鼓励阴道分娩,在具备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实施剖宫产;

(四)规范应用助产技术,正确使用缩宫素;

(五)加强分娩室的规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

(六)分娩后产妇需在分娩室内观察2小时,预防产后出血;

(七)预防新生儿窒息,对窒息新生儿及时进行复苏;

(八)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检和评估,做好出生缺陷诊断与报告;

(九)按照规定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

第十三条 提倡住院分娩。对因地理环境等因素不能住院分娩的,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由医疗保健机构派出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家庭接生;无条件的地区,应当由依法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与当地医疗保健机构联系并进行转诊。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产褥期保健。包括为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开展母乳喂养、产后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指导,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

。行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至少住院观察24小时,产后3-7天及28天进行家庭访视,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检查。高危产妇及新生儿应当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控制方案、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 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应当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保障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的自查制度,定期接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质量检查。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开展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 对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篇7:孕产期保健知识要点

从怀孕到分娩一般经历40孕周,分为三期。孕早期(12周内)、孕中期(13--27周)、孕晚期(28周后)。为了宝宝能够健健康康,孕产期保健知识是妈妈们必须学习的内容。孕产期保健知识要点一

1、避免不良因素对胚胎的影响: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肉类。避免接触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慎用药物,不抽烟、不喝酒。

2、少食多餐,吃一些清淡富有营养的食品。呕吐后仍有坚持进食。

3、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切忌性生活,以免发生流产。

4、出现发热、阴道见红、剧烈呕吐、腹痛等异常情况,应马上到医院检查。若有下列情况,请立即到产前检查医院进行产前咨询。

年龄≥35岁、不良生育史、遗传病家族史、有严重内外科疾病史。

孕产期保健知识要点二

l、产前检查,每周1次,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

2、保持情绪平静,精神愉快。

3、衣着宽大舒适;乳房要用宽松的乳罩托起;穿坡跟鞋和注意个人卫生。

4、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5、预防贫血,从孕20周起每天服用铁剂。

6、适当户外活动,开始做孕妇体操,和丈夫一起对宝宝开始胎教。

7、营养:合理均衡的营养是维护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但摄入过多,会造成胎儿过大,引起分娩困难。每日膳食中应注意粗细粮搭配、荤素菜搭配,要做到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孕产期保健知识要点三

l、产前检查: 28--36周每两星期1次,36周后每周1次。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去医院检查。

2、坐立要注意姿势,背要直,腰部收紧。提取东西时,不可弯腰,应压膝取物。

3、要有充足的睡眠,每天8--9小时,采用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起床时,先侧身,再用手帮助用力支起上身。

4、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勤洗澡,避免盆浴。

5、禁忌性生活,以免发生早产和感染。

6、每天定时测好胎动。

如有下列症状,请立即去医院检查。

不能消除的严重头痛、出现视力模糊、严重而持续的胃痛、阴道出血、严重、频繁的呕吐、体温38°C以上、胎动减少或消失。

胎动的计数

胎动是胎儿在母体内安危的重要标志,孕30周开始白天晚上6--10点之间数胎动1小时,每小时胎动次数≥3次为正常。若每小时胎动次数<3次或胎动数比平时减少一半,以及胎动突然频繁,应继续再数1小时。如仍未好转,应送去医院。

孕产期保健知识要点四

篇8:围产期保健医生工作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围产期孕妇, 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 (28.34±3.67) 岁, 其中经产妇23例, 初产妇57例, 产妇接受检查显示骨盆正常, 身根据随机双盲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0例,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告知参考组产妇常规营养注意事项, 定期接受产检等;观察组在常规组保健基础上同时进行营养指导, 具体如下: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的标准 (DRIs, 2007版) , 综合考虑产妇血糖、体重等综合情况等对饮食方案进行制定及调整, 保证产妇血糖、体重等良好控制在正常水平;对于血糖较高的高危孕妇, 饮食以低脂、低糖、高纤维、高钙为主, 同时指导产妇适当增加运动, 尽量将血糖、体重等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营养指导分别在产妇妊娠中期及晚期各进行2次, 每次均对孕产妇上一阶段的摄食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 同时进行有效调整。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孕中期、晚期对孕妇血糖水平进行观察, 记录观察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局。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①观察组钙、蛋白质、硒、钾摄入量分别为 (1112.3±278.6) mg、 (93.2±37.4) g、 (52.1±19.4) μg、 (2523.5±769.8) mg, 参考组钙、蛋白质、硒、钾摄入量分别为 (764.3±189.5) mg、 (68.5±30.3) g、 (41.7±15.6) μg、 (2054.7±853.5) mg, 观察组上述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大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脂肪及钠摄入量分别为 (2132.4±535.6) kcal、 (2213.4±798.8) mg, 参考组脂肪及钠摄入量分别为 (2132.4±535.6) kcal、 (2578.3±756.7) mg, 观察组脂肪及钠摄入量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②观察组产妇出现2例妊娠糖尿病 (5.0%) 、1例妊娠期高血压 (2.5%) 、2例产后出血 (5.0%) , 参考组产妇出现7例妊娠糖尿病 (17.5%) 、4例妊娠期高血压 (10.0%) 、5例产后出血 (12.5%) ,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新生儿结局:2例胎儿窘迫 (5.0%) 、2例早产 (5.0%) 、1例新生儿窒息 (2.5%) , 参考组新生儿结局:3例胎儿窘迫 (7.5%) 、3例早产 (7.5%) 、1例流产 (2.5%) 、4例新生儿窒息 (10.0%) 、2例巨大儿 (5.0%) 、2例胎膜早破 (5.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孕妇妊娠期营养状况不仅对其个人健康产生影响, 同时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 因此, 在围产期对孕妇进行必要的营养指导工作, 保证其营养充足合理, 维持科学的膳食结构对于孕妇营养状况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2]。孕妇营养不合理最常导致的并发症为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率在1.0%~5.0%左右,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可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导致巨大儿等出现, 分娩难度增加, 诱导早产的发生, 因此, 无论是否出现糖尿病症状均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妊娠糖尿病饮食控制主要目的为胎儿、母体提供充分的营养素、热量等, 从而使胎儿及母体更加适当的增加体重, 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 减少早产、妊娠毒血症、难产等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与孕妇本人、孕妇家人等共同参与, 针对孕妇个人饮食习惯、爱好等, 进而提高依从性[3]。该研究中, 观察组在围产期保健中同时接受营养指导, 结果显示产妇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母婴结局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知, 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中使用有助于保证母婴营养均衡, 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进而提高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尤彩兰.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4) :33.

[2]曾亮华, 姜艳华, 段茜, 等.产科门诊开展孕期营养指导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33) :41-42.

上一篇:安全防范技术总结下一篇:年物业公司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