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2024-05-22

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通用14篇)

篇1: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其实以前呢,我不是一个十分爱读书的孩子。可是,自从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便开始喜欢读课外书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叫我做一个实验,并要我说出什么原因。这个实验就是把一个鸡蛋放进一个透明的茶杯里,这个杯子里放进冷水,然后再往杯子里倒一点盐,看看有什么变化。我实验之后发现,鸡蛋放进倒了冷水的杯子里,鸡蛋只是沉在杯子里,而把鸡蛋放进盐水里,鸡蛋就慢慢地浮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问了家里的爸爸,他说他也不知道。最后我才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头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加了盐之后,水的浓度变大了,因此鸡蛋就浮了起来。

从此我便爱上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时时刻刻都在看。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什么鱼游的最快?是旗鱼和金枪鱼,为什么人的指甲长个不停?因为细胞从人一出生到死一层一层不停地在生长,硬角质蛋白就不断的产生,所以指甲就会一直在不停的生长……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便知道,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因为这不但能使我们懂得许多知识,还能提高写字水平,多读课外书,一定会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

篇2: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 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年级花样多》这本书。它是台湾童书天后王淑芬阿姨的作品,书中的内容非常有趣,主要写的是张君伟、张志明、李静和班长陈玟等台湾三年级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有趣的事情。

・书中每段故事结尾都会配有幽默、有趣的评语。有这样一段是同学们学习关于写诗的课程,老师以《咏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这首诗为例让同学们试着写一写,老师讲完不到七秒,张志明便笑眯眯站起来大声朗诵“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用完就丢真方便。”取名《咏纸尿裤》。全班同学笑的直拍桌子,太好玩了,看到这边时,我也跟着笑出了声,仿佛自己成了他们班的一员。真佩服张志明的“勇气”。段后配的插图、评语更搞笑――图(李白皱着眉),评语(我正庆幸我是生在古代)。

・三年级花样太多了,也太逗了,他们学写毛笔字、上作文课等都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每一件都让我捧腹大笑。通过这些事情,让我学习到了他们的很多优点,也从他们身上的不足发现了自己的缺点。

・真是一本让我看了开心又受益的好书。

篇3: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关键词:我,真我,虔诚,爱,交往,自由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1]那么向往又是什么呢?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向往其实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我们以现在的每份努力和体认,而感到未来的羽翼带来的希望。[2]或许正是因为现实不尽美好,心灵才会有那么多白云的向往,不同的向往和人生恰恰源于不同的“我”。

一.关于“我”与“真我”的理解

当我们生命降临时,天地其实只是生了一个一个的人,并未生成一个一个的我。正如钱穆先生所言“生人之始,有人无我,其继也,于人中有我之自觉,有我之发现。”[3]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都只是命而已,并无“我”可言,“我”是后天养成,是需要在命之后再经历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之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我”,而非泛泛的“我”。想必孟子之所以以“牛之性犹人之性欤?”来回答告子的“生之谓性”也是因为如此,因为我们先有了性,所以才能成为“我”。作为灵长类生物最高进化体的人,常被认为最具有灵性的。这个所谓的“灵性”其实也只是对灵魂的一种别称,是对人的“性”的一种解读。我们每个人也因为有了各自的灵性所以才成了“我”。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科技的进步,对于“我”的理解,也呈现多元化和异化,有时候我们口中的“我”也许并非真正的“我”,它有可能是一种“假我”,只是也许我们全然不知而已。人总是与他人共同存在着的,我们的生存状态也常受他人影响。[4]这个他人即“常人”,指就是平均人、指平均的生活状态,显然陷入常人中的“我”不是“真我”。处于符号文化社会中的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其实也就是一个个符号的标识罢了,比如职业,比如阶层,久而久之,这些符号完全覆盖了“我”,自然也就找不到“真我”。

“真”字本从“贞”变形而得,源于汉人传统的占卜习俗,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其释义主要有以下: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2.本性,本原,自然;3.同“身”,4.真实。[5]

“我”字拆开“手”“戈”,即手持战戈的人。“手”“戈”(从侧面看出人都是自私的,而从根本上看其实都是本能)。古人释义“我”:国家危难,每个人都是战士,这种解读其实从某中意义上揭示了“我”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某班级有一个自制的班级守则名叫《真我公约》,内容大概如下:“一、分清真我与彼我,战胜假我,表现真我。真我善良、勇敢、积极...假我邪恶、消极、虚伪……;二、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学习别人的长处,制止别人做自我伤害的事;三、对家庭、集体对国家负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四、善待万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护环境,热爱自然……”[6]据网上报道称该班级自实行这样一个《真我公约》后很多“坏学生”开始变好了,大多学生也开始从他律转变为自律。这个《真我公约》里面的“真我”实质就是人性本善的我,既要内部为善也要外部为善.在孔子的思想中,人的本质属性是道德性,人与天以及他人的一些关系是在实践中依靠完满的道德来实现的,而完满的道德就是仁义礼智。孔子所谓的“成人”即成“真我”,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此“真我”实现的着眼点便是“成德”。

二.于教育促“真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正如其言,教育的独特魅力即运用艺术的手段让学生成为独有而珍稀的“真我”。[7]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8]不论什么形式的教育,凡是想促成学生发现并实现“真我”就必须具备这三点核心要素:虔诚与向往,爱与尊重,自由交往。

1.虔诚与向往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而这份难能可贵的虔诚之心多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部灵性和信仰。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被理解。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生活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仿佛就是一种“劝学者”的角色,甚至很多老师以此为标杆,变成了一位让孩子反感的教师。家长也是如此,总希望对孩子严厉些,以为让孩子有个“怕”字,就会好好学习。殊不知,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只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而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9]教育促“真我”实现的第一步便是接受“真”教育。

2.爱与尊重

在第十二章《教育与文化》中,雅斯贝尔斯指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真正的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所以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的眼中才能显现出来。同时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但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从而阻碍了爱的交流。[10]因此,如何使教育的知识传承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而这其中的桎梏都可以用爱与尊重来一一化解。[11]“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而平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而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的重要一维。”[12]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关键因素。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活在爱中,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爱也带来了教育中必有的尊重。教育中的爱与尊重是师生走向彼此、实现成全的关键所在。

3.交往与自由

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雅斯贝尔斯首先通过孤独与交往的关系说明“`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如果失去交往,那么人将失去存在”。[12]他认为,个人的孤独状况、个人的独特个性不是在封闭状态下自生的,孤独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得以生成和消解,没有交往也就没有孤独。另外,“自由”也是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从“可能生存”及其交往共同体中阐明自由,“现实的自由,从来不是仅仅个别人的自由,每一个个别人都只在别人是自由的时候才是自由的”。[13]在此意义上,所谓“自由”,就是人通过真诚的相互交往实现其为真正的人。存在即与人共在,交往的可能性是人成为自身的根本问题。而真正具有理想意义的交往是“生存交往”,即一个“爱的斗争”的过程,是一场斗争中争取自己和别人的斗争”。在斗争中,“人性的全部自私的、非理性的、个人主义的和自我陶醉自我封闭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并得到控制和消失。该斗争实际上是一个人性不断得到改造和提高的过程”,人们通过它认识到:“只有他人有意成为他自身我才能成为我自身;除非他自由我才能自由,在交往中我感到我不仅对自己负责还必须对他人负责……”[13]由此,教育不过是帮助个人自由的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在雅斯贝尔斯的眼中,知识的传授、生命的体悟、道德的行动、文化的传承等等,都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们自由地生成,教育的信仰是虔敬,教育的方式是开放而有爱,教育的评价是多元,这样,每一个被教育者便能获得自我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原创的人,可是很多人长大之后就会成为盗版的人或者“伪我”,甚至从未实现或发现过“真我”,或许太多人被压迫的教育害得太深,以致迷失了真正的自己。然而,人不只是经由生物的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当个人怀着虔诚进入存有爱与尊重的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的时候,他狭小的存在也就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当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变能真正成为他自己。

参考文献

[1]钱穆.人生十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10][11][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3]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2013.1-3

[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8450/8142818.html

[7]申惠滨,于爱国.真我公约[J].当代教育科学,2008,20:54.

[8]王阳明.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9]李思远.本真教育让学生成为真人[J].成功(教育),2013,01:242.

篇4: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关键词:我 真我 虔诚 爱 交往 自由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1]那么向往又是什么呢?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向往其实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我们以现在的每份努力和体认,而感到未来的羽翼带来的希望。[2]或许正是因为现实不尽美好,心灵才会有那么多白云的向往,不同的向往和人生恰恰源于不同的“我”。

一.關于“我”与“真我”的理解

当我们生命降临时,天地其实只是生了一个一个的人,并未生成一个一个的我。正如钱穆先生所言“生人之始,有人无我,其继也,于人中有我之自觉,有我之发现。”[3]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都只是命而已,并无“我”可言,“我”是后天养成,是需要在命之后再经历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之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我”,而非泛泛的“我”。想必孟子之所以以“牛之性犹人之性欤?”来回答告子的“生之谓性”也是因为如此,因为我们先有了性,所以才能成为“我”。作为灵长类生物最高进化体的人,常被认为最具有灵性的。这个所谓的“灵性”其实也只是对灵魂的一种别称,是对人的“性”的一种解读。我们每个人也因为有了各自的灵性所以才成了“我”。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科技的进步,对于“我”的理解,也呈现多元化和异化,有时候我们口中的“我”也许并非真正的“我”,它有可能是一种“假我”,只是也许我们全然不知而已。人总是与他人共同存在着的,我们的生存状态也常受他人影响。[4]这个他人即“常人”,指就是平均人、指平均的生活状态,显然陷入常人中的“我”不是“真我”。处于符号文化社会中的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其实也就是一个个符号的标识罢了,比如职业,比如阶层,久而久之,这些符号完全覆盖了“我”,自然也就找不到“真我”。

“真”字本从“贞”变形而得,源于汉人传统的占卜习俗,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其释义主要有以下: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2.本性,本原,自然;3.同“身”,4.真实。[5]

“我”字拆开“手”“戈”,即手持战戈的人。“手”“戈”(从侧面看出人都是自私的,而从根本上看其实都是本能)。古人释义“我”:国家危难,每个人都是战士,这种解读其实从某中意义上揭示了“我”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某班级有一个自制的班级守则名叫《真我公约》,内容大概如下:“一、分清真我与彼我,战胜假我,表现真我。真我善良、勇敢、积极...假我邪恶、消极、虚伪……;二、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学习别人的长处,制止别人做自我伤害的事;三、对家庭、集体对国家负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四、善待万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护环境,热爱自然……”[6]据网上报道称该班级自实行这样一个《真我公约》后很多“坏学生”开始变好了,大多学生也开始从他律转变为自律。这个《真我公约》里面的“真我”实质就是人性本善的我,既要内部为善也要外部为善.在孔子的思想中,人的本质属性是道德性,人与天以及他人的一些关系是在实践中依靠完满的道德来实现的,而完满的道德就是仁义礼智。孔子所谓的“成人”即成“真我”,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此“真我”实现的着眼点便是“成德”。

二.于教育促“真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正如其言,教育的独特魅力即运用艺术的手段让学生成为独有而珍稀的“真我”。[7]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8]不论什么形式的教育,凡是想促成学生发现并实现“真我”就必须具备这三点核心要素:虔诚与向往,爱与尊重,自由交往。

1.虔诚与向往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而这份难能可贵的虔诚之心多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部灵性和信仰。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被理解。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生活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仿佛就是一种“劝学者”的角色,甚至很多老师以此为标杆,变成了一位让孩子反感的教师。家长也是如此,总希望对孩子严厉些,以为让孩子有个“怕”字,就会好好学习。殊不知,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只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而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9]教育促“真我”实现的第一步便是接受“真”教育。

2.爱与尊重

在第十二章《教育与文化》中,雅斯贝尔斯指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真正的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所以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的眼中才能显现出来。同时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但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从而阻碍了爱的交流。[10]因此,如何使教育的知识传承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而这其中的桎梏都可以用爱与尊重来一一化解。[11]“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而平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而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的重要一维。”[12]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关键因素。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活在爱中,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爱也带来了教育中必有的尊重。教育中的爱与尊重是师生走向彼此、实现成全的关键所在。

3.交往与自由

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雅斯贝尔斯首先通过孤独与交往的关系说明“`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如果失去交往,那么人将失去存在”。[12]他认为,个人的孤独状况、个人的独特个性不是在封闭状态下自生的,孤独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得以生成和消解,没有交往也就没有孤独。另外,“自由”也是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从“可能生存”及其交往共同体中阐明自由,“现实的自由,从来不是仅仅个别人的自由,每一个个别人都只在别人是自由的时候才是自由的”。[13]在此意义上,所谓“自由”,就是人通过真诚的相互交往实现其为真正的人。存在即与人共在,交往的可能性是人成为自身的根本问题。而真正具有理想意义的交往是“生存交往”,即一个“爱的斗争”的过程, 是一场斗争中争取自己和别人的斗争”。在斗争中,“人性的全部自私的、非理性的、个人主义的和自我陶醉自我封闭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并得到控制和消失。该斗争实际上是一个人性不断得到改造和提高的过程”,人们通过它认识到:“只有他人有意成为他自身我才能成为我自身;除非他自由我才能自由,在交往中我感到我不仅对自己负责还必须对他人负责……”[13]由此,教育不过是帮助个人自由的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在雅斯贝尔斯的眼中,知识的传授、生命的体悟、道德的行动、文化的传承等等,都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们自由地生成,教育的信仰是虔敬,教育的方式是开放而有爱,教育的评价是多元,这样,每一个被教育者便能获得自我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生下來的时候都是原创的人,可是很多人长大之后就会成为盗版的人或者“伪我”,甚至从未实现或发现过“真我”,或许太多人被压迫的教育害得太深,以致迷失了真正的自己。然而,人不只是经由生物的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当个人怀着虔诚进入存有爱与尊重的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的时候,他狭小的存在也就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当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变能真正成为他自己。

参考文献

[1]钱穆.人生十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10][11][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3]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2013.1-3

[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8

450/8142818.html

[7]申惠滨,于爱国.真我公约[J].当代教育科学,2008,20:54.

[8]王阳明.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9]李思远.本真教育让学生成为真人[J].成功(教育),2013,01:242.

[12]樊浩.《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03:125-140+206.

篇5:读《绿野仙踪》有感三年级作文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多萝茜在她的家乡被一股突然袭来的旋风带到了另一座城市。多萝茜在那座城市救出了稻草人和铁皮人,又遇到了一只小胆狮子,小胆狮子也成了多萝茜的好朋友。多萝茜她们都有一个愿望,她们为了各自的愿望,历经坎坷、齐心协力,终于到了能实现她们愿望的地方———奥芝国,找到了奥芝,但奥芝要多萝茜她们把西方女巫杀死。多萝茜她们经历了更多的艰难险阻把西方女巫杀死。回来后奥芝却不能实现多萝茜的愿望。最后,多萝茜她们又千辛万苦找到了甘林达,甘林达实现了她们的愿望。

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多萝茜,喜欢她的勇敢、善良、有爱心、与朋友团结友爱,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朋友。也喜欢稻草人、铁皮人的机智勇敢、与人友善的品德。

篇6:读《绿野仙踪》有感三年级作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绿野仙踪。

这本书讲述了了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西的奇遇。多萝西很善良,她一开始和叔叔婶婶住在堪萨斯州。有一天,龙卷风来了,把她带到了凌夷个国度。多箩西为了回到家乡,在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的帮助下,历劲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她的家乡,见到了亲爱的叔叔婶婶。

读了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朋友是很重要的。多萝西与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从相识到朋友,然后一起共度难关、互相帮助结果实现了她的心愿,我们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珍惜友情。同时我还明白一个真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我以后要在生活、学习上向多萝西学习。

篇7: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来克的五年级小学生,在一次玩魔方时,魔方突然变成了一座大厦,出于好奇,他钻了进去,没想到,竟然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玻璃国、装在罐头里的家长国、火车国、蚂蚁王国等等许多非常有趣的国家。来克在这些国家经历了一系列奇遇。原本孤独的来克不再孤独,他结交了好多朋友,与他们建立了友谊,他主动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他让玩具树上的玩具活过来,让蚂蚁王国统一起来,让锁国迅速发展起来,帮哑巴村的村民们开口说话……来克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他的朋友们,他们想方设法,一起帮助来克找到了回家的路。

合上这本书已经有些日子了,可我满脑子依然还是来克的影子,怎么也挥之不去。来克的机智勇敢,来克助人为乐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晃动。我把自己和来克作了比较,越比脸越红,越比心里越不是滋味。

那是一个周末,我坐在公交车上去罗桐社区的外婆家,车上人很多很挤,站在我身边的是位老奶奶,我几次想让座,可看见旁边坐着那么多大人都没让,心里就想,凭什么我一个小孩子来让座?就这样我一直没站起来。现在一想起这件事,我的脸就像发高烧似的滚烫难受。

篇8: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鲁西西在这本书中的奇遇,在郑渊洁的笔下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仿佛那些场景立马浮现在你的眼前。在《龙珠**》这一章里,对游泳一窍不通的鲁西西吃了龙珠后,游泳的速度竟然破了世界纪录;游泳速度为1分12秒,这速度是多么惊人啊,但在鲁西西又被鹰钩鼻子等人所抓获,被迫要去海底找宝藏“唐太宗”,鲁西西用她的机智将鹰钩鼻子等人永远困在了海底与“唐太宗”生活在了一起。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小心眼,小心眼的人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反而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大家不安宁,他们为什么不愉愉快快地生活,而要整天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你看,我们的世界多美!有高山、大河、蓝天、白云。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才对,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使别人的可怕荡然无存,忘掉痛苦,这多好呀!而小心眼的人就像污染环境一样,让人心烦。

篇9:读《昆虫记》有感三年级优秀作文

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些可爱、奇特的朋友们吧!你们快瞧!它们蹦蹦跳跳的向你走来了:有会作食物球的蜣螂,有凶狠残忍无情的螳螂,有喜好冒险的蜂螨,还有伟大的母亲—迷宫蛛……啊!原来昆虫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呀!我觉得其中螳螂是最残忍最无情的了,他有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它还会把自己的亲人吞食掉,作为食物,而且当它产完卵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根本就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他可真是一个无情的家伙!

另外,迷宫蛛妈妈的母爱是最温暖的了,当它产卵时会舍弃它原来迷宫似的网,因为那样的网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不利于宝宝的安全,你看他是一位多么细心的母亲啊!最终,当卵产到丝囊中时,迷宫蛛妈妈会寸步不离地守着自己的孩子们,只要有一点动静迷宫蛛妈妈就会立即冲过去看看,卵生成小蜘蛛以后,迷宫蛛妈妈用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为小蜘蛛们咬破丝囊之后,便死去了。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呀!我想:“母亲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能为母亲做点什么了?”

法布尔的《昆虫记》把我带入了神秘、美丽的大自然,令我看到了一幕幕精彩、刺激的“昆虫演出”,那朴素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我身临其境。

我多么渴望向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中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的奥秘,为人类造福!然而,平时的我遇到一点小困难,我就想放弃,有时还乱发脾气。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是惭愧万分。

篇10:三年级作文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三毛流浪记读后有感

《三毛流浪记》这本漫画书我已经读完了,书中的三毛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没有个温暖的家。为了生存,他卖过报纸,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还总是受人欺侮。

三毛长得瘦弱,风一吹就好像要飞上天似的。但他是个勇敢的孩子,遇见落水的小男孩,他奋不顾身跳下水把小男孩安然无恙的送上岸。

三毛自己连顿饱饭都吃不到,但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当他看到一位老人很饿时,他从口袋里掏一块烧饼,分一半给老人吃,老人很快就吃完了,他想老人一定饿极了,虽然他自己也很饿,但他还是把留下的一半块烧饼又给了那位老人。

三毛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他虽然穷,很需要钱,但他捡到一位老先生的钱包时,却自动交还给老先生。

三毛也是个坚强的孩子,面对困难还是乐观面对,对未来充满希望。比如:四处流浪,没有害怕。没有果汁喝,就把橘子泡在水里喝。想想我们,丰衣足食,我记得我想吃外面的qq蛋仔,妈妈说快到家了,回家吃晚饭吧。可是我偏要吃,妈妈没办法,给我买了,看完了三毛流浪记,我十分愧疚。

如果我和三毛碰见,我一定和他做朋友,教他读书学知识,通过增长知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我每天都在看《三毛流记》这本书,三毛是一个流浪的小孩。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如果讨不到东西,那只能整天都饿着肚子了。不仅这样,他还经常受人期凌,身上到处都伤疤。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却不一样了。就说我吧,我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把我照顾的很好,什么都为我考虑到了,可以说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这样,有时候我还对妈妈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高兴。现在想来我是多么不应该啊。

看看流浪儿三毛,他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他小小年纪就要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和三毛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冬天到了,妈妈早就为我准备了厚厚的毛衣,而三毛没有衣服穿;晚上,我睡在柔软温暖的被窝里,三毛没有地方住;我天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三毛不能上学……这么一比较,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我应该珍惜我拥有的一切。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作文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让我感到三毛很可怜,三毛在旧社会四处流浪,他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子当成被子,把温暖的太阳当成爸爸,把纯洁的月亮当成妈妈。三毛来到烤鸭店,没有钱只能看不能吃,饿了就把腰带系紧,有时三毛还被富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们在三毛跟前吃烤鸭,让三毛直流口水。三毛没有钱买果汁,就把橘子泡在水里喝。三毛尝尽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苦,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三毛都靠勤劳的双手合聪慧的大脑度过了种.种难关。

这使我想起我们现在有吃有穿,丰衣足食,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想穿那件昨天刚买的新衣服,妈妈说:“还是穿别的吧!”我不听,硬要穿那件衣服去上幼儿园。中午放学,我想去外面的一家饭馆吃饭,妈妈说:“家里有饭,不出去吃了”。我不听,非要出去吃,还怪妈妈对我不好。妈妈没有办法,只能带我出去,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害羞啊。

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坚持,还有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笑容对待。我也要学习他不以大欺小,有所担当的品质。奉献自己的爱心,如果回到三毛的年代,我一定要帮助三毛,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就像三毛一样做一个又聪明、又善良、又坚强的人。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我是怀着悲伤的心情读完《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的。

三毛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孤儿,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而我们的生活却不一样了,就说我吧,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把我照顾的无微不至,什么都为我考虑到了,可以说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这样,有时候我还对妈妈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开心,现在想想,我是多么不应该呀!

看看流浪的三毛,他的生活是那么的悲惨,他小小的年纪就要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冬天到了,妈妈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厚厚的毛衣,而三毛却连一件单衣服都没有。晚上,我们睡在温暖的被窝里,三毛却睡在一张破报纸上。我们不仅吃得好,还经常换口味,三毛却常常饿肚子,我们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三毛却不能上学------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头上三根毛,个子又瘦又小,经常在街上流浪。”猜一个人是谁呢?我相信大家一定马上就能猜出是谁吧?没错,他就是三毛,今天我看的就是《三毛流浪记》。

读了这本书,我被三毛的善良和勇敢打动了,有一天,三毛在一条小河边流浪,突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趴在岸边摘花,只见他离水边太近了,眼看就要滑进水里去了。危险!三毛还没有来得及阻止,那个男孩已经掉进了水里,在水中挣扎,眼看就要淹没了。只会狗刨几下的三毛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里,冲着小男孩游过去,几经周折,他好不容易把那个男孩救了上来。不一会儿,小男孩的爸爸闻讯赶来,见自己的孩子安然无恙,不住地向三毛道谢。

《三毛流浪记》中有许多坏人,我最不喜欢的人是其中的一个司机。有一次,三毛听别人说上海是个好地方,于是他也特别想去上海,可是上海太远了,他走在流浪的路上,碰到一辆车,便上去拦车,想让司机带他去上海,可是那个司机二话不说,照着三毛就是一巴掌,把三毛都打得流血了,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三毛只好一瘸一拐地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没想到,那个司机没走多久,车子就坏在路上,正在大汗淋漓地推车呢。三毛看到了,便幸灾乐祸地小声嘀咕:“活该!谁叫你打我的?哼!我才不会帮你呢!”接着他一拐一拐地慢慢地走着,流浪到了上海……

篇11:读稻草人有感作文500字三年级

《皇帝的新衣》里的:“你们没听见这群不忠心的人在哪里嚼舌根么!为什么不管!我这套新衣服漂亮无比,只有我才配穿;穿上,我就越显得有尊严,越显得高贵。”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高自大的皇帝。

《跛乞丐》这篇故事有这么一个自然段:他听了十分难过,就安慰妇人说:“你不要哭,回去陪着你的孩子吧,我一定替他去寻找小燕子,把他的信送到,你回去叫他放心”。跛乞丐有一颗同情的心,他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与动物,可是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通过这两篇故事我学到做人不能盲目的自高自大,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做人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同情心才能利人;要有谅解心才能做到亲切,平易近人,好相处。

我们升入三年级,何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当这本书一发下来的时候,我就被封面上的内容吸引住了,封面上画着一个稻草人,稻草人的身子下面还有一片麦田。这么有趣的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当我看到了目录的时候,才知道这本书是由很多个童话小故事组成的。

其中,最吸引我的小故事是眼泪这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里写的是主人公要去找一种独一无二的眼泪,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快活的人,快活的人,听说他要去找眼泪,觉得非常可笑,快活的人把他知道的眼泪告诉了主人公,可是没有一种眼泪是他想要的,读到这里,我也纳闷了,我知道的眼泪也是这几种,主人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眼泪呢?读完了整个小故事,我才知道,主人公要找的是同情的眼泪,同情的眼泪代表你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当我读到稻草完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我正在想:稻草人这个题目感觉好像没有什任何意义,这个故事究竟会讲什么呢?我带着这个好奇心读完了稻草人这个小故事,原来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一个稻草人在晚上看到了很多悲伤的情景,心里不禁起了同情心,最后,稻草人也因为看到了太多悲伤的事而晕倒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觉得稻草人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他有同情心。具有同情心的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稻草人,它具有同情心,所以它可怜别人,不忍心看别人这样子。但是,稻草人是不能动的,所以他没有去帮助那些人,只能用心去可怜他们,用心去同情他们。如果稻草人能动的话,我想他肯定会去阻止飞蛾生卵,劝说自杀的女子……

篇12: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槐乡的孩子离不一槐树,槐树就是他们的梦想、希望。

槐乡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不向爸爸、妈妈要钱。是用自己的劳动、劳力换过来的.。在八月,天这么热,我们都在家调着空调,开着电风扇,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可槐乡的孩子还是去劳动,劳力,换来了梦想,希望去交学费。

篇13: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原因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特别多的果蔬胶;为什么晚上要刷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会使食物碎屑腐败发酵.

总之,《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好书,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当你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

篇14:三年级作文读什么有感

林语晨∣平和县金华小学分校三年级

拥有诚信,就像拥有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就像拥有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点缀一个季节;拥有诚信,就像拥有一滴小小的雨珠,可以滋润一片土地…… 今年暑假,当我捧起《播撒诚信种子》这本书时,便爱不释手,目不窥园地把整本书看完,仿佛我就在书中玩耍。

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有《熊皮人》《说谎的猴子》《小鹿的故事》《刺猬汉斯》《有本领的猎人》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刺猬汉斯》,文章主要讲了一对夫妇生了一个上半身是刺猬,下半身是男孩的孩子,取名叫汉斯。因为他长得丑,父亲十分厌恶他,恨不得汉斯快点走。于是,汉斯拿着父亲给他的风笛,骑着公鸡到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生活。一天,有个国王来到森林里迷路了,他看到汉斯,问汉斯回自己王国的路怎么走,他答应汉斯回国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送给汉斯。回国后,国王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是自己的女儿。于是,就把女儿送给了汉斯。最后,汉斯脱掉刺猬皮变成了帅气的小伙子,和公主结婚啦!这是一个关于美丑、善良和诚信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我觉得汉斯是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国王更是一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诚信的人总是能带给我们温暖。

记得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答应我们,如果谁期末数学考试得一百分,可以拿到老师的特别奖励。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复习,到了考试那天,我心里紧张极了。试卷做完后,我细心地检查,呀!不好,有一个做错了!”我赶紧改掉,心里暗喜:还好被我那火眼金睛发现了。几天后,我们要领成绩单了,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啊哈!我考了一百分,有奖励了,那天老师果然给了我一个特别的奖励,我认为我的老师就像《刺猬汉斯》里的国王一样,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的心里更多了一份对老师的崇敬。

鲁迅先生说:“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诚信,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诚信比荣誉更有时效性。”诚信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处处都在。让我们把诚信的种子播撒人间,让它处处开出灿烂的花儿吧!

上一篇:人蚊大战-叙事作文550字下一篇:求职简历应包含关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