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服务中心章程

2024-05-06

三农服务中心章程(共9篇)

篇1:三农服务中心章程

红原县刷经寺镇供销社三农服务中心

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上级供销合作社的章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红原县刷经寺镇供销社三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

第三条 本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四条 本中心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运输、仓储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主要业务范围如下:

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

第五条 本中心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成员大会是本中心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

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本中心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决定成员加入、退出、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

(三)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四)审议本中心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五)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六)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七)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八)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

(九);听取中心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七条 本中心每年召开三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中心负责人负责召集,并提前十五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八条 本中心设经理一名,为本中心的法定代表人。经理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

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中心的生产经营工作;

(二)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

(三)拟订经营管理制度;

(四)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五)代表本中心签订合同等。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九条 本中心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十条 本中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每季度第四月二十日】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第十一条 成员与本中心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各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中心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中心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五章附 则

第十二条 本章程由本中心经理负责解释。

篇2:三农服务中心章程

中国农业银行十堰分行综合部

二○一○年九月三日

━━━━━━━━━━━━━━━━━━━━━━━━━━━━━

郧县支行: 创新三农服务模式 做实三农金融服务

郧县支行按照“找准、做实、出亮点”总体思路,把握“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三条标准,坚持“要做实惠农业务、要全程控险、要取得实效和不讲理由、不讲条件、不讲困难”的“三要三不”原则,力克服务三农工作面广、量大、人手不足等困难,锁定县域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突出重点,找准路径,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了“三农”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支行累计发行惠农卡19139张,当年新增发卡9359张,激活率达100%,完成进度计划的104%,发卡辐射全县20个乡镇、40多个行政村;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3043万元,6月底余额2590万元,净投放160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率先发售惠农信用卡364张,占计划的173%。营销转账电话42部、POS机7部。县域金融生态图绘制工作得到市分行的肯定。

一、厘思路,造环境,夯实基础

2009年初,为实现“普惠制、广覆盖”的惠农卡发行目标,让惠农卡服务千家万户,支行首先从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入手,成立“三农”业务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行“三农”业务的统筹规划、指导和协调;增配了个人金融部和营业网点的“三农”客户经理,把长期在基层工作、有丰富农村金融实践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并把网点客户经理全部纳入“三农”客户经理序列,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保证;组织“三农”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上级行下发的业务规章、制度,做到对三农业务知识娴熟掌握和熟练运用,为业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思想认识教育,廓清误区,厘清思路,使大家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提高了服务“三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卡为媒,稳推进,真情惠农

为确保惠农卡整体推进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支行坚持“以我为主”与多方协作相结合,全力打造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业务发展新格局。“以我为主”,就是制定2010—2012年三农业务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三农业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目标客户选择上,支行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优先选择对象,并以连片营销、批量开卡模式强力推进。在计划目标的实施上,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及做大规模、做实功能的总体要求,层层、岗岗下达惠农卡营销任务,并组成流动客户经理组,全程参与惠农业务拓展。支行建立了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营销统计台帐,通过旬报等形式公布各网点、各部门业务进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多方协作”就是以卡为媒,借助外力,推进三农业务加快发展。一是与供销社强强联合,抓住“四大经营网络”、农资配送中心、农村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社、“万村千乡”工程,强力推进转账电话和POS机具布设,奠定了新农保、新农合代理工作的前期准备基础;二是与农村专业合作合作,批量营销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郧县谭山镇乌峪村是县里养殖专业示范村,支行通过与镇、村干部全面接触,深入交流,达成意见,由农行客户经理上门受理农户开卡申请,制卡后委托村委会代为发放。通过周密部署,细致工作,发放惠农卡500余张,授信123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3户107万元。还注册网银4户,布放转账电话3部,打造了惠农卡良好的用卡环境,实现了服务渠道有效覆盖。农民朋友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办理金融业务,书写了整村推进批量发卡的精彩一笔!

三、抓机遇,做亮点,创新模式

为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分类、找准面向“三农”的切入点,使服务三农真正做到“找准、做实、出亮点”,巩固和提升农行在县域的主流银行地位,支行在学习福建泉州和借鉴湖北浠水金融生态图谱的基础上,支行行长身体力行,走村入户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了清晰标明全辖各经济区域的支柱产业、产业特征等金融资源的服务三农作战地图──“三农”金融生态图谱,明确了“三农”工作的行动路线和主攻方向。一是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体,开设了“郧县农行三农金融服务站”,帮助做好农户信息收集、贷款推荐等,形成畅通有效的工作体系,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与“机构人员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既贴近了农民,又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利用这个平台,广泛宣传涉农金融业务品种,使农民充分了解我行的业务产品,为今后深层次服务“三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持续开展“自助设备进农村”活动,实现“把银行搬进店堂”。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乡镇卫生院以及电信移动部门广设转账电话,为农户提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结算便利的自助银行服务,解决农户医、食、种、讯等问题。目前已实行了乡镇全覆盖,成为服务三农新亮点。支行还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签订了金融同业合作协议,为持卡农户存取现提供方便。三是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按照市分行的整体部署,充分借鉴随州“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的经验,加强与市分行领导和农户金融部的沟通与汇报,深化与县工商局的关系协调,积极推进组建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分行领导亲自协调,市县两级金融办、工商局的大力支持,郧县白桑兴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三家具有担保功能的专业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获得核准注册。为支行深化惠农卡发放及代理、渠道产品建设、农户小额贷款等服务三农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四、细条件,严防控,构筑安全

对小额农户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否达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系到服务“三农”的成败和业务可持续发展。在“三农”业务推进中,支行始终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臵,贯穿于业务处理全程,做到流程对接无缝隙,风险防范无盲区,业务处理无违规,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防控体系,有力地保证了“三农”业务健康有效发展。首先要求“三农”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尽职业操守,时刻绷紧防范道德风险这根弦。主要是要求三农从业人员做到“三把关、四坚持、五必须、六严禁”。“三把关”——即严把客户准入调查关、集中审查关、用信核实关;“四坚持”——即坚持流程制约,坚持责任管理,坚持贷后管理,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五必须”——即必须提供真实、合法的有效身份证件,必须坚持持卡人本人激活并独立修改密码,必须坚持上门实地调查,必须坚持取得借款人及配偶无不良信用纪录证明,必须坚持专职客户经理管户完成规定工作。“六严禁”——即严禁向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户发放农户贷款,严禁惠农卡代激活、批量激活、代改密码等业务行为,严禁向非惠农卡持卡人办理授信、用信业务,严禁单人进行授信调查、单人操作用信,严禁降低条件向关系人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在坚持合规操作的基础上,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双单作业”,采取公务员担保、农机具抵押、行内职工担保等方式完善担保手续,控制风险发生。并采取“回头看”检查、风险经理“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经营状况等真实性核实,确保了农户贷款用途真实、合规。自农户小额贷款办理以来,我行发放的贷款无一笔形成不良。

━━━━━━━━━━━━━━━━━━━━━━━━━━━━━━━━━━━━━━━━━━━ 本期发送:省分行办公室;本行各行级领导,各部室,各支行、各直属单位、各直管分理处。━━━━━━━━━━━━━━━━━━━━━━━━━━━━━━━━━━━━━━━━━━━ 中国农业银行十堰分行综合部

2010年9月3日印发 编 排:张平

篇3:立足本业服务“三农”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

粮食总产量、商品粮产量全国双第一,用占全国1/10的耕地,生产全国1/4的商品粮,养活全国1/6的人口。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前来视察时要求“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把肥沃黑土地建成可靠大粮仓”,我省也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首要工作任务,精心布局,纵深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在集全省之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进程中,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撑。

自2008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启动以来,我省各级档案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加强了农业农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村级建档、村档乡管等工作,普遍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网络;加强农业农村档案收集工作,使农村档案资源体系由单纯的政务类档案逐渐向经济类、科技类、民生类档案拓展;建立农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档案信息服务在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保护农民权益、处理公私事务纠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时期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近3年来,为响应国家档案局在全国范围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的号召,我省在13个市地均建立了示范县培育点,精心谋划,积极行动,围绕“三农”守史管档,建立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机制长效运行的档案管理体系;围绕“三农”全面建档,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档案资源体系;围绕“三农”倾情服务,建立方便村民利用、方便农村各方面利用的档案利用体系。目前,我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宁安市、北安市已通过省级预验收,进入国家正式验收阶段。

篇4:面向“三农” 延伸服务

日前,记者采访了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徐红光。徐红光思维敏捷,谦逊平和,其求真务实、开拓超前的工作作风,深受县委书记刘家坤的好评。在以徐红光为首的联社党委带领下,太和县联社围绕改革、发展的目标,认真做好三大业务。一是做大做优负债业务。积极吸收各类低成本存款,优化存款结构,巩固农村储蓄阵地;二是做大做稳资产业务。树立营销观念,细分信贷市场,改善信贷资产结构。面向“三农”,巩固农村市场;面向城镇社区,延伸金融服务,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培育黄金客户;三是做大做强中间业务,做实利润。

信贷支农 深入到户

近年来,太和县联社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全面服务于“三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徐红光告诉记者,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面向“三农”定位市场。要求信贷人员深入到村、组、户,谋划发展项目,安排生产资金,建立完善了农户经济档案,办理了小额信用贷款证。在农户小额信贷发放上突出“四优先”,即社员贷款优先、守信户贷款优先、农户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2006年,全县信用社累放农户小额贷款4895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李兴中中药材生产加工、税镇木线板材、双浮毛发、赵庙“三粉”、赵集树苗、朴人商厦、六本食品、三泰面粉等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商贸企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先后发放涉及医药、运输、加工业流动资金22989万元,办理贷款证177622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5%,发放小额信贷21480万元,新增农户小额信贷占各项贷款的70.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队伍建设 主抓培训

安徽省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的队伍建设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全面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县联社先后举办了综合业务、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学习等多个培训班,为服务 “三农”做足了内功。

内部改革 激活潜能

徐红光强调,2007年票据兑付是太和联社的工作重点,县联社以专项票据兑付促进了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经营机制转换。目前,徐红光和他的同仁们正认真对照票据兑付政策,精心准备,力争年内成功兑付。

主要工作:一是提高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质量。2007年在巩固已有信贷五级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二是改革分配制度。在2006年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基础上,全面推进了客户经理业绩工作制,彻底打破了平均分配制,激活了员工的内在潜能;三是改革经营管理方式。为实现由传统组织形式向流程银行的根本转变,为客户提供快捷、满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篇5:服务三农论文

邮政物流业务经过五年的发展,邮政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邮政新的主营业务,并逐步进入到管理规范化、业务规模化、形象统一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但实现了邮政自我良性发展,客观上也为改善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净化农村流通市场,进而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它是邮政服务地主经济建设的最直接体现。

伴随着邮政物流分销业务的发展,邮政农村支局所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这为稳定基层职工队伍、确保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做强县域邮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发展物流业务仍是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重点。

要实现邮政分销配送业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立足服务县域经济,要把促进贸工农、产供销的密切配合作为服务的重点,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绿色通道”,完善邮政分销配送平台,努力转变发展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品服务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邮政分销配送业务,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做出本地特色,增强分销配送业务品牌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影响力,巩固并扩大分销配送业务服务市场。二是要继续深化试验田样本宣传,逐步做到“村村有示范田”,先示范后推广,以实际效果赢得农民对产品的信任,扩大邮政分销农资产品的使用范围,扩大邮政物流分销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而且,随着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

篇6:服务三农征文

XX区腰塘村村民蒋梅宝经常与农村合作银行打交道。以前去银行贷款,蒋梅宝多少觉得麻烦。因为银行要派人去村里了解他的经济条件、家庭情况,还要找担保人,等贷到款,起码得一两天。

但是,从2009年2月开始,蒋梅宝不再觉得贷款是件麻烦事。原来,农合行在金清试点成立了农户贷款中心,专门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贷多少款,农户说了算;能不能贷,信用说了算;愿不愿贷,制度说了算。

据悉,这个全市独一无二的农贷中心,辖43个村,建有所有村民的信用档案。只要没有赌博、盗窃等不良行为的农户,都能经过授信得到一张丰收小额贷款卡。农户凭此卡,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贷,从根本上解决贷款难问题。

现在,农户去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就像去超市购物一样方便。从授信到发卡,整个流程只要十几分钟,大大缩短了过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分级审批所需的时间,也赢得了村居百姓的一致好评。

2010年,该行又在试点的基础上,在新桥、蓬街两家支行相继推广建设了农贷中心。期间,农合行特地在村居聘请了400多名金融联络员,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和10万元三种授信额度。如今,不光是43个村,该区10万农户中,已有4万人被纳入服务对象。仅去年一年,该行就发放了小额贷款卡16901张,授信金额13.2亿元,贷款余额9.46亿元。

除此之外,XX农合行还针对小企业客户“担保难”问题,开办应收帐款质押贷款等业务,吸引和拓展了一批优质小企业信贷客户。同时,以业务简报为载体,借助信贷管理系统,畅通业务信息通报机制,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走村访户 助民解困

“召开一次工作研讨会、参与办理一笔贷款、帮助解决一个难题、督促办成一桩实事、撰写一篇调研报告”,这是农合行干部在下基层办实事活动中时刻践行的庄严承诺。XX桐屿街道的很多农户仍清楚地记得,2010年年初,他们种植的枇杷遭遇倒春寒,损失惨重。就在他们为资金发愁时,农合行的干部门却为他们送来了及时雨。

得知情况后,干部门们一边深入村居开展专题调查,详细了解农户的种植面积、收购情况等,确定合作社和农户个人的授信上限;一边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

式做好贷款发放工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当下,就支持了种植户260户金额200余万元,合作社2户金额400万元。

为使领导干部真正“蹲下去、沉下心、办实事”,该行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户制度。总行班子成员每人联系农户5户以上,中层干部每人联系农户10户以上,对联系户定期进行走访,完善档案资料,现场办贷或帮助解决困难。

自去年四月活动开展以来,该行下基层总人数达到970人,共走访农户9786户,企业398家,听取意见67条,为民办成实事35件。

支持公益 承担责任

在去年年初,XX农合行又揽了一笔“亏本生意”——发放养老保险金。

根据政策,XX区年满60周岁、未享受离休、退休、退职待遇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可按规定每月领取60元基础养老金。能享受这项待遇的共6.5万人,其中近5万人由农合行承担发放。

XX有这么多银行,为什么养老保险金发放的大头偏偏落在农合行呢?根本原因在于农合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城乡角落。据了解,目前,XX农合行共有44个网点,每个乡镇起码有2个,最多的金清镇有6个。这为老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说这是一笔“亏本生意”,是因为养老金发放量大面广,任务繁琐。农合行的存款余额110亿元,而近5万人每人60元的养老保险金,每月只有300万元,仅占总额的万分之三左右。但因为发放量为5.1万户,银行账户总数猛增30%,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方便老人领取,44个网点在双休日和春节都没有放假,照常营业。

但是,该行认为这笔账不能这么算。农合行的根本是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养老保险发放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要让老人们在方便中得到实惠,感受温暖。

农合行揽的事,可不止这么一件。近年来,该行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一日捐”、“慈善结对”等献爱心捐助活动,到目前,共向慈善总会捐款近百万元。2008年,农合行与区慈善总会联合设立了1000万元的助困慈善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生活仍处于贫困线下的困难农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等需要。

提升素质加强服务

XX是个商贸城市,银行众多,面对同行们的激烈竞争,农合行如何应对?从上面几个事例中不难看出,他们很注重做细做精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和管理工作。

在农合行XX支行营业部,他们每周定期召开员工学习例会,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每月召开一次改善会,通过测评、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比如怎样开展微笑服务,如何提升服务品质等,并实行学习积分制,以此作为衡量个人考核评先的条件,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篇7:三农法律服务

当前在农村事务中哪些领域需要律师,律师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开拓延伸律师业务,应当有一个正确定位的适当认识,笔者认为,律师可以在如下方面发挥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类新型市场组织,正在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村如火如荼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山东省范围内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近万家,涉及成员突破十万),该类组织也发挥出对于农村发展带动的积极作用,种种迹象显示,已经开办设立的合作社急需规范和完善,拟新设合作社需要深入可行,再加上合作社开办设立运营过程中涉及主体、运作等很多法律事务,有很多法律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律师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方面可以开展的工作为:

1、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办设立提供帮助,作为专业人士的律师,在合作社设立过程中能够如何发挥作用,有哪些具体作用,如何开展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着手:

(1)、主体方面

合作社作为一个实体经济组织,其法律主体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的规定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合作,人与人的合作、协作是合作社的基础,这要求合作主体既得考虑符合法律规定,也得适合自己自身。律师可以对于主体人选提供建议,考察人选,以使主体合法。

合作社的主体,具体可以分为:提议人、参加人、利害关系人等,对此律师可以作为专项法律顾问,分别为项目开办提议人或者建议人、参加人提供如下服务:

一提议人方面,二参加人方面,三利害关系人方面。

(2)、项目经营范围方面

对于合作社的拟上项目经营范围的把关,律师具有防患未然和引导推动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拟上项目经营范围的选择合适与否,能够直接决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律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结合合作社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提供相应建议。

(3)、合作社会议方面

合作社会议制度在合作社未来运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完善良好的会议制度可以保障合作社有序良好健康的持续运转运行,反之,可能将处处扯皮,甚至直接阻碍合作社的发展,我们律师对此应当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设置提供便于操作适合合作社特点的会议制度。

(4)、章程文本制作方面,合作社章程是合作社最重要的基本文件,它对于整个合作社的良好健康规范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根据该合作社特点要求,起草拟定、审查、完善、解释合作社章程文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合作社设立筹备机构首先签署通过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以便章程顺利的通过。

(5)、前置行政审批等事务方面

合作社作为一类实体组织,对于所上项目国家行政当局也需要管理,如审批、核准、登记、备案等行政手续,律师可以帮助合作社筹备组织按要求办理完毕前置审批文件。

(6)、资产核对方面,资产问题是最容易产生争议的事项,虽然合作社对于资金资产不像企业类实体单位要求的那样严格,但也持鼓励出资态度。入社资产核对核实核计是最重要工作,律师可以接受委托,对于资金资产是否到位、是否足额、是否符合出资承诺范围予以验证,督促合作社出具符合要求的出资证明凭证;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出资设定补救办法、帮助催缴、诉讼、变更出资社员权利(如降低权利行使)等。

(7)、申报登记审查及登记代理方面,对于已经召开完毕的合作社,可以接受委托,帮助拟订整理申请登记文件,作为登记代理人办理申报工商登记,需要提示的是,合作社登记有专门的登记规定,不能简单套用使用企业登记规定。

(8)、合作社前期筹备期间其他的律师工作为,经营场地选择与确定的谈判以及相应合同的完善签署,合作社管理人员人选的法律要求审核,所出资产的清洁(无法律瑕疵)等工作。

设立阶段的律师服务需要拟定审查的主要法律文件:合作人承诺书、合作协议书、合作社章程、场地使用合同书或者证明书、前置行政审批申请书、土地流转合同书、项目论证意见书、设施建设合同、设备买卖合同、登记申请等。

2、在合作社运营过程可以提供的帮助,合作社设立登记完毕后,才仅仅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再好的设立如果不能运营,也是白搭,能够有序、健康、规范、良好的得以运营,从而达到合作社设立的目的才是真正实质的意义,也是检验律师前期工作的标准。

合作社登记设立后,作为律师能够依靠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工作,这期间的工作方式,主要以顾问方式体现,辅之以诉讼代理、调解、斡旋等工作。

(1)、运营后置许可等经营手续

根据现行法规政策,合作社的有些经营项目和整个运营,政府仍以各种方式规制(审批、核准、许可、备案等),这便是俗称的“后置手续”,包括登记、备案、许可、批准等方式,如税法要求的办理税务登记,依据质量标准法规办理的机构组织代码及许可,对于特殊的行业的行政审批,深加工的生产许可,合作社印信的制作备案、涉及非农成员的备案等运营条件的服务,我们律师可以接受针对所服务的合作社的经营范围的要求进行办理;

(2)、特殊标志申报

对于所在区域所在范围内具有独特花色品种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保护性认证申报,如无公害、绿色、原产地等保护性认证申报,(3)、经营资产核对核实

对于合作社成员承诺的出资核验到位情况,如果存在不到位情况,及时催促补缴,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同时提示合作社出具出资证明书;结算设立阶段发生的款项费用,衔接相关事务(会计账目、发起人名义签订的协议、追认某些合作社需要认可的事项等)。

(4)、经营场地整理

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场地,也需要对于场地的整理改造,为此律师可以帮助合作社对于经营场所的装修改造过程中的合同协议予以拟定并可以监督,(5)、建章立制、规范对内对外合同

合作社的运营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需要拟定对内对外交易经营常用的合同协议文本,完善规章制度。

(6)、纷争的化解、风险的防范

对于合作社运营期间所发生的内、外纷争争执予以协调、化解(包括诉讼仲裁等),提示可能发生的影响合作社的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变化等的风险,以及防范预案。

(7)、深化服务、参与争取国家扶持优惠条件、争取扩大扩展合作社经营范围。

充分利用法律规定的条件,提示并帮助合作社争取国家支持的项目由合作社实施,根据合作社的发展状况,提示合作社的扩展、扩大,使我们的服务深化。作为律师的我们,应充分围绕这些做工作,论证项目,代为申报等工作。

运营阶段的法律文件为:内部交易协议书、买卖合同(种苗购买、产品出售等)、对外服务协议书、退社入社制度、合并分立意向书以及合同等。

3、终止清算过程中的实务

优胜劣汰,生老病残上自然的与共同的自然规律,培养能够持续发展、预防提前终止是我们的责任。

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的法人,必然逃脱不了自然法则,一定条件下的解散终止也属于正常现象。顺利有序保障是合作社终止的好的结果,律师的作用很容易体现。

(1)、僵局的化解

当合作社出现僵持状态,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经营,甚至提前解散状态时,律师可以介入开展工作,力争使僵局状态得以化解,促进继续运营。

(2)、自行清算

当合作社运营出现无法化解的困难时,律师可以建议并介入合作社组织自行清算,以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资产得到最大保护。

(3)、合并、分离、重整、重组、和解

对于运营的某些对于合作社有积极意义的条件时,可以建议合作社合并、分离、重整、重组、和解方式。

(4)、破产(管理人、债务人、债权人)

当合作社达到破产状态时,律师可以首先以债务人代理人方式或者以债权人代理人方式介入破产企业,还可以以管理人身份介入,提供帮助。

该阶段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合并分离加入合同协议书、和解协议书、债权申报书、清算申请书等。

(二)、在土地承包流转方面

农村土地流转现正处于非产活跃的时期和阶段,国家法律对此持鼓励支持态度,流转过程是一个利益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法律关系(政府、村委会、村民等),涉及到物权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涉及到诉讼仲裁调解法等法律规范,涉及多个方式(出租、置换、转包、互换、入股等)。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健康有序合法的进行,流转法律关系的有效确认以及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本工作,律师可以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服务范围可以为:接受委托参与土地承包关系的确认、变更、终止活动,帮助农民拟定审查流转合同,提供咨询意见;帮助解决土地承包侵权纠纷,包括土地承包关系的追回、消除、救济等;对农村农民土地权属变更予以帮助(提供咨询、代写合同协议、调解、诉讼、仲裁等)

(三)、在农村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方面

农村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式,这几种新形式如何确立、发展,如何得到确认,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发挥促进农村发展的带头作用,如何给予保护是一个新课题,目前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相应理论均属空白。律师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运营提供的系列或者专项的服务,包括在涉及农村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体的确认、主体的运作、运作的范围内容、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争取、土地承包的合法有效流转、雇工劳动、买卖、运输、收割、管护等法律关系的设定和协调。

(四)、农村金融服务方面

“三农”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资金支持,种种原因,目前农村金融环境条件非常差,就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合法金融机构,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农业项目周期长、风险大、收益缓慢,导致融资困难,特别是诸如林业、开荒、养殖、基本建设、大件农机购置等长期投资项目融资更难,只得大量依赖民间资本借贷,民间借贷又缺少法律规范,导致纠纷大量发生,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律师可以对当事人借款以及合适的担保合同协议予以拟定审查,使其尽可能完善便于操作。对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融资、基金、互助保险等性质的农村金融组织的设立运营提供系统或者专项服务,促使使其规范发展,为该类借贷关系设置合适的担保方式,如收益权抵押、联保、共保等,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为农村农民服务。

(五)、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化解服务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是当前农村突出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其中的法律事务很多,需要律师的直接帮助。现阶段主要为,承包经营者经营权的违约收退、侵犯经营权以及流转等纠纷,律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参与提供包括调解、仲裁、诉讼以及非诉讼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协议书的拟定审查完善备案、法律咨询、提供建议等服务,力争化解矛盾,促进稳定。

(六)、农村土地整理及城中村改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再加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农村土地的整理(包括村居合并、村村合并、宅基规划合并、闲散荒土地再利用等)将进入一个渐进高潮的时期,其中的利益之争必然存在,权利之争越来越突出。其中涉及大量的法律事务需要调整,律师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诸如清理土地权属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审查了解清理土地使用权属关系(证书、合同如征收、征用、出租、地役、承包等),历史由来习俗习惯与国家法律、政策的衔接,律师可以对此接受委托,拟定审查权属变更合同协议,消除了断既有证书合同效力等法律关系。

(七)、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方面

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工作,目前主要涉及农村民主权利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如合适人选的确定、会议表决制度是否存在假借多数人票数损害少数人利益,也涉及到新的利益分配和调整,利益主体(离婚出嫁妇女、上门女婿、回迁户口等)的确认,律师可以帮助村委会拟定设计村规民约、章程、选举制度规则、调解民间纠纷等,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维权。

(八)、农产品保护服务方面

农产品保护工作应当属于新型业务工作,其保护实际工作中涉及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设立与变更(主体、地域、传统等),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也涉及保护项目的转让以及其他方式的使用问题,涉及到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知识,律师可以协助进行农业种植养殖具体项目原产地、商标、地理标志、绿色产品的论证、申报,对于争执事项的协调,对于相应侵权事务的处置处理,包括要求撤销登记、要求侵权赔偿、要求权利确认等问题。

(九)、农业扶持项目的政策论证申报

农业项目由于周期长、投入大、综合考虑整体效益等因素,一般单个农民很难操作,需要合作,国家政策也持鼓励态度。律师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服务对象,就农村的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基本建设、林木畜草繁育、新品种培育、新型农产品种植养殖等项目,帮助农民及其经济组织论证投入产出,申报扶持优惠政策,争取项目资金、项目扶持政策。使律师的服务得以延伸。

篇8:舆论监督、服务三农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和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2007-2015) 》要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增强涉农报刊媒体的传播竞争力和传播实效。中农兴业工程组委会现面向全国各地部分知名涉农媒体单位有选择的结成战略联盟合作伙伴, 中农兴业网团 (www.znxy.org.cn) 旗下中国三农资讯网、中国乡村网、中国三农市场网、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中国农资供销网等五大涉农网站将免费为联盟合作的涉农报刊提供全方位的资讯信息网络发布平台共358个专题栏目中, 不限时、不限量发布涉农报刊自身经营运作中的采编、发行、广告、活动等全方位资讯, 同时还可在中农兴业网团旗下五大涉农网站为其广告客户和合作伙伴发布全方位宣传资讯或从事商务活动、政务活动。从而更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资源传播三农资讯, 服务媒体客户及大众读者。

事宜请登陆中农兴业网 (www.znxy.org.cn) 。

篇9:转型发展服务“三农”

小额贷款一直以来被喻为世界级难题。一般而言,小额贷款主体往往抗风险能力差、质押能力不足……因此,破解这一难题并非易事。面对这一难题,纳溪区联社大胆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破解之道。

——打破“瓶颈”制约。“第一天去申请,第三天就拿到了贷款!”当皮具代理商何女士通过小微信贷申请,顺利获得了200万元急需的贷款后,不无感慨地说,“真没想到,通过‘绿色通道’,我的贷款能办得这么顺利!”这一切都源自纳溪区联社信贷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破解“小贷难题”,该社首先以“六项机制”建设为契机,积极建立小额贷款专营机构。设立了“微贷中心”,专门从事辖内小贷业务的营销、管理工作,实现了小微贷款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其次,建立了“两化”高效贷款审批机

制,即调查分析时效化和贷款审批透明化。小贷人员接受客户贷款申请后,在1—2天内,通过实地考察、开放式问答、第三方调查、及时家访等手段还原客户真实经营情况,形成集文字、声像、图片于一体的调查报告提交贷审会。并将审批权限下发到“微贷中心”,及时分析、限时审查、快速决策,将贷款申请受理到贷款发放的时间缩短至1-3个工作日,最短1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

再次,制定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小额贷款发放、管理情况和客户经理的工资收入挂钩,实行梯级考核,在“数量和质量、新增和现有、增量和占比、质量和效率”四个层面上进行考核权重的合理分配。以业绩论英雄,薪酬有高有低,极大地激发了小贷人员的工作热情。

纳溪区联社小微贷款的创新注重对客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强调“重信用、重现金流、重第一还款来源,轻抵押”,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方式,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推行“绿色信贷”和“阳光信贷”,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对小微服务的无缝对接,有效破解了小微贷款难题。

——啃下“硬骨头”。农信社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唇齿相依,相辅相成。

截至2014年底,纳溪区联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299.04万元,占比42.13%,增速27.15%。支持了新兴物流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集群500余家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其壮筋强骨、提升经营层次奠定了基础。

纳溪区联社为什么热衷于啃下小微企业信贷这块硬骨头呢?

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它也是落实纳溪区“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二五开篇布局,纳溪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的核心战略,为广大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谁赢得了小微企业,谁就赢得了未来。

纳溪区联社在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先后取消了资产评估、贷款公证、报表审计等流程,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财务负担。为满足小微客户“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该社针对全区经济发展实际特点,建立优良小微企业信贷档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体裁衣,实行“一对一”服务,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在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上下足了工夫。

农户贷款难说到底也就是缺少贷款保证条件。纳溪区联社针对“三农”、 小微日益增涨的资金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并实践了“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林权抵押和多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先后推出了“惠商贷”信用(保证)贷款、“惠商贷”抵押贷款、“惠薪贷”信用(保证)贷款等业务新品种,有效突破“小贷难题”这一瓶颈。

在此基础上,纳溪区联社持续不断地加大创业贷款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2014年,先后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3笔105万元、妇女创业贴息贷款158笔925.5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735笔532.3万元。打造了纳溪农信社“支农支小”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地方党政和群众的好评。

探索新思路:激活“土地流转”

从强力推动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到积极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推进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和深加工延伸到向精细化高端发展;从现代农业示范区到特色产业示范园。在县域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各领域,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纳溪农信社,始终扮演着“主力军”角色和发挥着“纽带”作用。

纳溪区联社坚持遵循省联社“加快转型”“猛上台阶”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思路,成功地推行了“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模式,激活了沉睡的农村土地。

2014年,纳溪区被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选定为泸州市唯一的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县(区),为将该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纳溪区联社积极响应。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联社信贷业务部,并落实专人负责。

其次,深入市场摸清需求。组织人员对区域内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摸清了全区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对土地流转业主的资金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土地流转规模较小的农户,创新推出了“小额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产品。其特点是:主要以土地经营户已支付的土地租金和土地上的前期投入为基础,结合后期预期收益和经营户家庭净资产,通过对家庭净资产、土地前期投入的资金和预期收益进行综合加权,测算出贷款额度,以流转土地的收益作为第一还款保证,辅以第三人保证(自然人、合作社、龙头企业),发放贷款。

针对规模较大的专业土地经营种、养殖大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又创新推出“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采取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反担保措施,向联社提出贷款申请,由融资性担保机构向联社提供贷款担保。该项贷款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额度大,利率低,能有效满足专业大户大额信贷资金需求。

为确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顺利实施和拓展,纳溪区联社在加强政策引导和产品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知晓度的同时,积极深入实地,以特色农业企业、现代循环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为推广重点,点对点,面对面地营销,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生产经营需求。如为打造纳溪区“百亿”茶业产业,大力支持纳溪区现代农业“特早茶”示范基地,仅向泸州市纳溪区凤岭茶业有限公司就发放贷款360万元。2014年11月,纳溪区现代农业“特早茶”示范基地被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命名为第一批“支农再贷款支持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基地”,达到了“金融支持一地、基地引领一批、产业带动一片”的目的。

截至2014年底,纳溪区联社已成功发放土地流转贷款2,160万元。沉睡的农村土地被“全面激活”,其巨大的成就为纳溪区联社倾力支持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出了“集中连片”模式一个成功的服务“范本”,从而为全社创新“三农”服务注入了无限活力。截至2014年底,该联社涉农贷款余额215,433.25万元,占比97.28%,增速达19.53%,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构建新格局:创响“服务品牌”

2014年,纳溪区联社以“惠农兴村”金融服务工程为载体,以加快电子化建设、推进网点转型为基点,不断延伸服务的触角,扩大服务半径,创响了“三农”服务品牌,从而构建起“三农”服务的崭新格局。

——“全覆盖”的网点。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农民迫切需要身边的银行。农民的期盼,就是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着力点。

正因如此,纳溪区联社积极探索执行“金融联络员”制度,在各镇设立具有一定威望的金融联络员,为农村信用社与广大农户架起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

与此同时,为强化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渠道、科技、品牌优势,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纳溪区联社进一步加大自助银行设备的投放,在全区12个乡镇中的23个营业网点投放存取款一体机37台,自动取款机8台,自助查询机2台,网点覆盖率达100%;力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支付终端、POS机和短信通知业务,积极参与“酒城惠”微信平台建设。

截至2014年底,该联社签约手机银行5,174户,净增5,133户;签约短信银行业务26,315户,净增9,866户;签约网上银行3,695户,净增1,332户;自助银行设备台均交易达30,717笔。

——延伸的服务触角。纳溪区联社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乡村,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领取现金和办理转账汇款。

但是,纳溪区联社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以“专心、专注、专业”的职业精神,通过“两个百分之百”和“三个千方百计”,为客户提供“零距离”的服务。坚持把拓展“农信卡”的延伸服务作为服务“三农”的拳头产品来开发,并多方谋求合作。通过代收代付方式进行系统资金归集,为客户提供省时、方便、快捷的服务。很快就将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村干部工资、新农合等代理项目纳入了服务的范畴。

2014年,为抢占市场先机,纳溪区联社集中全社员工人脉资源,上下联动,主动出击,积极做好金融社保IC卡营销和发放。在辖内与145个企事业单位签约了《泸州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银行功能确认书》,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社保IC卡签发量达83,593张,占全区社保IC卡发卡量的52.55%。银行卡存款净增额达15,191万元,实现业务收入127.49万元,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达1.32%。

上一篇:高校教师如何依法执教下一篇: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认识