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的启示周记

2024-04-20

幼苗的启示周记(共14篇)

篇1:幼苗的启示周记

记得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和朋友有一次在操场里玩耍,突然惊奇地发现了有块石头上长着一棵幼苗。心想:为什么幼苗不在土里生长,却长到石头上呢?

放学后,我迫不急待地问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你去查一下百度吧!”。听完,我飞奔进房间,打开电脑“滴……滴……”啊!终于查到了一篇关于描写种子生长过程的文章。

于是我照着这篇文章所写的步骤做。先拿来两个花盆,在一个花盆里装着石头,另一个花盆里面放着泥土,然后分别把蒲公英的种子放上去,最后浇上水。

第二天,我竟然看到石头里的种子涨起来了,而土里却丝毫没有动静,我疑惑极了。心想:石头里都没有营养怎么会发芽呢?哦,对了,去问宋老师(她即是数学老师又是科学老师),她应该知道。课间时间,我急匆匆地走进了办公室,宋老师正在批改作业,我将心中的疑惑告诉了宋老师。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而植物的种子却有着顽强的生命。石头那盆会发芽,估计是你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而泥土那盆估计你放在阴暗的地方。”

回家后,我照着老师的话,把装着泥土的那盆移到阳光能照射得到的地方。果然,过了几天,那盆开始长茎了,我兴奋极了。

这次经历,我明白了:植物的生命是顽强的,一颗种子,即使你把放在石头里,它也是能艰难地生活下去。

篇2:幼苗的启示周记

瘦骨嶙峋的稚嫩身躯蜷缩成一团,颤颤巍巍地探出个小脑袋。因为扎根在路边,它那嫩绿又微微秀出鹅黄色的衣裳上沾染着灰尘。在我眼里,它就像个小乞丐,怪可怜的。

我叹息着。

它本应该蓬勃生长,惊艳地绽放。但它却布满了灰尘。命运竟对它如此不公,让它在这路边缩成一团。

它应该会枯萎吧!我默默地想。

几天后,下了一场雨。

轻柔的雨丝抚摸着它。在那缥缈的雨帘中,我仿佛看到了,它正高昂着头,向着天空露出了崭新的微笑,接受着这生命的洗礼。洗涤过后的它,全身闪烁着希望的绿色。经历过纯净的雨水洗涤过的它,可以看见那柔软的密密麻麻的绒毛。此时的它,并不是一株芽,而是一个小精灵,充满灵气的小精灵。

沙沙——那是它在向命运呐喊么?

在虚无的雨里,我看到了一个生命在生长,生长。

不久,这曾经令我叹息的芽儿结出了个花苞儿,喜悦让它羞涩地垂下了脑袋。

又过了几天,花开了。

那是一株多么美丽的花啊!那微微向上卷起的花瓣,让它看上去是那么柔曼。仔细一嗅,就会闻到那清新的芬芳。风一吹,它便扭动纤细的腰肢,翩翩起舞。它虽只是穿着淡雅的黄色裙子,却是那么恬静,那么惹人怜爱。怜爱中又交织着对生命的敬意。

我知道,令我对这不起眼的花儿怜爱不已的,不只是它的颜色,更多的,是对一个生命脆弱又坚强的震撼。

后来,这路边,一簇簇都是这黄色的花儿。

那生命的颜色时时在我眼前闪烁。

篇3:幼苗的启示周记

国内外已对羊栖菜 (S.Hizikia fusiformis Harvey) [9]、海黍子 (S.muticum) [10,11]、鼠尾藻 (S.thunbergii) [12,13,14,15]、铜藻 (S.horneri) [16]、硇洲马尾藻 (S.naozhouense) [17]和无肋马尾藻 (S.fulvellum) [18]等马尾藻属种类的养殖有了一定的研究报道, 并且近年来在辽宁、山东、浙江和福建等沿海正逐步开展羊栖菜、鼠尾藻的规模化养殖试验, 但是未见有关雷州马尾藻的相关研究报道。马尾藻人工养殖过程的关键是解决种苗来源问题, 利用有性生殖方式进行人工育苗是目前生产应用的主要育苗方式, 也是保留物种遗传多样性及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以雷州马属藻成熟藻体为材料, 采用不同雌雄配比、不同种藻密度进行采苗, 对比其采苗量及幼孢子体的存活率, 并取一定规格的幼孢子体, 在光照培养箱内以不同密度进行培养, 观测幼孢子体的生长情况, 以寻找人工采苗适宜的雌雄种藻质量配比, 并确定有利于幼孢子体生长成活的适宜密度, 为雷州马尾藻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雷州马尾藻种藻采自湛江硇洲岛海域, 采回后将雌、雄藻体用过滤海水 (经孔径为50μm的网袋双层过滤, 下同) 清洗干净, 分别放入1 m3的白色塑料桶中暂养。暂养条件:水温20~28℃, 盐度28~32, 自然光照, 光照度介于0~500μmol/ (m2·s) , 充气培养。幼孢子体为种藻采苗后培育而成。试验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进行。

1.2 方法

1.2.1 种藻密度试验

分别挑选发育健壮、侧枝多、成熟度高、均匀一致的雌性、雄性藻体, 在塑料盆中用过滤、消毒海水清洗3~5次, 去除附着藻体表面的杂藻与污物, 用吸水纸吸水后, 分别按雌雄质量比2∶1, 4∶1, 5∶1和6∶1称取一定量的雌体、雄体 (表1) , 分别投入已铺设棕绳苗帘 (规格:105 cm×40 cm) 的0.5 m3白色塑料桶中, 测定各种藻密度下的采苗量。采苗后将苗帘转移至3.5 m×2 m×1.8 m的水泥池中平挂于水面培养。培养条件:水温23~30℃, 盐度26~30, 自然光照, 光照度介于0~300μmol/ (m2·s) 之间, 充气, 每天换水1/5, 每3 d全换水1次。

1.2.2 幼孢子体密度试验

用直径6 cm培养皿作为培养容器, 经过清洗、消毒处理后备用。海水经孔径50μm的网袋双层过滤、煮沸消毒、冷却后置于冰箱内冷藏备用。每个培养皿添加10 m L (早期) 或40 m L (后期) 上述处理海水, 取大小为 (1.95~2.41) mm× (0.16~0.19) mm的幼孢子体, 设密度为1、2、5、10、15、20和30株/m L, 共7个梯度, 各梯度3个平行, 于微电脑光照培养箱 (型号SPX-250B-G,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中培养, 光照度60μmol/ (m2·s) , 光周期12 L∶12 D, 温度23℃, 海水盐度29~30, 每天定时换水1次, 并定时摇动培养液3次。观察并记录各密度下幼孢子体的生长情况。

1.2.3 统计分析

相对增长率 (%) =100 (Lt-L0) /L0

式中:Lt、L0分别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幼孢子体的长度, cm;

存活率 (%) =100 (Nt/N0)

式中:Nt、N0分别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存活幼孢子体数量, 万个。

实验数据采用Excel、SPSS19.0软件处理, 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并用One-Way ANOVA法分析差异显著性, 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种藻质量比对采苗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 雷州马尾藻的卵脱落后除附着于综绳帘上外, 大量附于塑料桶壁上。收集、记数附于桶壁上的苗量, 并记数白布条 (绑于棕绳帘上) 上所附苗量, 求其总和, 获得各种藻雌雄质量配比及各质量组的总产苗量 (表2) 。结果显示, 雌雄藻配比为4∶1时, 单位质量雌体所产苗量最大, 单位面积苗帘上获得的苗量最多。

2.2 培养密度对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培养初始幼孢子体无分枝, 经过21 d培养后, 各组幼孢子体皆出现分枝 (图1) , 体长及体宽相对增长率见图2。结果显示, 雷州马尾藻幼孢子体体长增长率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1株/m L组幼孢子体体长增长率最大, 而幼孢子体体宽增长率不与培养密度成反比, 以5株/m L组幼孢子体体宽增长率最大 (图2) 。

2.3 培养密度对存活率的影响

2.3.1 棕绳帘上幼孢子体的存活率

经过40 d培养, 棕绳帘上幼孢子体的密度明显下降, 其中雌体1 100 g, 雌雄比为5∶1组幼孢子体存活率最高, 达56.2%, 而雌雄比为4∶1组存活率最低, 为20.9% (图3) 。

2.3.2 培养皿中幼孢子体的存活率

幼孢子体密度为10株/m L时, 培养第3天有明显死亡, 死亡率最大, 从培养第6天至试验结束死亡率仅次于30株/m L密度组。试验期间1~2株/m L组的存活率达100%, 其它密度组幼孢子体的存活率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 (图4) 。

a.初始培养b.培养21 d后a.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b.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3 讨论

3.1 种藻质量比与采苗量

利用有性生殖方式培育雷州马尾藻人工种苗时, 种藻用量及雌雄种藻质量比适当, 即可节约种藻, 又可获得满足生产需求的苗种。Pang等[9]估计羊栖菜1.8 kg雌枝约可采集9×106株苗;王增福[19]研究鼠尾藻有性生殖的生殖力时, 发现一株雌性鼠尾藻可排放约4.8×106个卵, 并假设有1%的卵受精最终发育成小苗, 推测每株雌性鼠尾藻将产生4×104株苗。有关雌雄配比也有一些报道, 羊栖菜生产性育苗采用雌雄体质量比 (10~15) ∶1[1];鼠尾藻雌雄体质量比2∶1[13]或6∶1[20]。但相关采苗量未见跟踪报道。本文用1.1 kg发育成熟的雷州马尾藻雌体获得4.70×106~7.26×106株苗, 采苗量以雌体与雄体4∶1配比时最大, 并随着雄体数量的减少而减小, 在此基础上, 雄体增加约2倍, 雌体增加约1/2, 采苗量仅增加8.16%。

3.2 培养密度对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培养密度与种苗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密度显著影响鼠尾藻幼苗 (初始长度<1 mm) 的生长, 并显著影响幼苗的分枝, 高密度 (80~100株/cm2) , 显著延迟了分枝的发生[21]。统计分析表明, 培养密度对雷州马尾藻幼孢子体长度生长的影响显著, 培养15 d时, 30株/m L组与1~5株/m L组、20株/m L组与1~2株/m L组长度的平均相对增长率均有显著差异, 而幼孢子体宽度的变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采用的幼孢子体初始长度为1.95~2.41 mm, 在试验范围内, 密度对雷州马尾藻幼孢子体分枝的影响不显著, 培养过程中各组均在培养第3天出现明显分枝。这种差异可能是二者采用的幼苗大小不同的缘故。

3.3 密度对种苗存活率的影响

密度显著影响种苗的存活率。鼠尾藻幼苗经过一个月培育, 所有处理组的密度均显著减小[21]。本研究经过40 d培养, 各密度组雷州马尾藻幼苗的附苗率均下降, 结果与鼠尾藻的相似。相关研究表明, 室内培育鼠尾藻幼苗时, 高密度组先出现死亡, 尤其在高温期等环境条件不利时表现明显[13]。雷州马尾藻附于棕绳帘上的幼孢子体在室外水泥池培养40 d后存活率明显下降, 其中高密度组死亡率最高, 而雌雄比为5∶1, 附苗密度为58.2株/cm2组存活率最高。室内培养期间雷州马尾藻幼孢子体存活率基本与培养密度成反比, 密度越大, 存活率越低, 其中10株/m L组的死亡率偏低。出现异常可能与该组幼孢子体的质量有关。

摘要:结合室内与室外培养, 设置雷州马尾藻 (Sargassum leizhouense) 雌雄种藻质量比分别为2∶1, 4∶1, 5∶1和6∶1, 幼孢子体密度分别为1, 2, 5, 10, 15, 20和30株/mL, 研究了不同雌雄种藻质量比对采苗量及其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培养幼孢子体的相对生长率及存活率。结果显示:雷州马尾藻雌雄种藻质量比为4∶1时, 单位质量雌体的产苗量最大, 达6 604.3株/g, 单位面积苗帘的附苗量最大, 达63.5株/cm2。经过40 d培育, 苗帘上幼孢子体存活率以雌雄种藻质量比为5∶1组最高, 达56.2%, 而4∶1组最低, 仅20.9%。在试验范围内, 培养密度对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P>0.05) , 而显著影响其存活率 (P<0.05) 。室内培养21 d后, 30株/cm2组幼孢子体存活率最低, 为87.5%, 与其它密度组有显著差异 (P<0.05) 。因此, 雷州马尾藻人工采苗适宜的雌雄种藻质量比为5∶1, 有利于其幼孢子体生长、存活的适宜密度为<30株/cm2。

篇4:呵护创新的幼苗

关键词:低年级 美术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4

我们常说艺术创作,可见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失去了创意的艺术作品只剩下雷同的躯壳。美术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艺术课程。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仿效。”义务教育的美术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为基本功效。低年级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奇思妙想在脑海里生根发芽,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引导,细心呵护,使幼苗茁壮成长。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的定义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的首要要素是创人所未见、独一无二之新。其次,这种新是有价值的,是在实践领域创造出来,对社会有贡献的新。第三,这种创新要形成一种能力,不断出现,而不是一两次的灵光乍现。

2.美术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学习中,创新能力体现在发现美、发现使用工具的特殊方法、发现材料新用途的能力;运用独特的构思和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创造出新颖作品的能力;在欣赏活动中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用独特的眼光感知美、评价美的能力。

二、低年级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接受学习教育的时间尚短,对世界还存在着许多未知。正因为如此,低年级儿童思维局限性小,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由此可见,低年级儿童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更有优势。

2.美术课的创新价值

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主要诉诸人的感觉,需要卓绝的想象力,依赖旺盛的创造力。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义务教育的美术教材为师生提供了多样的媒介和手段,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是必须的。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自由选择、大胆组合

(1)充分体验、大胆尝试、激发兴趣

低学段是儿童绘画表现最可爱、精彩的时期,这学段的学生以玩为中心,亲身体验后的直接感受是他们一切灵感的来源。教师应以游戏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展现自己创造性的才能。在游戏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体验乐趣,为创新打下基础。

(2)因地制宜、自主选择、大胆组合

通过充分体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了解不同工具和媒材有不同的特性,表现的效果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身边现成的素材和工具合理组合,展开初步创作。

例如《瓶子变个样》一课,可以用来装饰瓶子的材料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身边材料,利用废旧物品。各种彩纸、彩带、颜料、花布、毛线、彩珠、贴纸、豆子……材料的选择就是创新的体现。之后应用贴、画、加、填、剪等方法,大胆组合,塑造成型作品,在动手过程中展现创造性的才能,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2. 自由欣赏、大胆表达

(1)多维角度、立体呈现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是集中化和自我中心性,欣赏作品时往往只注意作品中的某一方面,对作品理解大多从自我世界出发。因此,在题材上要优先选择与儿童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作品,如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学生感兴趣的民间玩具、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表演片段)等,继而对同一题材作品从时、空、人多维角度立体呈现。

例如《家乡的桥》一课,教师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不一定都要选择赵州桥、伦敦塔桥等举世闻名的桥梁,而是要选择孩子们既熟悉又亲切的家乡的桥。这些桥就在孩子的生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爱乡之情。在欣赏家乡的桥时,可从俯、仰、平等不同角度切入,这种重点突出下的立体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桥的美,从而在理解桥梁艺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作自己的桥作品。

(2)积极思维、表达感受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评述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述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不同程度的作品描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短句进行描述,一个学生可能说不全,可以大家一起看,把画面看全,说全。此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有意识地用一些学生能接受的词汇和短句,如“金黄色的秋天”、“妈妈不顾一切的搂住了孩子”……同时要注意美术专业术语的渗透,如“画面是多么的简洁”、“构图是那样的饱满”、“强烈的明暗对比”……学生在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对美的感受得到提升,心灵也渐渐丰富起来。

3.自由思考、大胆创作

(1)营造情境、大胆想象

經过前期的自由组合,形成直观感受体验,辅以中期的欣赏、评述,学生对作品的色彩、构图、线条等美学元素已有初步意识,此时教师可采用游戏或与其它学科内容相结合等方式,营造童趣盎然的生活情境,适时引导学生在组合和欣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对独立创作进行构思。

《奇特的梦》是一节充分展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为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做梦”环节。关上教室的灯和窗帘,让学生闭眼,营造做梦的情境。之后播放奇特的声音或乐曲,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展开想象,然后将刚才的“梦”表达出来。通过音乐帮助学生想象,找到创作灵感。

(2)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创新思维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合作很重要。在合作中,大家一起讨论、思考,互相交流想法,取长补短,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创意,这对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经常组织进行合作学习,比如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设计角色形象,用废旧材料制作头饰、纸偶或面具,并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布景与海报。这样既能做到人人参与,张扬个性,又能做到分工明确,共同探究,让学生明白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发挥创新的最大功效。在评价方式上可以组织作品发表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创新与合作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这是一个个性彰显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发挥美术学科的魅力,不断学习探索,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蚂蚁的启示周记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大街的石头墩子上坐着玩。不经意间,我发现地上有一个小沙堆,觉得很好奇,我就走近了它,发现它原来是一个个蚂蚁洞。我看见那些蚂蚁进进出出,就和永远也走不完似的。之后,我就灵机一动,用土块把蚂蚁洞堵了起来,这样,蚂蚁就出不来,也进不去了。我正得意时,突然,土块被翻开了,一只只蚂蚁从中走了出来。我不肯罢休,又用沙土把蚂蚁洞埋了起来,一会儿后,我看见出来了几只蚂蚁,它用自己的双手,抬着重重的石块,不断地往外送,从没断过。

这时,我内心触动了一下。之后,我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慢慢心想蚂蚁刚才那匪夷所思的举动,我觉得很惭愧。因为,那小小的虫子都能这么团结,而我们这些人,却有时互相残杀,有时背叛亲人......想到这些,我就感到羞愧不如。

这小小的蚂蚁,也告诉了我们大道理:我们要团结!要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前进。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有自己的目标。这个道理使我一生受益!

篇6:玩电脑的启示周记

前天我在玩电脑时,突然领悟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对电脑游戏无师自通?而在学习上却恰恰相反呢?

我深入分析这个问题:玩电脑时我的积极性很高、情绪专一,我对电脑键盘、各项游戏常识及程序规则一看就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内心深处对他感兴趣,甚至在睡梦中还沉浸在游戏的欢快气氛中,回味无穷!在对待学习上,我的`情绪正好与之相反:面对大量的作业,我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那张像玩游戏的时的激情荡然无存,前后判若两人。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平时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完成作业的。试想:如果我把对待玩电脑游戏的心态用在学习上,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玩电脑游戏的危害我也知道:电磁波的辐射对我们人体有害,还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更为重要的是把本应该用于学习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了!这不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篇7:蚂蚁的启示200字周记

上个星期的一天中午,乌云蔽日,就要下雨了,我在屋檐下发现了一群蚂蚁忙着搬家,我蹲下来决定看个究竟。

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团面包渣,高兴极了!正想把面包渣搬回去,可无论她怎么使劲,面包渣一动也不动。于是,小蚂蚁扭转头,回到队伍中,它摆动触角,好像在说:“我找到好吃的了,大家快来帮忙啊!趁雨还没下,我们赶快去搬!”伙伴们听见了,都跟着小蚂蚁来到面包渣那里。大家使劲地搬,用手托起面包渣,把面包渣抬到了新房里。

大雨来了,我想它们一定在吃着美味的午餐呢!蚂蚁的力量真大呀!

篇8:蚂蚁的启示200字周记

今天中午,我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只黑色的队伍,这只队伍弯弯曲曲的,像一条细细的小路。我想:小蚂蚁可真勤劳。

我拿了一小块饼干放在离队伍不远的地方,不一会儿就被小蚂蚁发现了,它们努力地搬动这块饼干,我看见了心想:小蚂蚁你们的力量太小了,就算再来一支队伍也搬不动这块饼干。我讥讽着小蚂蚁,觉得它们真是痴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抱紧饼干,有的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不一会儿工夫一块饼干像是返乡归国似得移向蚂蚁穴。

听了我讲的故事,你们是否还觉得蚂蚁的力量小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

篇9:蒸汽机的启示周记

一天,瓦特的祖母在做饭时,火炉上开水的盖子啪啪啪得往上浮,瓦特心里觉得的奇怪,就像,难不成壶盖自己会动,或许有人推它,瓦特问祖母,祖母说:“烦死了,去,出去玩去!”可是,瓦特对这件事留了心,所以,每次祖母做饭时他都会爬到炉前看来看去,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壶盖会跳动,是因为蒸气,嘿,蒸气的力量可真不小呀!就因为这件事让瓦特走上了科学之路。

像这样的科学家还有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莱克兄弟观察小鸟飞行,发明了飞机;贝尔发明了电话,他们都是通过发现,努力探究,最终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篇10:一件小事的启示周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心里边走边想:昨天的数学考试成绩该下来了,我肯定能考个好成绩,题不难,上次考试我的成绩还不错,所以这次我肯定也能拿个好成绩,来到班里,我得意洋洋的坐在位上,真想迫不及待看到自己的分数,我耐心的等啊、等啊、终于,数学老师走进教室,我心里真激动,“发吧!”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着。可是,数学老师的表情却很严肃,只见她厉声的说道:“昨天大家考得一点都不理想,非常非常的差!”顿时,班里的气氛紧张起来。这时我想,要是我在这次考试中考个高分。哈哈哈......我心里暗暗自喜。我的试卷终于发下来了,我赶紧找分数,找到啦!70分,顿时,我的身体全麻木了,70分,70分,怎么可能?刚才那高兴的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一上午过的好漫长。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像往常一样写作业,可是卷子还要改错,签字呢,我还是慢慢的把试卷拿出来,让妈妈看了,心想等着挨批吧!妈妈看后并没有狠狠地教训我,她只告诉我“骄兵必败”。

篇11:爬山的启示周记300字

我们走上一条羊肠小道,以前爬山都走这路,因为可以避开收费站,直达山顶。我们历经重重艰难,草籽粘满裤腿,却被一座围墙拦住,挡了回去。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却仍然未能如愿,看来生活中不能贪小便宜啊!

我们买了门票,重新出发。走上“响石阶”,走到一半,却发现有三条路。我们兵分三路,分别走左边,中间和右边的路。我和芊芊姐姐走中间的路,走了一段后,看见爸爸他们爬了上来,对我说:“唉,我们绕了一大圈才上来,你们却直达凉亭。”我们到了凉亭,我的妈妈她们才上来。看来生活中一定要作出正确的决定,不然就会绕大圈子,甚至迷失方向。

在凉亭休整后,我们向山顶进发。一开始,我们有说有笑,还互相嬉戏。到了山腰,阶梯变成了笔陡的山石,再加上火热的太阳,我恨不得再长两条腿。到最后,实在是走不动了。看前面长路漫漫,山顶似乎很遥远,我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等他们回来。过了没多久他们回来了,原来山顶离我只有一步之遥。学习也一样,有可能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如果没坚持,可能总差那么点儿。

篇12:优秀周记:蜗牛的启示600字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正像人们肩上的重担,但是从另一面,它背的是它的家,一个可以挡风遮雨的家,它累了可以栖息,尽管这个家不大,但是却很温暖。现在很流行“蜗居”这个词,是指一批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住的房子,他们都是为了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而甘做“房奴”,中国人五千年以来的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房子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最基本的需求。有时候会羡慕蜗牛,因为她可以将自己的家背着走,永远都不会担心会没有家园,没有那个为她挡风遮雨的地方。于是它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向上爬着,向着他们梦想迈进。偶尔累了就停下来,到壳里休息一下,等恢复体力后继续前进;偶尔遭遇挫折了,也去壳里反思一下,等想清楚了后再勇敢地面对问题。

有些人会说蜗牛是懦弱的,一受到什么打击就躲进壳里,有点像缩头乌龟,非大丈夫所为。可是仔细思考一下,这里不也正体现了它的睿智吗?有时候适当的退让会让生活更加美好。当它遇到危险时,躲进壳里,是为了保护自己,它深知自己的弱小,于是它不会鸡蛋碰骨头,自取灭亡;当它遇到失败时,进入壳里好好的疗伤,家是温馨的港湾,可以让它更快的振作起来。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应该向蜗牛学习。当我们与人发生争吵时,何不退一步海阔天空呢?当人处于非理智状态时,往往会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困扰。当我们生气时,回到自己的“壳”里,好好的冷静一下,等想清楚了再决定一些事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忍让是一种风度。我们应该学习忍让,并带着一颗谦逊的心前进。

篇13:读书的启示周记小学三年级

以前,我不明白大海就是什么样貌的?海水又就是怎样的?更不明白海底的状况了

此刻,我读了书之后,个性就是看了课外书后,我明白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湛蓝色的海水。如果把海水带上岸,晒干后,就变成了我们平时在菜里面放的盐。而且,在大海里住着一个庞大的群体——鱼类它们中最大的要数鲸了,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小鱼儿们在珊瑚中穿梭,在海礁中嬉戏,玩耍,小虾和螃蟹心平气和的在石头上享受着温暖如春的日光浴,可一不留意就会成为鲸的美味呢!夜间凶狠的怪物——鲨鱼在寻找自我的猎物,小鱼和小虾也会再次成为它们捕捉的目标,真可怜。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海龟还会慢慢地爬上海滩,在沙子里产卵,培育下一代;有时螃蟹也会逃离危机四伏的海里,爬上海滩,看看大海以外的世界呢

篇14:生命给我的启示周记

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根据小鸟的特征发明了飞机,从鲸鱼身上得到启发,从而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在我家院子的角落里,有一株刚冒芽的小草,它是那么的脆弱而又坚强。它绿绿的、柔柔的,十分可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虽然被熊熊大火包围,但是它就像一个不死之身,当春天来临时又重新焕发生命的.光辉,生机勃勃的面对新的生活。花儿也绽放出美丽而又灿烂的笑容,好比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大树也脱掉了银光闪闪的冬衣,穿上了翠绿的新衣。小河也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叮叮咚咚,奏出欢快的音乐,婉转悠长。

大自然给了我们这么多启示:生命的力量是顽强的,生命就像花儿那样充满生机,生命更要像小草那样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都要顽强的生存。

小草这种屡枯屡荣的顽强生命力,让人震撼。当我听到听诊器里均匀的心跳声,我不由得想:这是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生命,我是好好使用它,还是白白糟蹋它,我应该好好思考。

上一篇:小学美术兼职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复试考研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